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究其技术根源,触类旁通,一夜成功,工匠们虽然善制蒸汽机,但发明蒸汽机者却是士子,匠人知其然,士子却知其所以然。
  匠人只能改良修理蒸汽机,而士子却能创造蒸汽机。
  范宁最后指出,士子擅长于头脑,学工、学农是为了创造,而匠人擅长于手艺,学工、学农是为了制造,两者并不是一回事。
  建立各类学校也是为了培养更多善于创造的优秀人才,一样可以担任技术官员,一样能留名青史,一样成为大宋的栋梁,教改法绝不是仅仅为了培养匠人而进行变法。
  很快沈括、苏颂也发表实名文章,支持范宁的以儒立身,以技强国的观点。
  一篇篇实名文章在报纸上登载,各抒己见,唇枪舌战进行辩论,但真相却是越辩越明,支持教改的大臣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官员和年轻士子都纷纷批评目前教育的狭窄偏颇。
  在第十天时,《信报》、《快报》、《东京导报》等十家报纸在官员和士子中做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八成的官员和士子都支持教改。
  这天上午,范宁刚来到官房,司马光便怒气冲冲走了进来,十分不满道:“我想请范公表明态度,到底是变法的支持派,还是反对派?”
  范宁淡淡笑道:“司马公何出此言?”
  司马光忿然道:“教改法会动摇儒学的地位,会使人心混乱,不利于朝廷长治久安,这是之前大家的共识,所以教改法才三次表决没有通过,但范相公却利用自己的威望,让很多不明真相的官员和士子支持教改法,我就不明白,之前范相公也反对青苗法和保甲法,为何出海一趟就变成了改革派?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王安石许了范相公什么重利,令范相公改变立场,改变初衷?”
  司马光毫无根据的指责令范宁心中十分不满,他克制住情绪,不慌不忙道:“我的态度是一贯的,我既不是改革派,也不是保守派,而是改良派,我之前坚决反对保甲法和青苗法,并不是反对王相公变法本身,而是反对他的变法方式和手段,太过于偏激。”
  司马光冷冷道:“从古至今,走中间派是行不通的,希望范相公能明白这一点。”
  “司马相公此言谬论!”
  范宁语言犀利的反击道:“到现在为止,我只看见司马相公为反对而反对,对人不对事,只要看是王相公推出的东西,便一棍子打倒,而不看他推出的变法内容是什么,非黑即白,这不是反对变法,是在挑起朝廷的派系斗争,和牛党、李党有何区别?”
  “你……”
  司马光心中恼怒之极,范宁说话太过分了,居然把自己比作祸国殃民的牛僧孺和李宗闵。
  “既然苦劝不听,那我和你已经无话可说!”
  司马光重重哼了一声,转身走了。
  范宁也知道自己抨击得有点过份,但司马光那种非白即黑的态度确实让他反感,司马光根本就不承认自己的改良派。
  次日中午,《小报》上再次发表了司马光的重磅文章,“两面派才是国祸之根”。
  司马光在文章以不点名的方式严厉批评某些重臣两面三刀,自诩为改良派,却左右逢源,没有自己的立场,比变法派更加危害社稷。
  司马光的文章再次引起朝野的掀然大波,谁都知道司马光是在评判范宁,这就意味着范宁和司马光在教改方案上翻脸了。
  对司马光的批评,范宁却保持了沉默,两天后,户部郎中沈亮在《信报》实名发表了一面文章,‘是变法还是党争’。
  文章犀利地批评某些重臣以反对变法为借口,热衷于派系斗争,他们不关心变法的内容是否利国利民,只要异己提出,便一棍子打死。
  这种派系斗争只会分裂朝廷,严重影响朝廷的决策,影响民生大计,实在百害无一利。
  他呼吁变法派和保守派放弃派系斗争,关注变法内容,好的东西要接受,不妥的东西要修改,不好的东西要反对,这样才是正确的改革变法之道。
  这篇文章便是对司马光的公开打脸,目标直指司马光。
  朝房里,司马光负手来回踱步,沈亮的文章令他异常恼火。
  这时,一名吏部官员走进来,将厚厚一叠卷宗放在司马光桌上,“相公要的资料都在这里了。”
  卷宗里全部都是沈亮的履历和资料,他看了一眼沈亮的籍贯,哼了一声,“果然是范宁的同党!”
