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离经叛道。别说你是皇帝,就是平常百姓,也得遵守父母之言啊!顺治的圣旨如此指责自己的母亲,显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也许顺治帝也知道自己闹得非常过分,为了让自己的要求看起来更合理,他又找了一个借口:我跟皇后相处三年(实际才两年)了,三年的时间居然从未和皇后做过夫妻之间应该做的事情,这样下去怎么了得,一旦后继无人,岂不是对不起江山社稷,我顺治可不想做这个罪人,大家说怎么办吧?
  顺治这番话可不光是对母亲和大臣们说的,还是对普天下老百姓说的,多聪明的一个人,知道争取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把握住舆论的力量。那么小的年纪就追求自由的婚姻,有事没事还想着入佛教,感受宗教的温暖。顺治帝,真的是一个非常前卫的年轻人。
  我们平常人思想前卫、行为叛逆都让老一辈的看不惯,更别说一国之君了。一些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汉臣们,以礼部尚书胡世安为首,经常在皇帝耳边唠叨,兹事体大,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礼部员外郎孔允樾仗着自己是孔子的后代,逮住皇帝,大声质询:“皇上啊,你说这么大个事儿,你怎么可以轻易决断呢!老臣看到圣谕里说皇后是无能之人,当时没把老臣晕死。皇后在位三年,没看做啥错事啊!皇上怎么可以用无能来形容皇后呢,难道皇上不知道这很伤人啊!”
  顺治沉默不语,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孔允樾一看不妙,便想替顺治打圆场:“我也知道皇后让皇上不是很满意,那皇上也可以模仿旧体制,设立东西二宫,分而治之吧!一国两后不也挺好的吗?”
  顺治还是不说话,孔允樾吓坏了,哎呀,我的妈,今天是不是玩大了,会不会掉脑袋。想到这里孔允樾额头上汗水如注,壮着胆子说:“老臣既然是圣人后代,又担任礼官,碰到这种事情正是职责所在,如果我怕斧头的话,只怕也对不起皇上,对不起老祖宗了。皇上如果不高兴,就把我砍了吧!”
  顺治帝冷冷说道:“我不会砍你的,你给我回家好好凉快去。”
  “皇上圣明。”说完,孔允樾就匆匆走了。
  有意思的是,顺治故意让整个朝廷讨论廢后一事,朝廷里所有中级以上官员都要对这事发表看法。我们不禁要问,顺治帝到底在想什么?他究竟是想廢后,还是另有目的?
  廢后一事有点吸人眼球的感觉,其实,顺治帝确实有这个意思。当然,他不光是要吸引眼球,还要通过这一事件测试自己手中的权力到底有多硬,达到收权的目的。换句话说,顺治帝把廢后一事当成整风运动来玩。
  廢后一事针对的真正对象是孝庄,一切都是做给孝庄看的,你让不让我独立,不让我独立我跟你没完。什么叫独立,独立就是乾纲独断。大臣们为难了,一边是皇帝,一边是太后,怎么办呢?
  当然是太后更重要,太后是实力派,所以大臣们纷纷联名上疏请求皇上收回成命。顺治心想,你们不买我的账,那好啊,不按照我说的做就要办人了。
  朝廷顿时吵得沸沸扬扬,礼部尚书胡世安和员外郎孔允樾提出个折中方案,皇后已经立了,轻易废掉是很不好的。不妨保留皇后,仍正位中宫,另外再设立东西两宫。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应该说这个意见是非常不错的,可是对于青春叛逆期的顺治来说,这是无法容忍的。年轻人都是比较冲动极端的,顺治回道:“我也知道廢后容易引起非议,但我实在受不了皇后,你们的意见不好,再好好想想。”
  顺治的意思很明显,不廢后我绝不善罢甘休,根本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顺治的态度是非常强硬的,甚至都不接见苏麻喇姑,他不想作出任何让步。
  孝庄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应该能够看出儿子廢后的真正动机,直到此时,孝庄才明白让儿子亲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清国从此他一个人说了算,自己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削弱。
  如果说孝庄要阻止顺治的话,是绝对有能力做到的,不光是因为孝庄有这个权力,而且也因为顺治这个做法不合圣人之道。再加上廢后势必影响大清和蒙古的关系,为了国家大局着想也不应该廢后。蒙古一直都是大清的盟友,因小失大那是得不偿失的事。孝庄只要站出来,就可以把这件事叫停。
  可她没有这样做,她选择了妥协。也许她太了解这个儿子,也许她有更深一层的考虑。
  想当年,多尔衮入关的时候,顺治还只是一个黄毛小子,在多尔衮面前毫无安全感,皇位随时可能被人取代。多尔衮死后,儿子终于亲政。这几年,他一直努力学习,勤于国政,已经有了人君的气象。他迫切地想要创建自己的权威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因为廢后这事情挫了他的锐气,那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更要紧的是会降低皇帝的威信。这跟垂帘听政就没什么分别了,以后皇上还怎么治理国家,发号施令?
