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臣-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故而得知冯缭渡江过来,被人拉到燕园楼饮宴、为当前时局多少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韩端,也是急冲冲第一时间赶回宅邸,就看到明居堂里,除了父亲、大伯父韩道铭外,近年来都很少直接问事的老爷子也是一脸肃穆的坐在案桌之后,听冯缭在说着什么。
“什么紧急的事情,劳烦冯大人亲自渡江过来?”韩端走进来问道。
韩家早就借“突患疾病、久治不愈”的由头,将韩钧及其妻儿送回宣州老宅休养,而不管韩端之前跟韩谦有什么旧怨,在韩家跟棠邑彻底合流之后,这些都烟消云散。
而韩端在韩家年轻一代之中,地位始终是与韩成蒙、乔维阎看齐的。
这么关键的时刻,有一些事也需要他参与进来,冯缭稍作沉吟,说道:“渝州司马曹干昨日秘密抵达历阳,与侯爷见面,长乡侯最快会在一个半月之后,就将从渝州发兵回蜀都篡夺蜀主王位……”
“……”韩端张开嘴,半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都没有想到棠邑劫持温氏族人刚在金陵城里传得风声四起,这会儿竟然要直接参与到长乡侯篡夺蜀主王位的密谋之中。
韩端都感觉自己的心脏有些扛不住了。
冯缭也是前脚刚走进韩府在明居堂里坐下,便索性将刚刚才跟韩道铭他们所说的事情,跟受惊的韩端复述一遍:
“长乡侯担心事有不虞,欲从叙州借兵,侯爷已经决定,最快明日便有会一千精锐在韩东虎的率领下,直接随曹干乘赤山会的商船,走长江水路秘密赶往渝州。担心飞鸽传书会出什么意外,前往叙州传令的信使今日午时已经携侯爷的亲笔密函上路,顺利的话,一个半月后将由谭育良率四千精锐沿黔江水道赶往渝州,与长乡侯、曹干他们会合。现在最重要的是最短的时间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我这次渡江过来,便是要代韩谦送呈奏折、觐见陛下……”
冯缭身兼巢州刺史,自然有资格代表韩谦直接进政事堂上书言事,但令韩端震惊的是韩谦竟然想着要以最短的时间去招降温博及罗山守军,禁不住前倾着身子问道:
“李知诰这根硬骨头,没那么好啃啊,他不让步怎么办?再说温博就一定会选择降棠邑,而不是降李知诰?”
现在满城都在流传韩谦已经派人从徐州将温氏族人劫持到棠邑了。
虽说在消息传出来后,李知诰没有仓促强攻罗山城,但除了往罗山城以东的城寨增援兵马防备韩谦会挑起战衅外,甚至不惜新编左武骧军去进攻武关,也要柴建率左神武军主力往临近光州的东翼转移,摆明了就是不会轻易退让。
但更为重要的,韩端并不觉得温氏族人落到棠邑手里,温博就一定会降棠邑啊!
谁都知道温暮桥是当年残害三叔韩道勋的元凶之一,温博就算痛快的投降棠邑,彼此之间也不可能能有多少信任。
难道说棠邑真敢用温博领兵,又或者说温博真就相信棠邑会毫无防备的用他领兵?
最好的结果就是温博交出兵权,或者直接解散罗山守军,温氏族人归隐山林。
而在外人看来,韩谦最终能允许温氏族人归隐山林,已经可以说是宅心仁厚了。
而在得知劫持温氏族人到棠邑的消息之后,韩端也知道他父亲、大伯父甚至都担心韩谦这么做会弄巧成拙,反而促使温博更加坚定的投降李知诰。
韩道铭、韩道昌也是前倾过身子,冯缭之前也才说到这里,就被韩端走进来打断,他们还不清楚韩谦有什么把握去招降罗山守军。
而事实上在他们看来,韩谦派人劫持温氏族人的目的,仅仅是利用罗山守军搅浑水,牵制住襄北军诸部,令其不能联合蜀军进攻关中。
要仅仅是那样的话,阻止李知诰短时间内收编罗山守军,甚至逼迫李知诰不得不以惨重的代价攻下罗山城,对他们来说便是达成目的了,但棠邑怎么可能轻易使罗山守军归降?
韩谦有什么把握能叫温博放下日后极可能被清算的顾忌?
