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很多人一看他来真的,纷纷前来求情,他一概不管,直接把那个人杀了。

  从此,军中的人又害怕他又打心眼儿里佩服他;没多久,哥舒翰因为功勋卓著升任至陇右节度副使。

  陇右有一片名叫积石的平原,这个地方风调雨顺,特别适合麦子生长,这里是唐军的军粮田。

  但是,每年到麦子熟时,吐蕃就来抢,他们每次都带很多人来,没有人能够抵御住。

  边民称之为“吐蕃麦庄”。

  哥舒翰升任陇右节度副使之后,决定解决这个问题。

  他先把兵埋伏于积石平原两侧,等到吐蕃兵开的时候,派兵斩断了他们的后路。

  然后两侧伏兵前后夹击,吐蕃人被全歼,无一人能够逃脱。

  从此,再也没敢来。


第379章 力陈冤情

  今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十月份的时候,玄宗想让王忠嗣攻打吐蕃石堡城;这时,唐朝刚刚和吐蕃打过一架,对方肯定会有所忌惮。

  边防重镇必然会严加防守,这个时候去攻打对方石堡城,真不知道玄宗是怎么想的。

  王忠嗣也这么觉得,他跟玄宗进言说:“石堡城一向就是险要之地、易守难攻。吐蕃刚刚遭到重创,原本就重兵守卫的石堡城现在肯定固若金汤。

  这个时候去攻打他们,一定会损失惨重,恐怕得不偿失;不如暂且养精蓄锐,等有机会再攻取。

  玄宗听后很不高兴。

  这时董延光主动请缨去攻打石堡城,玄宗命王忠嗣派兵助战。

  王忠嗣原本就不赞成功攻打石堡城,但是军令难为、他不得已奉诏相助。

  但他并没有没有完全按董延光的意图行事,因此又遭到了董延光的记恨。

  李光弼劝王忠嗣说:

  您是因为爱惜士卒,不想让他们平白无故去送死才不愿意去攻打的;虽然迫于皇帝的诏书而派兵助之,实际上却阻其计谋。

  如今,董延光手握五万兵马,却不立重赏,士卒怎么肯为他尽力呢!

  可是,攻石堡城是皇帝的意图,如果董延光无功而返,陛下必然要把责任都推到你身上。

  您的军府充实,为什么不花上点儿钱为杜绝其谗言呢!

  王忠嗣反问:如果他们就故意来整我的,我就算疏通了关系又能怎么样呢?

  现在以数万士卒的生命去争夺一座城池,说实话肯定是拿不下的;就算万一拿下了,大唐可以更好地牵制对方,对于国家来说也不是件坏事。

  没拿到是意料之内的,所以我无论是不是疏通了关系,结果都不会改变。

  就算我今天被天子责怪,也不过是贬官为金吾或羽林一将军归宿卫,最次也不过贬为黔中的一长史或司马。

  我怎么能以数万士卒的性命来换取一官半职呢!

  你如果真是为了我考虑,就不要再说了;我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发生什么,也不会动摇。

  董延光规定时间内当然没能攻陷石堡城,于是他跟玄宗说,

  “都是因为王忠嗣设计阻挠军计实施,我才没能攻破石堡城。”

  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玄宗当场勃然大怒。

  李林甫借机捣乱,他让济阳别驾魏林跟玄宗说:王忠嗣曾经自己说过,他想拥兵以太子为尊;他自小被养在宫中,与太子关系一向亲密,恐怕不是说说而已。

  玄宗一向最忌讳这个,他下诏命令王忠嗣入朝,委三司审问。

  玄宗一向听别人夸赞哥舒翰,于是也把他一块儿诏了回来。

  俩人在华清宫相见,相谈甚欢。

  十一月十九日,玄宗任命哥舒翰为西平太守,充陇右节度使;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武威郡事,充河西节度使。

  这个时候,三司正在给王忠嗣定罪,玄宗开始护犊子了。

  “我儿常年居住在深宫之中,从来不和外人接触,这一定是谣言,只用阻挠军计罪判处王忠嗣就行。

  哥舒翰这个时候正好居住在长安,有人劝他准备些金帛钱财救王忠嗣。

  哥舒翰不以为然,他说:

  如果这个世界还有正道存在的话,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果正道已丧,规矩也是没有用的!

