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消费不起。

  碧根果就不用说了,碧根果其实是美国的山核桃。

  美国才成立多少年?

  碧根果真的是特别年轻的一种干果。

  我说完之后,张铎立刻端来了葡萄干和葡萄酒;张铎是我的副手,平常也稍微帮忙照顾一下生活起居。

  最开始我是不习惯有人帮忙的,但是慢慢的也习惯了。

  果然人都是有惰性的。

  看到葡萄干之后,王楠两眼放光,立刻抓了一小捧放进了嘴里。

  我也过去捏了两个。

  经过晾晒,葡萄的水分全被蒸发掉了,葡萄R变得紧实富有弹性。

  真的很甜,咀嚼着葡萄干甜甜的果R,唇齿留香。

  果然是物以稀为贵,以前的时候从来没觉得葡萄干是很奢侈的东西。

  我和王楠你一把我一把,不一会儿把一盘葡萄干吃光了。

  “等下你带些回去给老张尝尝。”我说,吩咐张铎拿来一个布口袋,把收获的葡萄干倒了满满一口袋。

  “不给老杜点儿?”王楠吃着葡萄干,问。

  “给老杜的今天早上已经托人带过去了。”我说,“这不是听说了你要来的消息,想着你回去的时候顺便带回去。”

  “行。”王楠吃着葡萄干。含糊不清地说,“不过我打算在你这儿住两天,反正八月十五可以放五天假。”

  “还可以蹭吃蹭喝。”王楠哈哈大笑,说。

  “哪有什么可吃的,最多请你吃月饼。”我也笑了。

  今天是八月十五,厨房里早早的就备下了月饼。

  唐朝的月饼都是苏式的那种。

  是用面团揉成圆形之后,再放到烤箱里烤制。

  烤箱当然不是后世那种西式烤箱,唐朝的烤箱更像是烧制瓷器的窑子改造的。

  温度控制肯定是有些偏差,所以第一锅就烤糊了。

  一问才知道疏勒这边基本不吃月饼,厨师听到月饼之后都是懵圈的;他打听了一些人,才模仿出了月饼。

  第二锅总算是没有糊。

  王楠吃了一口,忍不住哈哈大笑。

  我一脸狐疑,拿起来月饼咬了一大口,我才知道他做的月饼是没有馅儿的。

  “活了这么多年,头一回吃没有馅儿的月饼。”王楠笑得不行了。

  “你这迷之笑点……”我也笑了,有些哭笑不得,“人家师傅压根儿就没见过月饼,这个已经算是还原的很好了。”

  “这倒是。”王楠忍住笑,“师傅还往上面放了一些芝麻,这不应该是个月饼,应该是个芝麻饼。”

  我故意装作生气似的白了他一眼,“爱吃吃,不吃古文。”

  “芝麻饼是好的呀,干嘛不吃。”王楠一本正经地说,“顺带纪念一下人生第一个吃芝麻饼的八月十五。”

  ……

  结果那天夜里压根儿没有月亮。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把王楠赶走了。

  过了八月十五,夏天算是过完了。

  今年的秋天下了一场暴雨。

  说好的一年降水稀少呢?

  怎么还会有洪水的?!


第342章 传言四起

  刚刚过完八月十五。

  九月份才刚过到第三天,暴雨就突然侵袭。

  一场秋雨一场寒。

  这场雨来势汹汹,温度从零上二三十度骤然下降到个位数。

  这时候我才知道,疏勒这边冬天的时候温度可以达到零下二十多度。

  这才刚刚进到秋天里,夜里的温度就到了零上七八度的样子。

  白天虽然还是零上十七八度、二十度的样子,但是昼夜温差相差二十多度。

  唐朝又没有棉服,冬天御寒的衣裳全靠动物的毛皮制作而成的裘皮斗篷或者是粗布制作的衣服。

  粗布制作的这种衣物的御寒能力非常差,别说零下了,零度左右都会让人冻得难以忍受。

  当务之急是必须解决御寒问题,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我发现,疏勒这边儿取暖基本上都靠火炉,房屋多为夯土制作。

