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慈禧那辆车可能真的非常破,在半道上,肃顺经过她旁边时,她流着眼泪哀求:“肃大人,你帮个忙,帮我换一辆车吧!”
  肃顺烦不胜烦:“我说劳驾你顾全点大局行不,逃难之时名堂还这么多,你以为你是皇上啊!”
  慈禧还想哀求,肃顺已经扬长而去。
  到了热河行宫后,肃顺想办法让咸丰过着奢侈生活,但是对于下面的妃嫔却非常吝啬,尤其是慈禧,日子过得更为艰难,每月的伙食费不到一百个铜钱。
  肃顺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慈禧对他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忍受。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皇上突然病危,接连几天昏迷不醒。之后,有段时间回光返照,感觉精神不错。
  一天,咸丰召见肃顺,在召见之前,咸丰已经让所有闲杂人等都退下,肃顺一进来,就感觉到皇上有大事要找自己商量。
  果不出所料,咸丰让肃顺坐下,在封建社会里,皇上让臣子坐下那是莫大的恩宠。肃顺当然不敢越礼,但咸丰坚持让他坐下,他只好找个垫子,坐在地上。
  咸丰有气无力地说:“肃六,朕对你如何?”
  肃顺一听,立即五体投地,说道:“皇上对奴才的恩德比天还高比地还厚,奴才来生也报答不尽。”
  咸丰听了点点头,疲倦地说:“你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朕自信待你不薄。我们君臣一场,也是缘分,只是恐怕来日无多了,现在朕最担心的是皇后。”
  听皇上这么说,肃顺泪流满面,说道:“皇上,你不要乱想了,皇上正当年富力强,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咸丰淡淡地说:“朕如果走了,你要保护好皇后,不要让别人欺负她,如果有人想爬到皇后的头上,你一定要阻止。”
  七月十四日,咸丰的病情加重,大家都在积极准备,以防皇帝驾崩后,会出现混乱。混乱中,有人得利,也有人会遭殃。
  七月十六日,上午咸丰还好好的,下午突然昏厥。御医赶紧过来为咸丰诊治,咸丰苏醒以后非常无力,立即召集王公大臣等人。咸丰对大家说:“朕可能快不行了。”
  接着,咸丰说出了八个顾命大臣的名字,这些人清一色都是肃党。在顾命大臣的名单中没有奕?,咸丰是担心奕?变成本朝的多尔衮。
  这时,咸丰握着同治的小手,流泪地对肃顺等人说:“朕把载淳交给你们了。”
  八个顾命大臣连忙跪地,说道:“臣等一定尽力辅佐幼主,请皇上放心。”
  接着,咸丰让人写下谕旨:“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钦此。”
  临终前,咸丰也召见了慈禧,不过他说的话让慈禧有些无语,咸丰说:“兰儿,朕对你只有一个要求,尊重皇后。”
  慈禧愣了片刻,立即说道:“臣妾一定谨遵皇上教诲。”
  当天晚上,咸丰就驾崩了。
  听说咸丰死去,肃顺大哭,其悲痛之真切,不可能是作秀,一个奴才对主子的忠心表露无疑。
  消息传到北京后,最郁闷的是恭亲王奕?,自己做了那么多事,连个顾命大臣都沾不上。他明白皇兄就是到死都还在猜忌自己,奕?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出局,在权力场中,有时候出局意味着危险。
  咸丰虽然西去,但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政务交给顾命大臣。他也考虑到顾命大臣可能擅权,操纵朝政,所以又给了皇后一个“御赏”印章,给慈禧一个“同道堂”印章,这个印章虽然名义上是载淳,但其实还是由他的母亲慈禧保管。顾命大臣所拟的圣旨,只有在上面盖有“御赏”印章,末尾盖有“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这样三方制掣,能够确保权力平衡,至少咸丰是这样盘算的。咸丰如此设计,是希望通过牵制作用,等载淳长大时,皇权能够顺利过渡到他手中。设计不能说不精致,但他错误估计了中国人的本性,错误估计了权力的本质。在中国传统政治里,权力制衡是非常罕见的东西,权力最终还是会汇聚到一人的手里。
