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因缘-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人都有一个“我执”——“我要去放生”,“我要上班”等等,但除了这个执着以外,所谓的“我”在哪里呢?比如说,当我们看见这束花的时候,我们的眼识,也即我们所感受到的一种感觉是存在的,而外面的花也是存在的,所以两个都有,但“我执”的对象,用佛教专用术语来说,就是“我执”的对境或者所缘境的“我”,却在哪里都找不到。既然找不到对境,就说明以前的执着是错误的。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认为我手里的这本书里面有英文或者汉文,就可以一页页地翻开去查找,假如从头翻到尾都没有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个汉字或者英文字母,我还能死死地认定里面有英文或者汉文吗?决不可能。我会清醒地告诉自己:“噢!原来我搞错了!这里面并没有英文或者汉文。”
同样,原来我们一直认为“我”是存在的,并且认为,为了“我”的生存,而去赚取金钱、杀死动物,也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为有了这个我执,所以至今都是凡夫俗子。
总结以上所讲的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什么叫做“人我”;第二,什么叫做“人我执”;第三,通过分析,从而抉择“人无我”。
虽然“人无我”讲起来很简单,大家听起来也很容易,但目前这种见解所能起到的作用,还是微乎其微的。
很多人也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明明已经知道“我”不存在,却还有这样的烦恼呢?
虽然我们有了这样的知识,但只是有所了解而已,如果不修,烦恼照样存在。《入菩萨行论》里面也讲过:“空性习气弱,见彼犹生贪,若久修空性,将断实有习”,因为我们没有修行,目前的无我观念还很渺小,力度还很微弱,而无始以来就藏在我们心里的我执,却已经根深蒂固,要想推翻它,并不是一时半会儿所能办到的。要加强无我智慧的力度,使它足以推翻我执,就需要修行。随着修行力度的增强,我执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
话虽这么说,但《中观四百论》当中却讲过:“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也就是说,如果能对空性生起合理的怀疑——真正的我是不是不存在?诸法是不是无我?有可能不存在噢!有可能是空性噢!——从此以后,我们流转轮回的因也就受到了破坏,既然因受到了破坏,那么轮回之果也就不会延续很久了。仅仅能生起怀疑,都有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了解或者接受中观的理论,就更是了不起了。
不过,从实际修行与断除烦恼的角度来说,理论上的了解还是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以上讲述了人我的部分,下面介绍法我。
(三)法无我
“法我”是什么呢?
除了我自己或者有情众生以外,整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包括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等等,都叫作“法”。
这个“法”字和佛法的“法”字不是一个意思,它有很多的含义,简单而言,中文“事物”这个词的概念与它比较接近,只是要去掉其中有情众生的部分,因为有情众生属于人我的范畴。其他诸如“物质”、“精神”等等词汇,都不能完全涵盖它的意义。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有情众生当中也只有自我才是人我,因为每一个“我”都不会对其他众生产生我执,但因为众生都属于一个种类,所以一般来讲,无情物叫做“法”,有情众生称为“人我”。
“我”又是什么意思呢?世俗人往往认为,梦境当中的现象,就是假有的;白天所感知的现象,就是真有的。如果我们把外界的一切,都当成实际存在的,真有而不是假有的东西,这种真有的观念就叫做“我”。中观里面讲得很清楚,一个独立不变,并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东西,就称为“我”。
我们一般都认为,这朵花昨天在这里,今天在这里,即使移到别的地方,它也仍然存在,而不会去想,它不是一朵花,在分解以后,它就变成了分子、原子等一系列的粒子,这种执着就叫做“法我执”。这种法我执所执着的对境,就是这朵花。
那么,这朵花究竟存不存在呢?
