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639-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将陆续劝说。
  左良玉并不答话,只是无力的摆了摆手,那昏黄的眼神中,透出了落寞。
  ……


第三六七章 凛冬来临

  三日之后,左良玉身亡,三十六镇将领为他风风光光的办了场丧事,然而民间却弹冠相庆,毕竟左良玉的军纪是大明各路总兵中最差的一支,走到哪儿,抢到哪儿,现驻扎在武昌,不知多少人家破人亡,武昌老百姓深受其害。
  三十六镇将领没有人去投李信,他们自家事自己有数,手下的兵,军纪实在太差了,去投李信必然要被清算,经过一番斟酌,三十六镇,近二十万兵力全部去投桂王。
  左梦庚则依着左良玉之言,没有继承军权,当真安心做起了富家翁,只是古人讲究父债子偿,左良玉欠下的滔天血债,哪能因他之死一笔勾销?
  在三十六镇兵马开离武昌没几天,左氏就被神秘人物灭门,全家老小数十口,包括左梦庚才几个月大的幼子,全部被杀,左良玉的尸体也被掘了出来,锉骨扬灰!
  消息传开,很多人暗自恻然,什么是报应,这就是报应!
  那三十六镇兵马也没杀回武昌为左良玉报仇,可能是左家被灭门让他们害怕了,担心自己将来也会落到这样的下场,毕竟天下局势未定,万一将来李信登极,必然会清算他们。
  不知不觉中,夏去秋来,九月份,锦州一带的稻田一片金灿灿,收割在即,多尔衮早已回了沈阳,留多铎驻守锦州,荡寇军因留于宁远的兵力较少,无力发起对锦州的进攻,锦州方面的防备也较多尔衮在时松懈了许多。
  这其实是常态,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处于长时间的高强度战备状态。
  锦州虽然位于山区,但素来有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说法,耕地面积占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日夜里,锦州周边的田庄突然现出了一些黑衣人,向稻田里泼洒火油,沿着风向点燃。
  秋季本就干燥,稻田又因收割在即,田里的水早已排空,刹那间,数十处火头相继燃起,席卷而去。
  站在城头可以清晰的看到,一道道火线在稻田里快速推进,浓烟遮天,眼睛都熏的火辣辣的疼。
  “快,快去禀报豫王爷!”
  守将惊骇欲绝,赶忙奔下城,去向多铎汇报。
  “豫王爷,豫王爷,不好啦,城外走火啦!”
  多铎正抱着貌美的小妾呼呼大睡呢,听得外面来报,顿时惊的坐了起来。
  城外的稻田,隶属于清军各旗的农庄,约有十万顷,以亩产一石稻谷计算,一顷一百石,十万顷就是一千万石粮食,事关锦州全城军民一年的口粮,还有一部分要上贡给沈阳,多铎不敢怠慢,立刻奔上城头。
  就看到浓烟中到处是火光,还有无数黑点穿梭于其间扑火,可是天干物燥,火借风势,哪里能扑得灭?
  “该死!”
  多铎又惊又怒!
  到天快亮时,火势终于灭掉,不是被扑灭,而是烧光了自然灭,经清点,只剩下几千顷的稻田侥幸未烧着,其余全部过火烧毁,意味着今年几乎颗粒无收,全城连带附近的堡垒,数十万军民与牲畜将无以为继。
  这是真狠啊!
  全城一片哭声,一年的辛劳被荡寇军一把火烧光了,眼见凛冬将至,这个冬季还不知道怎么过呢。
  以往宁远、锦州由明军控制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烧大清的粮食,生怕触怒大清,引来残酷的报复,但荡寇军就敢于下死手。
  满人怒火冲天,纷纷向多铎请战,去烧荡寇军的粮田,多铎自忖不攻城,纯野战并不怕荡寇军,亲自率军三万,奔赴宁远。
  城头,火炮已经架起,战士们荷枪实弹,顾炎武与李胜德却相对而笑。
  因为宁远没有种田啊,老百姓全部被带走了,暂时宁远只有驻军,消耗不是很大,用不着学古代那样屯田,靠着江南输血足以养活宁远的军队。
  “田呢,田呢!”
