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辽新传-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府都有联系,先得到自己的支持会在以后省很多事情。
刘晔从常理判断是没错的,可张辽偏偏不是常理之人,这东西根本就用不着他数年思考,只不过他一直在等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足够的时候才开始推动罢了。
“然!若能得到管幼安和康成公的支持,最少将军在青州行事将事半功倍,就是朝廷那里,主公也能理直气壮的为将军辩解。呵呵,如今大汉士林,能和康成公相提并论者寥寥无几了!”刘晔嘴角上翘,露出笑容说道。
“好!先找管幼安,再去高密见老师。”
张辽说做就做,在放走刘晔后,立刻出城向北海赶去。如今管宁正好巡视到北海,算算行程,今日应当就在高密。张辽快马加鞭,全速前进,希望能在晚上赶到高密。
张辽的运气不错,当他在高密城门就要关闭的前夕冲进高密城后,他在郑玄的家中看到了正好来拜见郑玄的管宁。
“学生张辽拜见老师!”张辽用眼神向管宁打了个招呼后就跪下向郑玄行了弟子礼。
“快起啦!呵呵。文远如今身负重担,事务繁忙,想必不会无事而来。说吧,若是为师能帮你的,必不会让你失望。”郑玄和蔼的笑道。
看着郑玄远比前几年老迈的样貌,张辽心中有些暗自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多抽出些时间来陪陪这位老人,今天也是因为要郑玄支持自己的改革方案才赶到高密,这让张辽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脸上也流露出愧疚的神情。
郑玄倒是一点都不责怪这个弟子,他当初也是因为张辽那“神奇”的算学天赋而将其收为弟子,师徒二人虽然没有长时间相处,但就是那些短暂的交流,让郑玄感到自己收下的这个弟子思维活跃,不拘成法,或许经学的功底差了些,可难得的是他从能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去诠释典籍。而且还让自己的思路也豁然开朗,对自己那些似乎陷入瓶颈的专著也有了新的思路。虽然这个弟子长时间没有来看望自己,但身兼重任,要为青州的军政大事负责,而自己前段时间也闭门修书,哪有时间接待客人。
“文远,你我师徒不必拘于那些俗礼。有何事就说吧。”郑玄看着面带愧疚的弟子,微笑道。
“老师,是这样的……”
张辽虽然觉得以此事打扰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有些不合时宜,但郑玄的话已经说出口了,张辽一咬牙也就不再矫情,他一面将事情向郑玄和一旁的管宁叙述了一遍,一面又掏出了他的那份方案。
张辽说的很详细,基本上就是将方案背诵了一遍,当他说完的时候,郑玄和管宁也已经明白了张辽此来的用意。
“文远,你是为了那军阶中的军士一级的设立而来,对否?”郑玄笑道。
“老师睿智。士自先秦时就有文武之分,后来天下承平日久,武人的地位也随之降低。先帝时,就连威震羌胡的‘凉州三明’都不被世家文人放在眼里,学生担心此事虽有复古的借口,也难免为士林所阻。老师乃当世大家,幼安也是闻名的大贤,辽自是要征求二位的意见,方可实施。”
张辽话语中的赞誉不言而喻,郑玄、管宁也笑而纳之。他们相互对视了一阵,管宁笑着开口说道:“使君此议,宁赞同。文武之道犹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只可相互制衡,相互扶持,却断无以此制彼之理。文武地位不一,也是先帝时武将纷纷投效阉宦的原因,最终导致武将失控而使朝纲颠覆。使君之改革方案中虽然提高了武将的地位,却也从制度上限制了武将的权力,只要能确保武将置身朝争,只为国家效力,朝堂就是再乱,国家也不至于动荡如斯。”
“文远,幼安之意为师也赞同。先秦时的很多好东西都被我们自己丢掉了,你如今要一点点恢复也是好的,无论朝堂如何,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为师虽然老了,但还能以这把老骨头帮你摇旗呐喊。你只管放手去做就是。”郑玄说着话,语气中不由得就带了些悲凉。
“老师(康成公)……”张辽、管宁同时惊道。
郑玄举起手,“文远,你难得来,为师再给你上一次课吧……”
第228章 郑玄的期许!
