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
  杨文广关心的是粮食,他带着几名将领来到易县仓库,易县一共有三座仓库,一座县库,一座州库,另外一座隶属于南京道,县库和州库都是地方粮库,粮食不是很多,县库内有两万石粮食,州库有七万石,基本上都是去年的税粮,还没有解押去南京道。
  但隶属于南京道的粮库却是战备粮库,一共有十座仓库组成,主要是给进攻太原方向的辽军提供后勤补给,粮食二十万石,草料十五万担,还有大量兵甲物资,以及无数冰冻在地窖里的羊肉。
  杨文广大喜,有这么多粮食,足够他的军队食用一年了。
  这时,士兵押着十几名官员过来,州官是一名契丹人,吓得战战兢兢,面如土色,县令是一名汉人,三十余岁,倒是神情自若。
  杨文广看了他们一眼,便道:“不要为难他们,放他们离去!”
  十几名官员千恩万谢走了,县令却没有走,杨文广有点奇怪,问道:“我放你离去,你为何不走?”
  县令淡淡道:“我是一县父母官,怎能丢下自己的子民离去?”
  杨文广见他颇有担当,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孔然,就是易州人。”
  “你家人都在易县?”
  “正是!我妻儿父母都在易县。”
  “那你就留下,继续出任县令,不过不是辽国的县令,而是大宋的县令,能接受吗?”
  孔然犹豫一下道:“可我是辽国进士出身!”
  杨文广摆摆手,“以前你做什么我不管,我只关心你以后,只要你能兢兢业业做好县令,我自会向小范相公表你的功劳。”
  孔然深深行一礼,“身为汉人,愿为故国效劳!”
  杨文广心中跟随他来到县衙,只见县衙门口站着几十名长者,他们见孔县令过来,连忙上前围住他,“孔县令,官兵没有为难你吧?”
  孔然抱拳对众人道:“各位乡亲,我现在还是县令,不过已经是大宋的县令了,感谢大家的关心!”
  “只要孔县令在,我们也愿意改旗易帜,回归大宋。”
  孔然连忙把杨文广介绍给众人,“这位杨老将军,就是杨延昭之子,杨继业之孙,是一位宽厚的长者,大家有什么要求或者疑问可以向他提出来。”
  杨家将的故事不仅在大宋广为流传,在燕山府也同样家喻户晓,众人听说这位老将军便是杨家将之主,顿时肃然起敬,一起行礼。
  一名长者问道:“请问杨老将军,宋军是临时占领易州,还是永久占领?”
  另一名长者也道:“杨老将军,契丹人和我们相居百年,大家平安相处,恳请老将军不要杀他们。”
  “各位请听我说!”
  杨文广摆摆手道:“我告诉大家三件事,第一,我杨文广既然来了易州,就不会再离开,相信以我大宋的强盛国力,以及英明神武的年轻君主,大宋一定能夺回燕云十六州,这一天不会遥远了。第二,大宋是仁义之军,不会滥杀无辜,对于城中的契丹人,我会放他们离去,不会屠杀他们。第三,契丹人的财富和县仓库里的粮食,我会分发给全县百姓,从今天开始,易州的百姓将免税十年,这是大宋天子给大家的恩泽。”
  杨文广说完,众老人都热烈地鼓掌欢呼起来。


第六百一十四章 进退失据
  霸县的攻城战已经进入第三天,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充满刺鼻油烟气味,在进攻的第一天,辽军便吃了大亏,霸县守军在城池四周撒下了大量的淬毒蒺藜刺,使进攻的敌军猝不及防,数百骑兵和一千多步兵被蒺藜刺刺穿脚底,暂时失去了战斗力。
  虽然小小的蒺藜刺还没有到杀人的境地,但它却给士兵心理造成极大的阴影,严重影响了士气,使士兵进攻时无法冲锋,小心翼翼走到城下时却遭到城头箭雨的迎头痛击。
  两天时间三次进攻,辽兵都没有碰到城头便死伤惨重,损失士兵六千余人,攻城梯近三百架。
  夜里,三万辽军骑兵不断地在霸县城东来回奔驰,将一袋袋土洒在通过从城墙的地上,他们要建几条新路,城头上,都统制王启功冷冷地望着敌军骑兵在不断向前推进,在他身边,三千名手执神臂弩的宋军士兵已严阵以待。
  一旦敌军进入射程内,他们将毫不犹豫放箭,没有统一的命令,士兵们都是自由发挥。
  这时,东北方向同时有近百名士兵放箭,城下传来一片惨叫和战马的嘶鸣,十几名靠近城池送土的骑兵被乱箭射杀,紧接着,宋军士兵不断放箭,不断有骑兵被射杀,伤亡无数。
  萧韩家奴得到消息,他只得令道:“距离城池百步即可,不必深入。”
  事实上,铺设新路也只是哄骗自己的士兵,去掉他们心中的影响,要知道城墙下面的蒺藜刺隔更多,他们怎么可能去除得掉?
