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啊,按照正常人的理智,啥也看不见了还怎么打仗。将领们都认为还是等沙尘暴过去以后再作决定。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便是名将杨遇春。名将就是名将,能看出常人无法发现的战机,杨遇春强烈建议现在就应该发起进攻,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机会。
长龄吃惊地看着杨遇春,如果现在发动进攻的话,士兵们一定会非常诧异,在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能够打败敌人吗?如果失败了,谁能承担这个责任?这一步棋太险了,但也确实太有诱惑力。
看到长龄犹豫不决,杨遇春说,如果不进攻,那就赶快撤退,一旦敌人进攻,麻烦就大了。杨遇春认为,在这样的天气下,谁先发动袭击谁就占据了天时。
长龄佩服杨遇春的胆识,胜败在此一举了,该赌的时候就应该放开胆子来赌。
长龄命令一下,清军在漫天风沙之中火速向对岸进军。情况也正如杨遇春所料,张格尔万万没料到清军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搞突然袭击,叛军顿时人心惶惶,来不及作出有力的抵抗就纷纷逃窜。这一战清军击杀叛军六万多人,张格尔的妻子和亲戚等数人被击毙,但张格尔却又成功逃脱了。
捉拿张格尔
张格尔虽然逃脱了,但叛乱基本上平定了。
这一战清军的表现相当出色,简直不像是处于衰老王朝的军队。清军何以表现出这么顽强的战斗力呢?
可以从兵法上找到原因,置之死地而后生一向奉为兵家圭臬,艰苦和极端的条件能激发人的潜能。清军不远万里来到新疆,那是抱着必死的心理,就算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也必须打赢这场仗。
道光为这次战争掏出了不少老本,所以听到张格尔仍在逃,非常生气,责令长龄尽快将贼首缉拿归案。道光破天荒开出十万两银子悬赏张格尔的脑袋,真给张格尔的面子。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缉拿一个逃犯如同大海捞针,再说张格尔行踪不定,对新疆又相当熟悉。清军在大草原和戈壁滩上追捕了几个月,也没有发现其踪影。不过,人性是很难改变的,张格尔以叛乱起家,让他就这样认输不可能。逃脱追捕之后,他立即召集人马,养精蓄锐,准备发动新一轮的叛乱。
就在清军以为永远也抓不到张格尔之时,张格尔自己倒带着一支人马过来挑衅清军了。长龄正求之不得,立即和张格尔交战,下令务必要追着张格尔到天涯海角。但张格尔不愧是个枭雄,纵使造反的本领有待提高,逃跑的本领绝对无话可说。
这一次,又让他逃脱了。
长龄着急了,属下有人想出了一个计策,找当地民众充当间谍,与张格尔联系,骗张格尔说大家都盼望着他回来,清军大部队已经撤离喀什噶尔。
张格尔还真上当了,因为春节马上到了,清兵都想着回去过年。于是,张格尔带领骑兵义无反顾地朝喀什噶尔狂奔,就在张格尔以为时来运转的时候,发现前后左右都是清兵。张格尔愣了片刻,很快就反应过来:中计了!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八,离除夕还有一天,张格尔看着漫山遍野的清兵,知道此时自己有两个选择——自尽、成为俘虏,成为俘虏也是死,还要受尽侮辱。张格尔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刀就在手中,只要在脖子上割一下就万事大吉了。但他下不了手,他习惯了对别人下手,对自己下手他还很不适应。
张格尔几次把刀搁在肩膀上,想动手却狠不下心肠,他始终抱有幻想能逃脱,或者道光能饶自己一命。绝望很容易激发人的幻想,但张格尔实在没有时间幻想了。清军已经冲过来,将他按倒在地,捆绑起来。
张格尔想自杀也不可能了,等待他的是什么,他不敢去想,但多少能猜到,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捷报传来,道光露出久违的笑脸。不久,长龄押解张格尔进京城,道光破格犒赏长龄,置办了两桌酒席。虽然大家都没喝酒也没吃菜,至少说明道光很重视这次凯旋,给了长龄等人足够的面子,因为道光从来没有请人吃饭的习惯。
一时之间,整个朝廷喜气洋洋,不亚于过节日典。文武大臣纷纷恭喜皇帝,请求为道光上尊号,以纪念这次非同凡响的胜利。道光倒也清醒,婉言拒绝了。大臣一听,纷纷赞扬皇帝虚怀若谷,德行厚重。
