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赵为王-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统一这个事业,秦始皇的开创其实不少,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钱币等等等等,都是这位千古一帝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做出来的努力。
  依照秦始皇的想法,只要整个华夏大地上全部人的衣食住行统统都遵照着同样的、统一的标准,那么大家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一国人了,完全统一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但这位雄才大略的伟大帝王还是忽略了一个东西的重要性。
  那就是民心。
  作为秦国乃至是秦朝的奠基理论,法家更重视于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诸如思想、文化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并没有什么用处,甚至只是浪费时间。
  在这样的思想方针指导下,法家门徒们往往更注重实干,而对喜欢研究天地、研究哲学之类的其他诸子百家嗤之以鼻。
  这就是法家思想的局限性,它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却并没有与时俱进去创立一个足以稳固大一统局面的思想体系来保证秦朝统治的延续性。
  所以秦朝就这么崩了。
  秦亡并不是亡于所谓的暴政,而是亡于民心。
  从公元前221年六国覆亡秦朝统一开始,直到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结束,在这短短的十几年中,秦朝虽然征服了六国的土地,但是却并没有征服六国的民心。
  像后世,许多人会自称是东北人、西北人、江南人、关中人等等,但他们同时也都认可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他们都是“汉族人”,都是华夏文明的子孙后代。
  而对于秦朝来说,被征服的那些六国土地上的子民们可能会认同自己是赵人、齐人、楚人,但绝对不会认为自己是一个“秦族人”。
  既然我不是秦族人,那么我为什么要认可秦人的统治,为什么要认可秦国这个国家?
  只要有机会,那肯定就只有一个结果——反了。
  反他娘的!
  于是秦朝就这么亡了。
  没有陈胜吴广,也会有李胜张广,周胜刘广。
  秦朝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落了个“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这个问题在汉朝的时候得到了解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用了整整三代皇帝的实践,直到第四代汉武帝的时候,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汉武帝之时,儒家学者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然后被汉武帝察觉到了这种理论的重要性,将其用来建立了一个“大一统”的思想体系。
  有了这个大一统的思想体系之后,汉王朝这才真正的将整个华夏大地之中所有子民们融合到了一起,让他们真正的成为了同样的一种人——汉人。
  赵丹说到这里,正色用十分严肃的口吻道:“恒儿,汝现在应当明白思想这种东西是如何的重要了吧?”
  坐在赵丹身边的赵恒瞪大了眼睛,十分不解的看着赵丹:“可是父王,儿从小亦是读了不少书籍,更被许多先生学者所教授,为何却从未听说过这秦朝和汉朝呢?”
  赵丹咳嗽一声,正色道:“吾儿有所不知,此并非阳间之事也,乃是天界之事。”
  “天界?”
  “正是。”赵丹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继续忽悠:“人死后若是有功劳于阳间,则可升入天界;无功无过者可入冥界;犯下罪孽者则入地狱。”
  “那么父王又是如何知道这天界之事的呢?”
  赵丹的谎言还在继续:“武灵王、惠文王两代先王殡天之后皆已经飞升天界,此天界之事便是先王们托梦于寡人。”
  连托梦这种神神道道的事情都搬出来了。
  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赵丹总不能够跟赵恒说“你爹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你爹,而是一个从后世穿越过来的穿越者”吧?
  说了也没人信啊。
  那么说鬼神、说这种托梦就有人信了吗?
  真有。
  事实上在这个时代,除了赵丹这个穿越者之外,恐怕全天下的人们对于鬼神之说都是非常相信的,无论是民间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贵族们都是如此。
  信到什么程度呢?