  说实话,夯土的保温能力还是很强的,只要在屋里加装暖炉,应该可以保证整个房间的温度。

  说干就干。

  整个疏勒县一共有四百二十六个人口、一百七十三户人家。

  按照一户人家两个来算的话,我最少需要准备三百四十六个暖炉。

  这是很大一笔开支,我粗略的算了一下,我所有的积蓄加起来差不多够了。

  本来我现在孑然一身,再加上常年在军营里服役,衣食住行国家都给提供;钱反倒花不着,虽然朝廷给的俸禄不怎么多。

  而且我特别欣赏李嗣业的做法,罗马一生,所有的家当就只有十匹马。

  他一生赚来俸禄以及封赏全部充了军饷。

  他一生淡泊名利,他所立的军功并不比郭子仪、李光弼少。

  而且安史之乱反击战里,好几次战局陷入瓶颈,都是李嗣业手持陌刀、带领手下的一众陌刀手们杀出重围,安史之乱反击战才得以顺利的进行。

  只不过,他在反击战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就身中流箭、失血过多而亡。

  如果他能活到安史之乱反击战大获全胜的时候,他的名气肯定会盖过郭子仪和李光弼。

  我联系了城中的铁匠,跟他们定制了一批火盆;其实每家每户都有准备的火盆,但是数量并不足以保障整个家庭的供暖。

  原本以为一个铁盆的造价,最起码要在一百个通宝以上,没想到在疏勒这边,一个铁盆只要七十八个通宝。

  这样直接省下了百分之二十二的预算。

  所有的铁盆打造好之后,我联系了陶任,让他分发给每户每家每户。

  陶任是疏勒县县令,简称疏勒令。

  他今年刚好迈入不惑之年,是个特别诙谐地胖大叔。

  他大概一米八左右,体重目测在二百斤以上。

  他笑起来的时候,总爱眯眼睛,原本眼睛就不打,一眯眼睛,眼睛就成了一条缝,看起来像弥勒佛似的。

  他留着这个朝代的大叔都会留着的八字胡和山羊胡,他的脸原本就R嘟嘟的,配上这些胡子,活像一只成精了的土豆。

  他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儒人,对待谁都彬彬有礼。

  当他看到那些铁盆的时候子直接就蒙了。

  “李中郎这是……”

  看,他就是很中规中距的把姓氏和官职连起来叫的。

  听惯了他们嗣业嗣业地喊我,我很不习惯别人这么叫我。

  而且当了那么多年的杜展忽然变成了李展,虽然这是李嗣业的李,但是还是让我觉得有些奇怪。

  “城中寒冷,再说,马上就要到隆冬时节。”我解释道,“今年的第一场秋雨,比往年要来的早一些,恐怕冬天也会提前来袭。”

  陶任赞同的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咱们疏勒县原本就在边塞,之前一直跟陛下申请,但是路途遥远,每次都是半路上就被拦下了。”

  他这话说的我顿时心寒。

  没错,现在整个大唐边塞的官员,贪污**问题严重。

  虽然没天宝年间那么过分,但是明里暗里也是私扣军饷、克扣俸禄,顺带还压榨周边的小国家。

  欺负别的人不算,还欺负自己人。

  疏勒这种昼夜温差高达二十度的地方,怎么能没有火盆呢?

  “是啊。”我应声,冲陶任拱拱手,“麻烦仁辰兄发这些,铁盆分发给各家各户吧。”

  仁辰是他的字,我一向习惯这样喊,而且这么喊感觉还会比较亲切。

  “您置办的东西,还是您亲自去分发比较好。”陶任拒绝,“并非我不愿意代劳,但是这是您的功劳,我不能……”

  “仁辰兄此话就见外了。”我轻笑,“李某一介武夫,除了空有一身蛮力之外,别的东西还真不擅长。”

  “若是让我抓几个毛贼,我一定不推辞。”看到陶任犹豫,我接着说,“但是让我去分发东西,李某实在是做不来啊!”

  是啊,臣妾做不到啊!

