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清风云[全八册]-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李文成也出了岔子,他派遣的牛亮臣带领几百人到大伾山赶制武器,结果被县里的巡检刘斌发现。刘斌认为事关重大,立即抓住铁工,讯问之后得知李文成要起事,便紧急密报河南巡抚高杞,请求立即派兵缉拿逆贼。但上层却不当回事,认为不过是本地的一些寻常盗匪,刘斌也不过是为了邀功,故意把事情说得很严重。
不过滑县的知县强克捷不敢怠慢,利用县里有限的差役,将李文成、牛亮臣等人逮捕起来。可惜这两人都是硬骨头,死活不肯招供,哪怕被打得浑身溃烂也不肯说出一个字。
就在知县准备将李文成和牛亮臣押到省里时,滑县的天理教徒决定提前起事,黄兴宰、黄兴相和宋元成等首领认为事情已经败露,如果再不动手,就只能受制于人。九月七日,滑县三千天理教徒攻破滑县县城,击杀了知县强克捷,从狱中救出李文成和牛亮臣。
滑县起义消息传出后,直隶和山东的许多地方纷纷响应,天理教徒们围城杀官,一场叛乱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烧了起来。
嘉庆,你真是不幸,什么好事都让你赶上了。
嘉庆进入木兰围场之后,兆头就不太好,接连三天阴雨绵绵,河水暴涨,泥沙俱下,人马很难前行。九月初一,嘉庆不得不下令减围,几天后,嘉庆草草结束围猎。回京的路上,就收到天理教徒起义的消息。嘉庆亲政以后,经历的叛乱也不少了,他并不认为这些人能掀起什么大浪,但是也没有大意,作出了周密的部署,另外也避免事态扩大,弄得人心惶惶。
地方大员虽然在剿匪事情上仍然没有多少长进,但至少堵住了天理教徒北上的路,这在嘉庆看来已经多少过得去了,自从上次被行刺时一百多人无动于衷,嘉庆就不敢对这些吃皇粮的人抱有太多的幻想。
林清在北京里对于滑县提前起义一事完全不知道,由此可见,清军多少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九月十五马上就要到了,林清召集众人商议起义之事,正黄旗曹福昌被林清收买,他向林清透露嘉庆将在十七日抵达白涧。曹福昌说,到时候文武大臣一定会出迎,大家谁也不会想到有人起义,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打嘉庆一个措手不及。
曹福昌的建议很好,可惜偏偏碰上了林清这个死脑筋,他认为九月十五是天意制定的日子,绝对不可以更改。
林清决定十五日派几百人攻入内宫,但是“间谍太监”认为内宫不是很大,容不下太多人,何况天理教有神术护体,一定可以取胜的。最后,林清决定派两百人攻入内宫,由“间谍太监”引路。
进宫的人约好用“白帕”为标志,化装成小商贩在菜市口、珠市口和前门一带汇集。等到十五日午时一到,立即向内宫进攻。林清像个总司令一样坐镇黄村指挥,等待来自滑县的援兵。
说来讽刺,林清起义的消息很早就泄露出去了,在豫王府当差的祝海庆在八日就知道林清起事的消息,甚至知道是在九月十五日午时动手,连这么绝密的消息都走漏了风声,由此可以想象林清的组织能力。祝海庆掌握这个绝密消息后,立即上报,可惜豫王裕丰对此无动于衷,只是敷衍说查明后再作定夺,但是一转身裕丰就将此事忘在脑后。
起事之前,卢沟桥巡检陈绍荣也发现了异样,立即申报宛平县县令,可惜县令也根本不当回事。随后,他又上报步军统领吉纶,吉纶听了后,不仅没有重视,反而有厌烦的情绪,竟然痛骂报告之人:“这太平盛世,你在这里疯言疯语,脑子出了毛病吗?”总之,各级官员玩忽职守,致使本来可以提前扑灭的叛乱最终还是发生了。
九月十五日午时一到,天理教徒们立即分批冲进宫内,不过宫廷禁军也不完全是木偶,看到这么多人往里冲,也知道绝不是集体马拉松。东华门禁军立即下令关闭城门,结果只有很少一部分教徒冲了进去,下场很明显,关门打狗,这些冲进去的天理教徒很快就被擒杀干净。