  多铎看着郊野那一块块荒芜的土地,气急败坏。
  荡寇军的粮草大部分屯在觉华岛上,他望尘莫及,甚至还有些士兵因过于靠近城池被炮火击中,丢掉了性命,虽然人数只有近百,却是窝火啊。
  最终,多铎悻悻而去。
  没几日,锦州粮草被一把火烧尽的消息传到了沈阳,给全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天气越来越冷,为防止大清狗急跳墙,李信又调了两万军去察哈尔,协助额哲,防止清军突袭,掠夺牧民的牲畜,额哲也不敢怠慢,他清楚一旦再落到大清手里,等待他的,将会是非常残忍的死法,
  整个察哈尔草原被动员起来,牲畜牛马,向着沿长城一线迁徙,坚壁清野,史可法又调集大量物资援助察哈尔,毕竟眼下还是战略性盟友,不给钱,不助他渡过难关,仅凭着额哲,根本挡不住清军。
  果然,十月底,阿济格领五万精锐南下察哈尔扫荡,可惜牲畜早已被转移一空,除了枯黄的牧草,草原上什么都没有。
  十一月初,阿济格冒险进逼长城,费三与额哲严阵以待,那数以万计的火枪兵,一排排黑洞洞的枪口列着阵,上千门火炮在步兵的掩护下构筑成了几十个方阵,周围还有数万蒙古骑兵。
  阿济格知道自己没机会了,对于荡寇军的绞杀大阵,他记忆尤新,可不敢再拿满清勇士去送死,只得悻悻而归。
  当阿济格回到沈阳的时候,沈阳飘下了今年冬季的第一场初雪,料峭寒风中,鹅毛大雪飞洒而下,地面一片白茫茫,一些老百姓,甚至包括满人扒着雪,挖取草根食用,那手指都冻的通红。
  “贱奴,滚!”
  突然,一声厉叱在前方响起,几名汉人也在挖草根,却被一名赶来的满人喝斥。
  其中一名汉人哀求道:“老爷,咱们两天都没吃东西了,您行行好吧,求您把这些草根留给我们吧。”
  又一人道:“是啊,你们满人都有粮食配给,哪里要吃草根啊,而咱们汉人早就断粮了,求您行行好吧。”
  “都是那杀千刀的李信狗贼,若非他与我大清作对,我等怎会沦落到吃草根的地步?”
  “我们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才能跟着满人老爷入关去杀人抢劫啊!”
  剩下两人纷纷附合。
  “滚!”
  那满人冷哼一声:“粮食配给也不够吃,老子一天才三两米,快滚!”
  出乎意料,那四名汉人并未离去,反而眼神闪烁。
  “怎么,想造反吗?”
  那满人感觉气氛不对,拨出了腰刀。
  “他娘的,吃个草根也被抢,这是要把老子们活活饿死啊,杀了他,吃他的肉!”
  一名汉人忍无可忍,抬起身边一块重约二十斤的石头,奋力向那满人的脑壳砸去。
  “咣!”的一下!
  那满人也是饿的手脚酸软,无力闪避,顿时后脑壳开花,跌倒在了地上。
  “杀,带快点杀!”
  剩下三人一涌而上,掐脖子、抢刀、几下就把那满人给活活打死,阿济格远远看着,都来不及喝止。
  “放肆,快去杀了那些逆贼!”
  阿济格大怒。
  身边的亲随纷纷追赶上前,把那四名汉人生生劈杀!
  “好大的狗胆!”
  阿济格仍是余怒未消。
  一名亲随劝道:“英王爷,如今缺粮,只怕盛京的汉人再也不那么恭顺,还是赶紧与摄政王爷商讨对策吧。”
  “哼!”
  阿济格怒哼一声,他也认为,如今的局面与多尔衮的失策有关,再去与多尔衮商议?他感觉多尔衮还不如自己呢,如果当初做摄政王的是自己,大清怎么也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不过他还不至于在下属面前表达出对多尔衮的不满,只是挥了挥手:“我们走!”
  一行人策马前行,沿途虽说不上是饿孚遍野,却也是饥民无数,尤其是汉人,那一双双饿的发直的眼神,既便是阿济格看着,心里都有种惊悸之感。
  他觉得,迟早要出大事。
  “嗯?哪来的肉味?”
  突然一名亲随鼻子嗅了嗅。
  又一人分辨了片刻,咽了口口水道:“好象是红烧肉的味道,是那,范学士府中!”
  “范文程?”
  阿济格眼神一眯,挥手道:“走,随本王去拜访范学士!”


第三六八章 文程受辱

  “老爷,老爷,英王爷来啦!”
  范文程正在院子里赏雪,一名老仆匆匆来报。
  “英王爷?”
