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炫风-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金华等为章新胜市长整理衣衫,周志方则操起电话立即给大使馆通话。

40多分钟后,章新胜与张大使如约到了李光耀资政的府上。一见面,李光耀显得有些激动地站起来高声说道:“我们人民行动党初步愿意同你们合作。”

李光耀今晚的态度让章新胜和张大使都有些吃惊和意外。因为一向文质彬彬的李光耀今晚从一开始就显得特别激动,甚至说着话拍起了桌子:“我李光耀要用最后的政治生命坚决支持这个项目!你们可以马上向你们的中央领导报告这一点!”

这回章新胜是吃了“定心丸”,当带来李光耀的这一新加坡的最高决策回到宾馆时,几位苏州人都已经疲劳得“呼呼”大睡了。

“老周起来!起来——”每到这种时候,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志方肯定是最倒霉的一个。

“老周,起来!起来干活!”章新胜一脚将周志方“踢”醒,“马上给家里的王书记发个传真,再给我们的外交部发份电报,请他们将李光耀资政的意见报告中央!”

“李光耀怎么说的?”周志方等见章新胜如此兴奋,知道事情已经完全向好的方面逆转,但到底好到什么程度,他们还是想听一遍。

“嘿嘿,想听?想听就先让酒店给弄碗面来!”章新胜笑道。片刻,他一边吃面,一边对代表团的王金华他们说:“事情还没有完。我们要弄清楚新方为什么愿意投资中国,投资苏州。”

于是第二天开始,苏州人在大使馆的帮助下,获得签证延期后,又开始了紧张的“情报”收集工作。他们分头找到包括国内的和与中国关系好的新加坡朋友一起了解和分析新加坡,特别是李光耀那么“一意孤行要把项目放在中国”的真实意图。

根据李光耀和邓小平、江泽民在北京先后谈定的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叫做“借鉴新加坡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经验”,简称“新加坡软件”,这是一种国家管理经验与形式的移植,李光耀提出的项目资金为200亿美金。

200亿美金!等于多少人民币?当时人民币对美元的比价在8∶1多,等于是1600多亿人民币!如此大的一笔外资项目,在当时国际间的合作项目不说是最大的,也是太有震撼力了!那么,新方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要把资金投到中国呢?

苏州人当然想了解个明白,中国高层当然也想弄明白。虽然当时的形势与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前的国内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曾经喧嚣一时的“姓资姓社”和“卖国爱国”的争论仍在一部分人的脑子里或行动上留有残余,更何况新加坡如此大的一笔投资,有没有什么“阴谋”?有没有什么想搞垮中国的意图?苏州人暗暗窃喜项目可能落到自己手里的同时,又非常担心政治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

“情报”获取的结果是:新加坡的开国之父李光耀在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后,他的国家危机意识太强烈了。于是他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那个时间里几乎天天开会,结论是:如果没有特殊的防范意识和措施,新加坡绝对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科威特。

“一个小国不能太富了,我们的钱不能都放在国内,那样一旦邻国的几百辆坦克开过来,新加坡顷刻间彻底完蛋!”据说,李光耀在人民行动党的最高层发出如此震耳欲聋的警告声。正是从这样的危机意识考虑,他们决定要将新加坡“搬”出去。“搬”到哪儿?最后的结果是中国最理想,一是中国大,施展的空间无限。二是中国正在发展,回报率高。三是中国也有愿望——邓小平看中新加坡的管理经验与经济发展模式,领导层可靠。还有一条特别重要:中国与新加坡都是儒家文化,大家都是华裔。

那么为什么选择苏南而不是其他地方呢?当时的情况是:东北和山东一带,韩国人和日本人插足了;广东和珠江三角洲,台湾人先上了。现在剩下最好的一块就是长江三角洲!再不插足,有可能被欧洲什么人捷足先登。上海地价太贵。苏州一带最理想,苏州人脉好,自然风光更不用说,关键的是苏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上的兴商、和商、亲商传统。李光耀和新加坡高层的思考结果基本鉴于上述原因。

