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臣-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军强攻下汉水东岸的郢州,将切断邓襄沿线与后方的联系,待梁军更多的兵马进入南阳盆地,便能强攻襄州城——襄州城一下,梁军沿汉水西岸南下可取荆南,沿汉水东岸南下,可取江鄂,楚军除了借长江天险之外,再没有形胜之地能够遏制梁军的兵锋。
  “世子,我们去城楼商议……”马融附耳跟马循说道。
  枣阳城内不是仅有潭州的援兵,也有从随州、鄂州等地集结过来的四千多援兵一起受右前部先锋将马循的节制——马循也知道有些话不能叫外将听去,强作镇定往城门楼走去。
  所谓的城楼,则是用栅木在西城门搭建的棚屋,以便将领在城墙上指挥作战时能够遮风挡雨、避开箭石。
  “文先生是断定梁军此次实是声东击西,意在整个荆襄?”马循脸色有些苍白的看向文瑞临,问道。
  虽说数千精锐梁骑没有直接进攻枣阳城,但也将他们南下撤退的退路,给截断了。
  要是梁军此次作战意图是侵占整个荆襄,那他们不仅南下的退路被断外,还要担心随时会有大股的梁军从北面往枣阳城扑过来。
  “看情形,应该是如此了。”马融也为梁军在右翼的推进速度及坚决所震惊,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释梁军在右翼为何进行如此大范围的迂回穿插。
  “那我们是不是现在就派人去见梁军统帅议和?”马循问道。
  一旦梁军控制整个荆襄地区,楚廷对潭州的控制就会被消弱到极点,潭州也就事实上获得与楚廷、在梁军控制的荆襄地区进行三足鼎足的资格。
  马循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为楚廷死战,心里就想着与梁军秘密议和,到时候梁军占得荆襄之地,潭州在长江南岸就顺势脱离楚廷的控制。
  “此时与梁军媾和太早,督帅在潭州准备不足啊!”文瑞临劝世子此时不能轻举妄动。
  马融也是点头附和文瑞临的意见。
  潭州没有预料到梁军的这次声东击西之策,不仅没有进行割据的准备,甚至还调派上万兵马及精壮民夫增援襄州。
  目前潭州仅有一万五六千兵马,还没有进行更广泛的动员。
  一旦他们在这里有什么轻举妄动,金陵那边宁可放任荆襄被梁军侵占,也会第一时间派遣大军踏平潭州。
  毕竟短时间内,梁军即便占得荆襄,也不会有强渡长江的能力,甚至同时还要考虑来自长江、汉水上游的蜀军的威胁。
  潭州即便想要脱开楚国,也要等梁军在荆襄地区站稳脚之后才行。
  “那我们怎么办,不会真要死守枣阳城吗,还是渡过汉水去襄州城?”马循焦躁的问道。
  梁军意在整个荆襄地区,枣阳是其必争之地,而且梁军只有攻下枣阳之后,才有条件组织兵马渡过汉水、夹攻襄州。
  他们要是不撤出去,迎接他们的必然是一场血战。
  马循是知道此时就找梁军媾和,时机还早,但他也不想自己与潭州五千健儿葬送在这里。
  “去襄州城,或会遇到梁军的伏兵,我们应该撤去随州。”文瑞临说道。
  “撤去随州,就不会有伏兵了?”马循质疑的问道。
  “我要是梁军统帅,此时不派人过来劝降,也会放我们去随州观望。要不然的话,他们用有限的精锐,跟我们先拼杀一场,对他们有什么好处?”文瑞临问道。
  文瑞临的想法很简单,梁军必然不会放他们渡汉水去襄州城的,那样会大幅增加他们后期强攻襄州城的难度。
  马循看向用兵更为老到的马融。
  马融也认可文瑞临的意见,只是这次梁军的声东击西之策,太出乎他们的意料了,蹙着眉头说道:“即便有伏兵,此时应该也在半路上,等这股梁军过去,我们往东北、西北两个方向派出侦骑,到时候该往哪个方向撤,就更清楚了。”
  文瑞临颇为不屑的看了马融一眼,此时兵贵神速,派出侦骑探路,少说要耽搁小半天的时间。


第一百八十二章 东撤
  待数千精锐梁军骑兵过境、绝尘往南面郢州奔袭而去之后,在老将马融的建议下,马循从枣阳分派三路侦骑。
  一路紧随数千梁骑之后,看这部梁骑是否直接奔袭郢州城而去,防备他们趁这边不注意,杀个回马枪,又转向朝枣阳城杀回来。
  一路往东北至桐柏山西南麓,看那里有没有梁军通过的迹象。
  梁军倘若要在枣阳、随州之间设伏,其北面的兵马应该穿过桐柏山西南麓,进入到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山谷丘岭间。
