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找到雍正哭诉,康熙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让人查出来后,痛骂了雍正一顿。
  为了避免李氏亵渎了宫殿,康熙指定她到一个马厩里临盆,李氏就在这里生下了乾隆。乾隆登基之后,念念不忘出生时母亲的凄凉光景,每年都要拨款修这个草房,所以这个小小的草房两百多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据说,乾隆南巡的时候几次带着皇太后,见过太后容貌的人都说太后奇丑无比。
  周黎庵的观点是创建在冒鹤亭说法的基础上,而冒鹤亭是一个有来头的人,他曾经担任过热河都统的幕僚,这个说法他也是从热河行宫的宫监口中得知。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到乾隆的生母经过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满族贫女到汉族傻大姐,再到汉族丑女——整个过程中,清朝国力在不断下降,乾隆生母的身价也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故事虽然越来越具有戏剧性,也显得越来越完整,更加能够自圆其说。
  台湾地区学者庄练和历史学家高阳都赞同这个说法,并为此进行了论证。庄练经过大量考证后,认为正史中关于乾隆的身世记录是捏造的,乾隆应该出生于热河行宫,母亲是李氏。
  庄练提出三条证据证明乾隆的生母是李氏。
  一、根据《清圣祖实录》的记载,康熙五十年七月,皇子雍正曾专程到热河向康熙请安,这个时间恰好是乾隆生母临盆的时候,康熙召雍正到热河,就是为了向他询问这件事。
  二、管世铭曾经再三提到乾隆诞生在狮子园。
  三、官方史书《热河志》专门将这间简陋的草房写进史书中,并和其他典雅的楼阁一起写入狮子园的住屋中,这足以证明草房非同小可。
  这三条证据足够证明乾隆的生母是李氏吗?说实话,不能够,证据不足或者说没有直接证据。雍正确实在康熙五十年去热河请安,但是史书没有记载康熙是让雍正和李氏对质,而是让他过去度假休闲。针对第二条证据,就算乾隆出生在狮子园,也不能证明他就是李氏生的。那个引起争议的草屋虽然疑点重重,但也不能据此猜测乾隆的母亲是李氏,她就是在这里生下乾隆。
  有“历史刑警”之称的高阳也认为乾隆的母亲是李氏,他也有自己的证据:一、根据《清会典》的规定,亲王可以封侧福晋四人,但雍正当皇子时只有两个侧福晋,分别是年氏和李氏,钮祜禄氏是满洲八大族之一,父亲是四品内大臣,如果她真的生下乾隆的话,理应享有侧福晋的名号,但是在雍正继位之前,她一直是格格,地位很低。
  二、高阳的第二个证据是乾隆在给钮祜禄氏上尊号的时候,从来没有用“诞育”二字。高阳说,在清朝,凡是因为生子而被尊为太后者都会在尊号前加上“诞育”二字,但是乾隆在给钮祜禄氏上尊号的时候,只用了“鞠育”这样的字,高阳认为这是抚养而不是生养的意思。
  高阳的第一个证据多少还有一些道理,第二个证据出现了漏洞,在古汉语里,鞠育既有抚养的意思,也有生养的意思,最早见于《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父母生我养我的意思,“鞠育”的正确解释是“生养”。
  综合来看,认为乾隆的母亲是丑女也不是完全凭空捏造,但是缺乏强有力的证据。这个观点要想让人完全信服,必须挖掘出更多的证据。
  四、正史中的版本——钮祜禄氏
  正史中的白纸黑字写着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钮祜禄氏是满族的一个豪族,出了不少大人物。不过,乾隆生母的这支钮祜禄氏则显得相对寒碜,没出现什么大人物,是大族中比较寒微的一支。钮祜禄氏的父亲只是个四品官,祖父没有一官半职。
  根据正史记载,钮祜禄氏也是在十三岁的时候被选上秀女,进入雍王府伺候雍正。她的姿色和才貌都不是特别出色,身份一直是格格,相当于小妾。钮祜禄氏比雍正小十四岁,虽然年轻,可惜雍正对她没多少怜惜之情。雍正当上亲王后,钮祜禄氏的地位没有任何改善。
