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伐清(熊猫)-第4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选、马宝、贺九义他们也纷纷附和,认为皇上和首辅的意思难以揣测——他们不好意思当着李定国的面说根本靠不住,不过背地里都是这个看法——见大家态度如此一致,对皇上本来也有些心灰意冷的李定国也就没有坚持要让永历乾纲独断,他也承认很难说圣旨到底是永历还是莽白的意思。

“吴三桂再次重申他的要求,希望大明保证他的亲王地位,他希望也能和晋王、蜀王和孙可望一样获得一个一字王,这个要求上次吴三桂就说过了;而这次吴三桂和上次不同的是,他拿出了具体的报效办法,吴三桂表示他愿意统帅大军进攻湖南,先和我还有夔东诸帅联手灭了张长庚,在取得湖南后他就会把贵州交给晋王。”

“吴三桂这是饿坏了吧?”赵天霸从邓名的话中感觉到吴三桂对湖南的渴望:“湖南盛产稻米,多半吴三桂现在满脑子想的就是粮食,是不是他还建议五、六月出兵?”

邓名把吴三桂的信往下看了看,点点头:“没错,吴三桂建议我明年年初出击湖北,吸引张长庚的注意力于湖北,然后他以此为筹码向清廷和张长庚要一笔协饷和军粮。等他拿到了这笔军粮后,就会在四月底、五月初反正,全军攻入湖南,然后和我们联合解决张长庚。嗯,五月去湖南正好,不会影响湖南的耕种,等吃完了他骗来的助饷后也该秋收了,吴三桂果然打得好算盘。”

“而且吴三桂肯定认为和我们一起解决张长庚更容易,而相比湖广绿营,尚可喜、耿继茂、孙延龄的藩兵明显更不好对付。”赵天霸继续说道:“所以吴三桂多半会信守诺言,把贵州交给晋王,这样就能让晋王的兵马去两广、福建啃硬骨头,他和我们一起去江南吃肉。”

“吴三桂的儿子不是还在北京么?”任堂提出疑问:“他手下的十万大军都能听他的?这可都是虏廷豢养多年的军队,而且虏廷多半也在其中广布眼线,扶植了不少派系吧?”

“吴三桂是不会在乎一个儿子的,而且他说不定又办法把儿子从北京搞出来,”见部下脸上颇有不信之色,邓名笑道:“休要小看了平西王,这家伙心狠手辣,手腕高明,他在贵州一忍好几年,我估计他已经把虏廷安置在他军队中的钉子都拔光了,人心也都安抚好了。”

至于借口,邓名忍不住想到吴三桂会不会又称他留在北京的小妾、或是儿媳(这个可能性比较低)或是儿子的小妾被索尼抢走了?吴三桂冲关一怒为红颜,从山海关打到了友谊关,这次再冲冠一怒,又从友谊关打回山海关去?

第50节动向(下)

涉及到未来数年的战略,邓名就请巩焴和李嗣业都来参加会议。巩焴虽然没能从文安之那里要到四川巡抚,两人还大吵了几次,不过文安之并不反对由他来协助四川闯营的旧将——文安之明白巩焴和夔东众将的关系更好,比自己更受他们的信任,所以文安之认为巩焴能来做这件事对抗清大业确实更有利,文安之只是不同意让这个烧大明历代天子神主牌的人再来当大明的官。

而李嗣业这次又来成都,是为了建昌的事。听说冯双礼退休、狄三喜等人去了汉水后,昆明觉得邓名迹近于并吞西营秦蜀两系,昆明的西营对此也感到受到了威胁。不过现在成都对昆明的支援依旧很重要,而且邓名也在第一时间派使者去昆明向李定国解释,称这不是他的授意,而是因为冯双礼集团和贺道宁集团一拍即合。为了缓和因为成都吞并建昌导致的紧张情绪,李定国就让他的世子再跑一趟成都,重申两家的和睦关系,同时和邓名商议如何在冯双礼集团散伙后,继续保证成都向昆明的援助问题。

在邓名的前世,康熙削藩逼反了混吃等死的吴三桂,而且还帮吴三桂找了一批帮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还有耿家和尚家,这一伙儿对满清忠心耿耿的前东江军全反了。

耿精忠表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靠着几千藩兵就控制了福建,打进了浙江。杰书统帅着的是清廷的中央大军,还有东南财赋为后盾,结果被耿精忠堵在杭州里没法出门,要不是郑经不停地在耿精忠背上捅刀子,杰书和清廷的主力军还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转守为攻。不过现在耿藩还是耿继茂当家,而且索尼、鳌拜还在,看不出耿家有背叛清廷的可能。