张辽在郑玄的家中得到了他想要的支持,而且是郑玄和管宁的支持,这对于他在军制改革中摆平士林的反对意见是压倒性的帮助。但是郑玄此时的身体状态却让张辽感到一丝不安,他并不知道郑玄是哪一年去世的,可就从现在郑玄表面的起色来看,健康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了。当郑玄说要给张辽讲课的时候,张辽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而且要立刻出去寻找郎中来为郑玄检查身体。可是郑玄却笑着制止了张辽的举动,他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直面自己的生死,甚至笑着对张辽和管宁说:余一生向学,所愿不过能集众家之所长,创一派之先河。今郑学已成,余愿已了,何惧生死乎!
老人的话让张辽和管宁也不再坚持,他们全都安静下来,听着这位博学的老人讲述着他近年来的钻研成果。
“文远,为师知汝算学精深,仅以算学而论,即是为师亦不如也。汝是武将出身,于经学典籍功底浅薄,然汝思路开阔,所提之观点颇为新颖,为师不求汝将来能承袭为师所学,却望汝亦能开派立宗啊!”讲学结束后,郑玄用他那苍老的声音期待的对张辽说道。
“老师……”张辽未曾料到郑玄竟然会对他有如此高的期许,这让他很是不自在。毕竟这是一位名闻天下的大学者,也已经是大汉朝硕果仅存的一代学宗。就是这样一位学术界的巨匠大师,却希望一个未曾接受过自己多长时间的教导的学生也成为一代大师,这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文远,郑公之意很明确,你平日的那些言论确有开一派先河的气度,若是整理集节,深入诠释,另开一派并非难事。”管宁也对此感到了震惊,可他明白郑玄为何如此说,这是因为郑玄的弟子中为有张辽没有受到郑玄太多的影响,只要他能继承郑玄的钻研的精神,开宗立派确实不是难事。
张辽没想到是他平日那些后世已经变成常识的论点让郑玄和管宁都认为他有了自成一家的潜能,但这些后世的常识放到一千八百年前却实实在在是有着开宗立派的资本的。张辽却也不能告诉他们真像,毕竟这真相实在很吓人。所以,他也只能认了。
“喵喵的,不就是自成一派嘛,哥哥我就不信做不到,就算是将小学到高中的数学知识整理出来就足够成为当代的算学大家了,何况还有那些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还有以前看过的什么哲学类的书籍,再加上那本被西方军人奉为经典的《战争论》,无一不是可以用来抄袭的,到时候结合汉代是实际情况展开来忽悠就是了。”张辽如是想,完全没注意到他若是真的这么做会造成什么结果。(其结果就是张辽这厮得变成一个全科的通才,中国将出现一个早于达芬奇一千多年的全科通才。)
被郑玄这么一“鼓励”的张辽以后究竟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我们暂且不说,张辽此行的目的确实是达到了。
“文远,为师知汝不喜儒家典籍,不过为师这里有本书倒是应该合汝胃口。”当张辽在第二日准备向郑玄告辞的时候,郑玄对张辽说。
“书?”张辽一愣,他在想是不是自己的这位老师想给他一卷自己注解过的经书典籍。
郑玄从身后的童子手中取过一个包裹,交到张辽手里,这个包裹很沉,隔着包袱皮,张辽能感觉出里面应该是一卷一卷的竹简。
“老师,这究竟是……”
郑玄看着这个包裹,欣慰的笑道:“这里面说的竹简是当年吾师马融保存的一份朋友的手稿,那人叫王符,字节信,是吾师的好友,也是当时的大家。这包裹中就是节信先生的著作《潜夫论》。”
张辽后世是喜欢历史,但也没到那种对历史上稍有些名气的人都能够完全知晓的地步,就像现在郑玄说的王符和《潜夫论》张辽就一点印象都没有。
“老师,您知道弟子我读书不多,这节信先生的《潜夫论》弟子实在是没有听过,还请老师指教。”张辽有的是办法,既然郑玄说王符是和马融齐名的学者,那他就将话说的含含糊糊,直接将话题引向《潜夫论》,毕竟这部书确实未曾流行于世,否则曹操、郭嘉、管宁等人早就会向他提起。
“呵呵,这没什么。节信先生是凉州安定人氏,为家中庶子,舅家无亲,故幼时倍受歧视;青年时不苟于俗,不求引荐,故游宦而不获升迁,于是愤而隐居著书,终生不仕。先生立意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并自号‘潜夫’,故先生之书作亦称《潜夫论》。吾师季长(马融字)公得其赠书,并与为师学成离开前赠予为师……今日为师将它转增与汝,往汝善体节信先生之意,造福青州百姓啊。”郑玄对张辽的小心眼是心知肚明,但他却没有说破,只是向张辽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老师期许,弟子谨记于心!”张辽闻言,一改原本的笑意,一脸肃容的向郑玄躬身施礼,开口应道。
随即,张辽又向一旁的管宁拱手道别,上马而去。
看着张辽远去的身影,管宁转身对郑玄说道:“康成公,文远他……”
郑玄不待管宁讲话说完就挥挥手止住管宁的话头,“幼安,我老了,也看明白了。如今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这将来的路究竟如何走也是你们年轻人的事情了。我今生最大的成就也就只是著书立说,或许还收了一个前途远大的便宜弟子。”说到这里,郑玄也忍不住说了一句俏皮话。
管宁也笑了,他说:“康成公是确定文远能青出于蓝喽?”
