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内卫-第1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翁的估计只有那位一直虎视眈眈的楚王了,毕竟他有四十万的大军就在青州府境内,想要摘果子实在太容易了姚阳正因为怕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这么久一直都不敢轻举妄动”
张潇的一番说辞后,在场所有人也都是懂非的的明白了一些
不过无论他们到底有没有懂,现在摆在面前的就是,他们明教也走了自己的军队,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只要给他们时间,再有姚阳这个大将军的帮衬,绝对可以将明教的势力渗透到青州军中,最后慢慢的将这支朝廷的军队变成自己的军队
“好了,既然好消息已经说了,那我们就来谈谈今天将大家都召集在此所为何事吧”
提起正事,张潇脸色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教主,不知道你叫我们过来到底所为何事?”
不屈道人等到张潇话音落下,丝毫不拖泥带水的抛砖引玉询问道
张潇看了他一眼,也没在这打机锋,直接开门见山说道:“如今北方已经基本被燕王给打了下来,但正因为如此,如今大明北部却也不安分了起来,可以说难民四起,民不聊生,这也恰恰是我明教最好的机会”
说到这,张潇的目光再次从在场的所有人身上扫过
“如今,我明教在大明北部的发展风生水起,在百姓的眼中如今我明教已经是唯一能够正真带给他们希望的存在,十人之中有八人是我明教的信徒所以我决定在那里开始暗中组建义军,如今朱棣已经呈现败相,一股大军被阻在济南城下数月之久,不仅毫无寸进还损兵折将,若我估计没错,今天他是不用想将这济南城拿下了,如此一来,却恰好给了朝廷喘息的时间,等明年开春,朝廷必定平叛大军压境,到时候朱棣必然的落日黄花
而与此同时,朱棣没能打下济南城,不能以战养战,那他必定还是需要为明年开春的大军准备粮草,这粮草从何而来?还不是要从穷苦百姓的身上剥削?
可百姓的身上还有粮食吗?他朱棣已经将秋收的粮食都给剥削完了,现在百姓手里面说不定连来年的种子都没了,这冬日都不一定熬得过去,岂还有什么让他们增收的?
可朱棣会手软吗?不会,他不会因为百姓的苦而手软,因为他已经没了退路,他的身后已经是万劫不复的悬崖,所以他只会更加拼命的剥削百姓,最终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客死他乡?而这,将是我明教崛起的根基
我明教如今在大明北方有些很大威望,到时候举起旗杆,定然能迅速组建起一股不小的势力,我们到时候只要等朱棣一兵败,那就是我们乘势而起的时机”
这么一番话下来,张潇停下扫了一眼下面的所有人
“我为什么要跟你们提及这些?其实一切都很简单,那就是这件事我准备派你们其中一人前往三十年前朱元璋的事情还历历在目,我对此事思绪良多,最终还是觉得这起义军执掌在我们自己手中为好,要不然说不定三十年前的教训还将从现”
张潇的意思很简单,但却也引起了众人的惊异,尤其是几位散人,更是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张潇
之所以会如此,其实要从明教散人这么一个位子说起
明教的散人之所以叫做散人,正是因为他们不能执掌实权,或者是他们都是闲云野鹤,不愿意去执掌实权,这才有了这么一个位子,他们是明教高层,但兵马都被五行旗以及天地风雷四门把持,这也是明教的一种制衡手段,而如今张潇显然是想要他们去违背明教的教规,亲自掌权
“教主,这件事,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第一个跳出来的无疑还是范瑶,也只有他最为维护明教的教规,他自然不能坐看张潇就这么将明教的教规视若无物
范瑶的话出口,张潇却并没有任何反应,反倒是将目光落向其他人
范瑶动了动嘴唇,最终没有将话说出来,也转过头看向不屈道人三人
不屈道人与酒色和尚对视的一眼,他们都能看出对方心中所想,但却都闭口不言
至于另一边的大头公子,此时更是摆着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两个大眼睛眨巴眨巴的,让人看着有些无语
不过对于他们的反应,张潇似乎早就猜到了,众人不开口,他却也没有强迫,一时间大殿便有些沉寂了下来
这样的情况其实张潇也早有准备,毕竟愿意坐上这散人位子的都不是那种争权夺利之辈,要不然这些年他们也不会不管教中内务一去不回了
第302章 你方唱完我登场()
。。。。。。
“杀心,你要的东西我给你带来了,老夫的事情,也希望你能够信守承诺,老夫希望一个月之内就听到好消息。。。。。。。”
“不行。。。。。。”
“为何?难道。。。。。你准备反悔?”
