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到七十年代蜕变-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伯煊忙啊,他可是大龄,结婚申请休婚假十五天。他高兴能有如此多的假期,但他心里又有些放不下团里的事。就搞得他一边欢喜一边愁。每天摸爬滚打在驻地里转悠。

    叶伯煊觉得该跟他。妈说的都说完了。没什么可解释的了。他。妈不是什么没文化的人,思想上即便保守。等气过几天也就没事了,跟夏天说了,夏天增添心理负担,白白自寻烦恼。

    至于沈梅那方面。叶伯煊没客气。先是给沈刚打电话简略说了一遍事情的经过,沈刚很为难,憋半天才吐槽:“我妹妹那不是特别看上你了才行为错乱的嘛!”

    叶伯煊也挺无语。他毫无风度地把槽吐了回去:“那拜托她再也别看上我了成吗?她这样给我造成困扰。刚子,我以为我老叶家得罪谁了呢?查都偷偷摸摸地查。搞半天是你妹子沈梅在作妖。挺大的姑娘了。抓紧让你。妈给张罗张罗吧。她发一次威力,就造成了婆媳差点大战啊!”

    沈刚如果不是跟叶伯煊在一起玩耍了太多年,真想揍丫的。那沈梅是谁?他亲妹子啊。被人指着鼻子骂他妹子,就差说他妹子是神经病了。挂了电话的沈刚摇了摇头,不稀得跟叶伯煊一般见识,拨打电话找他。妈,他得继续吐吐槽……

    叶伯煊即便这样了也没放过沈梅,一个电话就打到了文工团找沈梅。开头第一句就是:

    “照片的事儿我知道是你干的!有意思吗你?当初扎俩小辫儿跟我们后面叫哥哥哥哥的梅子哪去了?

    回去照照镜子整理下自己,不行念念般若波罗蜜静静心。梅子,我最后以你哥好友、也算你半个哥哥的身份劝你,过好自己的生活、你的人生会很精彩。”说完都没给沈梅说话的机会,咔嚓就挂了电话。

    这就是沈大少的做派。从不玩暧。昧、牵扯不清、说不清楚的事儿。退一万步去分析他的感情世界,这位如果真有一天变心了,一定属于痛痛快快地跟你说分手,财产归你,然后他去寻找真爱的选手。

    叶伯煊天天忙啊,忙得就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是希望把那半个月假期里的事,提前赶出来。看的翟远方都直皱眉,翟远方不知道“强迫症”这个词,知道了一定给叶伯煊安装上。

    就是如此如此,夏天啥啥不知道,每天依旧傻乐呵着准备当新娘子。她干活都哼着小曲,看什么都顺眼,人刘芸最近胖的为体重忧愁呢,她见人打招呼就是“喂!你瘦了吖!”

    梨树村夏爱国家的炕上,老太太眯着眼睛认着针线,半天找不到针眼在哪,穿一回没穿上,她就再接再厉,就这么会儿功夫,她一鼓作气几十次了。穿得夏爱国看着都闹心了,拿起来帮他娘。

    夏爱国人到中年其实眼神也不咋地了,手掌又大又粗糙,也费劲儿,夏冬趴在炕边儿写大字呢,瞅瞅那俩人,小大人叹了口气,直接奔过来:“我来。”

    老太太慈爱地瞅瞅夏爱国,自言自语道:“一晃几十年。你原来还跟冬子那么大呢,可没咱冬子听话懂事。你爹让你认字,你就哭嚎着叫唤,淘气地用尿和泥巴呢!现在眼神也不成喽!那时候你大哥和……”老太太停住话头,埋怨自己糊涂了。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夏爱国装作没听见最后一句,看见夏冬直着脖子听呢,大眼直闪烁,给了冬子一个脑瓜崩,有些不好意思回道:

    “这冬子娘回娘家就是告诉一声也能溜达这么久,不知道的以为她住那呢。”说完就下地继续做床头柜。

    说是床头柜,其实跟后世比起来差了很多,非常简易。夏爱国面前摆的图纸,还是夏天没当兵前随手涂鸦的呢。

    夏天为了鼓励他爹开发出新的智慧、寻找到新的来钱道,胡说八道她很喜欢床边有个柜,那叫“床头柜。”其实在城里,已经有时髦富裕的人家具备了。只是在东北乡下,家家都大火炕,这东西小巧不实用,没人认。

