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你有理。”美丽妇人怨了句,笑盈盈地望着楚质,打量片刻,欣喜说道:“转眼之间质儿都这般大了,样子却是没变,像是与七娘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说着热情地扯着不知所措的楚质坐下,怪怨起来:“你这孩子也真是,多年不见了,明知道舅母在这,也不上门来看看,你舅父也是,让他叫你来,却偏偏不肯,说是要避嫌。”
“我是身为知州,自然要顾及影响。”张方平在旁辩解道:“免得让人笑话我公私不分。”
“分什么分。难道找外甥叙说亲情,也犯了朝廷法令不成?”美丽妇人不屑,只顾拉着楚质说道:“当初见到质儿的时候,他还是三四岁的稚儿,没想转眼间就中了进士,还成了知县,比你舅父有出息,他像你这个年纪,连秀才也没中……”
咳,咳,张方平清了下嗓子,不悦道:“小小年纪却功成名就,容易骄傲自满,若是不自警惕,遭受挫折,怕是一蹶不振。”
觉得此言有理,但是女人总是不讲道理的,美丽妇人笑吟吟道:“挫折什么的,有你这个舅父在,难道就不能担待起来啊,凭什么要质儿受累。”
沉默无语。张方平心中轻叹,二十年了,早应该知道唯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的古训,怎么还是犯下同样地错误。
抿嘴微笑,美丽妇人继续说道:“质儿,你母亲亲怎么样了,这些年来给她写过许多信,她却只是回了几封,也不说自己的情况,你舅父很是担心,却抹不开面子派人探视。”
直到现在,楚质还没有弄清楚状况,听到询问,只是含糊回应道:“好,还行……”
“安道,都怨你,多年不走动,使得质儿这么生分。”
相对美丽妇人的埋怨,张方平却是察觉楚质表现出来的陌生怪异,眉头一皱,寻思片刻,忽然沉声道:“你母亲有没有和你说过我?”
仔细搜索记忆,楚质茫然摇头,轻声道:“娘亲,好似从未提过……张知州。”其实楚质想问的是,你没有认错亲吧。
啪,张方平拍案而起,怒道:“好个楚君瑞,真是卑鄙无耻。肯定是因为与我有怨,所以禁止惠儿提起我来……”
对了,惠夫人姓张名惠,只不过楚府上下都这样称呼,楚质也习以为常,没有刻意牢记,差点忘却。
现在,楚质可以肯定,张方平应该是没有错认,可问题在于,如果他真是自己舅舅,那平时怎么不见惠夫人提起,楚质继续冥思苦想,真的是一点记忆也没有,难道是穿越之后,记忆有所缺失,不至于啊,很多事情都历历在目,却偏偏没有关于张方平方面的。
“莫要想了,最后一次见你时,你才是个稚儿,没到记事的年纪,忘了也不稀奇。”痛骂片刻。张方平态度缓和了下来,哼声道:“特别是我与楚君瑞闹翻,他那大妇入门,楚家上下,谁敢提我名字,就是惠儿,这个傻丫头,为了顾及她夫君面子,也决然不会与你说起我来吧。”
“惠儿就是心软善良。”美丽妇人也在旁边叹道:“有什么委屈总是藏在心里,不告诉质儿也很正常,怕他问起。不知如何解释。”
“看来确是如此。”望着迷惑不解的楚质,张方平冷笑道:“像楚君瑞这等薄情寡义之人,为何要为他掩饰,应该加以宣扬才是,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为了高官厚禄,是如何负心弃信,趋炎附势的。”
美丽妇人轻声劝道:“安道,子不闻父过,在孩子面前,少提些陈年往事。”
哼,张方平气乎乎坐了下来,脸上怒气未消,却也没有再骂楚洛了。
内幕啊,应该很劲爆吧,楚质八卦之魂熊熊燃烧,见张方平歇停了,心中难免有些失望,还有许多迷惑,听口气似乎是楚洛做了什么不厚道的事情,嗯,可以肯定的是,与惠夫人有关,张方平为替妹妹出头,与楚洛闹翻了,从此以后与楚家极少联系。
其中原因,似乎又牵扯到王夫人,凭着观看多年电视肥皂剧的推理能力,楚质慢慢地在脑海中勾勒出当年的事件,难不成楚洛是先娶,或者是答应娶惠夫人为正室,可是后来为了所谓的高官厚禄,却毁弃诺言娶了王夫人。
想到楚家的情况,楚质觉得事情十有八九就是这样,至于详细经过,那却是要小心打听求证了。
心中为惠夫人叫屈,楚质却是不敢再怠慢下去,行参拜大礼。恭敬叫唤:“舅父、舅母安好,不知尊驾在前,失礼之处,万望见谅。”