  根据中国的权力逻辑,这三方中最终有两方会出局,最终心狠手辣的人掌控局面,成为新一轮的独裁者。这个人不可能是皇后,要么是肃顺,要么是慈禧。
  事实上,咸丰去世没多久,肃顺等人就向慈禧开战了。顾命大臣拟了一道圣旨,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第二天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也就是说两宫并尊,但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显然是更尊钮祜禄氏。慈禧当然会记恨。
  两宫智除肃顺
  1861年8月24日,肃顺带着顾命大臣们进入东西宫,和两位太后讨论公文处理的程序。肃顺说,奏折由八位大臣看就行了,谕旨也由八大臣共同拟定,两宫太后只要负责盖章就可以了,为了防止后宫干政,太后不可以更改谕旨。
  这个要求无论是钮祜禄氏还是那拉氏都无法接受,她们坚持要审阅谕旨,只有经过她们的审定,谕旨才能生效。
  其实,肃顺的要求并不过分,咸丰临死前授权给这两个女人,无非是要她们在关键时候限制顾命大臣,所谓关键时候就是顾命大臣有可能作出危害大清江山的事情。两宫太后要求审阅奏折和谕旨,分明是想干政。
  钮祜禄氏本来对政务兴趣不大,她所以这么做,显然是受到了慈禧的怂恿。在慈禧跟权臣的斗争中,钮祜禄氏始终与慈禧的步调保持一致。钮祜禄氏真是一个蠢女人,她连真正的敌人都看不清楚,最后被人吃掉也是情理之中。
  肃顺这时也犯了大错,他最后居然妥协,两个太后时时以小皇帝的名义出头,他也觉得很难抵挡。当然,这跟肃顺轻敌有很大的关系,钮祜禄氏不足为惧,慈禧也只是一个二十六岁的女人,难不成她真能翻起什么大浪?
  慈禧向来跟皇后水火不容,这时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不惜低声下气和皇后结盟,由此可见她绝非等闲之辈。跟皇后结盟是一件大事,如果弄巧成拙的话,很可能祸及自己。为了确保这事能做得天衣无缝,慈禧派出了心腹太监安德海。安德海办事很给力,果然说动了皇后。
  东西太后这么一联手,肃顺等人就有些烦闷了。两太后一致认为,要扳倒权臣,必须先抓出他们的罪证。这个重要的任务自然交给了安德海。
  安德海是一个心机很深手腕高明的太监,他密切地关注着肃顺的一举一动,终于抓住了肃顺的一些把柄。是不是诬告我们不知道,反正根据安德海提供的情报,肃顺有大逆不道的行为。肃顺喜欢开玩笑似的坐在皇帝的宝座下,还问身边的人自己像不像皇帝。还有一个情报是肃顺的一个内监不小心打碎了他的羊脂玉杯,内监很害怕,后来想出了一个法子,把玉杯粘好,第二天给肃顺送参茶的时候,突然装出很吃惊的样子,一不小心把手中的玉杯摔落在地。肃顺惊问其故,内监说我刚才在你的鼻孔里看到两道黄气,就像龙脉一样,所以不小心把杯子给砸了。
  接下来我们不用猜也知道,肃顺不怒反喜。这个故事太老套了,八成是捏造的。在袁世凯身上也有一个同样版本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感到,权力斗争是多么的卑鄙龌龊。
  搜集情报无疑会激起更多的人对肃顺不满,有助于创建起一个反肃顺联盟。肃顺对此全然无知,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奕?身上,他认为奕?才是最大的敌人。肃顺认为,奕?没有被列入顾命大臣肯定会不满,所以首先必须把他稳住。于是,肃顺发出一道谕旨,既让奕?参与丧事,又让他留在北京,不必前往热河。
  奕?收到奏折后,知道肃顺对自己怀有很深的戒心,但是不久,他就见到两个太后派来的密使,让他立即前往热河奔丧。奕?很振奋,上奏请求奔丧,最终得到恩准,奕?知道两太后功不可没。
  9月5日,奕?到达热河,哭丧是必走的程序。哭完之后,奕?请求面见两个太后,奕?还让肃顺和自己一起,以显示光明正大。肃顺反倒不好意思了,说:“你们叔嫂见面,外人怎么好掺和呢?”
