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朝盖)-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这次出兵,目的其实很明确,就是趁着罗征进兵中原,和曹操打的热火潮天,无暇他顾之际,趁势夺回宛城,好倚之为荆州北方的门户。

宛城是坚城,地理位置也十分重要。

只要能扼住宛城,就等若把住了荆州北方的大门。

新野毕竟是个小县城,非但地势平缓,而且离襄阳太近,不足以为门户。

要是有可能,再与曹操、孙策联兵将罗征赶回关中,好争得一些巩固权位的机会。

千算万算,唯独没有算到罗征会这么快就率主力骑兵南下。

刘备很不甘心,该死的曹阿瞒,怎会败的这么快,连三个月都挡不住。

徐庶道:“主公,罗征既率主力骑兵南下,曹操败局已定,我军又未能攻下宛城,再在这里耗下去,已经没意义了,不如回师襄阳,击退徐晃大军后静观中原之变!”

刘备哀叹道:“备就不明白了,曹操怎么会败的如此之快,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住。”

徐庶凝重地道:“虎牢关一线的五万曹军付之一炬,连郭嘉、夏侯渊及曹操长子曹昂都殁于军中。曹操虽然在官渡一战击败了袁绍大军,但伤亡估计也不会小。依在下看。曹操并非是完全无力一战,而是自知与袁绍大战之后难以抵挡罗征的十余万大军。极有可能选择了弃守中原,保存实力徐图再起。所以才会败的如此之快!”

刘备吃声道:“曹操会放弃中原?”

徐庶点头道:“眼下看来多半是如此了,罗征倾巢而出,曹操大战之后伤亡不小,纵然与罗征决一死战,兖豫二州最终还是被西凉军攻下。与其拼掉最后的筹码,还不如保存一些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可惜在下之前估计的有些乐观了,以致我军现在十分被动。”

刘备安慰道:“元直不必自责。谁能料到曹操会如此果断的弃守中原。”

徐庶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曹操如此果断的弃守中原,谁都没有料到。

刘备又问,“曹操会退往哪里?”

徐庶道:“舍徐州外,曹操再无处可去!”

“徐州?”

刘备沉吟道:“罗征会不会趁势进兵徐州?”

徐庶摇头道:“应该不会,曹操占据中原,在兖豫二州的势力根深蒂固,罗征就算攻下兖豫二州,想要稳住局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兖豫二州不稳。罗征若继续进兵徐州,那就是自寻死路,届时只要兖豫二州大乱,罗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就难了。”

刘备想了想。喟然道:“也是,要罗征真敢这么敢,届时兖豫二州大乱。我军就可以联合曹操与孙策趁势进兵中原,一举将罗征赶回虎牢关外!”

徐庶摇头道:“罗征雄才大略。贾诩亦是智计百出,应该不会出这样的昏招。”

刘备不无遗憾地道:“是啊。看来暂时是没机会了!”

徐庶道:“若欲退兵,应当从速!”

刘备也是有决断之人,思忖了一阵,便断然道:“好吧,就依元直之见!”

五日后,宛城北门。

“参见主公!”

泠苞带着一众将校迎出十里,恭恭敬敬地向罗征施礼。

“免礼!”

罗征摆了摆手,也不下马,沉声问道:“宛城局势如何了?”

泠苞答道:“禀主公,刘备已经于五日前引军退去!”

“跑了?”

罗征刹时眉头一蹙,冷笑了数声,才道:“刘备这厮别的本事没有,见机行事和逃跑的本事到是不小,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跑路,到也是个人物!”

贾诩抚须道:“主公,这刘备不简单啊!”

罗征冷然道:“本将军早就说过,这刘备跟曹阿瞒一样,都是个祸害!”

贾诩连连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想必已经知道了主公率主力骑兵南下地消息,但能如此决断地撤回襄阳,可见亦是极为果决之人,留之不得!”

罗征把手一挥,道:“走,先进宛城再说!”

泠苞连忙上前几步,欲为罗征牵马引路。

罗征看了泠苞一眼,直看得泠苞心下越来越不自在,讪讪退到一旁后,蹙紧的眉头才渐渐舒展开来,放缓了语气道:“用心做事,只要能尽忠职守,就是好样的!”

“末将遵命!”

