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玄宗登临勤政楼,下制书说要亲自率兵征讨安禄山,听到的人都不相信。

  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并让边令诚掌管宫殿的钥匙。

  玄宗假称剑南节度大使颖王李璬将要赴镇,命令剑南道准备所用物资。

  当天,玄宗移居大明宫。

  天黑以后,玄宗命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当然,这些事情当时并没有被别人知道。

  十三日,天刚发亮,玄宗和杨贵妃姊妹、众皇子、少数皇妃、众公主、皇孙,以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和少量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完全都不知情,玄宗已经舍弃了他们。

  他们离开时路过左藏库,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并说:“不能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

  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

  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地漏报时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

  但是,宫门打开之后,则看到宫人乱哄哄地出逃。

  文武百官一看这架势,玄宗肯定是跑路了;他们也不愿意留在长安等着被杀死,也开始纷纷出逃。

  王公贵族看到这种情况,也赶忙收拾细软;老百姓们一看他们都开始跑路了,也开始往外跑。

  整个长城登时一片混乱。


第411章 流亡巴蜀(推荐加更)

  能逃跑的人自然是逃跑了,跑不了的那些依旧滞留在长安。

  人的本性都是贪婪的,既然逃不了,他们就想着谋取些利息。

  皇族王公世族们不是都逃跑了吗?

  那他们来不及带走的东西就是没有主人的了。

  他们三五成群地涌进大明宫和王公第宅,盗取金银财宝;有的还乘驴上殿,放火焚烧左藏大盈库。

  崔光远和边令诚带人救火,又招募了摄府、县官分守;又杀掉了十余人,乱势才稍稍安定了下来。

  但是大唐已然气数已尽,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他们跟安禄山投降了。

  与此同时,玄宗一行正在往巴蜀之地逃窜。

  他们经过一座木桥之后,杨国忠派人放火烧桥,玄宗不让,他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

  杨国忠表示,不烧桥到时候安禄山的大军追来,必定难以逃脱。

  玄宗坚持不许,他把内侍监高力士留下,让高力士把大火扑灭后再跟上来。

  他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诉郡县官作好准备。

  到吃饭的时候,抵达咸阳县望贤宫。

  这时,而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已经逃跑了。

  玄宗又派其他宦官去征召,但是没有官吏与民众前来。

  已到了中午,玄宗还没有吃上早饭,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玄宗。

  他去街上买胡兵,百姓们才知道玄宗到了这里。

  他们带着自家的粗茶淡饭前来进献。

  实际上就是这样,虽然唐朝盛世繁华,但是老百姓们依旧生活艰苦。

  他们带来的饭里面掺着杂粮,有的还掺着麦麸、豆皮;可是饿坏了的皇孙们根本就顾不上讲究,他们纷纷争食,有的甚至直接下了手。

  但是玄宗一行人实在是太多,百姓们带来的食物根本不足以供给;不一会儿就被吃光了,皇孙们好像还没有吃饱。

  玄宗都按市价给他们结算了金钱,并多赏赐了五倍。

  围观的百姓们都涕泣流泪,玄宗也禁不住哭泣。

  这时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走了过来,说道:“安禄山包藏祸心,Y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Y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J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

  说得玄宗分外脸红,郭大爷却不准备“放过”他,接着说:“所以先代的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

  “我还记得宋璟宋相公当值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

  “现在的朝臣皆是阿谀奉承之人,大臣们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

  “我们这些远离朝廷的臣民早知道会有今日了,但由于宫禁森严,远离陛下,区区效忠之心无法上达。”

  “如果不是安禄山起兵造反、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恐怕终其一生也不能够见到陛下,更谈什么当面诉说呢?”

  玄宗后悔不已:“这都是我的过错,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俩人又交谈了很长时间,玄宗越发自责不已。

  连山野老翁都知道的事情,他作为一国之君,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不一会儿,管理皇上吃饭的官吏给玄宗送饭来了;玄宗命令先赏赐给随从的官吏,然后自己才吃。

  大军休整完毕,发现面临了一个大问题:粮食不够。

  于是玄宗命令士卒分散到各村落去寻找食品,未时集合,继续前进。

  快半夜时,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但食物和器物都在,士卒才能够吃上一顿热饭。

  跟随玄宗的官吏逃跑的也很多,宦吏内侍监袁思艺就借机逃走了。

  夜晚,玄宗一行人就留宿在早已经人去楼空的驿站里。

  他们原本就是“逃难”,根本不敢点燃灯火,就那么借着月光和衣而睡;人们互相枕藉而睡,也不管身份的贵贱。

  王思礼从潼关追上玄宗的队伍之后,玄宗才知道哥舒翰被俘、叛敌。

  于是他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收罗散兵,准备向东进讨叛军。

  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就容易疑神疑鬼,而且很容易干一些特别极端的事儿。

  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偏执地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虽然杨国忠确实也有很大的责任,但他更像是个接盘侠。

