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去捣乱-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欲攻打荆州,此事应当先与魏公汇报!”

    荀罡立刻反驳道:“魏公任命各方都督,就是为了让我等便宜行事,不要为了那些枯燥迂腐的行动浪费时间。如今我军是否攻打荆州,不在魏公,只在我等一念之间。”

    众人闻之默然,曹仁也不反驳,因为荀罡说的就是事实。

    “而今孙策新败,刘备有意欲安抚荆南,暂时无意攻取荆北,荆州士族又为了继承人吵得不可开交,正是我等进攻之时!据斥候来报,如今荆北虽还有步卒三万,水卒两万,但凭借现在的荆州,必然无法防御我等!”

    曹仁闻之眼神一变,反是问道:“我南阳只有两万轻卒,如何与五万部队相战?此事不妥!”

    陆逊反是说道:“我有一计,若是情况允许,我等可兵不血刃拿下荆州!”

    “哦?伯言有何计策,速速说来!”

    陆逊道:“荆州士族多是文官,除了黄祖等一干排的上号的将领外,其余众人不足挂齿。而今荆州内部降曹派甚多,只要都督打上魏公旗号,佯称二十万兵马,并许诺让荆州众人官职依旧,他们必然拱手来降!”

    荀罡将此计问于众人,或有人说此计可行,也有人说刺激风险甚大,更有迂腐之辈,还说用曹操的名号不妥,甚至说虚报自家人数不符合礼法,你当这是春秋时代吗?

    “不论如何,此计可以一试;曹将军,你派遣兵马,急速攻打新野,务必迅速拿下!并让城中守将前往襄阳带话,告诉他魏公兵马片刻就到,若荆州以礼来降,一切官职照旧;若他们有意反抗,届时玉石俱焚,一个不留!”

    “这……是!”

    曹仁无奈,只得按照荀罡的指令行动,领一万兵马先行,仅仅半天,便一鼓作气拿下了新野。新野守将是个降曹派,听闻曹操大部队就在后面,立马投降,连气都没有喘一下。

    如果刘表还在,这些人还会认真防守此处;但正是因为刘表死了,各种派别才纷纷涌现,荆州的悲剧,似乎已经在所难免了。

    荆州的时间,不多了。


………………………………

第二百九十二回 兵不血刃

    曹操南下的消息传到消息,顿时震惊四座,人人自危;襄阳城内素闻曹操军队素质,多有屠城的黑历史,大有搬离襄阳之意。

    没人知道这是荀罡的计谋,就算机智如同蒯良等辈,知道也不会说出来;因为他是降曹派,无论是南阳都督来,还是曹操亲自来,他都是会投降的。

    但却有人关注到了“曹操”发出了劝降言论,若荆州投降,所有人依旧官袭原职,顿时打压了许多意欲反抗的官僚。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够保住自己的官位,给谁打工又有什么区别?

    再说了,曹操可是现在最有能力一统天下的人,投降他的阵营,那可是为统一天下做贡献啊!

    但这都是后话,因为这个条件对于蔡夫人而言可不是好事;如今荆州无主,也就是说如果曹操有意立刘琦为荆州刺史,那这次投降对自己而言毫无益处。

    所以蔡夫人当众宣布,如果不让刘琮承袭刘表的爵位,那自己绝对不会投降曹操!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斥责蔡夫人自私,也有人觉得她有理;但无论如何,蔡夫人的这句话真的被所有人重视了。万般无奈之下,黄家与庞家选择了妥协,但为防刘琦被蔡夫人加害,他们又暗中将刘琦送到江夏黄祖处。

    因为黄家与庞家的妥协,刘琮最终成为荆州刺史,但因为刘琮年幼,州郡大事便由蔡夫人代理。不过众人也是知道,蔡夫人所代理的荆州,没有几天可活了。

    果不其然,半月之后,荀罡率领两万兵马自南阳南下,打着曹操的旗号,号为二十万,浩浩荡荡朝新野而来。蔡夫人连忙命宋忠前去递送降书,要求荀罡按照之前的约定,能够保住刘琮荆州刺史的大位。

    但荀罡看着这份降书,却是将之递示众人,嘲笑道:“这蔡夫人好生天真!刘琮不过十来岁稚子,竟妄想空占荆州刺史之位,真可笑也!”

    众人纷纷称是,但心中却是想着:你不是也才十几岁吗?再说了你四岁就当州郡长官了,还不准别人当荆州刺史不成?