郑玄扭头看了管宁一眼,笑着转身向回走去,边走边说:“或许连文远自己也不敢想象他的将来,然老朽随老,却能比年轻人看的更远。文远有才,我们只需拭目以待,必有所得。哈哈哈!”
大海之上,一支由六艘大海船,十余艘中型海船组成的船队正向着西北方向航行,托老天爷的福,这一天的天气都十分不错,就是风向不好,让船速根本就提不起来,只能偏着帆,借着一点点的风力向前航行。
这六艘大船中最前面的一艘船的甲板上,有两个身着皮甲,裹着披风的军人正在那里闲聊着。其中一人正是甘宁水军中的司马,被张辽和甘宁同时看好的丁奉。
“承渊,你说老大他为啥不先回来?反正这些野人咱们也抓到了不少,就算是船都没有装满,那让手下人去做就是了,老大是堂堂的将军,何必亲力亲为?”说话的是一个甘宁长时间的追随者,如今在水军中也是一个军候,统领着一艘大型战船。
丁奉抬起眉毛,无奈的说道:“为何?还能为何。咱们是水军,虽然老大如今是三万水军的统领,官居中郎将,可老是憋着没仗打,老大如何能不难受?上次袭击幽州,那也不过是我们水军将赵将军的骑兵送上岸,泉州、雍奴的夺城之战老大均未参与。若非张将军严令,老大早就憋不住了。就这,最后不还是死赖在泉州和吴敦一起袭击了袁军,才算是稍解了老大心头的郁闷。可是一回来,张将军却让水军远赴东瀛为青州建设抓捕奴隶,老大如何不喜。这次张将军可是给老大送了口,说是只要老大认为有威胁的野人部落,都可以便宜行事。虽然那些野人的实力实在是很差,不过也聊胜于无,让老大解解馋吧!”
“也是啊。咱们水军确实憋得够呛。就说咱们的战舰,最大的一种远不是南方的水军能够相比的,只要咱们下去三、五艘,就能将南方的水军彻底掀翻。可如此实力,却始终捞不着仗打,别说老大郁闷,咱们兄弟又几个不郁闷的!”
“现在这种战舰已经不造了,张将军说现在的规模要轮流控制黄河和长江已经不成问题,需要的只是中小型的辅助战舰和大型的运输船,可以配合我们的大型战舰作战并将军队送到对岸。而且经过幽州一役,我相信将来我军北上南下之时,都会用水军运送军队在敌后登陆的战法,那时候,我们水军岂会无仗可打?咝!好冷!”丁奉将身上的披风裹裹紧。
“哦?承渊,张将军可是很看重你的,你是否听到过什么内幕消息,说来听听。”
“内幕?我这里可没有内幕消息,曹公欲扫平天下已不是秘密,北上南下也是预料之中,唯一保密的不过是时间问题。你想想,北上南下,哪一样能少得了我们水军?”
