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慈禧什么借口也没找,闭口不提皇帝亲政的事。大臣们早已窥破慈禧的心理,也没人敢提此事。曾经犀利的恭亲王这时候也一副与世沉浮的样子,不敢跟慈禧作对。就这样,光绪的十四岁就这么平静地过去了。
  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入侵越南,同时用武力威胁清政府,要求清廷答应他们的条件。全国上下笼罩在战争的阴云里,朝野上下又开始了主战主和的讨论,李鸿藻、左宗棠等人主张一战较高低,认为法国侵吞越南的真实目的是以越南为跳板,进一步入侵中国。主和派的代表李鸿章则认为法国军事力量远胜清军,如果开战的话,得不偿失,请求奕䜣跟法国和谈。李鸿章还说实在要打的话也只能采取游击战,派遣军队入越南伏击法军,千万不能跟他们正面对碰。
  面对这两种态度,慈禧也没有定见,她很清楚自己玩弄权术很高明,但说到军事大事就是外行了。所以,慈禧让李鸿章全权处理此事。慈禧的态度不明朗,奕䜣的态度也很模煳。
  奕䜣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大臣们很不解,危急关头,当断不断最是失策。但我们也不能苛责奕䜣,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恭亲王早已死在慈禧的手中了,现在的奕䜣心如死灰。他知道不管自己怎么做,也不管是做好做坏,最后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奕䜣很清楚,自己是慈禧的眼中钉,功劳越大,死得越快。眼看光绪亲政的问题一天比一天迫近,如果光绪真的亲政,肯定重用自己。但慈禧是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在光绪完全亲政之前,慈禧一定会在政治上击垮自己。
  奕䜣只是不想再做冤大头了。
  奕䜣之所以不敢轻易表态是因为他被整怕了,即使要表态他也要先揣摩好慈禧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慈禧偏向李鸿章的看法,认为最好是主和。奕䜣就跟着说:“最好不要轻启战端。”后来,国内主战的声音越来越高,慈禧受这种热情感染,忽然从鸽派变成了鹰派。奕䜣揣摩到慈禧的意思,也说:“可以打。”
  奕䜣这种骑墙的态度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慈禧似乎也对他很愤怒。奕䜣感觉到了这点,又百般讨好慈禧,在慈禧的大寿上大花心思。
  慈禧心想,你以为讨好我就可以逃过这一劫。
  1884年,中法战争开打了,没想到清军果真不堪一击,在越南前线节节败退。慈禧立即拿这个当借口,将失败的责任推到奕䜣的头上,并和醇亲王奕一起草拟了罢免奕䜣军机大臣等职的上谕。
  军机处基本上都是奕䜣的亲信,如果慈禧只罢免奕䜣一个人,还不能说明她手段的狠辣,慈禧居然将所有军机大臣都罢免了。新的军机处人员全是慈禧的人马,短短的几天,慈禧就把这个帝国的中枢机构完全变成自己的后花园。
  这次政府机构大改组又被称为甲申朝变,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朝变,因为从此以后,大清国就是慈禧一个人说了算。
  架空光绪
  光绪十六岁的时候,亲政问题终于提到了日程表上。光绪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无论是读书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非常严谨,慈禧再也不能以顽劣不堪为借口推迟他亲政的时间。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十,慈禧宣布明年将归政于光绪,慈禧还让钦天监选择吉日,明年正月举行亲政大典。
  光绪的父亲奕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早就窥出慈禧不是真心归政,所以自己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如果露出志得意满的迹象,搞不好会跟奕䜣一个下场。善于揣摩人意的奕给慈禧上了一道奏章,请求太后用“训政”取代归政。奕知道,慈禧连自己的亲儿子同治都不肯归政,何况是隔了一层的光绪。
  奕明白,这时候如果不学聪明一点,将来自己的孩子肯定要吃苦头的,所以果断地提出让太后训政。那意思很明白啊:太后,你继续掌权吧!