    曹仁出列询问道:“都督,如今蔡夫人递上降书,我等可要命人汇报魏公?”

    “这是自然,另外……你让使者给魏公说:‘刘琮年幼,不战而降,但蔡家在荆州根深蒂固,不可久留,可另表其为青州刺史’。”

    曹仁会意,因为这也是必然的,毕竟荀罡夸下了海口,答应荆州中人说官职依旧,总不可能食言吧?但蔡夫人在荆州势力颇大,若是令其留在荆州,必然会成为曹操的心腹大患,倒不如让他走得远远的。

    且说荀罡拿下襄阳,但却未能收服南郡、江夏两郡,至于荆南更是没他的事。不过在江夏的黄祖听闻襄阳已经投降,当即大怒,立刻扶持刘表的长子刘琦任江夏太守,并封其为荆州牧,虽说没有经过朝廷的认证,但这年代,朝廷的话还顶啥用?

    南郡太守乃是之前意图为刘表报仇的文聘,在听闻襄阳投降之后,黄祖又拥立了刘琦为荆州牧,左右难安,便选择了中立,打算再观望一段时间。

    荀罡自领军来到襄阳,刘琮、蔡夫人以及荆州一干官员纷纷出城迎接。蔡夫人奉上荆州户口簿以及太守印玺;荀罡却是婉拒道:“夫人休要见外,魏公一言,自然九鼎。这州郡大印还请先收下,待来日朝廷正式委任诏书送到,自有用处。”

    蔡夫人大喜,连忙行万福叩谢,余众将荀罡引入襄阳城池,设宴招待,后来才得知这是荀罡的计策,曹操根本没有前来,虽然遗憾,但既来之则安之,众人并没有抱怨什么,一日宴会,欢聚而散。

    五日之后,自许都传来诏书以及曹操的密信。原来曹操对于荀罡的雷厉风行大为赞赏,并借此机会封荀罡为荆州刺史,并全权都督荆州事宜,统领包括之前南阳在内的所有荆州领地。

    当然话虽如此,荀罡真正掌握的地方只有襄阳和南阳,荆北两郡,荆南四郡都还在别人手里。曹操这番意思,完全是让荀罡给自己当苦力,让他替自己把荆州给拿下来。

    但荀罡根本不吃这一套,把荆州全拿下来了自己的职位也就不保了;若不乘此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那可真的悔之晚矣!

    而那封诏书,自然是曹操以天子名义下布的诏书,曹操表刘琮为谏议大夫,青州刺史,命他带领家眷前往许都受命,随即往青州赴任。蔡夫人这才知道上了荀罡的大当,但一切都晚了,她不再是荆州的主人,士族大家为了自身考虑,也绝不可能帮助她反抗曹操,就连蔡家自己也是。

    现在的她,不是什么蔡家子嗣,只是刘琮的母亲而已。

    不过好在曹操知道这二人野心不大,没有什么威胁,也不会对二人痛下杀手,这或许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建安八年夏季,荀罡拿下襄阳的第一个月,将曹操的一系列政策以及自己的许多革新理念发布之后,襄阳一片太平,众人见没有战乱发生,各自安居乐业,一片祥和。

    现今的豫州早已是纸币横行,正因为如此,导致交易颇为方便,商业繁盛。荀罡也借着当年陈留时期的经验,将纸币以及其他政策推入襄阳,颇得士族欢心,投靠者不计其数。只怕要不了多久,纸币的风波便会渐渐扩散到整个荆州。

    此时的荀罡暂时没有攻打江夏、南郡的心思,因为他知道,南郡文聘尚且在观望,若是自己强攻,必然会让他与刘琦站在一起。所以荀罡选择怀柔政策,命使者晓以利害,不出三月,文聘必然来降。

    而江夏,却只能强攻了。

    不过这事不急,孙策新败,半年之内多半不会有动静,给了荀罡许多的时间。现在的荀罡最主要的目标,一个是发展经济、农业,一个是整理荆州户口,调整征兵政策,最后一个,就是吸收人才。

    众所周知,襄阳是天下士人的避难之地,也正是因为如此,此地出现了许多的良才;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等等,虽然来自天下各地,但不可否认,他们都是在荆州发家的。

    于是荀罡招来蒯良、韩嵩等人,询问荆州之地可有什么良才;但万万没想到,这些家伙一天到晚只知道内斗,竟然只说得出各大家族中杰出青年的名字!不过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大家族青年确实是各大家族的有生力量,但荀罡想要的是来自于底层的寒士啊!