“这怎能怪你。”美丽妇人眉开眼笑,连忙扶起楚质,喜笑道:“现在知道也不迟,难得如此邻近,日后可要常来走动,免得真是生分了,至于避嫌什么的,别理会那么多。”
楚质唯唯诺诺,望了眼张方平,见他没有别的反应,显然是默认了。
说句实话,无缘无故多了个舅舅,楚质心里真是没有准备,提了些家里,特别是惠夫人与自己的情况,立即无话可说了。
自然,在没有了解清楚事情真相之前,秉着营造和谐环境的理念,楚质说的多是些令人高兴的事件,至于惠夫人遭受的委屈,却是尽量忽略,固然如此,张方平还是不时开口讽刺几句,对象当然却是楚洛。
“以为娶了王曾侄女就能平步青云了,若是没有真才实学,官家岂会用他。”张方平冷笑了下,认真告诫楚质道:“质儿,你要记住了,我大宋取士,凭的是才气文章,或恩荫举荐,但是想成为宰执大臣,靠关系是难以成事的,就是朝中的外戚使相张尧佐,若是没有丝毫能力,他能坐稳这个位置?”
王夫人出身名门,怪不得总是流露出倨傲之意来,楚质心中寻思,却见张方平轻蔑一笑,继续评价道:“还有就是,贪图安逸,连出守府州的经历也没有,不知民间疾苦,如何能居于庙堂之上。”
楚质连连点头,宰相必起于州郡,这是历朝历代帝王的用人主张,古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是连小鲜也没烹过的人,皇帝又怎能放心让他治大国呢,这些年来楚洛都待在京城为官,资历是足够了,却没有再进一步,原因就是在此。
“民间疾苦,不是从书籍,或者听别人述说就能了解清楚的。”张方平侃侃而谈:“就是贵为天子的官家,也时常去宫圃御田劳作,体验百姓艰辛。”[WWW。WRSHU。]
“此外,身为官员还须,行遣熟娴算法精明,晓解儒书通习条法,语言辩利字画端正。”兴致来了,张方平也顾不上讽刺楚洛,而是认真进行教导楚质:“以上几诀,全部精通固然最好,最基本也要略通,还有御下之时,要注意恩威并重……”
认真聆听之余,楚质脸上却有几分迟疑,这些话却是不陌生,老师何涉,小叔楚潜都有说过,然而张方平所说的,却缺少了一些内容。
这样说吧,张方平让楚质牢记的,都是对官员才能的要求,只要认真领会实行,成为一方能吏倒也不难,但是却缺少对官员行止方面的约束训诫,这就是所谓的才与德之别,难道就不怕自己贪污枉法,是相信自己,还是……
对比张方平上任以来的言行举止,楚质不得不往这方面联想,要知道上任之初,无论是何涉,还是楚潜,甚至范仲淹,提得最多的就是为官要清廉谦让,勤谨慎默,笃实循良,不犯脏滥,仿佛每个官员都应该是个君子。
当然,楚质也明白,范仲淹看重的是德,张方平重视的是才,不过两人也有相同之处,就是关注百姓民生,不管张方平如何厌恶范仲淹,却没有胡乱改动他留下的政施,就是青苗法令,也是往对百姓有利的方向变更。
第三百九十二章 笑话
夜色如水,州衙后院摆起了酒宴。认了门亲事,两人心中兴奋,觥筹交错之间,不禁有了几分醉意,谈古论今之余,楚质听得最多的还是张方平对于楚洛的怨愤,还有对于惠夫人的思念,使得楚质一度怀疑,这位新认的舅父,是不是有严重的恋妹情结。
期间,也向楚质了解杭州近年的情况,听说杭州才过旱灾荒年而已,张方平皱眉感叹百姓苦难之余,却出乎意料的,对于范仲淹实施的以工代赈方法赞赏不已,觉得这是了不起的创举。
“想那范希文生平最反对奢侈之风,尤恶土木之费,可当杭州发生严重灾荒之际,他却冒着被劾之风险,力倡兴工造作,真是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张平方笑道:“反正我可没有这胆识,就是明知道如此施行的好处,出于种种顾虑,多半是叹息放弃,所以对他的作为,我不得不说句佩服。”
奇了,人前人后的表现怎么截然相反,楚质心中迷惑,忍不住轻声问道:“舅父,既然如此,那你为何还要……”
“为何要事事与之针锋相对。”张方平似笑非笑道:“想必在你们眼中,我这位新任知州定是心胸狭窄之辈吧。”
“没有。”楚质违心说道,哪怕没有亲戚关系,也坚决不敢直言相告。
“以后撒谎的时候,千万不要与你母亲亲一样,目光飘飞,容易让人瞧出破绽来。”张方平悄然提醒,怀念微笑了下,淡声说道:“若是在其他地方,我自然不是如此,但是来到杭州,特别是接任范希文之职,如此作为,却是最佳之举,你可明白其意?”
