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篡唐(庚新)-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窦奉节立刻高兴起来,“正好,我爹爹在家里,我带你去引介一下。你不知道,爹爹听说我时常和你在一起的时候,也非常高兴。他还说,有机会要见见你呢。”

见我?

郑言庆挠挠头,心中暗自叫苦。

原本是想要通过窦奉节找窦威,现在倒好,却找到了窦轨……

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跟着窦奉节往后院走。窦家的老宅,面积可是比郑府大了数倍。也难怪,郑府不过是一家居住而已,窦家的老宅里,却是数家混居。

各有各的住处,面积自然要大许多。

东一窜,西一拐,窦奉节领着郑言庆,来到了自家的住所。一个宅中宅,三进庭院,环境倒是非常雅致。言庆走进院子,就见那中堂之上,端坐一个中年男子。

一部及胸美髯,浓眉大眼,相貌威武。

“爹爹,他就是言庆。”

窦奉节上前,欢笑着跑到了中堂上。

言庆则迈步走上台阶,向窦轨深施一礼,“小侄郑言庆,见过窦家伯父。”

窦轨虎目一瞪,窦奉节脸上的笑容立刻减少了许多。他放慢脚步,怯生生的说:“父亲,这是孩儿的好友,郑言庆。”

窦轨这才点点头,哼了一声。

窦奉节好像小老鼠一样,刷的就溜到了窦轨身后。郑言庆看在眼中,心中轻轻一叹。他大致上明白了窦奉节为什么会是这种性情……原因无他,窦轨想要做严父,以至于窦奉节不管做什么事情,他都会挑出一大堆的毛病,令窦奉节无所适从。

对孩子严格,并不是错!

错的是方法和方式……这和后世的父母很相似,往往喜欢走极端:要么是溺爱,不管孩子做什么,父母都说好,一味的惯着孩子;另一种就是像窦轨这种情况。

也许窦轨很爱窦奉节,但是他不会表达,又要展示出父亲的威严。

于是乎就横挑鼻子竖挑眼,表面上这样做是对窦奉节高要求,可实际上呢?

从窦奉节往日的言语中,言庆知道,他非常爱他的父亲,甚至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但是他不敢亲近,哪怕是有什么话,也都会隐藏在心里面,不敢和窦轨表达。

这一对父子啊……

窦轨冲着言庆露出笑脸,“久闻半缘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少年英雄。窦轨是一介武夫,不知如何说话。不过还要多谢你对我家奉节的照顾……我远在蜀中,无法好好照应奉节。他性子柔弱,也没什么朋友。能与半缘君结交,实为幸事。”

言庆连声说客气,偷偷的朝窦奉节看了一眼,见奉节垂着头,好像很黯然。

窦轨是个武夫,但并不代表,他没有眼色,不会思考。

其实,他也知道郑言庆很少来窦府,今日突然登门,恐怕是有事情。窦府中,其余众人大都不在,只有自己和窦威住在这边。言庆断不可能是来找自己的,那么最有可能的事情,就是找窦威。所以,窦轨扯了两句话之后,就把话题往窦威身上拉扯。

“叔父也时常夸赞你,呵呵,晚饭时还说,你不登门,他不高兴呢。”

“那是老大人抬爱。”

“恩,既然你今天来了,若是叔父知道你没去见他,恐怕会不高兴。这样吧,我带你去见叔父。你们都是文采出众的人,比之我这个武夫,想必更有话题吧。”

第五章 父子情(下)

窦奉节想要跟去,却被窦轨阻止,让他在家中读书。

看着窦奉节那委屈的模样,郑言庆决定,要和窦轨好好谈一谈。他朝着窦奉节一笑,轻声道:“奉节,你且在家中读书,明天去住院找我吧,细腰和四眼可是长大了不少。”

“恩恩!”

窦奉节连连点头。

言庆和窦轨走出宅院,朝着窦威的住处行去。

“伯父,您难道不觉得,您对奉节太过残忍了吗?”

郑言庆突然开口,令窦轨一怔,驻足向郑言庆看去,“半缘君,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您知不知道,奉节很想您,也很依赖您?”

