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末英雄-第7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方的宗教战争可不少,东方来一场也无所谓。”杨锐残酷笑道,“周礼被废和周朝覆灭有很大的关系,而周礼废除之后,天下再无礼制。强者为王、成王败寇,出身再低贱可只要手下有兵也能称王道寡、每次王朝覆灭就是帝位争霸战,百姓十不存五,所以礼制不能设于稽疑院,而应该设于宗教教义之中,这才是恒久不变的。”
“竟成,你…你是要把全国和尚都杀光吗?”章太炎明白了杨锐的意思,拿扇子的手开始有些颤抖。
“如果他们不认同新的宗派,不改宗那就杀光!”杨锐断然道。
“你这是儿戏!”旁边的王季同素来信佛,他对y大师的神迹很是叹服,可佛教的宗派不少,他并不认为一定要信y大师那个宗。
“那你们有何办法再建礼制?”杨锐反问道,“我以前就说过,治国必须定下规矩,但这是世俗的规矩,这种规矩可以改,只要稽疑院举手就可以。可宗教上的教义却不是那么容易改的。像路德新教改革,宗教战争打了近百年,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就被杀了近百万,她当时的人口也还不到两百万。为的是什么,就是消灭异端。
中国本来不信教,明清都抑制宗教,所以难以发生什么像样的宗教战争,最多也就杀些和尚罢了,而且这也还不需要我们动手……”
“竟成……”王季同忽然站了起来,“你不是疯了吧?!”他也如章太炎那样问。
“我没疯,我很清醒。”杨锐笑,“周礼的建立等于把殷商的宗教全部废除,所以周朝的人殉比商朝少。那也是一场宗教战争,不过那是用礼教代替宗教,而维系政治稳定的宪法就存于礼教之中。但是春秋之后,战争从礼仪变成真刀实枪,更不再是贵族游戏,而是全体国民的生死搏杀。在这种压力下,周礼开始崩坏,商鞅变法虽不是破除周礼的开始,却是周礼的结束。
至此,周礼已经全部被抛弃了,之后的礼教只是无根之木,任由当权者举着当愚昧牌坊。所以周礼这条路——也就是把宪法存于庙堂这条路不可取,因为朝代总有更迭。一旦鼎革,之前的那套东西将全部推到作废。犹如周礼,要想千年不易,只能是寄宪法于宗教。”
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铺垫,许多人都只注意文艺复兴而忽略宗教改革,可杨锐细读西史,却发现西方文明有两个来源,一为古希腊文明,二为古希伯来文明。前者是通过文艺复兴释放,后者则通过宗教改革释放。而之前,两者都深藏于天主教会之中,也只有通过教会,罗马覆灭后的文明典籍才能流传于世。
古希腊文明释放于欧洲,而古希伯来文明释放出来的清教徒,存于德国北部和英国,但在英国清教徒依旧不占优势,是以这些人最终去了美洲,不料几经辗转。居然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正因为如此,欧洲比如法国基本是世俗政权,而美国从建立之初就是宗教政权。
杨锐想出来的办法其实和美国建国一样,最先是要有一套宗教和教义。然后全民信仰之。华夏的礼制,或者更通俗的说,华夏的基本宪法将写入宗教教义。当然。它未必要像基督教写的那么细:比如屋子里不许戴帽子、奶制品不可和羊肉一起烹制、蛤蜊不圣洁等等,但卫生习惯、五s之类还是可以往里面加的。
一旦宗教信仰完全建立。那成王败寇将不复存在,因为任何人都不可逾越宗教教义。这其实也是太平道、太平天国、白莲教之类异教难以在华夏夺取政权的原因——这些东西都是反儒教的,地方士绅们一定会想尽办法加以剿灭。
办法真是想出来了,但行不行还要看。杨锐回答完王季同的时候,章太炎倒是冷静了下来,他不似王季同那样只重理科,西史他也清楚。待杨锐说完章太炎忽然问道:“那儒生怎么办?也杀了吗?”