  范文程眉头一皱。
  他和阿济格没什么交情,甚至当初皇太极在位时,他被皇太极当枪使,用来对付多尔衮三兄弟,虽说多尔衮大度,没有与他计较,但阿济格非但不是什么胸怀宽广之辈,还性格暴虐,待人狂妄,他可不认为阿济格上门会有好事。
  尤其是阿济格远征察哈尔,无功而还,不仅仅是面子过不去,这一来一回,五万大军消耗的粮米,对于深陷粮食危机的大清来说,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大清虽然重新营建了沈阳,称之为盛京,但国力的不足与严寒的天气耽在那儿,注定了盛京的规模有限,连皇宫都简陋的很,更别提王公大臣的府邸。
  范文程虽贵为大学士,但府邸也就是个半亩方圆的小院子,关内汉族小地主家的规模,连避都没法避,只得硬着头皮向外走去,还没出门,阿济格就进来了。
  “奴才范文程参见英王爷!”
  范文程不敢在阿济格面前称臣,虽然对于满人来说,当奴才更加亲近,不是心腹没有资格称奴才,拿你当奴才是看的起你,可范文程仍保留着汉人的习俗,不习惯称奴才。
  “嗯~~”
  阿济格鼻子一哼:“范学士,我大清粮秣不足,诸多旗人食不裹腹,战士们甚至以炒面掺草籽为食,你一个文官,不需要上战场打仗,却窝在府里烧肉吃,从哪儿来的肉?”
  范文程心里格登一下。
  大清国采用粮食配给制度,对底层的影响非常大,但对于高层,影响并不是太大,至少不会饿肚子,如果非要说有点影响,无非是肉类再也不能敞开供应了,每几日发一次肉。
  本来自家烧肉不算什么,可这阿济格明显是来找茬的啊!
  “回英王爷,奴才所食肉类,皆有定制,还望英王爷明鉴!”
  范文程勉强施礼道。
  “范文程,你好大的狗胆,竟敢顶撞英王爷?”
  一名侍从大怒,一巴掌挥了过去!
  “啪!”的一声脆响,范文程的脸上多了个通红的巴掌印。
  “这……”
  范文程惊呆了,心灵上的惊怒,让他暂时忘了身体上的痛苦。
  阿济格哼道:“小小奴才,竟敢出言不逊,若非你有些许功劳,今日就该斩了你,来人,掌嘴!”
  “英王爷,英王爷!”
  范文程大叫。
  两名待卫已经把范文程架住,又有一人狞笑着上前,啪啪啪啪,左右开弓,照着范文程的脸打了起来。
  阿济格也不理会,双手负后,提步向内宅走去。
  “啊!”
  “啊!”
  内宅中一阵阵惊呼,范文程的妾吓呆了。
  “嗯?”
  阿济格突然眼前一亮,他看到了范文程的妻子。
  范文程的妻子虽已三十来岁,却徐娘未老,风韵尤存,更重要的是,这是范文程的妻子!
  阿济格本就是个记仇的人,顿时哈哈一笑:“好一个美人儿,过来!”
  “英王爷,妾已是有夫之妇,请您饶了妾吧。”
  范妻吓的俏面煞白,连声哀求。
  “饶了你?”
  阿济格一把拽过范妻,狞笑道:“难道你不知道你的身份么,你们汉人,本就是我们满人的奴才,主子可以享用奴才的一切,别看范文程是大学士,可是他在本王面前,依然是个奴才,本王今日宠幸你,你应该感到荣幸,进来!”
  说着,阿济格手上用力,把范妻拽进了屋,并反脚把门踢上。
  “砰!”的一声!
  屋内屋外成了两个世界,范文程被打的鼻青脸肿,嘴角有丝丝鲜血溢出,但更令他心痛的,还是屋里隐隐约约传来的哭叫声。
  阿济格的下属都以戏谑的目光看着范文程,其中一个笑道:“听说这范奴才纳了几个妾还算不错,咱们也去见识见识吧。”
  “嘿,跟英王爷出门在外数月,今儿可得好好放松喽!”
  一群人相继往内院奔去。
  范文程很想大骂畜生,可是他不敢,他只能伏在冰冷的地面,一下一下用力捶着地,眼里流出无声的泪水!
  足足过了将近半个时辰,阿济格带一众随从才满意的从各间屋子里出来,看了眼范文程道:“滋味不错,下回本王还来!”
  随即就扬长而去。
  马蹄声渐行渐远,范文程如丢了魂般,怔怔站在院子里。
  “老爷,呜呜呜~~”
  一名美妾衣衫不整的唤了声。
  范文程这才回过神,疾步奔进了他妻子的屋子。
  只见屋里一片狼藉,他的妻子如死了般躺在床上。
  “诶!”
