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青蛙)-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滩热血飞溅,同时一颗血琳琳的头颅滚落在地。那头颅的眼睛瞪得极大,还有泪水在眼眶里留。

    吕布看到这丁原临死前的表情,就是一脸的不爽,咬牙彻齿,竟然一脚踩在了丁原的头上,还狠狠地拽了几圈。

    “老匹夫,汝可想到会有此一日。吾吕奉先也能踩在你的头上啊!!!”

    在丁原帐前的守卫,听到帐内的动静,即时吓得脸青口白,但又畏惧吕布之猛不敢阻止,皆是不知所指地在原地战栗。

第三百零七章 袁绍离京

    更新时间:2012…08…22

    过了一阵后,吕布一手提着一个血琳琳的人头从丁原的帐内走出,当那些守卫见到吕布手上的人头正是他们的刺史大人,丁原时个个皆吓得魂飞魄散。

    吕布一把高举丁原头颅,凝声大呼左右,响亮如钟的声音震荡在整个并州大营。

    “丁原不仁,吾已杀之!!凡是肯从吾者在此,不从者自去!”

    各领着兵马的并州将士听到声响纷纷走来,侯成、魏续等人最先跪倒诚服,紧接着是宋宪、曹性,张辽连连叹了几口气,吕布对他有恩,他是一个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的人,所以最后,还是跪倒诚服。

    而不少并州将士,知道吕布狼子野心,但却不敢在此时与他对抗,便是各引军散去。于是十二万并州大军,由于吕布的叛变,弑杀其义父,而宛如一盘散沙般瓦解。不愿投于吕布帐下的并州将士足有大半,而吕布也不理睬他们,任由他们离去,领着剩下的六万大军竟然投向了董卓的麾下。

    次日,吕布手持丁原首级,往见李肃,由李肃遂引见董卓。董卓大喜过望,置酒相待,见到威风凛凛的吕布后,心中喜色更胜,便先下拜道。

    “我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有将军之勇,天下何愁不稳?”

    吕布甚是谦虚,单膝下跪,在六万并州大军,还有一众凉州将士面前,公然向董卓拜道。

    “董公若不弃,布请拜为义父。日后赤诚一片,替义父领兵出战,抛头颅洒热血,助义父成就不世伟业!”

    董卓听罢,便向李儒投去眼神,为了让吕布心诚悦服,李儒很快做出抉择,对着董卓暗暗点头。董卓亦有收之为义子的意思,当即不再迟疑,答应下来。更以金甲锦袍赐予吕布,与吕布还有其麾下等将畅饮一番后,才散席。

    得到天下无双的吕布,还有六万并州大军的董卓威势已到了盛极,在朝中自领前将军事,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鄠侯,封吕布为中郎将、都亭侯。并且颁布河东太守文翰,怀有歹心,密谋作反的消息。更派出大将张济,领五万凉州大军征讨河东。

    同时,李儒又劝董卓早定废立之计。董卓听从,乃于省中设宴,会集公卿,暗令吕布将甲士千余,侍卫左右。太傅袁隗与百官皆到,酒行数巡,董卓按剑,目露凶光道。

    “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凡有不从者斩!”

    群臣惶怖莫敢驳言,而唯有河内太守袁绍挺身出。

    “当今圣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莫非想要造反!?”

    董卓恼怒不已,冷声道。

    “天下事在于我手!我欲为之,谁敢不从!便问过我手上利剑!”

    袁绍瞪眼直视,面相如同暴虎,猛地一甩袖子。

    “董凉州汝狼子野心,妄想要图谋天下社稷大器。我不耻与你同流合污!!”

    袁绍一踢桌案,转身就走。董卓气得暴跳如雷,就想要杀袁绍泄恨,但却被李儒阻止,且在他耳边低声附耳道。

    “袁氏一门,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是主公杀之,必然激起天下士子之忿。这对主公未来的大业百害而无一利。不如任其离走,此人不在洛阳也不见得不是好事。”

    董卓听罢,才止住了心中的怒气,然后转向袁隗,恶狠狠地道。

    “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且饶恕。废立之事,太傅觉得如何?”