广东尚藩也是一样,康熙削藩时尚可喜两头下注,宣布自己被儿子尚之信软禁,让尚之信带着全部兵马去帮吴三桂打康熙。后来见形势不利,尚可喜就倒戈一击,称仰仗皇上洪福,拿下了犯上的逆子,最后清廷的惩罚就是尚之信被赐死,其余的尚家人连毛都没掉一根。现在康熙还没亲政,尚之信镇南王世子当得好好的,也看不出他有“软禁”父亲的动机。

至于广西孙延龄,妻子孔四贞是满清的公主,孙额驸现在也正在做着春秋大梦,打算让儿子承袭岳父孔有德的王位,永镇广西。

“耿、尚、孙三家,都是毛文龙死后被皇太极笼络过去的东江军,那时还是后金呢。当时后金局促在辽东一隅他们都没有想过造反,现在就更不会了。就算天下的形势重新变得对我们有利,其他绿营都好说,但是这几个家伙都很难说,耿继茂已经是第二代了,但尚可喜肯定会顽抗到底。”从当年皇太极把辽阳城让给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驻守养军开始,就承认他们是后金抢劫有限公司的股东合伙人了,这几个家伙和吴三桂不同,只要康熙不亲征削藩,邓名就根本不指望这帮东江军的藩王能反正:“如果吴三桂把贵州让给晋王,那晋王要想杀出去就要一路去和孙延龄、尚可喜和耿继茂拼,而吴三桂能躲在湖南休养生息——我宁可支持张长庚割据湖广,都不能同意吴三桂获得湖南。”

邓名回信去昆明,建议李定国在这个问题上和自己联合一致,那就是同意吴三桂反正,但是吴三桂需要靠先打广西孙延龄来证明自己是真心反正;等拿下广西后,吴三桂就需要把贵州让给李定国,然后去打广东的尚可喜;若是吴三桂能进一步消灭耿继茂,那邓名也不反对他进攻浙江。

“吴三桂想凭一己之力把三省的绿营和东江军都消灭了,没个七、八年是办不到的;而且吴三桂要想把这场仗打下去,就需要我们援助他军粮,这样他就更不敢背叛我们;就算吴三桂大发神勇把三省都拿下,他的精兵强将也折损得差不多了,而且他的领土是狭长的一条,还处处都可能面对延平藩的威胁。到时候吴三桂要是不老实,我们收拾他也容易得多。”

邓名估计吴三桂多半不肯答应这样的条件,不过没关系,不答应可以慢慢谈,反正时间拖得越久,吴三桂的岁数就越大,而四川的实力就会越强:“湖南肯定是要留给晋王的,万一吴三桂断定清廷必败,决定去啃东江军的硬骨头了,我们就策应晋王从贵州进攻辰州府。”

指一下地图上的常德府,邓名对李嗣业说道:“常德府和常德府南边的长沙府、宝庆府以及其他湖广的属地,都由晋王负责防守;常德府以北的岳州府由夔东军驻防,以后若是拿下了武昌,也是夔东军的防区,怎么样?世子同意吗?”

按照邓名的方案,就是湖北归闯营,湖南归西营,四川不插手湖广的地盘。

巩焴不动声色,但李嗣业显得有些疑惑:“现在张长庚不是和国公有秘密协议吗?”

“是的,我答应不帮助夔东军进攻武昌、岳州两府,但我从来没说过夔东军进攻武昌、岳州,或是晋王进攻湖南的时候我会帮他。但吴三桂不同,如果平西王背叛清廷,打起明军的旗号进攻湖南,我肯定要支援张长庚……”邓名表示他至少会出售一些盔甲、大刀给张长庚,可以考虑提供鸟铳,必要时甚至可能会由四川明军去支援大清的湖广绿营,对抗侵略湖南的吴氏明军:“但如果来的是晋王的军队,那就完全要另当别论,我当然会站在晋王一边。我应该不会撕毁我和张长庚的协议,也不会出兵助战,但提供粮秣和步枪给虎帅是一定的,如果道上安全的话,我也会提供给晋王。”

“想不到国公对吴三桂如此警惕。”李嗣业感到有些奇怪:“他就算反正了,国公都要帮没反正的张长庚对付他?”