西华门那边情况貌似好点儿,冲进去了几十个人,这些人先进攻尚衣监文颖馆,接着向隆宗门进攻。当时,皇子绵宁(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听说有变,立即让人准备好武器前去拦截。这么点儿人就想攻下皇宫,当然是春秋大梦,天理教徒们很快就被扑灭,全部被捕杀干净。
我们再来看看那个林清,他坐在黄村貌似一个运筹帷幄的总司令,正痴心妄想李文成带兵支持自己。就在林清想入非非的时候,清军已经冲了进来,将他捆绑得严严实实。
这次起义虽然被轻松扑灭,但给嘉庆的精神刺激相当大。嘉庆想,这些人太欺负人了,我又不是一个坏皇帝,竟然冲进紫禁城里造反。收到这个消息时,嘉庆正在白涧前往京城的路上,当时他就惊呆了,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事,竟会招致这种千古难遇的奇耻,作为一个皇帝,他觉得自己太失败了。一种受伤的情绪在心里蔓延,但他仍不忘夸奖皇次子绵宁等有功之人。
嘉庆对失职官员非常气愤,尚未回到京城,就对失职官员进行惩罚。步军统领吉纶和左翼总兵玉麟被革职,嘉庆命内大臣托津提前回京,对失职官员进行查办,还叮嘱他一个都不要放过。
追究失职官员是情理之中,这件事最值得注意的是,嘉庆并没有一味地诿过他人。他意识到自己的治理出了问题,怀着沉痛的心情,下了一道罪己诏:我嘉庆德行本来就不深,谬受皇考托付,十八年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刚继位的时候,白莲教在四省肆虐,用了近九年的时间,才平定这场动乱。本以为从此以后可以和百姓普天同乐,没想到天理教徒偏偏要破坏这和谐盛世,居然攻入大内。幸亏皇次子绵宁临危不乱,平定了这场叛乱。大清开国已经一百七十多年了,列祖列宗,仁德深厚。我嘉庆虽然没有列祖列宗那样深厚的德行,但也自信没有做什么害民的事。遇到这样的事情,我简直无法理解,只能自责。灾祸虽然起于一时,但“由”来已久。我虽然再三告诫群臣要忠心为国、勤政爱民,可惜他们都当成了耳边风,终于酿成了这种从汉唐宋明以来从来没有的事情,丢人的不只是我,也是整个帝国的官僚集团啊!说到这里,我已经说不下去,只能以后躬身自省,知错即改,上报天恩,下慰黎民。
在罪己诏中,嘉庆含蓄地批评了皇考和列祖列宗,认为这种事情虽然发生在自己的任上,但其实是长期以来的一个矛盾积累。嘉庆当然不敢直接批评列祖列宗和乾隆,只能采取这种婉转的说法。当然,嘉庆更多地认为是自己的过失,而嘉庆的过失主要体现在“吏治”的失败上。
吏治问题是乾隆中后期遗留下来的,嘉庆能不能治好我们不敢说,但显然他并没有达到整肃吏治的目的。
罪己归罪己,林清却难逃一劫,被凌迟处死。豫王裕丰是这个案子中处罚最重、级别最高的一个官员,嘉庆本想革掉裕丰的王爵,但考虑到这个爵位是豫亲王多铎凭借军功获得的,就此作罢,最后罚了他十年俸禄。后来裕丰又窝藏天理教徒,嘉庆忍无可忍之下,终于革去他的王爵。
天理教事件虽然过去了,但是这一连串的冲击波不仅冲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而且沉重地冲击了嘉庆皇帝的心灵。
多事的太监
天理教徒闯京城,跟太监的多事是分不开的。在慈禧重用太监之前,清朝还没有太监干政的先例,然而这次“禁门之变”参与的太监之多让嘉庆瞠目结舌。
天理教本来筹划并不周密,如果没有太监从中接应,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林清又是怎样认识这些太监的呢?
林清经常在河北一带传教,而宫中太监有许多河间人,许多太监的家属就是天理教徒,一些太监也跟着信奉天理教,这些太监再传给其他太监,导致宫中信仰天理教的太监越来越多。
本来宫中并没有发现这些太监有谋逆的迹象,事发当日,太监张泰埋伏在东华门马道上,被人拿住了,大家才发现有许多太监已经通敌,准备跟天理教徒里应外合。
嘉庆让人彻查,一大批阉人被揪了出来。嘉庆把太监刘金和刘德叫到面前,问道:“你们服侍我这么久,难道我待你们不好?”两个太监吓坏了,连连跪地求饶。
嘉庆冷笑一声:“你们都已经投靠林清了,还称我为主子干吗?我不是你们的主子,你们说说吧,应该怎么办?”
