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的玄宗已没有年轻时的宏大理想,更没有年轻时为恢复李家王朝气势的远大抱负;整天只知道和杨贵妃嬉笑打闹,完全不理朝政。

  朝廷大事已经完全被李林甫掌控,最重要的是他还无条件地信任李林甫。

  于是李林甫直接跟他说,参加的人全都不合格,并且上表祝贺,说“野无遗贤。”

  于是,这一年的科举居然无一人中第——等于没有举行。

  忙乎把“外患”处理掉了之后,李林甫继续清除异己。

  他跟玄宗说,应该把皇甫惟明、韦坚及其兄弟们处死,留着他们终究是个隐患。

  玄宗直接让李林甫全权代理,还说,什么事你自己做主就好了。

  李林甫一听,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必须把他们几个人杀了。

  于是派自己的“得力干将”罗希姡罚阉巧钡簟

  罗希姡Т忧嘀莩龇ⅲ搅肆肽希凰街Γㄚ卣呓员簧焙Α

  周围的郡县惶骇不已。

  他到了宜春,被流放到宜春的李适之恐惧不已,干脆服药自尽。

  罗希姡У搅私蹊⒎┳跃 ⒌敲怀晒Α

  听说罗希姡б丫搅耍苯优榔鹄瓷系踝跃×恕

  罗希姡в秩坡啡チ税猜剑胍钡襞峥恚慌峥碇苯痈蛳铝耍肭笏殴约骸

  他说自己上有老下有小,还是老裴家最后的独苗苗,他真的不能与不想死啊!

  罗希姡Ь尤槐凰卸耍谑欠殴怂

  贤臣们被赶尽杀绝,乱臣贼子却步步高升。

  天宝六年三月二日,玄宗任命原本就已经是范阳、平卢节度使的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

  这个时候安禄山已经成了个大胖子,他的大肚子都快垂到膝盖了,他自己说自己得有三百斤。

  而且,尽管他这么胖,但他还是个灵活的胖子;照样还能跳对敏捷度要求很高的回旋舞,而且还自转的非常快。

  回旋舞我见过,主要的舞步由自转组成,“回旋”两个字其实精准的描述了这个舞蹈。

  回旋舞飘忽轻柔,绰约多姿;看起来有些像后世的民族舞。

  安禄山这个人原本是不太精通回旋舞的,听说玄宗对歌舞特别痴迷,专门练习的。

  安禄山虽然外表装得痴直,但是,但实际上非常Y险狡黠。

  他令他一个叫刘骆谷的部下留守在长安,刺探朝廷的动向,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要立刻向他的汇报。

  有刘骆谷充当他的眼睛,他在边防可以高枕无忧。

  仅仅是刺探朝廷的东西怎么行呢?

  当然还得跟玄宗送礼了。

  安禄山占据着边防线,时常攻打附近的小城镇。

  每到年末的时候,就向玄宗进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珍玩之类的东西,由于这些东西太多,送礼的队伍都能站满一里路。

  以至于沿途郡县疲于运送。

  礼也送了,又听话还会说,这样的安禄山,玄宗怎么可能会不喜欢呢?

  在玄宗面前,安禄山应对敏捷,而且他说话很诙谐。

  玄宗曾经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此胡人腹如此之大,不知有什么东西。

  这个胡人的肚子这么大,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当然是一肚子坏水儿。如果我在现场的话,很想这么说。

  安禄山回答:里面什么都没有啊,只有对皇帝的一片赤诚之心!

  玄宗听后十分高兴。

  玄宗曾经命安禄山见太子,安禄山见后不拜,左右人催促其拜,禄山拱立而说:臣是胡人,不懂朝廷仪礼,不知太子是什么官。

  玄宗于是跟他解释道:太子即储君,我千秋万岁之后,代我为君的就是他。

  安禄山立刻装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说:臣愚蠢,过去只知道有皇上一人,而不知道还有储君。

