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崛起1639-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次是与他的威望已经初步建立起来有关,颗粒火药让枪械的威力大增,治疗伤势挽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严格训练也初见成效,编练还不到一个月的新军对上刘宗敏的老八队并不处于下风,自己一步步的展现出了能力,也让人自觉或不自觉的产生了信心。


第二十八章 当兵的人

  将士们群情汹涌,尤其是军中的光棍更是激动,李兰芝却是哼道:“什么嘛,就知道贬低父帅抬高他自己,父帅胸有大志,又怎可能是黄巢那等人物,将来父帅得了天下,必然是千古明君,百姓安居乐业,朝庭纲纪肃然,比他朱家好千百倍都不止。”
  “哎~~”
  高桂英叹了口气:“李公子确实有本事,你爹的军中尊卑不分,军纪不明,老八队拿你爹当大哥,你爹是凭着威望服人,而不是军纪约束人,长此以往肯定要出问题的,你爹犯了大错啊,他不该把李公子放跑。”
  说着,还满脸的痛心之色,怔怔的望着李信。
  “大家静一静!”
  李信又拍了拍手,把目光吸引过来,说道:“火枪的威力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我们以一群乌合之众,凭着火枪打退了老八队的骑兵冲锋,在未来的战争中,火器为王,我们要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新打法,对此,我再宣布两件事。
  第一,军制改组,明军军制不适应火器时代,李自成效法唐制更是历史的倒退,我们将采用全新的军队组织形式,由军师旅团营连排班构成各级军阶。
  一班十人,一排三班,一连三排,连作为作战基准单元,满编一百二十人,往上三连一营,三营一团,三团一旅,三旅一师,三师一军,趁着军队初建,军制改组刻不容缓,我与大家把各自对应的军阶调整一下,另于私下里,大家称我李公子或者李信,李伯岩都无妨,但在公开场合,要称我为总司令,红娘担任我们中华革命军的副总司令。”
  二瓤忍不住问道:“公子……不,总司令,这总司令是个什么官,可有总兵大?”
  “哈~~”
  李信哈的一笑:“司令者,司掌命令也,隋朝曾有司令一官,掌图籍法式,纠察宣奏,而我所说的司令,是军队中主管军事和相关下属部队的军事主官,如果非要与明军作个比较,相当全国兵马大元帅,而总兵根据所辖兵员数量,相当于我们中华革命军中的旅长或师长这一级别,明白了吗?”
  “明白了。”
  二瓤挠了挠后脑壳,看那神情,还是不大明白。
  不过也没关系,司令只是个名称,习惯了就好,正如解放前引进西式军制,满街都是司令,甚至几百人的土匪马贼头子都自称司令。
  “好,我们现在开始!”
  李信把各级将领集中在一起,按照各自的军阶授予相应的职务,如李胜德,火枪队队长,虽手下只有一百五十人,但是考虑到未来扩编的问题,改为火枪营营长,副手王强与杨大牛,分任连长。
  他的亲卫队改称亲卫连,黄海任连长,杨彪和邢武分任排长,其余各人也依次调整,步兵最大的作战单元为团,张全任步兵团团长,弓兵暂时建到营,由原红娘子军中的一名神射手江志任营长,邢三任后勤部部长,总之,每个人的职位都非常低,不过将来随着军队规模的扩大,各人的军职也将得到相应的提升。
  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一套军制有何意义,与明军的总兵游击的区别到底在哪儿,李信暂时也不费口舌,现代军制的要点在于废除了封建旧军队中的人身依附关系,依据时代特征,创新军事思想,改造军事组织,并强调动员力、组织力与战时保障能力。
  李信效法解放军建立的三三制只是徒有其形,还远未得到现代军事制度的神髓,但他目前只能做到这一步,更深层次的兵役民防、教育动员还需要大规模的扫盲与工业化的发展相互配合,他的目地,是建立起一支工业化的军队。
  在宣布之前,李信也曾考虑过是否引入近现代军制是否超前,但是纵观历史,制度先行一步不会有错,而一旦制度落后于现实,将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以北洋水师为例,仅从装备来看,完全是一支先进的近代化海军,但他的制度,仍是总兵副将参将把总那一套,军中拉帮结派,盛行人身依附,地域歧视不绝,各舰与舰之间,矛盾尖锐,这样的一支海军,纵然装备先进,可是制度上的劣势限制了装备的先进性,这才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各位!”