“杀儒生不同于杀和尚,一杀就天下大乱了。”杨锐也知道儒教是绕不过去坎,“但是儒教必须要改革,改成先秦的模样,且一不能说工业是奇技淫巧,二不能再回皇权老路。”
“呵呵……”章太炎摇着扇子笑,他道:“我还是小看了竟成了,竟成一出手叫抓住了思想源头,我们弄来弄去抓的只是一些皮毛。”
杨锐听不出章太炎是什么意思,道:“这也不是我的功劳,这是你新任命礼部尚书的功劳,王静安还是有才的,再建礼制的办法就是他想出来的。好了枚叔,办法就在这里,干不干就说一声,反正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你现在只说了宗教,宗族怎么办?”章太炎点头之后再问。
“和宗教一样,将宗族内部管理规条也写成教义,这点可以结合儒教改革来写。写完之后推而广之,只要一个县内的宗族基本可以涵盖大部分乡镇,那么该县县以下的官员就可以撤销,官员提前领退休金,该县以后则交与宗族自治。如果不能,那就不动,但农会要去除官府背景,省得农会干部作威作福。”杨锐道。
“那收税和政令怎么办?”章太炎也遇到杨锐曾经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政令执行。
“收税和政令都要和他们商量着来。”杨锐道。“税收减少是一定的,但我们可以像分封一样设置一个指标,同时国税局还负责该县税收、大理寺督察员也会看着。这其实还是土官那一套,只不过县内官吏是由这些宗族任命,不是封地的领主任命。”
听闻税收要减少,忧心中美之战的章太炎道:“税收少了工业怎么建?难道不该像日本那样,收百分之三十的重税,而后集中力量办大事吗?”
知道章太炎会问这个,杨锐笑道:“那请问枚叔,为何俄国要施行新经济策略,按照布哈林的说法,他可是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这……”章太炎嘀咕了一下,道:“因为之前的战时**策略竭泽而渔,百姓担心机关枪征粮队,所以除了口粮根本就不想多种粮食。现在施行新经济策略,等同养猪,一旦那些勤快的人富起来,布尔什维克就要杀猪了。”
“那我现在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杨锐道。“一旦判断战争不可避免,不要我说,这些宗族自己就会拿出和平时期所积攒的钱财购买国债。这个国不只是复兴会的国,这个国也是他们的国,他们有权力、有地盘,美国人真打进来,按照美国清教徒的那种德行,他们肯定不会有现在的地位。
而工业将在战前转入战时状态,提前三年即可,战争毕竟不是打两年三年就结束的,这场仗真打起来五年也未必结束得了,我们比工业规模更棘手的是资金,所以在这之前我们要充分的养猪放羊,让他们养足膘好打持久仗。只是要注意科研资金不能少,这种提前三年研究是不行的,如果科研实在没钱,可以把日本或者德国拉进来。”(未完待续。)
壬卷 家与国 第四十七章 转身4
章太炎和王季同两人一文一理,而这场晚宴其实就是一场事关今后政策走向的辩论,而且这很可能是最后一场涉及整个国家制度调整的辩论。之前杨锐的方向是飘忽的、是不确定的,即便嘴上说着要百姓服务,可他从来就没有落实这一点,或者换句话说,他做的那些事情看似落实了,可背后依然留有后手,就像保定那个谁也不知道的总理特别办公室一样。
要想让这样一个善于随机应变的人(杨锐要是知道国粹党们对自己的评价是随机应变,估计要笑趴下。他所知道的无非是斯公模式、邓公模式、以及现在走的美国模式,它们都是实现工业化的途径,而外交和内政将决定中国采取那种模式。中华不是麦克思主义国家、列强没有封锁自己、更没有一个强大的苏联来帮自己建设工业化,所以不走斯公模式是自然而然的选择),不再像之前那样左右游弋,确实是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分封法案就是一个定海神针,同时也是一个测试,即便它不代表百姓的利益,可杨锐对此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拒绝,要么接受,而不管拒绝还是接受,他的立场都会显现出来,无法游移。