  然后才拜见了太子。

  玄宗从此便以为安禄山是一个憨厚老实的人,更加喜欢他了。

  玄宗有一次在勤政楼设宴款待文武百官;百官分列坐于高台楼下,而单独为安禄山在御座东间设金J障。

  还把他的软垫放的很靠前,并命人设置卷帘以示荣宠。

  他极度宠爱安禄山,还让杨铦、杨錡及贵妃三姊皆和安禄山搞好关系。

  他们几个人原本要和安禄山称兄道弟,结果,安禄山自建自荐为杨贵妃的干儿子。

  可是实际上他的年纪足够做杨贵妃爹了……

  安禄山当然也知道,他之所以拜杨贵妃为干娘,是为了得到进入禁中的机会。

  我都怀疑,他跟杨贵妃或者后宫的妃子厮混过;毕竟玄宗的后妃足有四万多人,他根本就查不过来。

  除此之外,安禄山还特别会讨好玄宗。

  玄宗与杨贵妃坐在一起,安禄山先拜见的杨贵妃又拜见的玄宗。

  要是一般人敢这么干,直接就被拖出去斩了。

  可是玄宗不仅不气,还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安禄山回答:胡人先母而后父。


第377章 勃律初捷

  夫蒙灵詧之前就跟玄宗举荐过高仙芝,但是玄宗每天只顾着玩乐,足足拖了一年之后才给回复。

  今年二月,玄宗任命高仙芝为安西大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

  四镇节度使依旧还是由王忠嗣一人担任;他一个人几乎包揽了整个北部的边疆线,功名日盛。

  李林甫担心王忠嗣会像之前的杜暹等人一样、入朝担任宰相。

  他辛辛苦苦才把挡在自己面前的障碍都清除掉,如果王忠嗣入朝为相,自己不是白忙活了吗?

  他越想越觉得不行,必须得把王忠嗣杀掉。

  这个时候安禄山已经有反心,他不仅私藏武器,还私自招募自己的军队。

  安禄山跟王忠嗣说,他觉得应该在雄武城多贮藏些兵器,以防止敌方入侵,并请王忠嗣派兵前去帮忙;实际上是希望把他的兵留下来。

  王忠嗣按照归定的日期前往,但是他根本就没有看到安禄山,于是原路返回。

  他多次跟玄宗上书说,安禄山一定会犯上作乱的,但是玄宗不信;王忠嗣不仅没得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更被李林甫记恨。

  李林甫和安禄山现在还是在一条站线上,扳倒安禄山就是在消减他的势力,他当然会更加厌恶王忠嗣。

  天宝六载二月,王忠嗣因为确实适应不了河东、朔方的环境,请求卸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玄宗原本不同意,但是李林甫极力怂恿,玄宗最终同意。

  今年二月底,玄宗任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带步兵骑兵一万余人,出讨入侵小勃律的吐蕃军。

  高仙芝是高丽人,他也是安西的老人了;这些年,我见证着他逐年成长,他善骑S、勇猛骁强。

  以前我以为他是用长枪的,没想到他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青龙偃月刀似的长刀。

  玄宗之所以要远征小勃律,是因为吐蕃这两年忽然又强盛了起来。

  此时吐蕃强盛,尺带珠丹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小勃律王。

  然后就摆出了一副老丈人的姿态,怎么看都是想把小勃律吞并。

  小勃律王当然不想自己的国家并入吐蕃的地图,于是准备联合周围的二十余个国家一起反叛。

  可是,周围的二十余国早就集体依附于吐蕃了。

  他们也早已经放弃了对唐朝的供奉,一方面是给不起,他们常年都被吐蕃剥削着;另一方面不愿意给,因为唐朝根本就没能保护他们的周全。

  前后好几任节度使都曾率兵前来讨罚,结果都没能把吐蕃打退。

  玄宗虽然不在乎那二十来个国家的供奉,但是他觉得自己控制了大半辈子的国家、忽然被别人占了这件事情很打打脸。

  这才拍高仙芝率兵一万,前往平定。

  他让我和于阗镇刚刚调入龟兹的副镇使田珍一同担任副手。

  原谅我一直反应迟钝,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居然就是我的偶像李嗣业;可能因为他们一直都喊我嗣业、我内心还总是觉得我姓杜。

