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盗墓:父亲的笔记-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付笔记时是在他们下到有鬼手的那个斗之前的事情。
正文 第561章 盗墓笔记(1)
我决定放弃,却又主动来找张珏,我很矛盾,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张珏手里面我爸爸的笔记就一定是真的吗?以前家里的那本笔记又是谁书写的,我无法查证,现在这本笔记即便真能拿到手里又能怎么样。我想了又想,还是没法接张珏的话。最后,我还是说:“算了,这些都过去了,和我也没什么关系。我不要,你老要留着,还是给警察,又或者卖给其他感兴趣的人,都和我没关系。我现在什么也不想管,过去的事情和我无关。”
张珏一双眼睛紧紧盯着我,“和你无关?那你为什么又来这里?怕是你的心中还有留恋?难道你到这里来只是为了慰问我这个孤老太婆?”
“没错啊,我就是来慰问你的,是你一定要和我扯什么笔记。”我冲张珏翻翻白眼。
“死鸭子嘴硬。”张珏有些哆哆嗦嗦地说。
我看着她哆嗦不禁有些好笑,“刚才你那一手是怎么出来的,我都没看见你怎么出手的,一巴掌就招呼到我的脸上。”
“想学?把你爹的笔记请走了,我就教你。”
“咱能不能不谈钱的事情?”
“别和你阿婆绕。”
“阿婆,我没钱啊。”
“你有了好工作就真的以为能离开这个圈子?一踏进这个圈子,一辈子也别想离开!认识你的人还没死绝。我跟你说,那笔记你留着以后有大用处。”
“您老也别威胁我,我真的是没钱。要不您让让价格。”我看如果今天我不出钱买下我爸爸的笔记本,这老太婆是不会放我回去的。我今天真是出门没看黄历,怎么就遇到这档子事,感觉自己被人讹了。张珏为什么今天一定要卖笔记本给我,她无儿无女,不存在儿子结婚要老娘掏钱出来买房子、娶媳妇。她为什么要这个钱?难道是欠了外债,或者仇家上门?
我想了想说:“阿婆,您是不是有什么难处??一定要用钱,您把理由说说,我看能帮你多少就帮你多少。”
“我得癌了。”半晌张珏给我来了这么一句。
“什么癌症?”我问。
张珏从老式的抽屉里拿出医院的化验单和病历卡,我一看,张珏得了肺癌,已经Ⅲ期了。
“你?你都得肺癌了,怎么还一根接着一根抽烟。”我差异的问。
“我这癌和抽烟没关系,是早年下地的时候,地里的酸腐蚀的肺。打那以后,有时累了就会咯血,病情也是好好坏坏,不想这次查出癌来。”
对于一个得了癌症的老年人我还能说什么呢,“要不,我借您一点?”
“去。”张珏呼喝我,“我这辈子不兴借钱,借了别人的钱还要还,是一桩心事,再者,我拿什么还你?医院是个无底洞这些钱砸进去,就和砸进水里一样,能不能治好还要另说。”
“所以,您的意思是?”
“生死不就是那回事。死了又怎样?活着又怎样?有些人活着倒不如死了。看开点也没什么。人生又短又无常,重要的是干自己想干的事情。我这辈子也辉煌过,干好了自己想干的事情,没遗憾。我早活腻歪了,所以这钱不是拿来看病的,是给一个人的。”
“给谁啊?”
“给谁和你没关系,横竖你也不认识他。你只说,你爹的笔记你肯出多少钱赎回?”