似乎隐约明白过来,但是还有些糊涂,楚质微微摇头:“似懂非懂。”
“很好。你再想想,范希文为人如何?”张方平微笑说道,慢慢引导,心中满意,就怕这个外甥苦读圣贤书,反把脑子读呆了,如今看来显然没有。
“正直,清廉,高尚,胸襟广博,无私……”楚质脱口而出,都是溢美赞词。
“如此完美无缺,说是圣人也不为过吧。”张方平笑着,突然叹道:“如此完人,在他底下听差,可觉得辛苦?”
稍微细想,压力好大,楚质老实承认道:“有点儿。”
“连你们都是如此,这样说来,城中士绅怕更是苦不堪言。”张方平说道,一脸的肯定。
楚质轻微点头。也不用询问张方平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以范仲淹的性格,在哪为官不是这样。
“果然。”张方平轻轻摇头:“多年了,范希文还是没变,当初任开封府尹时,就是这般不讲情面,执政的时候更是如此,不把人得罪死了,绝不罢休。”
楚质有些明白过来:“舅父的意思是,你反对范公,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做给杭州官吏士绅看的?”
“这是当然。”张方平赞许一笑:“只要不是与范希文一路,而且气量狭小,记仇必报,他们还不乖乖迎奉,这知州就容易当些了。”
再次肯定,张方平与范仲淹绝对不是同样秉性,为官的原则截然不同,一个是为了做官而做官,一个是为了理想而做官,其中高下之分立判,但是可以肯定,相对范仲淹来说,张方平的官做得确实惬意舒服。
那么自己呢,更加认同谁的做法,楚质扪心自问,许久,却没有答案,良知告诉他。要像范仲淹一样名垂青史,让后世景仰,然而理智却是做相反选择,以天下为已任太累,没中还是别参和了。
想了片刻,楚质自嘲,算了吧,自己什么人物,就一个小小知县,像拯救天下这样的大事还轮不到自己出头。
见到楚质满面深思的模样,张方平轻笑道:“怎么,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是有一点,既然舅父与范公并无私怨,而青苗法令也是良法,何必废除。”楚质趁机说出心中的疑惑。
“哈哈,还以为你能忍住不问呢。”张方平笑了起来,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表情,片刻之后,才轻叹说道:“多年不见,范希文本性不改,但是却通了几分人情,若是当年也是如此,何至于此。”
这回楚质真是不明白了。迷惑不解道:“舅父此言何意?”
“解释之前,你先回答我一个疑问。”张方平轻微笑道:“接任之后,我仔细看查衙内的簿册账目,发现了件奇怪的事情,年初时候,仓中钱粮所剩无几,为何顷刻之间,却有笔巨额进账,才那时起,官衙才得以实施所谓的青苗法令,让我百思不解的是。夏税未征,钱却从何来?”
“长者为先,舅父先释疑,外甥再解惑。”楚质狡黠笑道,其实张方平到任之时,就应该把这事告诉他,只是碍于他的举止行为,毕竟张方平表现出来的器量,很难取信于人,最后决定先做隐瞒,一直拖到现在,没想却成了自家人。
“滑赖,这分明是长者为后嘛。”张方平笑斥了句,忽然认真说道:“连我都可以看出青苗法令不如常平之法,难道范希文看不出来吗,他为何要实施。”
“舅父的意思是,范公是故意为之。”楚质喃声说道:“这么做有什么用意?”