  肩上的责任瞬间重了好几倍。

  我根本来不及感慨,集结好的部队已经从安西出发。

  行军一百多天,到了特勒满川。

  高仙芝怀疑对方可能会在附近埋伏,于是把一万人马分成了三组,分三路前往连云堡。

  七月十三日,三军在吐蕃重镇连云堡城下汇合。

  连云堡固若金汤,探测敌情的人回来说,城中有近一万人的人马,双方实力相当。

  可是我不这么认为。

  吐蕃占据了有利地形,他们比我们更熟悉当地的环境;而且,我们长途跋涉而来兵疲马累,贸然进攻只会徒增伤亡。

  “攻城之事还得从长计议。”我跟高仙芝说。

  可是这孩子仗着现在军衔比我高,压根儿就不听我的意见——直接就跟对方发了挑战书。

  其实我也可能理解,他现在刚刚升职,必须用强大的军功稳定自己的职位;不然他也不会不跟自己的顶头上司夫蒙灵詧汇报一声,就直接带兵跑了。

  吐蕃收到挑战书的时候,估计一脸懵圈。

  他们根本就没想到唐兵会突然从天而降,他们立刻摆开阵势,依山拒战,炮檑如雨下。

  对方的火力压制太明显,想要突围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二天一早,高仙芝直接跟我和田珍说,午时之前,一定要打破敌人的封锁线;我和田珍担任的是先锋,陌刀队是先行部队。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好在我的偶像在史书里给了我解决办法。

  我找了一面军旗用力挥舞着,一边挥舞,一边大喊着鼓舞士气;我第一次觉得长得高是一件多天独厚的优势,最起码在人群中很醒目。

  原本有些怯懦的陌刀手们重新燃起了斗志。

  “来啊,我们杀出去!”我大声呐喊着,抓着陌刀开始攀登山体。

  吐蕃人依附的这座山其实并不算很陡,常年锻炼的人很容易爬上来。

  唯一的危险是对方在不停的向下投掷石子,这些石子又密又大,在它们的击打之下,根本不可能突围上去。

  所以,我让工程队赶制两个哨岗的木架子,把弩车运送到高处,弩车手站在上面,S击对方投掷石子的人。

  对方投掷石子用的也是弩车,不过石子的质量远远的大于弩箭;因此,在风中说的阻力也比弩箭大。

  我们打得到他们,他们根本打不到。

  等他们想要换成弩箭的时候,我们的先锋部队已经到了。

  陌刀队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热血男儿,昨天被压制了一天,个个都窝了一肚子火。

  陌刀挥舞地飞快,原本就是双刃刀,左右开弓,真的称得上“人马俱碎”。

  我和田珍作为整个陌刀突击队的指挥,更是杀的十分卖力。

  辰时初刻发起的战斗,到了巳时二刻就全部结束了。

  吐蕃守军基本全歼,缴获了对方弩车七十辆,没来得及使用的弩箭十万余支。

  清扫战场的时候,清点了一下两军的伤亡,陌刀队损失七十余人、步兵损失二百余人。

  杀了对方五千余人,俘获一千余人,其余皆逃溃。

  背靠山其实有个坏处,那就是没有退路;不然可不能不到三百人的伤亡,就斩杀五千余人。


第378章 勃律大捷

  首战告捷,高仙芝认为应该乘胜追击。

  这时,监军冒了出来,他坚决不同意乘胜追击,并且提出,如果要追击的话他带兵留守。

  这个胆小怕事的监军不是别人,正是因为贿赂不成、在玄宗面前进献谗言,最终害高仙芝和封常清被斩首的宦官边令诚,他开创了宦官担任监军的先河。

  高仙芝原本忙着行军,也没空跟他啰嗦,就让边令诚带着三千名因为赶路而有些不在状态的士兵们留守。

  其他人按照预定的轨道继续前行。

  三天之后,到了坦驹岭;这时,距离目的地下峻阪还有四十余里。

  坦驹岭地势险要,就像是一个趴倒在地上的马驹一样,士兵们都有些打怵。

  高仙芝看着我,似乎在征求我的意见。

  我还能怎么办?同样的方法用第二遍肯定不如第一遍效果好啊!

