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3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辽国从前的富庶,还得靠大宋每年的岁币来维持。
  耶律洪基心中期待的岁币数额一变再变,前年他向大宋提出的要求是百万两银子和百万匹绢,以及二十万担茶饼,但现在不是了,他期待的岁币是三百万两白银和三百万匹绢以及五十万担茶饼。
  但岁币只是这场战争的红利之一,还要掠夺宋朝的财富、人口,还要获得更多的土地,这些都是需要靠战争夺取的财富。
  房间里,耶律洪基听完了北院枢密使萧九哥的汇报,大宋天子在太原视察战备,耶律洪基望着地图上的太原城,他眯眼笑了起来。
  他很清楚宋朝在太原的战备,数以百万石的粮食运入城内,城内的驻军至少有七八万,数十万民众全部南迁,和河北一样,宋朝在太原府实行了坚壁清野,这是范宁的手段,耶律洪基很熟悉,可惜范宁还是太嫩了一点,经历了上一次的惨重教训,辽军怎么可能再把大量的兵力消耗在攻城上。
  只有兵临汴梁城下,才是最好的进攻,逼宋朝签署城下之盟。
  沉思良久,耶律洪基回头对一群重臣道:“十天后出兵!”
  ……
  大宋平夏二年,辽国咸雍七年,五月初七,辽国投入二十万大军发动了宋军的全面进攻。
  辽国大军分为东西两线,西线以北院大王耶律那也出任西面招讨使,率领十二万骑兵从大同府南下,直扑太原。
  在太原巡视战备的大宋天子赵顼已经在五天前乘船离开了太原,正在返回京城的途中,三天后,十二万大军击破楼烦关,铺天盖地杀向太原,整个太原府北部被一片无边无际的杀机彻底笼罩了。
  而东线则以南院枢密使萧惟信为主帅,怀化军节度使高元纪为前锋大将,率军八万渡海攻打登州。
  位于鸭绿江中部的水军重地拥有从日本购来的一百五十艘五千石大船,足够运载八万大军和大批攻城器械。
  战马准备第二批运送,辽军首先任务就是攻下登州,使登州成为辽国在山东半岛上的立足之地。
  耶律洪基也很清楚这是一次极为冒险的军事行动,因此严守这个作战计划,作为辽国的最高机密,只有十几名重臣知晓。
  宋朝水军的基地在莱州,距离登州还有约两百里路程,等宋军发现外海出现大批辽国战船时,再想拦截也来不及了。
  耶律洪基推演得并不错,如果宋朝事先不知道辽军这个计划,很可能会被辽国打一个时间差,登陆成功。
  只可惜耶律洪基怎么也想不到,他身边的两位重臣已秘密背叛了他,将这个绝密的情报泄露给了宋朝。
  清晨,鸭绿江边风很大,吹得是北风,很适合船队南下,八万大军正列队上船,这里面包括三万契丹军、三万奚军和两万渤海军,士兵们只携带了十天的干粮,事实上,他们会在明天凌晨抵达登州。
  每艘大船上有二十几名船夫负责拉帆操舵,不多时,八万大军已全部列队上船,主帅萧惟信第一批没有随船,而是由高元纪率领八万大军渡海。
  萧惟信一声令下,“出发!”
  ‘呜——’号角声吹响,一百五十艘大船纷纷放下束起的帆船,借助风力,接二连三地驶离岸边,向百里外的黄海浩浩荡荡驶去。


第六百七十六章 梦碎黄海
  范宁此时就在登州,他没有陪同天子去太原视察,而是在山东半岛等待消息,在六天前他接到了来自辽阳府的紧急鹰信,辽军将在五月初七出兵攻打大宋。
  范宁立刻发信到太原,让天子及时撤出太原城,他随即赶到了登州。
  无论是和西夏作战,还是和辽国的战争,他在桌上面说得最多是国力之战,甚至报上也频频刊登类似的文章。
  但还有一个极为隐秘的战略却藏在桌子下面,那就是尽可能地歼灭有生力量,从前年对辽国的战争到去年灭夏之战,都可以看出范宁的这个战略思维。
  这其实很精准地战略打击,抓住了辽国或者西夏的最大弱点,本族人口少,西夏的党项人不过百余万,而辽国虽然控制了广袤的土地,但本族契丹人也最多两百万。
  一旦本族人口低到一个限度,它所建立的帝国很快就会分崩离析。
  范宁也是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所有的战略策略都是从消灭敌军有生力量来考虑,这次战船骗局也是一样,用一百五十艘五千石大船,来诱引辽军走进地狱。
  一百五十艘战船已经驶出了鸭绿江口,这里距离身弥岛还有一百多里,稍微向北偏一偏,宋军基地发现不了他们。
  一百五十艘大船满载着八万辽军浩浩荡荡向千里外的登州方向驶去。
  就在辽军船队刚刚驶出鸭绿江口,埋伏在三十几里外的宋军巡哨船只便发现了他们。
  一名斥候旅帅使用单筒望远镜发现了远方密集的小黑点,终于出来了,旅帅立刻喝令,“返航!”
