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这孩子得名刘基,字伯温。小刘伯温很快长大了,他那小脑瓜主要专注风角之占阴阳八卦这一类封建迷信,但凡附近乡里谁家跑丢了一只鸡,跑失了一口猪娃,都要找他来测算一下。这时候小刘伯温就眯起眼睛,掐指一算,大叫一声:“不好,你家跑丢的猪娃,已经被邻居烤制成烧乳猪了耶……”这种卦刘伯温他也敢算,算不准倒也罢了,偏偏他一算就准,那偷了猪娃烤乳猪的邻居家,岂能与他罢休?

总之,阴阳八卦不是个好东西,它铁定会让刘伯温吃大亏。但刘伯温之名还是不胫而走,他很快参加了科举高考,并轻松地夺得名次,被任命为大元帝国的一名县官——他已经是县级干部了。

而且刘伯温的运气好,赶好了高考的末班车。从他这一届往后,当时的元顺帝发布了最高指示——停课闹革命,并彻底废除了科举制度。以后的官员,就不从读书人中选拔了,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靠不住。

官员不从知识分子中选拔,那从什么地方选拔呢?

主要是看家庭出身,看个人的政治表现——说穿了,就是看你跟领导的关系,是不是很铁,是不是很裙带,是不是很血缘。因为官场上的选拔制度自古以来就只有两种,一是通过考试制度的荐贤,另一个就是裙带私党了。所以刘伯温虽然赶上了高考的末班车,但官场上的日子却煞是难熬——别人都有关系,有门路,偏偏你没后台,你说你还混个什么劲儿?

混不下去,那就辞职吧。于是刘伯温就辞去县官职务,回乡务农了。但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反政府武装朱元璋的呼吁信,信上说:“起来,饥寒交迫的读书人,起来,全中国没有当官的人们,把元帝国打个落花流水,朱元璋要做天下的主人……”收到头几封信,刘伯温还没有理会,因为当时朱元璋还没混出名堂,最多不过是一支反政府游击队,但是连收到朱元璋的几封信后,刘伯温就有点动心了。

他毕竟是学了一手占卜算卦的好本事,这本事不拿到战场上去用,单只是在乡间替人家卜算走失的鸡崽猪娃,这岂不是屈大才了吗?

要不,咱们先过去看看?这心思一动,刘伯温就跳上了朱元璋的贼船。

说老实话,其实朱元璋这边,并不缺刘伯温这头蒜。有一个李善长,是朱元璋三顾茅庐,高薪诚聘出山的。这李善长乃淮西人氏,和朱元璋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所以朱元璋三番几次,登门求教。

朱元璋说:“李先生啊,我想多招几个砍人的兄弟,有什么好办法没有?”

李善长笑曰:“重赏之下,必有屠夫——你花钱啊,给的银子足够多,有的是缺心眼的人来帮你砍人。”

朱元璋道:“可是李先生,我没钱啊……”

李善长笑道:“没钱……没钱你还琢磨砍人?”

朱元璋道:“……李先生,正是因为没钱,所以才琢磨着招兄弟砍人弄钱的嘛。”李善长道:“你既然如此有诚意,那我替你想个法子。你这么着,你先把手下的人组织起来,去收保护费……不对,不能说收保护费,要说收取神圣的国家税款。这税款怎么个收法呢。老百姓你得吃盐吧,那就要收盐税!你要喝茶吧,那就收茶税。你还要吃饭……饭税就不要收了。万不可竭泽而渔啊,要把老百姓养得肥起来,慢慢地收,要一口猪身上收到两口猪、十口猪的肉,那才叫高手。你收了足够的银子,不就可以多招几个砍人的兄弟了吗?”

朱元璋诚恳地道:“先生果然是神机妙算,一口猪身上竟然能收到十口猪的肉,这猪也太惨了吧?那就请先生出来帮我个小忙,替我收保护费……不是,替我收税吧。”于是,李善长率领一批淮西知识分子,意气风发地来到了朱元璋的游击队中,为朱元璋地盘上的老百姓们制订了盐法和茶法,从此朱元璋财源滚滚,招聘了更多的砍人兄弟,很快就富甲一方,称雄天下了。

明摆着,有李善长及他手下淮西税务局兄弟们在,朱元璋,已经不再稀罕刘伯温这能掐会算的术士了——有花不完的钱,有数不尽的兄弟,还算什么算?再算先砍了你……事实上,你打开明史刘伯温传的部分,瞪大两只眼睛仔细瞧,无论你如何一个瞧法,都瞧不出个名堂来。

为什么瞧不出来个名堂呢?那是因为刘伯温传不好写。为什么刘伯温传不好写呢?那是因为……因为在朱元璋这个阵营中,文有李善长,武有徐达、常遇春,实在是不多刘伯温这一号。

既然不多他这一号,那朱元璋为啥非要高薪诚聘他加盟呢?

