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99大时代-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要怎么才能有这种实力呢?”载漪现在也不着急了,他算是看出来了,黑龙会这是又在要好处呢。

  “王爷,说句不敬的话。现在的大清国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还面对着好几个拿着刀子的强盗,要是说想把强盗都杀死的话,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是说只是想多拖一段时间的话,那还是有办法的。”

  “哦,现在本王就只是想多拖一段时间,先生可有什么良策?”

  “这也好办,”徐元华举起手来,指着皇宫额度方向,做出了一个下劈的动作,“先杀了那位,再杀了那位,然后让大阿哥当皇帝就是了。”

  “你!”载漪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眼睛大睁,“你好大的胆子!”

  他左右看了看,还好,除了在身后警戒的吴全佑之外一个人也没有。吴全佑那是他旧时王府的侍卫,忠诚还是可以保证的。只是,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所谓的忠诚又有几分可靠呢?

  他瞅了瞅徐元华,徐元华还是一副波澜不清的名士派头。他再看了看吴全佑,这位吴氏太极拳的开创者,一代大高手,双脚站的稳稳实实的,眼皮低垂,沉默的就像是一尊石像。

  “全佑啊,这几天京中不太平,咳,你就在我这边住下吧。嗯,我派人去吧你家里的也都接过来。”

  “是,王爷。”吴全佑沉稳地回答。就算是一代宗师那又如何?在权势之下也只能小心翼翼地如履薄冰。载漪说将他家人接过来,那已经是顾念旧情了。其他人,如果听到这等话,还不是得死全家?

  “那要是事成了,之后又该怎么办呢?”载漪转过身来对徐元华道:“这户部的钱粮倒还是有一些,可是能打仗的军队的就没几只啊。”

  “王爷,您忘了,还有董福祥的那只甘军呢,这一万多人也是能打的。”

  “董福祥不是跟你们黑龙会不和吗?”

  “王爷,现在是用人之际,别说是不和,就算是有深仇大恨,那也应该放弃前嫌才是”

  “说的就是这么个理,”载漪狠狠地道:“可恨那聂士诚,不顾大局,害的大好局势毁于一旦。”

  将锅都甩到已经死去的聂士诚身上,载漪大骂了几句,再压低了声音道:“就算杀了那两位,再加上董福祥的甘军,这胜算有多少?”

  “不到一成。”徐元华诚恳地道,“原先则是一成都不到。”

  “你!”载漪觉得自己很受伤,感情自己就算背上弑君的恶名,也只是将胜算提高到了一成,那还玩个毛啊。

  “照先生这么说,那本王岂不是死定了?”

  “怎么会呢?”徐元华大笑道:“北京四通八达,本就是易攻难守之地,王爷为何非得深陷这处死地?”

  “你是说舍弃京城别走他处?不行不行,”载漪将脑袋一阵的摇晃,“离了京城,那真是死路一条了。那俄国人不就在承德边上?去承德还不如就在京城,起码还有坚城可守。”

  “谁说离了京城就一定要去承德了?中国这么大,可以先去邯郸,邯郸守不住,就去山西。山西守不住就渡过黄河去关中,再不行就去四川。中国这么大,只要我们不投降,洋人就拿我们没办法。”

  “徐先生呐,你这都逃到四川了,还说洋人拿我们没办法?”

  “是的!”徐元华坚定地道;“只要不投降,中国就一定有办法的。”

  “你这办法也。。。。。。。。。。。好吧,那就这么办!”

  

第二十章 鲜血涂满大地

  第二十章鲜血涂满大地

  “喂,你让徐元华去说服载漪的那一套,是为了讽刺民国军事大家蒋百里吧?”

  “额,”陈诚做无辜状,“怎么会呢?楚楚你想的太多了。不管怎么说,蒋百里先生的《国防论》还算是有一点用处,至少在坚定国人抗战的信心上有用处,这总比汪精卫周海佛之流要好太多了。”

  “你是这么评价蒋百里的?虽然你看似在说好话,但是总觉得你这还是在讽刺呐。”

  “不然,蒋百里在军事方面虽然没什么建树,战略水平也不过尔尔,但是放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也算是难得。至于战术水平嘛,还是不要说了。”

  “你这明显还是看不起他嘛。好吧,就算蒋百里是个不怎么样的战略家好了。那你对汪精卫他们那一伙怎么看?”

