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下七雄,唯秦军以轻便故不穿头盔,这让他们在面对赵军远程火力的时候,付出了比其他国家都要更为惨烈的代价。
  在赵军凶猛的远程火力攻击下,第一波秦军甚至都还没有靠近到赵垒壁五十步以内,就已经付出了数以千计的伤亡。
  但秦军也并不是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了,虽然说秦军的弓弩对于躲在垒壁之后的赵军造成的威胁相对小一些,但是秦军的投石机同样也在这段时间内疯狂的轰击着赵军的阵地。
  在一番你来我往的远程攻击之后,第一名挥舞着兵刃的秦军士兵终于冲到了赵垒壁之下。
  真正刺刀见红的战斗,开始了!


第94章 廉颇的野望
  赵垒壁之前,杀声震天,双方的箭矢你来我往,刀剑挥来舞去,每一秒钟都有数以百计的生命消亡,鲜血染红了整片大地,战况极其惨烈。
  秦军就好像一望无际的黑色浪潮,呼啸着自丹河南岸而来,想要彻底的淹没赵军的北岸阵地。
  而赵军的赵垒壁防线则犹如海岸边傲然而立的磐石,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赵军主帅廉颇屹立在大粮山之巅,一双略长的白眉在秋风中飘扬,双目之中精光四射,镇定自若的看着山下赵垒壁防线的战局。
  对于这道已经整整经营了半年之久的防线,廉颇的心中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廉颇看来,秦军这个程度的进攻虽然看上去相当凶猛,但应该还是撼动不了赵军长平防线的。
  廉颇居然很能守?如果把这话告诉这个时代的其他人,那么这些家伙基本上是要笑场的。
  在长平之战前,廉颇一直都是以勇猛著称于世的,廉颇的攻击力之强,从齐国被廉颇攻下的七十多座城就可见一斑。
  这也很正常,毕竟一个“以勇气闻名诸侯”的将军,又怎么可能不擅长进攻呢?
  可世人都道廉颇善攻不善守,谁又知道在这位傲气十足的老将心中,其实一直想要向天下人证明一点,那就是吾廉颇乃是全才,不但能攻,更善守!
  长平,就是廉颇这么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老实说,在廉颇的心中,当然是希望能够正面击败秦军的。
  在这个世界上,又有哪一位武将能够抵挡住“正面击败武安君”的诱惑呢?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的话,那可是一份不世之功啊。
  只要有了这份功劳,那么廉颇绝对就能够得到封君之位!
  为人臣子,最希望的是什么?那当然就是位列封君,得一封地为食邑,不但光宗耀祖,而且还能够遗泽后代。
  封君,就是天下诸国每一位臣子心中的终极目标!
  但封君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纵观天下这数十年来,大部分新晋的封君基本上都是国君的亲兄弟或者亲儿子,凭借着王族血脉而封君,比如说赵国相邦平原君赵胜,又比如说秦国太子安国君赵柱。
  这也是想要获得封君最简单和直接的道路——投胎。
  但如果投胎技术不好,没投对肚子该怎么办呢?其实除了投胎之外,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
  这另外一条路,便是为国家立下大功,因功而封君!