  进入雍王府七年后,她生下了唯一的孩子乾隆。但是,她却没有因此而富贵,一直当着格格,直到雍正登基,她才被封为妃子,当时乾隆的地位已经很高了,在康熙生前,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甚至有传言说康熙就是为了将来让这孙子当上皇帝才传位给雍正的。基于这一层原因,雍正登基后,钮祜禄氏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先是被封为熹妃,后来又晋升为熹贵妃。
  乾隆登基后,钮祜禄氏被尊为皇太后,作为一个女人,她登上了至尊的地位,但是依然不改淳朴的本色。以前,在雍王府的时候,她的身份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女仆,干很多粗活。当上太后,她并没有养尊处优,仍然保持着平常人的那种朴实。钮祜禄氏没多少文化,作为一个太后,她从不干涉朝政,而且生活节俭,是一个慈祥善良的老妇人。
  这个钮祜禄氏的身体也非常健康,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晚年时她仍然显得健朗,经常跟着乾隆出巡,游山玩水,爬山的时候健步如飞。这个老妇人活了八十五岁,乾隆的高寿显然是继承了她的基因。
  钮祜禄氏是一个慈母,乾隆是一个孝子,母子的关系非常融洽。乾隆知道母亲早年受了不少苦,所以想极尽孝道,让母亲晚年享尽福气。乾隆经常去母亲那里请安,亲自伺候母亲吃饭,还常把母亲接到自己居住的圆明园里面来。每逢给母亲祝寿,乾隆都是极尽奢华,一定要把太后的寿诞做得比自己的生日更加隆重。乾隆的孝心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居然让人把母亲掉的头发收集起来,然后存放在一个金塔里面,称为金发塔。
  在乾隆的诗作里面,有大量歌颂母亲的诗歌,如果说乾隆的孝道完全是作秀的话,那一个人还不得累死,所以这里面肯定是有真情实感的。母亲病逝后,乾隆悲痛欲绝,穿孝服,跪在母亲灵前不起,昼夜不进食。此后近一年的时间,这个诗情满腹的皇帝居然没写什么诗。
  母子之情如果可以作假的话,那我们只能感叹乾隆作秀的功夫太强了。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正史中记载的钮祜禄氏就是乾隆的生母。
  那么,这是不是证明乾隆就是出生在雍和宫呢?不一定,一个折中的理解是乾隆出生在狮子园,生母就是身份相对低微的钮祜禄氏。乾隆之所以一再强调自己出生在雍和宫,就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猜测和流言,这些流言不仅会玷污自己,也会玷污母亲,为此,他不惜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
  陈阁老的儿子
  关于乾隆身世最离谱的传说莫过于流传在浙江一带的偷龙换凤的传说。这种说法在清末开始流传,之前的传说都还肯定乾隆的父亲是雍正,只是母亲不明不白而已,这个传说干脆说乾隆的生父不是雍正,乾隆是浙江海宁陈阁老夫妇的儿子。
  传说中,乾隆的生父是陈世倌,是杭州海宁的一个盐商,俗称陈阁老。这人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与雍正的关系非常好,往来比较密切。某年某月某日,雍亲王的一个妃子和陈阁老的妇人在同一天都产下了孩子,雍亲王那边生的是女儿,陈阁老这边生的是儿子。听说两家同日生产,雍亲王非常好奇,让陈阁老把孩子抱到王府上来看看。
  雍亲王夫妇看到这个孩子后,特别喜欢,竟然产生了调包的想法。
  良久,雍亲王把孩子抱了出来,送还给陈阁老,然后就送他出府。陈阁老回家后,打开襁褓,发现之前的大胖小子变成了丫头。陈阁老大惊,但他很清楚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一旦漏了风声,可能会搭上全家性命。所以,他让家人不要声张。