张格尔是幸运的,道光还算一个仁慈的皇帝,没有对他处以千刀万剐之刑,只是斩首示众。张格尔人头落地之后,道光这个极少注重荣誉的皇帝也感觉自己创建了一个非比寻常的功业,可以对得起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了。
第十四章 打击盐枭
盐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是不能插手的。但正因为是暴利行业,所以走私相对泛滥。但是官府并不直接贩卖食盐,贩卖的事情还是交给商人去做,官府直接负责食盐的生产,然后标价卖给商人,由商人分销。合法的商人必须花费巨资从官府手里取得“经营许可证”,然后在官府指定的地方去卖。
政坛新星
道光在人们眼里是个非常平庸的皇帝,在用人方面远不如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尽管平庸,道光还是用了好几个人才,林则徐是一个,徐广缙是一个,还有一个更有才能的人,这个人便是陶澍。
道光刚上台的时候求贤若渴,让文武百官推荐贤良。当时四川总督蒋攸铦推荐了陶澍,说川东兵备道陶澍这个人非常贤能,业绩在四川第一,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道光听了,心花怒放,立即擢升陶澍为山西按察使,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
没过多久,道光又对自己的决定感到后悔。因为陶澍这个人特别麻烦,上的奏折特别多,根据宰相曹振镛的理论,陶澍这种人就是没事找事的那种。道光嫌批阅奏折麻烦,接受曹振镛的建议,专门挑奏折中的细节错误,许多官员因此不敢上奏折,只有陶澍仍然坚持不懈地上奏折。道光也想挑陶澍奏折中的毛病,可惜就是挑不出来,道光在心里嘀咕了:陶澍这个人是不是只会说好话不做好事的那种?
于是,道光暗中派人去考察陶澍,然而没想到的是考察的人对陶澍交口称赞,说陶澍办事雷厉风行,精力无穷,大小事情到他手中都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这人不仅能力好,操守也不错。道光一听,心里大喜,提拔陶澍为安徽巡抚。
道光四年(1824年),洪泽湖决堤,漕运不通。道光决定用海运来取代,当时朝中大臣大多持反对意见,而陶澍却鼎力支持道光。道光于是提拔陶澍为江苏巡抚,让他负责操办海运南漕之事。
陶澍不仅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还为道光节省了二十万两银子,让道光心花怒放。陶澍跟其他督抚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其他督抚只知道在自己面前哭穷,总是嫌拨款不够。两相比较,道光终于明白了人才的另一层含义:会省钱的就是人才。
善于用人也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发现陶澍这样一个优秀人才,让道光感觉自己也是一个明君。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的恩人两江总督蒋攸铦因病卸任时,道光立即提拔陶澍为两江总督,掌管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事务。
有清一朝,直隶总督的政治地位最高,但是经济地位最高的是两江总督,因为两江总督掌管的是全国最富庶的地方,给国家上缴的赋税最多。扬州一年就可以上缴盐税六百多万两,占全国盐税总额的百分之六十。
就像当年雍正用李卫一样,道光用陶澍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不要怕得罪人;不要怕苦怕累;破除陋习,治理好河工和盐务。
陶澍这个人性格跟李卫也很像,他胸无城府,敢说敢做,平时好管闲事。该管的他肯定会管,不该管的也管,一点儿也不怕得罪人,而且性格非常直,心里憋不住话,有什么说什么。道光正是看中了他这些特点,才把艰巨的任务交给他。
应该说,在用人方面,道光的亮点极少,而陶澍就是其中之一。
惩治盐枭
盐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是不能插手的。但正因为是暴利行业,所以走私相对泛滥。但是官府并不直接贩卖食盐,贩卖的事情还是交给商人去做,官府直接负责食盐的生产,然后标价卖给商人,由商人分销。合法的商人必须花费巨资从官府手里取得“经营许可证”,然后在官府指定的地方去卖。
