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3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义渠胜咕嘟嘟的喝了几口,然后十分满意的长出了一口气,道:“谢了。话说,你不是已经在军中宣布了禁酒令了吗?”
  “没错,但这里并不是军营的范围。”李牧在义渠胜的身边坐下,一伸手就夺走了义渠胜手中的酒葫芦:“这可是我的私藏,你不要喝这么快,不然的话两口就没有了。”
  义渠胜哈哈大笑:“你可是赵国北方大都督,掌控的土地超过了赵国的一半,麾下的骑兵足以横扫整个大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李牧仰起头,咕嘟嘟的喝了一大口酒,然后就这么直直的躺了下来,看着头顶的天空。
  “你懂什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
  义渠胜看了李牧一眼,也有样学样的躺了下来,道:“你能有什么近忧?虽然说王翦的十万兵马看上去来势汹汹,但是既然我们已经退回来了,他们多半也不敢跨过国境继续追击了吧?而且你的性格也不是那种受了委屈不报的人,这些天来陆续聚集的兵马加起来也超过了四万骑兵了吧?别告诉我这些兵马你只是征集来看看的。”
  李牧笑了起来:“秦国人?说实话,秦国虽然是一个很顽强的国家,但是对我来说,他们其实并不足以构成太大的问题。”
  顿了一顿之后,李牧才缓缓说道:“其实真正让我担心的不是咸阳,而是——邯郸。”
  “邯郸?”义渠胜十分惊奇的看了李牧一眼,道:“你不是才刚刚成为赵国的龙台重臣吗,邯郸能有什么问题?”
  李牧摇了摇头,道:“就是因为大王给了我能够参与到龙台议事的权力,所以麻烦才来了。”
  义渠胜想了想,似乎明白了什么:“权力越大麻烦就越大,这一点我倒还是清楚的。小的时候我只要顾好自己的肚子,成家了之后我要顾着婆娘和一家子的肚子,后来当了族长我又得顾着一个部族人的肚子,再后来整个义渠国人的肚子都需要我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都是麻烦啊!”
  说着义渠胜从李牧的手中夺走了葫芦,摇晃了一下之后非常不满的看了李牧一眼,继续喝了起来。
  李牧嘿了一声,道:“其实有时候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大王会这么的信任我呢?”
  义渠胜一骨碌坐了起来,警惕的朝着左右看看,发现在几十步的小山坡下方有着几名李牧的亲卫,除此再无他人。
  “你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义渠胜没好气的瞪了李牧一眼:“要是被那个什么卫的人听到了,我看你怎么办!”
  李牧笑了一笑,目光盯着天上的白云,悠悠地说道:“这话我其实从来就没有和别人说过。”
  义渠胜想了想,道:“你是觉得你手中的实力太强了?”
  “对。”李牧十分坦然的点了点头,道:“说实话,现在的我只要愿意的话,那么随时都能够拉出一支八到十万的骑兵部队南下……”
  “你不可能拉出八到十万的部队。”义渠胜毫不留情的揭穿着李牧:“除非你不想要防备漠北匈奴和东边的东胡,还有西边的乌孙了,你能够动用四五万骑兵就不错了。”
  李牧有些恼火地说道:“那不是重点!重点是,这支部队的人事任命完全由我来决定,只需要上报给邯郸就行了。而在其他地方,这样的权力是掌控在大王手中的!”
  李牧突然坐了起来,目光炯炯的看着义渠胜:“你知道吗,就连廉颇大将军和庞煖这两位龙台重臣,都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义渠胜看着李牧,半晌之后突然道:“你害怕了。”
  李牧闷哼了一声,随后道:“我没有害怕,我只是觉得疑惑,为什么大王会这么信任我。”
  义渠胜道:“你害怕有一天赵国大王觉得你不受控制,然后会想办法把你杀掉。”
  “够了!”李牧十分不满的打断了义渠胜:“我可没有这样想!”
  义渠胜看着李牧,突然放声大笑了起来。
  笑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在蓝色的天空下慢慢飘远。
  李牧翻了个白眼,重新躺了下来。
  半晌之后,笑声缓缓止歇。
  义渠胜面带笑容的看着李牧,道:“李牧啊李牧,没想到你这么聪明的人,也有被自己吓到的时候。”
  李牧哼了一声,不想和义渠胜说话。
  义渠胜道:“我问你,你对赵国一直都是忠诚不二的吗?”