  这一条路,比起前一条路来说那可就要难上太多了,只有少之又少的人能够做到,甚至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差不多和登天一个难度了。
  但即便如此,在这条路上成功的人也不是没有。
  最有名的两个成功者,莫过于秦国武安君白起以及赵国马服君赵奢。
  白起,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手底无数东方六国士兵冤魂,在攻破楚国郢都和鄢都后得秦王稷封为武安君。
  赵奢,阏与之战中力挽狂澜,一战全歼不可一世的十万秦军,杀秦军主将胡阳,挫败了秦国削弱赵国的图谋,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
  由此可见,想要得封君之位,最佳方式莫过于战功。
  廉颇的老搭档蔺相如就是因为干了大半辈子的外交和内政,军事上的贡献几乎没有,所以蔺相如虽然极得两代赵国君王信重,却至死都不得封君。
  而廉颇呢?过去几十年来,除了马服君赵奢突然崛起的那一段时间之外,其他时间里廉颇一直是赵国军方的头号人物。
  但即便如此,廉颇仍然是一直不得封君,主要是廉颇确实缺少一次能够一锤定音,让所有人觉得无可争议的战功。
  眼看自己年岁渐长,廉颇心中的急迫可想而之。
  其实廉颇并不是没有机会,在九年前的阏与之战中,当时的赵惠文王第一时间想到的统兵大帅就是廉颇。
  然而廉颇放弃了,当时的廉颇认为秦军不可战胜,劝赵惠文王不可出战。
  然后赵惠文王又找了乐乘,乐乘的意见和廉颇相同。
  但赵惠文王没有放弃,他又找到了赵奢,赵奢力主出战,和秦军拼个死活。
  后来的故事全天下都知道了,赵奢一战封君并成为赵国军方头号人物,反对出战的廉颇和乐乘沦为了赵奢登顶的垫脚石。
  这件事带给廉颇的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
  于是廉颇吸取了教训,在随后的几邑之战中击溃了一支秦军偏师。
  但那远远不够,至少对于封君之位来说,远远不够。
  从那以后,廉颇一直在等待着,等待着一个机会的到来。
  九年过去了,这个机会终于被他等到了。
  眼下的长平,就是廉颇的最佳机会!
  这一次,已经为国征战了数十年的老将廉颇,绝不会让机会再一次的从自己的手中溜走。
  错过了这一次的话,就不知道还能不能再有下一次了。
  所以这一次廉颇在心中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这该死的秦军,无论统帅这支秦军的是王龁,还是白起。
  为了那触手可及的封君之位!
  在和邯郸的多封书信来回之中,廉颇早就已经明白了自家大王赵丹的意思。
  坚守就是胜利。
  只要守住,胜利必将属于赵国。
  只要胜利,廉颇便能够凭借着这一番大功,获得梦寐以求的封君之位,不但荣耀加身,更能泽被后世子孙!
  突然传来的一阵激烈无比的喊杀声和兵刃相交之声将廉颇从出神状态拉了回来,这位赵国的大将军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了战场。
  廉颇的目光刚刚看到那处声音传来的战场,眼神就是微微一凝。
  一支人数大约在一百左右的秦国小队沿着被投石机砸出来的一个缺口冲入了赵垒壁之上,和垒壁后的赵军激烈的交战着。
  为首的是几名身披轻甲,手持青铜长剑,头上还带着特制皮盔的秦军士兵。
  这些士兵个个身材精壮,行动间如猿猴般敏捷,出招时如雷电般迅猛,几乎是一剑一条性命,一步一个人头。
  这几名皮盔秦军士兵就犹如一柄柄锋利无比的手术刀,无比犀利的切开了赵军原本整齐的防线,仅仅不过几分钟时间就杀死了数十名赵军,让赵军的这一处阵地开始变得摇摇欲坠了起来。
  廉颇的脸色沉了下来:“秦锐士?”


第95章 秦锐士
  秦国的军人,从来都是不戴头盔的,上至武安君白起,下至普通士兵皆是如此。
  只有一种人例外,那便是大名鼎鼎的秦国锐士。
  这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不仅仅是在秦国特殊,即便放眼天下,秦锐士也都是一支极其特殊、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部队。
  在整个战国时代一共有四支公认的王牌部队,他们分别来自四个不同的国家,也就是魏、齐、赵、秦四强国。
  依照活跃的年份来对这四大王牌部队做一个排行的话,那便是魏武卒,齐技击,赵边骑,以及——秦锐士!
  正所谓:三万武卒定河西,十万技击齐为王。五千边骑平中山,六百锐士过蜀关!
  四大王牌部队之中,魏武卒是纯步兵,齐技击是车骑兵,赵边骑是轻骑兵,而秦锐士最为特殊,可以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词语就是——兵王!
  特种兵之王!
  这支部队,便是由秦国赫赫有名的老将军司马错亲手训练出来的,以二十万秦国新军不过得一千六百名精锐,以其锐不可当而名为“锐士”。
  而这一千六百名锐士,一个个都经历过无比残酷而严苛的训练之后方才能够脱颖而出,他们一个个武艺精湛骑术高强射术高超,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每到战时出动必定是大开杀戒,让敌军望风披靡。
  当年秦国大将司马错,就是凭借着六百名秦锐士作为先锋箭头,在葭萌关之战中大破十万蜀军,乘势一鼓作气平定巴蜀之地,将四川盆地纳入秦国疆域之中。
  秦锐士也正是凭借着这一战而声名鹊起,从此闻名天下。
  《荀子·议兵篇》曾言:“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这句话就足够说明秦锐士的强大了。
  我,秦锐士,单挑无敌!