按照上述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这朵花不可能存在。虽然这朵花不存在,但我们却会把这朵花的现象执着为实有。
如何打破这些执着呢?这就需要理性的逻辑思维。虽然逻辑思维不能解决最后的东西,但佛陀首先给我们推荐的,就是这些逻辑。
为什么呢?因为,要挽救我们自己,第一步就要转变我们现在的观念,在目前,这些逻辑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
为什么我们要去找这些东西?为什么要按照这些思路与逻辑来进行推理呢?这朵花存不存在跟我们的解脱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关系,由于我们认为这朵花是实有的,所以就会去买它,而买它所付的钱,就需要我们去挣。这样一来,后续的很多东西就出来了。如果我们根本不认为它是花,而只是把它看成一大堆的原子或者能量,并且知道,这是因为我们的眼识错了,才把它看成了一朵花,就会减少很多的烦恼,也不会因为执着而去造业了。
正因为我们对自己、包括这朵花在内的所有外境有强烈的执着,把它们当成实在的东西,所以就会对某些物质产生希求、爱恋的贪心,而对某些物质产生反感、憎恶的嗔心。当这些爱憎、取舍的念头出来以后,我们就会去造业;造业以后,就会流转轮回,始终受其束缚而不能解脱,不能获得自由,所以,禅宗才会始终强调一个“不执着”。
不过,就因为这句话,有些居士便走错路了。由于禅宗的核心思想,便是“不执着”,因而该宗的很多话题,都是围绕着不执着而展开的。他们在看了一些禅宗语录,听了一些禅师的公案之后,便以为仅仅一个不执着,就是稳获解脱的无上法宝。于是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执着,既不去放生,也不修加行,还抽烟、喝酒、吃肉,甚至肆无忌惮地点杀海鲜,因为他们认为持戒、放生、修加行、爱护生命等等都是执着,都是跟解脱对立的东西,但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如果真正不执着就能解决问题的话,那什么事都好说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虽然我们最后要打破这些执着,凡是在盲目、无知的前提下作出来的事情,都是要放弃的,但现在我们连打破这些执着的方法都没有掌握,而死死抱持着一个不执着的观念本身,实际上就是一种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不执着”的观念,故而,在没有掌握打破执着的方法之前,就不能不执着。
目前在汉地居士当中,类似这样的错误作法与想法特别多,其中比较典型、比较严重或比较普遍的,我在以前的开示当中,已经陆陆续续地提过了,今天就不必一一重复。
(四)没有找到与找到没有的区别
在上述内容当中,我分别宣讲了人我与人我执,法我与法我执的概念,并分析了这些东西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想法,其中也有人向我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去找了这个“我”,也没有找到,但没有找到能不能表示“我”不存在呢?比如说,像电磁场、电磁波等很多东西,我们的肉眼看不到,我们的耳朵也听不到,如果不借助于仪器,仅靠我们的五种感官,是无论如何都找不到这些东西的,但这并不表明这些东西不存在,因此,仅仅没有找到,并不能判定出“我”不存在的结论。
有这样的想法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仅在讲无我空性的时候,甚至在宣讲大圆满的时候都讲过,什么叫做证悟无我呢?是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逻辑来推理一下,在肉体、精神等等上面剖析一下,只要没有找到一个“我”,就是证悟无我了呢?不是这样,没有找到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证悟无我的过程当中,我们应当分清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没有找到;第二个层次,是不但没有找到,而且明明白白地看到它不存在。只有清楚地现见我不存在,才能称之为证悟无我。
在大圆满的修行人当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有些人在打禅的时候,虽然心里没有任何杂念,但他们却并没有证悟什么东西。这样的境界,就不是证悟空性。
关于这一点,经书上面说得非常清楚:很多人都害怕蛇,如果白天看见房间里进来一条蛇,到了漆黑的晚上,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即使把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蛇,这能不能消除我们对蛇的恐惧呢?不能,对蛇的恐惧仍然存在。我们往往会认为,我明明看到蛇进了房间,又没有看到它出来,虽然我没有找到蛇,但只是我没有找到而已,蛇应该还在吧!
那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最好是拿一盏灯,将房间的每一个角落都照得如同白昼,然后清清楚楚地看到,房间里确实没有蛇,这样,我们才会放心地缓一口气:原来蛇真的不在,可能是在我不注意的时候走了。之后,对蛇的恐惧才会消失。
同样,虽然我们在肉体、精神等各个部分都找不到“我”,但仅仅没有找到并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有一清二楚地体会到就是没有“我”,这才叫做证悟人无我。麦彭仁波切也说,这才是人无我的见解。
奇法无我也是一样,本来,在中观论著当中讲了很多抉择法无我的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像我们刚才以这朵花为例所进行的分析。这种分析方式,即使以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也很容易理解,亦即将其逐步分解,在分解以后,它就变成了一大堆小得不能再小的粒子,用佛教术语来说,就是一大堆的微尘,那时我们就会知道,只是在宏观的层面上,这朵花才会显现出它的颜色和形状,实际上,除了微尘以外,并不存在所谓的花。
书比如说,当很多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叫做人群;人群当中的每个人,又可以按家庭进行分类。在分类之后,原来所谓的人群只是一个个的家庭,除了这些家庭之外,并不存在单独的人群;而所谓的家庭,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除了组成家庭的每一个成员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于家庭成员之外的家庭存在。如果一个家庭有五个人,那就是单独的五个人,没有这五个人,也就没有所谓的家庭。
同样,除了微尘以外,并没有所谓的花、花瓶等等,什么都不存在。在那个时候,我们不是没有找到,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这些东西根本就不存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看着这朵花进行分析的时候,这朵花当下就不存在。