  慈禧并没有答应,对,她在等。果然不久,奕带着王公大臣们一起请求太后训政,大臣们说皇帝太年轻了,经验不足,国家大事又不是儿戏,很多事情还要仰赖太后裁决。
  慈禧一听说道:“你们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那好吧,准奏。”
  几天后,慈禧颁布了一道懿旨:“现在国家问题很多,国事繁重,皇帝刚刚亲政有很多问题还不了解,碰到一些不能决断的大事,哀家不能不在一旁提点。本来哀家不想过问政事,无奈王公大臣一再邀请,让哀家为国再尽一份力,哀家不敢因为死守教条而置国家大局于不顾,勉强答应了,决定在皇上亲政后再训政几年。”
  慈禧的措辞是非常得体的,但目的也是非常明显的。这道懿旨一出,世铎等人立即赶制出一道《训政细则》,规定许多礼仪沿袭垂帘听政时制度。
  光绪十三年(1887年)正月十五日,亲政大典举行。光绪先带着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到慈宁门拜见慈禧太后,随后在太和殿受百官朝贺,接着便在保和殿举行宴会。
  光绪当然明白,慈禧把权力牢牢地抓在她自己的手中,自己只不过是名义上亲政而已,手中并无可用之兵,也无可用之权,军国大事还是慈禧一人说了算。光绪很不喜欢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好像被人挟持了一样,自己根本无法展开手脚,他决定搏一搏。
  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光绪颁布一道谕旨,说自从咸丰皇帝去世,太后为国家操劳了近三十年,鞠躬尽瘁,宵衣旰食,为了大清呕心沥血,很少休息,他自幼受太后的教诲,不敢有丝毫松懈,作为一个儿子,他理应担起社稷之重任,让太后能够颐养天年,好生享受。
  光绪的话当然也说得很漂亮,但是出这么一招是非常不明智的,慈禧是何等精明的女人,她还看不出他真正的用意。光绪的用意一出来,她将会视他为潜在的对手,从此对他倍加防范,让他更难施展拳脚。其实,光绪最好的做法不是跟慈禧斗,因为他还完全没有跟慈禧斗的资本,最好的办法就是顺着慈禧,让慈禧明白,他这个儿皇帝非常听话,你可以对他非常放心。
  光绪这道谕旨出来后,立即有大臣上疏。礼亲王世铎又增加了一个《归政条目》,以《训政细则》为原本,这是给光绪量身打造的紧箍咒。
  御史屠守仁上书请求慈禧仿效高宗乾隆训政之事,凡重要奏折一律先交付皇太后审阅。
  慈禧一听,心里非常舒服,但是为了做出自己是真心归政的姿态,她严厉地批评了屠守仁。为了表明自己并不热衷权力,慈禧还移居到颐和园,在那里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其实,她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紫禁城,她时刻关注着文武百官的动向。
  就像翁同和说的,现在跟过去没什么两样,鸡毛蒜皮的事由皇帝裁决,稍微重要一点的事由军机大臣决断,碰到军国要事只有请示太后。
  修建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最早是乾隆为了庆祝生母钮祜禄氏六十大寿建造的。后来,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将圆明园和颐和园一并烧毁。
  慈禧早就有重修颐和园的意思,同治七年(1868年),御史德泰揣摩慈禧心意,上奏请求重修颐和园。这个提议遭到了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大臣们的反对,只好不了了之。
  同治结婚后,慈禧又有了修颐和园的打算,这时,李鸿藻又出来谏阻,慈禧只好作罢。同治亲政后,为了让慈禧放权,在她四十大寿时不顾众大臣反对,执意要重修颐和园。慈禧看众怒难犯,出来做和事佬,这么一来,修园之事又搁了下来。
  听说光绪要亲政,狡猾的奕又提出了修园之事。奕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讨得慈禧的欢心,让慈禧对自己的儿子好一点,也是希望将来儿子亲政后能够有一番作为。儿子要想有作为,最好是希望慈禧太后沉溺于享乐中。
  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五日,清廷成立了海军衙门,奕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劻和李鸿章等人协助他。为什么要提到这个呢?当时清廷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创建一支先进的海军非常重要。
  慈禧是个非常喜欢享乐的女人,她很早就想修颐和园了,当然那时候还叫清漪园。奕提出这个建议后,她立即批准,慈禧还把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
  这次修园没有多少人反对了,因为反对的人基本上都不在朝堂上,在朝堂上的人就算有意见也不敢反对。
  决议通过了还有一个问题,修园的钱哪里来呢?修园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库中的钱应付内外需要还不够,又怎么可能用来修园呢?钱的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老佛爷的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的话,奕知道后果很严重。他最后决定从自己主管的海军衙门中挪用经费,到底挪用了多少经费还是个谜,有的说有两千万两,有的说有三千万两,有的甚至说有八千万两。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数目一定很庞大。
  既然数目庞大,那么海军怎么办呢?还需不需要发展呢?不需要了!老佛爷的享乐要比国防重要,所以中日甲午海战,中国惨败一点也不奇怪。
  慈禧不光是修建颐和园,还大肆修建西苑三海,所需费用还是从海军军费里抽取。为了供奉慈禧,奕在掌管海军衙门的九年时间里,居然没有购置一艘新的战舰,甚至连一门火炮都没有更新。
  反观日本明治天皇,非但没有让天下侍奉自己一人,反而节衣缩食,用自己的私房钱购买武器,为海军贡献一臂之力。
  其实,从两国领导人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国力的盛衰,胜负的规律,以及民族性的差异等等,谁说盛衰都是命运呢?
