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七月初七,太平军的一支五千人部队终于和曾水源会师。曾水源这下遇到水源,活了,率领大军发动突然袭击,歼灭了蔡公墓一带秦定三的部队。江忠源赶过来支持秦定三,结果被杀下马,他的兄弟们拼死才救回他。江忠源是个硬骨头的汉子,虽然大腿中枪血流如注,仍然坐在轿子里指挥战斗,硬是把曾水源杀了回去,保住了蔡公墓。
  七月十四日,洪秀全和杨秀清终于到达长沙。洪秀全在城楼下,骆秉章在楼上,都是广东花县人,老乡见老乡,并没有泪汪汪,只是沉默,一种阴郁的沉默。也许骆秉章心想,好你个洪秀全,你什么不好做,偏偏要去做贼,看老夫今天就替家乡父老收十你这个逆贼。洪秀全心想,骆秉章啊骆秉章,你竟然充当清廷的走狗,真丢我们广东人的脸,今天我就要替天行道,让大家看看做走狗的下场。
  其实,这两人完全没必要互相憎恨,如果洪秀全考上了科举,也会跟骆秉章一样站在城楼上。骆秉章考中进士那时在广东名列第一,至少就学习成绩来说,洪秀全是无法望其项背的。但现在不会读书的洪秀全混成了天王,骆秉章不过是清廷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官而已。优等生变成了中规中矩老实本分的公务员,差等生变成了翻江倒海的混世魔王——这跟现在的社会现实是多么相似啊!
  史载这次围攻长沙的太平军有十万,但根据李秀成的说法,只有五六万人。其实,这次太平军只是号称十万,真正的人数不过五六万,而能够作战的也就一两万人。清军的实际数目可能在三万左右,加上乡勇,不会超过五万。
  长沙会战是太平天国历史上三大最惊心动魄的战争之一,另外两战分别是曾国荃在安庆大战陈玉成、左宗棠与石达开在宝庆血战。
  太平天国高层对这次战役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杨秀清、石达开、韦昌辉等人共同研究,决定先派几千人挖地道。当时,长沙的清军只有两万人,还有两万人滞留在郴州,一时之间过不来。所以,杨秀清和韦昌辉的任务就是把长沙城围起来,慢慢吃掉。石达开负责渡过湘江,打通粮道,同时击毙一切支持的清军。
  这个战术还是非常严密的,关键就看实战效果怎么样。
  九月初一,太平军七千人扑向浏阳门校场和江忠源大营。江忠源已猜到杨秀清的打算,提前给城内的向荣发了求援信。向荣挑选出两百个最勇勐强干的士兵前去支持。江忠源习惯用腰斩战术,固营坚守,吸引太平军的主力,然后让秦定三率领乡勇从后面将太平军拦腰切断。
  杨秀清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习惯用螃蟹战术,中间虚空,两翼的势力很强,就好像是两个巨大的蟹棒。秦定三企图拦腰切断,首先遇到的是两翼军队。面对两翼强大的军力,秦定三的部队一下子就崩溃了。
  这时候,和春赶过来支持,和春、江忠源和秦定三三路兵马同时跟进,太平军招架不住,败退到陈家陇。江忠源奉行痛打落水狗的政策,一路追到陈家陇,没想到杨秀清在这里埋下了伏兵,这样一来,反而把江忠源给围住了。双方势均力敌,一直打到天黑,没有分出胜负,各自退去。
  石达开那边情况比较好,他渡过湘江后,控制了大片的农田,当时正是收割的季节,粮草是没有问题了。杨秀清打算把战线移到西面,江忠源再次识破他的意图,请求向荣出兵渡江,但向荣一口回绝。石达开势如勐虎,在西面战场上所向披靡。向荣后悔莫及,但是仍然对江忠源非常厌烦。江忠源的计策明明是对的,但向荣偏偏不配合自己,于是非常恼怒,发誓永远不再和向荣合作。
  石达开那边形势一片大好,但杨秀清这边却连吃败仗。清军最终接受了江忠源的建议,派兵去支持西岸,石达开的势头这才被遏制了。随后,赛尚阿亲自指挥对石达开的战争,千辛万苦之下终于击败了石达开。
  清军将领朱启仁非常凶悍,他一路追到石达开的大本营,想赶尽杀绝,贪心往往要吃大亏。朱启仁非但没能灭掉石达开,反而全军覆没。石达开这人打仗喜欢玩技巧,尽量避免跟人正面对碰,向荣呢,喜欢硬战血战。向荣把石达开逼到橘子洲,硬是逼着石达开跟自己正面对战,石达开被逼无奈,只好跟向荣正面开打。没想到这一打,居然打得向荣全军覆没,向荣带着几十名亲兵仓皇逃走,又献了一次大丑。
  就这样,石达开在河西站稳了脚跟。
  在整个长沙会战的过程中,最郁闷的人莫过于江忠源。后来,徐广缙代替赛尚阿成为钦差大臣,江忠源又向他献策,结果徐广缙也不比赛尚阿好多少,也不怎么搭理江忠源。江忠源又是老样子,甩手不干了。
  这边杨秀清围攻长沙城八十多天,没什么进展,也准备放弃了。石达开负责接应,居然让太平军成功逃走。结果,太平军就在和春的眼皮底下平安撤退。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情,敌军撤退的时候是最好的进攻时机。和春显得这么淡定,难免有人怀疑他有问题。有人指责和春收了太平军的贿赂,和春却相当不屑地说:“这些贼又不怕我,怎么可能会贿赂我呢?”
