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句话用来形容胡子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

  “祖睦,好久不见啊!”彭偃房看见姚旭后,激动地不能自持,“嗣业和阿訚也来了。”

  “世伯。”我和姚訚齐声说。

  原本看到他的时候就应该行礼的,可是我看到他的胡子光顾着惊讶去了,完全忘了这一茬。

  至于姚訚为什么不叫,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自从我今天见到他,发现他总是一副心事不宁的样子。

  他肯定有什么事隐瞒着我俩,而是这件事和我或者姚旭有密切的关联。

  不对,不应该是姚旭的,如果是姚旭有什么事儿的话,他不会看我,这个事情肯定是和我有关。

  “少来,上个月不是刚见过。”姚旭说,说完就打了个哈欠。

  “你们累了吧。”彭偃房说,“帐子什么的都收拾好了,你们先休息一下吧,等下就该用晚膳了。”

  “嗯。”姚旭也不跟他客气,直接就往屋里走,我俩行过礼也往屋里走。

  虽然说这一路上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睡觉,但是在马车上晃着睡觉肯定和在不动的睡觉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实好多时候我根本就睡不着,我总感觉路上会出点儿什么事儿似的,可能是因为我这两年当兵当习惯了,得了被迫害妄想症。

  只要处于一种动荡不安的环境里,我就感觉会有人突然冲出来补刀。

  彭大叔很贴心地给我们三个安排了之前住的那几个帐篷。

  我看到帐篷里还是我走之前的摆设,差点儿掉下泪来。

  “怎么了?”彭大叔一点不解地看着我。

  “没,风沙迷了眼睛。”我找了一个最烂大街的借口。

  “哦,”彭大叔居然信了,“这两天风沙大,特别容易迷眼睛。”

  “笨,这都没看出来,这是感动呢。”姚旭掀帘子走了进来,“别说他了,我也很感动。”

  看来姚旭的房间也保持之前的样子。

  “那个……你要听我解释。”彭大叔忙说。

  “怎么解释?难道你要告诉我觉得中药挺好吃的,把它们都吃掉了?”姚旭皱眉说。

  ~~

  

  

第235章 无奇不有

  这话的意思是中药都没了?

  我看着彭偃房,估计是他觉得姚旭不再回来了、把那些东西都扔了吧?

  不过也不能够啊!

  虽然医生在古代不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但也不至于把治病救命的药都扔了呀。

  “那倒没……”彭偃房说,“是这样的,因为陇西常年潮湿,你那些橱子都烂掉了。”

  “我确实扔掉了一部分长毛的。”彭偃房接着说,“但是绝大部分都被收了起来,正准备托人给你带过去呢。”

  “原来是这样。”姚旭的气消了大半,“那也成,你有空给我带过去吧,我今天就落个脚,明天我们就走。”

  “这么急吗?”彭偃房说,“真的不多住两天?”

  “不了,抽时间我们还回来。”姚旭说,“我们就这二十天,还要再回到安西去。”

  “好吧,”彭偃房妥协了,“那我帮你们打饭去。”

  “世伯,我和阿訚去吧。”我忙说,怎么好意思让长辈帮小辈打饭呢。

  “让嗣业和阿訚去吧。”姚旭接着说,“我还有点儿别的话要跟你讲。”

  “展告退。”

  “訚告退。”

  我俩异口同声,走了出去。

  走出帐外,我俩相视一笑。

  说实话,吃过这么多地方的发货的,还是陇西军营的最好吃。

  姚訚显然和我想的一样。

  记忆的味道永远是最好的,况且我们路上啃了一路的干粮,看见馕我都想吐。

  回到这里,不由得想起了赫连三人组,还有我们一起烤过的地瓜。

  刚刚高兴的心情,又跌到了低谷。

  “嗣业……”姚訚拍拍我的肩膀,他也想起了这些事,但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我,也许他都不知道怎么安慰自己,他只好说,“我们……去吃饭吧。”