  “你是说同盟会?”

  “是啊。我们这两年一直都在河北打转,可预见的几年之内也没机会将手伸到广州那边去。那么,将来必然要和同盟会的人打交道啊。”

  “同盟会么。。。。。。。。。。。。书上写的还算贴切,孙先生可称为革命先行者。其他的人嘛,暂时还没有接触,所以很难说到底是设么样额情况。况且这个世界是魔改过的,想必同盟会中也会有很多有趣的人吧。”

  少女点点头,道:“我喜欢有趣的人。”然后,她将话题扯开,“张德成死前的时候,是不是说他把什么东西留在江西老家了?”

  “额,是有这么回事。只是等我们去到独流镇的时候,他儿子张宝森已经跑路了。后来这边的情况太紧急,就没有亲自留在那边找了。不过留了些人在在那边,想必传个话还是呢个做到的。”

  “咦,这个叫张宝森的也挺有趣的嘛。眼光和行动力都是在一般人之上呢。”

  “那是。怎么说都是张德成的儿子,比一般人要强那是正常的。”

  “我感觉这个跑路了的家伙将来会给我们带来跟多的意外之喜。”

  “楚楚你这么高看他?我觉得他的未来一定不是很妙。”陈诚道:“不过那应该是很久后的事情了。现在我们关注的重点是不是应该放在我们对面的列强联军的身上了?”

  “这有什么好注意的?”林梦楚将脑袋靠在陈诚的大腿上,“还不是在紫竹林一战中被张德成打怕了,所以现在变得小心翼翼了嘛。毕竟他们也是人类,不是真的白皮狒狒。吃过一次亏后,怎么的也得长点记性了。”

  “啊,那就是说我们现在再想玩武将突击就没以前那么好使了?”陈诚抚摸着少女的头发,道:“但是我是想不出来,就凭现在的技术和科技水平,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唔,他们是没什么好办法啦,不过是推进的更为谨慎罢了。”林梦楚闭上眼睛,很是享受抚摸,嘴中道:“所以我们才有时间在廊坊这边修了那么久的工事啊。”

  在这个完全异化的时空中,列强联军的数目变得更多,行动的更为谨慎,就是怕再被那种一点都不科学的高手玩突击战术。然后等他们打了廊坊附近的时候一看,就完全傻了眼了。

  眼前的廊坊已经完全变了模样。大地上是蜿蜒盘旋的像是蜘蛛网一样密密麻麻的壕沟,挖出的泥土被堆在壕沟的一侧。很多地方看的到用原木加固过的火力点,联军方面的军官有很多是在军中服役了十几年的军官,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些泥土堆成的堡垒所处的位置十分刁钻,正好处在几个关键的地方。

  不能说他们的看法不够敏锐,那些地方正是几个重机枪阵地。只是这些敏锐的军官多半是些一辈子都升不上去的低级军官,在军队中的位置尴尬的很。那些将军们不会把他们这额低级军官放在心里,下面的那些士兵们也不会把他们看成是自己人。所以他们的建议和看法就换来了一句简单的“知道了”

  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军队是这个世界上对新技术新科技最为敏感的群体,军队也是这个世界上对新技术新科技最抵制的群体。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顽固也最为激进的群体,只要鲜血流的够多,他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激进的。反之,在鲜血流的不够多的时候,他们就只这个世界上最保守的群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军就在德国人的机枪阵地面前一天伤亡了六万多人,然后这些鸦片贩子就像是被鞭子抽过一样,以飞快的速度将争吵了几十年的横队战术抛弃,还弄出了坦克这种大杀器出来。

  而现在的联军,就要为他们的保守传统付出鲜血的代价了。

  一个步兵方阵被拍出来作为试探。这些倒霉蛋是来自苏格兰的水手和失地农民,他们在大英帝国的政治版图中就和跳蚤差不多,连他们的将军也会所这些家伙就是一群人渣,需要用鞭子和棍棒让他们时刻都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他们的训练倒是不错,排列的整整齐齐地,然后大踏步地向着壕沟的方向前进。