  这事不了了之,就算和春真的接受了贿赂,别人也很难找到证据。太平军离开长沙后,很快就攻下了宁乡和益阳,不久,太平军又出洞庭,拿下岳阳。到了岳阳时,太平军的队伍更加庞大了,在岳阳的时候,太平军还创建起一支水军。
  左宗棠这个人
  在长沙会战中我们提到左宗棠这个人,不过这时左宗棠还没有崭露头角。左宗棠被誉为清朝的中兴名臣,跟曾国藩齐名,说明此人的能量是相当大的。
  左宗棠是湖南湘阴人,左宗棠的科举路也不太顺,到了二十几岁还没有考上秀才,这倒不是因为左宗棠这个人特别笨,至少在读书方面,左宗棠比洪秀全强很多。我们看看左宗棠写的一些诗词,确实还是有些功底的。左宗棠这个人读书时很有些不务正业,他喜欢看兵书,对于儒家的那一套不太感冒。
  左宗棠没有考上秀才,还是花钱捐了个监生,这才有机会参加乡试。道光十二年(1832年),左宗棠特别幸运,本来已经落第了,没想到道光心血来潮,让扩招,让主考官从落选的五千张试卷中挑选六个人为举人。其中有一份试卷就是左宗棠的,左宗棠就这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举人。也是老天有意要拯救清王朝,否则左宗棠准备卷舖盖回家务农呢!
  左宗棠一辈子都没有考上进士,这个一点都不意外,他要考上倒是怪事了。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这辈子可能也就是个小举人了。尽管左宗棠科举路不太顺,但他还是比较幸运了,结识了不少有能力的人,偏偏这些人都欣赏左宗棠这个偏才。
  譬如,道光朝炙手可热的大臣陶澍,跟左宗棠的关系就很不错。左宗棠还曾为陶澍写过对联,陶澍很满意,更满意的是左宗棠这个人见识非凡,一看就不是寻常人物。陶澍曾经夸奖左宗棠有王霸之才,预言这个人前途不可限量,甚至会超过自己。左宗棠当时不理解,自己只不过是个举人而已。
  陶澍这个人很善于识人,他一眼就看中了左宗棠,以两江总督的身份居然为自己的儿子向左宗棠的女儿求婚。陶澍曾经向林则徐推荐左宗棠,说当今的大清没有人的才干超过此人,陶澍也没想这么说无异于说林则徐的才能也比不上左宗棠。还好林则徐倒也不计较这些,亲自接见了左宗棠,这才知道陶澍的话原来字字是真。
  林则徐视左宗棠为自己的接班人,可惜还没来得及重用左宗棠,林则徐就去世了。左宗棠必须靠自己去闯荡,如果他真能翻江倒海,也不一定要靠关系。
  左宗棠投靠了湖南巡抚张亮基,成为他的幕僚。张亮基被罢免后,左宗棠一度回家种过田。后来骆秉章当上湖南巡抚,也很器重左宗棠,亲自写聘书给他,请他过来高就,当师爷。人说良禽择木而栖,左宗棠自视甚高,瞧不起骆秉章,居然不理这个巡抚。
  骆秉章为了让左宗棠过来,居然故意把左宗棠的女婿抓起来,没办法,左宗棠忍气吞声来到骆秉章府里,极不情愿地做他师爷。左宗棠这人很不地道,后来他发迹之后竟然对骆秉章拳打脚踢,他看不到骆秉章这么做也是求贤若渴。
  骆秉章是一个很儒雅的人,他知道左宗棠才高,左宗棠来了以后,一切事情都由左宗棠决断,还因此引来了不少嘲笑声。骆秉章经常对左宗棠说:“你觉得行就行,你觉得不行就不行,不必问我。”
  左宗棠这个人脾气是非常怪异的,骆秉章对他这么好,他还瞧不起他。很明显,若非骆秉章涵养这么好,这两人是根本没法相处的。骆秉章担任湖南巡抚期间,实际上一切事情都是由左宗棠决断,有人因此嘲笑骆秉章是影子巡抚。殊不知,骆秉章是高人,左宗棠只不过是才人而已。除了左宗棠之外,骆秉章还发现了刘蓉这样的人才,刘蓉后来也成为一代名臣。