以王季同的判断,杨锐最可能的选择是断然否定分封法案,而后宣布大中华国的权力属于五万万民众,他很有可能会代表五万万民众和分封集团划清界线。如果是这样,那自己等人就很有可能替代齐清源的角色对其施行苦劝逼宫,因为一旦杨锐离开通化回到北京。他必定会采取反制措施,也许是清洗、也许是下台。反正不管是什么手段,自己这些人是不可能再在政坛上呆下去。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齐清源先跳了出来,然后蔡元培在京城发动政变,杨锐九死一生后居然否定了之前的立场,变得和自己这些人一模一样。开始王季同还不敢相信,但听闻后面的宗教政治和宗族政策,他感觉杨锐说的最少有八成是真的。只是他还要和章太炎不断的与其辩论,看看他到底是不是真这样想的,还是对自己的缓兵之计,好在以后一网打尽。
听完杨锐税收减少后对于美国威胁的工业策略。王季同断然道:“竟成,如果只是战前三年开始军工建设,时间肯定来不及。”
“军火工业提前三年就可以了,军事相关的工业在神武十八年启动,也就是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之后就开始,投入要看局势。我相信在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任期时,我们就能务实工业基础。虽然规模不会像美国那样庞大,可也是五脏俱全,而且是战备级别。我以前说的东北油田也将在这个时候开发。万一北庭那边发生意外,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石油来源。”杨锐道。
他说罢见王季同还是一脸严肃模样,只好再道:“真要和美国发生战争,我们的工业不管怎么建设也是拼不过它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以现有的工业规模拖个三五年,等混元弹出来了,我们便有胜利的希望。”
“可它能在二十年内出来吗?”王季同问道。对于这种毁灭天地的利器。他之前是畏惧,现在却是巴不得早早研究出来。
王季同知道原子弹威力。章太炎却是不懂这些的,他道:“只要有这个。美国人就会投降?”
“不是美国人投降,而是停止战争、签订合约。”杨锐纠正道。“混元弹原理我们早就有了,真正难的是把理论变成实践,二十年的时间应该足够了。”
杨锐想着高中课本和众多穿越文提供的资料,感觉最少在理论和路径上自己是完全无误的,二十年都研究不出原子弹,那只能说是人品不好、天灭华夏了。见章太炎和王季同还是担忧,他索性科普道:“以前的战争不去提,从欧战之后,战争便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这有别于之前的铁路战争。因为这是一个国家的工业总体战,而且是全天候、全地形作战,比拼的就是国家工业实力。
欧战最后一两年,机械化战争已经露出了雏形,飞机、战车、舰队……,谁的机械更多、更强,那往往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按照这种战争模式,以美国的工业潜力,它可以挑战全世界。但机械战争之后的战争模式却是由混元弹主导的,因为混元弹既然能歼灭一座城市,那自然能歼灭正在集结的美国舰队,战争已经演化成互相扔混元弹了,可大规模投掷这个东西,其结果就是毁灭世界,所以战争在这种模式下反而会得到节制。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不是为了占领美国,也不是去抢什么殖民地,我们要做的是夯实内部、建设国家,再有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借此不断发挥我们的科技优势。美国如果不能打烂我们,其结果将不言而喻,下一次工业革命不会再有它什么事情,世界的未来依旧在亚欧大陆上,世界霸主可能还是英国。我们就要这么个结果。”
军事上的理论章、王两人不懂,但外界,包括洋人对杨锐在军事上的评价都是极高的,这得益于复兴军在欧洲的表现,更得益于德国那些将军对杨锐的推崇。此时听闻他说到以后的战争模式,王季同忽然问道:“那美国会不会也研发出混元弹?”