苏州人心里有数了,中国高层领导更明白了:新加坡和李光耀没有“阴谋”,只有寻求救国的“阳谋”和与中国友好共存的强烈愿望。

●不叫“镇”,叫“园区”,英文缩写“SIP”

1993年,对苏州人来说,是改革开放后的一个非常忙碌的年份,总是处在那种激动人心的兴奋之中。这一年,为了中新合作的这个大项目,江苏省省委领导也被牵进了忙碌之中,最忙碌的人之一要算江苏省省委书记和省长一肩挑的陈焕友。

5月,李光耀先生按照预定计划,应邀访问苏州,这也是决定新方正式确定在苏州项目的落实的关键时刻。毫无疑问,李光耀到苏州,作为江苏省主要负责人的陈焕友同志必须出面接待。

陈省长忙啊,5月10日,江苏省在香港有个赴港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定好的香港知名人士李嘉诚、邵逸夫、霍英东等香港大亨是要到场的,没有这些大亨到场,江苏省赴港的经贸洽谈会可能就要减色不少,所以陈焕友省长一定要参加,但李光耀又要到苏州,新加坡在苏州搞项目的这块“肥肉”假如一旦丢了,必将成为“历史性的罪人”!陈焕友无法分身,只好想法把香港的事搁一下,但又觉不妥,所以只好采取了先到香港专程一一到贵宾家里登门说明情况并表达歉意,再派刚上任的副省长王荣炳代之出席开幕式。陈焕友以为这样可以顺利地在10号到苏州接待李光耀一行。哪知中央又向他发出紧急通知:江泽民总书记10日上午在上海召开华东六省一市书记、省(市)长座谈会。陈焕友有点苦不堪言,9号夜里从香港飞达上海后,第二天在会场向江泽民总书记请假,说是要回苏州接待李光耀一行。江泽民总书记表示同意陈焕友的请假,并要陈代他向李光耀先生问好,另希望把苏州与李光耀他们会谈的情况及时向他报告。

“陈省长啊!见到你真高兴!”11日早晨,李光耀在苏州的竹辉饭店花园里见陈焕友疾步走来,便高兴地上前与他握手。当陈焕友说明情况,向李资政和王鼎昌表示歉意时,李光耀开心地再次握着他的手说:“陈省长是个讲信誉的人,辛苦了,我们感谢你。”

早餐后,就是正式的会谈,中方除了陈焕友等省领导外,就是苏州的同志了。在这一天会谈之后,苏州政府和新加坡劳工基金(国际)公司签订了一个合作协议,也就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最初合作签订。苏州市委王敏生、市长章新胜等出席签字。中新合作此时早已引起外界关注,尤其是新闻界的记者们早已等不及了,他们希望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但陈焕友有些顾虑,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虽然李光耀对要投资200亿美金一事说得非常明确而坚定,可毕竟是意向性的事,所以陈焕友建议新闻界暂时不要报道,因为即使200亿美元的投资能够落实,也得经中央批准才能开展工作,当时国家是有规定的,对外合作满几万美元的外国投资项目必须经中央批准后才能实施,更何况现在说的是200亿!

“我同意陈省长的意见,新闻界暂时不要说这事。”李光耀认为陈省长考虑周全。

哪知,当晚一位中方记者就向香港报纸发了一则消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与江苏省省长陈焕友在苏州签订了一个200亿美元的大项目。消息一经披露,在国内外立即引起震动。陈焕友气不打一处来,因为一是他在签约现场专门对新闻界的记者们提出了保密要求,可是有人就不听“招呼”;二是最主要的是他陈省长心里想的是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1988年,当时刚成立的海南省在洋浦半岛那里划了一个开发区,由香港熊谷组公司独资对外招商。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引进外资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项目,尤其正在操作时就让外界炒作成“海南出卖国土”的新闻,结果最后基本上把这个项目炒黄了。陈焕友不能不害怕类似的事在苏州发生,而且新加坡在苏州投资200亿美元的项目,无论从哪方面看都要比当年海南洋浦的外资项目大得多,且苏州是中国腹地、中国最好的腹地之一,一旦这也被说成是“出卖国土”,那肯定麻烦会大得出乎想象。