  即便之前没有注意到这点,但即便已经有数千乃至上万兵马过境,不可能不留下痕迹。
  虽然据文瑞临推测,这一可能性甚微,但为谨慎起见,马融还是建议世子往这个方向派出百余侦骑。
  还有一路侦骑往西北方向的唐白河沿岸侦察,这是决定潭州兵马往何地撤出的重点侦察区域。
  唐河、白河乃是南阳盆地内部最重要的两条水系,发源于方城县境内的伏牛山东麓,最后在樊城东北方向汇到一起,流入汉水,又并称唐白河。
  除了灌溉汉水北岸数百万亩的粮田,也曾是南阳盆地内部最为重要的水路,但随着近百十年来战事频发,民众纷纷弃地避入深山,唐河、白河两岸的河堤无人修缮,河水漫灌,尽数垮塌,两条河道分成大大小小数十条溪河汇入汉水。
  唐河白河的水运就彻底废了,同时也形成一片切割南阳盆地南部地区的狭长湖泽带。
  要是梁军想在枣阳兵马逃往襄州城的途中,埋下伏兵,其兵马应该出唐河县,沿着这道湖泽带的东翼直接南下。
  事实证明文瑞临的判断是对的。
  潭州侦察出枣阳城,往西北方向驰出六十余里,便在这道湖泽带的东翼遇到大股梁军南下。
  也就是说,潭州兵马从枣阳往西撤,可能刚抵达汉水,还没能组织船只渡河呢,就会被从唐河南下的这股梁军咬上。
  虽然这时候杜崇韬已从襄州城派出军使,勒令马循诸将倘若不能坚守枣阳城,应及时率部西撤,渡过汉水到襄州城跟襄州军主力会合,但马循此时怎么可能理会杜崇韬的命令?
  马循担心他们稍有迟疑,从唐河县南下的梁军随时有可能调转方向,直接奔枣阳而来。
  他不想被困在枣阳城,也不顾夜间行军的艰苦跟慌乱,赶在天黑之前便点齐兵马出枣阳城,从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谷道往随州境内撤去。
  潭州兵马决意往东撤,其他诸州的援军,加起来也有四千多兵马,再加上七八千民夫,大多数人都想着能远离是非之地,见不用承担擅自撤逃的责任,都装聋作哑跟着马循往随州境内撤去。
  唯有江州司兵参军钟彦虎在枣阳城与马循分道扬镳,独自率部西进,赶往汉水边撤去,准备渡河去襄州城。
  将能驼运的粮草物资都带上,不能驼运的便一把火烧毁,一万四五千人,再加上两三千匹骡马,乱糟糟一团逶迤东行。
  马循无心管束,也难以管束,便想着尽早撤入随州城再行整饬。
  出枣阳城东进,走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谷道,东去一百里便是随州所属的广水县,再往东南五十里,便随州的州城。
  沿唐白河东岸南下的梁军,也是骑后步卒混编,落在后方五六十里外,即便衔尾追击过来,潭州兵马也是有足够时间撤入位于桐柏山南麓的广水县城。
  马循犹不放心,一路夜行,几乎将所有的侦骑都放在身后,就怕梁军随时有可能组织骑兵从后方追击过来。
  天地在晨曦笼罩下渐次清亮起来,远处的山岗密林笼罩在清晨的薄雾之中,也渐渐清晰起来。
  后方侦骑禀报,除了一路千余规模的梁军骑兵进驻枣阳城,并没有其他兵马衔尾追击过来,马循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们此时距离广水城剩不到四十里地。
  马循趟过一道浅溪,在一座矮丘前勒住马,回头看逶迤七八里长的队伍,眉头大蹙,但好在位于队伍前半部的潭州兵马,队形相对要整饬一些,没有给他丢脸。
  马循派人将马融、文瑞临等人找过来,他想着从东南面凤凰岭中间的山谷穿过去,直接赶往随州城。
  广水城是随州的属县,虽然这几年经过修缮,毕竟墙低城小,与背依大洪山东北麓险峻地形而建的随州城相比,要差得太多——同时随州城作为州治之地,储粮较丰,地方兵备也要比属县强出一截。
  他们一万多兵马,进入随州城,与随州城的地方守兵会合,至少短期内不畏梁军有能力敢强吃随州城。
  之后不管荆襄战局如何发展,他们都将赢得进退两宜的主动权:梁军倘若是纸老虎,他们可以配合楚军主力落井下石,争夺军功;要是梁军势强,控制荆襄之势,非楚军能逆,那便是潭州与之媾和,脱离大楚控制的良机。
  “好,我们去随州城!”文瑞临、马融等人也都觉得到随州城后,悬着的心才能稍稍宽懈下来。
  马循下令全军埋锅烧饭,歇够一个时辰再行赶路,他与文瑞临下马来,想着戎马倥偬之际能静下心来欣赏风景,传出去也是大雅之事。
  马融摇头苦笑,待要派人联络其他州的援将收束兵马,突然看到东南方向十数潭州侦骑疯狂往这边打马狂奔过来。
  “敌袭,敌袭!”