  在这个年代有专门的卜筮者,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就是那种专门替王室举行祭祀活动的祭司,而普通一点的就叫做“日者”。
  无论是祭祀还是日者,那地位都是很高的,因为人们觉得他们是在和神灵打交道,对于他们十分的尊重。
  在很多地方,如果一个小孩出生之时被日者说是命里带煞,那么这个小孩绝对会第一时间被他的亲生父母直接扔进河里淹死,而且小孩所有的亲人都不会对此发表任何反对意见,反而会发自内心的恭喜这对父母抛掉了一个煞星。
  除此之外,日者们所编写的《日书》,可以说是家家户户都必备的一本书。
  这个《日书》可以看做是上古时代的黄历,这是一本很神奇的书籍,上面对于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都有着很详细的记载。
  《日书·秦除》便曾经有言:“平日,可以娶妻、入人、起事。”“定日,可以藏,为官府、室祠。”“除日,臣妾亡,不得。有重病,不死。攻盗,不可以执。”
  所以以此看来的话,如果一名穿越者想要用什么来忽悠这些战国时代老祖宗们的话,鬼神之说绝对是最靠谱的——当然了,前提是绝对不能够和日书相违逆。
  这对于后世的人看来似乎有些不能够理解,但事实上,已经是迈入高科技时代的后世,不也同样有人认为神是真实存在,并且甘愿为了信仰、为了心中的神祇而献出性命么?
  在这个信息沟通出了村口就等于没有的年代,对于鬼神之说的信服和敬畏绝对是主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
  所以当赵丹搬出这个“托梦”的大杀器之后,赵国少年太子赵恒就立刻接受了这个说法,一点都没有怀疑。
  在非常费劲的思考了好一会之后,赵恒才开口道:“若是依照父王之言,那么这所谓的大一统思想要去实现的话,又该如何去着手呢?”
  赵丹微微一笑,突然伸手一指不远处的一座颇具规模的小城:“恒儿,答案其实便在这里。”
  赵恒顺着赵丹的手指看去,十分惊讶的开口道:“华夏学宫?”
  “正是!”赵丹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道:“恒儿啊,思想这种东西,从来都是掌握在最顶尖的知识分子手中。但是我们作为君王,不应该被这些知识分子抛出来的思想所影响,而应该反过来利用他们,将他们的思想作为工具,从而达到巩固我们统治、并且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
  赵恒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努力的理解着自家父王话语之中的深奥意思,好一会才道:“所以父王让儿臣前往华夏学宫就读,便是为此?但是……孩儿又应该如何去利用这些先生和先生们的思想呢?”
  赵丹笑了起来,轻轻的摇了摇头。
  “不,利用他们那是以后的事情。这一次寡人让汝来华夏学宫,就是让汝亲自来观察并且了解到这些学派的思想和本质。然后思考一个问题——究竟哪一些学派可以被汝未来所利用,能够融合入大一统思想之中,最终巩固汝的江山和统治?”
  赵丹盯着面前的长子,严肃无比地说道:“等到汝及冠之时,寡人希望汝能够给寡人一个答案。”


第541章 粪土可比万户侯
  赵丹目送着赵恒走下了马车,在几名随从的陪同下朝着不远处的华夏学宫走去。
  从今天开始,赵恒将以一名普通学生的身份进入到华夏学宫之中学习,而赵国太子进入华夏学宫的这个噱头也一定能够助长华夏学宫在天下诸人之中的声望和重要程度。
  总而言之,这是一件对于赵国王族以及华夏学宫都算得上是两相得利的事情。
  在赵恒离开之后,赵丹并没有立刻让车驾回转宫城,而是继续往北而去,进入了邯郸郭城之中。
  郭城之中此刻十分的热闹,无数人流熙熙攘攘,完整的重现了当年晏婴在楚王面前吹的那个牛逼“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单单以面前的这番繁华景象而论,便已经能够十分肯定的确认一个结论——邯郸的确已然成为了如今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大城。
  赵丹今天并没有摆出王驾,而是坐的一辆马车,相当于是微服私访,因此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赵丹的目光左右观察着,很快发现在道路的两旁还有不少民夫正在挥汗如雨的挖着沟渠。
  这乃是来自于赵丹的授意,在今年正式开展的“邯郸排污渠工程”。
  说是渠,但实际上也就是在每家每户的面前挖条排水沟罢了。
  但可别小看这些排水沟,有了这些排泄的沟沟渠渠,再加上定时的维护,一直以来困扰着邯郸的那臭气熏天的问题应该就会减轻不少。
  事实上赵丹最近还在监察卫呈上来的奏章之中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有另外一部分人也在积极的帮助着赵丹解决着排泄物这个问题。
  什么人?
