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八珍玉食-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牛觉得母亲和哥哥已经为他操碎了心,也不敢把这事跟家里说。直到他哥大牛发现了弟弟背上的伤势。这才知道那师傅那么过分。
  大牛本来脾气就爆,找那无良师傅大吵一架,声称要带着一帮兄弟们去弄死他。
  那师傅算是怕了这帮小混混,忙不迭退了牛母送去的钱和礼物。只是二牛当了几个月的学徒工,工钱是一分都没有的。
  出了这档子事,二牛的工作就更不好找了。
  他不会说话,自然也不方便跟大牛他们一起拉车。最后,陆洪英就帮忙牵线,让谢三雇用了这小二牛。
  谢三这人有些事特别较真,特别讲究。可是,对别人的身体缺陷并不太当一回事。
  知道这小二牛能干活,心性也不错,会写字交流不成问题。直接就把小二牛收下了,说好了按照正常工开工钱。
  二牛找到了工作自然很高兴。可现在,他却生怕董香香会不要他。
  其实,这孩子倒是想多了。
  董香香也跟谢三一样,根本就没在意小二牛不能说话。看着二牛两眼开口笑道:“成,那以后咱们就跟着师傅好好干活吧。我先带你见见师傅去。”
  二牛听了她的话,整个人都呆了。这么顺利就过关了?
  另一边,白师傅也曾因为腿不行,被别人嫌弃过排斥过。这会儿,他自然不会嫌弃二牛不会说话了。
  二牛提心吊胆半天,却没想到所有人都很轻易地接受了他。一时间,二牛眼圈都红了。
  
  这会儿的白师傅,并不像上辈子遇见董香香时那样糟糕。
  因为白师母也没出什么事,他们这小日子过得挺顺心的。
  白师傅这会的性格也算是比较能容人。他也就对董香香这个徒弟严格了些。对小二牛这样的帮手还是挺客气的。
  再加上,二牛自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师傅让他做什么他就拼命地干。再加上之前他也在厨房工作过几个月。所以,很快就赢得了白师傅的信任,反倒成了一位很难得的帮手。
  所以,就算另一个帮手没找到,八珍斋也能做出更多的点心了。
  几天后,王厂长那边送来了第一批纸盒子。
  白师傅也作出了第一批京八件。京八件礼盒就被摆在了铺子里。
  老顾客们一见这京八件就觉得很新奇。只是因为定价比较高,所以看的人多,买的人却几乎没有。
  白师傅这几天特别关注这京八件的销量。听说根本没人买,他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
  倒是谢三这个当家的男人,半点不介意他媳妇订了一大堆没用的盒子回家。做了很多卖不出去的京八件。
  谢三吃了白师傅做得京八件,对白师傅的手艺大加赞赏。
  白师傅一脸无奈地看着他,心想这谢三这心可真够宽的。也不知道管管他媳妇。
  这小两口到底还是太年轻了些。显然不懂得勤俭持家。
  白师傅又忍不住有点担心自己的小徒弟。这样下去,以后可怎么好。
  
  就在白师傅为这小两口子发愁的时候,华晨报上刊登了《胡同里的美味》这篇报道。
  报道里,特别介绍了他们是京城第一家私营传统糕点铺。
  这报道比第一家私人开饭店的报道要晚些。却京城几乎没有这种专门做传统点心的铺子。还是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一时间,来八珍斋买点心的客人暴增。
  亏得白师母、二牛和常薇薇帮忙,他们做得点心才够卖。
  白师傅此时已经对董香香有点服气了。没想到,还真被这丫头给说中了。
  如果不是谢三请了这小二牛来,估计他们真是忙不过来了。
  唯一遗憾的是那京八件的点心盒,好几天只卖出一盒。
  这时代的人们都很朴素,大家显然更愿意买一口袋酥皮点心回家慢慢吃。也不要京八件这种样式美观,放在礼盒里,却贵好几倍的高档小点心。
  白师傅甚至猜想,这些京八件肯定都要便宜谢三了。