  “那当然。”
  “你在心里想过背叛赵国吗?”
  “从来没有。”
  “你做过任何对赵国不利的事情吗?”
  “……功劳就有很多,坏事从来没有。”
  义渠胜一拍大腿,道:“这不就结了?既然你是这样的一个对赵国忠心耿耿,同时又具备着领军能力,能够帮助赵国打胜仗的将军,那么我想问你,你的大王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你,有什么理由不把军权放心的托付给你呢?”
  李牧瞪大了眼睛,下意识的想要反驳义渠胜,然后他就发现——自己还真的反驳不了。
  “可是廉颇和庞煖……”
  义渠胜毫不客气的打断了李牧的话:“廉颇和庞煖那都是先前的大王留给现在大王的将军,而你李牧,是如今这位大王一手提拔起来的!这里面的差别,难道还要我来仔细和你分析一番吗?”
  李牧眼睛一亮,过了片刻才道:“所以你的意思是,大王真的就是信任我,所以才把这么大的权力交给我的?”
  义渠胜斜着眼睛看着李牧,眼神之中第一次透出在智商上取胜的优越感。
  李牧讪讪的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的咳嗽了一声:“可是大王怎么确定我就真的值得信任呢?要知道在史书上的那些大王们可都是非常忌惮将军长期拥有一支部队的兵权……”
  义渠胜哈哈一笑,拍了拍李牧的肩膀:“我和你说,你能够从史书上找到任何一个跟这位大王相同的大王吗?”
  李牧想了想,突然发现——还真没有。
  义渠胜突然变得严肃了起来,说道:“李牧,虽然我不知道你的这些想法是从哪里生出来的,但是你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知道吗?这种想法会害死你的!”
  李牧沉默了。
  义渠胜继续道:“说实话,虽然我没有和你的那位大王接触过几次,但是我能够看得出来,也能够感觉得到,如今的这位赵国大王绝对是赵国、不,是华夏有史以来最为英明的大王。”
  “他统治着最广袤的领土,拥有着最多的人口,最富饶的土地和最强大的军队,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他亲手创造出来的!这些年来赵国在他的统治下所发生的变化,作为一个真正的赵国人,我想你应该比我要更加的清楚吧?你想想吧,想想你这位大王这些年来做的事情,有没有哪怕一件事能够证明你心中的担忧?对于这样的大王,你怎么能够用看待那些嫉妒贤能的小心眼君主的目光来看待他呢?”
  李牧沉默了很久。
  良久之后,李牧终于抬起了头,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第一次的露出了笑容:“你说的对,看来的确是我想多了。”
  义渠胜悠悠的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我很羡慕你,因为你能够拥有一个全力支持你、对你毫无猜疑的大王,所以你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如何去为这样的大王消灭敌人,去为赵国开疆拓土上,而不是在这些毫无根据的怀疑上面浪费时间。因为你根本就不懂这些该死的政治,所以你应该远远的离开它们,这才是最正确的明哲保身之道,明白吗?”
  说着义渠胜又朝着李牧斜了一眼,道:“如果将来我得了义渠君的封号而你却仍旧是个上卿,那么到时候你向我行礼,我一定会感到很开心的!”
  李牧哈哈大笑:“不可能!区区封君之位对于我李牧来说,那就是迟早的事情!来来来,喝酒!”
  说着李牧好像变戏法一样又拿出了两个酒葫芦,将其中一个放在了义渠胜的手中。
  “饮胜!”
  笑声从小山坡的坡顶不停的传了出来,在空气中渐渐飘远。
  “对了,话说你是怎么知道这些事情的?我总感觉以你的聪明智慧,不应该说出刚才的那番话……”
  “蠢货,我义渠胜也是当过大王的人!”
  “……”
  豪饮既罢,李牧翻身上马,双目亮如晨星。
  “走!”
  义渠胜同样上马,笑问道:“去哪?”
  李牧笑道:“去整合本都督的大军,然后给这些秦国人一个难忘的教训!驾!”