没有找到和没有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这一点上,也容易出现很大的错处。我们必须知道,只有清楚地体悟到每一个部分都不存在,才叫做证悟无我。
如果仅仅是在楼房的每一个砖头,每一根钢筋里面找不到什么实有的东西,就算不上是证悟无我,很多哲学家、科学家,也同样找不到“我”,这能说明他们证悟无我了吗?“我”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找到。比如说,如果让笛卡儿去找“我”,他肯定也找不到。但即便是找不到,他们仍然会有这样的执着,仍然会固执己见地认为,不管找得到找不到,我肯定是存在的,而不会认为没有“我”。
我们所需要的,不是找不到“我”,而是没有“我”,所以,在以后修行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开始就爬得那么高——什么大圆满、大手印等等,首先就是要往回看,要把整个轮回、烦恼的根源,也即所谓的“我”在哪里看个明白。
因为“我”本来就不存在,所以谁也找不到,即使是今天第一次听课的人,回家坐下来思维以后,也不会找到所谓的“我”,但这也不能立刻对断除烦恼起到什么作用,还要进一步地观察,最后才能非常清楚地看到——不是有我而没有找到,而是根本没有我。
那个时候,我们的无我见解就已经建立好了,不需要再去观察,下一步的工作,就是修行。
就像平时走路一样,如果眼睛已经看清了道路,就可以大步流星地往前走,而不必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这是人无我和法无我的一部分见解。
诸法无我(下)
(一)综述
按照最严格的规定来说,在修持诸法无我之前,最好能证悟空性,而证悟空性,又需要加行等很多基础条件,故而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无论如何,修持空性的人至少要对空性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修空性。如果根本不懂什么叫无我,什么叫空性,所谓的修空性就无从下手,所以,在讲无我修法之前,首先要从理论上解释“无我”——为什么“无我”,亦即为什么没有“我”的存在——在懂得道理以后,才可以进一步实修。
前面讲了人我、法我、人我执与法我执的概念,也讲了为什么要断除我执,还简单地介绍了五蕴——将佛教当中的五蕴概念划分为现代人比较容易理解的肉体、精神以及肉体与精神的运动,并初步抉择出三者当中无我的结论,在下面的内容当中,我们将进一步详细地介绍无我。
无我、空性的概念是不太好理解的,凡夫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一直认为有我,不但有我,包括其他有情众生,以及外面的山河大地等等都是存在的,这种观念在我们的心里早已经根深蒂固,一下子很难改变,只有反反复复地讲空性,反反复复地修无我,才能对空性有一些切身的体会。
诸如修持出离心的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等的修法,只要会讲,就可以不分对象、不择法器、不选时机地向每一个人宣讲。但是,因为空性的见解与修法都比较深,故而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不但不能理解,甚至有些人在听了以后,还会对佛教产生不好的看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坏习气——凡是自己不能理解的,就认为是错误的,因此,这些人就会把自己不能理解的空性理论,判定为错误的观点。
佛陀考虑到这种情况,于是就在佛经中规定,空性法门不能不择对象、不分根器地随便宣讲,如果要讲空性,就要选择那些堪为法器的听众。谁可以听,谁不能听,这是有要求的。
《入中论》里面也讲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两种善根或根基,一种是空性智慧的根基,另一种是福德资粮的根基,也可以称之为智慧与方便的两种善根。在听众的智慧善根成熟的时候,才可以对其讲空性。
在眼睛所能看到的外在行为方面,智慧善根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在刚刚听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便眼泪直流、寒毛耸立,表现出极大的信心。向这种根基的人宣讲空性,对方很快就能证悟,因而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果在听到空性无我法门之际,没有任何反应,目光呆滞、麻木不仁,没有表现出任何信心或反感,对这种人能不能宣讲空性呢?关于这一点,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释》当中说道,虽然没有神通的人,无法了解听众的根基,也不容易把握好是否宣讲空性的尺度,但诸如善知识说什么就做什么,对上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人,即使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反应,也有资格听闻空性法门。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种人的智慧善根尚未成熟,但他们对善知识的教言是深信不疑的,在他们的心里,善知识说了算,佛菩萨说了算,在上师与佛菩萨的教言当中,决不可能有什么错误,即使他们暂时没有理解空性,但也能接受空性,所以,像这样的人也是可以为其宣讲空性的。
还有一种根基极其下劣的众生,他们既对空性教言没有任何反应,也对上师没有什么信心,不仅如此,在听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也会极力排斥、十分反感,认为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山河大地明明是存在的,我的存在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怎么能说这些东西不存在、是空性呢?”从而产生出极大的邪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为这些人宣讲空性的。
不过,佛经当中又说,无论对空性是否有信心,都应该听闻空性。为什么呢?因为,即使后面那种人在听闻空性以后,会因为对空性生起邪见而堕入地狱,但只会堕入地狱一次而已,由于听到了空性法门,便种下了空性的种子,这些空性种子不久以后必定会成熟,因而,从地狱中获得解脱以后,仅凭听闻空性的善根,他们流转轮回的旅程迟早会划上一个句号;如果根本没有听过空性法门,他们的轮回就无始无终,永远没有一个结束的机会,所以,文殊菩萨认为,这种人也应该听闻空性法门。
佛陀曾说过,在我的教言当中,有各种各样的话题,其中很多是不了义的,那是为了度化某种根基的众生而特意宣讲的,但有一句话是绝对准确、永不改变的,不但是现在的佛,包括过去、未来的所有佛,都会辗转反复地强调一个主题,那就是空性。空性是彻底的真理,是整个佛法的精华,不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