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孟光祖活动的时候,经常以胤祉的名义馈赠给地方大员一些礼品,在四川时,给四川巡抚年羹尧送了厚礼,在江西时给江西巡抚佟国勷送了大礼。那意思仿佛是给这些人通气,告诉他们胤祉就是未来的继承人,你们以后要多多支持他的工作。根据规定,阿哥跟地方大员来往,地方大员必须登记,然后上报朝廷。但地方大员都没上报,显然是不想得罪胤祉。所以孟光祖活动了几年才被康熙发觉,接下来是我们熟悉的一幕,孟光祖被正法,地方大员要么革职要么降级,但也到此为止,不会追查到胤祉头上。
  由此可见,胤祉是有政治野心的。雍正继位之后,也因此指责过胤祉,说他以储君自命,觊觎大位。
  太子复位
  康熙万万没有想到,废掉太子会惹来这么多的麻烦。
  储位问题让康熙头脑紧张,想到这个问题,他本能地感觉到一种恐惧。但是这个问题迟早都要解决,谁能帮自己呢?
  康熙想到了久违的老臣李光地。李光地是汉人,跟索额图和明珠不一样,他是凭着自己的实力爬上来的,一路中进士,点翰林,做到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还曾担任过太子的老师。
  康熙与李光地的关系就像刘邦跟张良的关系一样,李光地不是一个权臣,而是一个有智谋的大臣,所以他们君臣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
  在要不要杀掉胤禔和胤礽的问题上,康熙就咨询过李光地的意见。李光地说,废黜太子囚禁胤禔都可以,但是杀掉自己儿子的行为却万万不可,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种不祥的事情。
  康熙把自己的困境都坦然告诉李光地,说储位未定,阿哥们个个都蠢蠢欲动,不立储不行啊!要立储的话也不知道立谁。
  李光地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这是皇帝家事,发表任何意见都必须特别小心。
  看到李光地不说话,康熙只好将自己心里的想法全都说出来:“之前朕所以废掉太子是因为太子看到自己兄弟死了,冷漠无情,毫无关心之意。二来也是因为太子最近暴虐无常,完全丧失了心智。不过,现在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了,都是大阿哥在后面搞鬼,让太子中邪了。这次找你来呢,就是想和你商量一下立储的问题。”
  李光地听出来了,康熙的言外之意是想复立胤礽。对于中邪一说,理学出身的李光地当然不相信。李光地郑重地说:“我现在身居高位,鬼物都不敢近身,何况是二阿哥这样尊贵的人。邪魔之说,皇上万万不要相信。”
  李光地的言下之意似乎是不主张复立胤礽。
  康熙假装没有听出来,问道:“如果不是邪魔,又是什么呢?”
  李光地说:“人性。人的地位一旦尊贵无比,就容易产生骄纵的情绪;日子过得安逸了,就容易放纵。骄狂放纵的日子过久了,人的神志很容易昏聩,听不进去别人的任何话。一旦在这种状态中沉湎久了,就很容易改变人的性情,让人狂妄自大,是非不分。”
  康熙当然不愿就这么放弃胤礽,他问道:“二阿哥还能改过来吗?”