  三更时分,前方骑兵来报,十三条新路已经铺完,萧韩家奴随即下令收兵,等待天亮。
  辽兵停止铺路后,城下彻底安静下来,不久,百余名士兵攀绳下城,又将大量的蒺藜刺撒在了新路上……
  天亮时,十几条新路出现在城东,士兵可以沿着这十几条新路冲锋,而不用担心再踩到蒺藜刺。
  不过这十几条新路都是断头路,在距离城池约百步时便消失了,城头强劲的神臂弩在夜里射杀了三百多名骑兵,令其他骑兵都为之胆寒,不敢再前进一步。
  ‘咚!咚!咚!’战鼓声敲响,三里外,数万辽军列队在旷野里,一万三千名步兵已准备就绪,盔甲鲜明,刀枪出鞘,杀气腾腾,他们携带着三百架攻城梯,不过他们不知道,三百架攻城梯已经是他们最后的攻城武器,四周又找不到木材补充,如果今天再拿不下霸县,他们将失去攻城能力了。
  萧韩家奴拔出战剑,厉声喝喊道:“第一个攻上城头者,赏银万两,官升三级!”
  一万三千步兵高声大吼,士气振奋起来,萧韩家奴战剑一指城头,“给我杀!”
  “杀啊!”
  一万三千士兵大吼着冲向城头,巨大的战鼓声作响,激励着士兵冲锋。
  辽兵士兵沿着十三条新铺的道路奔跑,确实没有了蒺藜刺的威胁,令他们士气高涨,但在距离城池还有一百五十步时,奔在最前面的士兵纷纷摔倒,抱着脚嚎叫起来,突然来变故使奔跑士兵的脚步停滞了,士兵们开始惊恐不安,他心里明白,前面士兵又踩到蒺藜刺了,根本就没有去除干净。
  士兵的忽然停步使萧韩家奴勃然大怒,他很清楚会有这种结果,但他绝不允许士兵在这个关键时刻怯弱。
  萧韩家奴立刻喝令道:“催促进攻,令刀斧督战,谁敢不前进,格杀勿论!”
  惊天的战鼓声再次敲响,十三队骑兵飞奔而去,他们手执利刃,逼迫步兵向前冲锋,他们一连杀了数百名最后的步兵,士兵们再也不顾死活向前狂奔,很多士兵甚至拿昨晚被射死的骑兵和战马来铺路。
  城头漫天的箭雨铺天盖地落下,进攻辽军士兵的盔甲和盾牌抵挡不住这强大的穿透力,纷纷惨叫倒地,但倒地的士兵却成了后面士兵的铺路石,很多受伤士兵没有死在箭矢之下,却死在同伴的无情踩踏之下,最后一百多步,却成了尸体铺成的道路,在壕沟上铺上长长的木板,辽军士兵终于攻到城下了。
  城头上部署了八千士兵和三千民兵,霸州没有大型投石机,也没有床弩,但范宁临时给霸州送来了五十架小型投石机和三百枚铁火雷,并要求他们在最关键时刻才使用。
  范宁给所有人都交代得很清楚,铁火雷只能作为一种震慑火器,在大战最关键时使用,一方面他担心使用频率太多,会使辽军找到应对铁火雷的办法,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宋军产生对铁火雷的依赖,还是希望宋军通过不断的战斗提高战斗能力。
  所以无论保塞县、河间县、易县还是霸县,宋军都不轻易拿出铁火雷,宋军可利用的守城武器很多,比如猛油、铁蒺藜、守城兵箭、神臂弩等等,只要使用熟练,一样能在防御中大放异彩。
  就在敌军向城池奔跑之时,宋军便将数百只火油陶罐扔下城,使城下流满了猛火油,当辽军越过壕沟,将一架架攻城梯搭上城头,宋军将无数支火把抛下城,城下的猛火油迅速燃烧起来。
  箭矢如雨,火焰高炽,攻城的一万余辽军伤亡越来越大,但萧韩家奴却没有任何撤军的想法,他下令道:“继续催战!”