    此时董卓势力如日中天,袁隗又难敢反对,当下便是认同。群臣见袁隗如此,也纷纷地认同了废帝一事。

    于是董卓废帝一说,很快传遍了整个天下,董卓的欲要鲸吞天下的野心,昭然若见。惊起天下无数豪杰义士的怒火。而袁绍与之公然对抗,出走洛阳,这一举也赢得不少豪杰义士的青睐,纷纷赶往河内投奔袁绍。而袁绍又是出身天下豪门巨头,汝南袁氏,一时间,袁绍声名狂升,隐隐有天下大义之先头的迹象。

    而同时,董卓一边着手废帝之事,一边连连催促其麾下大将张济征讨河东。董卓这一举,大有杀鸡儆猴的意思。而这只鸡无需置疑地就是文翰,至于猴则是,天下各州各郡蠢蠢欲动的诸侯。

    数日后,张济整顿好五万凉州大军,辎重齐全,大有不破河东永不返洛阳的态势,声势浩荡地往河东的方向赶去。

    董卓翻手覆雨,一手遮天,凡是不从他的人,便置于死地。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各州各郡诸侯,皆是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汉室的威权,经历过外戚阉臣之乱后,看来并没有任何复苏的迹象,反而因为董卓的到来,更加的一落千丈。

    而另一边,在河东偃师城。文翰脸色复杂,嘘唏、悲痛。

    “诶,难道真是天意难违?我两次都想要改变历史,但冥冥之中,却好似有一只巨手在操控着一切,让历史的大轨迹得以在正轨上行走。”

    何进临死前,文翰多番劝阻,但何进不听,执意要入宫。而丁原,当初文翰就是知道,吕布很可能会被董卓诱反,所以才留在并州大营,一来是帮助丁原与董卓对战,二来是留意吕布的一举一动。但是这次亦是事愿人违,反而后来遭到董卓的离间计,让丁原与他反目成仇,还差点丧命。

    这次的死里逃生,仿佛是上天在向文翰这个穿越者发出了警示!

    文翰正在城头叹息,这时一脸凝重的戏隆正朝文翰快步走来。

    “果然如主公所料。并州大军瓦解,一半逃回并州,另一半则由吕布所领投入了董狗的麾下。如今董狗已经派出张济领五万凉州大军往我们这里杀来。还好主公料事如神,早就做好防备,否则我们现今当会措手不及啊。”

    戏隆眼眸里带有一丝好奇之色,一开始当他听到文翰说出吕布可能谋杀丁原的猜想,说董卓很快就会结束与并州大军的战事,缓过气来,定会派出大将征讨,让戏隆赶快着手准备偃师的防御措施。

    当时戏隆只是半信半疑,但文翰毕竟是他的主公,所以他也只好依他的吩咐开始准备。没想到,后来的事情,果然如文翰所料一般。

    现在在偃师里,聚集了三万河东精兵将士,而经过半月的赶造,也建好了一座瓮城,如此面对张济的五万大军,也有对抗之力。

    如今,在文翰麾下的河东大军,有二千五百黑风骑,一千四百陷阵营,一千精盾营,此约五千士卒乃河东军三大皇牌军,人数虽不多,但每个都是有着最精良的装备,且每个士卒皆是经历百场战事磨砺而出的锐士。

    自从收编了河东一带贼子后,文翰又从河东征兵了数千新兵,然后以原先领西园八校尉时,所从挑出的禁卫精兵做根底,重新组建了七千骑军和一万八千步兵,其中步兵分为三类,分别是四千刀盾手,六千枪兵,八千弓箭手。其中文翰注重练射,除了八千弓箭手以箭艺为训练的核心外,其余的刀盾手和枪兵亦常练箭艺,随时都可充当弓箭手。

    而因为,文翰开辟了醉仙酿这一条新的财路,再加上林氏、蔡琰两人皆有不低的商业头脑,再加上卫家的辅助,与河东的巨商富贾的合作可谓是如鱼得水,除了酒业外,很快又在,丝绸、饮食业、兵甲锻造业等各商业领域中占据不少的市场。

    再加上如今,已到秋季,文翰费劲心思推行的屯田,得以大丰收。河东原本所有的荒地,都是一片片望之不尽的金黄稻草。粮业高速的发展,而文翰亦有意压低粮价,这样一来,从各州各郡赶往河东的人不断增加,人多了,这资金流通的速度就快,河东如今所收的税赋虽然是全天下州郡中最低,但积沙成塔,利少却量多。现今河东一月的税赋收入可比得上以往半年的收入。

