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兽医当国-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了好几遍,张叔夜才把卷子放下,一边赞叹,一边继续往下看。

    不过当看到钱恒的时务策时,张叔夜的脸色当即就黑下来。

    时务策的考题并不复杂,张叔夜也是有意为之,故意提出的一个标题,“论以商为政之道”。

    可以说,这个时务策,便是张叔夜故意提出来,想要从钱恒这里找到一些答案的。

    不过钱恒的这篇时务策,上面却没有提及半点具体以商为政的内容,通篇都是在讲,以商为政不可操之过急,凡是都要循序渐进,完全是之前钱恒跟他说的那套,只不过内容上更详尽,条理上更清楚了些。

    到不能说钱恒这这篇时务策写的不对,而且还很贴题,所有内容完全是在谈论以商为政。

    张叔夜看第一遍的时候,心里很不爽,尤其是对钱恒根本不写具体以商养民的策略,感到很是无奈。不过当看到第二遍的时候,张叔夜才读出来这时务策中所蕴含的另一层意思。

    不是不能以商养民,而是外部环境根本不足以实现这个想法,此时大宋的官员,侵吞贪墨之举,比比皆是。即便是有经商的商贾,也会不等他们壮大起来,就会被这些贪婪的家伙给毁掉。

    所以,钱恒在时务策中,却稍微提了几句关于如何选拔行商专才的法子。

    只有真正重视商贾的存在,明白经商才能带活一方经济的官员,才能够真正把这以商为政之道,彻底执行下去。

    明白了钱恒这个想法,张叔夜也不禁对钱恒的眼界感到钦佩。

    看过钱恒的卷子之后,对于其他人的卷子,张叔夜也就没有了多大兴趣。

    几百份通过两名监考审核过的卷子,张叔夜要是全部审完,恐怕要好几日的时间才行。张叔夜可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看这些毫无营养的空洞文章。

    想到这,张叔夜将钱恒的卷子收好,放在自己的桌案一角,才抬起头问道,“两位大人,现在还请两位帮我一下,将三场考试中,两位觉得文章或诗赋最佳的前五十名,全部筛选出来,我好排名次!”

    两名监考大人,所提交上来的这些卷子中,能够连钱恒写经义文章的这种卷子都可以都没被剔除,所以张叔夜也能猜到,这两位肯定也没少偷偷的收取那些考生的好处。

    对于这些,张叔夜也没法万全做到杜绝,也亏的这两人这事情做的并不过分,至少张叔夜大致搜罗了几眼,文章的整体水平,虽然孔洞,但至少文采和文章主旨,都还算贴题。

    所以张叔夜才会很信任的,把筛选试卷的工作,交给两位同僚来处理。

    有了这两位同僚的帮忙,在加上张叔夜也在迅速翻阅,只看那些时务策的文章,效率无形中提高了很多。

    即使如此,将最终入选的试卷全部挑选一遍,也足足耗费了三人一整天的时间。

    筛选出来的试卷,统计下来,一共有一百三十多名,这也就意味着,整个京东西路的这次乡试,有一百多人考取了举人的身份。

    这个录取率,对于整个京东西路来说,确实不算太高。但京东东西两路,原本就是孔孟之乡,入学读书的文人数量也多,所以显得考取举人资格的比例,不算太高。但整体人数算下来,倒也不算少了。

    尤其是张叔夜在翻阅时务策文章的时候,还真看到几篇感觉还不错的文章。

    所以张叔夜判卷评分的标准,便是直接以时务策为基准,来判断的。

    对于张叔夜列出来的前三名,应天府的这两位副手,谁也没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对于他们来说,偶尔有几个故旧托付自己的事情,也只是为了拿到举人的身份而已,至于说名字,对他们看来,真心不怎么重要。

    既然张叔夜不在意他们的小动作,两人更不会自找没趣,去挑衅张叔夜的脾气。

    所以很快,科考的名字就被排了出来。

    不出任何人所料,本场乡试的榜首解元,正是钱恒。

    除了解元是钱恒之外,排在第二名的,正是杨慎杨谨之。

    而这乡试发榜的榜单前,却没有见到这两位的身影,反倒是名列百名之后的冯常,气呼呼的站在榜前,大声叫道,“我不服,这名次我冯常不服!”