  
  第五章 爱一个人好难——光绪与珍妃
  
  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是非常明显的,他很欣赏珍妃那种敢爱敢恨的个性。光绪是一个极不自由的皇帝,但是他在珍妃身上看到了这种自由的个性。珍妃性格开朗,活泼好动,鬼灵精怪,好奇心重,完全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黄蓉啊!再加上珍妃对于宫里刻板的生活很厌恶,更讨厌宫里那些尔虞我诈斗来斗去的事情,光绪对这个妃子实在是太喜欢了,因为在珍妃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渴望却又缺少的东西,那就是潇洒和自由、率真与浪漫。
  爱的就是珍妃
  光绪直到十八岁还没有结婚,这在清朝皇帝中算是非常晚的。不是光绪不想结婚,而是慈禧没发话,他不敢结婚。慈禧推迟光绪成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防止他亲政,婚姻向来是成年和独立的标志,慈禧非常担心光绪一结婚,会要求自己放权。
  等到光绪十八岁时,慈禧没法再拖下去了,总不能让皇帝打光棍吧!皇帝结婚自己做不了主,一切还得靠慈禧。那么,慈禧希望光绪有什么样的婚姻呢?很显然,慈禧不希望出现下一个阿鲁特氏,所以这场婚姻必定是政治婚姻。
  慈禧倒是挺大方的,拨出五百万两银子为光绪操办婚事。皇后究竟是谁呢?除了慈禧谁也不知道,光绪心里也没谱。直到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慈禧才公开谜底,皇后是慈禧的侄女叶赫那拉氏,这个叶赫那拉氏比光绪大三岁,长相也很一般。当时,叶赫那拉氏已经二十一岁,早已超过了选秀的年龄,慈禧公然违背祖制将她选为皇后,用心十分明显。
  她绝不希望为光绪选一个恩爱佳人,皇后不过是安插在光绪身边的一个耳目,这个皇后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她的长相和气质至今还保留在清宫的相框里,大家有空可以去瞻仰一下她的风采。此外,慈禧还为光绪选择了两个后妃,瑾妃和珍妃。光绪后来爱上了珍妃,虽然爱得很辛苦,好歹算是碰上一个自己爱的人。
  就在婚礼进行得热热闹闹的时候,一场大火在太和门上燃烧起来,皇帝大婚遇大火,这可是很不吉利的征兆。大火很快就蔓延开来,一边在举行婚礼,一边在拼命扑火。翁同和看到这景象,忍不住感叹:“这是天降奇灾啊,惊心动魄,奈何奈何。”
  在翁同和的心里,光绪是个苦命皇帝,这场灾难分明就预示着他将来的苦难。
  婚礼虽然办得很豪华,但光绪对慈禧一手包办的政治婚姻很不满,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木偶一样任人耍弄。根据礼制,婚后四天,要在太和殿宴请皇后家族的人。然而,光绪只请了王公大臣,没有请皇后家族的人。光绪这么做让慈禧很没面子,皇后家族也就是慈禧家族啊,这分明就是故意让慈禧难堪。
  可以想见,光绪对这个皇后是很不满的。据说光绪小时候就见过隆裕皇后,当时就很不喜欢她,没想到长大以后居然成为了夫妻,那自然是更加反感了。
  隆裕皇后也是个正常的女人,丈夫不喜欢她,她也感到憋屈。丈夫越冷落她,她就越是紧紧靠着慈禧这棵大树。也只有这样,她皇后的位子才能保得住,至于夫妻的情爱她已经不奢望了。
  慈禧的御前女官德龄曾这样描述光绪和隆裕皇后新婚后的情状:我在宫里头听许多人说,自从婚礼举行过后,光绪和静芬(隆裕皇后的小名)从不曾有半点亲热的态度,他们好像是同住在宫里的两个陌生人而已。除非逢到什么令节,或是参加什么典礼,使他们实在不能不开口之外,平时简直绝对没有攀谈过一次。