实际上,刘伯温的才干远远在李善长之上,对于他们这种学富五车经天纬地的才学之士而言,替老大收个保护费,实在是小菜一碟。可问题在于,砍人的兄弟固然是越多越好,可是负责制订收保护费的行政管理人员,一旦多了就意味着机构膨胀——但膨胀也没办法,如刘伯温这种大才,若然你不快点将他膨胀过来,万一被对手猎头挖走,那可就惨了。

总之,由于朱元璋这边的行政编制已满,所以刘伯温实际不过是一个副部级调研员的行政级别。朱元璋征战的时候带着刘伯温东奔西跑,让他参加各种类型的军事会议,让他负责制订各种类型的政策。但由于刘伯温最终也没有获得如李善长般独当一面的机会,所以他的个人简历,也就比较难写。

终于,刘伯温获得了一个机会。

洪武元年,刘伯温出任御史中丞——相当于司法部长这么个职位。恰好李善长手下的一个兄弟李彬,也不知犯了什么事,栽在了刘伯温手下,按律,当斩。于是李善长就去找刘伯温说情:“小刘,吃了没?有点小事跟你说一下,就是李彬那点事儿……啥玩意儿?你不给兄弟这个面子是不是?”

刘伯温回答:“李老大,不是兄弟我不给你面子。实话说吧,李彬这事我也做不了主,你得去找皇上。”

于是李善长就去找朱元璋:“皇上,吃了没?有点小事跟皇上您说一下……”

就见朱元璋笑眯眯地向李善长一招手:“老李,你来得正好,朕正要找你。跟你说,有些兄弟真是太不像话了,咱们这都当上领导了,他还以为自己是黑社会呢,想砍谁就砍谁,真是太不像话了。对,没错,我说的就是李彬。老李,你是老干部了,应当能够领会朕的讲话精神。总之吧,这次咱们就是要狠狠地抓一个典型,拿李彬开刀,综合治理一下。老李你以前的表现都不错,始终都跟上形势没掉队,现在正在考虑是不是再给你晋级——你可要好好表现表现哦。”

“是,是,陛下,你丫说得太对了……”李善长灰头土脸地出来,知道自己是没胆子跟朱元璋较真了。难不成就这样眼看着自己手下兄弟被干掉不成?他眼珠一转:“不行,看来要救李彬,非得算命先生刘伯温不可。”

于是李善长又绕了弯去找刘伯温:“小刘,最近你算没算天气预报?我听说有算命先生算过的,说是我们将遭遇五百年一遇的大旱,要是再杀伤人命的话,旱情就会更严重……”李善长的意思是在暗示刘伯温,就以天旱为借口,要求朱元璋大赦,放了手下兄弟李彬。

可刘伯温一听算卦,顿时亢奋了,这可是他的专业领域啊,他最有发言权了。于是他立即掐指一算,大惊日:“我靠李老大,还真有这么回事。卦象上说,这次旱情岂止是五百年不遇,那简直是五千年不遇啊。”

李善长大喜:“真的吗?那你快点打报告,让皇上大赦天下。”

万万没想到,刘伯温突然冒出来一句,“不用打报告的,卦象上说了,只要杀了李彬,老天就会下雨的。”

“什么?”李善长当时一口气没上来,差一点岔了气。你说刘伯温这算的是什么怪卦啊,居然敢说杀了李彬就会下雨,这是真是假啊?

可刘伯温卦已经算出来了,而且他乃一代卦神,占无不验,算无不准,他既然说杀了李彬就会下雨,那应当是没问题的。于是李善长只好忍着愤怒和痛苦,看着刘伯温兴高采烈地在李彬的死刑判决书上签字,小马仔李彬就这样祭祀老天了。

然而,诡异的历史,就在这时候出现了偏差。刘伯温这一代卦神,占算了一辈子,一次也未失过手。可奇怪的是,这一次却出问题了,他明明占算的是杀李彬,天必雨。可是李彬被杀之后,旱情反而更加严重了。

李善长转向刘伯温的目光,由悲哀而诧异,由诧异而愤怒,由愤怒而怒不可遏——刘伯温你个破算卦的,竟然敢玩老子!