  李光地以前做过胤礽的老师,对胤礽很了解,他说道:“要他变成一个正常人,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要付出一些代价,除非二阿哥能够清心寡欲见心明性,不要再过那种糜烂的生活。只要他心境淡泊,时间长了,自然能恢复本性。”
  康熙点点头,不过似乎没有听进去,对这种比较玄妙的东西,这位现实的皇帝并不是特别上心。他说道:“朕想再让二阿哥当太子,结束众皇子们明争暗斗的局面。”
  李光地听了显然不太赞同,但他不好正面反驳,只说:“二阿哥的病需要时间调养,不可操之过急。”
  康熙说要立谁为太子,谁都无法阻拦,他这次召李光地来,更准确地说不是为了征求李光地的意见,是希望李光地把复立胤礽的信息传递出去,看看朝野上下的反应。也希望大臣们能够揣测皇帝的心思,主动请求复立胤礽,这样一来,自己也有面子了,将来也有回旋余地。
  但李光地这个人非常谨慎,他知道这事情事关大清国体,再说他本人并不赞同复立胤礽,所以始终没有把这事说出去。
  看到李光地不配合自己,康熙只好自己动手了。康熙选择的地方是畅春园,他想在这里搞一次民意测验。作为一个皇帝,康熙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作为一个处处以明君标榜的皇帝,他不会粗暴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常常会表现出礼贤下士体察民意的姿态。
  这一天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十四日,康熙把大臣们召到畅春园开会。大臣们从康熙选择的地点就感觉到了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例会,畅春园是前废太子读书的地方,当然是有含义的。
  大臣们到齐后,康熙说道:“朕这段时间心力交瘁,主要是废掉太子后,无人为朕分担政务,所以才劳累啊!现在,各位从众阿哥里面推荐一个出来当太子,谁的得票最高,朕就让谁当太子。不过,大阿哥乖戾暴虐,不在入选之内。”
  康熙还提醒大臣们,不要搞小团体,秘密串联,更不要互相打听,抱着从众的心理。在这次投票中,康熙剥夺了一个人的投票权,这人就是大学士马齐。康熙为何要禁止马齐投票呢?马齐是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家世显赫。马齐担任过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和议政大臣,是朝廷的重臣。康熙禁止他投票是因为马齐跟八阿哥胤祀的关系很好,是“八王党”的领袖。
  作为一个很要面子的皇帝,康熙也拒绝承认自己是想要立胤礽。他对大臣们说:“上次朕召见二阿哥,有人猜测朕想重新立二阿哥,于是便献殷勤保奏二阿哥,如果你们这样想便错了。立储之事朕自有分寸,到时你们遵旨就行了,不必妄自揣测。跟二阿哥关系近的人不必高兴,跟二阿哥关系远的人也不必担心。”
  对于康熙的这个举动,大臣们都非常困惑,不知道他想干嘛。除了在上古禅让制时代,从来没有听说过由大臣们推举国君的,当然,满族在入关前,还有大臣推举的模式,但是入关之后这个模式就取消了。
  八阿哥胤祀的人缘是最好的,在当时众阿哥中他最会玩关系。听说康熙搞什么选举,他的支持者们纷纷活动,他们在手心写了一个八字,见人就把手心给人看,希望大家都投八阿哥的票。加上八阿哥人缘确实好,有这么卖力的宣传队伍,人气想不高都难。
  结果很明显,八阿哥以绝对的优势击败其他皇子。得知这个结果时,康熙目瞪口呆,经过这么多事情,康熙已经是草木皆兵。他担心这个结果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不过康熙已经有言在先,强忍着怒火说:“立储之事关系国本,你们要用心点,八阿哥从来没有处理政务的经验,新近又获罪,再者其母身份低微,希望你们能再想想。”
  大臣一听,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帝说话是不算数的,在皇帝的统治下,任何看似民主的东西都只是形式。这事情就这么不了了之,作为官僚集团的首领康熙并不需要用说话算数来体现自己的英明。
  康熙当时还有一种嫉妒的心理,八阿哥年纪小,没什么威望和军功,居然能够赢得这么高的支持率。如果让他当了太子,搞不好自己都变成冷门了。我是皇帝啊,我想立谁就立谁。
  后来,康熙又召见了王公大臣,再三强调说自己最近老梦到孝庄太后和孝诚仁皇后(胤礽的母亲),梦中,这两个女人都是一脸的不高兴,显然都对胤礽被废表示不满。康熙又说,二阿哥上次中邪,迷失本性,现在已经痊愈了。
  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他再次宣布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虽然搞过一次民主实验,但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民主的形式实现自己的目的,一旦目的失败,康熙马上转向独断。事后,康熙对李光地挺生气的,在畅春园的时候,李光地并没有站起来号召大家选胤礽。
  李光地是个聪明人,回答说:“立储之事,关系重大,只应该由皇上一人乾坤独断,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能做决定呢?”
