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枭龙传(青菜哥)-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改变了看法,叛军,叛军竟然敢用两千骑兵攻击我两万人众的防御圈,其士气之旺盛,兵士之彪悍前所未闻。我六万军卒,大半为强征的百姓,如何对抗的住贼军十数万精锐之师?故而,故而,这才,这才……〃
  封常清话到此处,再也说不下去,哀叹一声,双拳紧握狠狠的摇了摇头。
  高仙芝点点头,起了身走到封常清身边说道:〃常清,这些事我又如何不知?与情与理,你都为朝廷尽了全力了。我料想皇上定会明察秋毫,还你一个公道的吧。若是万一有甚么曲折,老夫也定会上折子,就算舍了我这老命也要保你,你……〃
  高仙芝这句话后面〃安然无恙〃还未说完。却见封常清涨红了脸,“唰”的一声站了起来,对着高仙芝行了一礼道:“高帅误会了,我封常清刚才一番话却不是为了我自己开脱。我已败落,皇上愿意如何责罚,我封常清自然不会吭上半句。今日我从洛阳拼死带回一万余人的血本,其实是想与高帅说明一件事情,一件关乎我大唐存亡的重要事情。”
  “一件事情?什么事情比你老兄的身家性命还重要么?”高仙芝被封常清这异常的态度弄的迷糊了起来。
  封常清紧紧的盯着高仙芝,点了点头,道:“是的,若此事高帅不立刻做出决断,要不了几时,这里便会成第二个洛阳。万一到了那个地步,我大唐江山就真的是无可救药了啊……”
                  
第116章 舍命的劝谏
  封常清话音落罢,高仙芝皱了皱眉头,脸上露出一丝不快来,心道:〃常清啊常清,想当年你何等英雄气概,到了今天却是怎么了?只不过是败了一场阵势罢了,何故现在吓成如此模样?老夫现在虽然麾下却只有五六万军马,但是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老夫这威名却也不是都靠人多打人少得来的。怎么你洛阳丢了,我这陕郡就要变洛阳第二了,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他想罢,虽然心中颇为积郁,但碍于与封常清这许多年来的交情。高仙芝脸上的不快一闪而过,笑道:〃常清啊,你说的这些事我也略知一二。不过此等军机大事,我一人也是决定不下来的。再说你与众军士与贼兵奋勇拼杀然后一路到此,想必人困马乏,以老夫之见,不如先休整几日,然后咱们二人联手再与叛军决一雌雄,你看如何?〃
  封常清听高仙芝这话音,业已猜到他心里对自己刚才那番言语的态度了。
  若放在平日封常清定会知难而退。不过今日事关大唐帝国安危,他明白自己若是劝说不成,则后果是难以想象的。他个人的颜面与大唐帝国的安危相比,孰轻孰重,封常清更是再清楚不过了。
  想到此处,封常清忙起了身,又对着高仙芝行了一礼。他充满血丝的眼中,早已蓄满了泪水,道:“高帅,当此国家存亡之际,我,我封常清怎么会有苟且偷生之意?若是我有此意,又如何会从死人堆里带出来这一万来人出来?若是让他们白白再死在这里,还不如陪我一起死在洛阳,如此我还能讨个为国尽忠的好名声。高帅……请三思啊!”
  高仙芝听封常清如此说话,又看了看他饱含热泪的双眼。他明白这话却是封常清一番肺腑之言。他与封常清几十年的交情,明白此人为人清高。若不是事情却是万般紧急,想必就是拿刀放在此人脖子之上,他封常清也不会说出此等软话出来。
  高仙芝长叹一口气,咬了咬牙齿,转过了身来,缓缓向案几走去。他实在不忍看着熟识几十年的封常清,这般带有乞求眼神看着自己。
  待回到桌前,他缓缓坐了下来。从封常清身边到桌前这短短一段路程,高仙芝脑子里想了很多很多。他与封常清这几十年的交情,宛如一幅画卷徐徐展开。信还是不信?此时他已经有了一个判定。
  高仙芝猛然抬起头,瞪圆了眼睛道:“常清,你说吧,想说什么你就直接说吧!只要是为了大唐好,为了百姓好,我,高仙芝,愿意陪你一起。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惜!”
  此话音落,封常清哪里还停的住泪水?他两行泪水潺潺而下,双膝猛跪在地上,头狠狠的磕碰在地上“梆、梆、梆”几声响,口中道:“我封常清,替天下的黎明百姓谢过高帅了!”
