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辽新传-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枣祗是他事先约好了来说事情的。
“三位大人若是觉得这椅子还不错,一会儿我就让人送几张到各位府上,现在我们还是先谈事情吧。”张辽打断了三人的兴致,把现场从新奇事物鉴赏会重新导回正题。
“对对对。先谈正事。”程昱捋着他那标志性的大胡子,这老家伙原本就个子高,足有八尺三寸(换算成今天的高度就是1。87米),比张辽还高了几公分,即使是坐在椅子上依然显得高他人一等。
程昱,此人原籍东郡东阿,字仲德,黄巾初起之时就曾经帮助东阿县令薛房坚守东阿,大败黄巾军王度所部。初平三年,原兖州刺史刘岱欲征召程昱,结果被拒绝,就连刘岱开出的骑都尉的官职程昱都不屑一顾。在刘岱没于黄巾,曹操入主东郡再度征召程昱之时,程昱欣然应允,曹操与其相谈,很高兴,便命程昱为寿张县。袁术进攻兖州,曹操领兵出征时又将他召回大营协助荀彧。
在各地防务和军队补给的事情告一段落之时他和荀彧碰到了正要赴张辽之约的枣祗,于是,原本就对张辽有好感的二人抱着和军队将领多做交流的想法也跟着枣祗来到了张辽的住处。
“文远,今日我和仲德先生只是听枣大人说文远对屯田之事有些建议,故而我等也想来听听。”善解人意的荀彧说道。
“不愧是荀文若!”张辽知道荀彧这话是为了打消他心中的疑惑,不愧是有清秀通雅之名,可想起后世关于荀彧之死的种种传言,张辽又不禁有些黯然。不过他很快就摆脱了这种情绪,“现在离荀彧之死还早着呢,没必要想那么多。”张辽暗暗想到。
“对,谈正事。”张辽将身体转向枣祗一边,“枣大人,张辽此次是有些关于屯田的建议,想和枣大人一同参详一下。”
“不敢!不敢!张将军请说。”
“我军自初平二年起开始屯田,随着主公控制地区的扩大,屯田的范围也从东郡的六县想兖州逐渐扩张,但是,随着控制地域的增加,我军兵力同样也在增加,原有的两万人,加上收编的兖州军和黄巾军,总数达到了六万。而最近这段时间我军又战事频繁,粮草消耗较大,再加上俘虏的黄巾余部,使我军的粮草供给压力大大增加。”
“是啊,如今我军人口大增,可兖州能开垦的土地却已经不多了。”枣祗插话道。
张辽说:“枣大人所言甚是,土地从来就是我大汉子民的命脉之所在,同时也是天下动乱的源头。黄巾之乱表面上看是因为张角等野心勃勃者阴谋代汉自立,但他能聚起数十万士兵,裹挟百万之众,使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大汉八州为之动荡之根本原因还是大量的百姓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在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后张角给了他们拼死一搏的机会,于是,天下大乱了。所以说,土地问题就是粮草问题,也是我们的最根本问题。如今的兖州,除了我军已经占有的土地外,大量的土地都掌握在当地世家的手里,通过这些土地以及他们各家出仕的官员,这些世家才是兖州的实际掌握者。要动他们,必定会引起兖州的动乱,所以,没有主公的命令我们是绝对不能擅自行动的。”
听到这里,张辽看到对面的荀彧像是松了口气似的长舒了一口气,“文若先生,你不会以为我想带兵抄了那些兖州世家吧?”张辽脑筋一转,顿时明白了荀彧的想法。
“文远,你刚才对土地的论述让我耳目一新,我也承认,你说的很有道理,可你后面的话的确让我担心,直到你的最后一句话才让我放了心。”荀彧荀彧右手抚着胸口,似乎还有些后怕的感觉。
“文若先生请放心,张辽身为主公的下属,绝不会为主公的大业增加不必要的麻烦,何况若无主公之令,张辽也断不会擅自行动的。”张辽再度解释了一下。
“文远,无需解释,这些世家久据州郡,勾结官员,横行无忌,武断乡曲,若非主公在兖州根基未稳,我早就建议主公好好整顿了。”程昱不愧其个性刚烈的评价,挥动着手臂说。