  康熙也没有怪罪李光地,反而交给他一个光荣的任务,让他主持太子复立的工作,并好好教导胤礽。李光地尽自己的职责对胤礽说:“勤思学道,笃志正学,天聪益开,天性益厚,此乃为君之道。”
  康熙尝到溺爱的后果,也劝胤礽:“那些规劝你的人,都是你的恩人;那些奉承你的人,其实是害你。以前指出你毛病、批评过你的人,你不要放在心上,更不要报复他们,他们是为你好。”
  为了兄弟和睦,造就明君贤王的局面,康熙又说:“你的兄弟中,四阿哥能够体会朕的心意,爱朕之心殷勤孝顺,可谓是诚孝。五阿哥心地善良,为人厚道。七阿哥和蔼可亲,八阿哥也称得上贤明,裕亲王生前经常说八阿哥脾气好,心地仁厚,脚踏实地。你要跟他们亲近,让他们将来辅佐你,这样国家才会昌盛强大。”
  复立太子的时候,康熙也没有冷落其他儿子,封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为亲王,七阿哥和十阿哥为郡王,九阿哥、十二阿哥和十四阿哥为贝子。人气最高的八阿哥什么都没得到,这个结局是意料之中,因为他让康熙心情不爽。
  再度被废
  康熙对太子寄予厚望,希望他洗心革面,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刚开始的时候,太子还比较收敛,康熙和李光地的话能起到一点作用。太子对康熙承认了自己过去的错误,认错之后他又说:“虽然我犯了这些错,但有人利用我的错来陷害我也是事实。”
  也许太子说的是实话,但这样的话是康熙不喜欢听的,在康熙看来,这是冥顽不化的一个证据。太子还对康熙册封其他阿哥感到不满,尤其是三阿哥、四阿哥和五阿哥册封为亲王,已经明显威胁到太子的权威。以前阿哥中最高不过郡王,跟太子隔开了档次,现在位置如此近,意味着这个太子之位很不稳固,地位大不如从前。
  太子缺乏自知之明,其实他被废最根本的原因还不是自己性格乖戾,而是形成了太子党,威胁到康熙的地位。想不到复位没多久,太子又故态复萌,在他周围很快又聚集了一帮大臣和心腹,随着太子的羽翼越来越丰满,康熙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
  在太子的党羽中,有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刑部尚书齐世武、都统鄂鄯等人,这些人都是掌握着大权和实权的人物,主管国家的命脉——行政、军事、刑罚。除此之外,太子又开始作威作福,到处勒索,在地位尚不稳固的情况下,这无异于引火烧身。
  原户部尚书王鸿绪因为推荐八阿哥被罢官,回到江南后,曾经对人说:“东宫虽然复位,圣心却依旧不稳。”一语道破关键,太子此时最好的选择是明哲保身韬光养晦。
  不过,康熙还是一如既往地溺爱这个儿子,正像他后来对人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儿子,也有自己不喜欢的儿子。碰上自己喜欢又不肖的儿子,这是宿命。这么多年来,朕默默忍受着这种痛苦,这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二阿哥的行为让朕痛心无比,他让我谴责谁,我就谴责谁,他让我惩罚谁,我就惩罚谁,他让我流放谁,我就流放谁。除了他让我处死的人,我没有照办,一切都顺着他。我原本以为一切顺着他,他就会心情安静快乐,心情安静快乐就会从善,没想到适得其反。”
  顺着一个人,就会让一个人愉悦快乐,愉悦快乐就会从善——康熙这个逻辑实在有失一代明君的水平。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有人举报步军统领托合齐等人在东宫违法聚会,听到这个消息,年老的康熙身子晃了晃。有人说,太子在家里宴请客人很正常的事情啊,康熙不至于反应这么强烈吧!如果太子宴请的是文人雅士,饮酒赋诗还可以理解。但太子宴请的是军政要人,这是康熙无法容忍的,他再一次感到手中的权杖亮起了红灯。一个老年人是脆弱的,一个老年的皇帝对皇权尤其敏感,哪怕是自己的爱子,他也未必放心。
  康熙心想,就算太子安分守己,他的党羽中只怕会有奸诈之人怂恿他做大逆不道的事情。兵部尚书耿额以前就是索额图派系里的,现在他跟太子走这么近,会不会吹耳边风,让太子为索额图复仇。想起这些,康熙不寒而栗。
  多疑是人性的痼疾,康熙既然怀疑到了耿额和整个太子党,不管有无实据,定要先下手为强。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对太子党展开了清洗,将耿额、齐世武、鄂鄯等人抓了起来,托合齐很机警,他一闻情况不对,立即主动提出辞职。但托合齐最后还是被抓了起来,病死狱中,死后被康熙挫骨扬灰——享受到这种待遇的人一般都是威胁到康熙的皇权,或者康熙自认为皇权被威胁了。