  哥舒翰这个孩子就是太正直了,不然也不会被自己手下卖了,最后被*迫到委曲求全依附安禄山。

  可是那么委曲求全,也只不过多苟活了一年。

  这个时候也是,哥舒翰认为的正道一直都不存在:三司奏忠嗣罪当死。

  唐律有明文规定,扰乱军纪者,斩;阻挠军计实施者,斩;惑乱君心、意图谋反者,诛。

  王忠嗣被判处死刑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此时哥舒翰正受玄宗宠遇,他力陈王忠嗣之冤,并请以自己官爵赎忠嗣之罪。

  玄宗根本不理他,转身就走,哥舒翰跟在他后面一步一叩首,哭得泪流满面,“陛下,王公断不是这样的人啊!他自小在您身边长大,他是什么样的人,陛下是最清楚的!”

  他跟玄宗细数王忠嗣的功绩,一桩桩一件件,如数家珍:言词哀痛、情真意切。

  “边疆再无战事,王公之功不可没,”哥舒翰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王公若有心谋反,为何还要卸任两大节度使之位?”

  “四镇节度使可以统御大唐七成以上的兵马,王公若有心反叛,大可以揭竿而起!”哥舒翰又叩首道,“石堡城原本就易守难攻,王公并非不尽心尽力,实乃为士卒着想。”

  玄宗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可是王忠嗣确实没听从他的指挥——玄宗才不会承认自己的指挥是错误的,十一月二十七日,贬王忠嗣为汉阳太守。

  相比于殒命,贬官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李林甫没能杀了王忠嗣,又把矛头对准了太子李亨。

  他屡次兴起大狱,并在长安另设了一个全是他自己人的审查机构“推事院”。

  因为杨钊是杨贵妃的兄长,可以出入禁中,而且被玄宗所信任;李林甫拉拢他为援,任为御史。

  但凡和太子交往过密的人,一律派人暗中观察,必要时,押送到推事院交给酷吏罗希姡в爰律笪省�

  杨钊原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趁着这个机会,他也铲除了很多自己的对手,被诬陷诛杀的家族有数百个。

  好在李亨为人仁孝又比较谨慎,再加上驸马都尉张垍和高力士暗中保护,在玄宗面前各种帮他说好话,李林甫才没能得逞。

  如果不是张垍和高力士还是正派人物的话,大唐肯定完了。

  玄宗就四个有治国之能的儿子,还被他一口气杀了仨;剩下的虽然也有才能,但是军事能力强并不代表可以治理好国家。

  今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因为高仙芝在小勃律之功,玄宗封他为高安西四镇节度使;参战的将领皆有封赏,我和田珍官加一等,各赏金百两、锦帛十匹。

  穿惯了军营的怎么折腾都磨不破的缺胯袍,对锦帛之类容易挂丝儿的东西完全没兴趣;我让新担任我副手的房昕把锦帛变现,分给了陌刀队的弟兄。

  夫蒙灵詧被调入长安,担任了礼部尚书。


第380章 封氏常清

  高仙芝升任安西四镇节度使之后,一改以前得瑟的性格。

  他其实一直都挺得瑟的,可能也是因为他的升官之路一直特别平坦;他二十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将军,现在刚四十岁出头,就担任了安西四镇节度使。

  人都是这样,太安逸了就容易得瑟;现在担任判官的是以后的名将封常清。

  当初,高仙芝还是都知兵马使时,封常清自荐想成为他的侍从,结果被他一顿笑话。

  封常清其实还是挺惨的,他小的时候爸妈就没了,他跟随犯罪、被流放安西的外祖父生活。

  他三十岁的时候,仍然默默无闻,便主动投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的麾下。

  当时将军高仙芝在夫蒙灵詧手下担任都知兵马使;说实话,高仙芝这个人其实颇有才能,带兵打仗也是好手。

  有一次出兵,他身边三十多名侍从身披戎装、整齐划一。

  封常清事后跟我说,他特别的羡慕能够出征的人,他也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

  于是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毛遂自荐。

  但封常清的形象不怎么好,虽然他的身高也接近一米九,可是他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体细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刮倒似的。