两人吓得直哆嗦,嘉庆突然咬牙切齿地说:“朝廷养着你们,你们竟然背叛朝廷,跟邪教徒勾结,想谋害朕,你们实在是罪大恶极,应当凌迟处死,家属也不能幸免。”
恨归恨,几天后,嘉庆冷静下来,怕这事扩大化以后,太监人人自危,到时候铤而走险,搞不好真害了自己,便把太监们都叫过来,安抚道:“外面谣传说宫中太监都叛变了,朕亲自审问过了,只有七个太监叛变了,其他人都是清白的。”
许多心里有鬼的太监暗叫好险。嘉庆这招非常高明,其实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太监参与其中,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真的很多。
经过这么多事情,嘉庆一定大呼晦气,这么多的事情偏偏全让自己撞上了。嘉庆虽然口头上安抚众太监,私下里还是非常好奇,让人秘密查访究竟有哪些太监参与其中。
外界有很多传言,说为首的太监并不是刘金和刘德两人,而是李文成的侄子李金凤。李金凤这个人相当狠,在他二十岁正当青年的时候,居然一刀把自己阉了,当时也没采取什么医疗措施,阉了自己后就昏死过去。幸亏抢救及时,李金凤才活了下来。李金凤进宫当了太监后,人缘很好,是个左右逢源的角色。
但是他为人阴险狡诈,相当深沉,我们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当时有个飞扬跋扈的总管太监,经常欺负其他太监,后来被人揭发。嘉庆当着众人的面将他打得血肉模煳,众人无不在心里拍手称快。唯有李金凤去安慰他,给他送汤送药,仿佛一个孝子。当时大家都以为李金凤心肠相当好,殊不知李金凤的阴险深沉远不是他们所想象的。
果然,这个太监伤好以后,嘉庆又对他宠信如初。这个太监记得李金凤对他的好,李金凤因此得到升职。升职之后,他就有权力在一些职位安排自己相信的人,后来,李金凤让天理教徒补了宫中一个缺。
林清起事失败后,李金凤知道一切都完了,便窃取了宫中的符印,快马出城,声称去木兰围场迎驾。由于他颇受宠信,手中又有符印,守城的士兵不敢阻拦他。
李金凤后来逃到杭州灵隐寺,碰到了高僧日照大师,于是削发为僧。为了安全,最后进入尼姑庵。还有人说,后来清廷派人找到了他,但是他装傻,一句话都不说。再后来,这个人就不知所终。
李金凤这个人就像一个传奇,虽然是一个太监,不得不承认这人相当狠,绝对是一个厉害角色。
第六章 嘉庆朝最离奇的悬案
这天,嘉庆正在看奏折,当览至这个案子的奏章时,禁不住掌击案桌,大喊:“奇!奇!奇!”
贼心胆边生
嘉庆朝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案件,这个案件的主人公既不是朝廷命官,也不是地方豪强,只是一个普通的伙计。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的某天,朝廷工部的官员宋允吉和铺户张清泰、商曾祺一起到工部铺户蔡永受家里闲聊。闲聊中,大家东拉西扯说到自家的生活状况,大家都抱怨说工资太低,生活过得挺不容易的。于是大家商量能不能想办法捞点油水,蔡永受提议说,我们为工部做事,为什么不从工部下手呢?