“对,时机未到,这些我们先暂且不谈。”张辽将话题转回到屯田上,“不过粮草的数量是决定我军实力的关键,既然我们现在无法获得更多的土地,那就只能在增加单位土地的产量了。我昔日游历天下,大致了解过农人的耕作方法,春天先将田野里的荒草烧一下,然后把地浅牵的松一下就将种子撒进去,发芽后也就是锄锄草,根本不上肥的,庄稼得了病虫害更是没人管,一直到收获。不过,也有个别的农夫对于提高土地产量有着一些不同的方法,最近我试着总结了一下,大致有这样几点:第一是保持合适的庄稼的植株密度,第二是土地肥力的积蓄,第三是在土地上冻之前深翻土壤,可以将土壤中的蝗虫卵翻出来寒冷的天气会帮我们杀死它们,第四是出苗后的经常除去杂草,保证土地的肥力完全被庄稼吸收,第五是保持土地水分,就是灌溉,改进和制造灌溉工具,第六是选育优良的种子。”张辽在后世虽然不是学农业的,但是鉴于袁先生杂交稻的轰轰烈烈,他也多少知道了一些粮食高产的影响因素,大致回忆了一下,就在这里说了出来。照张辽的想法,这些想法自然有枣祗这些专业人员去实现,咱是武将,随时要上战场的。典型的死道友不死贫道。一边的张成和张新也听的直翻白眼,他们很清楚张辽不过是在忽悠人,因为他们一直跟在张辽身边,深知张辽从来没有过游历天下的经历。
“文远,能详细的说说吗。”相对与荀彧、程昱的一脑子浆糊,已经长期和屯田打交道的枣祗一脸的兴奋。
“好的。不过我这人不懂种地,以上的东西也是当年一时兴趣打听了一下,非常的笼统……”
“无妨,无妨,大家一同参详参详。”
“好。”张辽调整了一下坐姿,“我们一条条说。庄稼的植株密度就是指单棵庄稼的间距,这关系到庄稼的养分吸收和接受光照…………”
张辽的观点是在后世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汉朝,人们虽然数百年前就懂得兴修水利,却依然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思想,张辽的植株密度和粪便沤肥的方法根本就没有人知道。枣祗管理屯田已经一年有余,荀彧、程昱也都是博览群书之辈,这三人对张辽的柳条建议兴致盎然。四人讨论许久,最终由张辽提议建立试验田,用不同的方法耕种不同的土地,并对每块土地的进度进行详细的记录,在收割后挑选产量最高的土地的种植方法进行推广,张辽还建议利用商人收集各地的高产粮食的种子,来取代本地产量低的作物。
就这样,后世曹魏的农业研究院初现端倪,为曹魏政权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军在日后的征战中基本上也没有为粮草的供应操过心。
第11章
大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三月,曹军大将夏侯惇在匡城击败袁术先锋刘祥,袁术全力救援,曹操也挥军压上,全军与袁术大战。因张辽生病而终于得到厮杀机会的曹洪和夏侯渊一同率狼骑不断袭扰袁术军,使袁军防不胜防,终日提心吊胆,疲惫不堪。两军决战之时,步兵挡于前,狼骑扰于后,而新成立的“虎豹骑”在统领曹纯的率领下看准时机突击袁军中军,一举击溃袁军。
袁术退守封丘,曹军不顾战后疲劳,全军加速行动,意图合围袁术。可惜袁术早已被曹军杀的提心吊胆,一心逃跑,等曹军到达封丘之时,袁术又提前跑了,只留下了一群伤兵和一座空城。
袁术逃到襄邑,曹军追到襄邑,袁术又逃到太寿,刚休整一日,又被曹军先锋追上。曹军先锋是曹洪和夏侯渊,因为兵少,所以想决渠水灌城。谁知道袁术早以被曹军吓破了胆,听到斥候报告说见到了曹军的影子,立刻弃城而逃,奔走宁陵。曹军继续追赶,袁术终于不敢再在兖州停留,直接向九江方向逃去。此战,袁术军打败,兖州刺史金尚也死于乱军之中,而袁术因为逃跑及时,到了九江后收集残部,仍得兵十二三万。
袁术兵退九江,扬州剌史陈瑀拒术不纳。术退保阴陵,集兵于淮北,复进向寿春。瑀惧,走归下邳,术遂领其州,兼称徐州伯。李傕欲结术为援,以术为左将军,封阳翟侯,假节。
曹军在将袁术军驱逐出兖州境内后就停止了追击,六月末,曹操还军定陶,六个月后,曹军主要将领、谋士再度齐集一堂。
“此次出战,我军能以五万之众战胜袁术二十万大军,一来仰仗诸将奋勇,二来仰仗奉孝等出谋划策,三来仰仗文若、仲德、文远后方支援,操才能驱逐袁术,一战而定兖州。在此,曹某感谢诸位啦!”曹操兴奋的说。
“主公英明!”诸将齐声道。
“主公,我军已然平定兖州,不如把太尉老大人接过来吧!”曹洪说道。
“对啊!是该把父亲大人接过来了。”曹操喃喃道。“子廉,你派人去琅琊郡请父亲大人携全家到兖州来,再去替我传令给泰山太守应劭,让他准备迎接。”
“是,我这就去办。”刚说完,曹洪就急匆匆的转身而出。
看到这一幕,张辽的心不由的紧张起来。曹嵩之死是曹操进攻徐州的原因,但张辽认为,即使曹嵩未死,或者曹嵩根本就没有遭到攻击,这徐州也必然是曹操的下一个目标。这是曹操势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徐州的人口和土地才是曹操最想要的。历史上的曹嵩事件不过给了曹操一个更好的借口罢了。