“当年韩公在兰亭巷接到手诏前往宫中议事,继而被扣押直接受残害,这封手诏并非徐后或温暮桥所伪造,确实是天佑帝亲笔所书,所以温暮桥并非加害韩公的元凶。这事温博也都清楚,所以只需要将李知诰所部从罗山城下逼退,招降温博就不存在什么障碍。”冯缭说道。
“怎么可能,先帝为何要助逆后加害三叔?”韩端反应跟冯翊一模一样,震惊得都快要跳起来。
“天佑帝是最早认识到侯爷能耐的人,而他也应该在沈鹤死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中毒已深,所以才会特意安排侯爷出使蜀国迎亲以及召韩公回金陵任京兆尹。天佑帝如此安排,应该是杜绝侯爷被安宁宫拉拢的可能。毕竟以韩公及侯爷当时的想法,还是想着尽量避免大楚陷入内乱,而不会特别在意是谁坐到那个位置上,但天佑帝却不会容忍这点。而事实上侯爷也早就怀疑这点,这次将温暮桥接到棠邑,手诏原件就在温暮桥的手里,也最终证实了这点。”冯缭说道。
韩道铭、韩道昌、韩端都难抑内心的震惊。
韩文焕却是长叹一口气,似乎对这一切早就有所揣测。
冯缭说道:“外界不知道手诏的存在,所以还会认定温家跟侯爷没有彻底和解的可能,还会认定温博对侯爷充满戒心——所以侯爷的意思,希望尚书大人、二大人在金陵放出风声去,便说棠邑最终的目标拆散罗山守军、流放温氏族人,这样的话,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这倒是的,”韩道铭点点头说道,“不要说其他人了,陛下是不愿看到棠邑的好,但也绝对不希望看到罗山守军被李知诰招降的……”
韩道昌也是点头称是:“只要寿王府、沈漾、杨恩、黄家、郑氏、张潮、张瀚等人都误以为棠邑的根本目的,只是阻止李知诰招降罗山守军,最终会拆散罗山守军,他们都绝对不会反对,甚至会暗中纵容棠邑搞一些出格的动作……”
韩道昌所言,从棠邑借辰州危机,从淮西手里争回石梁县的控制权一事上,便能窥出端倪。
那次还是棠邑得到极大好处,但损的是淮东的利益,其他人都是乐见其成,最终迫使淮东接受现实。
“招降罗山守军之后,接下来是不是迫使襄北军退出光州?”韩端问道。
光州传统上都隶属于淮南西道,更何况招降罗山守军之后,光州六县,罗山、乐安、潢川都在棠邑的治辖之下,期思在寿州军的控制之下,仅有义阳以及西翼的桐柏县在襄北军的控制之下,这时候棠邑军要求从襄北军手里接管义阳、桐柏两县,将光州正式并入棠邑行营制置府的治辖,绝对是有理有据的。
特别是招降罗山守军之后,棠邑行营制置军的总兵力将再次扩张到七万五千余众,实力之强将凌驾到襄北、淮东之上。
“应该是的,但还是要看长乡侯那边的进展,要是能顺利篡位,长乡侯那边兑现对棠邑的承诺,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方便。”冯缭含糊其辞的回答韩端的问题,又说道,“现在需要有人能进宫给王贵妃传个信,要是王贵妃能在宫中帮着多说几句话,也是能管些用处的。”
普通人自然不可能随随便便接触到深居长信宫里的清阳郡主,但各家的女眷都是有品秩在身的命妇,都有机会进宫拜访后宫嫔妃。
更不要说是韩道铭的女儿本身就是四妃之一。
韩周氏进宫看望女儿,再找借口拜望清阳郡主传个信,自然是轻而易举之事。
目前韩谦迫不及待就要领兵西进潢川,威胁李知诰所部的侧翼,逼其退兵,这边的动作就绝不能慢,需要多渠道、多方面、更快速度的制造声势,以缓解罗山兵衅的压力。
就制造声势以及觐见之事秘谈良久,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韩道铭这才想起冯缭进城来,都还没有给他安排饮宴。
“冯缭到我院子里吃些宵夜再回客舍休息吧,我一把年纪夜里也睡不踏实了,正好多听冯缭说说棠邑事,”韩文焕拄着拐杖,颇为艰难的站起来,伸手直接让冯缭过去搀他,跟韩道铭、韩道昌说道,“你们多想想整件事要如何办成,不要出什么纰漏,冯缭见过陛下之后还是赶回东湖的,不能在金陵留太长时间,那样太耽误事了。”
