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辽新传-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路可退的刘协无奈之下只得当场宣布自己从善如流,接受众位臣子的举荐,拜曹操为相。并立刻颁下诏书,命小黄门备好官服印信,送到曹操府上。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这次争执才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至于是否圆满,那也只能看事态如何发展了。
曹操终于如愿以偿的登上了两百余年后大汉朝第一个丞相的位置,虽然他按照故例退让三次方才接受了天子诏书,可是他的府邸中早就为庆祝曹操登上相位而准备起来。
“恭贺主公(明公)登上相位!!!”
夜晚的曹府,一片灯火通明,雒阳城中凡是资历较高的曹系官员均亲自登门道贺,便是非曹系一脉,此时也各自送来贺礼。
“诸位……”曹操也是面带喜色,但此时他还要在面子上让天子过得去,言辞中也是充满的对天子信任的感激,并表示要在众朝臣的协助下,为扫平天下,恢复一统,使百姓安居乐业,四野臣服,万国来朝而做出自己的贡献云云。
不过这些都是面子工程,曹操也不过就是那么一说,众人也当个乐儿那么一听,基本上没人当真。至于此时皇宫中的那位天子会做何感想,除了荀彧之外,也更加无人会去关心。
“啊!可惜这大喜之日,文远、妙才、子孝、子廉,还有我那子修孩儿均身在别处,不能与孤一统庆贺啦!”这才是曹操的心里话,不管是谁,事业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后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与亲近之人分享。但曹操身边如今只有夏侯惇、曹纯这两个同辈,剩下的都是曹休、曹真这样的晚辈,就连曹嵩、曹德这两个至亲也不在身边,难怪曹操由此一叹。
“孟德,此时朝中大局已定,何不早日发兵南征?”
正当曹操在对众多亲人、心腹缺席而表示遗憾之时,只听到下面有人高声说要发兵南征,而且言辞中竟然直呼曹操的表字。虽然互称表字同样表示了对对方的尊重,可是在曹操就任丞相之时,众多部下为其庆贺之际,此人大大咧咧的称呼曹操的表字,还是引起众人的反感。
众人循声一看,原来是许攸站在当中高呼,众人此时的眼神便有些不善了。许攸本就因为自身性格不为众人所喜,且自己又持身不良,早就在曹系中成为孤家寡人一个,若无必要,没人会和他轻易打交道。但是许攸依旧不改其行,反有变本加厉之举,言辞中多称呼曹操为“孟德”,甚至还有时将曹操的小名“阿瞒”挂在嘴边。这不但使得曹操心中多有不悦,更让曹操的一群部下心生怨愤。
虽然你许攸与我们的主公从小便有交情,但如今你不顾双方地位的实际差距,还敢如此称呼,那便是不将主公放在眼里。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种侮辱。
这就是这些曹操部下们的心里话,而且以武将居多。甚至于深受曹操大恩,失踪始终被曹操赋予亲卫重任的典韦、许褚更是眼中冒出了凶光。只要曹操稍稍表露出些许不善,这两个凶神立刻就会上前击杀许攸。
好在曹操心中虽然不悦,却依旧能够压住情绪,不使其影响今日之喜庆气氛。而郭嘉也是见机得快,立刻以南征军备的问题将许攸对曹操不恭这个话题岔开。
虽然此间因许攸的莽撞而冷场了一会儿,可南征的话题一样将众人的注意力引开。尤其是武将,天下的诸侯打一个少一个,自然要好好把握这最后的几个机会,让自己的功劳簿上再多添几笔,也好为后代儿孙们留下些基础。
也不知许攸是否知道他已经在鬼门关上逛了一圈,但就他此时的表现,还是不得不让郭嘉佩服此人。毕竟在除了这种事情后,还能够挤到曹操和那些骄兵悍将身边发表自己的言论的人,怎么看都像是个傻大胆。
“朝堂上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可惜没能阻止主公南征啊!”郭嘉从围成一堆的人群中脱身而出,走到屋外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仰望着东面的天空心中暗想。
郭嘉知道,以目前的情况,他与张辽拖延曹操南征的计划势必要无功而返。雒阳、并州这两个有能够拖住曹操的理由的地方存在的问题已经解决,而青州那边最多只能添些麻烦,却不可能有阻碍大局的能力。何况曹操本来就没有将东面当做主要攻击方向,他选择的还是如今富庶无比的荆襄之地。
“文远啊!看来咱们的主公是不吃一次亏绝不会心甘情愿的啊!如今只能寄希望于这次吃亏也别过大,莫要伤及元气才是!”郭嘉心中念道。
第498章 郑玄逝世!