  商人。
  就在这两三年中,邯郸城之中开始多出了一种新的职业,拾粪者。
  这些拾粪者每天都会拉着一辆人力车到邯郸城之中各家各户四处去讨要粪便。
  对于拾粪者的这些行为,邯郸城的住户们无疑是非常欢迎的,拾粪者们往往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载着一车满满当当的粪便离去。
  去哪?
  这些源源不断的粪便被拾粪者们弄到了邯郸郭城外几里处的一片庄园之中。
  而根据监察卫的回报,这一处庄园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吕不韦。
  一个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顶级商人的聪明人。
  很显然,即便是吕不韦此刻不在赵国之中,但是吕氏家族里也仍旧是有着目光敏锐之人啊。
  要这么多粪便来干什么?当然是拿来做粪肥的。
  在赵国官方的大力推广下,如今邯郸城附近的农民已经渐渐的接受了粪肥能够增产的这个观点,并且主动将粪肥应用到耕种之中。
  但问题在于,这年头的农民哪个家里不是有着几十亩地,多的甚至上百亩地。
  加上曲辕犁出现之后,精耕细作对于粪肥的数量要求也变得更高,单单想要靠自家的人和牲畜来出产粪肥,那肯定是不够的。
  于是粪肥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
  有了需求,商人自然也就出现了。
  赵国可不是秦国,秦国严厉的打击商人,而在赵国之中商人虽然也不太被人看得起,但是至少做生意是绝对没问题的。
  所以当邯郸城附近的农民对粪肥产生了需求之后,吕氏家族立刻就抓住了这个机会,开始雇佣大量掏粪者,将粪便运送出城后在庄园之中制造成粪肥,然后向邯郸城附近的农民们售卖。
  邯郸城之中几十万人,一天产出的粪便就是天文数字。
  哪怕是将这些粪便之中的一部分收集起来,那都是一笔极为客观的粪肥产量了。
  根据监察卫呈上来的情报之中所言“吕氏一族售卖粪肥已两年有余,规模日益扩大,粗略估计一年之收入不下于贩卖盐铁之利。”
  盐和铁,那可都是超级暴利的行业。
  是人就要吃盐,这个不必多说,春秋首霸齐桓公的齐国就是靠着盐开始发家的。
  铁也不用多说,兵器、农具等等东西的必备之物。
  盐和铁,都属于战略物资一般的存在。
  到了汉武帝时代,盐铁都被直接收为官营并一直持续了下去,由此可见后世的君王们对于盐铁是如何的重视。
  售卖粪肥竟然也能够和盐铁之利相提并论?这就很恐怖了。
  赵丹并不知道的是,其实粪肥这种东西发展下去的话,甚至还会催生一个行业。
  这个行业将会由底层的掏粪工和顶层的粪厂老板们所组成,在为官方解决掏粪问题的同时产出堪称海量的财富。
  是的,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海量财富。
  在历史上的清末民国时期,有“天字第一号粪阀”之称的北京大粪商于德顺坐拥良田一千五百亩,在北京有一百多套房产,同时还在至少二十个外国银行之中拥有大量的存款。
  于德顺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土豪,而这些让人眼红的财富,统统都是那些臭气熏天、让人见之色变的粪便给于德顺带来的。
  就在赵丹的沉思中,他所乘坐的马车已经驶过了平民区,来到了邯郸郭城的工坊区。
  这里就是赵国的工匠们所居住生活并且工作的地方了。
  在工坊区的上空是滚滚的黑色浓烟,连太阳都被遮蔽住了,让这里的天空显得阴沉沉的。
  这主要是因为在工坊区之中的冶铁作坊在炼铁过程中所排放出来的大量烟雾所导致的。
  出于保密的原因,高炉并没有在这里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低矮的、大约只有一丈左右的普通炼铁炉。
  即便隔着一堵墙,但是赵丹仍旧能够听到铁匠们叮叮当当打铁的声音。
  走过炼铁工坊不远,便到了一个戒备森严的地方。
  这里就是赵国最新设立的印刷坊,专门负责印刷术的研究。
  “汝等是甚么人,可有出入令牌?”一名全副武装的赵军士兵喝住了赵丹的马车。
  随行在赵丹身边的毛遂扔出一块令牌:“去将此处的大匠叫来,便说大王召见!”