  ‘咚!咚!咚!咚!’震天的战鼓声再一次激烈敲响。
  很多准备回撤的士兵看见杀气腾腾的刀斧手督战队,只得又调头向城墙冲去,死的人太多,尸体铺满了城下,蒺藜刺对步兵的威胁已经解除,但对骑兵依旧威胁很大,城外旷野里不光有大量的蒺藜刺,还有无数陷马坑,坑中有削尖的木棍等着马蹄踏入。
  由于骑兵无法介入,导致攻城辽兵没有了掩护,强大的箭雨使辽军伤亡越来越大,士兵攻不城头,火焰却越来越猛,城下的熊熊烈火将一架架攻城梯吞没了,整个城上城下都弥漫着刺鼻的焚烧尸体的焦臭气味。
  最后一架攻城梯也因为承受不住烈火而烧断了,没有了攻城武器,城下的辽军变成了一个个箭靶。
  萧韩家奴见已经无法再攻城,只得长叹一声,“撤军!”
  ‘当!当!当!’撤军的钟声敲响,辽军兵败如潮,五千余名辽军士兵不顾一切地向后撤退。
  在长达两个时辰的激战中,辽军伤亡超过八千人,最后只剩下五千三百余士兵退回了本阵,城下的大火还在焚烧,三百余架攻城梯被烧成了木炭。
  城头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最终宋军以不足五百人的伤亡代价赢得了第三场攻防战的胜利,累计全歼辽军达一万两千余人,取得了霸州守城战的重大胜利。
  三万余辽兵士兵退到霸县以东二十里外的渡口,在那里扎下了大营,辽军的自救已经失败,进退失据,除了粮草还能支持两个月外,其他各州物资都丧失殆尽,现在除了等待辽国的救援,他们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第六百一十五章 捷报回京
  天还没有大亮,数百名等在广场上的官员都在窃窃议论,上朝时间已经过了,但紫微殿的大门却始终没有开启,让众人感到不解。
  这时,一名殿中当值官快步走到台阶前,高声道:“传官家口谕,今天略微感恙,朝会取消,请大家各自回官房。”
  原来官家生病了,众人纷纷围住富弼问道:“富相公,官家没有什么事情吧?”
  富弼呵呵一笑,“我估计是官家太兴奋了,昨晚一夜没睡,所以感恙了,大家不用担心。”
  听说官家兴奋得一夜未睡,众人七嘴八舌问道:“相公,有什么好消息吗?”
  “我也只是略知一二,昨天晚上,小范相公的军报送到了,听说宋军防御反击,杨文广老将军率军攻占了易州。”
  易州都是山地,只有易县一座大城,宋军攻占了易县就等于攻占了易州。
  听到这个消息,广场上的官员都忍不住欢呼起来,这时,当值官员上前对富弼道:“官家请富相公和其他几位相公去文清殿!”
  富弼点点头,又对众人笑道:“我估计中午《信报》的消息就登出来,大家再耐心等等。”
  富弼又派人去招呼几名相国一声,他便快步向文清殿走去。
  不多时,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吴充四名相公都赶到了文清殿,文清殿是天子赵顼休息读书之处,今天他感恙,就只能在文清殿接见几位相公。
  五人稍坐了片刻,只听侍卫高喝:“陛下驾到!”
  五人连忙站起身,几名宦官先进了殿门,后面赵顼步履匆匆地走了进来,他确实看起来像感恙的样子,精神不太好。
  “参见陛下!”
  赵顼摆摆手,“各位相公请坐!”
  “谢陛下!”众人都坐了下来。
  赵顼在自己的位子坐下,又喝了口热茶,苦笑道:“昨晚看了小范相公的军报,太兴奋了,结果不小心受凉,今天的朝会也参加不了。”
  富弼笑道:“微臣也听到一些消息,好像杨文广将军率军攻占了易县?”