但是,张辽不愿意看着历史上曹操攻打徐州时的屠城事件重现眼前,毕竟“前世”的他所受到的是民主和法制的教育,虽然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后已经逐步适应了这种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社会现实,但他依然不愿意看见对自己本民族的同胞进行的屠杀行为,而且占领一个完整的徐州才会对曹操的事业有所帮助。所以,他在之前就建议曹操进行屯田和实行精兵政策,为的就是提前为曹军打好基础,避免历史上曹军在粮草不济之时屠城减少人口并以人肉充作军粮的事件重现人间。
而这次,张辽为了减少曹操在攻打徐州时的发飙借口,早在曹操还在与袁术交战的时候,张辽就以“维持边境治安”、“打探周边势力情报”等诸多借口,在和荀彧商量之后,在兖州各地,尤其是和徐州接壤的几个郡明里暗里布下了大量的斥候和密探,甚至还有数支以百人一屯为单位的骑兵深入琅琊郡、东海郡和实际被徐州控制的鲁国和沛国。张辽给他们的任务就是没事找事,用骚扰的形式查探徐州防务的空隙和徐州军实际的战斗力。
张辽用这样的理由调动了这些部队,实际掩盖了他布置在琅琊郡的那一屯狼骑的真正目的——保护曹嵩一家人的安全。
向曹洪交代完任务后曹操再度将注意力回到了现场,就在这时荀彧走了出来,他潇洒的向曹操施了一礼,说道:“明公,自我军于袁术大战以来,经过统计,我军伤亡士兵7300余人,其中阵亡2734人,1027人伤愈后无法重回军营……”
“什么?五万人和二十万人交战只……只有不到八千人的伤亡,这……这怎么可能?”一个惊讶的声音打断了荀彧的话。
众人循着声音的来源一看,陈宫身边的一名兖州官员正一脸“这不可能”的表情,他身边的一群原兖州官员也是一脸不可思议的样子。在他们的思维中,五万人对抗二十万人,即使是能战而胜之也一定会是一场惨胜。让曹操入主兖州这些人当初也只是迫于无奈,当年曹操入东郡之时的东郡太守王肱就是当时兖州刺史刘岱的铁杆心腹,刘岱杀桥瑁夺东郡后就任命王肱为东郡太守,曹操入东郡是以“救援地方、驱逐贼寇”为名,也并未占居东郡全境,但他毕竟和刘岱不是一派,所以不为兖州官员承认。若不是黄巾军势大,而兖州刺史刘岱也在战斗中阵亡让他们无力应对的话,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在袁绍支持下的、强势进入东郡的曹操入主兖州的。这次袁术大军压境,他们原以为就算曹操能战胜袁术也会因为大战而元气大伤,那样他们就可以趁曹操实力削弱之时架空曹操,重新夺回对兖州的控制权。可就在这时他们却听到了曹军伤亡不到八千人,实际减员不到四千人的消息,这让这些一心想着好事的人完全接受不了。
就在这时,陈宫表现出了历史和演义上的智者的风采,他接着那个官员的话说道:“陈宫在此恭喜明公,明公的士兵如此精锐,难怪可以以七千之众对战三万西凉铁骑,名不虚传呐!”他说话的时机和内容不但解除了兖州官员的尴尬,也恭维了曹操,同时也隐晦的告诉那些兖州的官员,当年曹军仅凭七千人就能对抗三万西凉军,现在的五万人用极小的损失击败实力远逊于西凉军的袁术军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从下面看去,站在主位的曹操眯着双眼,从表情上根本看不出他的心思,但是张辽知道,历史上以“疑心病”著称的曹操早就明白了原来的这些兖州官员的想法,只是现在腾不出手来,一旦空下来绝对会立刻收拾这些不安定因素的。
“啊!公台过奖啦!这些都是诸位将军练兵有方,将士们战时用命罢了。操不敢独居其功啊。”曹操的语气没有什么异常,接着他对着荀彧左手一抬,“文若,继续说吧。”
“好的。”虽然被人打断了发言,但荀彧并没有气愤的神情,依然语气不变的说道:“我军减员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粮草却所剩无几。幸好我军底子打得好,加上缴获敌军的物资,至少能坚持到秋收之时。不过因为近期来战事密集,俘虏大量增加,即使新粮收获后也不过仅够一年的消耗。彧请明公暂罢刀兵,修耕植以资军资,待明年粮食收获之时再行征战之事。”
“嗯!”曹操并没有立刻回应荀彧,他将目光转向其他人,说:“诸公,文若之言,诸公有何建议?”