  “嗯……”我轻声应。

  我俩走到领饭的地方。

  往常的时候都是先找桌子占位置再去领饭,但是今天我们破格可以在屋里吃。

  今天的晚饭照例是“一汤一菜”,汤是J丝粥,菜是地衣菜炖J蛋;主食是芝麻薄饼,配菜也不是当初的纳豆萝卜咸菜了,而是一种我不知道的绿色蔬菜。

  那种蔬菜显然被盐和醋之类的腌过,能看到下面有一种浅褐色的Y体里。

  我和姚訚找了个托盘,打了三人份的饭菜。

  我俩走回帐篷里的时候,彭大叔已经走了。

  姚旭正趴在桌子前写什么东西。

  “阿爷,吃东西了。”姚訚说,把托盘放在旁边的矮桌上;他托盘里放着的是一筐芝麻饼和一大盘地衣菜炖J蛋。

  我的托盘里则放着汤、咸菜和碗筷。

  “嗯。”姚旭应声,并没有抬头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

  我和姚訚把东西摆好,默默的坐在一边。

  长辈没有动筷的之前,小辈是不能动筷子的,这是最起码的礼貌。

  姚旭又写了好一会儿,才抬起头。

  看见我俩正经危坐,他愣了一下,“你们不吃干吗呢?”

  接着自己又反应过来了,他走过来坐下,“没事儿,你们吃就是,这会儿都放凉了。”

  “阿爷,正是暑天里,哪儿那么容易凉啊。”姚訚说,把筷子递给他,又给他盛上粥。

  “这不是怕你俩饿吗?”姚旭说,“你们年轻人正是消耗体力大的时候,一会儿不吃就饿的慌,像我老年人少吃一顿也饿不着。”

  “您年纪可一点儿都不大哈!”我接了句,“在我们那边儿,四十多岁正是壮年。”

  “我们那边儿”已经成了现世的代名词,这是我和姚旭以及安一冉定的暗号。

  “是吗。”姚旭看起来像是随口一说,但是他夹菜的筷子明显抖了一抖,“要是能活到五十来岁,我就很满足了。”

  “你怎么着也得活到七十岁啊。”我开玩笑说,“中药擅长养生、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再加上适当的锻炼,六七十岁很简单。”

  “记得你说,你们那边儿都能活到百八十岁呢。”姚旭说,眼神里有一丝渴望。

  是啊,谁会嫌自己寿命太长呢?

  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长一点儿、再长一点儿。

  所以才有那么多人一直想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长生不老药这种东西根本就不存在。

  为了迎合这种心理,很多江湖骗子应运而生,什么半仙儿什么方士的,层出不穷。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换句话说,“没有市场就不会某种职业存在。”

  骗子之所以存在、而且同样的套路屡试不爽,还是因为有市场。

  因为人都有侥幸心理。

  骗子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迎合被骗者,被骗的人如果人丁兴旺,他们就跟被骗者说,你们家人最近会有各种灾祸,碰上他走了运之类的,然后开始推销他们那些胡乱画的鬼画符。

  符咒这边东西能看懂的没有几个,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东西。

  骗子多少都会点儿心理学,让他们忽悠完了之后,多半会觉得不买这个真的会有大祸临头似的。

  所以说,中国才有了句俗语,叫“破财消灾”;被骗子们拿来奉为人生信条,他们延伸成了另一句俗语,“拿人钱财、替人消灾”。

  这句话最开始是用来形容雇佣兵或者刺客的。

  “嗯。”我应声,“还有一些能活到一百多岁。”

  “一百多岁就太大了。”姚旭皱眉,“五六十岁都老态龙钟了,一百多岁还能看吗?”

  “你们俩从刚才开始在聊什么啊?”姚訚呆呆地看着我俩,“怎么我一直没听明白呢?”

  “怎么会有人能活到一百多岁呢?”姚訚直来直去的说,“那还是人吗?”

  我和姚旭交换了个眼神,后者开口,“我俩刚刚说的是传说,嗣业老家是京兆那边的,他们那边最老的人活了一百多岁呢!”

  “真的有能活到一百多岁的人?”姚訚不敢相信。

  “世界这么大,什么没有啊!”姚旭说,“大食国往西,有些人的眼睛还是蓝色的呢?”