  李信又把人唤了回来,大声道:“自古以来,以人头计功,这种计功方法是冷兵器时代近身肉搏的产物,但是在火器时代,强调团队配合,以远程杀伤为主,以人头计功很不公平,有鉴于此,我军不再以人头计功,而是以团队作为基本计功单元,以是否达成军事目标作为评功标准,具体细则会在取下高邮之后正式公布,大家有意见现在提,过了今晚,任何反对声音都视为违抗军令!”
  “总司令,您怎么说就怎么来,咱们信任你!”
  “官军最擅长杀良冒功,老百姓可真是惨啊,遇上流贼,被裹挟,遇上官军,被杀头,要我说,废除人头计功,废的好!”
  “只要公平,怎么都行!”
  底下纷纷叫嚷,一片赞同。
  “安静,安静!”
  李信双手连摆,好不容易压下了喧闹声,才道:“既然如此,这事就这么定了,我现在教大家唱首歌,歌名为《当兵的人》,做为我们中华革命军的军歌,象征着我们的风貌与责任,大家先听我唱!”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
  自从离开家乡就难见到爹娘……”
  李信自然唱不出刘斌那种味道,却也是抑扬顿挫,热血澎湃,这种调子的歌曲,在当时堪称惊世骇俗,但是不要低估古人的审美水平,他们喜欢古腔古调的音乐,是因为没有接触到更好的,一旦有璇律更加悠扬,节奏感更加强烈的音乐传入,是听那慢悠悠,能急死人的拖腔,还是朗朗上口的歌曲,很容易做出选择。
  这和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情况极为类似,听惯了红歌的人们,乍一接触到港台流行歌曲,立刻就风靡了全国,满街都是提着个卡式录音机的年轻人,摇头晃脑。
  他选择当兵的人,除了歌词朴实简单而又真挚,关键是进行曲风格,振奋人心,而且歌词不用多过改动,只要把共和国的旗帜上,改成那广袤的土地上就可以了。
  刚开始李信还有些担心时人接受不了现代音乐,不过全军上下反映热烈,战士们渐渐地跟唱起来,很明显,担心是多余的,他的兴致也随之高涨。


第二十九章 东施效颦

  “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
  周氏看着台上的李信,跟着轻轻哼着,孙荻忍不住唤道:“娘,这词粗鄙的很,远远比不上您平时哼的小曲儿,您怎么也跟着唱了?”
  “啊?”
  周氏回过神来,粉面一红,不自然的笑道:“红娘,我曾经听过西洋歌曲,和这首歌在风格上有些类似,想不到李公子居然对西学也有所研究,还真是奇才呢。”
  红娘子为李信自豪着,但心里又有了些不安,李信是多才多艺的读书人,而自己,是个踩绳卖解,大字不识的江湖人士,她觉得自己与李信的差距越来越大,想到这,便咬咬牙道:“周姐,你……能不能教我读书识字?”
  “哦?”
  周氏诧异的看了过去,美眸中似是有所明了,点头笑道:“既然你想学,那姐抽空教你便是,不过姐可得把丑话说在前面,你已经过了识字的最佳年龄,或许会很辛苦的,姐可不会纵容你。”
  “嗯!”
  红娘子猛一点头:“我邢红娘打小练功,什么苦没吃过,周姐放心便是,我不会叫苦的。”
  说着,还往上望向了李信。
  “来,大家有会唱的,跟着我唱,这是我们的军歌,每个人都要会唱!”
  这时,已经一遍唱完,李信厉声呼喝,又唱了起来。
  刚开始,跟唱还很凌乱,渐渐地,唱的人越来越多,也越发的整齐,汇聚成了一片,漫山遍野都是咱当兵的人,激昂的情绪缭绕夜空,很多人用尽力气在唱,唱的脸红脖子粗,满脸的振奋之色!
  高桂英的眼神中流露出了一抹惊骇,她是知兵的,可是纵然以老八队的精锐,也从未达到过如此气势,而这仅仅只是一首歌带来的!
  她看着站在巨石上的李信,双臂用力挥舞,引亢高歌,一股浓浓的悔意占据了心头,她越来越为李自成懊悔,如此人才,居然不能见容,她的心里也有了些怒气,但同时,又为李自成平白招惹了一个大敌而担心。
  她的心思不由回到了李自成身上,这刻的他,在做什么?有没有入睡?