    夏爱国早在从京都回来后就加班加点地干活。找出他闺女那张图纸就试着做。

    那时候有他大哥家的事,他想不出他家的条件能陪送给闺女啥了,就只能送这个了。到时他把两个柜子用麻绳一捆绑,背着上火车,毕竟也算是家具。算“八条腿”的陪送。

    现在虽然有了那一百块钱,还有妹子给偷摸留下的五十元,可夏爱国觉得那钱得花在刀印上。再加上过两天招呼大家都来坐坐,能收点儿礼钱,瞅着是挺多,可他有疾患(欠款)。

    现在丫头结婚,可丫头先来,伯煊改口叫爹妈啥的,他多掏些。剩下多少还多少。不能干出那种全还了,等改口钱时一分不拿,那成啥事了。欠账慢慢还,他有力气,他死了还有他的两个儿子呢。

    老太太猫着腰,半趴在炕上,两条腿盘着窝了半天了,她的面前摆着一套两米的大被子。她维持着这个姿势正在做着新被褥。

    被面是线提的面料,金色金鳞的。被面和老太太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老太太干巴巴的,炕上的被面却看起来很富贵。

    “冬子她娘也松快松快。成天在家忙活,回去看看她娘唠唠嗑,心里能松散些。我跟你说爱国,美丽我瞧着挺好,你别因为这点事鼻子不是鼻子脸不脸的啊。”

    夏爱国不置可否。他想说就那么个破娘家有啥可呆的。都走小一天了。

    老太太拍打拍打身上的线头,准备下地给那爷三个做饭去,就听见外屋门响,探头瞅瞅是不是夏老头回来啦,一看进来的是赌气撅嘴的苏美丽。

    “咋的啦?”

    夏爱国听到他娘的问话也抬头瞅苏美丽。

    苏美丽叹气。一屁。股坐炕边:“我都快要闹死了!”

    老太太对着苏美丽的手背儿拍了一巴掌:“我都这么大岁数了,都没死死的挂嘴边儿,你别成天说丧气话。”

    “也不知道都咋想的。我娘家俩个姐姐都要去,姐夫也都跟着。不止这样,还扯仨拽俩的,闺女儿子孙子的。我爹娘倒是说看家不去。我可真是服了,都不挣工分吃啥喝啥啊?”

    老太太眨眨眼没发表意见。

    夏爱国接话:“那就都别去了。咱得搭车票钱。到那吃喝都是钱,你没去过京都是咋的?自己家咋回事不知道啊?”

    “你说那玩意儿。我就能直接说你们可别去哈,我们不欢迎啊!”

    话题扔下,夏老头闷闷不乐地回来了。

    最近夏家都成了村儿里一景了,夏老头很是烦躁。

    开头有孙子上大学、孙女当兵;接着大喜报、小汽车进村儿,找了个金龟孙女婿;再后来老太太生病入京都;现在大打出手,二孙女结婚,叔叔姑姑家没有一个去捧场,孙子孙女对爷爷奶奶也很不待见……

    你听听,多热闹。唱大戏不过如此了吧……

    夏老头现在蹲大树底下,就有老伙计问。村里人好信儿啊,夏老头原来也爱干这种事,现在他成了主角很烦恼,跟你们有啥关系啊?包打听啊?

    他只能早早回家等着吃闲饭,嘴里起了好几个大火泡……

 第一九五章 紧锣密鼓

    

    梨树村里正在倒计时,准备好了一切要入京都带的东西,就等着到了时间就坐车出发。夏冬最近一段都没心思学习玩耍,天天掰着手指算,或者跟着他娘后面磨叨“啥时候走啊?”

    苏美丽正在剪头发,忙完夏爱国、老太太的头发,正对着巴掌大的小镜子捯饬自己呢:“快了快了,出去玩去!你成天叨叨,再这样,我告诉你冬子,我们背吧背吧东西偷着走。”

    夏冬又开始陷入循环式的烦他娘的阶段,老吓唬他有意思吗?吓得他都不敢睡觉太死……

    老太太端着果子水,拽走夏冬:“别招你娘膈应,走,跟奶进屋,跟你爷爷一起喝果子水去。”

    夏老头最近也跟着下大地,赶工赶点跟他老儿子夏爱国一起干活。他怕他大儿子糊涂,再给爱国两口子穿小鞋,更伤感情了,他杵那,老大能有点忌讳。

    还好,关于这些方面,夏大伯一切照常,碰面跟夏老头说话,找老两口吃饭啥的。对着夏爱国会用鼻子哼一声,而夏爱国碰见夏大伯时,从不停留,从不言语。

    所以现在天还没黑呢,夏老头就倒下了,躺他自己的小屋里累得直哼哼。老太太惦记老伴年纪大了不顶用了,跟苏美丽商量,拿了点儿白糖给夏老头天天煮点果子水。苏美丽也会常做下饭的吃食给老爷子补补。