有合法的商人,难免也有非法的商人。在盐业方面,往往是合法的商人对百姓的伤害最大,因为他们背后有官府的支持,可以肆意抬高盐价,而且生产的食盐质量低劣。倒是走私的食盐物美价廉,深得广大劳动人民的喜欢。没办法,这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两淮盐运司衙门就设在扬州,所以扬州的大盐商最多。这些盐商个个富得流油,当时扬州最大的盐商是黄均太,据说他吃一碗蛋炒饭就要花费五十两银子。一碗蛋炒饭怎么会这么贵呢?这蛋炒饭要保证每粒米是分开的,上面都要沾上蛋花。这鸡蛋是怎么做的呢?这鸡蛋可不是一般的鸡蛋,鸡每天吃的是鲜活的鱼虾和中药材,下出的蛋鲜美无比,营养价值非常高。在炒饭之前,先用蛋汁将米饭浸透,炒出来的蛋炒饭每一粒米都是金黄的,由蛋汁包围。然后再配上“百鱼汤”(用各种鱼制成的汤)喝,极其奢侈。
这些盐商不仅奢侈,而且非常沽名钓誉,经常资助穷人,博取好名声。
陶澍来到这里后,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整顿官场和商场,尤其是盐业,更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由于合法盐商的胡作非为,导致买官盐的人越来越少、买私盐的人越来越多。这么一来,受损的还是国家,盐税相应就减少了。
当地有一个俗语:私盐越禁越好卖。为啥这样呢?政府越禁,官盐价格就越高,私盐相对价格就更低,所以更好卖。
这里我们得介绍一下为什么官盐价格非常高。仅仅是因为国家垄断吗?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垄断,但是垄断并不必然导致价格过高,政府是有能力控制价格的。欧美的一些垄断企业,由于社会化大生产反而让产品价格更低。
官盐的价格之所以如此之高,不光是因为缴税。缴税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还需要承受官吏集团的层层盘剥,拿下一个项目往往有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都必须出一次血。这些钱全在算在食盐的价格里了。
盐商固然有钱,但正因为有钱才树大招风。河工出什么问题了,让盐商捐钱;给皇上办贡品,让盐商出钱;哪里有灾害了,让盐商出钱;政府搞什么活动了,还要盐商出钱。盐商靠政府吃饭,敢说“不”字吗?盐商又不是银行,这些钱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埋单,钱都存在于食盐的价格中。
私盐不用打点官府,不用盖章,不用办手续,所以利润更高。私盐之所以屡禁不绝,而且愈演愈烈,就在于有官僚背景。道光年间,私盐的销量已经大大超过官盐。陶澍任两江总督后,两淮的官盐每年只能销售额定的三分之一,欠下了几千万的盐税。这是摆在陶澍面前最大的一个问题,他要清除盐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
两淮有淮北和淮南两大盐场,淮南的盐场规模最大,还能勉强应付开来;淮北盐场情况相对窘迫许多,欠下了太多的盐税,许多食盐卖不出去。如何改革呢?陶澍当然不能超越他的时代,不可能取消食盐垄断,只能从打击盐枭入手。
当时两淮最大的盐枭是黄玉林,这人是福建人,长得非常斯文,说话彬彬有礼,就像后来的青帮头目陈其美一样,一个典型的披着羊皮的狼。黄玉林为私盐贩子,其实并不是什么秘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黄玉林表面是个商人,其实更像一个以经商为目的的黑社会头目。他手下有一支装备先进的武装力量,船只的装备不亚于军舰,船上装有大炮,船员们都有火枪。因为有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他们的武器装备甚至比官军的还好。
有时候,盐枭的真正敌人还不是官兵,一方面是因为不少官员已经被他们收买,另一方面是他们武器先进,官兵们也不敢随便得罪他们。在官兵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盐枭们最大的敌人就是竞争对手了,也就是其他的一些盐枭。根据地域的不同,盐枭又分为不同的派别,譬如山东的侉子帮、安徽的捻子帮等,这些人都靠盐吃饭,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不同帮派的盐枭经常大打出手,互相厮杀,严重地破坏了社会治安。
