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酋长到球长-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意地说了几句军官的歧视,郎将回身拿起了那支燧发枪,看了看上面的刺刀,用手摸了一下点头道:“钢口不错。就是这枪有些古怪。说吧,既然说那飞天球是你一心为国的下策,这枪又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支燧石枪,不需要火绳。”

    “我知道。”

    “这支枪,最熟练的人如果不在战场上,装填速度是火绳枪的六倍。发火率也比市面上巨大多数的黄轮枪要高很多。”

    “六倍?”

    郎将笑了笑,把一并带来的火药包拿出来,将枪递给陈健道:“你给我装填一次试试。”

    接过这支由工匠耐心打造的火枪,陈健抽出通条,咬破了火药包,放好了引火,熟练地装填完毕,掰开了弹簧,检查了燧石后,将手扣在了扳机上。

    郎将细心地观察着陈健的动作,发现陈健似乎是故意做的很慢,将每一个步骤都分解开,一共十六步。

    比起装填火绳枪三十七步的分解动作整整少了一半,而且很多步骤也比火绳枪要简单的多。

    至于说击锤结构,他虽然看不太懂,但也知道越简单的零件越好用。黄轮枪或是链条擦火的燧石枪最大的问题就是里面的零件太多,也就意味着任何一个零件出了问题这枪就难以击发。

    更为难得的是即便陈健明显放慢了装填的速度,装填的过程也比火绳枪的装填快了数倍。

    郎将心想,如果要是用军棍殴打士兵的训练方法,只要军官的军棍砸的厉害些,这装填速度还可以更快。

    陈健装填好,将枪递送过去道:“只要扣动扳机,击锤就会带着燧石砸开引火盒,将里面的引药点燃。”

    接过枪,知道尾部的火药因为没有铅弹压实所以有些松,因而只是扣动了扳机看看引火盒的燃烧情况就知道这枪效果如何。

    用力一扣,燧石在击锤的作用下溅出了火花,撞开了引火盒,将里面的细火药点燃,发出一股紫光,白烟阵阵。

    郎将暗暗点头,这支火枪确实不错,如果发火率能够确保的话,比起一般的火枪算是极品了。就算不是用在军阵上,就算是平日狩猎的话,也比那些枪支要强。

    倒转枪口看了看枪管,问道:“枪管是用火绳枪的枪管改的?”

    “是。弹丸一样大。”

    “这枪也是你想给我看的东西?你觉得一支枪就能改变一切?还是说你觉得这样的枪支就能让我们的武力比起对面强出一筹?”

    陈健摇头道:“不是,我没觉得一支枪就能改变一切,能改变一切的是您身后的那支枪刺。”

    郎将拿手试了一下那把看上去像是短剑的枪刺,赞许道:“钢口不错。用的好了,可以刺透板甲,但是长矛用好了也一样。这东西能改变一切?”

    陈健问道:“我可以过去说话吗?”

    郎将笑了笑,点头同意,他倒不怕陈健是什么刺客之流,真正的刺客也不会把心思放在他身上。

    陈健指着那支燧发枪道:“火绳枪,人和人之间必须要相隔两尺到三尺,否则火绳会引燃别人身上的火药。可如果是燧发枪,那么人和人之间可以肩并肩手挨手。百步之内,可以站下一百五十个人,一次齐射就是一百五十颗铅弹,试问什么样的敌人可以抵挡?”

    “如果安上了军刺,那么任何一名枪手都可以当做长矛手来用。您要知道,长矛手在接敌之前是毫无作用的,而他们在接敌的过程中还要忍受铅弹和炮弹的袭击。所以一名长矛手所花费的,真正用在军阵上不过是靠近之后冲击的那一刻,之前他们就是摆设。”

    “如今火绳枪兵和长矛手是一比一,就假设是两个人。如果全都换上了燧发枪加军刺,那这两个人都是枪手又都是矛手。对射的时候是二比一,近战的时候仍旧是二比一。”

    “而且不止是二比一,这射速和装填速度的优势是火绳枪远远达不到的。如果羽林卫装备了这样的燧发枪和军刺,以你们的严苛和军纪,等到敌人靠近到三十步之后一次齐射,随后挺起军刺冲锋,可以瞬间击溃数倍的敌人。”

    “从此之外,再没有投射兵和肉搏兵的区别,每个人都是投射兵,每个人又都是肉搏兵,任何一个人都不在战场上只有一半的用处。这难道不是改变一切的大事吗?”