  与朱连山山顶的热烈气氛不同,邓州州衙安宁平静,李自成仍未入睡,在等着刘宗敏回来,别看李信只有一千多乌合之众,可这事泄露出去了,将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投附他的各路义军必然生出贰心。
  其实李自成也不想要类似于老蝎子自带兵卒来投的大小首领,这些人根本谈不上忠心,也不完全听他的调遣,他最欢迎的还是单独来投的贫苦老百姓,可是现阶段他没办法,刚刚打开局面,急需壮大气势,只待袭取洛阳,得到了福王的钱粮之后,才有可能整肃全军。
  夜越来越深,莫名的,李自成的心头闪过了一丝不安,但随即就哑然失笑,两千老八队精锐,由刘宗敏带领,怎么可能失手呢?
  “闯王,总哨回来了!”
  突然,张鼐在外唤道。
  “哦?”
  李自成连忙踏出屋子,正见着在清朗的月光下,刘宗敏、高一功与李过联袂而来。
  “大哥!”
  “姐夫!”
  “义父!”
  三人二话不说,扑通一声跪下。
  “怎么了?”
  李自成心里格登一下。
  刘宗敏拱手道:“小弟办事不力,还请大哥责罚,那……那李信跑了,咱们折损了两百个兄弟!”
  “到底怎么回事?”
  李自成连忙喝问。
  “是这样的……”
  刘宗敏三人你一言我一语的道出了经过。
  当说到鸟枪到了李信手上,威力与射程均是大增时,李自成神色数变,再到高桂英与李兰芝被掠走,更是忍无可忍,咆哮道:“李信狗贼,掠我妻女,我与你不共戴天!”
  那满脸的悲愤,浑身缭绕的杀机,让人毫不怀疑他与高桂英之间浓浓的夫妻之情。
  “大哥,小弟无能,请大哥责罚!”
  刘宗敏再次请罪。
  高桂英是高迎祥的侄女,是高一功的姐姐,在老八队中的名望不比李自成低,甚至因高桂英平易近人,在某些情况下比李自成更受爱戴,这也是高桂英被红娘子挟持住,老八队不敢强行解救人质的根源所在。
  “哎~~”
  李自成愤怒的望着刘宗敏,许久,重重叹了口气:“都起来罢,这事怪不得你们,桂英出现的……太巧了,一功你放心,总有一日,我必将李信狗贼碎尸万段!”
  “姐夫,一想到大姐和侄女落到那狗贼手上,我心里就揪着啊,要不咱们再派兵过去,趁夜偷袭,看看能不能把大姐抢回来?”
  高一功虎目微红,眼里透出羞恨之色!
  李自成略一沉吟,便摆摆手道:“不妥,黑夜有利于他,不利于我,我不能让将士们无谓的伤亡,想必桂英也不愿如此,而天亮之后,李信也该跑了,茫茫大山,上哪儿找他?总之,这事没完,早晚我会把桂英救回来。”
  高一功又问道:“那李信带着军突然离开,若是有人问起,该如何解释?”
  李自成缓缓道:“看他的行踪,若是他被朝庭剿了,就说他不听号令,胡乱行动,咱们趁势整肃军纪,若是他在某处立了足,就说他背叛于我,号召天下义军共讨之!”
  “好,这主意妙!”
  “大哥果然是大哥啊!”
  三人均是眼前一亮!
  李自成笑了笑,问道:“鸟枪在他手上居然能打到六十步,你们可曾琢磨过?”
  李自成不傻,他清楚训练枪手比训练弓箭手容易,之所以不重视枪械,关键在于鸟枪除了质量差,威力也比弓箭差多了,而李信能把鸟枪打到六十步还破甲,这对于李自成的吸引力无疑是致命的。
  “这……”
  三人相互看了看,李过迟疑道:“义父,要说李信改进了枪械,就算他有方法,也没这时间,因此很可能是加大了装药量,我算了下,在六十步的距离上破甲,装药量至少加一倍,但是会有炸膛的风险。”
  刘宗敏回忆道:“我在阵前督战,好象没见着李信的枪炸膛,要不……我们找人试试?”
  “也好!”
  李自成点了点头。
  李过找来了一名亲兵,按六十步距离,卡在大门口的位置挂起一副铁甲,周围火光通明,这名亲兵填装了双份火药,再装上弹子,点燃火绳,瞄向标靶。
  “轰!”