  一名大匠很快便屁滚尿流的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拜见大王!”
  赵丹微笑的摆了摆手,道:“寡人听说,那印刷术已经有了突破?”
  赵丹对于这件事情其实是非常重视的。
  造纸术的曙光已经出现,根据大匠们的保证,最多三五年的时间,纸张的产量就会变得夸张起来。
  到了那个时候,印刷术这种东西就是刚需了。
  印刷术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也是有其技术难点所在的。
  没有任何一种发明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弄出来,而是要经过无数先辈的努力、一代代人的实践下来之后才最终发展到后世的地步。
  所以说,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印刷术就有了突破,其实还是挺让赵丹惊讶的一件事情。
  所以赵丹决定亲自来看一看。
  大匠一边走着,一边不无自豪的对着赵丹道:“其实说起来这也是大王洪福齐天,前阵子有一名匠人自河东而来加入了作坊之中,此匠人乃是当年公输班之后,正是因为有此巧匠,印刷术才得以如此迅速的突破。”
  “鲁班的后人?”赵丹神色微微一动,问道:“这匠人叫什么名字?”
  大匠笑道:“好教大王得知,此匠人之名为——公输复真!大王请看,那边那个便是。”
  赵丹顺着大匠的手指看去,正好看到一名长脸小眼、身着匠人服装的中年男子抬起头来,看向了赵丹所在的方向。


第542章 雕版印刷
  “公输复真见过大王!”长脸小眼的工匠恭恭敬敬的对着赵丹行礼。
  赵丹看着面前的这名工匠,十分温和地笑道:“汝是秦国人?”
  公输复真恭敬答道:“大王,臣乃是河东郡人。”
  在公输腹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站在赵丹身后的毛遂眼中突然闪过了一丝异色。
  赵丹露出了然的神情,道:“好了,汝且给寡人说说,这印刷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一说到这个话题,公输复真立刻就来了精神,对着赵丹赞叹道:“大王,这造纸术乃是臣平生仅见之奇物也。”
  赵丹摆了摆手,道:“说重点。”
  自从纸张出现以来,赵丹已经开始在日常生活使用了,虽然造出来的纸现在产量还不多,但耐不住赵丹才是真正的赵国大王啊。
  赵丹早就受够了每天要将几百斤竹简捧在手里的生活了。
  当然了,作为一位英明的大王,赵丹也并没有把纸这个好东西给独享了,各个大臣那边也分发下去了一些。
  所以像刚刚公输腹真这种对于纸张的称赞和夸奖,赵丹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公输腹真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忙告了一声罪,领着赵丹来到了一个工作台前。
  说是工作台,其实也就是一块硕大的、已经被弄得颇为平整的石桌罢了。
  在这张石桌之上十分混乱的摆放着许多器具,好多器具赵丹完全都不认识,又或者是和后世的模样差别很大。
  一走到这里,就能够闻到很浓重的木头和墨的味道。
  公输腹真拿起了一块木板,对着赵丹道:“大王,这便是雕版了。”
  赵丹定睛一看,果然发现在这块木版上密密麻麻的刻着许多小字,而且每一个小字都是反的。
  根据公输腹真的介绍,这个木板材料的选用和加工其实也是很有讲究的。
  赵国的工匠们先后准备了诸多木材,比如说材质硬度适中的梨花木,质地坚韧光洁的黄杨木,同样质地坚硬的梨花木,以及银杏木、白杨木、枣木等等。
  然后再把它们锯下来,用水浸泡,接着再干燥,然后再平板之后,一块看上去非常光滑的木板就诞生了。
  在这样的木板上雕刻文字的话,就要比直接在一块锯下来的毛坯料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