  论单挑,什么后世吹上天的所谓陷阵死士,那真的是给锐士们提鞋都不配。
  陷阵死士是什么东西?那只不过是一群为了求生而不得不拼命的死刑犯罢了,只会凭借悍勇盲目前冲,往往一战打下来十不存一。
  而秦锐士,才是真正的杀人机器,冷血收割者!
  论战绩,秦锐士更是威名赫赫。
  伊阙之战中,俘虏了魏军主帅公孙喜,让局势开始倒向秦军的是秦锐士。
  华阳之战中,第一处突破赵魏联军防线,引发了赵魏联军大溃逃的是秦锐士。
  持续了整整一年、无比艰苦而血腥的野王攻城战中,第一个登上野王城头并牢牢开拓出一片城头阵地,为攻克野王立下首功的还是秦锐士。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自从秦锐士成立的那一天起,几乎每一场大战都能够见到这支王牌部队出没的身影。
  当司马错死后,白起将秦锐士的规模缩减为一千,但秦锐士并没有因此而衰落,相反这支部队的受重视程度更胜以往,入选的条件更加的严苛,所享受的待遇也更加的优厚,战斗力自然更是有增无减。
  而今天,这支大名鼎鼎的部队,出现在了秦赵长平之战的战场上。
  这还是在白起出任秦军主帅以来,第一次派出秦锐士这支部队。
  事实上也不只是这一处阵地,事实上在赵垒壁的许多地方,长达数十里的正面战场上的许多角落都出现了秦锐士的身影。
  粗略估计这些秦锐士的数量至少在两百以上,他们并没有集合在一起,而是分散到了各个秦军部队之中充当箭头之用。
  不得不说,这个办法似乎比起将秦锐士集结起来冲锋要更加的有效。
  两百人的部队,在这个参战双方人数高达百万,实际战斗人数也超过四十万的战场上其实发挥不出太多的作用。
  但如果把他们分散开来的话,那么就能够极大的强化秦军各个部队的战斗力,毕竟每一位秦锐士,那都是能够至少以一当十的存在呢!
  看着在赵军阵地之中纵横来去如入无人之境的这些秦锐士,眉头大皱的廉颇终于确定了一个事实。
  这一次,白起是玩真的了!
  要知道像秦锐士这样堪称杀手锏的部队,廉颇当然不可能不去了解它。
  这支秦国人的王牌部队,那可不是什么样的战斗之中都会出现的。
  只有在真正的大战、恶战到来之时,你才能够在最前线看到这支王牌部队的身影。
  这可是白起手上最得力的一支王牌,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才会打出来!
  所以这支部队一旦开始出现,那么就一定表示秦国人要开始玩命了!
  廉颇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招来了一名传令官:“传吾令,命韩王山守军集合,准备增援垒壁防线!”
  对于秦锐士的出现,廉颇并不算是太过担心。
  像秦锐士这样的部队,越是小规模作战他的作用就越是明显,而到了这种双方参战兵力数以十万计的大战之时,作用反而是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秦国锐士单挑极猛,但赵军毕竟也不是盖的。而且赵军又是防御一方,拥有着地利优势。
  大不了就拿命去填,反正他秦锐士再猛,用个二三十条人命去填,就不信填不下去!
  真正让廉颇忧心的,其实是在这些秦锐士出现之后,赵军防线被撕扯出缺口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这就是为何廉颇要从韩王山调集援兵的原因了。
  一旦赵垒壁这张大网被这些秦锐士们捅得破破烂烂的,到时候想要把它修补回来可就很难了,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敌人在哪里出现,我们就在那里把敌人打回去!