  清宫里有一个“承幸簿”,这个本子相当于皇帝与后宫女人同房的备忘录。只有皇帝和太后能看这个本子,而且新皇帝登基后就必须把上一朝的“承幸簿”烧毁。本子上面极少出现隆裕皇后的名称,所以隆裕的感情生活是非常郁闷的。
  光绪也很痛苦,他很清楚隆裕是慈禧安排在自己身边的一个棋子,他对慈禧很厌恶,对隆裕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光绪是一个非常多愁善感的皇帝,他是很需要感情的,终于,他在珍妃身上找到了这种感情。
  珍妃是瑾妃的妹妹,她们都是侍郎长叙的女儿,姓他他拉氏。珍妃比光绪小五岁,刚入宫时和她姐姐一样都是嫔。珍妃在这三个女人中长得是最漂亮的,加上她天资聪颖,很讨光绪喜欢。据说,刚入宫的时候慈禧也挺喜欢她的。和珍妃相比,她的姐姐瑾妃的气质和相貌就差好远,由于珍妃独享光绪的宠爱,瑾妃因此嫉恨珍妃,坚定地站在隆裕这边,与自己的妹妹为敌。
  珍妃是一个比较有自己想法的女生,而且兴趣很广泛,她自幼就很喜欢读书,尤其偏爱文史方面。珍妃的字也写得相当不错,据说她能够两只手同时写字。此外,珍妃还喜欢画画。慈禧听说她喜欢画画,让宫廷女画师缪嘉蕙女士教她,由此可见,刚开始的时候慈禧对她还是不错的。
  德龄女士这样评价珍妃:“珍妃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物,玲珑剔透,正和她姐姐的愚蠢固执形成绝对的反比。”
  1894年,适逢慈禧六十大寿,虽然同时也是甲午中日战争,但这一点也没影响慈禧祝寿的雅兴。她一高兴,就将瑾妃和珍妃从嫔提升到妃。
  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是非常明显的,他很欣赏珍妃那种敢爱敢恨的个性。光绪是一个极不自由的皇帝,但是他在珍妃身上看到了这种自由的个性。珍妃性格开朗,活泼好动,鬼灵精怪,好奇心重,完全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黄蓉啊!再加上珍妃对于宫里刻板的生活很厌恶,更讨厌宫里那些尔虞我诈斗来斗去的事情,光绪对这个妃子实在是太喜欢了,因为在珍妃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渴望却又缺少的东西,那就是潇洒和自由、率真与浪漫。
  在清宫里第一个学会照相的就是珍妃,由此可见她对新事物的好奇。在珍妃入宫前,照相技术就传入中国,不过当时一些保守人物说照相这东西是“西洋淫巧之物”,还有人认为照相能够摄去人的魂魄,折损人的阳寿,要求禁止这东西流行开来。珍妃却偏不信这个邪,她让人偷偷买了一架相机,在宫里这儿拍拍,那儿拍拍,逐渐就变成了一个摄影爱好者。
  像这种天真烂漫不守礼法的姑娘,光绪没有办法不喜欢。珍妃在服装上非常追求时尚,她不仅乐于尝试新式服装,还喜欢女扮男装,有时她甚至会穿上太监的衣服,在宫里走来走去。珍妃如果生活在现代,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娱乐演员吧。在珍妃眼里,礼法什么都不是,她居然敢穿着光绪的龙袍在宫里翩翩起舞。光绪烦闷的时候,一看到珍妃心情立即就好了。
  慈禧对珍妃这种性格是很看不惯的,如果有嫔妃不守规矩的话,那后宫岂不要乱,老佛爷可不是个摆设。像这样一个张扬的女孩,自然让隆裕和瑾妃极为嫉恨,她们不停地在慈禧耳边煽风点火。慈禧也动辄教训珍妃,不过珍妃左耳进右耳出。
  总的来说,光绪和珍妃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岁月,两人之间恩恩爱爱,就像一对平凡的男女那样恋爱。德龄女士这样描写两人的恋情:光绪后来完全忘了顾忌,他几乎每隔三四天工夫就要亲自上珍妃宫里去走一次,这和他每夜非召幸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