 0105章 解元之议

    对于冯常的叫唤,负责看守榜单的衙役,根本没人去理会这货。

    可这冯常却叫的越来越欢实。

    “这杨慎,不过是寿张县一个小小生员,出身贫寒不说,更没有多大文采,居然能考取乡试第二名的成绩,其成绩和名次我冯常不服!”

    “钱恒与本场主考张叔夜大人,关系密切,如今这钱恒居然被张大人点中榜首解元,大家可能不知道,这钱恒本就是寿张县一兽医,如今却得了我们应天府的解元头名,这其中肯定有问题!”

    其实大部分考生心里也都明白,钱恒与张叔夜的关系非比寻常,这解元的名次虽然多少有些让人不服气,但文榜下面却是贴出来钱恒的文章和词赋。

    尤其是参加科考的生员,绝大多数看到钱恒的文章和那首词之后,便再没有任何质疑。

    若说诗词可以找人代写,可关于以商为政之道的那篇时务策,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不是对经商之道领悟极深的人,根本写不出这种文章来。

    可以说,即便是张叔夜本人,也未必就能写出如此简练却又十分有深度的文章来。

    加上钱恒经商的名声,已经已经不比他那个兽医的名头弱,所以大部分考生,也就基本上没有什么质疑的声音。

    至于说钱恒和张叔夜之间的关系,就更不值得那些考生去计较了。

    已经考取了举人身份的考生,以后还要仰仗张叔夜这个父母官不说,他们毕竟已经得到了进京参加省试的资格,至于说乡试的名次,在整个大宋的省试中,并没有多少作用,顶多是个较好的谈资罢了。

    至于那些没能考取举子身份的考生,在看到钱恒试卷之后,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和钱恒之间的差距,若是提出质疑,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三年之后,还有下一次的乡试,谁敢保证,这位张叔夜大人,会不会还在应天府坐镇。

    亦或者,凭借张叔夜现在的职位和身份,只要不出意外,一朝入阁也是早晚的事情,谁又会因为一点不足为怪的小事,却得罪一个未来可能称为当朝相公的地方大员?

    毕竟不是谁都有像冯常那样,有冯家相公做靠山。

    冯常起初叫喊的时候,还有人凑到跟前听几句,等喊过两三遍之后,知道这家伙也就这点内容,便直接掉头离开。

    到后来,冯常见没有人再听他的话,自己也觉得没趣,便也悄悄的溜了。

    不过关于钱恒得了解元的议论,却被冯常这些话给提起来,有人还专门把这个消息,送到张叔夜那里。

    张叔夜听罢却哈哈一阵大笑,“就是恒远这家伙吃点苦头,旺我那么诚恳向他求计,他却一直搪塞,不给我个明确的答案!”

    话虽如此说,不过张叔夜对于自己的这个决定,显示出来极大的强势姿态。

    “恒远这解元的名头虽然招惹非议,但却名至实归,那些考生若有不服,可以找我来质问!”

    钱恒要是知道张叔夜给他一个解元,还有着这份心思的话,钱恒绝对会给张叔夜随便甩出几个差不多的经营策略出来。

    不过钱恒对于张叔夜的强硬姿态,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怪不得之前就跟自己许诺,可以保自己一个举人的身份,这次可好,头名解元的名次,可不只是举人身份那么简单了。

    钱恒所做的事情本就有些扎眼,加上汴京城内,还有冯相一家和内侍太监与自己为敌,钱恒本就该低调一些,可如今看来,就算自己想要低调也难了。

    钱恒和杨慎,就待在客栈里没有去看榜,不过放榜那边的情况,两人却一点都没有错过,尤其是关于冯常在那里大肆诋毁钱恒和杨慎的事情,更是第一时间就有张叔夜手下郎将送信过来。

    听到这个消息,杨慎忍不住笑道,“恒远兄,看来冯常这次有点不服啊!”

    钱恒眉头一挑,“且管他如何鼓动,这可是张大人排出来的名次,又不是你我能决定的!”

    钱恒说到这,挪了下身体,朝前凑了凑,问道,“不过谨之,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杨慎愣了下,“什么打算?”

    钱恒一笑道,“当然是你的仕途了,按照你刚才所言,和你这次乡试的名次,你的文章肯定是被叔夜大人相中了,若你真有直接入仕途的打算,这可是个不错的机会!”