泠苞急一挺胸膛,大声应命,心里却暗暗松了口气。

还好,面子算是保住了,没有部下面前丢脸。

马屁人人都爱,但看样子主公似乎更加喜欢尽忠职守的实干型,看来以后得变换一下策略了,在这方面好好下点功夫,免得再把马屁拍到马蹄子上。

贾诩则是心下大慰,暗忖主公的驭下之道是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方才若是将泠苞训斥一顿,让泠苞下不了台,不管如何心里都会中下一根刺,随时间的慢慢推移,这根刺迟早都会生根发芽,一旦有机会就会破腹而出。

毕竟泠苞不是罗征嫡系,对罗征缺乏足够的忠诚。

如果是心腹嫡系,劈头盖脸训斥一顿,也没什么。

但对待泠苞这样缺乏绝对忠卧的川将,可不能张口就骂,抬手就打了。

不过貌似除了泠苞这样没有多大本事,却善于钻营之人,罗征麾下的心腹大将也没有善于拍马屁的,偶尔说句恭维的话,都十分的稀罕。

就好像高顺,从来都没拍过马屁,甚至都不在意罗征的颜面。

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从来都是当面提出来,不会委婉的表达或者转弯抹角。

这样的性格对于臣子来说,特别是统兵大将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如果不是碰到罗征这种只认能力主君,贾诩有时候觉得,以高顺这样的性格,到了别人麾下估计会被排挤死,想要获得重用很难很难,更别说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宛城,临时官邸。

罗征卸下了戎装,睡了一觉,才感到身子轻了许多。

歇息了一晚,次日让亲兵叫来贾诩和法正,商议下一步的军略。

法正道:“主公,眼下刘备已经退兵,在下以为我们没必要继续留在宛城。不过豫州二州局势未定,主公可留下一支兵马镇守宛城,前往许昌坐镇!”

罗征看向贾诩,“文和的意思呢?”

贾诩道:“孝直说的没错,中原局势未定,大军不得轻离,至少得等兖豫二州的局势彻底稳定来来,大军才能班师回关中。去岁中原大旱,兖豫二州皆有百姓无粮可食,听说每天都有饿死的百姓,需尽快从关中运来粮草,安置好百姓,以免再生祸乱!”

法正道:“中原四战之地,没有足够的兵力是守不住的。在下以为可在中原兴建两座屯田大营,一来安置无家可归、无粮可食的百姓,二来镇守中原,节省开支!”

罗征道:“本将军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屯田大营建在哪里合适?”

法正道:“可在南阳与豫州各建一座屯田大营,以防范曹操、孙策、刘备进犯!”

“南阳和豫州?”

罗征起身来到军事地型图前,沉声道:“何人可守南阳?”

法正道:“非赵云将军不可!”

罗征凝思半晌,才道:“罢了,就让高顺和赵云在豫州及南阳组建屯田大营,各招募十万青壮编组训练。入冬前大军要班师回关中,让他们抓紧时间。”

贾诩道:“主公,诩以为是时候移治洛阳了!”

法正怔了下,瞬间就明白过来,也连忙点头依附。

“嗯?”

罗征皱眉思索起来,认真考虑其中的利弊得失。

洛阳可说是天下的中心,从地理上来说,不管是作为政治中心,还是军事中心,都有着一定的优势,而长安则自东汉以业,便饱受塞外民族的侵袭,社会一直动荡不安,这对于一个政权的稳固是极为不利的,移治洛阳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罗征却觉得长安比洛阳更加适合作为西凉军事集团的中心。(未完待续。。)

第391章都城的重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而都城建在哪里,也是影响国运兴衰和民族强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成祖朱棣将国都从金陵移到北京,控四夷而制天下,就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因为北方的边境时常受到异族的威胁,都城在金城,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也在金城,国家的大部分力量和军队集中在国都,这对于抵挡外敌是极其不利的。

把国都移到靠近塞外的北京,国家的政事和军事中心同样也会移到北京。

不论从哪方面来说,对于抵挡外敌入侵都是十分有利的。

要是皇帝和满朝文武都躲在金陵城里,只知风花雪月而看不到外敌的强大,如可能感受到压力,如何能让国家的力量凝聚起来抵挡外敌的入侵。

罗征对历史不精通,但也知道个大概。

历史上的南宋就是个例子,皇帝和文武百官躲在杭州贪图享乐,只知道一味的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割地求和,而不知奋起反抗,最终都做亡国奴。