“此一时彼一时,你可别以为我真的什么东不知道,那姚阳早就已经不在京城了,现在已经到了青州,而且还成了六十万青州军的大将军,手握重权,更是传闻身边有着一位高手保护着,你让我这么单枪匹马的前去,难道你当我傻不成。。。。。。。”
“呵呵。。。。。。原来你说的是这些,这你就不用去担心了,你只要如期赶往京城就行,至于这姚阳,呵呵。。。。。。他在青州带不了多久。。。。。。。”
。。。。。。。
“我在青州呆不了多久?”
青州府大将军府上,姚阳手中你这一封熟悉,身边除了那明教过来保护他的人厨子再无别人。。。。。。。。
“姚兄弟,这是明教那边传过来的,是那老太监曹仁忠亲口所说,想来应该不会有假,那老太监一心想要杀你,更是暗中跟我明教的右副教主联系上想要让他出手,他却不知道你姚兄弟也是我明教中人,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如今既然这么说想来一定是有所把握,依我看来,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姚阳听到人厨子这话,眉头也是不由一皱。。。。。。
他虽然早就知道小皇帝不会真的让自己坐稳这青州军大将军的位置,可也没想到小皇帝会这么急,他原本还以为至少要等到明年开春才会有人过来接手,毕竟现在的青州军还出于分裂之时,就算要摘果子那也要等果子成熟不是,有着几个月的时间,他大可以自己慢慢的布局,也可以让明教的人暗中插手进来,到时候即使他离开了,这块肉也不至于真的从自己嘴边划过。。。。。。
不过现在看来,他之前想的还是太过简单了,小皇帝对他的戒心陷入不是一般的大。。。。。。。。
“嗯,看来确实不能再等了。。。。。。。厨子大哥,我明教的人还要多久才能到?”
“这个你放心,再有三天人就能抵达青州府,如今他们都在快马加鞭的赶过来。。。。。。。”
“好,那就三天,三天之后,便是整合青州军之时。。。。。。。”
。。。。。。
“见过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金銮殿上,朱允炆安坐龙椅,下面百官臣服。。。。。。。
“都平身吧。。。。。。。”
“平身”
“谢皇上。。。。。。。”
满朝的文武起身喝完,慢慢的都站了起来。。。。。。。。
“皇上,臣有本启奏。。。。。。。”
百官刚起身,便有一道身影站了出来。。。。。。。
“不知太保有何启奏?”
站出来的人正是太保黄子澄。。。。。。。
黄子澄手中捧着一本奏折,恭敬的跪在地上说道:“启禀陛下,臣想要上奏的是锦衣卫左副指挥使姚阳姚大人。。。。。。。”
黄子澄话音一落,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眼中忽然闪过一丝精光,不过却也很快隐了下去。。。。。。。。
“说。。。。。。。”
“是,陛下,姚大人领陛下圣旨前往青州府,就在三天前,老臣收到姚大人传回来的急报,青州府青州军的大将军张玉成叛变,与楚王勾结谋反,并且还要暗杀朝廷钦差,老臣听闻这消息很是震惊,原本想要第一时间通传与陛下,可又怕这消息其中有诈,便暗自压下让人前去打探是否属实,经过印证,老臣才知姚大人信中所言确实是实情,那张玉成不仅与楚王勾结半夜派人前往行刺,更是在府中设下万余重兵,等姚大人带人前去的时候设下埋伏围杀朝廷钦差,此等事情实在是骇人听闻,老臣未曾想这张玉成竟然有如此的狼子野心。。。。。。。”
黄子澄的话一出口,满朝文武都是一片哗然,然而坐在龙椅上的朱允炆眉头却是不由的一皱。。。。。。。
这消息他几天前就已经知道了,但他却一直都引而不发,为的就是想要等一个机会,可不曾想这件事却被黄子澄给当众提及了出来。。。。。。。
他心中虽有不喜,但却也没有发作出来,依旧一脸平静的听着黄子澄说下去。。。。。。。
“陛下,这是姚大人传回来的奏折,还请陛下过目。。。。。。。”
“拿上来。。。。。。。”
朱允炆话音一落,站在下面的小太监立马从黄子澄手中接过那奏折恭敬的递到了朱允炆面前的龙桌上。。。。。。。
朱允炆拿起奏折翻看了几眼,上面的事情他已经都知道了,他看了几眼便放了下来。。。。。。。。