  于是高仙芝拿出了行军地图,准备看一下能不能绕路过去。

  我忽然看到了距离这里不远处有一个叫阿弩越的城镇。

  我忽然想起来了,印象里高仙芝就是派人冒充这个城镇的人,然后假装自己已经投降、前来接应;巧的是,这个国家没两天真的来投降了。

  于是我跟高仙芝提了这个建议。

  他顿时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让他的左右副手搞了几身胡服回来。

  然后我从队伍里面找了几个大众脸,把他们乔装打扮成了阿弩越城的守备军。

  然后我让高仙芝跟他们说,阿弩越城中的正是们一心想要归附于大唐,只是因为娑夷水上的藤桥被砍断还没来得及修补。

  我和高仙芝假装出了一副很高兴的样子,士兵们看到没了后顾之忧,这才敢攀登而上。

  又过了三天,阿弩越城的人果然来迎唐军。

  高仙芝率领军队进入阿弩越城,他派遣席元庆率领一千骑兵先行,并且跟他说,让小勃律君臣来见,如果只是大臣来,就把他们绑起来。

  结果,小勃律王听说唐军来了之后当场带着自己老婆就跑了;席元庆按照命令,把他们的大臣全绑了起来。

  高仙芝到了之后,一气之下把他们的大臣全杀了。

  刚刚斩杀了小勃律的大臣们之后,吐蕃立刻派兵前来支援。

  高仙芝立刻让席元庆前往城东六十里处,斩断藤桥。

  吐蕃援军被拦在了外面。

  正是这段时间,我们追击、俘获小勃律王了及吐蕃公主。

  九月份,班师回连云堡,和边令诚会合。

  九月末,高仙芝先遣使奏捷状于京师。

  高仙芝先遣使奏捷状于京师的消息传到了河西。

  这把夫蒙灵詧惹恼了。

  原本出战之前就没给自己打招呼;这会儿战事告捷,他不经过自己直接向玄宗表功。

  眼里到底还有没有自己这个领导了。

  夫蒙灵詧他不仅不让人去迎接“远征军”,还破口大骂了高仙芝一顿:“啖狗丶粪高丽奴!汝官皆因我而得,而不待我处分,擅奏捷报,罪当杀!”

  你个不知好歹的高丽奴,你的官爵都是因为我才得到的!

  现在你居然不经过我,直接跟玄宗上报;按照军法,不经上级擅自向朝廷奏捷报,我完全可以弄死你丫的!

  说实话,这件事情孰对孰错一句话还真说不清楚。

  夫蒙灵詧虽然是按照这个军法办事,但是高仙芝是玄宗钦点的,完全也是可以直接跟玄宗汇报战况的。

  不过,高仙芝目前还是夫蒙灵詧的兵,越级上报确实不对。

  这个时候,边令诚站出来了。

  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玄宗,并说:

  “高仙芝一心为了国家置之死地而后生,夫蒙灵詧明显就是嫉妒高仙芝。”

  他极力称赞高仙芝的功德以及夸大战斗的艰险,言辞凿凿的说,夫蒙灵詧明显是出于自己的下属比自己升迁的快。

  结果是夫蒙灵詧被掉往关内,,高仙芝担任顶替了他的职位,成为了新的节度使。

  边令诚当然不可能这么好心、平白无故的帮高仙芝说好话。

  这是因为,高仙芝默认把连云堡搜刮来的民脂民膏送给了边令诚。

  这也是为什么,高仙芝不再给他好处的时候,他立刻跟璇宗进献谗言的原因。

  有些人就是这样,他们不会记得你到底对他有过多少恩,只要有一次、他们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的话,前面所有的恩情瞬间化为乌有,他们还会反过来咬你一口。

  在此期间,王忠嗣重用了哥舒翰和李光弼。

  天宝六年十月,河西、陇右节度使王忠嗣以部将哥舒翰为大斗军副使,李光弼为河西兵马使、充赤水军使。

  哥舒翰父祖本突骑施别部酋长,老爹哥舒道元曾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李光弼的爷爷是契丹王李楷洛。

  两个人出身军旅世家,皆有勇有谋;两个人都在河西从军,没多久就展现出了世家弟子所特有的领导才能。

  王忠嗣很喜欢他们俩。

  当时,他派哥舒翰前去平定吐蕃入侵,一个人做他的副手。

  那个人一向傲慢惯了,不仅不听从指挥,还按照个人的意愿擅自行动。

  但是,他和哥舒翰原本是平级。

  哥舒翰原本就是个纨绔子弟,上去二话没说,直接把那个人摁倒外地。

  对方不仅拒不认错,还出言不逊。

  哥舒翰直接以辱骂领导的罪名,要把他给杀了。

  很多人一看他来真的,纷纷前来求情,他一概不管,直接把那个人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