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肪砥摺堵啦即纷⒁队⑿奂恰贰4又锌杉翱たぷ鞯郏叵刈酝酢蹦说笔钡氖登椋啦疾⒉幌敫罹莩仆酰夂筒懿俚摹度孟刈悦鞅局玖睢啡肥捣浅O嗨疲僭唬骸吧枋构椅抻泄拢恢奔溉顺频邸⒓溉顺仆酢!钡比唬啦妓涤械牡嘏毯驼尉率盗Σ⒉荒芡懿傧啾龋涫鄙砦熘菽粒彩且环街詈睿涫屏Σ⒉谎酚谠酢6以醭频凼保啦肌爸怪共煌ㄕ隆蓖稀!U馑得髀啦嫉睦硐胧亲龈龊撼某甲樱⑽薏怀贾模宜沽ν蓟指春撼煌程煜碌木置妗
当吕布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时,吕布曾向曹操建议:“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吕布自视甚高,有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在不经意中说出,他欲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对吕布的这番话,“太祖有疑色”《三国志》卷七《吕布传》。,说明曹操颇有几分赞同。
吕布的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处。可以说,还是深得部下爱戴的。例如,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慷慨赴死,都说明他颇得人心。当曹操兵围下邳城时,“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资治通鉴》卷六十二。从“左右不忍”这四个字,可以看出吕布和部下的关系是融洽的,否则当此危急关头,手下人何不卖主,将吕布的人头献给曹操,以获取荣华富贵。吕布在大难临头之际,“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亦足以说明他并非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了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呢。至于他后来“下降”,是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吕布对操言道:“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见其在言辞间还是有一股霸气。
其实,曹操本不想杀吕布,“布缚急,谓刘备曰:‘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宽缚”。《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献帝春秋》。但刘备却在旁言道:“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三国志》卷七《吕布传》。刘备为何主张杀吕布呢?一是吕布曾夺取刘备的地盘,备当然怀恨在心;二是刘备担心如果吕布为曹操所用,则使曹操如虎添翼。刘备最大的敌人是曹操,当然不愿看到曹操势力的强大,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形成更大的威胁。曹操一向主张唯才是举,善于选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驭将,自古少有”《三国志》卷五十二《诸葛瑾传》。。如果操不杀吕布,让其为己效力,也许会使吕布成就一番功业。
吕布的冤案(5)
吕布为何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从客观上看,吕布盘踞的徐州地区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政治、军事斗争错综复杂。自曹操为父报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后,长期的战乱使徐州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缺乏巩固的根据地及可依靠的后方,制约着吕布集团力量的发展。从主观上看,吕布行事优柔寡断“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党”同②。。部将高顺忠心耿耿,吕布不能用;谋士陈宫屡出奇策,吕布不肯信。高顺常谏吕布:“‘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陈宫被俘后也对曹操说:“但坐此人(指吕布——笔者注)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擒也。”《三国志》卷七《吕布传》注引《鱼氏典略》。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总体来看,吕布为人性格直爽,不拘小节,颇得人心,有容人之量,又无割地称王之野心。其一生行事并无大恶,从未有过类似于曹操的屠城坑卒残暴之事。所以我认为陈寿作出的吕布“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的评价并不十分公允。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混战,他们之间只有利益,没有诚信。见利忘义、反复无常者多矣,岂独吕布哉!刘备、张绣、马超、公孙渊等哪一个不是朝三暮四、反复无常。与他们相比,吕布缺乏的仅是权术和战略眼光,所以才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曹操用人政策再评价(1)
三国时期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他提出的“唯才是举”政策,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并得到大多数治史者的首肯。然考察曹操一生,其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杀害贤士之事,于史也屡见不鲜,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唯才是举”。故要客观地评价曹操的用人政策,必须同时对其用人的另一侧面进行探讨。
1。拒谏饰非,轻慢谋士