    劝着多吃点儿的说法就是:“你孙女可跟你一条心,见到您老累得不像样,结婚前再跟我耍驴脾气。您啊,多吃点儿吧。”

    前几天,夏爱国在村儿里已经接过礼钱了。这些年走的人情。虽说给出去的多过拿回来的,可也挺知足,毕竟是嫁闺女,谁家也不可能给太大的礼。

    他当着父老乡亲的面,简单明了表达了“俩孩子都有工作,结婚前赶不回来,我们呢。就先请大家伙热闹热闹。等有机会再回来,到时请男女老少们喝酒。”

    苏家的亲戚,夏家的亲戚。附近村儿、本村儿的男女老少们,碗、水瓢齐上阵,以茶话会儿的形式招待的。

    村儿里娶儿媳的,如果条件没困难到揭不开锅的程度。会设有酒席,这个属于添人进口必须得安排的。要不得受人讲究,说你家办事差劲。

    嫁闺女呢?条件好的也会预备饭,比如夏大伯家。条件一般或者说大多数的,都是以此等形式招待。

    那时候生活困难、粮食紧张。大多数的人都是喝点茶水吃块糖果。背背语录、跳跳忠字舞热闹一下。

    村儿里自给自足还好一些,提前很久就会准备食材等,在酒席方面甚至比城里的要张罗得开一些。

    你像在城里生活的青年男女要结婚。得拿着结婚证书才能去领布票粮票等等,即便是茶叶。也得靠着结婚证才能领出来半斤。

    根本没那个可能像后世似的,咱聚聚下馆子。这个年代的情况,几十桌的人情往来,一般人家承受不起。

    亲戚之间人情走动比较大的,会送被面、床单、暖水瓶这种几块钱的礼。再大也有,可那不属于夏家。

    苏美丽在前几天的接礼中,收到的礼物也算五花八门。她娘家爹娘苏家给送个搪瓷脸盆,大红色的,盆底印着条大鲤鱼,象征日子富贵吉祥年年有余。

    她娘家的两个姐姐送的肥皂盒。苏美丽也算满意。肥皂盒自然也是大红色,上面有着龙凤呈祥的图案。别看东西小,可这个年代也算可以了。

    苏美丽的外甥女送了块儿自己绣的小手绢给夏天。苏美丽之前不喜她二姐家那个闷头闷脑的外甥女,可这次却正视了那孩子一眼。

    在其他孩子都没想到的时候,二姐家的孩子就显得突出了。她有了当小姨的自觉性,拽着人家吧啦吧啦嘱咐抓紧时间要孩子啥的。

    夏家这面,夏老头老太太收到了夏家五服以里亲戚共同的礼物。那是一面半米的大镜子。大镜子底边印着很多夏家亲戚的名字。“祝愿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半米的镜子,愣是人名写了大半截。照镜子时,下巴都照不到,全被人名挡着呢。

    这面镜子算是最具有时代特色了。在叶伯煊和夏天的嫌弃下,一直被束之高阁。可在夏天蹭吃蹭喝娘家时,夏老头却跟着她后面讨要。

    她爷爷一直到走的那天,那面镜子都好好地伫立在夏老头的屋里,只是更照不清楚人的长相了,因为镜框边儿插着很多很多小辈儿的照片了。

    村儿里你几个鸡蛋,我送点儿针线。连夏天在村里的小玩伴、那个梳着大辫子的小芳都羞红着脸,早早的到了夏家帮忙,然后偷偷地递给苏美丽一个手工荷包。

    更多的人,尤其夏爱国这些年在村儿里经营的哥们兄弟友情,都给的是钱。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三块他八毛,夏爱国也算收了几十块钱的礼。

    夏大伯不知是咋想的,表情赌气囊塞(生着闷气不高兴),但人却出乎夏爱国和苏美丽的意料,他来了,并且带着郑三彩。

    人来人往的,夏家兄弟关系如何虽已不再是秘密,可谁也不会在喜庆的时候说些扫兴的话。

    夏老头和老太太表现的不是多明显,可夏爱国从他爹娘的嘴角压制不住的乐呵下叹了口气。对着夏大伯点点头。

    夏大伯还是一如既往摆着大哥的做派教育:“家里大喜事不让冬子跑趟腿告诉你大嫂一声啊!你可真行老二!”