    如此种种,都可表明一个迹象,就是文翰如今是个大财主,手上资金丰厚。财大气粗的文翰,在生活上,仍旧节约,而他花费的对象皆是他麾下的军士。河东军待遇、粮饷、奖励制度提高了,装备比之以往更加精良,新建的各支队伍,文翰都是尽力给予最好的装备、良马。这一来二去的,花起钱来如流水,可让管钱的周珑,从原本日日带着笑意的笑脸,变成一张十足的苦瓜脸,常喃喃着文翰是个十足的败家子。

    这些乃是河东现今大概的情况,正因如此,文翰才有了底气,当初敢与丁原一同扯董卓的虎须。

    “偃师乃是河东与洛阳的边城,若我猜得不错,张济定会领军先攻偃师。算这时间,张济五日后便到。志才,应战、守城所要准备的措施,可都准备完毕?”

    “回主公。现今河东储备的粮草足够河东三万大军,食用三年。粮草方面绝无问题。而底下将士皆在捉紧训练,主公以老带新的方法,让各支兵马的磨合度有着很快的提升,现今训练已近有半月,新军皆有一定的战力。同时我已令人从河东各县征来十万箭矢,而且滚油、大石等物也收集了不少,这几日只要令人将瓮城加固,便一切准备完毕。”

    所谓的以老带新,也就是提升老兵的职位,让老兵做新兵的头领。在文翰麾下,是绝对没有什么裙带关系,凡事都以资历、功劳而论,无论你是何出身都好,只要你在河东军内有一定的时间,且立有功劳,便一定会有出头之日。所以,这样一来,河东将士都甘愿为文翰卖命。

    “好,如此我等便拭目以待。我要让董狗知道,若是想要染指河东,他单凭这五万凉州将士还不够!!”

    文翰眼神一凝,望着前方道路,声色俱厉地喝道。

第三百零七章 贾诩

    更新时间:2012…08…22

    时间辗转而逝,五日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张济领着李催郭汜二将,还有五万凉州大军,旌旗蔽日,尘土遮天赶往河东,时下行经一谷道中。

    李催身旁有一面如白玉,眸精如珠,暗藏睿智,八字胡下常挂着一抹轻笑。此人乃李催帐下谋士,姓贾名诩,字文和。乃是凉州武威名士。

    忽然,正骑马在行的贾诩温和的脸上神色一变,然后轻轻地笑了起来,他策马来到李催身边,附耳低声说了几句。李催牛大的眼睛顿时一瞪,慎重地点了点头后,便往张济身边赶去。

    “张将军,此谷道地势险峻,贸然前进的话,我等大军唯恐会遭到敌军伏击啊。”

    张济听罢,便将目光投向谷道周边,见周边升起了不少的灰尘,且在谷道两边亦好像有许多人留下足迹。张济皱了皱眉头,向李催问道。

    “李将军是认为,文不凡会在此埋下有伏兵?如此的话,李将军有何对策应付?”

    虽然李催心中一阵得瑟,但他还是保持脸上那副高深莫测的表情,然后将贾诩告之的计策在张济的面前,照说了一遍。

    张济越听越是喜色大展,连声说妙,当即便依着李催的计策,将大军后撤。

    原本正埋伏于谷道两边的徐晃还有高顺,见到张济的大军忽然退出了谷道,两人心中都是一阵惊疑。

    “难道,这凉州大军内有高人坐镇,发现了我们的伏军?”

    徐晃低头沉思,他的眼眉不断在跳,弄得他一阵躁动。徐晃想了一阵后,便向对面的高顺投去了一个眼色,示意他多派斥候视察周围,随时留意凉州大军的动向。

    而过了好一段时间,那后退的凉州大军就再也没有接近过谷道。徐晃心中不祥的预兆更胜了,此时刚被他派出的斥候队伍急急跑来,告知徐晃凉州大军忽然隐入林间,失去了踪影。

    “若是凉州军内,当真有高人发现我们两支伏军。而此时我与高将军的兵马又在这边崖之上,若是凉州大军选一处或者两处同时攻之,无疑是将我等逼入死境!!”

    徐晃忽然心中一震,全身冒起了冷汗,连忙向斥候问道,在他们周边百米之处可见得敌军人影,那些斥候想了一阵后,皆告知徐晃,在探查的期间,周围十里外都不见人影。

    “难道!”