    要说杨慎不动心才是假的,杨慎心里比谁都清楚,若不是钱恒提前给他提及关于商道方面的主题,杨慎的文章,是绝对不会被纳入张叔夜眼中的。

    不过钱恒说的也没错,若是错过了这个机会,杨慎唯一能够选择的,就只有跟随钱恒做事了。

    既然已经获得了举子的身份,杨慎还是有点不甘于放弃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总要是试试身手才行。

    想到这,杨慎这才说道,“如果真能追随张大人做一个小吏,慎之自然愿意!”

    “要是有这想法,那就不要多想了,明日你便去见叔夜大人,给他吃颗定心丸,若是他不收你,你就跟他说,我所做的事情,你最熟悉,他肯定会留下你的!”

    杨慎此时是真心佩服钱恒,忙躬身道,“恒远兄,谨之就先谢过了!”

    钱恒一摆手,“你也不用谢我,不过你要切记,不管是做什么,都要考虑周全,如果你真像效仿寿张的那个路子,可以去寿张挑选一些有专才的人手,过来协助你!”

    钱恒之所以如此安排杨慎,其实也是为了满足张叔夜之前对他的要求,钱恒现在虽然不能直接帮张叔夜打理应天府内的事情,但是有杨慎在,只要不出大的纰漏,便能帮张叔夜将眼前的困境改善很多。

    安排好了杨慎的出路,钱恒才返回寿张,想着好好在寿张待上一段时间,修整一下心境,顺便陪着老师黄裳多聊聊。

    只是钱恒并不知道,钱恒这个解元的名头,却已经让汴京的朝堂上,引起一番风波。

 0106章 权都监

    宣和二年十月初,钱恒得了应天府解元的消息,便已经被冯熙载知道。

    对钱恒比较在意的,除了冯熙载,就要数皇宫后苑那位大太监李彦了。

    原本李彦已经被赵佶免去内侍总管的官职,由大太监王仍接替李彦的职务。

    只是李彦的靠山太硬,身为太傅的杨戬,此时虽然身体状况不佳,但凭着陪同赵佶寻花问柳的关系,在赵佶跟前说尽了李彦的好话,才又给了李彦一个永兴军路监军的官衔。

    虽说整个官衔并没有什么实权,可若是西军有战事时,职权便仅次于媪相童贯,其地位却要比已经得了后苑总管的王仍,高出来一级。

    原本在钱恒手上吃过亏的李彦,从冯熙载那里得知钱恒得了乡试解元的名次之后,就开始担心起来。

    若是钱恒真有真才实学,一旦入京参加省试,得了参加殿试的机会,凭当今官家对钱恒的好印象,再赐封一个不错的官职,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甚至还有可能被官家定个进士及第的甲科头名状元,若真是如此,凭借钱恒的名头,想要刁难自己,以后自己肯定不会有结果的。

    宋末,尤其是徽宗年间,内侍太监的地位和权势极高,而且十分得赵佶的信任,可即使如此,这些内侍太监,在文官跟前,依然是没有任何优势的。

    所以李彦第一时间,就想找个方法,把钱恒给打压下去。

    此时李彦已经得了永兴军路监军的位置,虽然不能直接监军永兴军路,却悄悄通过冯熙载,和时任吏部侍郎的白时中,勾结起来,要把钱恒调到永兴军任职。

    一旦钱恒入了军职,再想进入士子行列,也会低人一等,若是能够将钱恒彻底压制在军中,无疑是李彦最想看到的。

    所以在李彦和冯熙载的鼓动下,白时中才递交奏折,通过吏部,提请钱恒赴永兴军路上任。而白时中提请的官职,名为权都监。

    赵佶坐在皇宫后苑的花园里,侧头问了句,“王仍啊,这个钱恒是什么人?”

    此时的赵佶,早已把钱恒是谁都忘得一干二净。

    王仍忙说道,“官家您贵人多忘事,那钱恒,不就是医治大象的那个兽医么?如今小的听说,那钱恒在老家应天府的乡试考试中,考了个解元!”

    赵佶这才恍然般点了点头,“原来是那后生,原本以为兽医本事不错,没曾想,连这科举成绩都这么好,不错,不错,我倒要看看,能不能在殿试时见到这钱恒?”