  为了成全顺治的威权,孝庄再一次作出牺牲,牺牲了自己的侄女。孩子,别痛苦了,为了大清江山,别计较个人得失,我们女人只能在背后支持男人,哪怕受伤也无怨无悔。孝庄主动出面,说服了以议政王济尔哈朗为首的王公大臣们,同意顺治帝廢后。
  孝庄这么做,等于是向天下人宣布:大清国皇帝顺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不得强迫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大清国的权力掌握在他一人手中。
  顺治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母子之间的感情就日渐淡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之间的伤害越来越深。
  
  第九章 一辈子都在死磕的母子
  
  宫里人都觉得顺治皇帝就像个虐待狂,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但是在施政方面,他经常表现出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特征,他颁布的一些政令很受老百姓欢迎。他刚亲政的时候,就废除了多尔衮统治时期的几大弊政——圈地、投充、追捕逃人等,安抚工作他做得还不错,所以顺治帝虽然活得短暂,但在人们眼里仍然不失为一个明君。
  古怪的皇帝
  写到这里,或许我们有点反感顺治帝。你说这孩子,你妈对你那么好,你干啥要跟她过不去啊!其实,认真想想,我们还真不应该怪他。一个人的性格跟他的成长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顺治生长的那个环境我们可以想象。六岁死爸,从此就离开妈妈的怀抱,进入深宫当皇帝,身边全是宫女太监什么的,这些人本来就不正常,你要指望顺治正常这太难了,加上顺治帝总忘不了多尔衮带给自己的心理阴影。
  聪明从来不是衡量一个皇帝好坏的标准,许多昏君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大脑不够用。明朝后期的几个皇帝也是非常聪明的,但大都昏庸、变态,甚至非常荒唐。顺治帝虽然没到这个地步,但表现也确实够奇怪的。说他是昏君肯定是小题大做,说他性格怪诞那是没有问题的。
  顺治的一生很短,仅仅活到二十四岁,从他短暂的一生可以看出,这人可能有多重人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描述中了解。汤若望不仅是一个传教士,也是一个天文学家,他来到中国后,历经崇祯、大顺、顺治和康熙四朝,是一个老牌的中国通。
  汤若望进入大清宫廷后,很快就和孝庄、顺治创建起了深厚的友谊,顺治经常称呼这个满头白发的洋人为“老爷爷”。走遍半个地球的汤若望对人对事都有一套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很早就看出顺治这个人优点与缺点都非常明显。例如,他也说顺治很聪明,长得很英俊,有慧根,甚至比较早熟。除此之外,他觉得顺治天性仁厚宽容,能够听得进逆耳忠言,但是也很容易受坏的思想影响。用汤若望的话来说就是“容易受恶势力影响”,所谓恶势力在天主教里就是指魔鬼了,但这话汤若望肯定没法直接说出口,毕竟对方是个皇帝,说话得考虑脑袋。
  对顺治身上的一些缺点,汤若望也洞若观火,他就曾经指出顺治酷嗜游猎,老子早就说过“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所以,汤若望接着说顺治内心会忽然想起一种狂妄计划,而以一种青年人的固执坚决施行;有时一件小事就能让顺治暴怒,导致他的举动跟一个发狂发疯的人一样。
  汤若望这些描述在中国的正史和野史中是看不到的,作为一个外国传教士,他凭借天文学和西洋科技得到清朝宫廷的赏识,做到钦天监的高位,得以近距离观察太后和皇帝。加上他可以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观看宫廷里发生的一切,所以他的记录应该有很大的真实性。