  我忽然想到了在现世做服务行业的日子,和人打交道真的很麻烦,尤其和一些大叔大妈。

  “如此……那陶某便为中郎代劳了。”他妥协了。

  “多谢仁辰兄。”我谢过他之后,赶忙跑路,“那李某就先告辞了。”

  —

  陶任这个人是一个特别负责又特别认真的人,他亲自、挨家挨户去分发的火盆。

  我后悔不已,忘了嘱咐他不要提我的名。

  因为他挨家挨户分发火盆的时候,专门说了这是我买的,以至于他分发完火盆的第二天早上,我刚刚走到城门边上,就看到一群站在城门口等候的人。

  他们看到我出来之后,立刻躁动了起来。

  所有人都跟串通好了一样,一起高呼“李将军”,然后不停地拱手行礼。

  吓得我拔腿就跑。

  我哪儿见过这阵势啊!

  如果他们不是喊了“李将军”的话,我还以为他们要起兵造反呢。

  最后还是陶任出面解释的这个事情,才把这些居民都安抚回家。

  然后疏勒就流传起了我的传说。

  越穿越邪乎,以至于白龙之类的神话都出来了。

  说改建城墙的时候,原本有一块儿区域一直塌陷,是我诚心地祷告上天,最终再次搭建的时候,那段城墙才没有塌下来。

  我欲哭无泪,想要低调地做点儿好事怎么那么难呢?


第343章 契丹联军

  事实证明,我的推断是对的,因为这两年西北边陲不知道怎么了,降水特别丰沛,以至于凉州都出现过暴雪。

  今年冬天,疏勒镇毫无疑问地降到了零下二十多度。

  疏勒的冬天和山东的冬天不太一样,山东的冬天是Y冷,就是又潮又冷,他这边是干冷,又干又冷。

  整个冬天一场雪没有下。

  河水结了厚厚的冰,根本没办法使用,居民们只好去用井水。

  不知道是不是他们的井打得不够深,过了一个来月,那口井居然干枯了。

  要知道,后世的地下水依旧很丰沛,不至于用点水就把井水用枯了,肯定是出现了什么原因。

  我和陶任再那口井旁边观察了半天,一致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根本就不是井水,而是旁边河水的“支流”。

  疏勒县境内有三条主要河道,名字分别是克孜勒河、盖孜河和库山河。

  这三条河的流量非常大,最小的一条就足以供给疏勒县的居民用水;最靠近城镇的这条河是克孜勒河,他算是三条河中流量相对较小的一条了。

  我猜测,这个井水实际上是河水涨潮的时候,通过某一个小孔倒灌进来的;有一种装置形容可能比较直观,那就是连通器。

  水位原本和井水持平,但是因为气温的骤然下降,河水的表层已经结成了厚厚的冰,井水的水位瞬间下跌。

  才会造成井水枯竭的假象。

  找到了问题所在,我立刻安排人手在城镇周围勘探地下水丰沛的区域。

  最终在距离内城二百米左右的地方,找到了;我当时完全忘记了了西北角地下水丰沛以及当初夯土城墙塌陷的原因。

  古代人的智慧不容小觑。

  我完全没看懂,他们怎么看出来,这边的地下水比较丰沛的。

  他们只是用了一个洛阳铲似的装置,把周围实验的地方花成了很多方格;每个方格大概有十米见方,每个方格相隔十米。

  他们并不是挨个方格打孔,而是隔一个打一个。

  他们的“洛阳铲”并没有多长,甚至没有陌刀长。

  但正是凭借了这种工具,腊月二十二日傍晚,已经断水七天的疏勒,成功用上了井水。

  转眼间,就到了第二年正月。

  我发现这几年正月都不太平。

  今年正月,契丹和奚组成了联军,浩浩荡荡地侵袭而来。

  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李讳临时被任命为河东,河北行军副大总管;户部侍郎裴耀卿为副总管,俩人带领了近十万兵力出兵迎击奚、契丹。

  我又一次感慨,只是一味的抵抗而不主动进攻,这正是被拖垮的主要原因。

  因为少数民族不是一个两个,而是足足五六个。

  契丹、吐蕃、回鹘、突厥、党项等,他们一个个的虽然都臣服于大唐,但是一个个的都不安分。

  吐蕃就不用说了,它简直是整个国家的边境上最不安分的存在。

  也难怪玄宗会把它立为最大的障碍,一直往安西和巴蜀地区输送兵力。

  大唐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地方,应该就是环青藏高原这一圈了。

  三月份儿,李讳和裴耀卿和幽州节度使赵含章汇合,然后分道追击对方。

  赵含章率领着幽州的兵力从东侧出出击,首先和敌方联军相遇了。

  对方看到赵含章之后,立刻掉头就跑。

  和赵含章一起的乌承玼一看这个情况,就觉得有些不对头。

  因为唐朝这边的兵力要少一些,原本对方占优势,怎么可能会突然之间逃走呢?