原来张珏查出来得了绝症。她倒也想得开,不想活下去了,只是还有一个心愿未了要用一笔钱去完成多年的夙愿。她认识的人活着的也不多了。所以就想起我这么个冤大头来,也活该我倒霉,有东西在她手上。说到这份上,今天这本笔记我是必须要收下了。
我把心一横,说:“阿婆,这钱多了我也没有,您要真到公安局去告发我盗墓,我也没有办法。你帮助过我,给过我提示,这提示让我找到了一些真相,就冲这一点,我应该帮您。您也别说卖书、卖笔记的事情,我就给您一万,至于那本笔记,你是烧了点亮,还是把它洒在大街上都和我没关系。我现在真的不想再在这里面掺合了。”
“哼哼。”张珏一声冷笑,“告发你盗墓?我都到这个份上了与其和警察浪费时间,剩下不多的余生还有更好的用处。也行,你就拿一万出来,把你爸爸的笔记带走。”
半个小时以后,我第二次从张珏家出来。第一次出来是去银行取钱,因为张珏像一个毒品交易犯,只要现钞,不要任何的银行转账。好在一万元人民币也就一沓子而已,我取了以后就交给了她。而她则把我父亲的盗墓笔记给了我。
我冒着雨骑车回家。笔记被包裹的很好,密不透风,张珏叮嘱我不要在外面打开它,一面被外人看到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遵从了,因为我也不想惹麻烦。我一路跑上自己住的楼层,手有点抖,说不清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兴奋或者是害怕,更多的也许是心疼我的钱。
回到家以后,关门落锁,我才忐忑的打开张珏卖给我的盗墓笔记。这里面会有什么让我激动,也许是可以解决我心中疑惑的秘闻,也许是一段尘封的往事。只要是和父母有关的往事,我都愿意知晓。
可打开笔记看了以后,我才知道张珏说的盗墓笔记真的就只是盗墓笔记而已。如果我有心要在盗墓这条路上一条道走到黑,仔细读读我爸爸的笔记还是不错的。这里面记下的都是他曾经的经验和心得,以及向前辈那里学习来的知识。
整本笔记字迹细小,因为里面涵盖的内容实在太多。在不少不易读懂的地方,边上还有不少注解,注解的字很小,不仔细看是黑压压的一片。笔记看样子有些古老,纸页泛黄,并且发脆。每个字都有棱有角,像是费心思用钢笔书写的。从纸上深刻的印记来看,书写之人在写的时候下笔很用力,字迹苍劲有力,力透纸背。笔记的纸张虽然已老旧,但是保存的极为完好,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辨。
正文 第562章 盗墓笔记(2)
有句古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开卷有益,尽管里面的内容并不是我现在迫切需要的,但看看也无妨。钱和美人我是不指望,别一打开蹦出一个大粽子就算是我的福气了。我郑重的翻开这本我父亲的盗墓笔记。
笔记的扉页上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墓葬盛行坟包起,荣华富贵土中求。”写笔记的人时刻都在牢记,金银财宝深埋于地下。
真正的墓葬,有了随葬品的墓葬,起因就是人有灵魂不灭的认识。也就是说,人们相信**是可以毁灭,即生老病死,但灵魂是一直存在的。这种观念就是说人死了,并非是一切的终结,而是另一个开始。灵魂是永生的,是永远存在的,在另外一个灵魂的世界中,一样也要像在这边一样的生活。尤其是那些生前享有特权的贵族、统治阶级,依旧想要在死后过着钟鼎食鸣的生活,所以为了维持死后也一样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就要把生前用的东西都带入墓穴中。
到西周时期,灵魂不灭的认识在人的意识中变得越来越强烈,丧葬的礼仪逐渐走向制度化。古代的“六艺”中包括礼,礼就是较早的丧葬文化。丧葬越来越规范化,什么等级的人能用多大规模的墓,能带多少随葬品,各种等级的人对上各种等级的墓穴。这种做法,滋生了盗墓,方便了盗墓者。
秦汉时期,是第二个厚葬**,最著名的要数很多人口口相传的秦始皇陵。汉代以后墓葬的形制逐渐统一,规格较高的墓葬都有很长的斜坡,而斜坡的两侧、墓室的内壁会有彩色的壁画。墓葬里会有什么样的随葬品,除了和墓主人的身份有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和当时的社会能生产出什么东西有关。汉代以后铁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所以墓葬中的随葬品也随着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东西而改变。