  有一天下午,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突然出现在了狗尾巴胡同路口。
  他们看见八珍斋的仿古风格小铺子,就觉得特别正宗,特别有韵味。有个带照相机的外国人,还忍不住给那对小石狮子拍了几张像。
  他还跟同伴说呢,“这家店会有惊喜也说不定。”
  进了铺子之后,就发现铺面虽小,可是架不住人家谢三爷有品位。一看墙上挂的那些字画都跟古董似的,再看看那些仿古似的桌子柜子。
  这些外国人自然就觉得这间小店很上档次。
  这几个外国人一进来,马姐顿时就有点慌神。
  没办法,只得老板娘董香香亲自过来接待了。还好董香香对英语下过一番功夫,简单的对话,问个你好,说个价钱,聊几句都能应付过去。
  他们中间还有一个外国人会说一些简单的中国话,所以,双方交流起来倒也不费劲。
  外国人似乎对华国的传统点心特别感兴趣。也不知道是不是理解失误了,还是怎么着。董香香原话是说,他们学得是清朝皇宫流传出来的白案手艺。
  到了外国人那边,就直接理解成这些点心是给清朝皇帝吃得了。一时间,他们就有点兴奋。
  国人看起来卖贵了,买着不合算的点心盒子,在外国人看来却是相当便宜的。几个外国人二话不说,就把店里那些京八件礼盒都给包了。
  特别是那几盒做成小果子形状的小京八件,更是受到了外国友人的欢迎。
  有个背着相机的外国人,还给他们铺子和点心拍了照。
  在院子里站着的白师傅,看到小徒弟说外国语,把京八件礼盒都卖给外国人了,惊得下巴都要掉了。
  那帮外国人前脚刚走,董香香马上跑到后院,跟白师傅打了招呼。
  “师傅,咱们还是多预备点京八件高档礼盒吧,特别是果子这种。”
  这一次,白师傅到没再反对了。他是彻底服了小徒弟的手段和眼光了。
  
  几个外国人回去之后,都觉得给皇帝吃得华国宫廷点心很有意思。吃起来味道也很特别,就跟大使馆的人说了。
  隔天,大使馆工作的外国人,就结伴来八珍斋买了点心礼盒。
  很快,这家古香古色的糕点铺子和精致的华国宫廷点心,就在外国人中间传开了。
  接下来很长时间里,八珍斋的京八件礼盒一直在脱销。
  董香香干脆就跟师傅说,专门做水果型小京八件。
  这种价钱是那种普通京八件多一倍,由于是纯手工制作,董香香也不涨价,却限定每天就只做30盒。后来真的有人抢购点心匣子了。
  白师傅私底下跟自己妻子说:“这些点心都被香香那丫头高价倒腾给外国人了。这样真的好么?你说这外国人是不是傻呀?普通酥皮也照样吃,可他们非指定要抢购京八件礼盒。”
  白师母瞥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他们才不傻呢。香香说,外国人买的不只是点心,也是咱们古老传承和饮食艺术。”
  白师傅顿时觉得很无语,细想想这么说,倒是也对。
  到了现在,他突然发现小徒弟那些弯弯曲曲的心眼都变得深不可测起来。


第80章 房子
  应该说董香香上报的时机还算挺不错。前面有个京城第一家私营餐馆挡着; 她这两米宽的小糕点铺子还真没受到多少非议。
  再加上,董香香打得群众基础比较好。她并没有因为出名了就随便加价; 反而坚持走大众路线。店里的散装酥皮点心卖得都不贵。
  所以; 八珍斋无论普通酥皮点心,还是高档点心盒子都卖得很好。店铺门前总有一些人排队买点心。由于人手有限; 基本到了下午三四点,就没有点心可卖了。
  为了尽快赶上食客们的需求,八珍斋只能继续请帮手。
  于是,马大姐又介绍过来一位跟她同命相连的杨大姐。谢三这边自己也雇了一个返城的大龄女知青。
  虽然加在一起也没有几个人,可是每天大家都是忙忙碌碌的。谢三就觉得自家小院挤下这些人干活,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不免又动了几分别的心思。
  这些帮手来了以后; 那些基础点心,白师傅已经不再亲自动手做了; 而是带着这些人一起干活。只是所有细节都是他在掌控着,所以; 做出的点心倒也没差什么。