  高仙芝也是一阵感动,带着泪眼,又疾走几步到了封常清面前,扶起封常清道:“常清,你我交情这么多年,何必如此见外?既然你说事情紧急,咱哥俩就不必再说那些啰嗦之言。你现在赶紧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吧!待我等商量妥当,再呈请荣王恩准,方能奏效。事不宜迟,咱们抓紧吧。”
  封常清抹干净两把老泪,唤过刘光与高仙芝三人来到战时沙盘之前。
  封常清指着沙盘说道:“高帅请看,安禄山兵强马壮,仅有月余便横越千里,不是没有原因的。凭靠我的感觉,他带的这些都是能征善战的精兵。说句不客气的话,安禄山的贼军一个人能抵得上我大唐军士三人有余!”
  “三人有余?”高仙芝听封常清如此说,不由倒吸一口冷气。他征战沙场几十年,何曾听到有如此勇猛的军士。而且这样的勇猛之士还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刘光也点了点头,道:“高帅,卑职在罂子谷口与那贼军亲自交锋过。我唐军五千骑兵与贼军千余骑兵厮杀竟然未讨得任何便宜。若不是封帅在紧要关头,指挥长枪兵跟进,最后说不定惨败的就是我们了。”
  高仙芝见俩人都如此“夸奖”安禄山的军士,眉头不由紧锁起来。他这才明白封常清为何刚才要苦苦哀求自己听他一言了。现如今他麾下不足六万兵士,算上封常清退下的军马一起也不过七万之众。这几万人马,他心知肚明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市井之徒,哪里懂的行军打仗?
  高仙芝原来料想,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因此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他认为叛军一路南下如此顺利,皆是因为大唐朝久日生平所致。待他这等威武之将出马,一定能将这帮贼兵荡平。
  未曾想到,事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这帮叛军竟然如此凶悍!如按封常清与刘光所述,便是将他原属麾下虎贲之军拉了过来,谁胜谁负也是难得预料。
  他看着沙盘沉默半晌,撸了撸胡须,缓缓道:“常清,如此说来,贼军势大。我军若以卵击石断然不可取。可是眼下还有什么破敌的良策么?”
  封常清抬头看着高仙芝,说道:“高帅,我军势力单薄。高郡一马平川,几乎无险可守。若是待叛军大军一到,我军必败无疑。高帅麾下军马乃是巩固京城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若是有了闪失,叛军便可直接杀入京城。到了那时,一切,一切都晚了。”
  高仙芝思忖片刻,说道:“常清啊,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就是想让我退军回师,固守潼关是不是?”
  封常清点了点头。
  高仙芝又撸了撸胡须,长叹一口气,道:“这等主意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只不过,只不过……唉……”
  封常清见高仙芝又是一阵犹豫,顿时又急切起来,高声道:“高帅,恕兄弟说句不该说的话来。若此时不做决断,万一败于叛军,不但高帅的性命堪忧。连同麾下数万将士,连同我皇万岁,连同千万黎民百姓,他们的性命也将会万分危急啊!”
  高仙芝听罢封常清此番话语,心头忐忑难平。此间道理他怎会不懂?只是话好说,事难做,一时间,他是进是退也是为难。
  正在此时,却听帐外军士唤了一声:“荣王殿下驾到……”
                  
第117章 荣王之死
  这阵话音落罢,一位衣着华贵的男子迈步走了进来。在他的身边,除了几个侍从之外,还跟着一位手握拂尘的太监。
  此男子和太监,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都认识。男子乃是荣王李琬,太监乃是当今圣上面前的红人边令诚。
  两人见李琬和边令诚走了进来,自是不敢怠慢,忙一起行礼,口中说道:〃恭迎荣王殿下……〃
  李琬笑了笑,摆了摆手,颠颠肚子,毫无客气的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指着封常清问道:〃你,你不就是封常清嘛!本王记得你。上次在父王的宴席之上,本王见过你。怎么?刚从洛阳退下来,也不先歇歇去?径直跑来与仙芝商量计策不成?若是如此,甚好。且将你们的计策说与本王与边公公听听也好嘛。〃
  封常清知道荣王李琬为人豁达,不拘小节。因此,待李琬这句话语落罢,他脸上也只是飘过一丝红意,忙说道:“启禀荣王殿下,常清兵败,实乃羞愧。虽然常清现在乃是戴罪之身,但自感皇恩浩荡,卑职只要活着一天,就须为大唐黎民尽一分力,不敢懈怠。”
  李琬点了点头,看了看高仙芝说道:“‘胜败乃兵家常事’,现在乃国家多事之秋也。本王素问你俩人交情甚笃,你二人须更加紧密配合,击退叛军才是当前之首要大事啊!”