  “还有蓝眼睛的人?”姚訚更加吃惊了。

  我一愣,韦见素的眼睛就是蓝色的呀,你们没有见过蓝色眼睛的吗?

  “对啊,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姚旭说,他这句话还是跟我学的,“不说了,食不言、寝不语,吃饭吧。”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第236章 长安街角

  吃完饭我们寒暄了一会儿,就各自回营帐准备睡觉。

  这次回来居然没见到柳涌那个老混蛋,以前他可是神出鬼没的、哪儿哪儿都有他。

  忽然没见着,我还有点儿不适应。

  说起来,也没能见到“山顶D人”往利升,他这两年好像一直都在军营里。

  往利大叔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安安静静的干活;最早和姚颖通信的时候,他提到过往利升,说他已经学会了点儿唐普。

  但是他生性是一个不爱和人交流的人,也很少说话;对了,他还是没能找回自己的记忆。

  人要是没有了记忆该多可怕呀。

  人存在的意义不就是储存记忆吗?

  那是我们唯一活过的证明啊,如果连记忆都丢失了的话,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

  说句不好听,简直就是个行尸走R了。

  我叹了口气,躺在卧铺上,看着帐篷顶。

  其实我的帐篷早就塌了,彭大叔还能记得原本的样子、复原成这样,我真的很感动。

  刚准备阖眼,忽然想起来灯没吹;我站起来,正要吹灯,姚訚忽然来了。

  他非要拉我玩儿“狼人杀”,他说好久没有和我切磋技艺了。

  没办法,只好和他下了几局;没想到他技术那么好了,下了两局我的瘾被勾起来,我们俩鏖战了一宿。

  天都泛起鱼肚白的时候,他才走。

  我躺下就睡了,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被姚旭拽了起来。

  了解完情况之后,我们俩毫无疑问地被他批了一顿。

  批完的结果是把我们俩扔在了马车上继续睡,他赶车。

  我俩睡了一会儿,精神头回来了一点儿之后,赶忙把他替了过来。

  先不说他最近总是打哈欠,单说他年纪大了,赶马车这么累的活儿,来的时候我们俩基本没让他干。

  只有拗不过他的时候才允许他赶一会儿。

  从陇西军营到雍州,大概走了五天。

  雍州共有二十个县,我知道的就只有有高陵——这是李植的家、万年——韦见素的家和杜陵——这是京兆杜氏本家——三个县。

  我们第一站先去的长安。

  这一次,是从长安“正门”进去的。

  当初走的时候是从城郊出发走的、并没有经过正门。

  长安城的城门楼特别高大,我仰着头也看不到“长安“”那两个字;得使劲仰头才能看见。

  不知道怎么了,看到城门上“长安”那两个字的时候,我忽然很想哭。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从城门楼上跳下来;不是想寻死,只是想亲手摸一下“长安”那两个字。

  据说,我家祖上就是陕西人,是不是西安的我不清楚;反正说是安史之乱时,为了避难迁移到山东的。

  我总感觉自己是西安的,因此对长安总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当时挂掉了之后、发现自己来到的地方是长安的时候,我真的小激动了一番。

  终于可以生活在梦寐以求的长安了;我要用脚丈量长安的每一寸土地,我要走过杜老师走过的每一条沟渠。

  可是现实是,来到之后,天天忙得J飞狗跳的,生活一地J毛;好容易安稳下来之后,又一直呆在军营里。

  根本就出不来,更别说出门走走了。

  如果以后有时间了,一定要到处去转一转。

  不过,到底什么时候才有时间呢?

  脑海里忽然闪过杜铃兰的脸。

  等我把他们找到吧,我本来就是为了保护她,才选择入伍的。

  我胡思乱想着,马车已经进了城。

  马车慢悠悠地驶过街道,我看到了我的家;准确的说,是杜岘的家。

  那座宅子和我走之前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大门紧闭的;门上还有一根斜着的纸条,隔的太远,我看不清上面写的什么字,但是猜也猜出来了,那肯定是封条

  即使不贴封条,路过的人也知道这个房间破落了;因为正常情况下,大门是不会关的。

  无论大户人家还是普通人家,房门大多都是常开着的。

  大户人家门口有门房巡逻,普通人家虽然没有,但是普通人家多少没什么钱、也不怕人偷。

  马车缓缓的驶过门口,我终于看清了封条的字。

  和我想象的不大一样,上面写了一排“封”字。

  我原以为会写上罪名之类的,再不济写上年号、时间之类的;写一排封是什么鬼?

