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451之争雄欧陆-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塔纳城一番焚毁之后只剩下了四千人多一点。
在倒霉的小吏差点被打破头的张贴了宵禁令之后,塔纳当地人根本不当回事。你是个府尹,还能对我们怎么样?学学东面的鞑靼人?那你以后怎么治理国家?
许多有见识的商人纷纷拿这件事情当做把柄,准备胁迫秦稳当认下他们要求的权力,然后把那些新来的汉人都赶到顿河中上游去过游牧生活去。
“鞑靼人!必须承认我们的话事权!必须承认我们的独立权!必须承认我们的产权!”
突然,有人在营房外面这样喊!
于是,满城的工商都聚集在大街上,齐声呐喊着。
“看哪!这就是我大汉治下!这就是要自外于我华夏!”秦稳当咬牙切齿的说着,周围的民人都举起了刀子。这般叛匪,怎么着也要杀个安静!
而魏阳则想起了秦苍曾经提过的地缘经济论。
塔纳城过去长期从事于奴隶贸易,在整个经济链条里担任中转站的角色。而作为行业最下游的卡法这个挣取暴利的角色却已经在垦殖、盐业、铁器和呢绒染色等行业的熏陶下转变了角色,成为了资金来源地。
但是塔纳却没有完成转型。一来是中转站角色单一,而来是金帐汗的一番抢掠杀死了大半代表大汉利益的商人,独独把核金帐汗交情不小的奴隶商人留了下来。然而现在奴隶都跑去黑金府种田了,还有个屁的奴隶贸易!
这一留,让新恢复的塔纳城变成了自外于亚速海经济圈的怪物。而秦苍没有意识到,秦稳当没有去管。
于是就搅和起了这一番闹事风云。
“此事的本质,想来只有回赤州和诸公商议之后才有结论了。”魏阳无奈的想着。
数千丁壮汉人现在感觉到了他们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
别个迁过来都是种地的。他们迁过来是先’收粮食‘,再种地。
“人心不齐,万事难一!今天,就要本府就要用刀子!用枪炮收割人心,把这一城人心!收齐了!”秦稳当可不想像西面的秦福生一样去和下属讲什么一一二二。据说秦福生为了维持摩尔达维亚人、瓦拉几亚人和鞑靼人的关系连续杀了数百人,然后不断的用汉人的文书礼节去做教谕,又调来了大批的商货粮食才算抹平众人之间的冲突。
秦稳当看过画师绘画。一开始一张白纸总是最好画的。但是一旦下了笔,有了痕迹,那就很难再从零开始了。
秦福生和秦稳当两个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因为金涛府安西县可以以大汉的经济殖民地逐渐发展起来,而塔纳不行。
“抄家伙!”
庞大的人流冲入了旧塔纳城。
汉人们推着小炮、拿着火枪等武器冲入了一条条大街!而还在串联的塔纳商人们自然是毫无防备。于是一场大屠杀开始了。
火枪、小炮还是其次,人们手里的镰刀、锄头也是杀人利器。
一刀一砸,一条人命可能就飘然离世。
血火连天,不知道是谁放起了大火。但是这已经和库楚克的劫掠不一样了,这是完完全全针对人群的大屠杀。
是夜,血流漂杵,尸积如山!
杀红了眼的人们没有放过室内的那些可怜鬼。一整座城,一晚上。。。。。。全空了!
“把这些尸体扔到河里!冲进亚速海!”秦稳当不想再多说什么。
塔纳城就在顿河的主干道旁边,于是人们推着马车,把染红了大地的尸体全都倾斜到了水中。顺流而下,亚速海今年的鱼一定长得特别肥,特别壮!
再回头,这座残破的旧城成为了秦稳当认为的残破之地。
“这个地方。。。。。。。可分五百人驻留,守住河口。”
接下来其实就是分土地的环节。秦稳当要带着府衙去新城,汉人们也在顿河三角州和顿河两岸各地选定自己想要拓荒的土地。
没多久,
“诏令:新海城已废,更则新城为定边县。”
第134章 53新政(一)
“稳当是真得稳当。人心不齐,泰山怎移?我看本次定攻分爵,明刑正典需要有秦稳当一份功爵。”孟卓彦低声地拍着桌子赞叹道!