  大唐腐朽的主要原因是玄宗昏庸、一心贪图享乐,李林甫趁机祸乱朝政才造成了现在这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但是陈玄礼显然不想那么多,他觉得这一切就是杨国忠的锅;不杀掉杨国忠,他就浑身不舒服。

  于是,他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是个仁义的好孩子,他显然觉得杨国忠罪不至死,于是有些犹豫不决。

  好巧不巧,这时同行的二十来个吐蕃士兵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

  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回答,周围的士卒们就高声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接着就有弓箭手S击,一箭S中了他坐骑的马鞍。

  杨国忠又不傻,明显就是故意想找个借口弄死他。

  他急忙仓皇逃命。

  他刚跑了没两步、刚到了马嵬驿西门,被士兵追上了;他们残忍地把杨国忠的马腿砍断,把他拽下马、杀死了他。

  他们觉得这样还不解恨,又肢解了他的尸体,把他的首级挂在矛上、C在西门外示众。

  既然杀掉了杨国忠,他的儿子姐妹也应该一并杀掉。

  士兵们已经杀红了眼,他们冲进驿站,杀掉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秦国两位夫人。

  御史大夫魏方进被哄闹声引了过来,看到这种情形,当场大呵:“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

  可是士兵们早就杀红了眼,又把他杀了。

  我看报状上说,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

  结果被乱兵一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

  这时,不知道人群中谁喊了一声:“不要伤了韦相公。”

  他才免于一死。

  我更加好奇报状是谁弄的了,战乱之中都不影响它的发行;明明整个大唐地界儿上都乱成一锅粥了。


第412章 马嵬兵变

  只是杀掉了杨国忠和他儿子以及韩、秦两国夫人,显然达不到斩草除根的目的。

  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准备诛杀杨贵妃。

  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

  玄宗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

  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玄宗不同意:“这件事应该由我自行处置。”

  说完,转身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

  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他是韦见素的儿子——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

  说完,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

  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依旧不愿意,可是高力士也跪下去不停地跪伏。

  玄宗叹了口气,妥协了。

  他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

  陈玄礼等人看到玄宗杀掉了杨贵妃,立刻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慰了他们一番,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

  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杨晞、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裴徽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并杀掉了。

  这时,吐蕃正在为围攻安西。

  我和段秀实回到龟兹的时候,听说碎叶城的城门已经被打漏了,正在派人紧急修补;王楠带人前去突围,结果被对方的投石机砸中了胸口,直接把他从马上砸了下来。

  他虽然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但还是被吐蕃士兵们砍掉了一条胳膊。

  我去看他的时候,军中疾医正在帮他处理伤口;从伤口的断层看,是被人用极快的利器切断的。

  伤口的断层非常整齐,唐朝时期的武器能造成这么整齐的创口的武器,只有吐蕃的弯刀。

  看到我和段秀实回来,王楠笑出了一口大白牙:“我这样是不是特别像独臂大侠杨过?”

  “笑你妹,都什么时候了!”我走过去,给他肩膀一拳;明明没用什么力气,却看到他疼得龇牙。

  我一怔,赶忙把他的衣服扒开,然后被吓了一大跳。

  他的肩膀上有四五道深可见骨的伤口,伤口里都被撒上了那种棕色的金疮药。

  可是这些药的药效慢得让人抓狂,而且涂上之后非常疼。

  “我给你缝一下。”

  “不用了,好多了。”王楠拒绝,他笑道,“说实话,那个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挂掉了呢!”

  “死我倒是不怕,我害怕的是,如果我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就死了?”王楠笑,“世界那么大,我还没来得及去看看呢!”

  段秀实原本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当然也不会理解王楠这一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王楠是在想如果死掉之后能不能穿越回去。

  “我也不知道。”我老老实实的回答,“安教授如果能说话的话,我们就知道了。”

  “算了,所以我就不想那么多了。”王楠说,隔空踹了我一脚,“你赶紧去把疏勒和于阗的兵调回来,要不恐怕真守不住了!”