  左宗棠的才能确实非同凡响,但性格过于骄狂,他总是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派头。他觉得卫青、霍去病都难入他的法眼,连民族英雄岳飞都比不上他,更不用说当今世上的这些人。左宗棠生平只佩服一个人,还是个死人,这人便是诸葛亮。不过到了晚年,左宗棠连诸葛亮都不放在眼里了,他经常说:“古代的诸葛亮哪里比得上今天的诸葛亮。”
  当时有不少人拍左宗棠的马屁,说大人你真是神机妙算再世诸葛啊,左宗棠毫不客气地说:“此诸葛之所以为亮也。”接着,左宗棠又破口大骂,这世上自称诸葛亮的庸才太多了,连洪大全这种败类都敢自称诸葛亮。一旁的林寿图笑道:“此诸葛亮之所以姓诸葛也。”左宗棠竟然因此对林寿图怀恨在心。
  左宗棠这样的人,用现在的话说真是太嚣张了,什么曾国藩啊李鸿章啊,他全都看不起。他唯一看得上眼的还是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因为曾国荃的性格跟他有几分神似。左宗棠曾经问曾国荃:“九哥一生最得意的事情是什么?”曾国荃笑道:“杀人如麻,挥金如土。”左宗棠哈哈大笑:“这就是你比乃兄曾国藩强的地方。”
  左宗棠在官场中是一个异类,他行事率性、作风豪迈、言谈不羁、极有个性,我们会在以后的篇章中着重提到他,因为左宗棠是晚清历史中举足轻重的一个人。正如当时湖南人所说的:“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定都之争
  太平天国历史专家罗尔纲总结太平天国两大军事失误:一是定都南京,二是分兵北伐。
  中国的学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往往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事后诸葛亮;另一个是对问题没有细致深入的分析,往往用概念式的思维来理解;三是用空洞的理论取代科学的分析。
  就说这定都南京,现代人根据历史经验,总结出南京盛产偏安王朝,由此断定南京不适合定都。想当年,这朱洪武不也是在南京建都,然后创建全国统一政权吗?虽然他的下一任朱棣迁都到北京,但至少说明南京并不一定就是“克皇帝”的命。再说这分兵北伐,分兵北伐本身是没有错的,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经常是分成两路三路甚至四路的,分不分兵最关键的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各种因素,并不是简单地分兵不好,拧紧一个拳头就是好的。
  早在进入湖南之前,杨秀清就提出了问鼎天下的大计:从湖南一路打到南京,再建都南京,然后图谋天下。洪秀全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洪教主认为应该在河南建都,河南毕竟是中原,这里自古就是王者之地,而且离北京更近一些,更适合北伐。
  虽然洪秀全不学无术,经常失误,但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大多认为在定都这事情上洪秀全是正确的。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太平天国选择了杨秀清路线,最后却失败了,这不正好说明了定都南京是重大的战略失误吗?
  为了加强说服力,这些历史学家还举出了定都南京的几个弊端:一、这个南京自古就是个短命王朝的集散地,在这里定都,打不开局面,犹如蛟龙被困浅池;二、江南这个地方非常奢靡,金陵又是最繁华的一个地方,在这里定都太平天国急剧腐化;三、江南一带,民风不够彪悍,在这里招的兵打仗不够勐。
  真是这样的吗?