  他们派出去在前方搜索道路的十数侦骑,放声疾呼着往回狂奔过来。
  奈何风越山林、呼啸作响,等到马循、文瑞临等人听清楚这十数侦骑所喊的内容时,数百黑甲骑兵已经从东南方向、四五里外的一座山谷中,像黑色山洪一般杀出来。
  看到这一幕,马循、马融、文瑞临等人脸色瞬时间一片苍白,手脚都禁不住颤栗起来。
  怎么可能?
  东南面的山谷里怎么可能会有这么一支梁军的骑兵精锐?
  他们昨日出发前,明明派出百余骑搜索过桐柏山西南麓的丘山,这支梁骑难道是插翅飞过来的,才没有留下一点蛛丝马迹?
  “这是昨日奔袭郢州的那支骑兵,必然是昨日夜里在枣阳南部穿越大洪山绕过来拦截我们?”文瑞临痛苦的呻吟出来,说道,“我们落入梁军的算计之中了!”
  马循直觉眼前一阵阵发黑,心慌气紧。
  马融稍稍镇定一些,恰如文瑞临所说,这路梁军不可能是插翅飞过桐柏山西南麓的群山而来,也不可能是几个月之前早就埋伏在大洪山北麓的山谷间,那必然是昨日经枣阳南下的那数千骑兵,虚晃一枪,连夜横穿大洪山,穿插到这里,等着他们入彀。
  中计了!
  他们昨日虽然派出一路侦骑,盯住这数千梁军骑兵的动向,但大洪山西麓到汉水江畔的通道比较狭窄,漫山遍野都是梁军骑兵,他们的侦骑只能远远缀在后面,没有办法绕到前面去。
  事实上,梁军只需要留下一两千骑兵封堵后面的通路,他们根本就侦察不到更南面梁骑的动向。
  更要命的是,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部梁军精锐骑兵,有可能虚晃一枪后横穿大洪山来伏击他们!
  大洪山位于汉水东岸,纵横三四百里,也是沟壑纵横、千峰叠嶂,但最高峰毕竟只有三四百丈。
  大洪山脉在汉水东岸主要分为三大块区域,三大块山地之间存在大量的山谷、裂谷、平坝,上千年前居住于郢随等地的民众就在其中修筑了道路。
  在没有防寨关隘峙守的情况下,数千精锐骑兵是可以悄无声息、快速从汉水东岸穿过大洪山,出现在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山谷内的。
  他们太过轻信梁军不舍得拿精锐兵马跟他们拼消耗,也太自以为是,觉得潭州有脱离大楚的心思,梁军应该将他们视为潜在的合作对象,以为东撤随州将是坦途。
  或许他们的这种心态,早已经完全落入梁军的算计之中。
  甚至可以说梁军数千精骑昨日直接从枣阳城外绕过,目的就是要他们恐惧,促使他们仓皇放弃枣阳城出逃。
  马循、文瑞临深深后悔,没有听从杜崇韬的命令,与钟彦虎所率的江州兵撤往汉水。
  那样的话,他们即便到汉水边,有可能被数千从北面急行南下的梁军马步军缠住,但背依汉水结阵,背后又随时有襄州军精锐来援,绝对要比此时什么都没有准备的半道迎接数千梁军骑兵冲击,要舒服得多。
  “世子快走!”