“他们当然会,可情报局很早就开始做安排,以后也还会做安排,会有不少物理学家发生这样那样的意外,美国人只有等我们研究并装备混元弹后,才会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们会有三到四年的先发优势。”杨锐道。“而且混元弹重达数吨,怎么投掷也是一个大问题,它可不是中日战争中那些简陋拼凑起来的鱼雷轰炸机和潜艇,它们是毁灭世界的致命武器。等美国人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完了,战争早就结束了。”
杨锐说完花厅里静了好一会儿。不懂物理所以更早从杨锐描述中解脱出来的章太炎道:“那要是美国人在神武二十四年就开战呢?这怕到战争结束混元弹也还没有影子吧。”
“确实可能存在混元弹没有研发完的情况下开战。”杨锐点头,“但我们还有蝙蝠。与美国的战争其实就是海战。海战如果胜利了,那菲律宾上面有多少美军其结果都只能投降。我刚才说过,欧洲战争只是露出了机械化战争的雏形,但并不是所有人能明白机械化战争到底是什么模样、它和之前的站在有什么不同、军队到底应该怎么打等等。
美**队也是这样,虽然有一些人鼓吹航母将淘汰战列舰,可即便是这些人,也不知道航母将来应该怎么作战、应该怎么编队、怎么指挥,可我知道!”杨锐无比自信的指了指自己的脑袋,“我知道航母应该怎么编队、怎么作战。可以取到什么作用。虽然知道的不是很具体,但基本的原则是完全清楚的,细节可以通过十数年的摸索解决。我相信我们能拖到混元弹研发出来的那一天,如果神武二十四年开战的话。
所以这段时间我想来想去,美国的威胁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他要战,那便战。我相信在战争的前两年他一定会节节败退,但第三年、第四年则能靠工业优势逐渐扳回劣势,开始用航母和飞机碾压我们,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再陪他们玩机械化战争了。混元弹将结束一切!她要是还不妥协,或者也弄出混元弹,那就互扔混元弹好了,看是北美大陆先渺无人烟。还是东亚大陆先渺无人烟。呵呵,日本这次估计是要沉了,可我们这边。西安以东可以全部核平!”
“那蝙蝠可以干什么?”杨锐憧憬着日本陆沉,可王季同却是万不得已绝不想战争打成那个样子。所以想知道蝙蝠能干什么。
“蝙蝠不用眼睛也能视物,借用它的原理。可以发明一种机器,通过接受自己发出的无线电波的回波,来判断前方有无飞机之类的障碍物。未来的战争是航母战争,航母是通过飞机进攻的,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机器,那么美国飞机还没到我们就做好了准备,甚至还可以埋伏他们。”杨锐道:“即便是机械化战争,美国人也要两三年之后才能明白机械化海战是什么模式,关键之处又在哪里。神武二十四年,美国人一定无法研制出蝙蝠,即便是有,也是会比我们落后许多,不过战争进行到第四年、第五年我们还没有研制出混元弹,那情况就不容乐观了,海战很可能已经输了,接下来……”
杨锐基本可以叛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美国人真要登陆,那最少要有一千万以上的兵力,最多也就是两千万,这其中还要分兵对付日本。如同抗日一般,宜昌以西她是难以进入的,她真正最有可能的策略是占领沿海地区后,用b29实施战略轰炸。不过到这时候,苏联说不定已经占领了北庭、蒙古和东北,看来没有元首中国还是要倒霉啊。
杨锐想着这种最坏的局势,觉得三线建设,四川油田、陕西油田、攀枝花铁矿还想办法建设的,成昆铁路也应该在神武二十年之前建好……
“竟成,美国人真会举国来战吗?”杨锐担忧着最坏的局面,王季同则忽然觉得这事情真的是太夸张了,如此广袤的太平洋怎会容不下中美。
“当然!”杨锐点头,虽然后世美国一向在乎人命,可在一二战中,以上帝选民自诩的美帝一旦开战就是几百万上千万的动员。想到此,杨锐忽然觉得中国似乎和德国调转了命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在是欧洲,而是亚洲。
正恍惚间,章太炎忽然说道:“打仗我是不懂,不过我要说,一旦开战江浙是守不住的。哪里的宗族士绅也靠不住。用北方话说,从明末东林党开始,江浙就是个棒槌,自己人和自己斗的很厉害,可一旦强敌来犯,那马上就会举旗皆降。别看那些士绅现在说的多好听、多有气节,真要美国人来了。他们又会和满人来了差不多,马上做个顺民。”
章太炎就是浙人。而王季同虽是蒙古种,可自小就生在江苏。他闻言居然也点头道:“我同意枚叔的说法。江浙的士绅不团结,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跟聪明,自己能匡济天下,别人则全都是小人。这不要说打仗,统一思想都要花费无数功夫,这地方我不赞成交给宗族。”
“啊!”杨锐惊讶着,“那全国有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