  他立刻反应了过来,他跟赵含章说:“他们忽然逃走,必定有诈,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以观其变。”

  赵含章不信,硬要前去追击。

  乌承玼劝说无果,只好带领自己的将士原地等候。

  两方势力在白山交战,对方果然设下了埋伏,赵含章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左右副手均战死。

  我对赵含章这个人没什么好印象,之前他还是幽州长史的时候,我俩打过一次照面儿。

  他这个人是一个特别贪婪的人,生活作风奢靡**。

  正常情况下,我作为安西军的代表,过来帮忙支援,就算不说些感激的话,也不应该摆一副臭脸子。

  之前就一直就爆出来他贪污军饷数百万钱的消息,但是每次去调查的时候,却发现找不到证据。

  这个家伙和朝中的某个大臣有一些不可告人的关系,这个大臣一直没有被揪出来是谁,不然他也早就落马了。

  而且他这个人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没什么本事,还刚愎自用。

  就拿这次硬要追击的事情说吧,乌承玼已经跟他说了,肯定有诈。

  但是他不听,非要去找刺激。

  结果白白浪费了物资;他带了一万多人马前去追击,几乎被对方全歼。

  如果不是乌承玼带领兵将从右侧追击,冲破了他们的防卫线。

  他估计会被对方当场杀死。

  乌承玼对方右翼造到了重创,倾刻之间,方寸大乱。

  李讳带领的主力军正好赶到,他们大破奚、契丹,俘斩甚众。

  已经掌握了实权的的可突干带领一众手下潜窜进了山谷。

  奚族首领一看,大势已去,带领着士兵们前来投降。

  李讳派兵把他送到了长安。

  玄宗把他封为归义王,充归义州都督,他的族人被安排在了境内。

  击败了奚、契丹的联军。

  玄宗对这次战役的参战军人论功行赏,信安王李讳加封开府仪同三司。

  同时命裴耀卿把二十万匹锦绢分赐给立了战功的人,其中还有一部分分给奚族。

  裴耀卿跟他的左右副手说。

  我们这次去分发行赏,肯定要路过契丹。他们一向贪婪,这批锦绢从他们境内路过的话,必须得加强防备

  我们必须提前前往,日期已经定下了,他们听到风声肯定会来截。

  把这些锦绢分成三份儿,分三条路运过去。

  他们提前前往,秘密地把这些东西分发完毕后,原路返回。

  突厥、室韦果然发兵在周围的必经之路上拦截,但是他们已经发完回来了。


第344章 开元新礼

  九月里,听说全新的法制编撰完成;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实施,但是已经写完了,离实施就不远了。

  自古以来,天朝人民遵循礼制。

  古代主要的礼法分为五种,第一种就是祭祀用的吉礼,第二种则是丧葬用的凶礼,第三种是军旅之间的军礼,第四种则是对待宾客的宾礼,第五种是婚冠的嘉礼。

  唐朝刚刚建朝的时候,太宗曾经命令房玄龄按照隋朝的礼制改造出一份唐朝专用的礼法。

  老房一口气写了一百三十篇,这一百三十篇被称为。

  高宗觉得不够细致,又命令长孙无忌重新整理、编纂成了一百三十卷的巨著:。

  开元十四年,张说跟玄宗提了个建议,他说:

  华夏族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礼仪之邦。是汉朝编篡的,距离现代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它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法则,必须进行变革。

  我们现在使用的礼法是,贞观年间、显庆年间曾经两次重修,这两次修的程度都不一样;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推行。

  玄宗觉得确实是这样,于是同意了他的意见。

  这件事情就交给了张说办,但是这个倒霉孩子写了半截就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