  他还是天生的跛足,右脚比左脚矮一点儿;走得慢的时候看不大出来,一旦走快了就会比较明显。

  老封还有点儿斜视,他看人的时候左眼是正常的,右眼会不自觉的往眼角瞟。

  高仙芝那种明显是处女座的人怎么可能会接受呢?

  虽然他看到那封自荐信之后激动不已,但是看到封常清真容后,嫌他相貌丑陋,不愿接受。

  第一天失败后,封常清没有灰心,第二天再次投书。

  高仙芝不好意思拒绝地那么直接,但是他下意识地打量了一下封常清的脚:“侍从已录取够了,暂时不需要了。”

  封常清一眼就看出来高仙芝是在嫌弃他的外貌,于是也有些不太高兴,说:“我仰慕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没人介绍自己来了,您为什么一定要拒绝呢?相比于看容貌录用人,将军不觉的学识更重要一些吗?”

  “您还是考虑一下吧!”封常清补充道。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儿上,高仙芝还是拒绝了他。

  老封依旧不放弃,他每天都在高仙芝必经的路上等候;等不着就去他家门口等。

  高仙芝被他磨了一个多月,没办法就把他录取到侍从中;但是也不曾重用他,就把他一直扔在那儿了。

  天宝初年,达奚各部叛乱,从黑山以北,直到碎叶城,玄宗命夫蒙灵詧前往平叛。

  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领两千名精锐骑兵从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截击叛军。

  达奚部因行军劳顿,人和马都疲劳,因此几乎被唐军全部俘获或杀死。

  与此同时,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条理分明。

  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出来,高仙芝因此大为吃惊,便马上采用。

  回军后,夫蒙灵詧迎接、慰劳他,高仙芝换上戎装去拜见夫蒙灵詧,当时的判官等人争着问他:“此前送来的捷报是谁写的?您帐下怎么有这样的人才?”

  高仙芝回答说:“是我的侍从封常清。”

  他们都很吃惊,没想到能写出这样一份捷报的人,居然是那个瘸子封常清。

  赶忙把他请了过来,施礼让座,并和他谈话,认为他是奇才。

  从此,封常清于是逐渐有名气。

  因为击败达奚之战有功,封常清被授任叠州戍主,仍任判官。

  这次攻打小勃律国,负责提供地图和军事部署的人就是封常清。

  这次的捷报也是他负责撰写的。

  封常清因从战有功,高仙芝便请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

  不久,又加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

  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对事情的分析一针见血;而且他治军极严,不亚于哥舒翰。

  他任留后使时,高仙芝R母之子郑德诠已为郎将,R母也住在内宅,高仙芝对郑德诠更是视如兄弟,家皆委任于他,所以郑德诠在军中的威望很高。

  封常清每次办事回来,诸将都前去拜见,唯独郑德诠傲漫无礼;是个以貌取人的人,一直瞧不起封常清。

  多次当众嘲笑封常清的腿,有一次甚至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因为封常清是跛足,不能骑马。

  不仅如此,他还多次笑话封常清的眼睛是斜视。

  高仙芝应该也有所耳闻,但他总是充耳不闻。

  叔可忍婶不可忍,封常清在忍受了对方一个多月的****之后,反击了。

  封常清到了使院,派人把郑德诠召来,每经过一道门,就让人把门关住;见面后,封常清起来对郑德诠说道。

  “我确实出生卑微,也不如你有后台;但是中丞命我留任后方,整个后方就应该听从我的调配。

  “但你作为郎将,为何多次在众人****封某?”