  两人两马犹如两道利箭般从小山包上冲了下来,带着两道烟尘朝着不远处的赵军大营而去。


第842章 秦国人的动向
  李牧并没有吹牛,因为就在他和义渠胜聊天的这个时候,已经有整整四万赵国骑兵集中在了定西城的大营之中。
  又过了三天,这个数字变成了五万八千骑兵。
  五万八千骑兵,这已经是如今李牧所能够拿出来的所有骑兵力量了。
  与此同时,赵军的斥候们也并没有闲着,他们就好像飘荡的蒲公英一般大量的被洒了出去,遍布整个草原,只为了侦查秦军的动向。
  让李牧有些失望的是,王翦的兵锋仅仅抵达了义渠城,然后在确保了长城以南的土地都被秦国控制之后,就不肯继续北上了。
  “北上对我们来说就是死路一条!”王翦十分肯定的对着站在自己身边的尉缭说道。
  “将军为何有如此一说?”尉缭看上去显然有些疑惑。
  王翦神情凝重地说道:“世人皆知李牧最为擅长着便是骑兵,若是在平原处和他进行野战,岂非正好合了他的心意,让他得以发扬出他的长处?更重要的是,大王交给吾等的任务乃是保住义渠而并非和赵国作战,如今义渠城已经落入吾等的手中,吾等对于大王已经有了交待,又何必继续追击呢?”
  对于王翦的这个答复,尉缭显然有些不太满意。
  毕竟十万大军奔波了几百里路来到这里,结果却一仗不打,显然是让人有些不爽。
  王翦笑道:“能够不动刀兵便取得百里之地,汝还有什么不满的?吾已经命人向咸阳报捷了,想必来自大王的嘉奖令很快就到了。”
  王翦说的一点错都没有,在咸阳的秦王楚听到了秦军占领义渠城的消息之后顿时就是大喜过望,迫不及待的派人来到义渠城之中,给上到王翦、下到普通秦军的普通士兵们都进行了封赏。
  在得到了封赏之后,秦军上下自然是一片欢腾,原本些许的不满声音也由此完全消失了。
  毕竟对于士兵来说,能够得到封赏才是最关键的,打仗本身可是会死人的,更何况打的还是赵军骑兵这么一个名震天下的对手。
  尉缭对此十分的失望,他对着王翦说道:“王翦将军,汝看看这些士兵们,作为大秦的士兵,他们竟然畏惧和赵国人作战?吾等如何来指望这样的一支军队来保卫大秦啊!”
  王翦看着一脸愤怒的尉缭,轻轻的叹了一口气,道:“尉缭将军,汝难道忘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大秦是如何屡次败给了赵国吗?吾说说,大秦之败,是因为这些士兵们不够顽强、不够英勇吗?”
  “当然不是。”尉缭摇了摇头,道:“世人皆知关中士卒之强不输于任何一国,吾只是觉得……”
  王翦打断了尉缭的话:“现在的大秦,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胜利的曙光了!吾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只要士气鼓舞起来,那么在对抗赵军的士兵才能够有更多取胜的把握!”
  “对抗赵军?”尉缭忍不住叫了起来:“可是赵国人早就已经撤退了!”
  “不。”王翦摇了摇头,道:“他们还会回来的,尉缭将军。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对于我们真正的考验之时!”