    徐晃眼睛眯了起来,在脑中快速闪过无数念头,最终做出了抉择后,立马朝着对面的高顺喝道。

    “高将军!凉州大军忽然失去行踪,他们里面有高人坐镇。很可能已发现我等伏军!如今我们所处位置,一旦被他们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刚才我已问过回报的斥候,我这里十里外并不见任何人影。所以,凉州大军很可能选择了你的那边。你当下做好防备,再派多点斥候勘察周围。我这就立刻领兵去你那边,与你合兵一处,以防万一!”

    高顺听罢,面色一凝,徐晃的能耐,作为同袍的他可是深知。徐晃如此思考,必有其道理,当即便是重重地点头,按徐晃所说,又派了两支斥候队伍打探。而徐晃则快速地令全军撤离,急速地奔下谷道,往高顺那边赶去。

    又是过了一阵后,高顺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他连番派出的数支斥候队伍都没有回来。所以徐晃刚才的猜想,高顺是越来越肯定了,当下不敢迟疑,令全军做好随时有敌来袭的准备。

    “冲啊!!!杀呀!”

    “杀他一个稀巴烂!!”

    “河东小儿,纳命来!!”

    忽然一片铺天盖地的喊声从山道下暴然传来。跑在前头的凉州铁骑兵,身上的铁甲随着战马的移动,发出砰砰的响声,在山道上仿佛被战马狂奔的声响淹没,其后一支支充满杀意的凉州兵马,嘶吼着滚滚的喊杀声,手抬长矛惊天动地奔来。

    高顺一阵心惊肉跳,还好他早有准备,立马指挥起二千刀盾兵,排起两面高大的盾牌,同时身后的三千弓箭手,做好上箭的准备,而左右两翼的二千枪兵随时个个面色肃然地将目光投射在面前的山道上。

    此前,高顺、徐晃各带了七千兵马,埋伏于谷道两边,原想伏击凉州大军,让其损失一些兵马,打击其士气,再夺路遁逃。所以,两人所带的兵马也并不多。哪知这凉州军里有高人坐镇,发现了他们的伏军。

    不过,现在也容不得高顺多想,高顺见凉州铁甲骑军快来到射程之内,连忙一挥手,三千箭矢立刻如天女散花般,跃过高空,坠落向凉州铁甲骑军的队伍里,然后又向刀盾兵下令冲击,二千刀盾兵所组成的盾墙,立马朝着凉州铁甲骑军撞了过去。凉州铁甲骑军没预料到,这支河东兵马竟早有准备,遭到箭雨来袭,根本来不及躲避,前头的队伍被射得人仰马翻,这时又遭到两面巨大的盾墙冲击,顿时一群接一群的凉州铁甲骑兵,连人带马地往后面滚下了山道,撞翻了后面不少的人马。

    “嗯?看来,这两支领军的将领不简单呐。竟然能察觉到这点,如此,另外一支伏军定当往这里赶来。呵呵,看来这征讨河东一行,不会那么简单啊。”

    在凉州大军后的贾诩,脸上的那一抹淡笑,并无因凉州大军一时的窘境而有所变化,反而笑得更胜了。他骑马不慌不急地走到,正一脸急躁望着场中战况的李催耳边,还未等李催反应过来,便又是在他耳边轻道了几句。

    “什么!当真会如此?”

    贾诩笑着点了点头,一副信不信由你的表情。他虽然身居李催的麾下,但他却早知李催非是明主。当初贾诩入仕,可是因为李催用刀子顶在贾诩脖子上,再用其家人威胁,贾诩才被迫的成为他的谋士。

    不过,入仕后的贾诩少有发言,除非他忽然兴致来了,或者是觉得时候合适,该表现一下,才会出谋。李催亦是知道贾诩脾性,也不敢逼得太紧,而且贾诩之能更胜于李儒,若是贾诩一个不喜,投向了董卓那边,再借董卓之手来铲除他。那他可得不偿失。

    李催眼珠子溜溜一转,朝着贾诩慎重地点了点头,如今张济正领二万凉州将士与高顺的兵马厮杀,而他暂时成为后阵大将。李催向两个牙门将留下了话后,便领着二万凉州将士忽然离开。

    而在山道谷崖上,高顺的兵马除了一开始给了来袭的凉州军一个迎头痛击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凉州铁甲骑兵冲到,他们阻击的效果也越来越低。数千凉州铁甲骑兵好似聚为一个巨大的浪潮不断地朝着两面盾墙冲击,撞得砰砰砰的直响,而高顺身旁的弓箭手不断地发起一轮一轮射击,至于另外的二千枪兵也早在高顺的命令下,冲到盾墙的周边与凉州铁甲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