  这是肃顺犯的一个大错,奕?和两太后谈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全是关于如何扳倒肃顺集团的。奕?建议两太后尽快携小皇帝进京,到了北京后再除掉肃顺集团。
  9月11日,奕?星夜离开热河,前往北京。他走得这么急,是怕事情泄露,肃顺会杀了自己。
  京城里的一些官员也开始活动,大学士周培祖以前饱受肃顺欺负,他和御史董元醇一起上了道奏折,请求太后垂帘听政。这个奏折无疑是对肃顺公开发难。两太后自然是极力称赞周培祖的建议,但肃顺等人坚决反对。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载垣说道:“臣等的责任是辅佐幼主,如果听命于太后的话,那么太后就相当于皇帝了,臣等就相当于军机大臣了。这不是先皇的意思,先皇是让臣等尽顾命大臣的责任。”
  载垣想说的是,如果让太后垂帘听政,后果不堪设想。肃顺要求两宫太后把周培祖和董元醇的奏折交出来,在顾命大臣等集体威慑下,她们不得不交出奏折。随后,肃顺等人就奏折内容拟旨,狠狠地批评了董元醇,还影射奕?干政。
  两宫太后看了谕旨后,拒绝盖章,双方大吵起来。肃顺看她们不肯照办,便号召八大臣集体罢工。行政机构一瘫痪,两太后也不能不让步,只好盖章发下去。八大臣小胜一回合,大家弹冠相庆。
  两宫太后在这场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同情,人们很自然地把肃顺联想成鳌拜那样的人。京城的官员们都知道,现在唯一能牵制肃党的就是两位太后了。垂帘听政固然是不好的,但事到如今,这也是唯一制服肃顺集团的方法。那些反对肃顺的大臣们很自然地希望太后通过垂帘听政的方式打倒权臣。
  11月1日,两宫太后和新皇帝到达北京,奕?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跪迎。11月2日,两宫太后召集奕?等人,先对肃顺破口大骂,接着商议制敌之策。
  政变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慈禧拟定好谕旨,将载垣、端华、肃顺三人先革职问罪。奕?手持诏书,先来到载垣和端华面前,宣布他们有罪。这两个傻帽还以为拟旨的权力在顾命大臣那里,大声抗辩:“我们都没有拟旨,诏书从何而来?”
  肃顺此时还在密云护着咸丰的灵柩,忽然半夜听到敲门声,有人把他从床上抓起来。
  11月3日,两宫太后以小皇帝的名义,宣布奕?为议政王,由奕?成立新的军机处。
  政敌已经成为阶下囚,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罗织罪名简直是太容易了。11月8日,罪名已经颁发各部,其中有一项就是肃顺等人造假,慈禧说咸丰根本没有安排什么顾命大臣,全是肃顺趁皇帝病危,从中搞鬼。两太后以皇帝的名义赐载垣和端华自尽,肃顺的处罚要重一些,斩立决。
  肃顺也算是一条汉子,在囚车里面无惧色,高声叫骂,旁边的人都被他吓坏了。到了刑场后,肃顺不肯下跪,被刽子手用铁棍敲破膝盖才跪下。
  除掉这三人后,其他五人也分别被革职查办。慈禧就这么轻松地把权力握在手中,政变讲的是狠、准、快,这方面慈禧做得很好,不愧是一个麻辣西太后。
  除掉肃顺后,奕?和慈禧都笑得很开心,胜利者永远都是开心的。慈禧没有开心多久,就在考虑未来的战略,肃顺虽然除掉了,但东太后钮祜禄氏始终是个威胁,奕?更不是省油的灯。
  奕?位高权重,有治国的才能,现在政局不稳,需要他稳定大局。但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四年之后,慈禧故技重施,解除了奕?的权力。
  至于东太后,慈禧更是容不下她,她的结局我们也知道。
  写到这里,我们觉得,咸丰临死前精妙的算盘最终还是打错了。权力斗争没有仁义可言,最忌讳的就是用善意的眼光去推测人性。
  大清风云.8,曲终人散
  序言
  咸丰一死,同治继位,但同治不过是一个傀儡,朝政操持在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的手中。同治跟顺治的命运有些像,但更惨。首先,同治的母亲慈禧比不上顺治的母亲孝庄,一个是权力母老虎,一个仁惠的孝庄太后;其次,同治的能力比不上顺治,一个是寻花问柳的同性恋皇帝,一个是不断挣扎励精图治的上进皇帝;再次,同治活的时间比顺治短,同治只活了十九岁,顺治活了二十四岁;最后,同治在生育方面比不上顺治,同治一个子女都没有留下,顺治却生下雄才大略的康熙。