  他又翻看了片刻,忽然停住了。
  “他祖父去年去世了?”
  吏部官员点点头,“去年秋天去世。”
  “那他为什么不丁忧去职?”
  “他去年刚刚出任户部郎中,所以提出留职申请,吏部也同意了,所以没有丁忧。”
  司马光又翻了翻,便把卷宗还给吏部官员,“去吧!我知道了。”
  官员行一礼走了,司马光立刻派人把御史陈籍找来,对他道:“户部郎中沈亮祖父去年病逝,他贪恋官职,不肯丁忧回乡,实属不孝,可弹劾之!”


第六百七十章 教改法案(下)
  沈亮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被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被御史弹劾免职。
  此时沈亮坐在范宁书房里,捂着脸道:“我不是不想回去给祖父守孝,可他临终的唯一的遗言就是不准我辞官去给他守孝,家里也全部反对我去职回乡,正好朝廷也有这个规定,可以申请免丁忧,吏部都批准了,这会儿却给我安了一个不孝的罪名,我怎么也接受不了。”
  范宁安抚他道:“所谓不孝之罪只是朝廷官员之间流传,没有书面定论,你放心吧!就算被免职也绝不是这个罪名。”
  “当不当官我无所谓,但我要名声,我的名声不能这样毁了。”
  “我知道,大不了我给天子去说,让你回乡补丁忧,休息两三年再回来,毕竟吏部是批准你申请,只要把事情说清楚,你应该没有事情。”
  沈亮沉默片刻道:“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把我调到海外去,我不喜欢朝廷这种氛围,整天堆着假笑,时时刻刻提防着别人的暗算。相反,我尤其怀念鲲州那段时光,虽然很累,但确实很充实,看着一座城池从你手中起来,每天都觉得自己有所成就。”
  范宁负手走了两步,笑道:“有没有想过去北岛?”
  “北岛?”
  沈亮愣了半晌,“我去那里能做什么?”
  “做知府,现在有三座县城,不久就会第四座、第五座,这就需要一个州府来协调各县之间的发展,将来有一天或许会成为相国之类的职务。”
  范宁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
  沈亮低头沉思片刻道:“让我考虑一段时间吧!”
  ……
  沈亮走了,朱佩端着一盏银耳燕窝粥走进来,笑道:“沈亮无精打采的样子,真被免职了?”
  范宁点点头,“罪名还是不孝。”
  朱佩吓了一跳,“有这么严重?”
  范宁笑了笑,“罪名是很严重,但我不会让它落实,我会帮他处理好。”
  朱佩有些担心道:“这些年夫君都在外面,朝廷人脉方面恐怕难以遂意,要不然我让爹爹出面……”
  范宁握住妻子的手道:“你的夫君还是堂堂的参知政事,连这点小事就办不好?”
  朱佩感觉丈夫的手又开始蠢蠢欲动,连忙离他远一点笑道:“那你有没有想过让沈亮去北岛?”
  范宁微微笑道:“我还真说了。”
  “啊!那他怎么说。”
  “他说要考虑一段时间。”
  朱佩叹了口气,“毕竟关系到几代人的大事,他当然要好好考虑,夫君,别逼他。”
  “我知道,一切由他自己选择。”
  朱佩走了,范宁端起银耳燕窝粥慢慢喝了一口,他还在想司马光的事情,自己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
  次日中午,《信报》再次登出范宁的一篇实名文章,“没有心胸,宰相何以撑船?”
  文章中直接点明了沈亮被免职之事,沈亮祖父唯一的遗言就是不准他丁忧去职,否则就是不孝,沈亮按照祖父的吩咐向吏部申请免除丁忧。
  按照大宋丁忧制度,如果父母尚在世,祖父、祖母去世,官员可以申请免丁忧,事实上,绝大部分朝廷官员都没有因为祖父去世而去职丁忧。
  吏部同意了沈亮的申请,一切都符合手续。
  但吏部的决定昨天却被一位宰相推翻了,认为沈亮没有辞官去给祖父守孝,谓之不孝,免去了沈亮官职。
  不明白为何独对沈亮如此苛刻,还是因为沈亮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让那位宰相胸中撑不起船?
