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慈元方丈却劝他不用担心,天机自有回转。
  这支签困惑了赵祯三十余年,现在今天看到了雄姿英发的孙辈赵仲针,他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难道当年慈元方丈所说的‘天机回转’四个字是应验在孙辈的身上?
  ……
  在敏感时刻,宫中发生任何风吹草动之事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宫去。
  尤其张尧佐耗费巨资在宫中买通了多条关键眼线,使得他的消息十分灵通,任何重要之事都瞒不过他的耳目。
  今天宫中发生了两件重要之事,极大的刺激了张尧佐,一是贾昌朝居然主动弹劾杨渡,导致杨渡被停职,这便意味着应天府被范宁夺权成功。
  张尧佐当然也不蠢,他知道应天府必然是发生了大事,贾昌朝才会挥泪斩马谡,否则以贾昌朝的性格,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应天府。
  张尧佐并不怪贾昌朝断臂求生的手法,事实上,这种手法他很熟悉,他出卖朱元骏时也不是一样吗?
  关键在于他张尧佐的利益有没有遭到损害,一是商业利益,他通过控制应天府的茶叶和粮食,每年从应天府捞取十余万贯钱财,已经延续数年,自己的收入会不会受这次风波的影响,现在尚不可知,但张尧佐的政治利益却实实在在受到了损害。
  要知道应天府的军政大权原本一直掌控在他张尧佐的手上,为了和贾昌朝结盟,他默许了杨渡架空赵知年,算是把应天府让给了贾昌朝,只留下李德昌掌握一千乡兵,算是维护自己商业利益的一种保证。
  现在应天府却易手了,被范宁强势夺走,不用想张尧佐也知道李德昌也完蛋了,那个家伙把柄太多,一抓一个准,他想脱身事外,除非范宁不敢招惹自己,不侵犯自己的利益,但可能吗?
  张尧佐心里很清楚,莫说范宁不会放过自己,就算范宁想缓棋一步,李德昌那个蠢货也会自投罗网。
  就在应天府对张尧佐的打击还没有消退,另一件更严重的事件从宫里传出,这件事甚至严重到张尧佐立刻把应天府的损失抛之脑后。
  赵宗实的儿子居然在宫中大出风头,他出类拔萃的文攻武略赢得了官家的极度赞誉,这个消息让张尧佐有点恐慌起来。
  张尧佐很清楚赵文恽是怎么一步步取得优势,在官家心中的地位最终超过赵宗实。
  无非就是赵文恽年少、聪明,加上乖巧清秀的外表,而赵宗实已经三十余岁,对慈爱孩童的官家已经没有任何吸引力,稍微犯错便被官家极度反感。
  现在居然是赵宗实十二岁的儿子杀出来了,和文恽同龄,从宫里消息的描述来看,赵仲针的表现远远超过了赵文恽,赵文恽只是聪明乖巧,但绝对没有超凡绝伦的天赋,也没有纵马骑射的本事,更没有誓言光复祖先伟业的气魄,最多是一只灵巧的小鹿,完全没有吞云吐雾的龙凤气势。
  张尧佐觉得自己要发疯了,今天才是第一次,赵仲针的横空出世就毫无悬念地全面碾压赵文恽,那以后呢?
  张尧佐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来回打转,他谋划了十一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成功,偏偏这个时候杀出一个赵仲针,居然一次就让他前功尽弃,张尧佐怎么可能甘心?怎么可能认输?
  这时,一个邪恶的念头不可抑制地涌上张尧佐心头,‘如果战胜不了,就毁掉他!’