“是的。”邓名点点头:“吴三桂进攻过晋王,难道晋王会信得过他吗?”

“永历十二年朝廷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我父王每次提起此事都称他自己也有很大的责任,所以他要和每一个对抗清廷的人精诚团结,一定以大局为重。”看得出来,李嗣业对吴三桂的恶感并不是特别强,在这个吴三桂没有把永历勒死的世界里,看起来只要他肯反正,很多人还是愿意谅解他。至于吴三桂和李自成的仇,那也是夔东军继承的,和西营的关系并不大,李嗣业甚至认为邓名如此提防吴三桂,就是受到巩焴、李来亨、刘体纯这些人的影响。

不过邓名的态度还是让李嗣业感到很高兴,因为现在看起来湖广已经属于成都的势力范围。离开昆明前,李定国还和李嗣业说过,不要因为这些东西和成都发生矛盾,西营完全可以把发展方向定在两广、福建、浙江这条路上——也就是邓名给吴三桂设计的那一条。但既然现在邓名明确表示愿意把湖南让给李定国,那李嗣业也认为他父亲应该修改战略了。只要西营拿到了云贵和湖南三省,那么地盘和人口都会超过四川,而且湖南这个一年两熟的产稻米大省能够让西营实现自给自足,重建大军也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那么我们会采用统一战略,对吧?”邓名向李嗣业确认道。

“是的。”李嗣业高兴地答道。他打算尽快返回昆明,和父亲商量此事。本来吴三桂反正对李定国来说就是一件大大有利的事,如果能够说服吴三桂去打两广,把贵州和湖南交给西营的话,那当然更值得去争取吴三桂尽快实现反正:“不过在和国公、虎帅会师湖广前,我们还需要国公继续施以援手。”

“这个自然。”邓名很清楚李嗣业指的是什么,昆明把从缅甸获得的赔偿金几乎全部交给了成都,来换取四川的粮食。靠着建昌源源不断运去的粮食,李定国成功地实现了对饱受战火摧残的云南的两年免税,还能在维持军需的同时赈济百姓:“晋世子放心,我们今年运去昆明的粮食,只会比往年更多。”

这两年来,李定国的元气已经恢复了不少,以前若是吴三桂倾巢出动,李定国估计半个云南都会沦陷,但现在李定国觉得有把握在云南、贵州边境地区挡住吴三桂了。现在冯双礼虽然退役了,但李定国盼望建昌的粮食依旧能够继续输入云南,这样他就能继续整军演武——当然还是要尽可能说服吴三桂反正,不然不知道还要多少年,李定国才能取得兵力上的优势,把吴三桂从贵州推出去。

而邓名的办法就是让大地主冯双礼和贺道宁在建昌开办大农场。屯田都是现成的,雇佣刚刚获得自由民身份的建昌百姓去种地就行。建昌已经不用维持军队了,农场的出产都可以卖给昆明,成都只要把李定国支付的黄金再支付给冯双礼、贺道宁这两位大农场主,以及那些运输粮食的商人就可以了。随着建昌军队的解散并被纳入帝国体系,邓名对昆明的支援只是一个态度问题,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经济代价了。

第51节保卫(上)

李嗣业离开了之后,巩焴仔细地看着邓名:“提防吴三桂是没有错的,这家伙一肚子阴谋诡计,不过你确定要把湖南给晋王吗?”

“是的。”邓名认真地点点头。

“张长庚手里的湖广,虽然和在你手中不一样,但也相当于你与他分享,嗯,差不多三成归你,七成归张长庚吧。”巩焴计算了一下邓名能从湖广得到的利益,他不太清楚商业的利润到底该怎么算,只能大概地估计一下。

“差不多,不过还有一些归了北京虏廷,”邓名指出,张长庚目前还在北京和成都之间骑墙,给北京的漕运也是从来不会短少的。

“这是因为他不敢彻底倒向你,也摸不清你到底肯给他什么好处。不过若是你再重创鞑子几次,张长庚说不定就倒向你了。”巩焴指出,如果李定国得到了湖南,那邓名总不能去敲诈勒索晋王,再把湖北给了夔东,那整个湖广的收益大概都不归四川所有。

“不错,但晋王是我们自己的人,而张长庚不是。”邓名承认巩焴说得很对,到时候不但四川不能分享湖广的税收,而且在商业上恐怕也不能获得那么多利益了。

“到底什么样的人算你的自己人?”