  两句话把郑德诠堵得哑口无言。

  “你这并不是在****我个人,而是在藐视军威。按照军律,杖六十。”

  封常清说,左右副手立刻上来把郑德诠脱了出去,狠狠得打了六十军G。

  郑德诠一向养尊处优的,六十军G下去,直接被打得连气都没有了。

  左右副手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去,这个时候,高仙芝的母亲和R母才得到了消息。

  她俩在高仙芝的门外号啕大哭,想要救郑德诠,但已来不及了。

  高仙芝看到时,郑德诠就已经死了。

  他因为被打得血R模糊,又被拖了出去,脸都没法儿辨认了。

  但是封常清做的没错,高仙芝也无话可说。

  他看到走过来封常清的时候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封常清也心照不宣地没有主动提起。

  但是整个军营几乎都听见了郑德诠鬼哭狼嚎的声音,从此军中再也没有人敢挑衅封常清的威严,军纪也从此为之一肃。


第381章 胡人戍边

  边疆因为有了高仙芝、哥舒翰、封常清这是唐朝名将的镇守,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距离安史之乱还有不到十年的时间。

  可是整个朝堂已经乌烟瘴气。

  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玄宗下了一条让人难以理解的诏书。

  他让文武百官齐聚尚书省,然后大家一起挑选每年藩属国进贡的贡品;正常情况下都以为他是要送给杨贵妃,毕竟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杨贵妃。

  可……这次并不是。

  他把文武百官挑出来的供品装车送到了李林甫的家里。

  而且玄宗还把李林甫的家作为临时朝廷。

  百司都在李林甫宅第集合,台省居然空无一人。

  只有左相陈希烈一个人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没有一个人和他一起。

  这个时候,李林甫的儿子李岫正好在朝廷担任将作监,他总觉得自己老爹这样风头太盛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是他又不敢直接跟自己老爹说,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有一天他跟自己老爹游后园,刚好看到杂役在修剪院子里的花草;于是指着那个杂役跟他老爹说。

  “大人您一直处于政治的核心,为相多年,结怨满天下。”

  “如果有一天祸至,恐怕想做一个杂役都不太可能。”

  李林甫很不高兴:“天下大势就是如此,我也是被卷进来的,我没有办法。”

  李岫看到自己老爹生气了,也不敢再多说。

  只能说李岫的妈教育的好,不然就他老爹这样的,怎么可能教育出来一个三观这么正常的儿子。

  在李林甫之前,丞相皆以德度自处,从来不会把权力扩大到这种程度;也因为他们忠心为主、与世无争,从来不惧怕会有人针对他们。

  无论是出行还是上朝,身边儿不过一两个侍从而已。

  士民们在街上撞见他们,也不会躲避,就像普通的官宦人家一样。可是李林甫因为把朝堂内外都得罪了个遍,再加上报状一直在公正客观的评价他。

  导致百姓们对他都没什么好印象。

  他自己也不是不知道,他当然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人刺杀。

  所以,他出门的时候,最少准备一个步兵和骑兵混合而成的、一百多人的队伍为左右翼,整得跟皇帝出行似的。

  而且他出门的时候,会让人提前清场,而且一直把百姓们驱逐到距离他一百多步之外的地方;即使他根本不走那边。

  当然,像这种贪生怕死的人,对自己的姓名都是很看重的。

  他家弄的就跟一个军事堡垒似的,整个地面都是用大块儿的石头垒起来的;墙壁也是用厚厚的石板制作的。

  唐朝的建筑大多以夯土和木质为主,很少会有人用石头来建房子;一方面是因为石头开采不容易、这样做的房子价值非常贵,另一方面就是因为石头太沉,唐朝的粘合剂根本粘不牢。

  李林甫完全不care,他家的墙是照着长城建造的,墙体足足有一尺多厚;石块儿和石块儿之间咬合的非常紧,完全不担心坍塌的问题。

  尽管这样,他还是派人严加防守;不仅如此,他每夜都会不停的变换自己的房间。

  有时候,他家里人都找不到他在哪里。

  这就是明显的被迫害妄想症啊!

  这是病、真得治。

  不过他也是活该,人生就这么四五十年,原本可以当一个好官、千古留名,他非要当一个遗臭万年的千古J相。

  不光干预政治,还试图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