“这个,我当然知道。男儿大丈夫,整日里畏首畏尾,实在不成体统。他就是对我太依赖了,以至于成了现在的性子。不过这两年好了些,至少能把话说明白。”

窦轨满口恨铁不成钢的口吻,令言庆有些反感。

“伯父,奉节年纪不大,从小不在您身边,他依赖您什么了?他只是想和在一起,得到一些您的关怀。请恕小子无礼,我觉得您对奉节有些过分,他长这么大,您和他单独相处过多久?他希望爹爹能亲手教他武艺,手把手的教他认字……

可是没有,他从来没有得到过这样的关怀。

我不知道您是怎么和他相处的,但我能看得出,他想您,可是又害怕您。您知不知道,在学舍的时候,他甚至没有一个朋友,被人欺负的时候,也总想着,不给你招惹麻烦。奉节是一个很聪明的家伙,可是在您面前,他却活得很委屈。”

窦轨愕然看着郑言庆,面颊剧烈的抽搐着。

郑言庆说:“伯父,您知道刚才我来的时候,奉节和我说什么吗?他说他想和您一起去资阳,可是您不同意。您知不知道,他那时候是什么表情吗?失落,失望……伯父啊,您身为朝廷官员,一心为公这没错,可是您不该这么对待奉节。

我听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一家尚且不靖,又有什么资格,谈论治理国家?您连自己的儿子都不关心,凭什么让人去相信,你会关心天下人呢?”

言庆这一席话,是句句诛心,只说得窦轨脸红一阵,白一阵。

有心想要斥责郑言庆,但见言庆一脸庄重,白衣飘飘,似有无限威严生出,令窦轨到了嘴边的话,硬是不知道该如何出口。

“我……”

窦轨刚要开口,却见从假山后走出来一人。他轻轻抚掌,面带微笑,脸上白眉耸动。

“半缘君三年不作一文,然则言语更见犀利,足以说明,这三年来,半缘君未曾落下功课啊!”

“叔父!”

“窦大人……”

郑言庆和窦轨见来人,连忙躬身行礼。

来人,正是窦威。

窦威本在书房里看书,听身边老仆说,郑言庆来了。窦威当时就一怔,心里还奇怪:这孩子三年来连竹园都不常出,更别说来我窦府了。今天这是怎么了?突然就找上门了?

窦轨都能想明白的事情,更别说窦威了……

很快他就猜出了端倪:只怕这孩子是有事情找我。

他得李基的嘱托,又有李渊暗中叮咛,对郑言庆的事情,还是非常的上心。又担心窦轨拉住郑言庆不放,于是就往窦轨的住处走来。不成想走到半路,就见言庆和窦轨在路边说话。窦威躲到了假山后,侧耳聆听片刻,也不禁为言庆话语所动容。

同时心里很开心,为窦奉节能有这样一个朋友而开心!

等言庆说完,窦威实在是忍不住了。一方面言庆说的没错,另一方面则是担心窦轨恼羞成怒,所以就走出来,并且表示出对言庆言语的支持。

“千眼,你可知你父亲为何为你取名千眼?”

“啊,恕孩儿不知。”

“因陀罗生就千眼,俯视苍生,体察人世间喜怒哀乐。你父亲知道你性情刚直,所以才给你起了这个名字,是希望你能多多体察周围的事情,多去感悟这世间情感。

言庆小友说的不错,你连自己儿子心里是怎么想都不知道,凭什么去体察世情呢?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家,不仅仅是咱们这个宗族,还有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奉节这孩子的性情,的确是有些懦懦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为何会是这样的性情?每次我见你呵斥孩子,有心劝阻,却不知如何开口。今日小友既然起了头,我也就不客气了。

回去仔细想想吧,你如果体悟不到‘齐家’的这个‘齐’字是什么意思,我看你就别去资阳为官了……好好想想,别因为自己的想法,而伤了孩子对你的情感。”

窦轨低下了头,一脸羞愧之色。

窦威走过去,拍了拍窦轨的肩膀,而后扭头对郑言庆说:“小友,你可是找我吗?”

郑言庆神色一凝,颇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

“正好,我们边走边说吧。”

窦威带着郑言庆走了,却留下窦轨站在原地,呆愣了许久。他回到了住处,下意识走到了窦奉节的房间外。只见烛光下,窦奉节正捧着一本书,呆呆的坐在那里发愣。

稚嫩的小脸庞,似乎笼罩着一丝淡淡的哀愁,令窦轨心中不由得一痛。

难道,我过去所做的,都错了吗?

父子两人,一个在屋内发呆,一个在屋外发愣,皎洁的月光,洒在了这深深庭院中……

……

郑言庆把来意说明,窦威眉头微蹙。

“倭奴国使者?”