曹操在提出“唯才是举”政策的同时,常有拒谏饰非、轻慢贤士、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之举。特别在他平定河北、消灭袁绍后,更是骄横狂妄,自封为“天下英雄”《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颇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孟子·公孙丑下》。之概。以致在和孙权、刘备等人的政治军事斗争中遭到一连串的失败。
赤壁之战前,曹操错误估计了战争形势,他把孙权、刘备看做袁绍、袁术、刘表、吕布之徒,把诸葛亮、周瑜、鲁肃当做审配、逢纪之辈,又不正视南方的自然条件、生活习惯,企图以新收的刘表狐疑之众和疲惫不堪的北方之卒一举荡平江南,统一中国。谋士贾诩根据客观情况,向操劝谏道:“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三国志》卷十《贾诩传》。他认为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尚未成熟,要曹操暂且按兵不动,休养生息,积蓄力量,待机破敌。然而这一远见卓识,却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曹操置之不理。
曹操倚仗自己兵多将广,欲施当年借公孙康之刀杀袁尚、袁熙之故伎,迫使孙权杀刘备投降。程昱分析形势,认为“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三国志》卷十四《程昱传》。。对程昱的判断,曹操不以为然,作书恫吓孙权:“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三国志》卷四十七《孙权传》注引《江表传》。不出程昱所料,曹操此举反而促成孙权与刘备的联盟抗曹。“权果多与备兵,以御太祖”,由于曹操不听谋臣劝谏,在军事战略上造成一系列的失误。结果火烧赤壁,“困于周郎”苏东坡:《前赤壁赋》。,遭到惨败。然而操并不引咎自责,他反而旁敲侧击地谴责众谋士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卷十四《郭嘉传》注引《魏书》。其实郭嘉即使在世,其奇计良谋能否为操所纳,亦很难说,因操此时位尊权重,已不像初期那样礼贤下士、虚怀若谷了。
公元211年,曹操统率人马攻马超于潼关。谋士们都认为“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当也”。但操却不以为然,以为“战在我,非在贼也”《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似乎这次战争的主动权全由他掌握了。结果全军溃败,自己也险些丧命长矛之下。事后他不但不承认其战术之错误,反而在众将面前自我解嘲道:“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曹瞒传》。
一些贤士本准备归附曹操,亦因操骄矜自伐,轻视人才,结果反把他们推向敌方。如益州牧刘璋的使者张松原打算把西蜀献给曹操,但由于曹操对张松简慢无礼,“松还,疵毁曹公,劝(刘)璋自绝,因说璋曰:‘刘豫州,使君之肺腑,可与交通。’璋皆然之,遣法正连好先主。”《三国志》卷三十一《刘璋传》。结果刘璋转与刘备相结,使得曹操丧失了唾手可得的益州。无怪习凿齿在评论曹操拒纳贤士张松时指出:“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三国志》卷三十一《刘璋传》注引《汉晋春秋》。
东汉末,汉中“户出十万,财富土沃”《三国志》卷八《张鲁传》。。是魏、蜀必争之地。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平张鲁,定汉中,因而使“蜀人望风,破胆失守”。当时刘备得蜀日浅,蜀人尚未归附,而又惧曹兵来临,一日发生几十次骚动,刘备斩之,亦不能安定。刘晔献策道:“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三国志》卷十四《刘晔传》。司马懿亦力劝曹操:“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晋书》卷一《宣帝纪》。然而曹操既不接受这一建议,又不慎选良将固守汉中,作日后图蜀之准备,竟用“但知任勇”、不能“行之以智计”的夏侯渊为征西将军《三国志》卷九《夏侯渊传》。,委以镇守汉中之重任,结果为刘备所乘,拱手将汉中送予刘备。故裴松之言:“(曹操)不用刘晔之计,以失席卷之会,斤石既差,悔无所及。”《三国志》卷十《贾诩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曹操用人政策再评价(2)
曹操在军事中屡遭挫折,不但不自省,反而斥责谋臣:“频年以来,不闻嘉谋。”《曹操集·求言令》。其实并非谋士没有奇策良谋,而是曹操骄矜自信,轻视人才,使良谋奇策无所用也。
2。嫉才害贤,剪除功臣
曹操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确实选拔了一批人才,在其起兵之后,贤才奇士争奔归附。但在曹操统治地位确立之后,他就开始嫉才害贤,甚至采取血腥的屠杀手段,在他的屠刀下,许多士人惨遭杀戮。综合被害士人,大致可分三类。
其一,通过暗杀或罗织罪名以剪除功臣。
荀彧是曹操打天下最得力的谋臣之一。曹操出外征讨,常以荀彧主持中枢大政,做到足食足兵。官渡决战,曹操粮尽欲退,独彧献奇策,使曹军转败为胜,大破袁绍。故曹操赞叹他是“谋殊功异”、“略不世出”、“吾之子房也”。建安十八年,董昭等拟劝曹操进爵魏公,受九锡,就商于荀彧,荀彧认为现实政治对曹操称公很不利,主张暂时维持东汉朝廷。但曹操此时功业日隆,想取汉而代之。荀彧的反面意见使他“心不能平”,曹操南征孙权,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后汉书》卷七十《荀彧传》。荀彧终被置于死地。