曹操话音落下后却并没有人立刻上前发表意见,武将们虽然希望能在战争中表现自我,但是宗族武将完全听命于曹操,曹操不明确表态,他们谁也不会表态。而在这种场合还能毫无顾忌的说话的曹仁正在定陶,曹洪则出营传令了,皆不在场。外姓武将则看着张辽,张辽不动,他们也不会出头。所以武将这一排十分的安静。
文臣们就不一样了,各自在各自的小圈子里讨论起来。刘晔、满宠、毛玠三人在窃窃私语,原兖州官员则以陈宫、万潜为首在低声讨论。而郭嘉和程昱这两位大神却是一言不发,程昱微闭着眼睛,捋着他那引以为豪的长髯,郭嘉一反浪子的姿态,摆出了一副正经的样子,眼观鼻,鼻观心,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张辽很清楚荀彧的意思,现在的兖州并不是铁桶一个,内有兖州原官员的离心,外有其他势力的觊觎,比如徐州陶谦就在前段时间趁曹操与袁术大战,留守兵力不足之际,以平定下邳阙宣叛乱为由,不但将原属豫州的沛国和鲁国纳入徐州的统治,更夺取了泰山郡南部的费县和南城县及两县的大片属地,与此同时还出兵攻略任城郡大肆抢劫。这种乘火打劫的行为连荀彧这种老实人都在得到消息后发火了,张辽当然也是十分不爽,曹操那就更不用说了,结束与袁术的战争后那是绝对要教训陶谦一下的。荀彧就是想在曹操意欲出兵讨伐陶谦之前劝谏曹操暂时不要出兵,虽然他对陶谦的行为十分的反感,但他并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他的此时的信条就是“攘外必先安内”。
就张辽个人而言,他是绝对赞同荀彧的意见的,前世的他就是一个喜欢稳扎稳打的人,在玩“三国”游戏时也是稳守反击的忠实信徒。这并不是说张辽就是一个保守的人,比别人多了近二千年知识的张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众多的奇谋妙策,以少胜多也只是不得已而为之,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取决于双方的综合实力,战场上还是堂堂正正的用兵更多。只不过因为正规的用兵过程大都相似,所以历史记录也就一笔带过,不作详细记载。而那些记载详细的“经典战例”则是因为过程的曲折复杂又是决定当时历史走向的关键因素才得以留名青史的。如果一味只的想出奇制胜,带来的或许不是胜利而是惨败。
这时,看到自己左右文武截然不同反应的曹操开口了,这次他不再笼统的让大家发言而直接将问题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谋士郭嘉。“奉孝,文若之言你看如何?”
“甚善!”郭嘉说道:“出战与否,各有其利弊。然无论利弊如何,我等只能为主公建言,战于否仍由主公决断。适才文若先生是从治政的方面提出的建议,而军政如双足走路,缺一不可。主公不妨问问诸位将军的意见。”
郭嘉话音刚落,一直在作木胎泥塑状的众武将们纷纷抬起了头,刚才不过是因为领头的没表示,他们才一言不发,现在郭嘉要曹操听取武将的意见,又怎能不让这群好战分子心中蠢蠢欲动,于是一道道炙热的目光射向了夏侯兄弟和张辽的身上。
张辽和夏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