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他也是活该,人生就这么四五十年,原本可以当一个好官、千古留名,他非要当一个遗臭万年的千古J相。

  不光干预政治,还试图架空玄东;整个朝堂、禁中,除了高力士之外,全都是他的人。

  如果不是高力士一直暗中保护李亨的话,性格懦弱的李瑁应该就会成为下一任傀儡皇帝。

  大唐绝对会提前覆灭的。

  天宝六年末,唐朝边疆大将,已经全部被胡人担任。

  自从唐朝兴盛以来,边疆就一直不安定。

  也正是因为这样,边疆常年都派重兵把守。

  太宗李世民一向谨慎,他当然害怕那些人手中握有重兵,万一谋反了怎么办?

  所以,他一向用忠厚名臣来担任边疆主帅;这些人都是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人品自然信得过。

  尽管这样,太宗还是不放心。

  他当然不会让这些人在任地有足够的时间筹划谋反;节度使一律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

  在边疆里的立了大功的人,常常如朝为宰相;如李靖、李绩、郭元振、张嘉贞、张说、李适之等人。

  只有极少数的将领是由胡人担任的,但是他们一般不会被委任特别重要的职位,即使文才武略都特别杰出的唐初名将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人。

  他们不过也是被任命为了“二把手”,依然需要受节度使的管制。

  开元以来,玄宗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而且他仗着大唐国泰民安、盛世繁华,想要一统天下。

  于是为边将者,十几年都不换地方,节度使开始连任甚至久任;皇子庆、忠诸王等,以及宰相萧嵩、牛仙客,开始遥领。

  盖嘉运、王忠嗣都一个人身兼好几个节度使、开始兼统。

  J相李林甫为了专权,欲杜绝边将入相之路;以胡人都不怎么认识汉字为由,跟玄宗说。

  “那些文弱书生,怎么可能会懂得如何带兵打仗?真到了战场上,肯定会胆怯害怕,不能立战功。”

  “不如任用贫寒胡人。他们勇敢习战,而且出生贫寒、没有背景,不存在反叛。”

  “只要陛下施以恩惠,则胡人必能为朝廷尽死。”

  玄宗于是听从李林甫的计谋,任用安禄山为节度使。

  到了今年年末,诸道节度使全是胡人;如:安禄山、安思顺、哥舒翰、高仙芝等。

  如果安禄山、安思顺和高仙芝、哥舒翰一样、一心为主也就罢了。

  那娃儿从担任节度使那天开始,就开始不停的出幺蛾子。

  为了建功立业,主动攻打奚和契丹;为了建造自己的部队,整垮了王忠嗣。

  甚至在十年以后,他和史思明发动了几乎斩断了大唐根基的安史之乱。

  我跟高仙之提过:

  现在天下的精兵良将都在边疆地区,万一暴乱从内部的起来,大唐岌岌可危。

  他根本就不相信,还说我杞人忧天。


第382章 加封骠骑

  整个大唐已经内忧外患,可是玄宗却浑然不知。

  今年年初,玄宗好像也觉得李林甫有些过分了。

  他想要举办一次科举考试,重新选拔人才,可是却因为李林甫的阻挠而作罢。

  今年四月二日,他加封左监门大将军、知内侍省事高力士加骠骑大将军。

  我感觉他应该是有意把高力士从幕后引向台前的,因为朝堂之上,李林甫已经肆无忌惮;而他身边儿又没有人可以用。

  高力士跟随他多年,承恩日久、深得信任;而且,因为他一直都在玄宗身边,无论是大唐国民还是藩属国的使者,几乎都对他心怀敬畏。

  同时,他在皇宫内地位举足轻重;太子都要尊称他一声“大爷”,诸王公都称呼他为翁,驸马辈则称直接称呼他为爷。

  而且,高力士拥有足够的影响力。

  他曾经以他个人的名义在长安建造了一座宝寿寺,这一座寺院完工的时候,高力士到现场施斋饭以示庆贺。

  当时满朝文武、达官贵人都纷纷到现场支持;敲一次钟,需要捐献一百贯钱给寺院、用于僧人们的吃穿用度。

  在场的人纷纷击钟捐献,有些想要讨好高力士的,一敲就是二十;就算是最少的,也没有低于十下的。

  结果宝寿寺开院的第一天,收到的香油钱足足够僧人们两年的吃穿用度,号召力可见一斑。

  不过,高力士虽然和李林甫一样势倾朝野,但他人员却好的不得了;他是一个温和谨慎的人,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他擅长揣摩玄宗的心思、知进退,深得玄宗信任;他待人和善从不仗势欺人,也不娇纵蛮横,满朝文武也没有人和他交恶。