“子尼师兄,老师病情如何?”
张辽从平原渡过黄河之后,又花了两天的功夫赶到了高密,但此时郑玄已经进入弥留之际,长时间出于昏迷状态,少有清醒之时。
郑玄一生求学、讲学,以他被大儒马融亲口认可的学说传承者的身份,拜入其门下者甚众。而郑玄盛年是与被士林称为“学海”的经学大师何休就《公羊》、《谷梁》、《左氏》三部《春秋》的优劣进行了辩论,并著《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三文以驳斥何休用了17年的时间写成了《公羊春秋解诂》一书,及《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三文。而何休自拜读了郑玄的文章后,也不得不叹服“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从此郑玄便被士林尊为“经神”。这也更加使得天下的求学者宁肯千里跋涉也要拜入郑玄门下。
于是郑玄的弟子遍布天下,知名者甚众,如河内赵商、崔琰、公孙方、王基、国渊、郗虑等皆是其弟子。当然,如今还要再加上一个张辽。
故而郑玄病重,他的弟子皆纷纷赶来,但因为人数实在太多,除了张辽等少数位高权重的高官和声望卓著的学者之外,其余众人皆围在郑玄家附近,默默地为自己的老师祈福。
张辽赶到之时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挤到郑玄的家门口,若不是众学子知晓他的身份,天知道会不会给他让路。
国渊一直在青州任职,他也是最早赶到郑学身边的有官员身份的弟子。因为郑玄如今只有一个儿子、一个孙子侍奉身边,但这位师兄益恩却是个读书读得有些痴迷的书虫,家中一应接待庶务他全都不通,孙子郑同对这些接待事宜又不熟悉,国渊也只能让他们在郑玄身边侍奉汤药,将这些活自己接了过来。
“文远,老师病情不妙啊!”当张辽刚一发问,国渊便一脸愁容的叹道。
张辽深吸一口气,在来的路上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毕竟郑玄已经年逾八旬,不要说是在汉代,便是一千八百年后也算得上高寿了。虽然张辽并不知道郑玄历史上逝世于那一年,但就此时郑玄的病情,能让国渊这平素沉稳之极的人都为之愁容满面,张辽知道郑玄这次估计是挨不过去了。
“有郎中吗?”张辽虽然明白,但还是抱着尽人事的心理问了一句。
“有!”国渊重重的说道:“可能够找来的所有的郎中都说没用……唉!”
张辽这时的心情也沉到了最底端,他听着国渊轻微的,带着无限伤感的哀叹,心中也想起了他与郑玄接触的情景。
那时候张辽正随着曹操攻打徐州,而郑玄正好因为躲避青州的战乱而被时任徐州牧的陶谦接到徐州。为了帮助曹操稳定徐州被占领地的民心,也为了帮曹操回应天下之后的辄问,张辽在得知郑玄的住处后便找上了门。
“后学末进张辽求见康成公!”张辽在郑玄居所外恭敬的说道。
“请进!”
屋内传出的声音很是平和,丝毫没有大人物那种特有的威势,这让张辽感到自己即将见面的这位当代学宗与那些同样学识过人的高官完全是两种人。从郑玄的声音中,张辽并没有感受到文人通常的傲气,似乎自己将要面对的只不过是一个邻家的老大伯。
张辽推开大门,首先被他注意到了就是正坐在正堂中的郑玄。张辽事先已经知道郑玄应该年过六旬,长须及胸,长眉入鬓,眼窝略深,两眼明亮,似能洞查人心。头戴峨冠,墨黑色地博带垂于两颊,倒是显得很仙风道骨。他看着张辽步入了厅中,正抚微笑颔首。
知道走到张辽面前,张辽才发现自己还忽略了一旁的人。从情报中张辽得知那应该就是郑玄的儿子郑益恩。能让张辽这样警觉性极高的武将瞬间失去警惕,郑玄的人格魅力可见一斑。
张辽到没有为此沮丧,反而对郑玄更加感兴趣。他走到郑玄面前,就在郑玄正要起身相迎之时,张辽恭敬的向郑玄施以大礼,“张辽张文远,拜见郑公!”