  没过多久,陈阁老就辞职回乡,精心抚养女儿。这个被换走的儿子,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这个传说一出炉,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一些“证据”印证着这个传说。有人说,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陈阁老的家里,其实就是为了探望亲生父母。还有人说乾隆在海宁屡次召见陈家子弟,对他们勉励有加,如果不是关系特别,有必要这么好吗?更有人绘声绘色地说,乾隆为陈阁老亲自书写了两块匾额,一个叫“爱日堂”,一个叫“春晖堂”,我们还记得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春晖是用来歌颂父母之爱的。乾隆题的两块匾分明就是在暗示陈阁老是自己的亲生父母嘛!因为这层关系,陈家在雍正和乾隆时代飞黄腾达,得到了很多特殊照顾。
  这个传说听起来非常动人,有鼻子有眼。那么,雍亲王的女儿后来怎么样呢?传说也给出了合理的结局。陈家对这个女儿非常好,给她最好的教育和优待,长大后,她嫁到常熟的大姓蒋家里,她的丈夫是大学士蒋廷锡的儿子蒋溥。蒋家对这个“公主”也非常看重,特地为她盖了一栋豪华的楼阁,人们称之为公主楼。这个公主嫁到蒋家后,还带来了自己的嫁妆,嫁妆里面有御赐的金莲花,可以证明公主的身份。
  这个传说非常完整,很容易让人相信,在民间流传得非常广,从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其影响力。在《书剑恩仇录》中,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雍正强行换走。陈阁老托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秘密进宫,把自己的亲笔信交给乾隆,在信中,陈阁老将当年偷龙换凤的经过详细讲了出来,还指出乾隆左腿有一块胎记。得知身世后,乾隆向乳母求证,乳母所讲跟陈阁老一样。书中最精彩的一个地方莫过于乾隆的同胞兄弟陈家洛劝乾隆以民族大义为重,恢复汉人江山,可惜没有成功。虽然是亲兄弟,终因为环境不同造成了思想上的差异。陈家洛最后以悲剧收场。
  对于这个传说,著名的清史专家孟森进行了严密的考证,得出结论:乾隆不可能是陈阁老的儿子。
  我们来看看孟森的分析吧!
  一、从历史记载的乾隆跟陈阁老的关系来看,他们不可能是父子关系。在清宫档案中,乾隆六年陈阁老因为犯错被革职,乾隆还当面责备陈阁老猥琐无能,不称职,总之是领导骂下属的话,丝毫不讲情面。而且乾隆对陈阁老的责骂并不只有这一次,很多时候都是在公众场合。如果是父子关系,这是很难想象的。孟森还指出,陈家鼎盛并不是因为跟乾隆的关系,这个陈家本来就是海宁的大族,在明朝末期就开始发迹,在康熙和雍正时登上了顶峰。在乾隆时期,陈阁老并没有得到特殊的关照,反而不断走下坡路。
  二、陈阁老家里确实有“爱日堂”和“春晖堂”两块匾,但孟森考证出来这并不是乾隆题的,而是他的祖父康熙题的。所以,这块匾暗示陈阁老夫妇是乾隆父母就纯属瞎编。
  三、乾隆六下江南,四次住在陈阁老家里,并不是为了探望什么父亲,而是为了视察钱塘江修坝工程。钱塘江大坝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国家的财政和漕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乾隆才对此高度重视。在海宁县里,陈阁老家里的条件最好,乾隆住在他这里也就丝毫不奇怪了。乾隆第一次住进陈阁老为他修建的隅园里,就为这园子取名为“安澜园”,可见他的目的是希望钱塘江平稳,造福苍生。乾隆在安澜园确实住过四次,但从来没有召见过陈阁老的子孙。
  四、雍正没必要实行调包计。在乾隆出生之前,雍正已经有了一个八岁的儿子弘时,而且有一个王妃正临盆。雍正又不是没有儿子,没有必要拿别人家的孩子来为自己增加筹码,再说了,当时皇位争夺激烈,到底谁继承大统谁都不清楚。如果雍正当不上皇帝,纵使抱来这么一个儿子又有什么意义呢?雍正是一个做事非常谨慎的人,这么精明的一个人不可能做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调换别人的儿子,这事一旦被揭发,前途尽毁,他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弊多利少的事情吗?