  虽然玄宗有心整治乌烟瘴气的朝唐,但是没两天他又松懈了。

  六月初一,居然赐给了安禄山享有特权的铁券;铁券如果用电视上用烂了的梗儿,这就是免死金牌。

  虽然安禄山有心反叛,但他还是有所忌惮的;比如李林甫,比如杨钊。

  度支郎中兼侍御史杨钊善于窥伺玄宗的好恶而奉迎他的心意,因为能聚财敛钱而得到破格提拔;一年之中,就身兼领十五多个使职。

  记得李林甫死了之后,他是身兼五十多个使职;今年六月五日,又被任命为给事中,兼御史中丞,专门掌管度支事,恩宠日盛。

  没多久拜相,成为了继李林甫之后的又一个J相。

  十一月十七日,玄宗为了讨好杨贵妃,册封他的三个姐妹为国夫人;嫁给崔氏的被册封为韩国夫人,嫁裴氏的被册封为虢国夫人,嫁柳氏的被册封为了秦国夫人。

  国夫人是唐朝置为命妇名号,武则天时期,她的姊妹们就曾经被授为国夫人。

  唐朝一品文武官及国公之母或妻子才有资格封为国夫人,杨氏姐妹明显不符合条件,是玄宗的破格册封;这都是因为杨贵妃恩宠无比,其兄弟姐妹们也跟着得道升天。

  国夫人属外命妇,相对于的,后宫内皇后妃嫔婕妤、美人、才人之类的为内命妇。

  其实杨贵妃和这三个姐妹都是一母同胞,杨贵妃长得那么貌美,三个姐妹们也是惊若天人。

  其实杨玉环并不是一个胖子,也说过很多次,唐朝虽然以胖为美,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胖的;实际上那些仕女图的原型都不怎么胖。

  因为唐朝人觉得身体丰腴意味着她的生活水平非常好,仕女图存在的主要意义是为了向后代们炫耀;唐朝还有男女生都留长指甲的的习惯呢,因为指甲长、不方便做事情,意味着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这三个人虽然长得漂亮,但做的事情却让人觉得她们三个人长相粗鄙不堪。

  唐玄宗称她们为姨,能够随便出入宫禁。

  每当她们入宫中晋见玄宗时,就是玉真公主等人在场也要给他们让位;正常情况下,国夫人是没有资格让公主给她们让位的。

  三夫人与杨铦、杨锜五家简直称霸了整个大唐;凡是他们有所要求,府县的官吏立刻承办,执行起来,比皇帝所下的制敕还要迅速。

  全国各地贿赠的东西,充满屋室,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巴结贿赂他们,从早到晚门庭若市;最夸张的是,十王宅中的诸王与百孙院中的皇孙有了婚嫁大事,都要用钱一千缗贿赂韩国夫人和虢国夫人。

  让她们跟玄宗说着好话,结果往往尽如人意;玄宗赏赐及四方奉献给杨氏五家的物品全都一样。

  三夫人因为有了玄宗的撑腰,竞相建造宅第;一家比一家建造的豪华。

  一间厅堂的耗费常常超过一千万钱,现在按照龟兹的物价,两个开元通宝可以买到一斤米;也就是说,一千五钱就是后世一千五百万毛爷爷。

  一间厅堂尚且如此,整个府邸下来,简直没法儿估量;更过分的是,建成以后,如果看见别人所建的比自己家的好,就毁掉重建。

  虢国夫人尤其奢侈跋扈,有一天早晨,她竟然带领一帮工匠闯入韦嗣立的家中,当即拆掉了他的旧房,在原地为自己建了新的宅第,只将一块十亩大的空地给了他的遗孀。

  如果韦嗣立还活着的话,估计也就不会发生这些事情了;他和张九龄一样,都是敢于直面进谏的忠臣。

  今年年底,已经升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在青海湖边儿上建造了一支新的军队——神威军。