  马融这时候已经顾不及后悔什么,命令百余扈卫簇先拥着世子马循往后方退去,他自己退回到山岗西侧的那道浅溪后,大声疾呼,勒令附近的兵马朝他靠拢,准备结阵迎接梁军骑兵的冲锋。
  然而一万五六千人,分属六州统辖,军民混杂在一起东撤,跌爬滚打摸黑走了一夜的谷道,正疲惫不堪,队伍自然也是一片散乱,也就前半部的潭州兵马稍稍好看一些。
  一万五六千人刚刚松懈下来准备埋锅烧饭,看到像洪流一般的黑甲骑兵从山谷里杀出来,无不是惊惶而立。
  虽然他们所处之地,相对开阔,但队伍乱糟糟一团,前后拖出数里长,根本就没有阵形可言,也没有想到会有一股骑兵,在这么近的距离里直接杀过来。
  马循、文瑞临等人退回到后方,马融在浅溪之后才仓促集结数百步卒持盾戟结成两排横阵。
  当前杀出的三四百黑甲骑兵,丝毫不畏从坚盾间伸出的一支支锋锐长矛,马蹄踏过浅溪,带着四溅的浪花,便朝楚军最前阵冲杀过来。
  顿时间血肉横飞,被长枪大戟捅穿的战马,冲势不减,连撞带压,便将防阵冲开一道道缺口。
  凶悍的梁军将勇失去战马,只要不被长矛当场捅死,皆下马步战,即便身中数箭、十数箭,刀戟也是飞快而有力的挥斩出来。
  更多的骑兵则是从冲开的缺口,坚定而快速的往楚军纵深冲杀,刀光枪影带着一片片血花,肢肉横飞,将楚军散乱的阵形搅得更加的混乱。
  而此时一队队黑甲骑兵仿佛一头头黑色巨龙,不断的从山谷里驰出,趟过污浑不堪的冰寒溪河,杀入楚军混乱的队伍之中……


第一百八十三章 溃败
  在诸多扈卫的簇拥下,往北山的密林仓皇逃去,马循是欲哭无泪。
  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潭州兵马就被梁军铁骑杀透,马融左胸、右肩的铠甲被刀斩裂开,创口深见白骨,左腋被长矛刺中,被扈卫拼死抢回来时,已经陷入昏迷之中。
  根本无力挽回败局,他们只能往密林深处逃去。
  所幸敌骑并没有咬住他们追杀,他们退回到密林边缘得以歇一口气。
  只是这时潭州兵马已经被彻底搅乱,每时每刻都有潭州健儿倒在梁军的铁蹄之下,惨叫混杂在兵甲斫击的铿锵声中,是那样的叫人心惊胆寒。
  朱裕在铠甲外披裹着一件青色布袍,在百余精骑的簇拥下,驰上一道矮坡,将西北方向的战场尽收眼底,他当然也看到马循所穿的那件明晃晃、装饰太多以致显得华而不实的铠甲,在战场边缘格外的瞩目。
  不过朱裕没有下令追杀身边仅有二三百扈卫簇拥的马循,而尽可能在山谷战场之上,杀伤更多的楚军将卒。
  三千玄甲都精骑都已经杀出山谷,一千骑兵在溪沟的东岸待命,紧盯住战场形势的发展,两千骑兵分成十数队在楚军混乱的队伍里反复的冲杀,优先冲击作战意志犹未崩溃的楚军,将楚军切割成大大小小的团团块块,防止他们有重新聚拢起来的可能。
  战斗最后在日上梢头之时结束,虽然有不少楚军仓皇逃往两翼的深山密林之中,但山谷之中还是留下四千多具血肉模糊的尸体,鲜血浸染大地,战场之上一片血腥泥泞。
  在战斗结束后,浑浊的溪河再次清澈起来,但随着鲜血的流入,变成绯红一片,有一种残酷的艳美。
  此时还有三千多手无寸铁的民夫,被驱赶到一处山坳里看押起来。
  “殿下真是料事如神,料定马循胆小如鼠,见我铁骑过境必然会惊惶出逃随州。”一名身穿青色衣甲的将领驰马过来,在山岗前下马大步走过来,朗声说道。
  “潭州兵马增援襄州,本就是首鼠两端,他们往随州逃撤,并不难预料,他们或许以为我会放他们一马,但战场瞬息万变,我怎么会容他们退入随州觊觎战局的变化?”朱裕风清云淡的一笑。
  “要不要派人去追杀马循?”青甲将领问道。
  “他此时在荆襄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留下他的小命,以后或有用处,”朱裕不想在马循身边再浪费时间及兵力,问青甲将领,“枣阳城西边有什么动静?”
  “枣阳西边的战报还没有传回来,但钟彦虎也算是一号人物,出枣阳城后竟然敢独自往西边的汉水撤退,其部阵形整饬,战力要强过楚国的其他州兵,杨雄手里只有两千多轻骑,未必能在汉水边啃下这块硬骨头。”青甲将领说道。
  朱裕并不在意这件事,战场上瞬时万变,总是要由亲临一线的主将掌握,又问道:“淅川那边有什么新的变化?”
  “杨元溥不过孺子小儿,即便亲自赶到淅川坐镇,但手里仅有万余杂兵还分守四地,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