  高仙芝又对李琬行了一礼,道:“卑职刚才与常清讨论了一番战事,现禀于荣王殿下,边监军知晓:贼军势大,我军羸弱,陕郡周边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卑职恳请荣王禀奏圣上,能否将我几万大军撤退至潼关一线布防。那里城高坚固,我军可以依险固守。若在潼关遏制住叛军的攻势,待各路援军一到,然后再打破叛军,乃是水到渠成之事啊。”
  李琬听罢,脸上的笑容顿时如同凝固了一般,沉默了下来。“撤军固守潼关”,若是放到当今圣上面前,这属于什么?这就是怯战,是逃跑!一旦龙颜大怒,是要杀头的大罪!这个难道身为唐军副帅的高仙芝不懂这个道理么?
  李琬想罢却还未开口,却见坐在一旁的良久的边令诚却是冷哼了一声,一挥拂尘,道:“大胆高仙芝,你竟然敢口出悖逆之言,该当何罪?”
  这一句话顿时将高仙芝说的面红耳赤起来。边令诚是皇上的红人,曾经与高仙芝打过好几次交道。此人擅长钻营拍马对战事却是一窍不通,但就是这样一个阉人,却总被李隆基派到高仙芝军中作为监军。
  高仙芝数次出征,边令诚总在高仙芝旁侧指手画脚,引的俩人关系很是紧张。
  此次边令诚又被派往军中做高仙芝的监军,听到高仙芝有此言语,当然不会轻易放过。
  李琬知晓高、边俩人有此过节,待边令诚言语落罢,忙起了身打着圆场,道:“边公公,此话也不能如此讲嘛。仙芝只不过说了他自己的一些见解而已,算不上什么大罪吧。你看,你我在战事上都是门外汉,现在战事正在紧要关头,多听听意见总归无错嘛。”
  边令诚听完李琬的话,斜眼看了看高仙芝,心中仍是一百个不服气,口中辩道:“荣王殿下的话自然有道理,不过在陕郡一带阻击叛军,乃是圣上口谕,若是……”
  李琬见边令诚拿皇上来压自己,心中顿时也是一百个不痛快,轻哼一声道:“边公公,你可要明白,皇上派我李琬到此却是做的是元帅,而你是监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不懂么?哼……”
  他话音落罢,瞪了边令诚一眼,起了身,拂袖而去。
  边令诚便是有一百个胆子,也知道得罪荣王的后果。他见荣王生了怒气,如何敢怠慢,忙也屁颠颠的跟了上去,讨好去了。
  大帐之内,剩得高仙芝与封常清相视而笑。荣王的态度,给了二人无限的底气。俩人同是久经沙场的老将,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当即又围在沙盘之前讨论起了具体部署。
  时至深夜,俩人这才感觉到几分疲倦。
  高仙芝伸了神懒腰,说道:“常清啊,这几年,咱哥俩虽然见面机会少了。但今日一见,我自觉咱们俩人配合默契程度不减当年啊。”
  封常清也动情的说道:“唉,只是国难当头,高帅对常清的再造之恩,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报噢!”
  高仙芝听得封常清突然来这么一句话,知道他心中又生抑郁,忙哈哈一笑,道:“常清,你我认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说出这种话来?不是又要折杀老哥哥的寿命不成?”
  封常清凄然一笑,道:“高帅言重了……小弟只是……”
  他这话语还未说完,却见大帐之外猛然冲进来一个军士,“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脸色紫青,像是遇到天大的难事一般。
  这一幕惊的高、封、刘三人皆猛然一惊。高仙芝治军一向都很是严厉,忽见麾下军士如此不懂礼数,不禁勃然大怒道:“大胆狂徒,竟然不经通告擅闯大帅营帐,你难道不知道如此乃死罪不成?来人啊!”
  他伸直脖子大喝一声,道:“将此人给我拉出帐外,重打五十大板以示惩戒!”