不管如何,秦稳当割掉了一个大汉王国的毒瘤,并且非常妥善的处理了后事,孟卓彦已经吩咐处理文档的人把新海城的事故写成’八月十五,暴民益乱,自相攻打,抄家劫掠,遂至当夜大火,几无生者存还。尸体随顿河飘入亚速海,乃至渔人捕鱼后从鱼肚中掏出人手指骨焉。‘。
后人看这段历史当然是十分疑惑的。为什么就会自相攻打?为什么就起了大火?一起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扔进了塔纳城的火焰中毁尸灭迹了。
说起来,这是最近在赤州掀起来的大型运动。
从小吏到魏阳等级的官员都希望整理国内官职、爵衔。好让他们不会出现一个殖民局局长要去一个小衙门点卯的尴尬境况。
秦苍也认识到了官职混乱的情况,于是和一群台阁商量起了规划。
新海城的一夜大火焐热了秦苍的内心。
何不把这次的官制改革扩大化,推行到地方上呢?
于是关于塔纳人民不通王化、冥顽不灵以至于自取灭亡的一百零八条罪状就被邮政局紧急发送到了各个府县的衙门。不过反应各有不同。如杨阔宇、汤茂这样的官员当然是训斥手下人,严格执行宵禁政策和政务公开(部分)政策。保证不会出现秦稳当那样的失误。要知道秦稳当和秦福生两个人都是王族,秦稳当可以大屠杀,秦福生可以练兵上万推着火炮到处打,他们不行。
这其实也涉及到了内外之分的关系。
相比之下中央和地方关系如何界定是比照前次的界定更进一步的进行了规划。
本土和外卫被通过政令的方式规划了出来。
本土的府县有:龙兴府、翰墨府、西山府、平南府和独立城市巴赫奇萨赖。基本上全是克里米亚半岛上全是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府县。这些地方已经被汉人治理的非常纯熟,当地人十有八九也成了汉人的一员。尤其是柳玉京在强推道教,并且把长生天、佛教的一些内容杂糅进道教之后,鞑靼人投入道教的规模十分庞大。另外希腊人的变性大,投入道教的人也非常多。整个克里米亚半岛有足足近四十万人,其中有六七成已经是道教信徒了。
本土的府县衙门以保境安民为主。所以管理机制健全,人手不多。府县官员们的权力主要以各级政事为主。并且官员的兵权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就算是府尹也只能调动府县衙门的几十个三班人员。
外卫的府县有:金涛府、建邺府、壁邺府、黑金府、顿河府和班河府,另外临海府也被列入了进来。外卫的府尹们权力就非常大了。如金涛府的秦福生聚起了上万民兵,上个月还和摩尔达维亚公国的边民大战一场,斩首上千。所有的外卫府尹拥有组建军队、调集兵马的特权,并且在税收上有很大的优惠。移民、物资调动也以这些地方为主。如果外卫能够在保护本土、损失不大的情况下拓土边疆也会受到嘉奖。
但是这些地方情况复杂,甚至很多地方荒无人烟。外卫的府尹就需要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发展了。像张琦那样从秦苍手里骗人口也不失为一招好策。
本土税收六四分,外卫税收四六分也写进了第一道命令里。
这份诏令随着谴责塔纳人不忠不义的公告传发到了金城县的时候,陈子轩捧着这份诏令泪流满面,原来。。。。。原来我还有这么大的权力吗?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给这五千人来当牛做马的。五千人的吃喝拉撒全都管,他一段时间都快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了。
这也涉及到行政、立法和司法的分权。
秦苍再独裁,也不能被猪油蒙了心,就把权力合并在一起交给官员了。
尤其是司法和行政,这是绝绝不能放在一起的地方。古中国立法归上,但是行政和司法一直是模糊不清,由县官全权管理。想想一个县官不但要收税,还要管行政,又要清点刑名,最后只会造成又一轮的权力转租。
没错,绍兴师爷满天下代表的就是清代的一轮权力转租。读死书的新科进士们尤其是在刑名和钱粮,以及行政三个方面从书里学不来,偏偏出来了就是做这个的。于是师爷就出来了。帮东主和地头蛇讨价还价,帮助断案,清理府库,这都是师爷们做的。
秦苍要分权,就要从这方面既尊重传统,又符合实际。
本土可以分得清楚,外卫又怎么能这样给他们套嚼子呢?