  几艘哨船迅速掉头,向南方百里外的基地驶去。
  中午时分,三百多艘大小战船离开了海港,向西面疾行,他们兵分三路,一支百余艘战船向北而行,绕到敌船背后,断辽军的退路。
  另一支水军则去西面,防止辽国水军向辽东半岛方向逃窜,同样,第三支水军则在东面,堵住了辽军战船逃往高丽的路线。
  他们呈品字型,从三个方向包围了辽国船队,但距离较远,辽国船队并没有发现自己已被包围,船队还在继续向南航行。
  这时,一支由两百余艘万石战船队组成的莱州水军已经在前方静静等候他们了。
  范宁就在一艘两万石的大船之上,船队是昨晚出发,提前一个时辰抵达了预定位置。
  一名将领跑来,在他范宁身边道:“敌军战船已出现在北方五十里外。”
  范宁举起了单筒望远镜,集中精力眺望远方,果然看见了无数的黑点,他放下望远镜问道:“基地的水军到位了吗?”
  “都已经到位!”
  范宁点点头下令道:“传我的命令,迎战上去!”
  为首的主船拉响了长长的汽笛声,两百艘战船向北方迎战而去。
  在为首的辽军大船上,高元纪也发现有些不妙,辽军没有望远镜,看不到那么遥远的地方,但他们在桅杆上的眺望兵却发现了东面的宋军哨船。
  哨船的出现使高元纪紧张起来,虽然他并没有水军经验,但他知道,巡哨的出现,意味着主力军队就在不远之处。
  就在这时,有哨兵在桅杆上高喊:“前方发现敌军战船!”
  高元纪大吃一惊,扶着船舷向南查看,天气晴好,他能清晰地看见前方海面上情况。
  只见蔚蓝的海面出现了无数小黑点,隐隐冒着黑烟,正疾速向自己驶来。
  高元纪心中慌忙起来,急声令道:“掉头向西!”
  东面是高丽,那边可能有宋军的基地,西面是辽东半岛,虽然远了点,但那是辽国自己的土地。
  辽军船队开始向西掉头,但风向却是西北风,等于是逆风而行,辽军船队速度极慢,而宋军战船却靠着蒸汽机为动力,速度极快,已经越来越近,刚才还是小黑点,现在已经看清了船只的模样。
  高元纪大急,连忙大喊:“快加速!加速!”
  一名将领跑上来道:“大将军,现在是逆风而行,速度快不起来,不如去高丽方向,会是顺风!”
  高元纪呆了一下,拔剑狠狠劈去,破口大骂:“为何现在才汇报!”
  高元纪是渤海国皇族后裔,目前也是渤海族在辽国的第一大将,性格直爽,但头脑比较简单,他昨天还在为主帅萧惟信把首功让给他而感到得意,他现在才意识到萧惟信的狡猾,把危险让给了自己。
  高元纪此时也知道今天逃不过宋军战船的追击了,他狠狠一刀劈在船舷上,喝令道:“传令士兵全部上甲板,准备弓箭射击!”
  每艘战船运载士兵约七百人,还有部分战船则运载攻城武器,这些船只并不是运输船,而是战船。
  五百余名士兵奔上甲板,站满了甲板的一层和二层,密密麻麻的弓箭对准了越来越近的宋军船只。
  海面上不仅是南面出现了宋军战船,东西两面以后都出现了宋军战船,西面的战船甚至开始了战斗。
  实际上,辽军战船的作战毫无意义,一艘战船被宋军战船从侧面狠狠撞击,立刻拦腰撞成两段,露出了里面完全腐朽的船木,辽军还是运气好,今天没有遇到狂风巨浪,否则,还不等遇到宋军船队,它们就会全部沉没。
  接二连三的船只被宋军大船撞烂,到处是海中呼救的辽军士兵。
  高元纪已经顾不得被撞毁的战船了,他目不转睛盯着越来越近的宋军大船,这是一艘两万石的巨船,体型庞大,后面两侧各有一个车轮,在水中翻滚,激起滚滚白浪,推动船只前行。
  两艘大船交错而过,相距约百步左右,高元纪大喊一声,“放箭!”