    若是招揽士族子嗣,以后难免会在自己与曹操之间徘徊;唯有多多提拔寒门子弟,才能培养他们为自己效力。

    但若是不安稳好荆州士族,荀罡自己也不好过,他也是完全明白的。

    听闻庞家的庞德公乃是荆州众贤之首,荀罡便清人邀庞德公来见,哪知庞德公丝毫不给面子,拒绝了荀罡的请求;当荀罡打算亲自拜访之时,前去邀请庞德公的陈到却是带回了庞德公的一句话:“将军之志,尚长(德公字)不敢恭维,不如闲云野鹤,采药于山野,还望将军勿来。”

    原来庞德公早就看透了荀罡的野心,害怕自己晚节不保,这才拒绝请见,无可奈何之下,荀罡又打算召见黄家的黄承彦。但没想到黄承彦和庞德公是一路人,完全不给荀罡面子,竟是说自己才疏德薄,让荀罡直接去找司马徽。

    我嘞个去,司马徽难道我不知道吗?还用得着你来说吗?

    处处碰壁的荀罡最终找上了马家,也就是马良的那个马家。这马家倒是厉害了,前三个都不来(因为已经不可考了,现在只记载的马良、马谡,因此不写),唯独让老四马良以及老五马谡前来拜见……好吧,这已经够给荀罡面子了。

    荀罡自然是知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典故,因此对于马良是颇为喜爱。但至于马谡……谁都知道他失街亭,纸上谈兵,有意疏远。但马谡当初平定南中时,也曾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战略,也就是说,马谡看书极多,拥有过人的战略意识,只是带兵……呵呵。

    所以荀罡任命马谡为左军中郎将,为自己出谋划策,另让马良为长史,相当于自己的幕僚长官。

    马良又推荐了向朗、向宠两兄弟,荀罡任命向朗为主簿,向宠为牙门将,又招揽了为县吏的李严,手下人数大增。

    终于,在士族大家终于无人可用的时候,荀罡的眼睛放在了荆州贤师——司马徽的脑袋上。


………………………………

第二百九十三回 君臣相见

    

    襄阳城南二十里有一谷,名曰万贤谷,据闻此地乃是荒废之所,因阳翟司马徽的到来,而更名为万贤谷。说来也是奇怪,此地本是荒芜,除却路人再无农夫,但司马徽来后,竟是郁郁葱葱长起了竹子,亦有不少农夫在附近耕作。

    此地隐蔽于丛山之中,非当地人引导而不可至;又有人云,此地布有大阵,非有缘人不可往。当初刘备能够进入此处,也许是天数使然吧!

    在襄阳本地人的引导下,荀罡来到了万贤谷之外,但见此地耕地肥沃,农夫高歌,一副世外桃源模样。荀罡寻得一个农夫,恭敬问道:“小哥,敢问司马徽先生家何在?”

    那农夫上下打量了一番荀罡,见他华服光彩,炫人夺目,以为是名家纨绔子弟,心有不满,故作聋哑状,并不理会荀罡。

    这一幕让的荀罡颇为尴尬,他感觉到这男人之前明明已经听见了自己说话,现在却故作聋哑。无可奈何,荀罡只能找其他人去询问;当然,这次荀罡长记性了,先自报家门,然后再询问。

    这些闲云野鹤的农夫本来并无心思理会这些官僚,但当他们听到此人是新任荆州刺史荀罡之时,脸上露出了和善的笑意,亲切的为荀罡指路。这些人大多数都是听闻了荀罡发布的新政策,对待荀罡便与其他官僚不同罢了。

    “荀将军若想找司马先生,此谷沿溪水而下,可见一竹林,竹林深处有一大阵,若将军与司马先生有缘,便可走出大阵,与司马先生相见。”

    荀罡道了一声谢,但心想哪里来的那么多大阵?不过联想到自己之前被左慈多方戏耍,多个什么奇门遁甲之阵,似乎也并不让人感到奇怪了。

    荀罡领着陈到、陆逊二人继续前行,一路行至那农夫所说竹林之处;说来也奇怪,荀罡深入许久,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大阵的存在,明明白白的看见前方五六个草屋伫立水上,一副世外桃源的模样。

    “如今看来,这大阵一说,不过是司马先生为了清幽,杜撰出来的罢了!”陆逊如此说道。

    荀罡却是摇了摇头,苦笑道:“说不定是司马先生知道我等要来,恐我等难以走出大阵,故将大阵关闭了吧!”