“是的,父亲。”韩道铭、韩道昌站起来看着冯缭搀扶着父亲往北面的院子里走去。
在韩府宅子里,前面就一个小厮提着灯笼照路,夜深人静,院墙之间的铺石夹道,积了一层雪,踩上去微微作响。
“谦儿要做的不仅仅是刚才说的那些吧?”韩文焕手拄着拐杖,问道。
冯缭微微一怔,说道:“侯爷说天下大乱在即,胡人所谋甚远,棠邑再没有从容静观时局变化的可能,老太爷一直说要住到东湖去,或者这次可以随冯缭……”
“好了,我老头子一个,知道这些就够了,没有力气再做什么,守在金陵看风云变幻即可,你们好好辅佐谦儿吧。”韩文焕挥了挥手,打断冯缭的话,着他搀扶自己回住处……
第六百五十五章 兵衅(一)
淮南大雪,新整修的驿道铺满煤渣子,成千上万的人马踩踏而过,还是留下一地的泥泞。
沿路诸乡司连夜征用役夫劳力,整修道路。
虽说再过两天,气温越发寒冷,踩踏消融的浑浊雪水,会将道路一整天都冻得结结实实的,但也需要及时将路面摊平整,才能保障后续物资源源不断的用车马快速运往潢川。
只不过,征用的役夫劳力,似乎略微多了一些,而成百上千的民夫,拿着木锹等简陋工具,顶着凛冽的寒冷,踩踏雪地劳作,条件极为艰苦,却没有几个喊苦叫累的。
棠邑军自春后收复霍州、寿州中部地区以来,先是废除既奴婢贱籍,对豪族大户的田地直接进行征没。
豪族大户没有第一时间逃走的,则都作为战犯集中关押到苦役营进行改造。
征没的田地分配给在实际耕种的贫困佃农及奴婢,仅仅需要这些佃农、奴婢家庭每年农闲时节累计为乡司修路、修渠等事出三个月、连续十年的义务工折抵便可;当然这些民户家庭有丁壮应募兵役者,连这一点折抵也直接免除掉。
对新收复的县都免征今年的夏秋粮税及丁口赋。
而即便是丈量田地之后摊丁入亩,明年将统一征收新的田税,也仅有寿州军之前各种征敛的一半以下。
棠邑所辖诸州县,今后都直接免除掉繁重的徭役。
此时征用民夫修缮道路,都会由乡司支付工钱或者直接折抵明年摊丁入亩后新征收的田税。
对于寒冬时节憋在破落窝棚里的闲散壮劳力而言,参与修路,不仅能多得一份收入,还能节省家里的吃食,哪里会觉得辛苦?
夏秋时,潢河、灌河等流域虽然水患极为严重,但田宅被大水冲毁的上万民户,都被迁往巢州北部及滁州境内安置,留下来的民户都没有怎么受到水灾的影响,夏秋粮收成都比较稳定,省吃俭用,熬到明年夏粮收割是绝对没有问题了。
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家,胆子稍微大一些,便拿出一部分多余的粮食来,为家人换购几件新衣裳,或添置几件趁手的农具,或买上两车石灰,雇请同村的青壮帮着将破陋的屋舍稍稍修缮一二,再打个新茅草顶遮风挡雨,日子看着就滋润起来了。
而乌金岭一役时,寿州军从皋城等县强征三万多民夫,负责修造道路、营寨、运输粮秣,甚至作为杂兵驱赶上战场消耗棠邑军的实力,在寿州军溃败后,这些民夫除了少数陆续逃回来的,有两年多时间绝大多数人都没能返乡。
这些民夫都是壮劳力,对他们的家庭来说,仿佛主梁塌了一般,却不想今年春后,两万五六千户人家不仅跟自己失散这么久的父亲或儿子或丈夫取得联系,还得知他们都正式成为棠邑军的将卒。
对挣扎在底层的贫民而言,得知家人安然无羡,就已经是天大的喜讯;接下来,除了乡司对将卒眷属的配田,一律是照户均十五亩无偿配足,五年正卒服役期间,田税减半征收之外,每名将卒除了从春季之后就正常照正卒计饷外,还都补发五缗不等的屯营辅兵军饷,以备其家小能得到更好的安置。
想要争取世家宗阀的支持,会相当的复杂,但要争取苦苦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底层贫民及奴婢的支持跟拥戴,却直接而简单。
当然,这背后需要足够强大的财税收入及大规模基层胥吏形成的组织力作为支撑。
一队队兵马从村寨前面过去,带来的不是战争将至的压抑跟恐慌,而是整天有成百上千的青壮年跑到乡司,询问制置府有没有招募新兵的计划。
乌金岭战事期间被寿州军强征的民夫,有一部分人乃是家中独子,或兄弟、或父子同时被征入军中。