  有时候; 看大家实在忙不过来; 董香香也会凑过去。
  只是; 她肚子都大了,白师傅总是喝止她,不让她上手。白师母也会随时盯着董香香的情况; 生怕她一不留神,就会吃大亏。
  这样一来,谢三才稍微放下心来。有白师傅和白师母盯着; 有马大姐和杨大姐这两人看着,董香香月份又还没到。
  所以,在接近80年年末的时候,谢三一咬牙就接受了朋友的邀请,去京城周边转了一圈。用了小半个月的功夫,淘换来了不少的好东西。
  谢三带着东西回家的那天,董香香一脸喜庆地迎上来接他。谢三却连忙挥了挥手,又倒退了好几步,嘴里还说着:
  “这半个月里,我可什么地都钻,你先别靠近我。等我去澡堂子里洗个澡,咱们在近了说话。”
  就这样谢三放好了东西,就直奔澡堂子了。董香香都想死他了,却又无可奈何。只能让老太太的帮着,炒了好几个菜。又给谢三哥准备了一盒京八件的点心。
  谢三在澡堂子里泡了个澡,洗去了一路的艰辛和疲惫,回到家的时候反倒是显得精神焕发。
  他还特意绕道去买了董香香喜欢的卤肉。就这样回家后,夫妻俩自然亲近了一番。
  虽然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董香香嘴角一直弯着,眯着眼睛听三哥说那些走村穿巷时,听到的一些事情。
  谢三见她喜欢,也没讲究餐桌规矩。他那双眼睛不错神地放在妻子的身上。
  好在这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在家里吃饭的也就白师傅两口子和老太太。他们对这对小夫妻这些亲近的小动作,已经见怪不怪了,倒也没说什么,就在一旁默默地吃饭。
  等吃完饭,谢三又拉着媳妇去胡同里转了几圈。
  半个月没见面,他们有着说不完的话。等了八九点钟,两人才回到家里,早早就上床睡了。
  第二天,谢三一直在整理他带回来的东西。
  这次出去,他买来了好几件不错的物件。虽然心里有些不舍,但谢三还是决定尽快出手,换了钱在想办法置办一套大房子。
  不然,等董香香生了孩子,这院子更是窄得没法呆了。
  谢三稍稍放出点打算卖东西的风声,就先去找陆洪英商量置办房子的事。
  陆洪英刚好也要给谢三接风,两人就着小菜,喝了点小酒。享受了一下难得的下午时光。
  他们的下酒菜都是常薇薇做得。几个月下来,常薇薇的脾气早就磨得差不多了。她特别喜欢在陆家呆着,自然也就帮陆家干点活。
  两杯酒下肚,谢三就提起了置办房子的事。
  陆洪英听了他这话,沉思了片刻,就劝开口劝道。
  “要我说房子的事你还真别急。我也是偶然间听别人说起的,好像上面出了份文件,前些年被占去的民宅都要退还给原主了。三儿,要不咱也先等等,说不定你们家被粮食局占了的大宅子也就还你了呢?还有那临街的九间铺面房呢。那可都是好位置。到时候,你不是也不用费心机再买房了么?”
  谢三听了这话,两道峰眉顿时就立起来了,他沉声说道:“英子,你这话听谁说得?到底靠谱不靠谱呀?”
  “这是我们拉车的时候,随便听别人说了两句。人家那房主准备大着胆子去要回自己家的房子了。
  这事你也着急,我在去想办法给你打听打听。倘若粮食局真的肯还你房子,你也就用不着出售那些心爱之物了。不也是一件难得的好事么?”陆洪英劝他。
  谢三叹了口气,微微点了点头。
  陆洪英说得就是谢三出生的地方,也是他童年时跟着祖父念书的地方,还是他们老谢家的祖宅。至今,已经被占用了10多年。
  这些年,谢三在狗尾巴胡同里早就住习惯了,他也就在梦里重新回到过那套三进的四合院里。
  他一直喜欢折腾自家的小院子,总是想下意识地把它往祖宅那样倒腾。可是过了这么久,他却从来奢望过他们家还能要回那套房子。
  粮食局可是公家,真能把房子还给他们么?谢三觉得这事没有那么简单。
  陆洪英却问他:“房契你还留着吧?”
  谢三随口说道:“那是自然,我怎么也得留个念想。你说他们都占上了,真的能还么?”