“也是,黄河,长江,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过去的。”
“我还听张将军说过,沿着大陆线南下可到达日南郡,然后绕过陆地西进,还有广阔的海洋和陆地,那里也有建立了千年的国度,听说有甘英抵达过的安息国和他未曾到过的大秦帝国,不过张将军说那应该叫罗马帝国。将来曹公扫平天下后,我就想驾船向西,去看看张将军说的这些个地方,我要比甘英走的更远……”
第229章 军制改革开始
临淄城中的州牧府,自从张辽由高密回到临淄后,他就将曹海、赵虎等青州军中的所有校尉和部分司马级军官统统叫到一起,并将已经抄好了数十个备份的军制改革方案的手稿交到他们手中,让他们这些中级军官先统一思路。
张辽深知改革的难处。商鞅变法虽然让秦国强大起来,却为此送掉了自己的性命。王安石变法,却最终让大宋朝廷变成了党争之地。清末维新变法,还是变成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就连后世的改革开放,那也是一步一停,走两步退一步,直到十余年后方才放手改革。原因不过是不同利益集团的诉求而已。虽然他的这个改革涉及面很小,青州军中他也有着绝对的威信,但因为他的改革是要推广到整个曹军的,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而青州军中如今除了张辽就没有了将军一级的将领,也只有水军那里还有甘宁这样一个中郎将,而这群军官们身后也各有各的利益团体,就成为了张辽试水的最佳人选。
再说了,他在青州的新政是因为青州真正的豪门已经因为黄巾的缘故而死的死、散的散,那些小家族则被他拉进了利益共同体,朝廷中和青州有联系的官员也不敢再强势的曹军面前出头,这才让他的青州新政顺利实施。可张辽还想着改革官制,这就势必要触及官僚世家的切身利益,所以他不得不慎重对待。
“将军,我如今是校尉,若是照着将军的方案,我的铠甲左胸可以缀上两颗金色的四角星喽?”曹海有些兴奋的问道。
张辽之所以先从军中开始就是因为青州军中的军官大多都是年轻人,既然都是热血沸腾又好面子的年纪,自然会对这种新鲜的,拉风的东西感兴趣。张辽的算计果然没错,曹海并没有对这份方案发出质询,反而更关心实施以后他那身拉风的新甲。
张辽见到曹海这个军中人缘极好的曹家子弟也没有反对他的方案,就知道至少军中的世家子弟那里不会有问题了,而寒门子弟和行伍出身的军官更不会反对,单一个提高武将地位的理由就足以让他们支持自己。
曹海的问题显然是牵动这大部分军官的心思,这也没办法,能做到司马一级的军官都必须有一定的独立领兵作战的能力,而在这个知识被少部分人垄断的时代,唯有世家子弟能够在少年时大量的接触兵书,而行伍出身的士兵甚至连字都认不全,这也限制了他们向中高级军官的位置上升迁。所以军中司马以上的军官中世家子弟就有过半,剩下的也都是寒门出身,老行伍并不多。
“怎么,你们就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张辽和这些人也都是开惯了玩笑的,故而笑呵呵的说道。
“这能有什么意见?将军之法足以让如今那乱七八糟的军职被彻底理清,也省得有时候咱们这些校尉和那什么裨将、牙将的被别人认错。”说话的人叫夏侯平,是夏侯惇的族子,如今在军中为步兵司马,作战风格凶猛,颇有夏侯惇的风范,是张辽中军的一名悍将。
“子正(夏侯平字)说的有理,上次将军派来传令的中军裨将和我一同返回军营时就被百姓给搞反了,人家就认将军二字,压根儿就不理我这个校尉。很郁闷哎!”曹海随即附和道。他和夏侯平因为家族的关系,隐隐就是军中世家子弟的头领。
张辽将这两人都没什么意见,而寒门子弟的代表斥候营校尉李奇和老行伍的代表赵虎则无一例外的早就表示了支持,他心里有底了。最起码他在青州军中可以毫无顾忌的进行改革,只要实际效果出来,曹操也一定会支持的。
“好!”张辽拍拍手说:“既然大家没意见,那军中的军制从现在开始就要改变过来,首先是你们的军衔标志。这些我会让将作营赶工制作的,等到制作完毕,我们将会举行一个授衔仪式。由我亲自给你们授军衔,也就是将表示你们军衔的星星挂到你们的身上。当然,我不可能给所有的军官和士兵都授衔,故而在这里我定一个规矩,授衔就是由上级军官给下级军官挂上军衔,但上级军官必须高于下级军官两级以上。而且,授衔时,必须升军旗,奏军歌。而且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