  吐蕃到了年末的时候,又照例来入侵,直接被哥舒翰带领着神威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哥舒翰又在青海中的龙驹岛上筑了应龙城;只要他们来,应龙城的将士们在岛上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不等他们到跟前,就会被弩手“追踪”到;吐蕃军连续吃了两次亏之后,再也不敢来青海湖附近侵扰。

  年末的时候,云南王蒙归义因病去世,跟玄宗发去了讣告。

  他的长子阁罗凤继位,统领南诏;玄宗还任命了他的弟弟凤迦异为阳瓜州刺史。


第383章 千古明君

  第二年二月十三日,玄宗带领百官参观左藏库,并赏赐给他们数量不同的布帛。

  之所以玄宗会突然来参观左藏库纯粹是被杨国忠挑唆的。

  当时唐朝的州县殷实富有,仓库中所积蓄的粮食布帛数以万计;虽然这七八年开始国家经济呈下滑趋势,但是开元初年积攒下来的财富还是很多。

  杨国忠认为,粮食放在仓库之中容易长毛、还容易被老鼠偷吃;他觉得不如变卖成物资,这样更方便储存。

  于是,他跟玄宗替建议,把各州县库存的粮食变卖掉,买成送布帛进京城,各地丁租地税也同样变卖、转换成布帛送到京城。

  玄宗也觉得粮食放在仓库里会产生损失、不如变成钱币布帛实在,于是就同意了他的建议。

  于是乎,从去年开始,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卖粮食的热潮;粮价一路暴跌,从最早的两个通宝一斤跌倒现在的一个通宝两斤。

  表卖粮食所得都大肆买进布帛,布帛价格一路飙升。

  按照去年的物价,一匹缎布是一百通宝,现在已经飙到了二百七十通宝;明显的顾此失彼,还扰乱了市场平衡。

  可是玄宗挺开心的,因为杨国忠又多次上奏说,国库中钱帛充实、古今罕见,陛下真乃千古明君。

  balabala……

  我就呵呵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玄宗真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帝了;然后炫耀似的、带领群臣去参观左藏库。

  文武百官也都不傻,看着玄宗笑得跟朵花儿似的,他们当然也不会触他的霉头。

  群臣纷纷附和玄宗英明神武、国家繁荣昌盛,真乃百姓之福啊!

  玄宗被夸了一顿,开心的不得了,当即把在场的人都赏赐了一顿。

  还赐了杨国忠紫衣和金鱼袋以示嘉赏;紫衣和金鱼袋这是三品以上的官服和配饰,也就是说,玄宗已经准备拜他为相。

  玄宗认为国家富有,钱物丰富,所以更视金帛如粪土,毫不吝惜,赏赐王公贵族时,常常没有限度。

  今年三月,郭子仪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被接任王忠嗣的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任命为为横塞军使。

  今年四月,终于有人对李林甫张扬跋扈、独裁的行径看不下去了。

  咸宁太守赵奉璋想要跟玄宗进言,列举了他整理的二十多条罪状,准备告J相李林甫藐视皇权、祸乱朝纲。

  可是他还没来得及去、状纸还没写完,被自己的亲信出卖——李林甫都已经通过他的眼线得知了消息;这个时候,满朝文武才知道,李林甫为了防止有人告他的状,在每个人家中都安C了眼线。

  他立刻让他的得力助手、御史罗希姡Т读苏苑铊埃恢苯映庠鹚曰笾冢泻舳济桓诖颍桶阉背≌壬绷恕

  满朝文武大惊,居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帮他说一句公道话。

  天宝八年六月,玄宗还是对石堡城不死心,他命令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帅陇右、河西军以及突厥阿布思的兵——兵力共计六万三千人——去攻打石堡城。

  石堡城就是一座建在山上的城镇,三面都是断壁,只有一条小路可上,典型的易守难攻。

  吐蕃只拍了数百人守卫,就让多次进攻的唐军久攻不下;他们在城中贮畜了很多粮食,积檑木及石块,而且他们占据了有利地形。

  唐兵前后数次进攻,皆不能克。

  哥舒翰亲自带兵连续进攻了半个多月,依旧没能攻破城门。

  于是他学了高仙芝,把他的两个副手高秀岩与张守瑜叫过来:“如果今天之内不能攻破石堡城,你俩都给我以死谢罪吧!”