  “反正,我听说上头下来的文件是那么说的。被强占的民房一律都要还给房主。不然,这事你找你姐夫商量商量。他要是肯出面,说不定真能帮你把房子要回来。再怎么说,那就是你谢家的产业。”陆洪英沉声劝他。
  谢三却皱着眉说道。“王恒五月份就调到南边去了,一时半会也不能回到京城来。这事估计还得咱们自己想办法。”
  陆洪英只得劝他,“你也先别着急,实在不行,咱们到时候再去托托人。”
  谢三点头道:“只能这样了。”
  回家后,谢三就开始翻找那些文件房契。
  自打董香香怀孕后,就是他在管家了。现在所有糕点铺支出都是谢三在搭理,他也给董香香发零花钱。所以房契自然也都是他在保管着。
  谢三翻着翻着,就发现除了祖宅的地契,还多了一张新的地契。
  细细一看,那房子离他家也不算太远,是一套两进的小院子。起码比他们现在住的房子大一倍。上面写得可是董香香的大名。
  这是什么时候买的房子呀?他居然都不知道。
  谢三顿时忍不住叹了口气,他家小媳妇怀孕之后就变傻了吧?房契都上交给他保管了,却半点没跟他透过风声。这可实在有点本末倒置了。
  谢三并不是那种急躁张狂的人,一直等到吃完午饭,董香香进屋里午休的时候,谢三才拿出房契开口问她,这是怎么回事。
  董香香看见房契才想起来。她忍不住拍着自己的脑袋,一脸歉意地对他说:
  “哎呦,这事我是真的忘了。这是我妈给我的嫁妆,我妈怕你心里过意不去,就嘱咐我先暂时不要告诉你。我就想着,这房子位置也不错,也临着街,等过两年光景好了。刚好可以给你开个古董小铺子。所以,就把房契给你了。可是,日子一长,我就真忘了跟你说这事了。”
  谢三听了媳妇的话,心中微微有些发酸。
  他这些日子,一直较着劲想赚钱给她换个大房子,开个大点铺子。结果,媳妇早就有了大房子,却一心想着留下来给他开铺子用,从来没想着自己用。
  一时间,谢三心中有些绵软,随口问道:“咱们家小院子里挤了这么多人干活,你难道不觉得憋屈么?”说着还轻轻地摸了摸董香香的头。
  董香香有点疑惑地看着他。“院子小是小了点,不过能赚钱就好。而且,大家又都合得来,倒也没什么。”
  她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抬头看了看谢三哥一眼,随口问道。
  “对了,是不是人太多了,扰了三哥的清静吧?不然咱们先搬去新房子里住?”
  谢三听了这话,嘴角微微抽动了一下。
  “你这是想到哪里去了?我哪有那么多事呀?只要跟你在一起,我住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些日子我算是白忙了一场。本想着攒些钱,打算给你置办大房子大铺子呢。结果,你倒是早就有大房子大铺子了。根本用不着我给你置办了。”
  董香香听了这话,连忙抱住了谢三的腰笑道:“那怎么一样?我更想跟三哥一起攒钱,置办大房子大铺子。那样才更有意思吧?而且,以后我们家就有两个孩子,总要让他们有地方住吧?”
  谢三小心翼翼地搂住她的腰,才开口道:“好,以后我们一起好好攒钱,置办大房子大铺子。”
  谢三到底没有跟董香香说起谢家祖宅的事。说到底,那房子还没影呢。就算真有文件,粮食局也未必把房子退给他们。
  董香香在过两月就要生了,谢三就不想让她跟着一起瞎着急了。
  只是为了祖宅,他肯定是拼尽全力的。


第81章 047转机
  自打那天陆洪英跟谢三谈过之后,就开始帮他打听房子事。
  他想办法找到了那位收到风声; 准备要回自家老房子的老先生。就跟着谢三去人家拜访。
  那老头一看就是个老油子; 在解放前就是做小买卖的; 攒下了一点小钱; 买了几间门面家产。
  十年浩劫期间,他就被打成了地主,房子都被强行没收了,最后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这老头子倒也算命大; 侥幸活了下来。
  好不容易熬过了十年浩劫; 他现在也算是孤家寡人。跟那些曾经批斗过他的子女们并不亲近。
  这老爷子到底是带着几分精明。偶然间,他打听到9月份下发了归被强占的民房通知之后,就一心想要回自己那几间铺面房。
  陆洪英和谢三也都是会行事的人,提着酒和卤肉就来到老头的破房子里。
  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