  就在王翦和李牧于义渠和朔方隔着上千里遥相对峙的时候,中原方面的战事也开始全面爆发了。
  赵丹任命赵国大将军廉颇作为主将,乐乘作为副将共同率领二十五万大军出征韩国,兵锋直指韩国首都新郑。
  虽然各种嘴炮打得震天响,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得靠战争才能够解决最终问题。
  仔细看地图就可以发现,新郑距离大梁城是很近的,而大梁城这一片地区早就已经成为了赵国的领土,所以当赵国大军从东方气势汹汹而来的时候,新郑就成为了主战场。
  二月十六日,赵国大军进抵到新郑百里之外,并且在接连几次的小规模接触之中连续击败了韩军,韩军不得不被迫收缩兵力,全力固守新郑而不再外出求战。
  二月二十日,赵国大军完全将新郑包围。
  二月二十六日,赵国大军开始发动对新郑的攻势。
  与此同时,剧辛则从赵国晋阳、河东以及上党三郡召集了六万兵马,从河东郡南下,目标直指刚刚落入韩国手中不久的洛邑。
  由于韩国兵力不足,所以根本抽不出任何兵力去支援洛邑,加上洛邑之中的许多周人对韩国强行吞并洛邑的行径极为不满,所以剧辛仅仅围城十日就顺利的攻破了洛邑。
  在攻破了洛邑之后,剧辛继续率兵南下,直指韩国的另外一座大城阳翟。
  三月十七日,阳翟被剧辛所部包围。
  战争打到这个地步,所有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韩国不能够得到援军,那么灭亡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必须要支援韩国,否则的话等到韩国灭亡之后,寡人就又少了一个能够对抗赵国的臂助!”秦王楚拍着桌子,对着面前的众多秦国大臣们吼道。
  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在了吕不韦的身上,但是吕不韦只是静静的坐在那里,看上去没有任何想要说话的迹象。
  现在的秦国政坛有些混乱,吕不韦和蔡泽的交替得势和失势让许多秦国大臣们有些迷茫,感觉似乎已经看不懂局势了。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既然吕不韦并没有开口,而且大王又已经开口了,所以支援韩国就成为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所以众多大臣们立刻就纷纷开口附和了秦王楚的意见,对于自家大王的英明表示了十二分的赞赏。
  得到了一番肯定的秦王楚心中不觉微微有些得意,说道:“告诉王翦,寡人给他增兵到二十万,让他立刻东进去攻击河西和上郡,将寡人的河西和上郡先收回来!”
  秦国想要攻击赵国,现如今无非就是两个方向,一个北上一个东进。
  北上要面对着的是赵国的千里草原以及寥寥几座赵国城池,这对于秦国来说显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攻击对象,所以东进就是必然的选择。
  事实上在秦王楚的心里,韩国灭不灭亡其实也不算太重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秦国的强大。
  只有秦国自身能够强大起来,才是正道!
  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嘛。
  如今的赵国,无疑就是一块非常沉重、非常坚硬的顽铁,想要把这块顽铁给打倒,那么秦国就必须要拥有着强大的实力。
  吕不韦看了看秦王楚,觉得自己或许是时候开口了。
  于是吕不韦咳嗽一声,开口道:“大王,若是李牧趁机南下的话……”
  秦王楚看了吕不韦一眼,满不在乎的摆了摆手:“河西地本就是关中的一部分,李牧若是再来的话王翦随时都可以回师支援咸阳,寡人何惧之有?”
  作为一直以来都并不是很支持立刻开战的“休养生息”派首脑,吕不韦如果一直不说话其实也不合适,但说多了又会引起秦王楚的反感。
  所以在说了这么一句话之后,吕不韦就十分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秦王楚见吕不韦并没有向往常那样旗帜鲜明的反对自己的意见,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制衡归制衡,但是必须要承认的是,吕不韦一直以来都是秦王楚最为信任的人,这种信任是从秦王楚落难在邯郸的时候就建立起来的,是任何一位秦国大臣都不可能取代的。
  若非如此的话,以吕不韦最近几次老和秦王楚唱反调的模样,秦王楚早就把吕不韦给撤职了。
  放松了不少的秦王楚转过了头来,大声的对着面前的秦国臣子们下达了命令:“好了,告诉王翦,大秦能否再度崛起,就看他这一次能不能够打一个漂亮仗了!”
  秦王楚对于王翦还是很有信心的,毕竟不管怎么说,王翦现在也是帮助秦王楚收复了义渠城,不是吗?
  秦王楚想了想,觉得还是有些不太保险,又道:“寡人决定了,这几日就前去太庙,为前线众将士祈福,让历代先王保佑大秦能够赢得这一战!”
  很显然,这位秦国的大王如今为了战胜赵国,也是要把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


第843章 果断和犹豫
  郢都。
  楚王元高坐在王座之上,面前两列大臣排开,最前方的乃是春申君黄歇和上柱国景阳。
  大殿之中的气氛非常的不佳,这也和楚国近几年来一直都算不上太好的国运,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
  “如今赵国伐韩,韩王向寡人求救,诸卿以为寡人应该如何去面对啊?”楚王元的声音之中多少带着几丝忧愁。
  大王提出了问题,那么臣子们自然是要为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