  难不成封条都是很长的一条,用多少撕多少?

  不,这多半是根假封条,自带强迫症属性的古代人是不会允许这种事发生的。

  我还没来得及问,姚旭就开口了:“去我家住吧,刚好就在附近。”

  姚旭的房子就在附近吗?

  就是这还真是够小的,他就住在附近,我居然不知道。

  更让我惊讶的还在后面,马车径直去了玲珑阁。

  玲珑阁居然还在营业,门口打扫卫生的正是阿皓。

  我忽然有点不能理解。

  原来不光我没有事儿,连我名下的玲珑阁都没有事儿。

  我还没想完,马车就已经从玲珑阁门口走过,走进旁边的小巷里。

  小巷里的房子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了一个单字,“姚”。

  当时我并没有注意过这个院子,没想到这会是姚旭的家。

  这个世界太小了,我本来以为住在附近就很巧了,没想到他居然就住在玲珑阁边儿上。

  门房的人看见姚旭之后,立刻上前行礼:“将军您回来了。”

  “暂住一日。”姚旭说,我俩也从马上下来,一个门童过来,把马车赶进了后院。

  我们跟着姚旭走了进去。

  一进门,就闻到一股浓浓的中药味;这哪儿是人住的房间啊,简直就是个药房啊!

  整个院子里放着各种各样的圆形编织筐,里面盛放着各种各样的药材;目测得有一百个以上。

  有的药材已经干了,有的药材看起来才刚放上;种类也是玲琅满目,有我认识的金银花、枸杞、党参等,还有我见都没见过一些草。

  “这是我平常用来放药材的房子,可能味道会有点儿大。”姚旭难得说了句贴心的话。大叔也是有细腻的一面的。

  我还没想完,下一句话又让我庆幸自己的得亏没有夸他。

  “估计你们闻着闻着也就习惯了。”

  

  

第237章 唐人烹茶

  我们在姚旭的家里度过了难忘的一天。

  到最后,我居然真的习惯了中药的味道;我觉得我都魔怔了,我居然觉得中草药的味道闻起来很安心。

  一夜无梦。

  第二天醒过来的时候,天空中飘起了小雨。

  正是夏天里,飘点儿小雨凉快不得了。

  我醒了之后就把姚訚叫起来了,我们俩偷偷溜出去,去长安街上逛了逛。

  我俩起来的并不算早,已经到了上午八点多的样子。

  按照姚旭那个老顽固的作息习惯,五点多就该起床了才是。

  但是我俩并没有想那么多,难得出来一趟。

  我俩虽然光顾着玩儿去了,但也没有忘记打听晏然的事儿。

  只不过,打听了一圈下来,徒劳无功。

  长安长这么大,找一个人谈何容易,而且她还不一定在长安。

  我俩问着问着就没耐心了,干脆在长安街上吃起来。

  我本来要去玲珑阁来着,但是觉得我还是不要露面比较好,于是就没有去。

  我俩在长安街上吃了一路。

  在军营里,也是有俸禄的,平常吃饭住宿花不着,这些钱都攒了下来。

  正好趁着这次机会放纵一次。

  从街头吃到街尾,我俩最后差点儿走不动路了。

  长安的好吃的,实在太多了,各种甜品各种花样的糕点。

  我忽然都觉得我那个蛋羹能活下来真的是个奇迹。

  我觉得透花糍比蛋羹好吃多了呀!

  不光透花糍,酪樱桃也好吃的不行。

  除了这些甜品,还有各种各样的饼。

  街角那个卖胡麻饼的小哥还在,和两年前不同的是,他比之前苍老了不少。

  不过他的饼摊儿前还是有很多人。

  两年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