    谁都没有料到,赵佶会说出这番话来。

    赵佶这么一说,也就意味着,李彦想要断绝钱恒的科举之路,就有点过于冒险了。

    毕竟不是谁都敢违背当今官家的意志,尤其是身为内侍的太监,更不敢有半点违背赵佶的心思。

    不敢违背赵佶的意图,却并不等于想要放过钱恒。

    这时李彦急忙上前说道,“官家,这钱恒是个难得的人才,小的刚任职永兴军路的监军,就得了消息说,永兴军路豢养的马匹出了些问题,刚好吏部侍郎白大人,也提到永兴军路的事情,便想请这钱恒大人,却永兴军路任职!”

    赵佶点了点头,“我看可行,这钱恒的兽医本事不俗,去了永兴军路,说不定还真能解决这马匹有疾的难题!只是这权都监的官职,又是怎么一说?”

    权都监,并非是常设的官职,更多时候,是群牧司需要监察各地马政时,才会临时设立的一个职位。

    权都监的官职,却极少有品级限制,高者,可以以四品官员担任,低者,九品官员也可担任。

    而白时中所拟定的官职品级,正是一个正九品的品级。

    白时中上前回禀道,“回官家,这钱恒如今只是一个举子的身份,加上之前官家赐封的修职郎一职,如此,以正九品出任这权都监一职,也算合规!”

    “白大人,我看这样有些不妥吧!”

    还没等赵佶说什么,站在一旁一直没有出声的王黼,这时站出来。

    王黼扭身面相赵佶,“官家,臣以为,这钱恒既然身具修职郎一职,如今去永兴军路,行群牧司之事,何不将官职提上两级,如此一来,在军中行事也能方便些!”

    赵佶若有所思,片刻后才点头,“将明所言有理,这些军将粗鄙,不懂什么规矩,若是钱恒的级别太低,去了恐怕难以顺利做事!”

    不论是白时中,还是李彦,都没有想到,王黼会在这种时候,跟他们唱反调。

    不过王黼现在身为少宰,原本身居太宰之位的蔡京已经隐退幕后,所以此时的王黼,代管中书门下三省六部,权势极大,即便是这永兴军路的任命是通过枢密院下发的,也必须要经手王黼才能生效。

    对于王黼的出面为难,白时中和李彦,都面带不悦,不过这两人的态度,王黼根本就不在意。加上赵佶本来就对钱恒印象不错,所以便直接吩咐道,“既如此,那就授钱恒正八品权都监一职,即日下旨,即日上任!”

    “臣遵旨!”

    王黼领旨之后,随即冲白时中一笑道,“那就麻烦白大人,再出一份吏部的文书了!”

    汴京朝堂上的安排,钱恒还一无所知,此时正沉浸在大获丰收的喜悦之中。

    定远售卖行的货物,源源不断的输送出去,借由海上贸易的海船和商贾,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定远售卖行,便有盈利三万两黄金入账。

    邓肃书信的字里行间,都带着兴奋的情绪。

    不仅如此,附带的陈东信件中,还专门提到了张叔夜那边的安排。

    尤其是张叔夜的魄力,让钱恒都佩服不已。

    由杨慎经手,短短的半月时间,在张叔夜治下的府县,便收起来五万担高粱,已经送抵登州酒坊。

    如今登州的酒坊高粱成山,原料充裕,即是酒坊的酿制全力开动,用到来年秋季都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借杨慎的口,张叔夜向钱恒提出一个条件,五万担的高粱,换取的可不仅仅是二锅头酒,还有钱恒的一个承诺。

 0107章 订婚

    此时钱恒对宗泽很不满,没想到短短半月的时间,自己许诺给宗泽一千匹马的事情,就被张叔夜知晓。

    虽说钱恒比较不爽,但也知道张叔夜跟自己要马匹的目的,最后也只能答应下来。

    不过张叔夜也满口应承,只要马匹到了,钱恒可以跟他提出任何要求。

    对于张叔夜这个承诺,钱恒并不是很在意,现在钱恒更担心的,还是怎么把那么多的马匹运到两个人手上。

    之前已经安排杨再兴去了辽北草原,除了伺机打探辽金之战的消息情报之外,更重要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