  “这只是好消息之一,还有两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赵顼按耐不住眉梢的喜悦,急于把最新战报给众人分享,“辽军西路军在付出两万人的惨重代价后,丢弃战马,翻山越岭逃回了蔚州,这是其一,第二是辽军东路军损兵折将,已被围困在白沟以南,两支辽军已损失四成兵力,士气极为低迷。”
  赵顼忽然想起什么,连忙取出范宁的战报交给众人,众人迅速看了一遍,都大喜过望,富弼赞许道:“小范相公没有令我们失望,思路清晰,措施得当,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和辽军的劣势,这一战对于振奋大宋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彦博微微叹息道:“之前我还反对他的坚壁清野,现在看来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坚壁清野的坚决贯彻,才有辽军的孤立无援和寸木难寻,没有了攻城武器,没有了渡河工具,这支辽军现在就只剩下投降和饿死两条路了。”
  王安石沉吟一下道:“这里面,我觉得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辽国肯定会来救援,能不能顶住辽国的救援,就看范相公怎么部署兵力,第二,一旦辽国无法渡河,那他们必定会大举进攻易县,以求用易县的宋军来交换河北的辽军,尤其是第二点,一定要让小范相公充分支援易县,切不可大意。”
  赵顼点点头,“王相公说得对,朕已送口谕给河间府,让范相公注意这一点,夺取易县固然是好事,但守住它才更加关键,朕也认为一万军队太少,希望范相公增兵易县。”
  停一下赵顼又笑道:“当然,朕只是建议,具体要不要增兵,由小范相公自己权衡决定。”
  富弼将战报还给赵顼,又问道:“陛下召集我们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商议?”
  “正是!朕有两件事想和各位商议一下,第一是修改民兵律法之事,范相公提出所有青壮男子都必须加入民兵役,不肯加入者交免役钱,这个法案修改推行到哪一步了?”
  负责此事的王安石起身道:“回禀陛下,修改法案已经制订完毕,现在正在朝中征集意见,尽量使它完善,最迟一个月后交给知政堂讨论,再交给陛下核准通过,然后推行到各州,争取今年上半年完成此事。”
  赵顼点点头,“这件事要抓紧,不要拖延,另外一件事,关于南大陆移民,朕把方案稍微修改了一下,各位看一看。”
  赵顼将方案递给了富弼,富弼看了看修改的方案,竟然是划出七千户到干将岛和莫邪岛,这让富弼眉头一皱,“陛下,干将岛和莫邪岛是私人岛屿,性质和吕宋各小岛的一样,吕宋各小岛都是自己募民开发,为什么干将岛和莫邪岛要特殊对待?”
  赵顼负手走了几步,缓缓道:“这件事朕考虑了很久,朕觉得范相公说得对,对于海外各州,距离和时间会渐渐使它们和中央王朝产生疏远,只有文化和血统才能海外私人岛屿千年后还依旧认同中原王朝,如果我们在人口上处处限制海外私人岛屿发展,它们很可能会引入异族,比如日本、三佛齐等等,几百年后,海外岛屿生活的都是异族人,汉却变成了少数,那这些海外岛屿还会认同自己属于中原王朝吗?这不就是辛辛苦苦给异族人做了嫁妆?”
  众人都默默点头,富弼有些羞愧道:“陛下深谋远虑,目光长远,是微臣见识浅薄了。”
  赵顼笑了笑道:“这也是朕看到民兵之事才想起来,之前小范相公给朕说了一件事,干将岛上发现了食人族,是从其他小岛迁移过来的土著,他很担心干将岛人口增长太慢,无力阻止食人族的到来,他其实是在向朕求援,这次他在河北立下大功,朕总需要表示表示吧!”
  众人听说‘食人族’三个字都有点毛骨悚然,富弼点点头道:“这件事微臣会交代给海外经略府,请陛下放心。”
  文彦博在一旁道:“还有就是蒸汽船,据说反应非常好,去吕宋府只要五天时间,到南大陆只要二十天时间,而且运载量很大,冬天也能正常航行,臣建议要加大蒸汽船的推广,在朝廷成立机械局,专门用于蒸汽机的推广和研制。”
  “这个建议不错!知政堂尽快拿出方案来。”
  众人又商议片刻,这才告辞离去了。
  王安石却留了下来,他的心情不太好,他在九个月试点推行的青苗法和保甲法反响并不好,今年春天,数千名从三个县赶来告状的百姓堵住了宣德门,严重影响了官员上朝,在朝中引起了掀然大波,其结果是三个县的知县被免职,青苗法和保甲法受到了朝野内外的强烈抨击。
  连范宁也从河北写来奏折,他指出一个没有得到朝野广泛共识的变法决不能仓促推出,它会导致朝野分裂,导致大宋激烈的内耗和党争,不利于大宋的长治久安,他强烈建议暂时搁置青苗法和保甲法。
  范宁的奏折在报纸公开登出,也在朝会中宣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