“当然是给我留个人情。”张方平笑道:“在杭州,什么事情他都做尽了,如此不留余地,让下任州官情何以堪,心中岂能没有怨言,而今却留下青苗法令,只要加以改动,便是利民之功,声名政绩两全,让我不得不承下人情。”
楚质恍然大悟,当时就觉得奇怪,在常平惠民仓充裕的情况下,范仲淹还坚持实施青苗汉,没想原因还有这个深意,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官员也是如此,一经上任,说不定就会抹去废除上任留下的政令,送给继任官员这么厚的人情,想必他也不好意思再做改动。
“你何尝不是如此,想必也是知道常平惠民仓米粮足够来年之用。所以当我下令废除青苗法令之时,才没有坚持劝阻吧。”张方平笑道。
或许吧,楚质心中不确定,表面上当然点头承认,有点不好意思,愧声道:“错怪了舅父,实在是羞惭难安。”
“你初入仕途,不明其中深意,也情有可原,只不过……”张方平奇怪道:“范希文不是最在乎名节的吗,怎么会故意留下破绽来,让人坏他名声。”
确实有这个可能,人是最善忘的动物,当初范仲淹推行青苗法,百姓自然感激涕零,然而如今张方平直接实施常平法,借贷的钱谷不用归还,百姓欢呼雀跃,之后,心中肯定会埋怨范仲淹,怎么要收自己利息。
楚质理所当然说道:“范公视名利如浮云,只要对百姓有利,自然不在乎沾上些许污名。”
“范希文曾经扬言,名教不崇,则为人君者,谓尧舜不足慕,桀纣不足畏;为人臣者,谓八元不足尚,四凶不足耻。又云,人不爱名,则圣人之权去矣。教化之道,无先于名。”张方平摇头,解释说道:“这是他信奉坚持的原则,并身体力行,才使他得以直声满天下,贤名遍朝野。”
“可是范公时常对我说,平生之称,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宜与国同忧,无专尚名节。”楚质说道:“范公以忧国忧民为重,真的不在意已身。”
沉默片刻,张方平叹道:“唉,我不如范希文,可惜了他。”
“是啊。”楚质赞同道:“以范公之大能,应在朝中为相,安邦执政,如今却是治理地方,真是大材小用了。”
“为相?”张方平莫名笑了笑,断然说道:“难,几乎没有可能了。”
“为什么?朝中君子大臣可是极为盼望范公回朝的。”楚质不解道,这可不是他的推测,而是何涉来信说的,他也觉得是这样没错,如果范仲淹再多活几年,回朝肯定不是问题,毕竟也有先例,宋朝的宰执大臣自从太宗时期开始,就走马灯似的换,换的人多,走的人也多,可只要没有欺君叛国的大罪,就不会在地方上呆太久。
比如夏竦,一手策划范仲淹、富弼谋逆案,世人公认的奸臣,被逐出京城之后,只隔了一年,就又回来养老了,当时无数人鄙视他,声讨他,要他立即滚蛋,而夏竦却充分发挥了他的不要脸精神,说自己病了,所以留在东京,寻求医药,死赖在京城,就是不愿意离开,到了最后,已经死了,别人也拿他没辄。
当然,这种事情范仲淹是做不出来的,不过就是以后的王安石,也是罢相之后,重新皇帝被召回,只要皇帝还记得有他这个臣子,该用的时候还是用的,而且以楚质自己的了解,觉得宋仁宗是个极为念旧的皇帝,召回范仲淹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庆历四年至今,已经有六七个年头了吧。”张方平冷笑道:“许久时间,要回的话早该回去了,何须等到现在。”
“可是听人说,若不是朝中有人从中作梗,范公早就回朝了。”楚质说道。
张方平问道:“是谁阻拦?”
楚质轻声道:“张尧佐。”
“他?真是笑话。”
第三百九十三章 心态
“张尧佐什么人。一个外戚,不说吕相,范希文执政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为官呢,近几年来才冒出来的人物,与范希文又无宿怨,为何反对他回朝。”
回顾范仲淹的一生,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符合儒家教义下的典范,就算以现代人的眼光来挑剔,他也拥有一个从低到高,顽强自立的完美人生,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实质上,都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同时代里最大的贡献。
这些都被同时代的人看在眼里,更被后世所承认,三百年间第一人的头衔,无论是生前死后,都得到世人的认可,然而,像这种直追孔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