  “嗯!”我应声,和段秀实分别亲自前往疏勒和于阗。

  可是我没想到,王楠只是为了支开我俩。

  六月十四日傍晚,碎叶城破,王楠战死。

  玄宗将要从马嵬驿出发,朝臣中只剩下了韦见素一人随行;玄宗于是就任命韦谔为御史中丞,并兼任置顿使。

  这时将士们都说:“杨国忠谋反被杀,而他的部下亲信都在蜀中,不能去那里避难。”

  有人建议去河西、陇右,有人建议去灵武,有人建议去太原,还有的建议回京师。

  玄宗想去蜀中,又恐怕违背众心,所以沉默不言。

  韦谔说:“如果要返回京师,就要有足够的兵力抵御叛军。而现在兵力单薄,恐怕没办法抵抗叛军。不如暂时到扶风郡,再慢慢考虑去向。”

  玄宗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于是准备去扶风。

  等到出发时,当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中请求玄宗留下,并说:“森严宏壮的宫殿是陛下的家,那些列祖列宗的陵园是陛下先人的葬地,现在都舍弃不顾,想要到那里去呢?”

  玄宗骑在马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命令李亨留在后面安慰这些父老乡民。

  父老们因此对李亨说:“陛下既然不愿意留下来,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跟随殿下向东讨伐叛军,收复长安。

  “如果殿下与陛下都逃向蜀中,那么谁为中原的百姓们作主呢?”

  不一会儿,来到李亨跟前的多达数千人。

  李亨不肯,说:“父皇冒艰历险,远出避难,我怎么忍心早晚都不在他身边呢!再说我也没有当面向他辞别,我要回去告诉父皇,然后听候他的吩咐。”

  说着涕泣流泪,要回马西行。

  这时建宁王李倓与宦官李辅国拉着李亨的马进谏说:“安禄山举兵反叛,进犯长安,以至四海沸腾,国家分裂,如果不服从民意,怎么能够复兴大唐天下呢!

  “现在殿下随从皇上入蜀中避难,如果叛军焚烧断绝了通向蜀中的栈道,那么中原大地就拱手送给叛军了。”

  “人心一旦分离,就难以再聚合,到那时就是想要有所作为,恐怕也不可能了;不如现在收聚西北边防的镇兵,再加上郭子仪与李光弼在河北地区的兵力,与他们合兵东讨叛贼,收复两京,平定四海。”

  “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使大唐的帝业得以继续,然后再打扫宫殿,迎接皇上返回京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孝顺行为吗!何必因为区区温情,而作儿女之恋呢!”

  李亨的儿子广平王李倓也劝他留下来;父老乡亲们都拦住他的马,使他无法前行。

  李亨无奈,就让李倓驰马去报告玄宗。

  玄宗在前面等待李亨,久等不见来,就派人去打听,被派去的人回来报告了他的情况,玄宗说:“这真是天意!”

  专业坑儿子的玄宗立刻从后军中分出二千人,再加上一批最好的飞龙厩马给了李亨,并且告谕将士说:“太子仁义孝顺,能够继承我们大唐的帝业,希望你们好好辅佐他。”

  然后又让人给李亨带话:“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为我而担心。西北地区的各族胡人,我一直待他们厚道,你一定能用得上。”

  李亨听后向南号叫哭泣。

  玄宗又派人把太子东宫中的宫女送还给李亨,并且宣旨说要传帝位给他,李亨不接受。


第413章 避难蜀中

  把烂摊子丢给了李亨之后,玄宗一行人继续出发。

  李亨留下来以后,直接就蒙圈了;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重振河山。

  李亨的大儿子广平王李俶说:“天已经快黑了,此地不宜久留,大家觉得到哪里去好呢?”

  众人都不说话,谁都知道大唐现在整个地界儿上就没有一块儿好的地方;说句不中听的,根本无处可去。

  这时,李亨的二儿子建宁王李倓开口了:“大人过去曾经做过朔方节度大使,朔方镇的将领官吏每年送来问安书,我大略记得他们的姓名。

  “现在河西与陇右的兵都因战败投降了叛军,父兄子弟多有在叛军中的,到那里去恐怕有危险。而朔方距离较近,军队完好,兵马强盛,再说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出自世家大族,一定不会有二心。”

  “叛军正在进入长安大肆抢掠财物,还顾不上向外攻城略地,趁此机会应该立刻往朔方,到那里以后再图谋大计,这是最好的战略。”

  大家听后,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纷纷赞同。

  于是李亨整顿队伍,奔赴朔方。

  刚到了渭河岸边,遇上了潼关战败后退下来的士卒。

  李亨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第一反应觉得他们是埋伏好的叛军。

  双方立刻交战,死伤了许多人;弄清楚是什么状况之后,就又收罗散兵入伍。

  他们选择了一处水浅的地方,乘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