窦威自言自语。这倭人早在汉朝时,就有文字记录。说是公元前后,一个来自东方海域的岛国,因为仰慕大汉文明和繁华,于是来朝汉朝,被汉光武帝赐为奴国,所以命倭奴国。

此后,倭奴国和中华的往来,就没有停止过。

他们不断吸收着汉民族的文明,并逐渐成长……

窦威轻声道:“我今天没有出门,倒还真不太清楚这件事的状况。恩,既然倭奴国想要通过我大隋律法,说明这个使者,倒是有些见识。这牵扯两国争纷,若是走开皇律,你那位朋友可真的是凶多吉少了……言庆啊,此事可不大好办。”

郑言庆低下头,突然说了一句:“又是天朝仁德吗?”

“你这是什么意思?”

言庆猛然抬起头,“为何我天朝,总是对外宽宏,对内严苛?昔日有骠骑将军,纵横漠北,打得匈奴人狼狈而逃。偏偏就是那该死的‘仁德’,令我天朝辛苦打下来的朔方,送与匈奴人休养生息。匈奴人休养好了,于是就出兵攻打。

杀我同胞,屠我村庄,掳我百姓……

天朝打了胜仗,却要讲什么‘仁德’。人家写一份降书顺表,就能拿到大笔钱粮。战败了,却得到了比战胜者更多的好处,以至于我天朝屡屡遭受异族欺压。

窦大人,小子不明白,这样的‘仁德’,真的能教化豺狼吗?我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在路上见到一条冻僵的蛇,于是心怀‘仁德’,将毒蛇置于怀中。

哪知那毒蛇醒来之后,反咬一口,令农夫身亡……这是仁德,还是愚鲁?”

言庆这番话,几乎是咬牙切齿的说出来。

按道理说,他前世的仕途经历,本不该让他有如此偏激的心态。然则对倭国,他始终无法释怀。来到这个时代,他读过汉书,也读过三国。而此时,恰好距离那个汉人最凄苦的年代并不久远。没有亲身经历,就难以感受到那种切齿之恨。

郑言庆豁出去了,瞪着窦威,低声吼道。

换做其他人,言庆不会这样做。但窦威不一样,他的身体中,始终流淌着八百年大汉族的血液。听闻郑言庆说话,窦威不禁色变,白眉轻轻颤抖,胡须贲张。

“大海杀人,固然不对。

可是那区区海外倭奴的使者,就可以在我大隋国土上,纵马行进吗?他撞伤了,撞死了我大隋子民,一句仁德可以赦免。可我大隋子民稍有反抗,难道就要人头落地?

窦大人,小子不明白,请您为小子解惑。”

窦威目光炯炯,凝视着郑言庆。

他一句话也不说,却是因为,他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闭上眼睛,窦威站立在池塘边上,许久后轻声道:“昔日之事,不可追……也罢,我就帮你这一次。只是我可以调出那谒者台的诉状,但也是仅止如此。”

郑言庆喜出望外,深施一礼:“大人明见!”

“小友,你今日这番话,出自你口,入我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日后切莫再说这种言语,说不得会让你粉身碎骨……我老了,已无你这般血气。但愿得将来你功成名就时,仍保持这样的血气,也就不枉费我今日帮你这一次。”

第六章 刀笔之下断生死

平陵窦氏,曾盛极一时。

汉末大将军窦宪,指挥汉军将匈奴打得溃不成军。这也是窦家满门引以为傲的事情。

自窦武事败,窦家流落塞北,转眼三百余年。

也许,在窦威的身体中流淌着胡人的血液,但是在他骨子里,依旧是昔日大败匈奴人的窦家子孙。

郑言庆的一番话,激起了窦威胸中的火焰。

他决意帮助郑言庆,也许是徇私枉法,但从窦威的心底,却认同言庆的话语。海外蛮夷也敢在洛阳纵马?我堂堂大汉……不,是大隋子民杀一个随从就要偿命?

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

与后世的达官贵族不一样,隋朝的世族子弟,有着超乎寻常的骄傲。他们经历过血与火的考验,并且从一场场磨难中走出来,更坚信铁与血的力量。窦威这种人,绝不会满口的仁义道德。也许,在窦威的心中,更愿意用刀剑去教化异族。

窦威是司隶台下的洛阳别驾,主张河洛地区的刑案。

所以他从洛阳县衙抽调什么公文,并非一件难事。只需派一人过去,洛阳县令自会将诉状交出来。窦威接过那公文一看,眉头顿时扭在了一起,同时冷笑连连。

果然是大国气象啊!