刘伯温也是很诧异,不对呀,我明明算的是杀了李彬就下雨的,怎么这次天气预报不准了呢?仔细一检查卦象,刘伯温突然发现了一个恐怖的征兆,他倒吸了一口冷气,立即打辞职报告:“启奏陛下,臣年迈体衰,全身上下高血压,脚上的鸡眼又犯了,臣请求办理离休手续……”

朱元璋见到他的辞职报告,笑道:“老刘,虽然你急着离休,可也不能忘了老干部发挥余热啊。你看如果李善长也离休的话,下一届宰相,由谁来做合适呢?”

刘伯温吭哧瘪肚地回答:“臣看李善长手下兄弟汪广洋、胡惟庸这两人合适。”

朱元璋冷笑:“你确定?”

刘伯温:“臣……也不敢说死。”

朱元璋冷笑:“这么大的事情,你竟然模棱两可,不敢说死,有够滑头啊。那你先去办离休手续吧。”

于是刘伯温办理了离休手续,急急如漏网之鱼,向家乡奔逃而去。回到家正要喝口水,就听门外声起:“圣旨到,刘伯温接旨,为繁荣大明文化事业,兹宣刘伯温入京抄写《三字经》,钦此,谢恩。”

抄写《三字经》?这话是什么意思?刘伯温听不明白,懵懵懂懂地再返回南京城,到了地方就被朱元璋关进一座四合院。一名来自于宫中美貌而伶俐的宫女负责照料他的茶饭,书案上放着笔墨纸张,还有一本摊开的《三字经》。

居然是真的让他抄写《三字经》。

可朱元璋这么个搞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饶是刘伯温精于风角,占断如神,可他还真没算出来,有朝一日,自己居然会蹲在一幢四合院内抄写《三字经》。

那就抄吧——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连续抄写了几天,刘伯温终于崩溃,把笔用力往地下一扔:“娘稀皮,爱谁谁,朱元璋你有本事把老子宰了,老子不抄了!”

也知道朱元璋派来监视他的那美貌宫女会立即打报告,但刘伯温已经豁出去了,大不了杀头,谁怕谁?“扑通”一声上了炕,扯过被子盖住脑袋,他呼呼大睡起来。

醒来,美貌宫女已经把饭做好端上来,刘伯温冷笑着拿起筷子开吃,吃完再睡,看朱元璋什么时候派人来杀他。可这一等就是两年,朱元璋竟然硬是没来。

两年过去了,朱元璋正在纳闷之际,突然接到圣旨:“圣旨到,命刘伯温将这两年抄写好的《三字经》拿来,朕要先睹为快。”

先睹为快……快你个头!刘伯温顿时傻眼了。这两年来,他除了吃就是睡,压根没抄那缺心眼的《三字经》,可如今朱元璋竟然要检查他的家庭作业,他这岂不是欺君了吗?

正在目瞪口呆之际,就见那照料他起居的美貌宫女起身,扛来高高一摞抄写好的《三字经》,放下说:“刘先生抄写的《三字经》,都在这里了。”

霎时间刘伯温再次目瞪口呆。万万没想到,他已经是个老头了,而且命悬一线,可这年轻貌美、聪明伶俐的小宫女,却不知道哪根筋转错了,竟然爱上了他。看他不爱写家庭作业,两年来竟然偷偷地替他把作业全都完成了。

爱情啊,你来的未免太突然了。

就在刘伯温的感动之中,那一摞《三字经》被抬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翻开一看,咯咯乐了:“你们瞧瞧,你们都过来瞧瞧,这《三字经》抄写的,笔力温柔,笔画娟秀,这分明是我派过去的女特工的笔体嘛。她怎么会放弃职守,替刘伯温抄写起来呢?是不是这小丫头春心萌苏,被刘伯温策反了呢?”

查一查!

这一查可不了得,爱上刘伯温的小宫女犯了欺君之罪,被拖出去砍了。刘伯温痛绞于心,哭天抢地地阻拦,终究也无法拦得住。

太狠毒了。这一手真是太狠毒了。

刘伯温病倒了,任什么样的男人,也承受不住如此强烈的打击啊。

就在这时候,新任宰相胡惟庸登门看望,此后这一段历史进入了永恒的空白之中——昔日李善长手下的马仔胡惟庸亲切问候过后,就离开了,而刘伯温则悄然身死。有关他的死,多半史家确信他是中毒而亡,但到底是谁下的手,这个却说不准。有人认为是朱元璋干的,有人则认为是胡惟庸瞒着朱元璋干的,但到底是谁干的,这事,无论是刘伯温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留下一个明确的卦象,以供我们参详。

但是,刘伯温的血不会白流。此次事件,再次潜伏下动乱的种子,掀开了帝国大屠杀的新篇章。

(17)我憎恶私欲

1380年初春,一个普通马车夫的死亡,导致了大明帝国一场规模性的大屠杀。

当时这名马车夫正赶着他那满载货物的马车,在南京的街道上行走。不提防前面突然蹿出来一匹受惊的马,马上骑着一名富家子弟,无巧不成书。当惊马经过马车的时候,富家子弟从马上摔了下来,脑袋恰好摔在马车的轮子下,让马车往前重重地一辗,只听“咔嘣”一声脆响,那孩子的脑壳就碎烂了。

出人命了!