这第二道命令里,就写着地方官员如何分权力。
传统的三班六房被拆分出来,和府县官员一起拉了出来排位置。
譬如一县:
县令是正七品官,月薪三十海佩伦金币。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地方行政建设,总而言之就是顺着中央的设计图,在地方做工程师。行政官。
县丞是从七品官,月薪二十五海佩伦金币。主要负责一县安靖,衙役、判罚都要由他来任。是司法官。
主簿是正八品管,月薪二十海佩伦金币。主要负责征收赋税,是直属于各级征税局的官员。啊对了,征税局最近也改名了。
这是主要的正牌官员。
另外原先的吏员吏房也被挖了出来,纳入官员之中。所谓官吏一体,官绅一体。以防大汉出现如明清一样的地方苛政。
三班六房的体质已经拆的差不多了。
三班基本不变,因为皂班管内勤,快班管办案,壮班就相当于武警。这是直属于县丞的地方管理系统。基本上一个县有上百人的三班。其中壮班定额是七十人(对本土来说)。
六房转变为了吏房(官吏)、民房(民政)、税房(税收)、礼房(学校)、刑房(诉讼、监狱)、兵房(后勤、兵事)、工房(基建)、商房(管兴商事)、殖民房(有则设,无则撤)、邮局分部十个衙门。
还有一章,写得慢,各位多多包涵。
第135章 53新政(二)
当然,县里面也只是这些。
邮局分部还要分管地方的驿站,这部分中央和地方一起贴钱;另外还有税关的看守,这是税房负责发薪水的,但却是属于府里面统一规划;户部专职民事,分出税房是为了清净;兵房和刑房不但受县丞节制,还要归属府里和中央直线监察。十个衙门里有的属于县令管,有的属于县丞管,税房专属主簿管,邮局分部又是全国一盘棋。
所以地方上已经乱成这样,严重影响到了行政效率。不改也是不行。
同时还有两个系统在第三道命令里出现了。
第一个是公议。现在官方的正式名字是乡校。也就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地方人民议论发声的地方。每个镇子和每个村都要组织乡校,各级乡校层层组建,然后止步在乡一级,然后乡校与税房直接挂钩,负责税收比对,摊派。同时还要与户房沟通,梳理地方政事。这就是议会的用处。
当然,甩锅的时候也是背黑锅的主要地方。谁让是他们提出的建议呢?(笑)。
第二个是监察系统。这个当然是和司法一样,都是分离的。
县里面的司法和兵事虽然不是分开的,但是不代表以后不分。事都要一步一步来。
监察系统很意外的被委身于地方上的乡校。乡校们的评价代表着官员们的升迁滚蛋,这也是以民制官的另一个好处。同时不只是乡校,地方的初等学堂也负有一部分的责任。这是属于国子监的内容。
另外第三道命令里也包含了另一部分的内容。
漕运、湖泊河道、税关等内容也一一定下。
漕运主要指未来的第聂伯河以及其他大河的漕运内容,湖泊河道、税关等也大差不差。这些东西都归府一级的规划之中。
而府的官员主要有府尹(负责民事,但也要总理大政)、布政(府尹的民事助手)、提刑(刑名司法)、按察(检查官员)四个衙门组成。
多出来的按察主要负责各地的乡校意见梳理,在评判官员升迁和官员失格上下功夫。
另外府的附属机构除了漕运等之外,正牌的三班十房升格为三衙十所。算是升了一级。
于是剩下的梳理就到了中央。
中央怎么算?