  数百名士兵一起放箭,密集箭矢射向宋军船只。
  忽然,宋军战船侧面同时打开了四扇窗,伸出四根黑洞洞的木管,木管直径足有四尺,对准了辽军战船。
  众人都为之一怔,不知这是什么,只声四声撞击,从四根木管中各射出一只黑黝黝的大铁蛋,重达五六十斤,外形俨如南瓜,嗤嗤的冒着白烟。
  “是铁火雷!”
  高元纪立刻反应过来,惊得他心裂胆碎,只听嘭嘭几声重击声,铁火雷直接在船壁上砸穿了四个大洞,射进了敌军主船的腹部内。
  宋军主船和辽军战船交错而过,迅速驶离,但驶离不到百步,只听见‘轰!’一声巨响,第一个铁火雷爆炸了,白烟、气浪裹夹着无数碎木冲天而去,还有不少士兵也被炸得飞起。
  紧接着后面三颗铁火雷几乎同时爆炸,巨大的爆炸使得整艘五千石大船被炸得粉身碎骨,浓烟弥漫,此时宋军的战船已驶到三百步外,没有受到爆炸的影响。
  这时第一次在海战中使用弩炮发射铁火雷,四门弩炮反复调试,达到了最佳状态。
  待硝烟散尽,敌军主船已经消失了,海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碎木,还有部分没有炸碎的船体已迅速沉没,海面上漂满了残缺不爱去哪的尸体,主将高元纪也被炸得尸首分离,沉入海中。
  这时远处又连续传来爆炸声,其他船只安装的弩炮开始发威了,一般两万石大船安装四架,万石大船安装两架,万石以下大船只安装一架。
  相对于威力极为强大的铁火雷。大部分船只都采用撞击的方式,从侧面撞击敌船,腐朽的船身根本挡不住强烈的撞击,纷纷一撞即断,一艘艘大船在海中沉没。
  宋军没有接受投降,无情地杀戮着海上的辽军,辽军战船被四面包围,走投无路,一艘艘大船接二连三沉入海中。
  这时,海面上起风了,风云疾变,天色暗黑下来,暴风雨来了,大浪滔天,宋军战船纷纷掉头离开,剩下的数十艘辽军船只在暴风雨中上下起伏,被海浪无情的撕裂,无数在海上呼救的士兵被一个浪头打来,便彻底吞没了。
  这场暴风雨直到半夜才停息,一艘宋军的三千石战船在暴风雨中翻沉,数十名宋军士兵失踪,其余宋军战船都安然无恙。
  而辽军的一百五十艘战船一般被宋军击毁,而另一半则彻底在暴风雨和巨浪中消亡了,八万辽军丧身海底。
  这是辽国立国以来最惨重的一次损失,包括两年前准备渡海去鲲州的两万辽军士兵,整整十万大军葬身在大海之中,辽国的水军梦彻底破灭了。
  朝霞照耀着海面,海面上波光粼粼,染成了红色,只有一些碎木还在随海浪微微起伏,除此之外,已经看不到海战的痕迹。
  范宁站在船头凝视着海面半晌,下令道:“大军北上!”


第六百七十七章 将计就计
  一支由一百二十艘五千石蒸汽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在黑水中航行,黑水水深河宽,宽达两里,万石大船也可以驶入,蒸汽机船冒着黑烟,明轮在河中翻滚,推动大船航行。
  船队进河口后已经走了三天,大船三艘并列在河中行驶,队伍长达数里,两岸是一望无际的茂密的森林,远处是巍巍的高山,看不见人烟。
  这里曾经是女真人活跃的地方,但女真人被灭后,这里就变得死一般沉寂了。
  章楶站在第一艘大船上,目光复杂地望着两岸,他曾经来过这里,给了女真人很多武器和粮食,甚至宋军用铁火雷帮助女真人攻城掠寨,他没想到,就在短短半年后,女真人就被辽国灭了,说到底还是女真人内部出了问题,发生内讧给了辽国机会。
  章楶始终不明白小范相公为什么选中石显,事实证明,正是石显的心胸狭窄,处事不公才导致女真族内部的不和,石显根本就不是一个值得扶植的领袖。
  相反,章楶到觉得完颜乌古乃是个很厉害的人物,能够把整个女真部落牢牢控制在手上,只要有大宋的大力扶持,完颜乌古乃完全能成为辽国的心腹大患,章楶一直不懂,为什么小范相公一定要灭掉完颜部落?