  他范宁的祖父去世时,他同样也没有去职丁忧,那又该当何罪?
  这篇文章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范宁和司马光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了。
  下午时分,赵顼又再次向皇祖母曹太后请安。
  曹太后的病情已经好转,现在还在静养期,不过并不妨碍她通过报纸对外界的了解。
  曹太后放下报纸对赵顼道:“当年范仲淹和吕夷简也是水火无法相容,他们必须去相一人,才能保证朝廷平稳,现在范宁和司马光的矛盾已公开化,你打算怎么处置?”
  “孙儿特来请示皇祖母!”
  实际上这是曹太后的事,从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还在她手中捏着呢!
  不过她也在慢慢放权,允许赵顼和自己协商了,她也会听从赵顼的意见。
  曹太后道:“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平衡,这次哀家想听一听,你打算怎么平衡这件事?”
  赵顼沉默片刻道:“孙儿想让司马光自己辞去参知政事一职,改任大学士,让他专心修史。”
  “官家觉得这样平衡吗?”曹太后又问道。
  “还谈不上平衡,还有欠缺。”
  “那你继续说!”
  赵顼又道:“孙儿打算让司马光来推荐继任者。”
  曹太后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司马光是曹太后提拔的相国,所以赵顼用让司马光自己辞职的方式去相,也算是给了太后面子。
  但这样还不够,关键是司马光去相,知政堂就少了一个强硬保守派,这不是曹太后愿意看到的结果。
  她可以同意司马光去相,但必须要维持知政堂的平衡,再任命一名新的强硬保守派,这才是曹太后想要的平衡。
  “你去和司马光谈,另外,沈亮之事尽量化小,司马光用祖父去世未丁忧做借口,打击的官员太多了。”
  “孙儿遵命!”
  赵顼稍稍松了口气,皇祖母终于同意司马光去相,其实赵顼并不支持司马光为相,他本人是暗中支持王安石,司马光严重阻碍变法,也让赵顼心中很不满。
  但司马光是皇祖母任命的相国,除了皇祖母外,没有人敢罢他的相。
  赵顼心里明白,若不是司马光和范宁翻脸,皇祖母还真不一定会答应司马光去相。
  次日一早,司马光在朝会中以自己要全力编撰《资治通鉴》为理由向赵顼提出辞想,并推荐他的好友,另一个有名的强硬保守派吕公著接替他的相位。
  天子赵顼接受了司马光的辞呈,并颁布旨意,任命吕公著为尚书左丞、参知政事。
  当天上午,知政堂进行了教改法表决,王安石、曾公亮、范宁、欧阳修、韩琦投下赞成票,富弼和新任副相吕公著投下反对票。
  知政堂最终以五比二的高票通过了教改法,并报请天子批准实施。
  ……
  中午时分,范宁来到富弼官房,这段时间富弼一直保持沉默,没有参与到教改法中,更没有参与到范宁和司马光的争执反目中。
  但在教改法投票中,他毫不犹豫地投下了反对票,这让范宁意识到了富弼对自己的不满。
  他们需要谈一谈了。
  范宁在门口堵住了富弼,富弼却淡淡笑了笑,“我还有事,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说完,他扬长而去,范宁苦笑一声,看来事先没有和富弼沟通,是自己这次犯下的一个大错。
  他也没有离去,让人送来饭菜,他索性就坐在富弼官房的外屋吃了起来。
  半个时辰后,富弼回来了,却见外面桌上堆满碗筷,范宁正坐在桌前喝茶,他颇有点无奈,只得道:“有什么事,你说吧!”
  范宁站起身笑眯眯道:“富相能否和我去一趟太学。”
  富弼点点头,“我最多给你两个时辰!”
  两人各自乘坐马车来到了太学,国子监的官员们听到两位相公到了,慌忙到门口迎接。
  范宁问主官太学的官员道:“现在学生们都在吗?”