    众人正说着,便来到了竹屋一旁,却见此处山林秀茂,百鸟鸣翠,溪水潺潺,悬泉飞溯,只听流水哗哗,再无一丝杂音,怎一个幽静僻美之所!

    “十多年前,我与司马先生有过一见,如今时光飞速,司马先生依旧是性情中人啊!”

    忽闻书声琅琅,荀罡远远望去,原来是司马徽正在授课;荀罡不急,便与二人就地寻了一个干净处,端坐下来,静等下课。

    时间自清晨来到了正午,三个时辰过去,由是晚夏,纵然天气依然清爽了许多,但时值正午,依旧燥热无比。陈到与陆逊二人已是大汗淋漓,但荀罡却如同没事人一样,依旧端坐在原地,说来也奇,蚊虫竟然也不叮咬他。

    终于,在一阵嘈杂的声音中,司马徽下课了。荀罡这才领着二人缓缓步入堂中,端坐在最后面。荀罡知道,司马徽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到来。

    果然,司马徽见荀罡主动前来,便与众学子道:“诸位,前番荆州混乱,若非当今荆州刺史用巧计,只怕荆州又会遭受无妄之灾。近几日荆州刺史颁布新政令,将征兵政策、商贸政策、农业政策全数一改,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司马徽似乎根本不在乎别人从自己这里拉人走,之前刘备在的时候,司马徽就用龙来比喻刘备,为刘备寻找自己的辅佐人。终于,刘备把庞统挖走了,这才有了如今的荆南四郡。

    而今荀罡用巧计拿下荆州,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对于此事,有人会说他野心太大,也有人说他计谋多端,褒贬不一。但对于荀罡的许多新政策,倒是没有许多人持反对态度的。

    司马徽的学堂经常议论天下实事,所以众人并没有多加疑惑,纷纷阐述自己的见解。

    博陵崔钧(字州平)说道:“荆州刺史此番更改征兵制度,由十丁抽一改为奖惩制。当年十户人家仅抽一户,由另外九户供养一户;而今由荆州府供养,靠奖赏、福利制度鼓励参军;若逃兵役,则斩逃兵役者,封杀其家属生计。只是此计虽好,然荆州府供出势必增多,而逃兵役乃一人过错,为何连累家属?”

    汝南孟建(字公威)道:“州平之言未免太过矫情,兵役乃国之大,随意逃避岂可因斩首而作罢?正因为此政策的存在,服兵役之人顾及家属生计,方才不敢随意逃避。而之前十丁抽一制度,可免那九户五成赋税,若将此五成赋税贡献至荆州府,加之如今商贸政策,荆州岂会缺少福利资金?”

    顿了片刻,孟建又是说道:“自汉初以来,朝廷重农轻商,因故粮多而财少;商人贡献大汉近半赋税,若能提拔商人地位,便可扩充府库。而今荆州刺史深知其理,凡从商者皆可得荆州府庇佑,若有水路经商者,乘船皆是免费,但赋税必交荆州府。商人贪利,行商货船资金不菲,必不会拒绝此事。”

    司马徽笑而不语,忽见一人做沉思状,便问道:“元直,汝可有甚见解?”

    荀罡听后虎躯一震,这才想起了多年之前的一个人,自己让那个人去拜师司马徽,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自己差点忘了?

    徐庶有些不解的问道:“先生,这荆州刺史究竟是何方神圣?此等商贸措施,自当年豫州改革之后便无人可行,难不成……”

    众人闻言纷纷称是,也就只有当年荀罡提出的政策扩充了豫州府库,那纸币更是风靡一时;如今荆州也有纸币出现,也不由得让他们联想起之前豫州之事。

    荆州刺史的名号现在并没有发布出来,因为那是曹操的密信,并不是皇帝的诏令,所以只是坊间传闻荆州刺史换人了,却无人敢确定。

    听闻此言,司马徽点了点头,朝徐庶说道:“而今荆州刺史,正是当年的豫州牧,荀罡。”

    徐庶听后老泪纵横,众人皆是大惊,要知道古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如今徐庶哭的如同泪人一般,让众人颇感意外,纷纷问其缘由。

    徐庶一边抹泪一边回道:“实不相瞒,元直乃是当年豫州牧手下。豫州牧对庶有再造之恩,并推荐庶来司马先生处学习。而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