  一千米,八百米,四百米,等到了一百米的时候。就在这个只要十几秒就能跑过的距离上,刺耳的哨子声响起,然后壕沟里“唰唰唰”地冒出了一排排的人头,无数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了这群倒霉的家伙。

  带队的英国军官还很快就反映过来,让这些苏格兰的懒鬼们开枪。这些家伙也不负英军的善战之名,排枪打得又快又准。可是一方是有着完整的工事防护,一方是在旷野中排的整整齐齐。

  所以,在给黑龙会一方的军队带去不小的伤亡的同时,他们就被迅猛的射击淹没了。三分钟后,这个曾经在布尔战场上立下过大功的苏格兰步兵方阵就只剩下了一地的尸体和伤员。

  后方观战的联军军官们倒吸一口凉气。这地方也太邪门了,先是那些顶着枪林弹雨死命冲锋的义和团,现在又是这么猛烈的射击。这些人不由得觉得,还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清军最好对付了。

  

第二十一章 鲜血涂满大地(2)

  第二十一章鲜血涂满大地(2)

  因为在其他国家的军人面前大失颜面,随后在英国军人的要求下,联军随行携带的炮兵展开了漫长的炮击。

  一时间炮声轰隆隆地声震四野,大地上盛开了一朵朵的爆炸产生的烟云。只是这种老旧的战术就没能产生更多的战果。那些泥土,原木修建起来的战壕,就比它看起来更加坚固。联军所带的又都是一些轻便的野战炮,这些口径100mm以下的野战炮轰在已经修建完毕的工事上,就只炸出了一些豁口而已。

  等到第二波的联军士兵往上冲的时候,那些先前退到第二条壕沟里面的士兵们又快速地进入了第一道防线的阵地上。步枪清脆的射击声再次从壕沟中响起。一排排的联军士兵像是麦子那样被割倒,鲜血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涂满了大地。

  这次被派上来的是俄国人,因为英国人已经死了一批了,也该轮到其他国家的人去死一死了。这些俄国人被称作是沙皇的“灰色牲口”,性情坚韧,悍不畏死。生活在俄国那个国度中的人想要性情不坚韧都不行,不够坚韧的家伙是活不下来的。至于悍不畏死,或者用麻木来形容更好。

  是被前面额子弹打死,还是被后面的子弹打死,或者是随便什么方式死去,这不是一个需要好好回答的问题。这些灰色牲口们口中“乌拉”的声音叫的震天响,然后一头就扎进了火力的地狱中。

  四千俄军展开后的队列宽达数里,然而黑龙会这边的壕沟挖的更长。即便是这些俄军士兵骁勇善战,士气高昂,也不得不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才杀入第一道防线中。

  后面观战的联军军官中,有个俄国少将骄傲地道:“在我们俄国军人的刺刀面前,就没有冲不下的阵地。”

  另一个俄军上尉接口道:“对!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

  英国人冷笑,当年克里米亚的时候,俄国人的刺刀可是在英法联军的排枪面前被打得溃不成军。不过现在大家是一个战壕里的,他们也没说什么,只是淡淡地道了声“恭喜俄国的朋友们再次立下大功!”

  就在得意洋洋的俄国军官们将脑袋扬的老高的时候,防线后面响起震天的喊杀声。无数头裹红巾的中国人拿着大刀长矛等武器跳了出来,跟冲进去的俄军混战到了一起。就在这个时候,黑龙会阵地上的打怕和其他防线上的步兵们开始遮断射击,将俄军的后续部队阻挡在了战场之外。

  然后,那些先前还不可一世的俄军在数倍之敌的围攻下,迅速地变成了满地的尸体。这些俄国人虽说是骁勇善战,但毕竟不是日军那种一根筋的类人生物。见到情况不对,就大叫着“风紧扯呼”了。

  在撤离战场的时候,他们又受到了一轮的枪炮射击。等他们回到出发阵地的时候,原本的四千多人只剩下了不到一千人,算是被打残了。

  “贵国的军人还真是勇敢啊!”一个英军军官对先前说话俄军少将道:“一次冲锋就伤亡成这样了。”英国人的一大政策就是限制俄国人的扩张,现在能看到俄国人死伤遍地,正是能让他们觉得开心的事情。

  新任的联军统帅瓦德西出来道:“好了,这些话就不必说了。还是想办法把眼前的阵地攻下来吧。”

  瓦德西对观战的日本武官道:“你们以前和清军在朝鲜打过仗,又碰到过这样的阵地吗?”