  ‘不行!要冷静下来,后果太严重,一旦败露就彻底完了。’
  ‘可如果不这样干,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
  各种矛盾的念头在张尧佐心中碰撞,让他着实拿不定主意……
  张尧佐最终放弃了刺杀赵仲针的念头,几十年的经验告诉他,不到最危急的时刻,就不要动这种念头,否则就算他刺杀成功,最大的嫌疑人也是他。
  虽然放弃了刺杀赵仲针的想法,但并不代表张尧佐就会束手待毙,就算不刺杀赵仲针,也可以抹黑他,把他描绘成一个心机极深的少年,用他的心机深沉来承托赵文恽的单纯善良。
  另外要时时刻刻监视赵仲针,抓住他的把柄,利用把柄来彻底击垮他。
  ……
  范宁的弹劾书在次日送达京城,和弹劾书一起送来的,还有杨渡妻弟当街杀人的证据以及各种劣迹斑斑的记录,另外还有针对李德昌的弹劾书。
  由于认证物证齐全,证据确凿,知政堂当即通过决议,罢免杨渡的一切职务,交大理寺问罪。
  李德昌也同样被枢密院免去军职,贬为庶民,升顾长武为右巡检使,指挥使姚锦升为左巡检使。
  知政堂接受范宁的提议,免去司录参军周衡和判官刘赤的职务,调到他州降级使用,升宋凌为判官,为消除杨渡的不良影响,应天府官员过去两年的考评全部作废,重新进行评定。
  这时,知政堂又通过左相富弼的提议,任命王安石为应天府通判。
  经历了连续三天的震荡,应天府的局势也渐渐恢复了平静,应天府的官场格局也彻底焕然一新,杨渡的余孽被铲除干净,范宁暂时没有任命新的司录参军,而是让自己的两个幕僚分掌六曹,行使司录参军职权。
  直到这时,范宁完全掌控了应天府的军政大权,应天府正式拉开了范宁时代的序幕。
  上午,范宁在仓曹参军罗涟和幕僚公孙玄策的陪同下,第一次视察应天府的仓库。
  应天府的仓库位于城北,距离府衙很近,实际上把宋城县的仓库也包括在内,仓库由仓和库组成,仓主要是指粮仓和草料仓,大宋的税赋由地方官府征收后转给转运司,直接交给朝廷,基本上和地方官府没有关系。
  但官府粮仓内却有不少粮食和草料,每年至少入库十几万石之多,这主要是官田的收获,这些粮食除了养乡兵外,其他都会投入市场卖掉,转换成府衙经费。
  也是由于历史缘故,应天府的官田数量庞大,这便给应天官府带来充沛的财源,使得应天府一直是大宋仅次于开封府的财政富裕官府。
  另外,官府在城内也拥有大量土地,修建各种店铺和房舍出租,获得租金,这也是地方官府的一大财源。
  范宁一行人来到仓库前,仓库管事连忙出来迎接,范宁点点头,“开启仓门吧!”
  数人奋力推开大门,吱嘎嘎一阵响声,仓库大门缓缓开启。


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
  范宁最初没有出任应天府的想法,但赵宗实希望他去应天府上任,扭转应天府完全倒向张贾二人的局面,在短短不足半个月的时间内,范宁确实扭转了局面,结束了张贾派系垄断应天府的格局。
  但并不是说范宁的任务结束了,他只是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事实上,赵宗实让他对付的也并非杨渡,而是京东路安抚使赵谦。
  应天府地位尊崇,绝不是应天府一家独大,应天府同时还是京东路五府十二州八十一县的治所,帅、漕、宪、仓四大路司的官衙都在应天府,有驻军近十万人。
  应天府各个职能部门都和各路司接轨,并受其管辖。
  知府和通判的职权划分主要就区分在和路司的关系上,地方官府实行双轨制,知府、知州属于朝廷下派官,向朝廷负责,而通判是地方官,主要对接路司各官衙。
  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四大路司中,安抚使司主管军权,统率京东路三万厢军,安抚使叫赵谦,是张尧佐提拔起来的心腹,他率领三万厢军驻防应天府,对东京汴梁虎视眈眈,是张尧佐的核心权力之一。
  一旦赵祯驾崩,百官拥立赵宗实,不甘失败的张尧佐很可能会依靠应天府的军队发动政变,这是赵宗实派系不得不防范的外部威胁。
  范宁出任应天知府,就是为了在应天府内打进一根楔子,然后寻找机会扳倒安抚使赵谦。
  当然,赵谦不是杨渡,不会轻易和范宁发生利益冲突,扳倒他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必须从长计议。
  一连两天,范宁都在码头上忙碌地接人,第一天是应天府新任通判王安石上任,范宁带领应天府官吏前来码头迎接。
  第二天却是他的家人和仆妇乘坐三艘大船抵达了应天府。
  范宁抱着女儿范真,带着妻子朱佩和欧阳倩走进了府邸,母亲张三娘带着妹妹阿多跟在一旁,后面还跟着阿雅和剑梅子以及四名女护卫。
  “阿宁,这府宅好像比京城的府宅还要大很多啊!”张三娘惊叹道。
  “娘,这府宅的面积是三十三亩,要比京城府宅大十二亩,后院还有一座小山,你们去看看。”
  朱佩身孕已经有五个月了,富态开始明显起来,她听说后院有山,便连忙催促道:“前院等会儿再看,先带我们去看看后宅!”