为了一个小小的蛮夷随从,居然引经据典吗?

他把那诉状交给郑言庆,“谒者台那些家伙果如言庆你所说的那样,要诛杀雄大海。”

通篇尽是诛心文字,似乎恨不得把雄大海千刀万剐,才能向那些海外蛮夷们证明,我大隋朝是何等的强盛,何等的律法森严,何等的高高在上。既然是国际纠纷,你们不站在本国国民的立场上去说话,却一个个争先恐后,为蛮夷说话吗?

那些蛮夷,是不会心存感激的!

郑言庆看完之后,陷入了沉思当中。

从这篇诉状上来看,雄大海断无可能幸免。难不成,要去收买洛阳县令?更不可能。

“窦大人,没有法子了吗?”

“除非谒者台收回这篇诉状,重新撰写。否则以诉状上的罪名,绝无可能救下雄大海。”

“那,谒者台有可能收回吗?”

窦威歪着头,看了看郑言庆,突然笑问道:“言庆,你认为呢?”

这就是等于回答了言庆的问题:没有可能。

“老大人不是按察刑案,或许……”

“言庆啊,你也许还不了解司隶台的职责。我身为洛阳别驾,有按察之责,但却不能插手洛阳县的审判。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在洛阳县做出宣判之后,可以检查这宣判的失缺,但不能负责具体的案子。”

只有监督权,而无处置权。

郑言庆敏锐的捕捉到了窦威的语病,“老大人,您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此,也就是有例外喽?”

窦威一笑,“当然!如果你能让陛下过问此事,司隶台就可以插手其中。”

晕!

这不是和没说是一个样子?

郑言庆不由得摇头苦笑。且不说能不能让杨广插手,就算是能使杨广过问此事,可杨广现在并不在洛阳。等杨广知道了,而且也愿意过问这件事,雄大海早已人头落地。

不行!

郑言庆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抖擞精神,将那份诉状拿起来,再一次认真观看。

“言庆啊,你莫要费心思了。

谒者台写的这份诉状,很难找到缺陷。依我看,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只能事后追究。”

“事后追究,雄大海难道能保住性命?”

“保不住!”

窦威回答的斩钉截铁,“如今正值秋后,如若判定下来,三日内即当开刀问斩。我说的事后追究,可以以司隶台的名义,询问倭奴国使者于洛阳纵马伤人之罪。即便是去不了他们的性命,也能让他们伤筋动骨……权当作为雄大海报仇。”

“人死不能复生,区区伤筋动骨,焉能抵得上雄大海性命?”

郑言庆当然不会答应,拿着那诉状,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研究。窦威也没有生气,坐在旁边,看着言庆研究诉状,心里却道了句:这父子两人执拗起来,倒真是一个模样。

“窦大人,我有一个办法。”

“哦,说来听听?”

郑言庆研究了许久,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拿捏的地方。他轻声道:“只是需要冒些风险,在这诉状中,添上一笔。”

“添一笔?”

郑言庆看着窦威说:“只需一笔,我可保证,连谒者台的人也挑不出理来,而且雄大海也不必丧命,最多是监禁数年。这样一来,谒者台想必也不会真就翻脸吧。”

“怎么添?”

郑言庆将诉状铺在书案上,挑选好了毛笔,在上面轻轻勾了一笔,然后让开位置。

“雄大海甩刀杀人?”

郑言庆笑着点点头,“既是甩刀,自然属失手致人死命。按照开皇律,杖三十,监三年足矣。”

诉状上,原本写着雄大海用刀杀人。

这就是故意杀人,当然是死罪。而言庆这一笔,却将故意变成了过失,其罪名自然减轻。至于杖三十,更加好办。到时候请人出面,暗中贿赂一下行杖的差役。

这轻与重,只在差役的一念之中。

雄大海今年十六,实际年纪才十四。监禁三年后出来,也不过十九岁而已,大好人生刚刚开始。想那隋唐演义里面,程咬金不也是牢狱中的常客?遇到运气好的时候,赶上大赦,说不定连三年都不用。而谒者台,未必会真去为倭奴做主。

这就是刀笔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