  日军派过来联络的武官乃是后来在日俄战争中大放异彩的梅泽道治少将,不过他现在还只是大佐。梅泽听了翻译的话,恭敬地回答道:“朝鲜战争的时候,清军并没有修筑过这样的防御阵地。而据我们的情报显示,这些人并不是清国的正规部队,而是他们的民间武装。”

  “民间武装?是民兵那样的?”

  “是的。”梅泽道:“清国的很多正规军就是从民兵转化过来的。包括我们在天津击败的聂士成部,就是从淮军这种民兵武装转变过来的。眼前的敌人据说是最近才在清国崛起的黑龙会武装。”

  “黑龙会?”

  “额,”梅泽道治不知道怎么和这个德国来的将军解释东方特有的道门体系,他只能含糊地道:“那也是民兵的一种。”

  “只是民兵就有这样的战斗力吗?看来清国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强大啊。”

  瓦德西是最近才抵达中国的,之前的一系列战斗都没有参与。在那些他所能收集到的报纸上看到的消息,都是在说联军大胜而特胜,清军被打得落荒而逃云云。

  可是等他到了天津才发现,那些报纸上些的简直都是在口胡。不用去看别的情报,只要看看那些住满了伤兵的医院就知道战况绝不是报纸上和政府官员吹嘘的那么有利。

  然而,他也只是觉得这些留着辫子的清国人可能和中亚的游牧民族差不多,够勇敢彪悍,但是武器装备就跟不上时代了。现在这么一看,这哪里是游牧民族的水平?这根本就和某些欧洲国家的军队差不多了。

  听说清国有四万万人,就算按照百分之一的征兵比例,那也是一个恐怖的不行的国家。还好,听说这个国家没什工业,估计是武装不出那么多的军队。

  瓦德西并不是一个传统的的普鲁士军官,反而像政治官僚更像一个纯正的军人。在碰到硬骨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将这个骨头啃下来,反而会想一些迂回处理的手段,比如说政治手腕什么的。

  

第二十二章 鲜血涂满大地(3)

  第二十二章鲜血涂满大地(3)

  瓦德西并不能算是一个纯正的军人,他像一个政客要多过于像一个军人。

  俾斯麦起初对瓦尔德泽的评价非常好,毛奇也认为瓦尔德泽天资过人。这位从外表看上去光彩照人、和蔼可亲的人,加上他那高贵而派头十足的气质和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炯炯有神的双眼,修剪得体而入时的英国式唇上须及其坚定的自信,在变得猜忌和死寂的氛围中使人感到从他身上时时迸发着一股信心十足的活力。从他日记中也流露出这种信心,虽然他并不隐瞒时势的严峻而使任务变得十分繁重。作为一名军人,瓦尔德泽希望与当代的恶魔势力,即自由主义和社会民主势力进行公开的较量。他的路线是家长式的、正教的和封建的。在对外政策上,他也认为对俄国的战争,首先是对法国的战争不可避免,甚至想在德意志帝国还处于昌盛和强大之际主动挑起这样一场战争。他自认为他是一个能够驾驭这一最重大冲突的人。

  1881年,毛奇越来越觉得不堪军务的重负,希望能安排一位副手接替他的日常事务,并请求让瓦尔德泽担当这一职务。他认为瓦尔德泽朝气蓬勃,充满活力,虽善于当机立断,但绝无思想贫乏之弊病。这样,瓦尔德泽于1882年便被任命为大总参谋部的军需总监。毛奇给瓦尔德泽以充分的自主权,总参谋部的实际领导权因此已转移到他的手中。

  有人认为瓦德西是一个充满矛盾和讽刺性的人。他是德意志总参谋部鼎盛时期的总参谋长,为毛奇所赏识,应该说肯定其才华不仅是政治权术和交际能力。记得十几年前小时候看过一个喜剧译制片,叫“科佩尼克上尉”,漫画式地描述了德意志军国主义的社会状况。其实至少一战前的总参谋长里,毛奇和施利芬就本人而言,都没有那么浓的军国主义色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