  众人穿过中庭,来到后宅,一眼便看见俨如山林般的小山丘,一起惊呼起来,这时,女儿忽然看见了一只小松鼠,高兴得手舞足蹈,尖声欢叫。
  众人围着山丘走了一圈,朱佩越看越喜欢,回头问范宁道:“这宅子为何不买下来?”
  范宁笑道:“首先是房东不卖,再有我在这里最多一两年,以后不一定再来了,买下来也住不了,如果喜欢,租十年都可以。”
  身后欧阳倩好奇的笑问道:“夫君,这小片山林除了松鼠外,还有什么小动物?”
  这也是大家都想知道的答案,众人一起望向范宁。
  范宁挠挠头道:“不瞒你们说,这只小松鼠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之前我什么都没有发现。”
  “哥哥,那里还有几只大鸟窝呢!”阿多指着树顶嚷道。
  范宁这才发现树顶真还有几只大鸟窝,他之前也没有发现。
  “可能是我没有注意吧!你们再仔细找找,说不定还有惊喜。”
  范宁本想说,或许还会有蛇,但他没敢说出来,他们家除了母亲张三娘外,其他几个女人都怕蛇,说出来这里就没法住了。
  “山林我们回头再看,先去看看住处,后宅一共五座院子,你们自己分配。”
  柳宅的后院设计得独具匠心,以占地八亩的山林为中心,周围环绕一条小河,然后五座院子像五片花瓣一样分列山林四周,然后最外围一条走廊将五座院子连接起来。
  这里没有东院,张三娘母女当然也要住在后宅,然后主妇朱佩住在主院,旁边是欧阳倩的院子,还有两座空院子由剑梅子、阿雅和四名女护卫居住,再加上二十几名丫鬟仆妇,整个后宅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这次范宁在宋城县本地只招募两名熟悉路况的车夫,其余近四十名家丁仆妇都是从京城带来,由大管家刘敬和管家婆吴氏负责。
  三辆大马车和十几匹马已经在前一天走陆路送来了。
  当然,跟随范宁一家过来的,还有范家和朱家的产业,朱氏钱铺准备在应天府再开三家,另外由天子赵祯题名的石珍奇石馆也将在宋城县开一家分店,还有朱楼也会在应天府出现。
  搬家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主要是大量的行李需要分拆,还要逐渐购买很多物品,不过好在从平江府过来时的大部分行李都没有拆开,又直接送到应天府,省去了很多麻烦,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至少也要收拾半个月才能安稳下来。
  相比搬家的烦恼,新任通判王安石的上任却快速得多,第二天他便全心投入到政务中去。
  王安石是典型的工作狂,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官衙,要到天黑尽才肯回家,一连几天,他都全身心投入到了解应天府的各类文书资料之中。
  范宁并没有像前任通判杨渡那样大权独揽,他和杨渡之争并不是为了权力,而是派系之斗,王安石是富弼的人,和范宁是同一派系,他当然不用给王安石穿小鞋,范宁甚至把大部分琐碎的政务都丢给王安石,他只抓一些核心事务,比如银钱、粮食物资的收入分配,比如两千乡兵的粮食物资供给,比如府衙直属田宅的管理,比如官吏的考核等等,这些核心事务他也是交给两名幕僚公孙玄策和张博。
  只有一件事是范宁亲自抓,没有交给两名幕僚,那就是军队调动、巡防。
  至于王安石的事情就多了,六曹日常政务、教育、治安、修桥铺路、受理民事上诉、下级各县和上司路司的应对等等。
  这天中午,范宁请王安石在宋州酒楼吃午饭,这也是王安石上任几天来,两人第一次坐下吃饭。
  “介甫兄的家人打算什么时候接来应天府?”
  王安石的妻儿老母都在京城,现在身边只有一名侍妾照顾他的起居。
  王安石是一个孝子,他的亲生父母葬在京城,现在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继室,但王安石依旧视之如生母,极为孝道,去哪里上任首先都要考虑怎么安置母亲。
  “官宅还在收拾,等收拾妥当后,再把老母和妻儿从京城接过来,估计至少还要半个月。”
  “最好能天热前把家人接来,京城的夏天太热,应天府虽然也热,但官府有足够的冰块储存,有官府照顾,至少会好过一点。”
  王安石点点头,给范宁斟满一杯酒,又道:“司录参军一职目前空缺,影响比较大,有没有合适人选?”