  但同治跟顺治还是有很多共同点:同样短命,同样跟母亲的关系很糟糕。同治反抗母亲的方式就是叛逆,不断地寻求感官的刺激,从同性恋到逛窑子,总之,怎么自虐怎么败坏家风就怎么来。和慈禧相处的日子让同治非常压抑,同治通过无节制的性生活来解压,结果染上梅毒,全身溃烂而死。
  同治死后,慈禧又从爱新觉罗家族抱了一个小孩过来当傀儡,这个小孩便是光绪。光绪比同治还可怜,四岁时就离开父母的怀抱,跟着冷血无情的慈禧,战战兢兢地活着,到了亲政年纪,还是一个傀儡。光绪从小身体就不好,加上常年生活在压抑的气氛里,长大后一直郁郁寡欢。
  直到遇到珍妃,光绪心情才明朗起来,可惜慈禧连他这点快乐也剥夺了。慈禧是个嫉妒心非常强的女人,她看到别人快乐就受不了,所以时间一长,跟珍妃的矛盾累积,最后将其推入井中弄死。珍妃死后,光绪的感情世界变成了荒漠。对于光绪来说,活着的唯一动力就是振兴大清,富国强民。
  但慈禧是决不允许光绪借着变法的机会掌权的,光绪的理想注定只能成为一场空。光绪不是没有考虑过发动政变,囚禁慈禧,他在康有为等人的撺掇下,联系袁世凯,准备发兵攻打颐和园。只可惜,光绪和慈禧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政变以失败告终,光绪被囚禁瀛台。
  从此以后,光绪的人生彻底黯淡,黑暗中唯一的星光就是期盼慈禧死后,自己出来重新掌权。然而,慈禧在临终前先让人毒死了他。光绪一生都没走出慈禧的阴影,所以世人无不痛惜这个可怜的皇帝。
  光绪和慈禧死后,溥仪继位,载沣摄政。这时候,帝国的大权已经落入袁世凯手中。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袁世凯一不做二不休,跟革命党人做了一桩生意,卖掉大清。
  清廷被推翻后,溥仪还想挣扎,游走在全国各地,寻求复辟的机会。可惜大势已去,曲终人散的结局不是他能改变的。
  
  第一章 母子冤家
  
  淫海无底,同治同志陷进去后就拔不出来了,他养成了一种癖好,动不动就微服出宫,到花街柳巷中寻找刺激。同治同志是很多妓女的熟客,加之他出手大方,很多妓女都很喜欢他。
  叔嫂可以同治
  咸丰驾崩时,懿贵妃只有二十六岁,钮祜禄氏比她还小。这两个年轻的女人能够驾驭庞大的大清国吗?很显然是不能的,所以她们必须仰赖恭亲王奕䜣的经验。
  1861年10月4日,桂良上奏请求给太后上徽号,东宫太后为慈安皇太后,西宫太后为慈禧皇太后。此前两天,内阁就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展开讨论。名为讨论,实际是让大家举手赞同。根据大臣们的观点,在现在这种情况下,太后听政是必需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听政,换句话说就是确立听政的程序。
  11月7日,内阁发出上谕,将新皇帝的年号由“祺祥”改为“同治”,所谓“同治”就是让两个太后一同治政,同时也有太后和小叔子一起分享大权的意思。
  垂帘听政的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两个太后听政的地点是养心殿东暖阁,小皇帝坐在龙椅上,两个太后坐在后面,中间隔着一道帘子,跟武则天当年所作所为一模一样。
  除了听政之外,大臣奏折和紧急军情也要交给两宫太后审阅,太后审阅之后,再下发给议政王和军机大臣。
  太后垂帘听政是清朝历史上的大事件,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太后听政的先例,孝庄虽然很有头脑,也只是通过自己的想法影响顺治和康熙,从没有直接干预朝政。古人说,牝鸡司晨,国之不祥。从后来的历史看,确实是这样,同治和光绪接连早逝,而且没有留下子女。甲午战争,中国海军全军覆没,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即宣告破产。袁世凯崛起后,逼退清廷,自己称帝,旋即退位,一命呜呼,随后便是军阀混战。一个字:乱。
  虽然名为两个太后听政,实际上是由慈禧一人听政,慈安是个没主见的人,再加上本性懦弱,一切都听慈禧的。
  在慈禧攫取大权的过程中,奕䜣是最给力的一个干将,慈禧提出赏其一个铁帽子王,奕䜣是聪明人,当然拒不接受。慈禧说:“既然六叔坚持不受,那这事就暂时缓一缓吧,将来等同治亲政后,让他来办也行。”
  这一阶段,大清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