娄圭(字子伯)年轻时和曹操交厚,“后归曹公,遂为所用,军国大计常与焉,刘表亡,曹公向荆州。表子琮降,以节迎曹公,诸将皆疑诈,曹公以问子伯。子伯曰:‘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今以节来,是必至诚。’曹公曰:‘大善’,遂进兵。从破马超等,子伯功为多,曹公常叹曰:‘子伯之计,孤不及也。’”《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注引《吴书》。后来娄圭只因跟随曹操父子出游时,看到曹操车马仪仗甚隆,故讲了一句“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的戏言,曹操“以为有腹诽意,遂收治之”。《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注引《魏略》。许攸本为袁绍谋士,官渡之役,弃袁归曹,并献袭乌巢粮仓之奇策,助操破绍,“得冀州”。然“许攸自持勋劳”,不拘小节。“时与太祖相戏”,曹操就“内嫌之”,加上人进谗言,“遂见收之”。同上。
杨修为人“谦恭才博”,他任曹操主簿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称得上是曹操的左右手。后仅因和曹植关系较好,就被操以“交关诸侯”罪收杀之。《三国志》卷十九《陈思王传》注引《典略》。再如崔琰为曹操典选举,“总齐清议,十有余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注引《先贤行状》。。这位“伯乐”在和杨训通书信时,写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其“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对曹操并无不恭之意,然曹操却大发雷霆,认为“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曹操遂下《赐死崔琰令》,理由是“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故陈寿叹惜道:“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三国志》卷十二《崔琰传》。
其二,诛戮恃才不羁与不愿为己服务的士人。
陈留人边让,“素有才名”,曾著《章华台赋》,传颂一时。大将军何进曾特予征召,著名学者蔡邕、孔融、王朗等对其极为推崇。他本人也做过九江太守。边让自己是名士,自然不太看得起曹操这个宦官养子的儿子,可能说了些侮辱不恭的话。史载他“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后汉书》卷八十下《边让传》。,遂成了曹操开刀的第一个名士。北海相孔融名噪当时,因其“好士”,而宾客“日满其门”;他“见操雄诈渐著,数不能堪,故发辞偏宕,多致乖忤”。《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曹操专横跋扈惯了,岂能容忍“处士横议”,便以“大逆不道”之罪,把孔融杀了。祢衡才气横溢,而恃才傲物,得罪了曹操,操遂用借刀之计,把他放逐于刘表处,为表将黄祖所杀。
txt小说上传分享
曹操用人政策再评价(3)
名医华佗医术超群,“太祖闻而招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后由于华佗不愿在曹操左右长期充当侍医,遂“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曹操一再派人传令追逼,仍遭华佗拒绝。曹操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假”,便将其逮捕治罪。结果查得华佗确系推托。曹操遂将华佗“传付许狱,考验首服”。大臣荀彧认为华佗是一代名医,世罕其匹,故向曹操求情道:“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但曹操仍坚持要将华佗处死,他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华佗临刑前,将“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三国志》卷二十九《华佗传》。华佗被曹操杀死后,他的医术也就此失传。可见,曹操对中国古代医学的摧残。
其三,屡兴大狱,滥杀大批无辜士人。
建安二十三年,耿纪、韦晃、吉本等人因反对曹操而被诛。但曹操并不就此罢休,欲趁机树威,杀戮大批士人。操下令“召汉百官诣邺,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众人以为救火者必无罪,皆附左。王以为,‘不救火者非助乱,救火者乃实贼也’,皆杀之”。《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建安二十四年,魏讽大狱,株连被戮者达一千余家,其中功臣张绣之子张泉、刘廙之弟刘伟、王粲二子都在这次大狱中被杀。
有些贤士虽没有被曹操所杀,但亦被操借法所废,终身禁锢。如毛玠对崔琰之冤有些不满,发了“使天不雨盖此也”的牢骚,结果“太祖大怒,收玠付狱”。《三国志》卷十二《毛玠传》。又如杨彪为人“海内所瞻”,“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幸孔融不避斧钺,与曹操理论,“操不得已,遂理出彪”,然彪出狱后即被免官,还殃及宗族子孙,“诸以恩泽为侯者皆夺封”。《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附《杨彪传》。
曹操以极其残酷的手段,杀戮和废黜了大批功臣、贤士,削弱了自己的实力,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许多奇才,或行权诈之术,以保其族,善其身,不为操献良策;或遁迹林泉,坚拒操之征辟,不愿为其所用;或另投新主,与曹操为敌。使操之事业遭受损失。就三国实力而言,曹操所占的地盘要比吴、蜀大得多,人口多得多,军事、经济实力强得多,但三国鼎峙局面却延续几十年之久,终曹魏之世始终不能完成统一大业。其因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曹操统治后期出现的人才难尽其才的局面应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曹操用人的“二律背反”
从曹操一生的政治和军事活动生涯来看,他一方面倡导“唯才是举”,使用了大批贤才;但另一方面却又嫉贤妒能,雄猜极测。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曹操求贤又杀贤,用才又弃才,纳谏又拒谏呢?笔者认为:
其一,曹操从初起兵到自称魏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