    郎将心中一动,虽然不是久经战阵,但是科班出身的他还是对战场有一定了解的。家中祖辈又都是行伍出身,这个道理一说便能明白过来。

    之前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不管是燧发枪还是黄轮枪,在他们眼中都只是一种枪,而非是一支长矛。

    自古以来陆军就是一半枪手一半矛手,这种区分之下,人的思维已然定式。

    但在刚刚看到这支古怪的枪时,郎将心中隐约感觉到了什么,被陈健这么一说,顿时明白过来。

    不得不承认,这番言辞说的一点不错。就算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间距,单单是让任何一个士兵都不只发挥一半的用途就是一件大到不能再大的事。

    在这之前,不管什么样的战术:不管是方阵、长线还是别的,始终长矛手都是掩护火枪手的,因为一旦展开肉搏火枪手就等于失去了大部分作用;而同样,在接敌之前的对射阶段,长矛手的效果和一块石头没有任何区别。

    仔细摸了摸手中这支枪,想了想陈健所说的情形,沉吟片刻,终于开口。

    “价钱几何?”

第九十三章 借势() 
这不怪他这样问,就像是黄轮枪或是链条打火枪,射速和使用方便都远胜火绳枪。

    就算是只发挥对射的效果,军中又不都是蠢货,哪里会没有人提议?但是提议之后,经过细算,却都被否决——全军换装,花费高昂。

    郎将听陈健说了那么多,觉得颇有见识,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问题。

    所以心中暗含着一丝兴奋,他想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想不到,那么枪刺这样可以改变军事时代的事更不会想到,对面这个小学弟应该不是那种夸夸其谈不懂实物的人。

    陈健盘算了一下,如今坩埚钢已经可以生产,整个枪支的难点或者说最为重要的一点簧片和击锤结构也就不是问题。

    但是如今不可能出现标准化和通用件这样的东西,全靠手工匠人敲出来,这是最为费钱的地方。

    思索良久,陈健伸出两个手指道:“十三个银币一支。”

    “全套?”

    “对。包括木料、铁和匠人的薪水。还有枪刺,但是不可能如这支这么精良,发火率可以保证七成,如果枪刺用铁的还可以再便宜一些。”

    郎将犹豫了一下,比起一支火绳枪大约四五个银币一支的价格,仍旧是贵出许多,要是挤出其中的回扣差的更多。

    当然,他是没有资格拍板的,只是询问一下,找机会用特殊的渠道和那些能决定的人说一说。

    不过这个价格比起来其余的各种精巧的自发火,还是要便宜许多的,尤其是敢于保证七成的发火率,那已经足以改变众人对临阵发火不灵的质疑了。

    陈健又补充道:“您别看价格似乎有些贵,但是你想啊,一个长矛手的铁甲要多少钱?到时候省下了铁甲,一个流浪汉抓过来,训练三个月,发上一套军装一块肥皂还有食物,六十发铅弹、三块燧石那就能上战场。这样一算,还是省下许多钱的。”

    郎将笑道:“我是做不了决定的,这需要上面的人争吵讨论。价钱其实真的不贵,只是……只是这件事牵扯太多,又不单单是军中的事。这种事,放到齐国那边或许还能简单的,但是在咱们这,还是有些麻烦的。对了,你不是开玻璃作坊的吗?”

    “是。所以其实我是没有大规模生产军需品的资格的,不过只要通过了,我就可以生产了。要培养一批工匠,至少也要一些时间。我琢磨着,是不是先得到许可,然后批量定制一批,一旦真正需要了,可以立刻提升产量。”

    郎将笑了起来,摇头道:“你这是在钻空子啊,先让我认同,然后再去军需处和工部那里获得资格,最后才是建作坊生产?”