这个提议很快获得了大家的认同,衙门里固然油水很多,但要捞到是很不容易的。不过,幸好宋允吉在工部担任贴写职务,熟悉其中的操作流程。大家商量好,宋允吉起草一份工部发给虞衡司的文件,然后用假冒的名字在上面盖章签字。之后,他们还买通了虞衡司的官员柴添礽,想让他盗取虞衡司的印章。
这些关节打通之后,还有最后一道难关,还必须有工部的大印。这是最困难的,他们可以买通一些小部门的官员,但总不至于也买通工部尚书吧!如果有这个钱可以买通,也不至于寻思着要捞油水。
他们几次想盗取工部的大印,都没有成功。但这些人又不甘心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打算仿制一个工部大印。接下来就是把虞衡司的文件译成满文,这事得找一个懂满文的人干,他们选择了笔帖式惠昆,惠昆这个人非常老实,经不住哄骗,便答应了。
当所有关节都打通了之后,蔡永受等人终于从国库中捞到了油水,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获取了一些缎匹和颜料等物品。蔡永受等人都非常高兴,他们将物品折换成银两,分完赃之后,大家都觉得实惠。
贼胆总是一步步撑大的。嘉庆十二年(1807年)四月,他们决定捞取更多的油水。蔡永受、王书常勾结户部福建司经承万青,用假印从国库中领取到了更多的物品。将这些物品倒卖之后,所有参与人一同分赃。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蔡永受感到,老是这么干,估计迟早会被发现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此时,蔡永受有些心虚了,但心虚归心虚,如果说就此不干了,等于是断了财源,也不行。想来想去,蔡永受发现,冒领物品是个风险特别大的事情,冒领之后,还得变换银两,不仅麻烦,而且容易留下证据,还是直接冒领库银比较方便。
当然,要冒领库银有些手续是必须搞定的,蔡永受联系了工部贴写秦大纶和广储司贴写谢兴邦、丁风诏等人,让这些人加入自己的舞弊阵营。有了这些难兄难弟的帮助,蔡永受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从广储司冒领银两七次,在颜料库和缎匹库冒领两次。
正如蔡永受之前所担心的,总是伸手,难免有天被抓。
嘉庆十四年(1809年)十二月,当王书常和谢兴邦再次将黑手伸到广储司时,被逮了个正着。广储司这天值班的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收到盖有印章的文书时发现有些异样,仔细辨认后终于确信文书是伪造的,于是,这些伸向公款的黑手全部被抓。
在严刑逼供之下,王书常把所有的情况都招了,也难怪他,细皮嫩肉如何受得了夹棍和大杖。
嘉庆拍案:奇!奇!奇!
这天,嘉庆正在看奏折,当览至这个案子的奏章时,禁不住掌击案桌,大喊:“奇!奇!奇!”
嘉庆可能是少见多怪了,他奇的是这些犯罪团伙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将黑手伸向国库,他不明白帝国的那么多官员是干吗的。皇帝们习惯了那些勒索敲诈下属的贪官,很少碰到有贪官直接将手伸向国库的。
在清朝,国家的财富无非存在于两个地方,一个是户部,这个地方掌管国家税收收入,属于公款;另外一个就是内务府,这里存放的是皇家的家产。
在嘉庆看来,无论是户部还是内务府,都有很多部门,里面戒备森严程序复杂,办事手续非常严密,要想从中捞钱谈何容易。但这些人不仅做到了,而且连续三年从国库中盗取银两共计六万九千两。嘉庆气愤的是,作案时间这么长,盗取财产这么多,怎么那么多官员就没有一个提前发现呢?嘉庆再一次深深地感到吏治之腐败。
最让嘉庆受伤的是,卷入此案的官员有四十多人,这些人助纣为虐,不但不思报国,反而做出如此卑鄙下贱的事情。嘉庆愤怒了,痛苦了,他痛骂这些官员禽兽不如,昏聩愚蠢,让刑部严加查办。
这个案子当然不难审,也容易结案,最难的是此案背后所反映的官场问题。该如何整顿治理官场呢?嘉庆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渎职的官员自然应该撤下,撤下之后换一批,时间长了还是老样子。
嘉庆让军机大臣认真调查,然后给自己呈上一本失职官员的名单。不久后,军机大臣呈上了一份长长的名单,并特地指出,工部尚书温布责任最大,因为温布任职时间最长,其本人又工作懈怠,玩忽职守,一切弊端都是从他开始。如果温布不革职的话,工部的官员们工作风气很难改变。
嘉庆细细研究名单,争取一个都不放过。
根据大清的法律,蔡永受情节最严重,他伙同王书常、吴玉伪造公章,冒取银两十余次,合计冒取银两五万两及物品折合为一万九千两。蔡永受本人分得脏银九千两,是犯罪团伙中得银最多的。所以蔡永受被判定为斩立决。
王书常每次都充当冒银先锋,假装是朝廷的办事人员,按假传圣旨罪拟定为斩监候。王还犯有私刻公印罪,也是斩监候。两罪并罚,斩监候加上斩监候结果还是斩监候。
吴玉在伪造公印上虽然是个从犯,但是根据律法,应当处以斩监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