罗征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觉得的东汉的衰败,或许也有这些因素在内。

西汉很强,特别是武帝时期,就算国民再怎么民不聊生,百姓吃不饱肚子,但至少大汉的军队是很强大的,塞外的游牧民族还不敢太嚣张。

这其中的原因,和汉人的民族气节和骨子里的强大的分不开的。

其实说穿了,就是凝聚力。

一个民族的强大与否,综合国力固然是关键。但民族的凝聚力却是核心。

那个时候的汉人,因为受武帝北击匈奴的赫赫功勋朝廷刻意引导的影响。接受的教育都是汉人是这个世界上强最大的民族,就算国家再乱。也容不得异族侵犯。

这种民心所向,其实才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强大的象征。

然而到了东汉,情况就有些变化。

纵观东汉自兴武中兴以来,汉人就没少被外族侵犯。

大汉朝廷对外族越没办法,塞外的游牧部落就会越发变本加厉。

罗征一直觉得,洛阳就是个牢笼,因为地理位置位于大汉天下的最中心,不管天下再怎么乱,洛阳也很少发生兵灾。这对于政权稳定有好处,但也有坏处。

那就是太平的久了,人都会失去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

中平年间,天下都已经水生火热了,而洛阳城中的官僚贵族们却还是夜夜笙歌。

正是因为太平的太久了,没有了压力,统治者们才会被富贵和繁华迷住了眼睛。

只要洛阳不乱,外乱偶尔乱一下也没关系,到处救火就是了。

是人就有劣根。太平的久了,人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思维。

罗征最近也在考虑,不能让自己的子孙太安逸了。要是有本事,就去开疆拓土。要是子孙不争气,改朝换代也没什么,把天下让给别人去坐。

至于千秋万代。还是算了!

历史已经证明,这世上就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

罗征是现代人。不会做这样的春秋大梦,对朝代更迭看的很开。

长安在地理上也是心。但距离西域、西羌、漠北等地,比洛职要近的多,把西凉军事集团的中心,或者未来帝国的都城定在长安,就不可避免的要承担来自外族的压力。

这种压力,对一个政权的稳定是没有好处的。

但换个角度考虑,也未尝不是一种鞭策。

只要民族和国家足够强大,那些外族又算得了什么。

唐朝都城就在长安,但国力却空前强大。没有外族敢嚣张得瑟。

罗征对躲避压力的思想不认同,他还是更倾向于让子孙多一些压力,有了压力才能促使人进步,不至于在酒池肉林中失去了汉人强大的根本,被异族欺负的连头都抬不起来。

李家皇朝能创造大唐的强盛,西凉军团也一样能。

现在的长安之繁荣,早就超过了东汉国力最强盛时期的洛阳。

如今大草原上的鲜卑人都沦为了奴隶,还有哪个异族敢跑到关中来劫掠。

罗征觉得贾诩这帮人弄出来的军事改革和变法就不错,把开疆拓土和军功挂钩,这样能激发军队抢地盘的积极性,从而造就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

这个利益群体的核心,就是抢地盘和人口。

有了这个核心,相信以后西凉军事集团这架战车上的所有人为了巨大的功勋,获得更多的利益,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国家机器不停的对外扩张。

从大汉民族来说,这个现象是好的。

就罗征个人来说,也愿意看到大汉骑兵铁蹄踏遍世界,后世子孙要是争气,把他罗家的王旗插到欧洲的城堡上去,那就更好了。绝对不能像宋朝那样,成为游牧民族的奴隶。

就算穷的穿不起裤子,也要挺直了卵做人。

这种想法有些偏激和极端,但却是罗征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汉人可以穷,国家可以乱,但不能让异族欺凌。

如果再极端一些,要是有可能把汉人的种播遍全世界,罗征绝对会极力赞成,并且会付诸行动,支持这个伟大的计划和愿望,事实上他已经这么做了。

计划生育就不错,但不遏制人口,而是要鼓励生育。

汉人越多越好,如果哪一天人口多到这华夏大地装不下了,那就去换地盘。

现在西凉军事集团的侵掠意识就在慢慢形成,在巨大的军功和利益的诱惑之下,那些有功将士们为了拿到赏赐的草场和良田,没有人会反对对外侵掠和扩张。

立功的将士们越来越多,可供赏赐的草良和田宅越来越少。

怎么办?