    夏爱国没反驳也没应承,正巧被新进门招呼他的别村哥们打了个茬,就赶紧迈步走开了。

    苏美丽万万没想到,刚没过几天的事,她们家和小姑子夏爱琴可都没给夏玲捧场,却能收到郑三彩的礼物。

    “她老婶,给甜甜的。别嫌弃。”郑三彩站在夏天家厨房里,看苏美丽没吱声也没接手,叹了口气,瞄了瞄周围,发现没啥人才开口:

    “闺女出门子东西多些受婆家待见,咱都当娘的……呵呵,只是你得告诉甜甜一声。她大伯大伯母就这点儿能耐了。你拿着。”

    苏美丽看着白色带红边儿的痰盂,痰盂上画着一个小男孩抱着条小鱼,倒是寓意吉祥。回了句:“她住城里,晚上起夜用不到。”憋回了那句你们留着吧、或者给夏玲。这要换做没出事之前,她指定敞亮的那么说话,甚至给人家只多不少地送去……可现在……

    “用不用得着。都是你大哥和我的心意。我给你放一边儿。先去帮你张罗着,你先忙着。”郑三彩说完整理下表情。挂着大笑脸就出去了。

    苏美丽清晰地听见郑三彩的声音:“哎呦,这不老翟婶子吗?可不是咋的……得挺久没见了。同喜同喜啊!我大侄女那响当当的,嫁的好也因为咱娃像样,哈哈哈。谢谢您啦……”

    苏美丽站在大锅面前叹了口气。用手摸了摸脖子上被抓挠的痕迹,摇了摇头……

    那天的茶话会儿闹到挺晚才散,苏美丽给远道的亲戚们安排到附近的邻居家。夏大伯也领走了几位。跟前村儿的,都贪黑赶了回去。

    老太太盘腿坐在炕上跟苏美丽算着礼钱。合计着东西都咋安排。夏爱国坐在炕沿边拿着本子记录着。

    谁抠搜地拿的少了,谁跟夏家没人情往来这次却来的,总共花销了多少啥的,都一一记录,留作将来跟别人家走人情的依据。

    “没暖水瓶啊?”老太太盘腿眯眼琢磨着。

    “到了京都,她俩人要是缺,咱再给买。那商店指定比咱这大,卖啥的都有。”

    老太太摇了摇头:“要是叶娃的条件看,指定啥都不缺,可事儿不是那么回事儿。唉!咱尽量吧。就是秋儿啊,我还琢磨着能有孙媳妇呢,寻思等他回家了,找媒婆给张罗张罗。看来咱家这情况,得等等了,张罗不起了。”

    夏爱国大孝子很怕老太太上火,接了句:“他大小伙子不着急。等分配工作了备不住能找到更好的。”转身出去看看他那俩床头柜的漆干没干。

    那个年代从大衣柜到五斗橱,都要刷上一层油漆。你要是要求什么本色啊、白色啊,在老人眼里,那不吉利。当然也不刷什么枣红色之类的,大多数都刷黑色的、棕色的。大概是老一代的人觉得颜色深些,耐脏抗用。

    夏老头问苏美丽:“还算计啥?能用都给带去。爱国背那柜子,我背这些零碎八碎的东西,我背的动。”说完紧随他儿子步伐也出去了。

    老太太低头摸索着收到的新床单,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都谁去京都,定下了没呢?”

    苏美丽提起就叹气:“唉!娘啊,你说咋这犯愁呢?本来愁得慌家家都得干活挣工分,指定没几个人捧场,都怕咱几个走也费劲呢!谁成想,我大姐二姐外加俩姐夫,都要跟着去,还牵着孩子带着爪子的,跟着去一溜人。我爹娘要去,那应该的。可我爹娘都不去了,他们要跟着。那得花多少火车票钱啊?”

    “人家是好意。你别说话不转弯儿……”

    “是,所以不知道让不让去。我都能猜到她们指定不掏火车票钱。吃喝都是钱。我没吱声。没说最后咋地。”

    苏美丽和老太太之间,几十年的婆媳关系,谁家啥样都清楚。苏家曾经对夏家几次为难,老太太都帮着她着想,她没像其他家的儿媳,藏着掖着的怕在婆婆面前丢娘家磕碜。毕竟,要丢早丢完了。

    “抓紧定吧。眼看咱就要走了。咱家,你妹妹妹夫跟着,别人……就先这么的。就咱几口人。”欲言又止的老太太不敢提夏大伯一家,苏美丽也不提。她不想跟他们来往,就是不想。

 第一九六章 二进京

    

    梨树村驶进了一台大货车……

    叶伯煊很有才,挖门盗洞(想尽一切办法的意思)地琢磨夏家人的出行问题。最后找到了他的好友,当初给他找江山又放哨的王红军。

    大致意思就是:王红军啊,找台货车帮忙去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