这是一个很困难的过程。因为中央最是麻缠。
首先是大汉采取内阁制。这是一个非常好甩掉皇帝黑锅的体制,并且也很适合提高行政效率。
内阁入阁主要由皇帝(未来的)挑选,并且也要公认才好。
然后中央的各种事权也开始全部规划。
往日孟卓彦总领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在中央上,大汉主要向宋代制度看齐。入阁的都要加参知政事的头衔,首辅加中书门下平章事。
首先剥离兵权。这个是对外以及对国家兵的权力。兵部归入枢密院之中。枢密院首为陈翰林,正二品,加参知政事衔。
然后便是办事的机构设置。
内阁之下,设中书门下省(负责提出规划、审计规划)和尚书省(执行)。
中书门下省又主要向上承接,有审计院(大家都懂)、规划院(主要负责整理规划)、铨曹院(官员审计提迁)和监院。
尚书省则比较多了,吏、户、礼、刑、工外加税部、商部、教部三个正部共八部。然后是邮局、殖民局等外挂的局子衙门。局子衙门实际上是绕过尚书省向上负责的。
之外还有御史台、大理寺、都察院、钦天监、国子监、鸿胪寺、宗正寺、太常寺一共八个直属于内阁的单独衙门。
御史台与地方的按察是一条系统,属于官员上的检查;钦天监负责天文和农业历法规划;国子监是教育,下属高等学堂和初等学堂,最近在办中央国子监的直属学校;鸿胪寺则与礼部有交叉联系,礼部负责外交和礼仪(地方上的则归属于教谕,负责教学),鸿胪寺负责来宾、使节的安置,实际上是个清汤衙门,主要官员在礼部做副官。
还有大理寺和都察院。前者负责进行司法执行,后者负责立法审法和事后司法检察。
以及宗正寺和太常寺。宗正寺不用说,秦苍和秦川以及秦四两,再加上撑架子的秦长安一家,一共四家秦氏被纳入宗正寺的范围,不过也是个清汤衙门,由秦氏族人在负责。
太常寺则负责各官员的后勤保障、朝会指挥等等。
于是,
孟卓彦任中书门下省的中书门下令,加中书门下平章事入内阁。
秦长安任尚书省的尚书令,加参知政事入内阁。
王荣芳任工部尚书,加参知政事入内阁。
陈翰林任枢密使,加参知政事入内阁。
张琦任商部尚书,入内阁。。。
杨琇高福星高照,加礼部尚书,暂不入内阁。
其他的尚书及次位都简拔了一群人上来。如地方上的汤茂入京任都察院院长,孟卓彦的得力助手张成林任大理寺正卿等。
魏阳任殖民局局长,秦川任宗正寺宗正。柳玉京任教部尚书,名义上是管理国内宗教,实际上是在以官府正部的方式推行改造后的道教。
其他的人选也一一扎堆。
目前主要是铺起一个官府的架子。许多机构,如鸿胪寺实际上挂在礼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不怎么分家,太常寺正卿实际上是内阁的一个厨子和礼部的一个老学究一起在兼任。。。。。。
必须提到的是,许多官员的子弟都已经加入了分派官员的行列。如王荣芳的几个儿子在户部和税部,孟卓彦的大儿子孟长青避嫌,去了礼部修养,秦长安的大儿子秦福临在铨曹院任主事等等。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场分官盛宴。以至于赤州人都说在大街上一板砖可能都能砸出一个官来。
这样也让一个月四千海佩伦的官爵金支出一下子高到了九千多海佩伦,支出整整涨了一倍!
但是这是一个国家的必经之路。架子铺开了,骨肉才能长出来。
如原先的各监,现在都部分并入了工部和商部,然后自组一院——监院列在中书门下省的四院之中。他们也都得到了最少四品的官位。
这场官职上的大变动被称为53新政,成为了大汉开国以来最重要的事情。。。。。。。
第136章 马骚味
五三新政听起来当然是很粗俗。只不过是因为在一四五三年就取了这么个名字。
而实际上,正派的史书里当然是不能这么写的。
史书里写的无一例外的全是’赤京鼎革‘!
赤京,便是赤州。只不过在正式的发布了政府成立的各种细则之后呢,赤州便改名为了赤京。为此还特意在南区的更南边再开辟了一块儿住宅区,迁入五百余人让赤州的人口活生生的顶破了一万人的总数。
赤京鼎革的意义当然是非凡的,在评价里全部都是’立一国道统‘’全上下之通‘之类的评语。
而实际上对于参与了赤京鼎革的人来说,这不过是把本就有的系统再整理一遍,正式确立而已。唯一不爽的,可能就是看到一群人都摘了桃子,拿了往日不敢想的大官。
“诸位皆是从龙之功,大汉必将名留后世!”
说起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