陈省长害怕,李光耀等新加坡人也害怕会被人搅黄了。苏州人更不用说,一旦这么大的项目落空了,到时哭干眼泪也难以弥补。

但记者不理官员们这一套,他们潇洒地敲着电脑,一次点击“E”箱,就把一件天大的新闻捅到了全世界。

中新合作项目从此公布于世,苏州人和新加坡人全被亮到了世人面前。成者败者皆在别人的注目之中……

项目太大,光靠苏州人扛不住。于是陈焕友在李光耀他们与苏州人签协后,当天下午就向江泽民总书记发了传真汇报。这几日,李光耀到北京,江泽民总书记接见他时,李光耀曾向江泽民征求意见:到底是放在山东,还是上海,是放在无锡,还是放在苏州时,江泽民笑笑说,我作为中国领导人不便明讲,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如果你征求我的意见,作为个人,我认为放在苏州好,因为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比较高,中国历史上的状元、举人出在那里的比较多,而且苏州靠近上海,交通方便。李光耀就笑了,说:我想的跟您想的一样。我们就定苏州了!

王敏生书记和章新胜等苏州人后来听说江泽民同志的这一“手心手背”之说后,格外高兴和振奋,因为在关于中新合作的这个项目激烈竞争中,苏州是最后的赢家,苏州的竞争胜利者体现在软实力上!

200亿美元哪!不等于重新造一个“洋苏州”嘛!苏州人躲在被窝里想想也会乐出声来!

“与新加坡的合作,我是支持的。”李鹏总理对江苏和苏州的同志这样说。

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朱镕基也十分关注和支持中新合作项目。当陈焕友省长向他汇报,希望请中央有关部委协助这一项目时,朱副总理马上指定国务院特区办主任胡平当苏州与新加坡谈判的“顾问”。

时任副总理的李岚清和外贸部部长吴仪则是更有力的支持者。

这年10月,当陈焕友率团赴新加坡访问时,正逢省级领导到中央党校集中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班,胡锦涛同志听说陈焕友要到新加坡谈中新合作项目,马上按“特例”同意了请假。

此次中方赴新的谈判代表团很庞大,除了中央和江苏省的领导外,苏州市主要领导也都去了,并且组成几个工作组。

代表团刚到新加坡,南京就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是金陵石化南京炼油厂储油罐发生爆炸。在省里主持工作的孙家正副书记向远在新加坡的陈焕友报告后,陈焕友着急得不行,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最后只好直接给李鹏总理打电话,李鹏总理说:“你留在新加坡吧,我派罗干同志代你去处理南京火灾的事。”

“焕友同志,南京炼油厂的大火扑灭了,你安心在新加坡谈判,签了字再回来吧!”不日,在南京指挥灭火的罗干同志打电话给陈焕友。

“谢谢,谢谢中央!谢谢中央对江苏工作的支持,谢谢对苏州这个项目的支持!”陈焕友一听罗干的话,心潮澎湃。

在新加坡参加谈判的苏州人听说这事后,无不感动。“可以这样说,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和日后的成功,都渗透了中央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关注。现在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移植去的苏州园区经验,假如没有中央的直接支持和关心,那是不可想象的事。”现任苏州市政协主席的“老园区人”王金华不止一次如此动情地说。

当时被章新胜市长“点将”到园区搞筹备的吴克铨是此次苏州赴新加坡谈判的成员之一,他兼任了商务谈判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对这次“艰难的谈判”记忆犹新。

“我们当时并不太懂得新加坡李光耀先生他们的真实意图,说实话,开始时我们看中的是比较简单的200亿美元这个外资投入数目,而并不十分了解李光耀他们所看重的新加坡‘软件移植’这东西。”吴克铨在我采访时曾坦言道。

那么新加坡人到底要在苏州搞个什么东西呢?苏州人后来才慢慢弄明白,等弄明白之后,他们才真正觉得新加坡确实有不少好东西值得我们刚刚起步的中国学习。

其实,李光耀在中方谈判人员到新加坡谈判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中方人员在最初时对他心目中的“合作”内容与真实意图有误解,这也是根本的一点:到底你们看中的是我们的200亿美元投资,还是我的新加坡经验。

因为是这一点上的一些理解和认识的不一致,中新谈判人员的谈判也曾几度出现激烈、拉锯。

先说说关于合作项目的名称吧。

中方认为你出钱,我划地,无非是一个比昆山“自费开发区”更大的合资项目呗!那就应该叫“苏州开发区”!