盗墓者所盗的墓中,历朝历代以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最少。盗墓的原因就是为了钱财,而这个时期的流行薄葬。东汉后期,道教兴起,佛教传入中原。道教主张薄葬,而佛教的葬法各教都不一,也是影响丧葬的重大原因。这个时期,墓葬更为写实,有院落、棺床、桌台等等。活人的建筑风格无一不在左右死人的陵墓风格,就像唐陵的积土为陵和依山建陵是仿制唐代长安城一样。
这本手抄的笔记对断代的详述不多。对于盗墓者来说,盗墓是为了金钱,而不是欣赏它的历史。前面会描述这么多和年代有关的东西,也是为了能记清哪朝哪代随葬的东西丰厚,哪代陪葬品更值钱而已。
笔记一共分为四大类,在笔记中占比最少的是盗墓术语,也可以成为黑话。黑话也分为各种派别,不同门派的黑话各有区别。挨下来就是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类别。这本笔记中占比最多的要数秘诀,包括探穴、看土、断代、识墓秘诀。最后一部分是陵墓中的机关、暗门等等。
接下来,我花了好几天去研究这本书。这书的实用性还是有的,但这里面有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就是有些过时。就拿笔记中的行话来说,就显得非常的过时。笔记中记载的盗墓并非像我们现在说的倒斗,而是说“支锅”。支锅就是砌灶台,试问现在谁家还用灶台,如果这脱离时代的话撂出来,任谁都会觉得有问题。做贼的也要与时俱进。
在以前,没有固定的灶台,煮饭都是临时用石块砌一个三角墩子,把锅子这类的炊具放在上面,然后在下面升火。人活着一日三餐必不可少,支锅是过日子的开始,山西、陕西等等北派的盗墓贼沿用了这种说法。除此外,盗墓还有说挖蘑菇、挖堆子、翻堂、扫仓等等说法。还有如何交易,交易的时候应该说什么暗语,这本笔记里也详细记载了。
笔记中记载的很多工具我都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我之前接触过的黑驴蹄子、分土剑、洛阳铲、短柄锤只能算是笔记中记录的工具中九牛一毛而已。笔记里面五花八门,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可以用来盗墓。单说最常见的牙签就有很多中用法,牙签对寻找宝物来说既安全又便捷。
牙签在盗墓中的作用不小,如果棺椁中的尸体早已腐烂,牙签就有大作用。用牙签在泥土中一下一下地戳,就是很小的碎片也能被发现。牙签很坚硬,但是它的坚硬是有限度的,不会损伤金、银、玉等宝物。这个牙签的使用纯粹是经验之谈,因为在泥土中寻找随葬品,唯一廉价又方便的就是牙签。
这本笔记中记载的盗墓工具既有牙签这样随处可见的日常用品,也有只有在传说中才能见到的东西。就比如说是镇尸铜镜。
在盗墓界流传已久的镇尸铜镜,相传由黄帝用女娲娘娘炼石补天遗留在人间的五彩巨石中的玄铜委托半仙于蓬莱山中锻造而成。其目的就是要给被黄帝打败的蚩尤镇尸用。蚩尤作为上古时代的北方首领,曾经和黄帝炎帝中原大战时造出大雾,后来黄帝用指南车克制大雾。结果,蚩尤被打败,命丧黄帝之手,所以死的时候怨气凝聚。
黄帝担心蚩尤会尸变为从而祸天下,所以就用秘术打造了这面镇尸铜镜。这么说起来蚩尤是粽子的老祖宗了。
将这面镇尸铜镜放在青铜椁内,正面对着尸体就可以防止尸变。后来黄帝的镇尸铜镜被秦始皇所得,当他乘船泛游到黄河,遇到鳖尸兴风作浪,黄河之水大浪翻涌,众人危在旦夕。秦始皇命人将铜镜放置在船头,加持守护,鳖尸害怕铜镜只能遁去。秦始皇死后这面铜镜就随他入葬始皇陵,随着人们找不到真正的始皇陵而从此销声匿迹。
当然,这些东西都是过去式,现在有了更加先进的工具,新的工具有更高的技术含量,很多旧的东西就不再启用。手机、对讲机、军用罗盘、电锯、电钻、雷达探测仪器等等工具。甚至连洛阳铲这种老牌民国十二年出的盗墓工具都渐渐失去用武之地。
正文 第563章 盗墓笔记(3)
工具归工具,有再好的工具却找不到墓地,那挖什么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工具只会越来越先进,黑话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但有一样永远不会过时,它会与时俱进,那就是笔记记载的找墓能力。