  齐世武死得更惨,康熙对待他拿出了罗马人的残暴,将他钉在墙上,齐世武在墙上哀嚎几天后死去。康熙用对付吴三桂、噶尔丹的残忍来对付这些没有犯明显错误的大臣,可见其内心深处对皇权已经形成了病态的依赖,以及对任何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势力感到深深的恐惧和警惕,哪怕这个人是自己最喜爱的儿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太子再次被废。再次废掉太子,康熙显得特别从容,应付自如,他说:“朕第一次废黜太子的时候,感到痛心疾首,但这一次不会了,朕觉得泰然自若。”
  最后康熙下了一道死命令:“以后如果有人说胤礽改邪归正,请求复立的话,推出去斩首。”
  尽管如此,康熙仍然对储位真空感到烦心,这意味着诸皇子又要开始白热化的竞争了。从努尔哈赤开始,清朝所有的皇帝都对立储一事感觉焦心,康熙也没能逃脱这个规律。归根结底,还是个人倾向跟客观事实的矛盾,立储中考虑的因素太多,互相牵制。
  太子被廢后几个月,左都御史赵申乔上疏说立储是国本,请求皇帝再立一个太子。康熙对此感到烦心,敷衍道:“立储是大事,朕怎么会不知道?但事关重大,也不能随随便便就立一个。”
  为了让大臣们心服,康熙还援引历史说:“本朝自开国以来就没有立储的先例,太祖皇帝生前没有立太子,太宗皇帝也没有。在前朝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宋仁宗三十年没有立太子,不立太子也没什么。我们可以看看汉唐的那些太子,如果太子年幼,还没什么事情。只要太子年长,周围总会聚集一帮宵小之徒,搞不好就会闹出一点事情来。”
  皇权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人性自私丑陋的一面放大许多倍,所以,在太子这事情上不能把错误完全推到太子身上。至于,太子是否真像史书记载的那么不可救药,也不能完全相信,里面应该有渲染的成分。当然,太子自身做得不够好,应该也是事实。
  康熙似乎不想再立太子了,在所有皇子中,八阿哥地位很低,但似乎深得人心,连裕亲王福全生前都说他好话。如果立其他阿哥为太子,大臣们不服的肯定很多。但康熙是肯定不会立八阿哥为太子的,对于抢自己风头的人他一向不欣赏。
  但是储位孤悬,皇子们都垂涎三尺,就连两度被废的胤礽都仍然不甘心,想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康熙本人似乎也产生了一点点后悔之意,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会试题目是“放太甲于桐宫”,太甲是商朝的太子,因为暴虐无道被伊尹软禁在桐宫,三年后,太甲洗心革面,后来又被迎接回来复立为太子。康熙出这么个题目,很多人猜测他可能想再度复立胤礽。
  胤礽本人大概也听说了这事,很希望康熙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康熙五十四年,准噶尔部落再次闹事,康熙决定派兵征讨。得知此事后,胤礽想利用这个机会摆脱困境。他趁医生给自己看病的机会,用矾水写信,交给医生,希望他转交给正红旗的都统,让他保奏自己为大将军,带兵出征。结果,医生出宫的时候被搜查出来,胤礽的梦想泡汤。
  “朱天保”上奏之密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二十日,发生了一件大事。一个叫朱天保的人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看完这道奏折,康熙的反应非常强烈,他居然想动刀杀人。
  这究竟是一道什么奏折呢?居然让颇有修养的康熙大动肝火。说来,这事还跟太子案有关,朱天保在奏折中说:“二阿哥性本仁孝,虽然因为思想作风的问题被废,但这些过失都是因为小人的唆使,如果将他身边的奸佞都罢免,那么二阿哥潜在的仁德就会彰显出来。”
  康熙看完这道奏折,很生气。晚年的康熙神经比较敏感,他立即把朱天保召过来质问。
  康熙问道:“你在奏折中说二阿哥仁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朱天保:“我的父亲朱都纳告诉我的。”
  康熙说:“你父亲当年了解的,是二阿哥还没有得病,学问和骑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