  “都在,午休很快就要结束了。”
  “这样吧!我出一份卷子,很简单的两道题,考一考太学生,最多一刻钟时间,你们帮我安排一下。”
  说完,范宁拿出一份题目递给太学官员,太学官员看了看上司,几名上司都点点头,他才匆忙去了。
  众人来到太学的一间休息室坐下,富弼对范宁道:“把你出的题给我看看,如果题目太刁钻,考什么蒸汽机之类的东西,我可不会接受。”
  他当然知道范宁想说服自己,他自己也想知道,学生们将考得如何?
  他接过卷子,上面只有两道题目。
  一、稻、粟、稷、麦、菽再加上玉米,各自亩产多少?
  二、一件木绵布长衫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


第六百七十一章 新式弩炮
  第一道题是农,第二道题是工,不过都是常识题,这些内容富弼都很了解。
  富弼把题目递给众人,问道:“这两道题的答案,你们都应该知道吧!谁来说说?”
  一群官员面面相觑,很多人的脸胀得通红,还真没有人答得出来,富弼一怔,“你们都不知道?”
  一名官员举手道:“我知道细麻长衫是怎么做出来,但木绵布真不知道。”
  另一名官员道:“我们家以前种麦子,我知道小麦的亩产量,听父亲说过,大概两百多斤,别的就不知道了。”
  “你自己没下过田?”
  官员摇摇头,“我从五岁开始读书,一直读到二十四岁考上科举,农田里的事情,家里都不让我沾手。”
  富弼又问道:“你们中有多少是从乡村里来的?”
  十几名官员一大半都举起手,富弼有点恼火了,“难道你们都和他一样,从来没有碰过农活?”
  众人沉默,算是承认了富弼的结论。
  富弼哼了一声,提笔写下了答案,这两道题的答案他之所以知道,是因为他当过县令,关心农民疾苦,另外他几年前参观过纺织工坊,知道木绵布的纺织流程,有轧绵、拉线,纺纱、织布这些过程,和麻纺织还不太一样。
  木绵布现在虽然非常流行,几乎人人都穿,但怎么纺织出来的,知道的人确实不太多,第二道题答不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第一道题答不上来,那就过份了。
  不多时,几百份卷子收了上来,各种答案都有,但完全答对的,一个都没有,几乎有一半的太学生交了白卷。
  富弼长长叹息一声,“罢了!”
  他摇摇头,转身离开了太学。
  返回的时候,富弼和范宁坐一辆马车上。
  两人坐下,富弼才语重心长道:“之前你办了工学院,这其实已经是朝廷很大的让步了,为什么你还不满足?还要继续在县一级学校分流学生,我都不知该怎么说你,你这一改,动了多少人的利益,你就不怕千千万万地方上的老学究戳你脊梁骨吗?为什么王安石会去找你,把主导权让给你,你啊!还是太年轻了。”
  范宁却笑了笑,“王安石并没有打算把主导权给我,这是我支持他的条件,这件事必须由我来主刀,这关系到大汉民族的千秋万载,我不希望在几百年后,才忽然发现西方夷人已经远远走到我们前面,至于一些腐儒要骂我,就让他们骂去,为一些腐儒的利益牺牲民族的前途,我做不到。”
  “可你已经有了工学院,难道还不够?”
  范宁摇摇头,“工学院的学生大多是年轻工匠,他们所学都是如何把器具制作精良,而不是去创造,甚至很多人都不识字,令人遗憾。而我们的士子才是最聪明,最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会把很多工匠的偶然发现记录下来,去研究,把里面的道理彻底搞懂,一代代的积累,总有一天他们会造出自己耕田的机器,一个人就能耕种几百顷田,他们会造出在天上的飞的机器,从京城到吕宋府,一个时辰就到了,会发明天下最强大的火器,从汴梁发射,可以直接炸毁辽国的上京。”
  富弼听得目瞪口呆,“这些会出现吗?”
  “一定会出现,或许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但将来一定会出现。”
  富弼长长叹息一声,“你有常人不具备的眼光,或许你是对的,教改法虽然我投了反对票,但它既然一定要实施,那么我也希望它能成功,就像你说的,几百年后,我的子孙也能坐上会飞的机器,在天上遨游。”
  ……
  沸沸扬扬的教改法终于结束了,赵顼也专门找了王安石,所有变法方案都暂时冻结起来,整个朝廷精力都要放在应对辽国的威胁之上。
  赵顼随即下旨,范宁兼任枢密使,全权负责对了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