“巩尚书这还不清楚么?凡是曾经和满清打仗的就是自己人。”到了这个时代这么久,邓名也见识到了不少汉族内部的愚昧习俗了,但尽管如此,也要比满清的包衣制度文明得多;而大明虽然对待底层百姓也很残酷,但至少对待读书人还算尊重,而满清是视所有汉人为奴才。

汉文明的旁边就是蒙古大草原这个全球最大的蛮族生产基地。从五华乱华开始,每一次蛮族入侵就是一次文明大倒退。到明初的时候,大明继承的野蛮风俗也不必蒙古少多少了:“就像巩尚书、或是夔东众将一样,西营的官兵们也奋起抵抗野蛮人,而张长庚他们是和蛮族一伙儿的,吴三桂更不必提。所以,如果我对待张长庚比对待晋王要好的话,那是不对的。”

“好吧,不知道几年之后你还能不能这么想。”巩焴显得对邓名不是很有信心,不过他也希望闯营的人都能有一个善终,所以自然不能劝邓名去和李定国耍心眼:“那么驱逐鞑虏之后呢?你有没有想过那个时候该怎么办?”

“我比晋王、张尚书、虎帅他们要年轻十几、二十岁,他们吃过的苦要比我吃过的苦多得多,也远远没有我身体好。”邓名笑道:“等到驱逐了鞑虏,我会和他们说一句‘是不是应该考虑让我们的国家统一了。’,如果他们同意,那很好,如果他们不置可否,我也不会再问第二遍。反正我等得起,他们不愿意学贺道宁就不学,他们的儿子——就比如这位晋世子,他的能力、人望可比晋王差远了吧?”

想起李嗣业的城府、为人处世的经验,巩焴微微点头:“确实远远没法和晋王相比。”

“群雄逐鹿是因为群雄都觉得自己有机会罢了,只要四川有绝对的优势,但又不主动挑起内讧,内战是打不起来的。”邓名觉得其实想开了,也就是这么点事罢了,没有必要非逼那些英雄人物低头。他们不想屈居人下,那就让他们威风一辈子。反正邓名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至少也得花一代人的时间来推广自己的国家观念。再说地盘小一点也不会耽误邓名去做更重要的事,他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天命扩张的年代,也是各个文明瓜分世界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大行其道的时候,而风起云涌的殖民地独立斗争还要很久以后才能出现呢。

而且只要完成海外扩张,有钱、有土地,邓名觉得国内的矛盾也更容易解决,大伙儿谁也吃不了亏,自然能和和气气地说话。不过这个就没有必要和巩焴解释了,别说这个老夫子,就是邓名的手下,此时也未必能普遍接受先攘外后安内的思路:“驱逐鞑虏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至少也得再有十年,四川书院才能教育出足够多的学生。”

至于对张长庚的处置,巩焴并没有什么异议,对方一直是满清的高官,既然邓名的实力足够强,不需要张长庚反正也能和清廷对抗,那完全可以不接受对方投降。

……

金圣叹等人乘船沿着长江一路上行,九月来到了岳州城前,这是清军与夔东军控制区的分界线,经过这里后就进入明军的管辖范围。

之前离开九江进入湖广地界后,金圣叹和他的朋友们就看到不少留着短发的商人,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四川人,而留短发据说是为了向保国公的发型看齐——邓名一直觉得短发挺好,容易洗还不容易生虱子,而四川人则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便于剃头,化妆去偷袭清军,包括崇明的同盟军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见到湖广的衙役对短发视若无睹后,金圣叹等人也都开始蓄发,通过岳州的时候他们的族人也都是一头短发了。在江陵靠岸后,逃出清军控制区的流亡者彻底放心下来,就打算在江陵这里休息一段时间,养足精神后再继续前进,争取在十二月前抵达叙州。

在江陵呆了没有两天,就又有一群江南人抵达。这帮人的打扮和吴县的流亡者完全不同,他们一个个都是紧身短襟,不少人的腰上还别着佩剑。一打听原来这是一船浙江人,都是前靖难军的子弟。接受招安后,庄允城他们立刻就让子弟出发去成都念军校——对这些湖州和嘉兴的缙绅来说,这些子弟既是他们未来保卫宗族的希望,也是给宗族保留的火种,万一清军从北方调来大军,撕毁招安协约,杀进了他们的家乡,那他们这批子弟也不至于跟着玉石俱焚;甚至还能起到类似人质的作用,让邓名相信他们是身在曹心在汉,而不是真心实意地接受招安,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