  尽管心中不明白,他还是忠实地执行范宁的命令,不过现在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一旦辽国被灭,女真必然崛起,同样会成为大宋的心腹大患,就像突厥被灭后,回纥崛起一样,最终会虎视中原的繁华。
  章楶轻轻叹息一声,他不得不佩服小范相公的深谋远虑,充分利用女真人来削弱辽国,但又不能让女真人坐大,这才是他扶石显、灭完颜的根本原因,小范相公早就看出石显成不了大事,他们被辽国所灭,对宋朝的未来也是利大于弊。
  “司马,一名向导说南面三十里外就有一处契丹生番的聚居点。”刘昆小声对章楶道。
  章楶点点头问道:“有多少人知道吗?”
  “大概千余人左右。”
  刘昆指着不远处一条支流道:“顺着这条支流走三十里就能找到。”
  章楶随即令道:“船队靠岸!”
  船队开始向南岸靠去,章楶对刘昆道:“我们在这里等候,你可率五千骑兵南下,期待你的好消息。”
  “司马放心,绝不会有失!”
  一队队士兵牵马下船,不多时,五千骑兵在岸边集结,用绵包住马蹄,在刘昆的率领下,无声无息地向南方奔去。
  章楶回到船舱摊开了地图,这是斥候绘制的简图,简图上有的标上契丹生番聚居地,有的则没有标,像现在遇到的第一个契丹生番营地,地图上就没有标注,所以才需要向导。
  章楶找到他们现在所在之地,在剖阿里废城以西约四十里处,他找到了那条支流,在支流的南面用笔画了一个三角形,又用红笔在上面打一个钩,表示已经清理。
  地图上一共有二十七个定居点,但向导告诉他们,至少超过四十个,另外还是十几个奚族定居点,也同样要拔掉。
  黄昏时分,骑兵返回了船队,押着数百名哭哭啼啼的女子和年幼的孩童,事实上,在下午时,章楶就看见了南方出现黑烟,不知是焚烧尸体,还是焚烧房屋,他们就在等待宋军的凯旋。
  除了六七百名妇孺外,还缴获了大量的毛皮和金银,还有不少鱼干和兽肉干,也被宋军一并带来。
  这时,刘昆带着一群士兵过来,章楶迎上前笑问道:“战果还不错吧!”
  刘昆笑着点点头,“杀了四百余名男子,轻伤四名弟兄,缴获了上好毛皮三千余条,黄金五万两,还有几千两白银,还有不少布匹绸缎,可惜没有牛羊。”
  章楶笑道:“他们是渔猎民族,不是游牧,所以战利品不会是牛羊,不过往南走,有不少放牧为生契丹生番。”
  “这些妇孺该怎么处理?”
  “按照事先说好的办法,把她们送去平夷城,由平夷转送去鲲州,再等候范相公的指示。”
  刘昆立刻命令士兵将妇孺押上一艘大船,让士兵把她们送去平夷城。
  他们带了足够多的空船,就是用来押送战俘回平夷城。
  宋军船队原地休息了一夜,次日天亮后又继续向西南方向驶去。
  ……
  就在东线战局发生剧变的同时,西线的契丹主力南侵正在按照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过娄烦关两天后,北院大王耶律那也率领十二万骑兵抵达了太原。
  他们没有携带攻城武器,也没有携带帐篷,这边雨水稀少,对契丹骑兵来说,帐篷没有必要,点一堆篝火,士兵们用毯子一裹,便席地而睡。
  耶律那也出身契丹贵族,年约三十余岁,属于契丹高级将领中的少壮派,和耶律洪基的私交极好,是耶律洪基极为信赖的心腹大将之人,他九岁被封小将军,十三岁随军出征,二十岁成为宿卫军副统领,曾率军队平定重元之乱,年初更是率十万大军剿灭了女真人,在辽国名声大振,是辽国目前赫赫有名的‘名将之花’。
  今年年初,他的季父北院大王耶律赵三去世,耶律洪基便让耶律那也接任北院大王,执掌二十万大军军权,从而成为辽国到目前为止最年轻的北院大王。
  耶律那也从小到大没有遭遇过任何挫折,也没有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