道光曾多次下令缉拿黄玉林,但黄玉林在官场有内线,所以官兵屡屡扑空。时间长了,黄玉林也越来越自大,越来越看不起官府。他甚至亲自登门造访衙门,让人递上自己的名片,衙门的人听说他来了,不但不欢天喜地感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反而吓得满头冒汗。
官员们只好接见黄玉林,用酒席招待他,吃饱喝足之后,黄玉林再大摇大摆地走出去。
道光听说这事,非常生气,下令要把黄玉林处死。两江官员一听,急了,纷纷上书说黄玉林这个人不能处死,处死他会有很多弊端,并一一列出来,然后再列出留下黄玉林的种种好处。官员们普遍建议利用黄玉林打击盐枭,所谓以毒攻毒。
陶澍是一个异类,他坚决主张将黄玉林斩立决。两江的官员听到这个消息,个个惊恐不安。他们为啥惊恐?因为他们与黄玉林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不但拿了黄玉林的钱,而且已经是同一条船上的蚂蚱了。黄玉林如果供出他们的话,那就惨了。
陶澍是一个狠角色,他并不想把官场中的人得罪个遍,但是黄玉林必须得死,他不死的话就无法整顿盐业,无法起到警戒其他盐枭和不法官员的作用。
陶澍亲自监斩,在众目睽睽之下将黄玉林这个不可一世的盐枭斩首。
改革岂能手软
杀黄玉林是陶澍发出的一个信号,表明自己对犯罪行为绝不姑息。陶澍很清楚两淮盐业背后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但是他不会想到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
很多官员和盐枭是酒场上的朋友,有的还是儿女亲家,最可怕的是有的官员直接就是盐枭的股东之一。官商勾结已经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如果没有杀伐决断的气魄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认真分析问题后,陶澍觉得光是撤撤职,杀掉一两个官员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撤掉两淮的盐政,不要这个衙门了。撤掉以后,盐业由哪个部门管呢?陶澍说不用交给哪个部门,暂时由我代管。在当时的官场上,还有这样有气魄有胆识的人,真是少见。如果碰上了一个猜忌的皇帝,肯定会说这个人如此强出头,一定是想大权独揽,为自己牟利,甚至有不轨的企图。
撤掉一个衙门,等于是砸掉一大批官员的饭碗,改革僵化的体制,必然引起一些守旧派的不满。幸运的是,道光虽然平庸,但也急切希望把国家治理好,有了一个敢于担当的大臣,他懂得珍惜。他不仅没有怀疑,而且很高兴地答应了陶澍的一切要求。
改革盐业是一项重任,陶澍先从自己做起,率先废除陋规。当上两江总督后,他的养廉银每年增加了五千两,但他坚决不要,还不让其他官员拿。陶澍废除各种陋规,目的是压低官盐的价格,从而让老百姓买得起官盐。这是一个大的方针,通过这种价格竞争的方式,让官盐重新在市场中打开一片蓝天。
陶澍是明智的,他没有把暴力消灭盐枭当成最主要的手段,而是意识到必须先纠正不良的政策,当官盐的价格压到跟私盐差不多甚至更低时,不用动手,盐枭也混不下去了。
在盐业改革过程中,陶澍最担心的莫过于当今的太师曹振镛。曹振镛祖上就是靠卖盐起家,现在仍有不少亲属是盐商。考虑到很多人会向曹振镛告状,如果曹振镛反对的话,自己的改革只怕难以为继,因此他决定自己先跟曹振镛摊牌。为此,他给曹振镛写了一封长信,把问题前前后后说得一清二楚,让曹振镛明白如果不改革盐业的话,受损最大的还是国家。
曹振镛当时已经快八十了,别看他做官一辈子无风无雨,其实一辈子谨小慎微。陶澍改革伤害了自己家人的利益,他肯定是不高兴的,但是他也不敢动这个牛脾气的陶澍,一方面是因为道光对其委以重任,另一方面这个人不好得罪,天不怕地不怕,惹恼了他,只怕自己会晚节不保。
当时道光经常写诗,可能是心里烦闷,写出了一两首自我感觉良好的诗,心情就会高兴许多,还寄给曹振镛,让他点评点评。曹振镛哪有胆子批评啊!七老八十的人了,每天晚上都要查阅资料,写读后感,尽量吹捧得既有新意又不着痕迹。写完之后,还要认真检查好几遍,确信没有任何差错才敢寄给道光。
在对待陶澍的信上面,曹振镛也相当谨慎,他回了一封特别礼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