而无论是遵照当世传宗接代的传统,还是确保民户都有青壮劳动力在家,春季过后收复霍州中部地区之后,韩谦下令将差不多三千余将卒补发的辅兵军饷后清退回家。
这部分人更是急切着想要重返营伍。
棠邑军的正卒,衣食住行的标准都要比当世底层贫民高得多。
立功有赏,能熬过几期的扫盲班、识字班,得任武官,再退回到地方就能任吏,即便这个对普通将卒来说有些远,但在役期过后,编入预备役,还能享受减半的薪饷,再从预备役退下来,还能享受一部分薪饷到老。
对于几十年来在生存边缘挣扎着的淮西子弟而言,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
哪怕是作为随军民夫,也能享受屯营辅兵的待遇,比寒冬时节闲在家中找不到生计要强。
而为缓解巨大的军资压力,韩谦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充兵马,甚至一直想着压缩现役兵马,但值此形势危急之时,为了保证短时间内有快速扩充兵马进行集结的可能,在苏烈、何柳锋、谭修群诸部西调的同时,制置府则同时下令诸乡司在原有的工造计划之外,新募一百到三百名修路役工。
目前制置府辖二十七县、一百八十九处乡司,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使得近四万名青壮处于半动员、半备战状态之中。
这其中差不多有半数青壮劳力,则分布在始于巢州北部,经安丰寨、皋城前往乐安、淮阳山北侧的驿道附近。
这条驿道历史悠久,目前也是从巢州、滁州通往潢川、乐安的主要陆路通道,沿途跨越多条源出淮阳山北麓、东北麓、流入淮河及巢湖的水道,每遇溪河则建有渡口、浮桥,每隔二三十里也建有驿站、驿铺。
安丰、皋城、殷城、新经等寿州、霍州中南部以及巢州北部的主要城寨,都分布在这条驿道附近,是淮西中部地区人烟最为绸密所在。
而沿这条驿道,往西跨过潢河之后,便是东距罗山城仅六十里的乐安城。
从乐安城沿潢河往北四十里不到,则是光州旧治所在的潢川城。
潢川城分东西新旧两城,夹潢河而立,互为犄角,防御形势极好,但乐安城距离罗山更近,后续往西翼调动的兵马,自然是都往乐安进行集结。
除了淮阳山北面的驿道外,从龙潭河上游河谷往南淝水上游河谷,再经华柱峰栈道走进白水河河谷,一路从淮阳山腹地新修的道路通过,则能直接进入潢河上游,再沿潢河而下,则入乐安城。
这条在过去两年时间里加紧新修出来的通道要狭窄、曲折得多,但这条通道作为补充,能叫淮阳山里的人力、物资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无惧淮阳山北面的通道有可能会被袭忧来的寿州军斥候兵马截断,还能更加隐蔽棠邑军的集结调动,则更显得意义重大。
一队队人马往乐安方向集结,而在乐安县境内,孔熙荣更是早一步在县境西翼修建一批兵营寨垒。
十一月中旬,就在临晋侯李长风、工部侍郎周元等人于朝堂上强烈驳斥韩谦敦促一个月内快速解决罗山守军的奏疏之时,以何柳锋为主将、苏烈为副将的棠邑前锋军一万两千名精锐兵马,则已经进驻在谷水河东岸入驻的营地,距离罗山城仅不到三十里。
而左龙雀军在谷水河西岸的核心营寨之一,独山驿距离棠邑前锋军的主驻营地仅五百步,实际就相当于隔谷水河而相望了。
前锋军抵达谷水河东岸之后,并没有停止下来等候进一步的命令再行动,而是分出一股股兵马沿谷水河东岸扩散,占领、控制多处更容易渡河的地点——襄北军在河岸对面组织成百上千的民夫,每天凿开河冰,使得谷水河十一月下旬都没有彻底的冻结起来。
除此之外,从河朔南归之后调到孔熙荣帐前任职的韩豹,这次与王樘也编入前锋军序列,各自率领千余精锐步卒,直接挺进谷水河上游的两翼河谷,对谷水河上游的山寨展开清剿。
去年秋冬,孔熙荣率部进入淮阳山北坡山区,发动底层贫民及奴婢暴动,反抗豪族大户压迫盘剥时,仅仅限于潢河上游以东的区域。
而谷水河上游山区,邻近襄北军控制九里关、灵山大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