可是最多只是个失误,马车夫想,他与这孩子无冤无仇,要不是他自己把脑壳塞进轮下面,就算是想压也压不到他……可是马车夫错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压死的孩子,赫赫然竟是大明帝国宰相胡惟庸的儿子。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说的就是宰相的权势了。

得知自己的宝贝儿子竟然被一个马车夫压死了,胡惟庸痛绞于心,他立即下令对这个马车夫进行拷打,从快从严,以偿还他那冤死儿子的性命。

马车夫就这样被杀了。可是杀他的人是宰相,按理来说,他死也是白死。普天之下,有谁惹得起宰相呢?

然而天下敢惹宰相的人,总还是有的。比如说皇帝朱元璋,他就是一个最合适的人选。

胡惟庸杀马车夫泄愤的案子,很快被人报到了朱元璋的案头,朱元璋很不高兴,就把胡惟庸叫到朝堂之上,严厉地批评了他的错误,要求胡惟庸有错必纠,偿还马车夫的冤屈。

胡惟庸诚恳地检讨了自己的工作失误,立即对马车夫的冤案进行了平反,并拿出大量的黄金绸缎,用以补偿。

可是朱元璋却摇头说:“不,这些还不够,远远不够。”

不够?不够是什么意思?胡惟庸再往下一想,立即被自己的想法吓坏了。

接下来,这一段历史变得扑朔迷离。有资料记载,胡惟庸的亲信忽一日冲入皇宫,揭发检举说,胡惟庸痛恨朱元璋,已经在他的宰相府中设下伏兵,准备请朱元璋过去喝茶。等朱元璋一进门,就乱刀齐下,嘁哩咔嚓,将朱元璋剁碎了喂狗。

还有一份资料说得更邪乎,说是胡惟庸暗杀朱元璋的计划,被一个名叫云奇的宦官发现了,于是云奇狂奔回宫,见朱元璋摇摇摆摆,正要去胡惟庸家挨刀。于是云奇拦在前边,可是因为急惶,却说不出话来,朱元璋怒问他为何挡路,云奇急得只是指着胡惟庸家的方向,说不出一个字来。朱元璋火了,喝令暴打,于是宫中太监一拥而上,乱棍齐下,生生把云奇的手臂打断了。可是他仍然用那条断臂,指着胡惟庸的家。这时候朱元璋终于醒过神来了,登门一望,好家伙,胡惟庸家里,到处都是埋伏起来的军队……这段记载,说得云山雾罩,但明摆着是朱元璋的瞎掰。

可他为什么要瞎掰呢?

不为什么,他只要杀胡惟庸。不仅是要杀胡惟庸,还要杀尽那些追随胡惟庸的人。朱元璋自己承认,他在这起事件中杀了一万五千人,但实际上,被他下令处死的,至少是在这个数字的两倍之上。

既然要杀人,可总得有个理由吧?

在这里朱元璋所伪造的证据,就成了他杀尽胡党的全部理由。

可是朱元璋,为什么要瞎掰个连自己都觉得可笑的理由,杀死胡惟庸呢?

关于这一点,史家有许多解释,甚至还有个故事说,因为朱元璋杀性过重,太子朱标就委婉相劝,于是朱元璋将一只带刺的荆棘丢在地上,对儿子说:“你能拿起这根荆棘来吗?你拿不起来的,因为上面有太多的刺,所以当爹的先替你把刺拔掉,傻孩子你听明白了没有?”

通常之下,人们就用这个理由来解释朱元璋大开杀戒的因由。

但这个理由,只是那些对权力法则一无所知的文人们的臆想。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大明王朝,曾有过三十二年拒不上朝的皇帝,也有过全然拿自己的帝位不当回事的皇帝。皇帝之所以成为皇帝,不是因为他能力强,本事高,而是因为下层官员及底层民众的相互博弈,构成了一个平衡的态势。正如已被江湖除名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