  不光是外国传教士觉得顺治帝喜怒无常,就连许多禅宗高僧也觉得顺治帝这人脾气特别暴躁。
  宁波天童寺的高僧木陈忞在顺治十六年九月奉旨进京,在京城待了八个月,顺治帝对他极为尊崇,赐他“弘觉禅师”尊号。这个时候,福临已经二十二岁了,亲政十年。根据这个老和尚的说法,这个皇帝喜怒无常,不时鞭打左右。老和尚实在看不下去,借着讨论禅学劝谏他:“参禅学道之人不可任情喜怒,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面对着高僧的教诲,顺治还没疯狂到拿起鞭子抽老和尚的地步,只得点头说:“我知道了。”所谓知道就是我晓得是这么回事,但就是改不了。愤怒的性格,就像火种一样,可以压抑一段时间,但始终是要爆发出来的。
  宫里人都觉得顺治皇帝就像个虐待狂,有很严重的暴力倾向。但是在施政方面,他经常表现出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特征,他颁布的一些政令很受老百姓欢迎。他刚亲政的时候,就废除了多尔衮统治时期的几大弊政——圈地、投充、追捕逃人等,安抚工作他做得还不错,所以顺治帝虽然活得短暂,但在人们眼里仍然不失为一个明君。
  满族人发育比较早,一般男女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可以谈婚论嫁了。被一大群太监和宫女包围着,一个人想要心理正常并不容易。从史料中可以知道,顺治是在十三岁结婚的,但是在他十二岁的时候,庶妃巴氏就怀孕了。巴氏生的这孩子不到两岁就夭折了,过早生孩子,可能是孩子很难长大的一个原因。
  庶妃巴氏之前不过是一个宫女,顺治宠幸她时只有十二岁,她因为生下皇长子钮钮被封为庶妃。又过了一年,顺治跟另外一个庶妃生下了福全,再过一年,生下了玄烨。在生育这块儿,顺治表现得很上进。
  不过,在顺治的后宫中有五个博尔济吉特氏,没有一个博尔济吉特为他生下一男半女。由此可见,顺治帝是非常固执的,对于母亲家族的女性坚决不碰。所以顺治说跟皇后共处了两年,没有夫妻之实应该是事实,当然这不能怪皇后,只能说顺治这个人太偏执了。
  顺治皇帝与皇后相处了两年,没有任何结晶。但这两年里,他和其他的妃子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福全,一个叫玄烨。
  顺治一生中,史册记载的皇后和妃子共有十九位,两个皇后都没有产出,其他妃子为他生了八个皇子,五个公主,其中只有四个皇子活了下来,成活率只有二分之一,比较低了。
  虽然老婆一大堆,但顺治好像对她们并没有多少感情,除了董鄂妃。对皇后,顺治帝特别恨。对于自己的这些儿子女儿,除了董鄂妃生的第四子外,他也几乎没什么感情。临终前,他考虑继承人的时候甚至打算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堂兄弟。可以想见顺治性格之怪异,恐怕就是孝庄也猜不透他的心理。
  顺治廢后的时候是十五岁,那时候包括孝庄在内,大家认为这应该是一时的,是特殊时期特殊发作,过一段时间,顺治肯定会慢慢变好的。事实恰恰相反,掌握大权后,顺治的性格不但没有变得温和,反而变本加厉。现在他是想怎样就怎样了,今天想用鞭子抽谁,那个人肯定是躲不了,过了几天,又觉得干啥都没意思,想去寺庙当和尚,谁也拦不了他。
  总之,你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他身上有一股冲动,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股冲动来自哪里。换句话说,他生命中有一种压抑,他一直想突破这个压抑,这个压抑到底是什么,估计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他只能设想是多尔衮,但是多尔衮已经死去很多年了,多尔衮的阴影真的有那么大吗?