“张将军请起。老朽可当不得张将军一拜啊!”郑玄急忙离开座位,前来相扶张辽。
“郑公乃当代学宗,学问精深天下闻名,更得士林众人众望所付,岂有当不得张辽一拜之理!”张辽客气得很啊。
“唉!张将军一念之间能保全东观藏书,此种行为才是真正泽被天下文人,玄焉能受将军这一拜。不行!老朽要拜回来!”
郑玄固执的要回拜张辽,但张辽哪里肯受老先生的拜。何况他今日也是带着目的而来,焉能因此拖延时间?
张辽赶紧扶住郑玄,并不住的劝说,还将郑益恩也拉了进来。但直到张辽说出郑玄若硬要拜他,他转身便走的话来,郑玄方才罢休。
这一次异样的交流也让张辽稍稍了解了郑玄此人。为人和善,讲究原则,但并非固执己见之辈,应该可以说服。
于是张辽便借口仰慕郑玄,与郑玄闲聊起来。
虽然郑玄经学功底深厚,若真与郑玄讨论经义,一百个张辽也不顶用。可是张辽却扬长避短,只是让郑玄讲解,自己却依照着后世养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后世的学术观点与郑玄探讨。还时不时的抛出一些后世也争议极大的问题向郑玄请教。
郑玄自是没料到这个前来拜访自己的武将竟然有如此另类的经学见解,很多问题均是从郑玄所没能考虑到的角度阐述,这让郑玄对张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然,郑玄也能感觉到张辽的经学底子实际上并不深厚,甚至可以说相当薄弱,但郑玄重视的便是张辽那匪夷所思的思路,这使得郑玄在与自己的学术观点相互印证下又有了新的发现。如此一来,如何能让郑玄不喜?
而张辽也是耐心十足,反正那时候陶谦没有反击之力,张辽乐得乘机休息。于是一老一少就这么如聊天般的探讨着学问,倒也是温馨和谐。只不过张辽本人却是在滥竽充数,靠着前世那兴趣上来时积累的东西在应付。
当张辽感到自身存货不多,以不足以应付郑玄之时,便选择了一个机会,用曹操正在筹建兖州公学,造福当地士子为由,恭请郑玄出山,担任公学山长。同时张辽还将自己凭记忆记录的后世初中的几部教材拿了出来,表示这将是公学中算学、格致学的试行教材,但经学却并无公认合适的教材,也没有合适的老师,欲请郑玄出山相助。
郑玄本人虽是经学大家,但是他的算学功底同样精深,否则也不会去研究历法。他见到张辽的这些教材,顿时欣喜难耐。虽然算学上他也同样达到了这种难度,可是如此别致(阿拉伯数字)的计数方法和系统的算学理论,还有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都让郑玄为之动容。
这时候郑玄已经不再将张辽视为一个能够论道的忘年之交了,而是一心希望能将此“资质过人”却未得教育的良才美质收入门下,好好教导一番,将来未必不能如他与马融故事。
于是在郑玄的要求下,甚至是耍起老小孩的脾气时,曹操许可了张辽的拜师之举。也同时将郑玄请到了兖州,并以郑玄在士林的声望,迅速的安定了占领地的民心。
随后张辽任职青州,郑玄也在兖州公学步入正轨后辞去山长一职,专心回家教授弟子,研究学术。虽然张辽此后也曾数次造访老师,可是繁忙的公务与他惫懒的天性,使得他接受教导的次数一巴掌就能数的过来。
可是郑玄始终没有责怪与他,反而时不时的用书信鼓励他继续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发展,同时还借着张辽推出雕版印刷的机会,将首批印刷的自己的著作在写上鼓励之语后送给张辽。
但当张辽建安五年出兵北方后,随即便镇守幽州,直到北伐结束,才借着调任执金吾的机会,绕道高密拜见郑玄。
当时郑玄虽然已经病势缠绵,但依旧还坚持在床榻上注释《周易》。对张辽的这个有些另类的弟子来访,更是欢喜不已。并对张辽推出的《天演论》一书大加赞赏。言张辽能“察常人所不能察,发常人所不能发”之观点,虽说直白冷酷了些,可仔细思之却颇有道理。尤其是十分符合张辽兵家的身份,更显示出张辽沙场悍将的风范。
这就是郑玄。他丝毫不因张辽的观点与自己几乎完全背道而驰而生气,反倒是鼓励自己的弟子走自己的道路。在这里郑玄完全表现出先贤孔子因材施教的风度,更表现出一个伟大的老师鼓励学生质疑甚至选择与老师相反道路的胸襟。