  廉颇一声令下,无数赵军士兵自韩王山之上蜂拥而下,开始大举增援赵垒壁防线。
  双方总数加起来超过十五万的庞大部队,围绕着这道垒壁防线展开了无比激烈的厮杀。
  残肢断臂在刀光剑影中四处飞舞,如喷泉一般随意挥洒的鲜血让浓重的血腥味无处不在,无数秦军士兵就如同一波波黑色的巨浪重重的拍在面前这块名为赵垒壁的礁石之上,激荡出无数血色的浪花。
  这是战场,更是人间地狱!
  这一战,打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当残阳如血,秦军开始鸣金撤退之时,整个丹河的北岸上横七竖八的倒着成千上万的尸体,其中身体完整的不超过一半。
  甚至连丹河的水,都因为这无比惨烈的一战而染成了鲜红的血色。
  看着缓缓退去的秦军,已经整整在大粮山上站了一天,也发号施令了一天的廉颇哼了一声,两道白色的剑眉微微立起,眉宇之间微微带着几分忧虑。
  这位赵国的大将军清楚的知道,这场惨烈无比、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战斗,并不会很快结束。
  这才是第一天而已呢!


第96章 夜袭
  公元前260年10月13日,夜,子时三刻。
  这已经是长平方向秦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第三天了。
  在这三天之中,秦国大军发动了规模极其浩大的攻势,朝着赵垒壁防线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犹如潮水一般的攻击。
  有好几次秦军几乎已经击破了赵军的防线,但是赵军在廉颇的指挥下却总是能够在最关键的时候发动反击,将马上就要得手的秦军给打回去。
  依照之前王龁还是秦军主将时候的经验来看的话,在三天的久攻不下之后秦军就应该暂时休兵了。
  但是那位闻名天下的武安君却似乎根本没有这样的意思,反倒攻势一浪高过一浪,让赵军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当然了,承受压力的并不只有赵军,单单是在这三天之中,处于进攻方的秦军已经付出了超过一万人阵亡的代价,但是那位武安君好像对此完全无动于衷,秦军的攻势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
  如果说赵军好像一根柔韧无比的弓弦,那么秦军在这连续几天的战斗中,已经开始渐渐的要将赵军这根弦绷紧到了极致。
  接下来,要么就是弓弦直接绷断,要么就是一次绝地反弹了。
  ……
  大粮山,赵军帅帐。
  几乎是在听到第一声喊杀声的瞬间,赵军主帅廉颇就从坚硬的行军塌上跳了起来,下意识的握住了就在床头的宝剑。
  “何事?”老将军大声的朝着帅帐之外问道。
  过了好几秒钟之后,帅帐之外传来了一声回话:“大将军,敌袭!”
  “敌袭?”廉颇心中一惊,大步走出了帅帐之外。
  当走出帅帐外的那一刻,廉颇整个人都惊住了。
  此刻已经是深夜时分,但是廉颇的面前却是火光冲天,无处不在的火把自丹河的北岸亮起,无数的星星点点在大地上汇成一条绵延不断的巨龙,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为之心惊不已。
  廉颇瞪大了眼睛,脸上先是露出了惊讶的神情,但是这种惊讶的神情很快就被熊熊的战意所取代了。
  “白起……尔果然按捺不住也。”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除非是瞎子,否则的话任何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秦军已经开始发动夜袭了!
  老实说,对于白起要发动夜袭这件事情,廉颇的心中一点都不感到意外。
  有一句话说得好,最了解你的永远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对于白起这个敌人,廉颇是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
  在廉颇看来,白起所最擅长的那就是出奇制胜。
  在白起的成名战伊阙之战中,白起率领的十五万秦军就是趁着大雾发动了攻击,先是以小部分部队虚张声势吸引韩军的注意力,然后全力猛攻韩军侧翼的魏军,快速击溃魏军之后从侧翼包抄韩军,顺势将韩军打得大败,最终奠定胜局。
  华阳之战中,白起率领秦国大军昼夜不停完成了一次千里奔袭,让完全猝不及防的赵魏联军吃到了一场超级大败仗。
  而在伐楚破鄢郢之战中,白起孤军深入楚境,水淹鄢都数十万楚国军民,逼得吓得楚襄王熊横弃城而逃,郢都不战而陷。
  总而言之,白起这个家伙脑海之中似乎有千般计谋,正如《孙子兵法》所言那般乃是“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绝如江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