    “算是吧。铁匠铺可以造枪,但是一下子造几百上千支,若是不说明是要判刑的。再说万一流入到齐国那边,少不得又是一个叛国罪论处。”

    郎将点点头,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在陈健给他说明白枪支刺刀的结合以及密集军阵所造成的影响之后,更是如此。

    一旦齐国先装备了这样的军队,那么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一旦成军,一万抵得上如今的两万,甚至更多。

    “这支枪的事,你和谁说过?”

    “知道枪的人很多,知道枪刺的人也很多,但是知道枪和枪刺在一起该怎么用的人不多。”

    “天下不是只有你一个聪明人的,有人知道了这东西,早晚会想到军阵的变革。”

    “没办法,我不是铁匠。我是学宫弟子,能解释为什么,动起手来却要靠铁匠。”

    “你父亲既然是军官,这火枪在船上又比火绳好用,你为什么不让你父亲先和海军的人说?这于理说不通,难不成你父亲身在海军,却一心为我们陆军着想?海军不是整天喊着日后真要和齐国打起来,靠着随船的陆战海军就可以吗?不是说让我们陆军只要负责在国内震压一下暴乱就行吗?这倒有意思了,这两个东西,却是个海军军官的儿子送过来的。”

    陈健摊手道:“我和父亲说了,也把枪拿给他看了,但他说……说以后海军只要会操炮就行,用枪已经落伍了。”

    “胡扯!要是在近海,或许要靠纵火船,但要在远海还是要靠接弦战,接弦之在船首上列阵对射,他不会连这个都不懂吧?”

    “我倒觉得我父亲说的颇有道理。您能给我一支笔一张纸吗?”

    郎将点点头,身后有人很快送来了纸笔,陈健在纸上画了一艘船道:“我父亲从年轻时候就是海军,靠的军功升上来的,自然要比我明白在海上如何打仗。”

    一边说着,一边将那艘船丰富起来,郎将低头有些诧异,纸上的这艘船根本就不是海军装备的那种大船,样子很古怪。

    船身不高,减少了宽大的、用以接弦的船首和船尾的船楼——海军之所以在之前叫嚣着让陆军负责震压暴乱,就在于海军的思路就是把船当成一个海上浮动的堡垒和士兵接弦对射厮杀的战场。

    纸上的这艘船比起如今装备的船只都要窄,速度很显然会快,而且在侧面画出了许多舱门,一些圆圈布置在其中,看上去像是大炮。

    大致画完后,陈健指着纸上的船道:“我父亲觉得,今后的海战应该是这种船,尽量避免接弦战。在船的侧面装备许多的大炮,临敌的时候这样……”

    提起笔,又在纸上画了一个经典的T字头,再用手指作为圆规叉画出了每艘船的火力范围。

    “一旦遇敌,立刻抢占上风向。将所有的船只如同……嗯,如果火枪兵一样一字排开。就用陆军的思维来看,横队袭击仍旧处在纵队行军的敌人,会是什么后果那就不言而喻了。”

    “大船在中间,船速快的稍小的船在两翼,利用速度优势快速包抄。集中优势摧毁敌人的船只,在敌人也展开之前消灭掉他们的旗舰,就算敌人展开了,他们处在下风向,也很难调整位置。”

    “如果大炮足够多,二十艘船一字排开,可以瞬间开五六百炮,就算是最大的舰船也难以承受这样的炮击。”

    “其实海军和陆军一样。如果陆军有了燧发枪,那么战术肯定会是让正面越来越宽,才能瞬间集中全部的火力。不考虑对面肉搏冲锋的情况,十层枪手和三层枪手完全不同,因为能开枪的只有前面三排。”

    “海军也是如此,一旦一字排开,相当于舰队一半的大炮都在使用而不是闲置。谁能瞬间打出最多的铅弹、炮弹,谁就主宰了胜利。”

    “我父亲认为,如果把燧发枪给了海军,海军会更重视接弦战,会更重视将舰船造成移动的棱堡,长远来看这是不利的。”

    “相反,交给陆军,一旦陆军的军阵变革,同样也会引起海军的重视。既然陆军可以用燧发枪列队后集中火力,用到海军上自然也会进化出战列对射的想法。”

    “我想,彼时彼刻,我父亲首先是华夏国人,然后才是海军军官,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郎将本来听得频频点头,听到最后一句却嘲讽道:“如你所言,你家还真是满门忠烈之士、国人表率啊?”