  顺治的一生是躁动不安的一生,最后染天花而死对他来说真是一种解脱。他解脱了,孝庄也解脱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解脱了。中国将迎来一个新时代,康乾盛世。中国将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康熙大帝。
  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南明的延平郡王郑成功率军穿过台湾海峡,从东南沿海登陆,一路上势如破竹,大败清军,接连攻克瓜洲、镇江,大军围困江宁。一时南方各省人心晃动,纷纷有密谋起义的举动,整个江南各省陷入了紧急状态,清廷上下大感震动。
  我们是不是很想知道顺治帝是啥反应,我们可以从顺治玛法(老爷爷)汤若望的回忆录中了解到情况:当这个噩耗传至北京,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颇欲作逃回满洲之思想。可是皇太后对他加以斥责,她说,他怎么可以把他的祖先们以他们的勇敢所得来的江山,竟这么卑怯地放弃了呢?他一听皇太后的话,这时反而发起了狂暴的急怒。他拔出他的宝剑,并且发誓说他要亲自去出征,或胜或死,绝不更改自己的意志。为了强调自己的决心,他居然用剑把皇帝的御座噼开。那意思是说,如果有人敢对他御驾亲征说一个不字,他就一剑把谁噼死。
  皇太后枉然地尝试着用言语平复皇帝暴怒的心情。另派皇帝以前的奶母到皇帝面前进劝。可是这更增加了他的怒气。各城门已贴出了官方的布告,晓谕人民,皇上要亲自出征。当时全城内便起了极大的激动与恐慌。王公大臣排着长队到汤若望这里请求援助。若望应允,至皇上面前呈上奏疏,并且很深沉地恳求,不要使国家破坏到这地步,这是大家都不希望看到的。当时皇帝的情绪就转变了过来,请若望起。现在他知道,“玛法”的意见是好的。所以,各城门上又贴出了一张新布告,晓谕人民,皇上之出征已作罢了。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顺治帝的脾气是相当暴躁的,可以瞬间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从中也可以看出,顺治和汤若望的关系还是比较铁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后的话都不听,偏就听得进去一个洋鬼子老爷爷的话。
  汤若望是一个天主教徒兼科学家,没什么私人立场。他在天启二年的时候来到广东,认识了徐光启,后来徐光启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帮助崇祯修订大明历法。在大明朝廷内,汤若望发挥专长,不仅修订历法,还帮助明朝研制西洋大炮,为此,崇祯皇帝还经常赏给他牌匾。崇祯十三年,汤若望升任北京天主教教区区长,并允许在宫中举行弥撒。
  崇祯对汤若望还是不错的,所以汤若望刚开始对清朝政权没什么好感。多尔衮进京后,为了防止满汉混居,大搞拆迁,本来汤若望的教堂也要从城北迁到城南。大家都知道,拆迁是关系到民生的事,汤若望很不希望教堂被强拆,于是给多尔衮写上访信,请求不要强拆。没想到多尔衮居然给他面子,准许他留在原地,这让他对清廷产生了一些认同感。
  没过多久,汤若望就向清廷毛遂自荐,为他们制作测量星体的仪器。这就是做科学家当医生的好处,不怕改朝换代,技术性人才在谁手下做事都吃得香。就这样,汤若望在清廷里也混得风生水起,为清朝创立了新历法,当上了钦天监,获得了太常寺少卿的头衔。
  也不知道是汤若望会做人还是怎么回事,顺治这家伙对谁都不好,就跟汤若望比较亲。孝庄呢,也很信任汤若望。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汤若望,此人真的是多才多艺。他不光懂天文,会造大炮,还会治病。顺治的第一任皇后从蒙古来到北京后,突然生病了,宫里的太医都治不好,汤若望看看就治好了。这使得孝庄非常感激这个老头子,在大家眼里,汤若望是非常神奇的一个老头子,他懂得一些别人都不懂的东西。后来,顺治帝封汤若望为光禄大夫,甚至还封汤若望祖宗三代为一品大官。这种荣誉只有马可·波罗才能比拟。
  顺治甚至免除了汤若望的跪拜礼,对这位老人的尊崇到了极点。顺治经常去教堂里和汤若望聊天,王公大臣在顺治眼里啥都不是,偏偏对一个老人这么尊敬,是啥道理呢?难道顺治那时候就知道崇洋媚外?可惜,那时中国是天朝大国,不存在这一说法。
  用顺治自己的话说:“大臣们都很虚荣,都打着自己的算盘,汤若望不是这样,他的奏疏语言充满慈爱,读来让人流泪。”顺治还对别人说:“玛法的人品非常好;别人都不爱我,在我面前装成哈巴狗一样是为了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