  范文程狠狠一拳捶上床梁!
  “相公,妾不如去死了好!”
  范妻勉强抬起脸,泪流满面的哭叫道。
  “此事怪不得你,是我无能,是我无能啊!”
  范文程悲愤的大哭道。
  范妻恨恨道:“那英王爷竟然如此凌辱于妾,相公,你去求摄政王爷吧,你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摄政王爷必会为我们做主。”
  范文程苦涩的摇了摇头:“如今的大清,风雨飘摇,满汉冲突一触即发,这时候去找摄政王爷,岂不是让摄政王爷为难?更何况英王爷乃摄政王爷的兄长,孰亲孰远,一目了然,真要去找了,也无非不轻不重的略作薄惩,于事何益?还反而得罪了英王爷,罢,罢,想我范文程什么苦没吃过,还是自认倒霉罢!”
  范妻失魂落魄道:“这大清的天,是满人啊,妾不会再叫相公为难了,只是妾不明白,我大清前两年不还顺顺当当么,怎么一下子就变成了这样?”
  “唉~~”
  范文程重重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他的眼前,不自禁的浮现出李信的面孔,正因此人,大清才日薄西山,今年就已经如此困难了,如果再被封锁下去,明年,后年呢?
  他的心头,竟有了丝恐惧。
  ……
  永福宫!
  多尔衮前来探望布木布泰,布木布泰的玉面布满了忧容,叹了口气道:“九王爷,没想到局势竟恶劣至此,我听说,宫外已经有满人和汉人互相攻杀了,先皇帝致力于满汉一家,为之操劳一辈子,想不到竟要毁于一旦,九王爷可有善策?难道放任冲突不断,终至无法挽回?”
  多尔衮听出了太后的语气中,含有不满的意思,可是他能如何,该想的办法都想过了,荡寇军倚仗宁远的坚城利炮,怕是多铎倾全力去攻亦是讨不得好,阿济格进攻察哈尔,更是无功而返,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国力碾压。
  以往多尔衮以为,大清得上天眷顾,合该取得明朝天下,但是他忽略了一点,汉人达两亿之众,只是因为内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才会被满清一次次的入关寇掠,如今李信取大明而代之,国势蒸蒸日上,大清作为番邦蛮夷,三百万人口,哪有和李信争锋的资本?
  就拿目前来说,李信没必要发兵攻打,只须紧紧封堵住大清对外获取物资的渠道,大清就会自己生出乱子,在内乱中衰亡。
  多尔衮明白归明白,可是国力上的差距,让他无能为力。
  布木布泰又道:“豪格已数次上奏,要求回沈阳,济尔哈朗也似有支持豪格之意,甚至两黄旗的将领都颇多私语,我已经快压不住了,九王爷可有善策?”
  豪格是多尔衮的心头之患,他无比后悔带豪格去北京,被李信抓住了机会,送了场功劳过去,使得豪格跳出了囚笼。
  深吸了口气,多尔衮拱手道:“为今之计,只有从朝鲜那边想办法了。”
  布木布泰担忧道:“会不会逼的朝鲜投奔李信?”
  多尔衮狞色一闪,冷声道:“先解了燃眉之急再说,臣谅那李倧还没那么大的胆子。”
  从朝鲜筹粮,多尔衮被逼急了,布木布泰知道很容易把朝鲜重推回大明,但是凛冬难熬啊,她也没好办法,只是摇摇头道:“九王爷把握好分寸罢。”


第三六九章 朝鲜浩劫

  李朝定都于汉城,李倧是这一代的朝鲜国王,此人也是经历坎坷,幼年时期,生活于光海君的淫威之下,全家都战战兢兢。
  因光海君乱政及外交上疏远明朝,亲近后金导致众叛亲离,李曙、申景禛、具宏、具仁垕外,金瑬、崔鸣吉、张维、李贵父子等人于天启三年发动政变,推翻了光海君,拥立李倧为朝鲜国王。
  之后历李适之乱,丁卯胡乱,于丙子胡乱中被迫向大清称臣纳贡。
  崇祯十年正月三十,李倧着青衣,出城投降,在三田渡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并改换穿皇太极所赐的貂裘谢恩,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属国。
  这日,李倧召集右议政金自点、原平府院君元斗杓、左议政金堉来王宫议事。
  “众卿,大清摄政王爷派人传书,要求我朝鲜速筹一千万石粮食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