铁钎、洛阳铲、短柄锄,这些勘探古墓的利器,用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一钎下去便知地下是否有墓;一锄挖开,能知道墓的年代;一锄上来,可知墓的保存状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盗墓的利器是有,可是怎么得知这片区域是不是有墓?关键还是看找墓的人。而人的神通,在于自己的本领。光有了工具没有用,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找到墓。
父亲的这本笔记记录了五大寻龙点穴的秘诀,还有不少口诀,是一本名副其实的盗墓手册。我按照笔记上的顺序读下去,感觉这本笔记在教人如何去盗墓。
我并不打算以这个为营生,所以很多地方也就一眼带过,但不敢不看,害怕漏去一些重要信息。笔记中的内容我也略知一二,毕竟参与过几次活动,虽然很多时候并未亲自动手。可没吃过猪肉也看见过猪跑,大致上我仍是了解。这本笔记就像是教科书一样,把我过去的所见所闻系统的归类,并且总结分类。
笔记很厚,是大开面的,一页有A4纸般大小,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尽管我并没有仔细去读,只是走马观花似得浏览完整本笔记依旧花了我一整个双休日。
周一的晚上,我照例在读这本爸爸留下的盗墓笔记。我被其中的五大秘诀所吸引。笔记中记载,盗墓的都有一双“入地眼”,什么叫做“入地眼”?“入地眼”本是风水上民间对看阴宅凶吉灵验的风水先生的一种称呼。风水先生走访龙穴,游历名山大川,对于何处是吉穴,何处藏有龙脉一眼就能看清楚,所以就尊称为“入地眼”,好似他的眼睛可以看清土层下的东西。后来,盗墓高手也称“入地眼”,也是基于同样的说法。
如何知道哪里有墓,有什么样的墓,盗墓者也是凭借风水先生的法门。不同的是,风水先生是帮人选择吉穴,适宜墓主安葬,而盗墓者是反其道而行之。
要练成“入地眼”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过仍旧有口诀和技巧可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望气发穴,《葬经》开篇第一句也是最重要的一句,“葬者,乘生之气。”气是什么,气就是风水。盗墓者每到一地,必然先勘察地形。辩水口,看看哪里才是葬人的风水宝地。凡是风水极佳、钟灵毓秀之地,都是墓主青睐的地方,附近就可能有古墓。精通望气发穴的人很少,这些人一样也要凭借古老的口诀。
我看到笔记中这样记载有些期待,因为感觉我爸爸从事过的行业最神秘的面纱就将在我面前一一揭开。
对于望气发穴,笔记中总结了这么一句话:“春秋战国依山顶,秦汉大斗埋山岭,南北两朝选山腰,隋唐宋尸坡下挺。”这句话并不像前面有批注,它没有任何的注解而是工工整整的抄录在笔记中间。
我想这句话没有注解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这句话通俗易懂,不需要注释;二是,这句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眼下两个原因都有。对于上面的这句话,通俗的解释:墓葬依照原有的山势而言。西汉以及西汉之前的大墓,大多葬在山巅或者接近山的最高处。西汉后期的大墓常埋在山岭上,地势比东汉要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大多在半山腰上开挖。隋唐宋代大墓,一般埋在坡下。随着时代的推移,依次降低。
这很好解释为什么大墓的位置会越埋越低。古人对于位置的讲究比我们现在多多了,埋得位置越高,人的地位就越高。同样一块地方,先埋进去的肯定是祖宗,后埋进去的是孙子。祖宗都已经埋进去了,哪有当孙子的再把祖宗扒出来自己再埋进去的道理。先人的地位是绝对高于后人的,后人的位置自然而然就低了。还有一个原因,风水好的穴眼一共就这些,只会被人越用越少。前面人用过的墓穴即便不是自己祖先的位置,也不能扒出来再用。这是有讲究的,一处穴眼被占,只能另寻他出。久而久之墓葬的位置就会越来越低。根据这个秘诀,结合一些堪虞常识,很容易就找到对应年代的古墓。
在这一页的边上有很小的字迹的批注。山上找墓应当在雨雪霁后,天气恶劣出来活动不容易被发现。在雨后、雪后的天晴更加容易发现古墓的踪迹。
古墓经过千百的风蚀和雨侵,地形地貌的改变以及历代人工取土的破坏,坟头的标志早就已经不见。这些古墓深埋于地下常人难以发现,但是在地面潮湿以后,地面的高低起伏、坑堆立显。在一场雨或者一场雪以后,根据土壤的吃水情况差别、干湿变化,就可以看出哪里是人工夯实过的熟土,哪里是生土。
墓坑内的填土必然是经过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