  先看看第一个理由吧,第一个理由说白了就是南京风水不好,这是典型的生不出孩子怪媳妇,拉不出屎来怪茅厕。对风水有了解的人知道,南京这个地方号称六朝古都十代王朝。东吴、东晋、宋、梁、齐、陈都在这里建都,但大家知道这些王朝都不是什么老字号。除此之外,南唐、朱洪武、太平天国、国民党都也曾在这里建都,所以又号称十代繁华。
  这么多王朝在这里建都,虽然大多不能持久,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南京的风水绝对是一级棒的。古代的皇帝们个个都是风水的粉丝,他们在建都之前还不把堪舆这块搞得一清二楚。自古风水大师对南京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龙盘虎踞。
  为什么到了近代,南京突然变成了“克皇帝”的命呢?说白了,还是我们后人总结历史经验,发现在南京建都的都没好下场,只能风光一时。
  假如说朱棣不迁都,整个明朝三百年的首都定在南京的话,人们肯定又是另外一个说法,说南京确实是帝都,确实有帝都的气象。所以,从风水上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个失败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至于说江南奢华容易腐化更是荒谬了。江南繁华是不争的事实,但繁华不等于腐化啊!一个人要腐化,他就是在南极北极或是热带雨林还是一样腐化。要驳倒这个貌似有理的看法一点不难,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开国,大宋开国之时宋军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宋太祖定都开封,算是民风彪悍之地吧,但后来宋朝的官兵们一样变得疲软。八旗子弟在关外的时候是非常彪悍的,入关之后一代不如一代,再怎么说北京也是北方风沙之地,连在这北方都能腐化,又怎么能把太平天国腐化的责任推到江南的繁华上面呢?还有李自成集团,也是进了北京后开始腐化堕落的。再看看反例,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也没看他的集团腐化啊!
  由此可见,腐不腐化看的不是在什么地方,而是什么人。如果一拉不出屎就怪茅厕,那天下就没有茅厕了,茅厕都被黑锅给压塌了。
  再看看最后一点,江南民风柔弱,这一点简直是侮辱南方人。这一点本来根本不值一驳,但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因为这种观点至今还很有市场——现在人都觉得说话嗓门大就是爷们,文雅、彬彬有礼就是软弱。
  中国历史上那些硬骨头,譬如范仲淹、包拯、文天祥、陆秀夫、海瑞、袁崇焕等都是南方人,有人可能会说这是例外的情形。我们就从清军入关开始说起吧,清军入关,北方的明军不堪一击,抵抗最为激烈的还是南方人。江南一个小小的典史阎应元就率领民兵杀了清军几万人,战果超过北方战场上明军的总和。正因为南方抵抗最为激烈,清军在南方的屠杀也最是骇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都发生在江南。
  我们再回顾一下屈辱的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中,清军不堪一击,广州人民却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英国人想进驻广州,广州人一夜之间组织起十万民兵,吓得英国人不敢进城。在整个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在英国人面前低声下气,倒是广州人血性高涨,动辄杀掉扬威作福的英国人,致使英国人对广州人心存忌惮。
  再看看太平天国起义,如果没有湖南人没有湘军,这大清王朝八成要完蛋。湘军的战斗力远远超过了八旗军,这场战斗更像是湖南人跟广东人之间的一场战争,最后不学无术的广东人洪秀全败在了儒家士大夫曾国藩的手中。
  我们只需看看近代历史中的这些强人们,洋务运动的大头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是南方人,同盟会的领袖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也都是南方人,到了蒋介石还是南方人,至于共产党的领导者中湖南人就更多了。
  日军侵华时,在东三省几乎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倒是在南方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上海的淞沪会战震惊世界,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拿下上海,但上海人至今还因为缺少阳刚之气被人看不起。在南京,日军制造了耸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为什么偏偏在南京搞这场大屠杀呢?因为南京人抵抗最为激烈,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我们追溯得更早一些的话,就能发现南方人的战斗力是非常强的,当年项羽率领楚军纵横天下,无人是他的对手。项羽的失败是政治的失败,他最后败在了同乡刘邦的手中。刘邦治军虽然不行,但他手下的那些人才很多也是来自南方的,汉初三杰中,萧何和韩信都是南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