很好办,出兵去抢。

这是个好现象,要保持下去。

贾诩和法正站在一边,等着罗征决定。

罗征负手在堂下来回踱步,脑子里流光一样的转着无数念头。

足足踱了半个时辰,就在贾诩和法正站的腿都有点酸,快要睡着时,才道:“洛阳作为西凉军团的中心,虽然有利,但弊更大。就以长安为中心吧!”

贾诩和法正同时怔了下,都皱着眉头思索起来。

两人都是智谋超群之辈,很快就想明白了罗征的意图。(未完待续。。)

第392章关羽兵败

公元200年,八月。

就在刘备出兵南阳,准备趁罗征和曹操大战,欲乘机夺了南阳时,西凉大将徐晃引军两万从鱼腹出巫峡,以迅雷不及掩耳这势攻破秭归,兵进夷陵。

刘琦急召一众文武商议退敌之策时,关羽视徐晃为草芥,甚至没请得刘琦将令,就悍然率领一万大军南下夷陵,迎击徐晃大军。

两军战于虎牙山以西二十里,徐晃败走。

关羽精神大振,即率军奋起直追,一直追过了荆门山。

徐晃连战连败,诱敌深入,命西凉名将张任设伏兵于白帝城以南的深山峡谷中,待关羽追兵到时,八数伏兵一举杀出,徐晃也率军回头掩杀。

关羽被杀的大败,奋力杀出一条血路,夺路而逃。

徐晃乘胜追击数百里,一万荆州军成去了九成多。

关羽仅率数百残兵逃进秭归,徐晃随即率军兵围秭归,连夜猛攻。

入夜,秭归四门皆火光冲天,杀声沸腾。

徐晃诈败诱敌时,为骄关羽之心,过秭归入,直接将城池拱手相让。

若非如此,关羽安能有机会躲进城中顺口气。

“将军,守不住了哇!”

关羽正在城头奋力厮杀,有小校浑身是血的杀到近前,大吼大叫。

“嗯?”

关羽浑身已被鲜血染红,连眼睛都快被糊住了,闻言急游目四顾,就见川兵已经攻上了城头。身边的士兵已经越来越少,形势极其的不妙。

“死战!”

关羽冷喝一声。狭长的眸子里几欲喷出火来。

想他熟读春秋,自负精通兵法。虽然一直没机会打一场漂亮的胜仗,除了对凶名赫赫的罗征他还不敢小看,但却从来不把罗征麾下众将放在眼里。

之前把徐晃大的丢盔卸甲,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不想却中了奸计,被徐晃伏兵杀的大败,差点没把他打击的吐血。

“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小校急了,连忙劝道:“夷陵还有八千大军。请将军退往夷陵,再重整旗鼓,与徐晃那狗贼决一死战。若是将军战死,还有谁为主公主持大局!”

“嗯?”

关羽有些犹豫,举旗不定。

若是有得选择,没有人愿意死,他自然也不例外。

只是,一万大军皆殁,就这么灰溜溜的逃回夷陵。也实在有些太丢脸了。

等回到襄阳,更是抬不起头来。

关羽极好面子,此番亲提大军前来,本来是想利利索索的击破徐晃。打一场漂漂亮亮的大胜仗,让那些一直不服自己的荆州士族看看,再不看小轻视自己。

如果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实在有围他的初衷。

更要命的是,折了一万大军不是小事。也实在没脸回去见兄长。

小校见关羽犹豫不定,连忙加把劲苦劝道:“将军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主公大业考虑啊。若将军战死,以后还有谁为主公效命,快走吧,将军!”

“罢了,随某突围!”

关羽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暗忖这小校到是有几分机灵。

当下再不迟疑,带着百余兵卒拼死杀出一条血路,趁夜往夷陵方向去了。

秭归东门,火把烧的正盛。

然而刚刚逃出一里,前后左右忽然亮起无数火把。

“关羽匹夫哪里走?”

黑暗中一声断喝,一支兵马已经围了上来。

关羽急勒住战马,定睛瞧去,就见一员手提大斧的大将已纵马冲到近数,正拿斧头指着自己大喝,不是镇守鱼腹的西凉大将徐晃还有谁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