    “事实就是如此。对我父亲来说这有什么好处吗?一旦海军改变了战术,那么海军建立陆战海军的梦想就要破灭,海军只能沦为真正的海军,手无法伸到陆战上来。对海军来说,这是难以容忍的,所以提出建议的人自然会受到冷落,这是背叛啊。”

    “背叛?哼,也对。先是海军陆军,后是华夏国人嘛。”

    “对啊。海军线列操炮,决定胜负的不再是海军中的枪手和肉搏兵,那么海军也就难以造就一支陆战海军,至少没有了名义。这种博弈之下,赢的是华夏,输的是海军,我父亲这辈子可能都要前途暗淡啊。这些道理我父亲又怎么会不知道?所以你说我们是国人表率,这一点我不会拒绝。”

    “那你为什么想到找我们?”

    “陆军和海军的利益之争,又岂是我能参与的?把问题抛给你们,让你们折腾去吧。”

    郎将开着玩笑道:“其实你大可以把这种办法传到齐国人那里,反正一旦改变战术,这些船怕是都要落后了。让齐国人用你说的战列线胜一场,自然而然也就变革了,反正他们不敢上岸,打不过我们陆军,顺便还可以造一批新船。打疼了,才知道自己的路走的不对。再说也动摇不了国本,木头有的是,三年又是一批新舰队。”

    陈健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接话,郎将摇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不是纸上乱谈呢?谁又敢保证?”

    “那就如你说笑的那样,将这些东西送给齐国人。他们蠢笨,或许真的会上当,重新造船,浪费财力。”

    “说说而已,陆海之争,底线还是有的。”

    “但我知道你们不会放过这个让海军失去建立陆战海军的机会。”

    “对你有什么好处?”

    “我是国人。”

    “然后呢?”

    “众多侯伯国贵族逃亡齐国,身家巨富,贵金属众多。一旦统一,他们都会喜欢昂贵的玻璃。”

    “为了卖玻璃你不惜造枪?”

    “可惜那些侯伯国都没了,否则我就先建枪炮作坊了。”

    “你想要什么?”

    “军械作坊许可。”

    “还有呢?”

    “和那些大商人一样,一张特许贸易许可证。允许我去齐国售卖非禁运品。三年之内捐一座荣誉军人疗养院,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的截肢麻醉药,还有一些军官特供的防止感染的外用药水。这些有一部分我已经在学宫展示过,效果良好,你可以去问问。”

    陈健想了想,又道:“对了,还可以建一所中等学堂,军官子女优先入学,我可以保证接受极好的教育,一旦战争结束军队地位下降,他们也仍旧可以安身立命,而且还会过得不错。这个您也可以却学宫问问。”

    郎将微笑道:“看得出,你觉得你在学宫名声不错?”

    “尚可。”

    “学宫离这里不算远,我很快就会知道。”

    “那我现在可以走了吗?”

    “不行。等着吧。这件事不是这么简单的,就是那个气球的事也牵扯到很多事,需要商量出一个说法。”

    最后看了一眼陈健,拿起了枪支和图纸,对身边的人道:“准备些吃的,不要怠慢。除了暂时不能离开这里,其余随意。”

第九十四章 第三个船员() 
等到天黑,还是不见那人回来,陈健也不担心,反而轻松起来。

    自己说的那些话就是纸上谈兵,燧发枪加刺刀还好,这是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海军的那些提议,则完全就是脱离实际。

    要改革海军,那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造船、船帆、水手训练、战术改革、船长的战术意识、海军学校的基层军官体系……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改变,完全不可能是几年就能形成战斗力的。

    只要上层的脑子不出问题,是很难在全局动这样的大动作的。

    但是,对陆军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他们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这是利益之争,而且是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真心为国的利益之争,尤其是用算数和科学论证有理之后。

    陈健根本没资格参与其中,能做的就只是投靠以作为棋子。燧发枪加刺刀可以迅速融入陆战体系,效果显著立竿见影;但是风帆战列舰思想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百年海军并非说笑。

    将来走出迷雾,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