  却是一声炸响,枪枝从中炸开,那名亲兵捂着脸,倒地惨叫不止,指间渗出丝丝缕缕的鲜血,一只眼睛被炸瞎了!
  几人面面相觑!
  ……
  天亮了,李信军中的老弱妇孺都是随军家眷,约有三百多人,考虑到突袭福王府的动静越小越好,枪械的用处不大,因此分了一百名火枪连战士随行,另有两百名步卒与伤员。
  在军卒的挑选上,邢三留了个心眼,虽然昨晚正式建军,士气大振,可是随军家眷不同,这都是杞县老百姓,是皂隶衙役和部分卫所军的家属,在市井中也算是有头有脸,日子能勉强过着,如今却被迫跟着流窜,怨气不要太大,如果不把她们与自家男人拆开,李信又不在,难保这些娘们儿不会唠叨,指不定就有人耳根子软,半路偷偷跑了,所以随行军卒本着分开拆散的原则,都是不相干的人。
  邢三带领人马离去之后,李信也领着余下的一千两百人,向着大山深处行进。


第三十章 风雨入洛阳

  初冬时节,寒风阵阵,天空铅云密布,凌乱的雨丝肆意飘洒,几个城门守卒抄起袖子拄着长矛,缩在门洞里。
  “傍晚了,快关门了。”
  “是啊,这鬼天气,还是回家喝两口烧酒,再炖上一大锅狗肉那才叫爽!”
  “你娘的净做梦,还是回家啃咸菜窝头吧!”
  “哈哈哈哈~~”
  门洞里一阵轰笑声。
  “诶,有人来了,再有半刻就要关门,谁他娘的不识相?”
  突然一声怪叫传来,一众军卒纷纷看去,只见一行车队缓缓接近着洛阳南门。
  “嘘,小声点,看这架式肯定是贵人,被听到没咱们的好果子吃!”
  “娘的,什么世道啊,凭什么他们吃香喝辣,老子们挤在门洞里吹风淋雨?还他娘的欠了快一年的饷,我全家都要饿死啦。”
  门洞中,又发出几声不满的嘀咕。
  这一行车队,正是李信假扮候方域的车队。
  由邓州到洛阳近六百里,为了避开官军,下了朱连山之后,全军在山区中穿梭,省吃俭用,再捕捉鸟兽,外带摘果子挖野菜,足足走了大半个月,才靠近洛阳,战士们先行一步,花了三天时间,分批分次,空着手由各门潜入,李信带着兵器,不敢大意,一直在城外徘徊,等来了梦寐以求的冷空气南下,又拖到傍晚,才正式入城。
  全队十余辆大车,装着火枪、长矛、刀剑与弓矢,李信和周氏母女坐在最前面的一辆车里,红娘子扮丫鬟,黑着脸走在一边,高桂英扮成了老妈子,脸色也不比红娘子好太多。
  其余黄海、杨彪、邢虎与亲卫队则扮作长随与家丁,护着车驾。
  车厢里,周氏或许是紧张,也可能是与李信挨的太近,面色有些发白,身子不自然的僵着,透过车窗的一小丝缝隙望向外面。
  孙荻则是睁大眼珠子,不时望望母亲,又不时望望李信。
  李信笑道:“周夫人,不必紧张,几个看门小卒,黄海就足以摆平,呵呵,想不到老天爷也站在我李信一边,刚来洛阳就碰上冷锋过境,还不下雪,看这天气,恐怕风雨会越来越大,真是动手的良机啊,待会儿入了城,先给你和阿荻找个客栈住下来,或许明天,就能住进王宫了。”
  “嗯~~公子小心!”
  周氏微红着脸,点了点头,随即就问道:“公子,请问何为冷锋?”
  “啊?”
  李信暗道一声说漏嘴了,尴尬的笑了笑,便道:“每逢冬季,隔三差五,会有从蒙古过来的冷气团南下,带来强烈的降温和风雨天气,故称之为冷锋,往往冷锋过境前,天气会不正常的回暖,甚至有时如融融阳春,只要注意观察,都是有征兆的。“
  周氏赞道:“公子还真是见识广博呢。”
  “夫人过奖了,李某无非观察的多,想的也多罢了。”
  李信毫不客气的谦让了句,又问道:“结识夫人也有了近两个月,不知夫人芳名可否告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