新加坡不同意。说我们新加坡有个开发区叫“裕廊工业镇”,它办得非常成功,就是想把“裕廊工业镇”的模式搬到你们苏州去办,应该叫“苏州工业镇”。

苏州人马上说不行。认为:中国的镇太多,而且“镇”在中国是个行政单位,区区小镇,何来作为?

消息传出还引来一大堆非议。有人说:苏州是想割一块地,做新加坡的“殖民地”了,现在是“镇”,将来是“县”,最后苏州就真正成了新加坡的殖民地了!

这话也传到了李光耀的耳里。李光耀赶紧说明:“我一个小国,哪有资格在你们中国建殖民地?你们想错了!”

想错不要紧,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合作项目到底叫个什么名称也非常重要。没有合适的名分,在中国做起事来是会有麻烦的。

于是中新双方专家们一来一回,屡次交涉,最后共识为“园区”吧!这样的好处是既非用惯了的“开发区”,又非“镇”一类的行政区域概念,“园区”可以成为一种比较贴切的经济地域概念,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李光耀内心愿望的是将他们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经验的“软件移植”涵盖在其中。园区嘛,可以是经济开发区一类的实质性的工业与经济的内容,又可以是独立的具有特色的社会型区块。

“很好,就叫‘园区’吧!”据说这“园区”还是中国最高层拍板认可的。

“苏州工业园区”从此正式被确定为中新合作项目的名称,它的英文名字为:SuzhouIndustryPark,缩写为“SIP”。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SIP”。

那么,李光耀一向强调和主张的新加坡“软件”到底是些什么内容呢?当时的苏州人,包括中国高层和专家们并不十分清楚,或者说仅仅是个模糊概念。其实邓小平在访问新加坡时就已经意识到这个新加坡“软件”了,用他直率的话讲:就是作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主导的新加坡“管理得好”。一个“管”字,而且是“严管”,这就是李光耀和新加坡经营国家的软件的核心与实质。中国改革开放,要走哪一条路,这是邓小平极为看重的事,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不顾年迈,亲自多次赴西方发达国家考察访问,亲眼感受和体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成功经验与社会发展现实,从中他得出了中国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和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结论。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这是他一生中第二次到这个岛国,第一次是他年轻时留法途中经过的,那时的新加坡还不如中国。可到了1978年时,邓小平对新加坡的现代化水平和管理国家的水准,暗暗吃惊。于是在比较之中,邓小平选择了新加坡发展模式作为中国发展现代化的样板。而出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并和中国有着传统友谊及同种族文化的新加坡也选择了中国,选择了中国的苏州。

“SIP”使这两国的共同选择有了一个实施和将梦想变成现实的可能。

然而,苏州人初始与新加坡人为了这个“软件”的共识,曾颇费苦衷。比如关于“园区”的模型到底是个什么样?中国人心里没底,于是新加坡人动用了10万美元搞了三个样模,中国这边看来看去,不知敲定哪一种。后来也是邓小平过问的。最后是通过邓小平的公子邓朴方以中国残联的名义访问新加坡时才与新方最终确定。

合作进入实质阶段后,双方的理解和共识上的差异与融合就更复杂了。

新加坡人对苏州人说,你们必须在一两个月内将70平方公里面积的“园区”内的情况尽快搞清楚。

“一两个月?这怎么可能?光测量也得用一年时间呀!”商务谈判成员之一的周志方,曾经当过苏州市区的建委主任,搞过规划工作,知道要弄清70平方公里面积内的情况是个啥概念,更何况金鸡湖那片湖塘密布的烂地方,按中国当时的测量水平也真得用一年半载时间方可弄出一份新加坡人要的东西。

“这你们不用着急,我们有先进设备。”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