要知道,郑玄是儒家学者,他在《戒子益恩书》中说,他致力于经学,是为了“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即是说,他的目的在于阐述儒家思想,使之发扬光大。而张辽从郑玄这些年被付印的著作来看,郑玄注经的成就是相当高的,他的著作被天南地北的学子争相抢购。在荆州,甚至有书商将郑玄的书刚刚运到城门口便被早已等候在此的学子抢购一空的情况发生。由此可见,郑玄的成就已经被大汉全体士林所认可。难怪后世学者范晔在《后汉书》本传总结郑玄的经学成就中说到:“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由此可见,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却能够容忍和鼓励张辽这样一个提倡“丛林法则”这一语儒家精神完全背道而驰的理论,这一点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郑玄此举也为张辽扫平了士林的责难,使得很多原本对张辽和《天演论》不屑一顾,甚至看口谩骂的文人也开始认真的研读《天演论》了。这也让张辽在士林中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虽然那地方很小,也很不安全。
张辽独自站在郑玄家的院子中,他没有挤入郑学养病的卧室,但他却独立在院中回忆着郑玄的点点滴滴,回想着郑玄那和蔼慈祥的音容笑貌,渐渐的,张辽不由得有些痴了。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文远对此可有解释?”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据说文远对此不以为然,可否为老朽解说一二?”
……
“孔子删《毛诗》而成三百篇,文远对孔子此举有何评论?”
……
原本张辽不过是为了公务而接触郑玄,更是为了公务而拜郑玄为师。虽然他与郑玄相交甚欢,但是却没有一种对老师的感觉。更多的时候张辽只是尊崇这尊师重道的古训在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可是郑玄却并没有因此而不喜张辽,要说郑玄对张辽的态度毫无感觉,张辽自己都不相信。正是郑玄如此锲而不舍的对张辽尽着一个老师的义务,让张辽渐渐由好奇到漠然,最终到感动和感恩。张辽在离任青州之前便已经接受了郑玄这个老师,可是当郑玄病入膏肓而无力挽回之际,张辽自己才意识到了这一点。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也!”张辽心中默默地感叹。
而此时国渊却已经离开,他既然担负了接待任务,便不能一直陪着张辽。在张辽之后,又有闻讯从各地赶到高密的郑玄弟子和知名学者前来探望,国渊作为郑门弟子,必须出面接待。
来到郑玄家的人也见到了站在那里的张辽,有人认识他,也有人不认识他。但所有的人都明白这里是郑玄的家,大汉士林如今关注的焦点。没人会在此地闹事,那绝对是与天下士子过不去。
但是,就在宾客络绎不绝,张辽依旧默默站立在院中时,屋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压抑的哽咽声,随即便是一声长长的悲呼和无法抑制的哭声。
郑玄,这个当代学术宗师与今日与世长辞!
郑益恩这个郑玄唯一的独子平日里再如何呆板,此时也伤心地数次昏厥过去。国渊、王基、公孙方等在场的弟子也是泣不成声,王烈、邴原、宗元、陈珪这些前来探望郑玄的官员、学者和名士也纷纷为之垂泪。等候在郑玄宅院外的众多学子此时也明白老师已然故去,顿时哭声一片,震动了整个高密城。
高密作为郑玄的家乡,对自己家乡出了郑玄这样的大学者,全城士绅百姓皆是感到无比的荣耀。而郑玄也用他自己的名望曾经在黄巾军手中拯救过高密的阖城百姓。
那是建安元年的事情,郑玄从兖州返回高密。在回高密的途中曾遇到大股溃散的黄巾军,但他们在得知这辆被曹军士兵护卫着的马车中乘坐的是大学者郑玄,却对郑玄表示出了十分的尊重。他们见郑玄出来,便同时拜倒在地向郑玄行礼,又对郑玄起誓,绝对不敢侵犯高密半步。正是因为如此,在曹军零星的剿匪过程中,青、徐、兖三州皆有城池被黄巾军侵犯的事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