  五、根据清王室的规矩,换子的可能性太小。如果王府中有皇孙诞生,必须立刻上报,宗人府再写专门的奏折给皇帝,然后皇帝为皇孙取名。如果雍正当年生了个女儿上报,后来又变成了一个儿子,他怎么跟上面交代呢?上报程序非常严格,雍正要想瞒天过海难度太大。
  六、传说中雍正的女儿最后嫁给蒋家,而且蒋家为他修建了一座“公主楼”,但是经过考证发现,常熟人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公主楼”,连蒋家后人也不知道,甚至连“公主楼”的遗址都找不到。而且,那个所谓能证明皇女出嫁的金莲花,在清宫嫁女档案中也找不到这么个东西。
  经过重重考证,孟森认定乾隆是海宁陈家的儿子纯属虚构,既没有事实的根据,也没有逻辑的说服力。
  考虑到这个传说产生于清末,当时正值“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潮兴起,这个传说的目的当然不只是娱乐,更多的还是汉人的排满意识,有浓重的政治意识,其目的是为了应和“恢复大中华”的思潮。
  
  第二章 有个性的皇帝
  
  康熙与乾隆的见面充满了巧合因素。若不是那年圆明园的牡丹花开得特别鲜艳,若不是雍正有心提出请父亲来赏牡丹,这事或许就不会发生。
  祖孙情
  有一种传说,康熙之所以在临终前传位给雍正是为了雍正将来把皇位传给弘历。这种说法并非来自于野史趣闻,而是来自于乾隆自己的说法,裕陵前有一块《神功圣德碑》,那上面记载了乾隆一生的功绩,其中就讲到了这件事,说乾隆十二岁的时候,跟康熙在牡丹台宴饮,康熙说这个孙子的福气超过自己,决定将来把皇位传位于这个孙子。
  这个说法造成了一个什么结果呢?雍正只是一个过渡,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怪不得历史学家在书写康乾盛世的时候,也直接忽略雍正。这个说法到底有几分真实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康熙和乾隆的祖孙之情确实为后人称道。
  要知道,康熙光儿子就一大堆,孙子那更不用说了,很多孙子康熙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乾隆是如何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呢?
  乾隆在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出生,在他身上有81。25%的满族血统、6。25%的蒙古族血统和12。5%的汉族血统。
  虽然这祖孙俩关系不错,但他们真正见面的时间还是很晚的,在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年,康熙与乾隆第一次见面,地点在圆明园,也就是雍正住的地方。当时乾隆是十二岁,第一次见到自己至高无上的祖父。
  康熙与乾隆的见面充满了巧合因素。若不是那年圆明园的牡丹花开得特别鲜艳,若不是雍正有心提出请父亲来赏牡丹,这事或许就不会发生。
  晚年的康熙为储位的事情伤透了脑筋,在储位事情上,只有雍正表现得那么淡然,如今雍正提出赏花,正好可以让老皇帝解解闷。
  这一天是三月十二日,康熙驾临牡丹台,一边赏着牡丹花,一边喝着美酒,吹着春风,烦恼不知不觉就消逝了。
  就在这时,雍正提出让皇帝见见自己两个儿子,雍正说:“这俩孩子长到现在,还没见过祖父的圣颜呢!”
  康熙顿时露出慈祥的皱纹,说道:“好啊,朕也想见见两个皇孙,听说他们的书读得相当好,你把他们叫过来看看吧!”
  一般历史学家认为,雍正让康熙见弘历,其实是一种策略。这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康熙若很欣赏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登位确实有帮助,这可能是历史学家有此猜测的原因。
  康熙的孙子接近一百个,弘历能够见到康熙,的确是一种幸运。历史上有名的康乾盛世因为这一见而有了联系,有了纽带。
  见到两个孩子时,康熙顿时放下手中的酒杯。这位阅尽沧桑的老皇帝的眼光立刻锁定在弘历的身上,弟弟弘昼没有给康熙留下什么印象。康熙的目光落在弘历身上,弘历身材比较长,容貌也很清秀,两只乌黑的眼睛充满了灵气。在行礼的时候,弘历显得大方得体,没有小孩子常有的紧张,弟弟弘昼则显得紧张局促。
  康熙阅人无数,一眼就认定弘历这孩子与众不同。康熙慈爱地让弘历到自己跟前,亲切地跟弘历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就聊到读书上来,弘历回答得得体大方,康熙听了,圣心大悦。
  康熙认定弘历是自己孙子中最出色的,皇帝的喜爱是巨大的政治资本。回到畅春园后,康熙心里还是放不下弘历,又让人去询问雍正关于弘历的种种琐事,雍正心里极为高兴,这意味着他的政治投资收到了极大的效果。论起心术之高明,雍正似乎还在康熙之上。
  没过几天,康熙又让雍正把弘历的八字送过去。古人比较相信生辰八字,认为人一生的吉凶祸福都藏在生辰八字里,康熙此举似乎是想看看弘历八字中有没有“大福”,所谓大福恐怕就是当皇帝。这对雍正一家来说,是非常好的迹象。
  几天后,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这一次是康熙主动来的。他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