  高仙芝话音落罢,从帐外冲进来一队盔甲豁亮的甲士。他们三两步走到那军士跟前,正欲将他架出帐外。却见此人,双膝跪地,磕头如同捣蒜一般。又憋扯了片刻,这才大声喊了出来:“禀……禀……大帅,大……大事不好了,荣王殿下……荣王殿下……他……他……”
  高仙芝听到“荣王”两个字,头不禁“嗡”的一声大了起来。他这才感觉定有什么不妙的大事发生,忙疾步冲到那军士面前,抓住那军士前胸,大声道:“荣王殿下,荣王殿下如何了?你快说,快说!”
  军士本来已经吓的魂不附体,高仙芝又如此一折腾,他更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但他来就是报信来的,知道若是不将事说明白的后果。他顿了顿,憋了很久,终于从嗓子里挤出几个字来:“大……大帅,荣王殿下,他……他薨……了!”
  “什么?”荣王殿下薨了?”高仙芝喃喃一声,顿感心口猛然一疼,大叫一声,轰然倒地……
                  
第118章 逃难
  荣王爆薨,唐军上下无不震动。
  唐皇李隆基原本派荣王代圣亲征,是以鼓军士之气来的。谁也未曾想到,临了,看似万般健康的荣王却突然架鹤西去。
  闻此噩耗,高仙芝措手不及。待他赶到荣王营帐,荣王遗体已经由边令诚护送往京城而去了。
  这样一来,原本的元帅、监军都不在营中,所有的军务便都落在他这个副帅身上了。
  高仙芝回到元帅大帐,与封常清稍稍商议。两人商定,撤兵潼关之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必须立刻执行。
  凌晨时分,高仙芝下达军令,所有唐军即刻起,立刻动身全速奔往潼关。沿途所有仓库物资能带走的带走,带不走的立刻就地烧毁。
  军令一经下达,几万军马迅速动了起来。一时间,陕郡城内外,军马车辆轰鸣嘶鸣之音不绝于耳。沿途的百姓见官军都往潼关方向行进,也纷纷动了逃难的心思,争先恐后的加入到官军的撤退的队伍中了。
  陕郡通往潼关的官道顿时被塞的满满的,人流行进的速度很是缓慢。封常清和高仙芝骑着马,也跟着这人流缓缓向前行进着。
  行进了一程,封常清看着这眼前的庞大的行进队伍,狠狠的皱了皱眉头,打马到高仙芝近前说道:“高帅,这样下去实在是不行啊。贼军夺下洛阳,稍稍休整就会奔我们而来,昨日我们已经浪费了一日。照这般下去,恐怕我军还未到潼关,便会被叛军的骑兵追上。万一被叛军包了饺子,我军处境便是堪忧啊。”
  高仙芝长叹一口气,道:“常清,不瞒你说,我这心里也是万分急切。眼前若是急行军倒是好说。可是眼前这么一大帮子老百姓,我们不能说丢下就丢下啊!若是放他们留在此地,他们也定会成为叛军的刀下冤魂,我,我这心里却是于心不忍啊。”
  封常清看了看高仙芝,点了点头,思忖了半晌,道:“高帅所言,入情入理。既然如此,我率领一班人马殿后,你率领本部人马,带着百姓速速入关去吧。只要高帅和几万将士能顺利进了潼关,我大唐便是有了希望了。”
  高仙芝被封常清这话,说的内心不禁又是一动。他忙挥了挥手道:“常清,你说这话却是将我高仙芝看低了。你们刚与叛军在洛阳苦战数日,我高仙芝怎么还能让你们在此为我高仙芝阻击叛军呢?”
  他说罢,回过头,冲人群喊了一声:“谢炯真、冯浩刚,你二人速速过来见我。”
  待高仙芝话音落罢,时间不大,两个身着精亮盔甲的威武之士骑着马来到高仙芝近前,先行一礼,齐声道:“末将参见高大帅、封大帅。”
  高仙芝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现今,情势紧急,敌军不期将至。我军护卫百姓一路撤退,行动缓慢。为防敌军偷袭,现命你二人各领步骑军二千人马,负责殿后,不得有误。”
  谢、冯二人领了军令,率了本部人马四千人众立刻就地扎营,排下阵势,严阵以待。
  安禄山得了洛阳,满眼欢喜。
  洛阳已陷,大唐大半江山便落入他的手中了。胜利来的如此之快,让他不由有些飘飘然起来,因此在追击高仙芝的问题上,多少有了些犹豫。
  高仙芝错过一日退兵的良机,安禄山也错过一日追击的好机会,两方也算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