  高秀岩与张守瑜原本是王忠嗣的手下,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兵;他俩赶忙请求宽限三日,一日之内是万万不可能攻陷的。

  哥舒翰同意了。

  俩人回去商讨了一宿的作战方案,第三天,果然攻破了石堡城;俘虏了号称吐蕃铁刃的悉诺罗及其余党共计四百人,大捷。

  但唐兵死伤更加惨重,近三万人伤残,一万余人死亡;果然和王忠嗣估量的差不多。

  哥舒翰排高秀岩镇守石堡城,并在这儿成立了神武军。

  今年年末,府兵制是彻底的玩儿完了。

  唐代前期延续实行了西魏、北周、隋以来的府兵制,但府兵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

  唐朝从高宗、武后到玄宗时期,由于战事频仍,兵役繁重,人民避役,兵士逃亡,府兵的地位逐渐低落。

  其主要原因,还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遭到破坏;府兵征发的对象本是均田制下的农民,均田制破坏,府兵制也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所以开元开始,募兵制就逐渐代替了府兵制。

  先前,折冲府有木契、铜鱼,朝廷征发时,便下敕书与木契、铜鱼,都督与郡府参验合符时,然后才发兵。

  可是现在,军府已无兵可交,应充府兵者又接连逃匿。

  再加上,今年五月,李林甫奏停折冲府上下鱼书,这意味着折冲府已经如同虚设。

  此后的折冲府就剩下了其官吏,兵士、马匹、武器等都被耗散殆尽。

  再加上折冲、果毅等官员多年不迁升,也不愿意有人再担任。

  募兵制实行后,虽然在前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边防军镇提供了可靠的军源,但天宝以后,因为承平日久、**滋生,再加上民间也禁止携带兵器、政治经济的变化、社会风气改变。

  人们开始耻于当兵,子弟为武官者,父兄都瞧不起他们。

  因此,前来应募者,都是些市井贩子、无赖子弟。

  别说曾经接受过文化教育,连最起码的字都不认识,其中很多也不是练武的料。

  想当初,我入伍的时候,同辈的基本上都是宦官子弟,再不济也是“良民”;现在,军营里面估计已经乌烟瘴气了。

  再加上玄宗采取了以夷制夷的政策,节度使基本被胡人包揽了;边镇中的士卒也有很大一部分胡人。

  他们就算衷心,也保不齐会叛乱;最重要的还是精兵良将全集在那几个边防大镇。

  里轻外重才是最大的弊端。

  安禄山正是瞅准了这一点儿,才敢揭竿起义。


第384章 南诏叛乱

  天宝九载正月,群臣上表请求封禅西岳;玄宗同意了,命御史大夫王鉷来在华山上开凿路,并在华山顶上设置了坛场。

  结果没想到今天春天关中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再加上三月二十三日,华岳祠还没建完就遭遇了村民的哄抢。

  玄宗一怒之下,罢封西岳。

  二月份还发生了一件事儿。

  杨贵妃不知道因为什么事儿又和玄宗吵起来了。

  当着后宫內监们的面,跟玄宗怼了一仗;半点情面没跟他留不说,还甩袖子就走了。

  玄宗那么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怎么可能不惩罚她?

  当场下旨,削去她的贵妃仪仗,贬为庶民送她回家。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次是真的了的时候,事情又狗血的出现了逆转。

  已经升任户部郎中的吉温跟玄宗说:“贵妃乃是妇人,妇人的见识怎么可能和英明神武的陛下相提并论呢?

  “违忤圣上确实是她的不对,但圣上也不该送归私第。贵妃美貌举世无双,怎么可以流落凡尘呢?应召回宫中。”

  吉温当然不关心杨贵妃是不是流落民间,他只是想借机攀附她。

  玄宗听后,越想越觉得后悔;于是派人去她家,赐以御膳。

  杨贵妃当然也没想到自己玩儿脱了,面对使者她立刻痛哭流涕。

  “妾罪该当死,陛下不杀我让我回家已经是格外开恩。

  “现在我永离宫庭,再也没有机会见陛下了。我很想跟陛下留点念想。可是金玉珍宝都是陛下所赐,不足为献。”

  说完,用剪刀剪掉了一撮头发,又用发带系上,递给了使者。

  “身体发肤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