见到皇上看完,黄子澄连忙说道:“陛下,正如姚大人奏折之中所言,如今这青州军的大将军张玉成与楚王勾结,被姚大人给拿下,原本姚大人是准备亲自押送此人回京,可这青州军却不可一日无头,如今那楚王恰好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姚大人以防万一便暂代了这大将军一职,可此却并非长远之计,毕竟这青州军之中如今也并非一体,姚大人对此并不熟悉,依老臣之见,陛下还是要选定这青州府大将军的人选,这青州军对于我朝廷而言却是重中之重,陛下却不可轻易放弃。。。。。。。”
黄子澄自顾自的说着,却没有注意到上面朱允炆的脸色。。。。。。。
朱允炆也没想到黄子澄会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如此劝说,瞬间便打乱了他的布局。。。。。。。
此事说来其实可以说是他一手策划的,虽说其中有了一边波折,但却影响不大,依旧还在他的掌控之中,他让兵部尚书楚泽富派出去的人如今也暗中藏身在青州府,只等楚王忍不住对青州军动手之际,一箭双雕摆平青州军内部的那些齐王余孽以及楚王朱桢,如此一来,六十万的青州军以及楚王所带的四十万大军便都可落入他的手中,有了这一百万大军,不论是谁,朝廷都是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也是他自信能够在明年开春之后能够举兵背上平定燕王之乱的原由。。。。。。
可不曾想,这个机会就在自己眼前,如今有着姚阳这个搅屎棍在青州军之中,无时无刻的都有可能整合青州军,那楚王朱桢也已经忍耐到了极限,准备动手之际,这黄子澄却在朝堂之上一语道出了此事。。。。。。。。
这如何不让朱允炆心中暗恼,青州府的谋划他是不可能在满朝文武面前说出来的,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多,传出去的可能越大,他当初连三公都未曾泄露,知道此事的也只有一只跟随他的吴公公以及兵部尚书楚泽富。。。。。。
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曾想他千般谋划却还是被黄子澄给搅了局,虽说对方也并不知情,可朱允炆的心中依旧恼怒不已。。。。。。。
朱允炆一句话不说,下面的满朝文武却是交头接耳,此事可不是小事,先是北边出了一个燕王,朝廷正手忙脚乱的应付着,如今这南边楚王又有反心,更是将手伸到了青州军上,若是真的让他得逞,那其手中便是百万大军,青州府距离京城也不过是数府之隔,不需一月大军就能兵临城下,如今北方的战事吃紧,燕王步步紧逼,虽然因为天时地利被阻在济南城下,可这久守必失的道理没有谁是不懂的,燕王手下两百万的雄狮,这济南城中才多少人?如今还剩下百万已经了不得了,若是朝廷没有援军,被攻下只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他们可是听闻,那燕王连铁炮都用上了,铁炮之威确实了得,若非燕王对先帝有所顾忌,济南城早就已经被拿下了。。。。。。
当然,若是仅仅如此,满朝的文武倒也没有多担忧的,大明开国三十年,这还是在春秋鼎盛的时候,就单单一个燕王,即使他手中又两百万大军,但朝廷也没有多担心的,打仗看的可不仅仅是谁手中的兵强马壮,你有那么多的兵马也要有那么多的口粮不是,朝廷国库充盈,粮草不缺,钱财更是富裕,别说如今济南城中那百万的大军,就是再有个数百万也能供应,但燕王就不一定了,他手中的两百万大军已经撑死了,甚至,这两百万的兵马他都不一定能够养得起,他燕王说了去了也不过是一方诸侯,一个小小的北平府,北方贫乏之地,粮食更是每年只有一熟,与南方富饶之地哪能比,即使朝廷不出兵围剿,时间一久,他也撑不下去。。。。。。。
这也是为何满朝的文武不会太过担心燕王举兵谋反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看来,燕王想要成功却是希望渺茫,他手中的兵马越多,兵败的就越快。。。。。。。
可如今却不一样了,让所有人都没曾想到的是,这燕王谋反之事还没有平定,楚王就忍耐不住了,虽说他手中只有四十万的大军,可却生生的将六十万的青州军给拖在了那里,而且还将手伸到了青州军之中,若朝廷处理得当还好,大不了青州军被拖住脚步,有青州军在那堵着,他们也不怕楚王能够越过青州府半步,可若是真的让那楚王得逞了,到时候楚王手中百万大军,青州府离京城也不过数府之隔,到时不等燕王攻破济南府这楚王的兵马就要兵临应天府城下了,如今的应天府上上下下加起来也不足五十万大军,那什么去挡住楚王百万大军压境?