  司录参军一般是知府提拔,然后报吏部备案,这个职务是衔接知府和通判的关键节点,主要作用就是协调通判和知府的职权分界,所以这个职位相当重要,最好是能得到双方认可。
  范宁一直在考虑这个人选,他沉思片刻道:“吕惠卿如何?”
  吕惠卿和王安石关系极好,又得范宁欣赏,加之个人能力出众,确实是一个最好的人选。
  王安石点点头,“他确实比较合适!”
  实际上,王安石就打算在应天府推行他的变法方案,虽然他拿不定范宁的态度,但至少范宁和他的改革计划渊源颇深,不会强烈抵触,加上吕惠卿的协助,在应天府推广变法会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点。
  ……


第四百四十九章 视察谷熟
  不久,范宁便离开宋城县,带着几名随从前往应天府下辖各县巡视,应天府下辖宋城、宁陵、柘城、谷熟、虞城、下邑、楚丘等七县,除了宋城县商业发达外,其余各县都以农业为主,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产量地区,到处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范宁先到的是谷熟县,此时已进入五月,正是冬小麦抽穗灌浆之时,官道两边到处是绿油油一片,田地里随处可见忙碌着捉虫灭虫的农民,如果出现蝗虫等灾害,还有全民动员,下田捉虫。
  宋朝杀虫主要用蜃灰、鱼腥水以及石灰、硫磺等等,自从鲲州每年给宋朝运来百万斤的硫磺后,硫磺价格大跌,每斤硫磺的价格只卖到二十几文,农民们用硫磺研磨成粉,洒在病虫易生之处,灭虫效果极好。
  距离县城还有十几里,范宁便看见数十人在搭建一座巨大的水车,众人一起用力,拉拽绳索,将巨大的水车竖立起来。
  范宁众人有些吃力,便对四名手下道:“去搭一下手。”
  朱龙等四名侍卫奔上去帮忙稳住水车,水车终于稳定下来,在一声声号子喝喊中,水车终于放进了事先建好的框子里,后面再安装好各种零件,水车基本上就可以用了。
  这时,一名中年汉子上前来感谢,“多谢官人帮忙,要不然今天还装不起来。”
  范宁见一群中,好几个都穿着弓手的皂服,还带着刀,他便问道:“你们是公差吗?”
  “不是公差,是谢县令带着弓手们帮忙。”
  范宁呵呵一笑,“请谢县令来见我吧!就说是应天府范宁在此。”
  汉子大惊,“原来是知府大人,小人失礼了!”
  他赶忙行一礼,转身向水车处跑去。
  不多时,一名三十余岁的男子匆匆赶来,向范宁施礼道:“下官谷熟县令谢文升,参见府君!”
  范宁翻身下马,虚托一下笑道:“谢县令免礼!”
  这时,数十名百姓纷纷上前来拜见范宁,范宁请众人起身,笑道:“看样子,今年夏收情况不错!”
  众人七嘴八舌道:“关键是水源充足,灌溉设施得力。”
  也有人道:“是老天爷开眼,今年风调雨顺。”
  范宁笑道:“大家先去忙吧!回头我再和大家聊一聊。”
  众人又回去安装水车去了,范宁对谢县令道:“谢县令陪我看看农田吧!”
  谢县令点点头,带着范宁向田埂走去,两人沿着一条细长的田埂向麦田中央走去,范宁向四周望了望,见远处有一片长得郁郁葱葱的秧畦,便笑道:“看样子还要种一季水稻吧!”
  “再过一个月,麦子就收成了,然后再抢种一季水稻,育秧已经快好了,只得收麦后就开始放水耕田,我们县的官吏都会参与抢收抢种。”
  “那耕牛能保证吗?”
  “差不多吧!我们成立了耕牛互助社,可以保证三百亩一头耕牛,到时候耕牛辛苦一点,基本上也能保证农耕。”
  范宁倒有点兴趣了,笑道:“再具体说说耕牛互助社。”
  耕牛互助社是谢文升得意之举,可惜前任知府和通判都不欣赏,也成不了他的政绩,见范知府有兴趣,他按耐住心中的激动道:“耕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