第303章 百官之忧()
满朝的文武都不是傻子,他们忠心于朝廷,忠心于圣上,但绝大多数的人更忠心于自己,在面对自己甚至全家全族的身家性命之前,他们那还顾得上朝廷顾得上圣上,一个个心里面都开始担心了起来。。。。。。。
没有谁是没有私心的,不用说这满朝的文武,就是当朝的三公一个个心里面也有着自己的谋划,要不然朱允炆又何须去防着他们,那黄子澄若真的大公无私,此事必然不会有所隐瞒,定然第一时间就将姚阳传回来的书信奏折交到皇帝手中,更不会在金銮殿上满朝文武之前提起此事。。。。。。
他身为朱允炆的亲信,身居太保之位,难道这点都想不到吗?难道不知道这消息一传出去,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吗?他知道,但却在装作不知道,他就是想要让满朝文武有这般反应,因为他怕朱允炆心里面有所顾忌,或是不作为,他不知道朱允炆有着自己的打算,有着自己的布局,而他又不想置自己于险地,所以就想着通过这满朝的文武来逼着朱允炆对青州府之事早下定论。。。。。。
他这心思别人看不出来,身为太师的方孝孺与太傅齐泰却是第一时间就看出了大概,不过他们也都没有做那出头鸟站出来,一来他们不想引火烧身,二来。。。。。。他们心中所想与黄子澄也有些不谋而合。。。。。。。。
一时之间,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各怀心事,独独兵部尚书楚泽富看着如今的局面有些心急,但却也无可奈何,他是唯一一个知道朱允炆暗中谋划之人,但正是如此,他更不能轻易的站出来,更不能将此事给泄露,所以他也只能在那暗自心急,眼神无时无刻不是盯着龙椅之上的皇上,希望他能够做出决断。。。。。。
而朱允炆这一刻心里面也不比楚泽富好多少,下面的百官议论说一起,他便顿时心知自己被这黄子澄给摆了一道,但这黄子澄摆着一副一心为主的样子,他又不能发作,心里面如何不恼怒。。。。。。。
可恼怒归恼怒,如今的局面却不能继续下去,下面的议论之声越来越大,所有人的脸上都露着忧心之色,若是他还不作为的话,后果可能非常的严重。。。。。。。
“太保。。。。所言,朕已经知道了,此事却是燃眉之急,朕也未曾想这张玉成竟然会与那楚王勾结寓意谋反,好在有姚爱卿在,却是功不可没,姚爱卿奏折之上所言,也确实不能耽搁。。。。。。就是这人选。。。。。。”
朱允炆一脸的平静,不过话说到这里,眼神却看向了下面的黄子澄,最后又转向一旁的太师方孝孺与太傅齐泰两人身上。。。。。。。
黄子澄此时跪在地上不敢多嘴一句,他心知小皇帝此时心里面定然已经对他有所不满,他可不认为自己那点小算盘皇上会看不出来,只不过是不可发作罢了,要是他此时再多嘴,那自己就有可能真正被皇上给记恨上,甚至小皇帝会认为他有意插手谋夺兵权。。。。。。
他如今串谋调唆文武以此逼迫皇上做出决断,这若是往好了说他是一心为了大明,小皇帝即使心里面不痛快,但也不过一时的事,很快就会过去,也不会对他如何,可若是他敢在这时候开口,那小皇帝心中就有可能认为他想要谋夺兵权,兵权一直以来都是上位者的命脉,尤其是如今这般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