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因缘-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说,佛陀三转法轮,针对不同根基,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从表面上看来,其中也有一些先后矛盾、互相冲突的地方,但我们却从前辈那里知道了佛的真正密意,知道了佛要表达的究竟观点,也就可以为你们指明这一点,使你们能够避免走弯路。
正因为修行不够,我们才要学习,才要修行,如果一开始就修得很好,那又有什么必要去听闻佛法,又有什么必要为其宣说佛法呢?大可不必。
之前的修行好不好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将来——怎么样去改变自己的观点,在观点改变以后,又怎么样去行动。
前几天我让你们写纸条,讲述自己的修行情况,并不是要你们描述什么很高的境界,比如说自己修到了一地还是二地,加行道还是资粮道等等,而是想知道你们每天做了些什么,在修行方面究竟投入了多少精力,有哪些人修完了加行,这样我就可以根据你们的情况安排以后的讲课内容。
如果大家既没有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也不重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修法,我就不会考虑给你们讲其他的修法,而只能再三地讲出离心和菩提心等基础修法;如果其中的一些人既有了一定的出离心,也具备了相应的菩提心,我就可以考虑适当地讲一些初步的空性修法。
不过,据我推测,可能大多数人在出离心和菩提心方面还是有点问题吧!
另外,对根本没有修行的人来说,这种做法也许会变成一种压力,因为在平时没有自我审视、自我总结的时候,就容易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一旦反观自检,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学、什么都没有修以后,就会感到后悔、遗憾,这种压力也就会成为一种动力,可以促进、激励我们去修行。这就是我让你们写纸条的用意所在。
你们要写自己的真实情况,修了就说修了,没有修就说没有修。我也不会把纸条拿来当众宣布,谁谁谁在这三年当中一座都没有修,某某某每天坚持夜不倒单地精勤修持……
我已经讲了好几年了,如果我讲的修法你们一点都不修的话,就太可惜了。不是我讲的内容可惜,而是你们珍贵的生命、时间、机会被白白浪费,无端错过很可惜。
我曾经也讲过,在没有出离心的时候,除了平时的日常固定念诵以外,应当把其余的时间都用来专心致志地修出离心;在有了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一门心思地修菩提心。
有漏皆苦的理论不需要讲得太广,《普贤上师言教》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楚,所以今天就到此为止。
第六十五章 四法印(具体见解修法二)
1
诸法无我(上)
(一)总述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做“我”。大家都知道,佛教是主张无我的,那么,如何认定这个“我”,这个“我”又如何不存在,又怎么会是空性呢?
佛教所讲的“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我”,一种是“法我”。“人我”和“法我”当中的“我”,在藏文里面叫做“2。”。虽然这个字被写成了你我的“我”,但它所表示的真正含义,却并不一定是你我的“我”,而是实在、实有、真有而非假有的东西。
中观所说的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有,也即真正存在的东西;另一种是假有,也即从凡夫的角度来说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其中的真有,也就是“我”。
“人我”当中的“我”,还有一点你我的“我”的意思,比如说,在“我要挣钱”“我要上班”“我要过好日子”“我要健康长寿”等等当中,都包含了这个“我”;“法我”当中的“我”,就根本没有一点你我的“我”的意思,而仅仅表示一种实际的存在。
(二)人无我
什么叫做“人我”呢?
从降生开始,每个众生都顽固地坚信有一个“我”的存在。无论是一字不识的文盲,还是学识渊博的学者,甚至包括动物和刚刚出生的婴儿在内,每个众生都有这样的执着。这种与生俱来的我执,就是俱生我执。
还有一种执着,属于后天的执着,亦即遍计执着。它的教证,是错误的经典论著;它的理证,是错误的逻辑推理。这是很多外道宗教,与某些哲学的错误引导所致的。
比如,笛卡儿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思故我在”,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思维、怀疑、观察外面的东西是否存在,却不能怀疑“我”存不存在,因为“我”正在思维,正在观察楼房、花草的构成等等,这种思维者或观察者是必然存在的,否则,思维者或观察者又怎么思维、观察呢?所以,我肯定是存在的。
多年以来,很多追随者与响应者都将其奉为圭臬,不假思索地引用这句话作为证明“我”存在的依据。这些错误的教证和错误的逻辑,加强了我执的力度。本来,在没有任何教育的情况下,我们就有一种先天的俱生我执,这样一来,我执就变得更加牢固了。
世俗人往往认为,所谓的“敌人”,就是外面的某个人、某个动物或者某个团体等等;佛教却认为,外面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敌人,最可怕的劲敌不在外面,而是在里面,那就是我们自己的我执。
古德云:福祸无门,唯人自招。我们所感受的一切幸福与痛苦,全都是我们自己招来的。如果没有这些源于我们自身的因素,地狱的烈火、狱卒;饿鬼道的饥饿、焦渴;世间的恶鬼、猛兽等等,都无法伤害我们。能够伤害我们的头号大敌,就是我们心里的我执。其他的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等等,都是我执所引发的。
世俗人认为的胜利——亦即与人争斗所获得的胜利并不是真正的胜利,这种胜利当中的获胜者,实际上却是受害者、失败者。
按照世俗人的想法,今天我打败或者打死了敌人,就获得了胜利,但殊不知自己却因此而造下了地狱之因,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吗?今天的胜利带来了来世的地狱之苦,自己不是受害者、失败者又是什么呢?
释迦牟尼佛从来就教导弟子们,不要去争取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所获得的胜利,而只需要追求挑战自己、斩灭自己所取得的永恒之胜利。其中的自己,也就是指我执。作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就要与自己的烦恼作斗争,与自己的我执作斗争。
综上所述,首先,我们要认定什么是我执;接下来要知道,它才是我们真正的冤家对头。
当我们认识了这个罪魁祸首以后,现在就要全力以赴地消灭它,与它决一雌雄。
当然,这是从显宗的角度来说的,密宗的见解和修法与此不太一样,但我们对显宗的基础都所知甚少的情况下,讲密宗不会有什么用处,所以此处不讲密宗观点而只讲显宗。本来这种观点就没有错,在一开始,我们就应当依照这种方法来修行。
以前我们从来没有怀疑,更没有去观察、思维过这个“我”是否存在,一直认为有一个“我”。如果到从未受过佛教教育的人群当中去说“我怀疑我是否存在”之类的话,别人一定会认为你精神不正常。
世人时常说这是迷信,那是迷信,其实,相信我的存在,才是最大的迷信,这种理念,是一种非常盲目的信念,但我们世人却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如果佛陀没有告诉我们,则即使再聪明,再有神通,再有学问的世间人,也永远不会知道这一真相。东西方的哲学未能探知这个问题,现代科学也不能揭示这个问题,佛教的多数对境与范畴跟科学完全是毫不沾边的两码事,哪怕是其他宗教,也没有真正触及到这个问题,因为其他的所有宗教,都建立了一个不同层次的“自我”,所有的修行、行善,都是围绕着这个“自我”而进行的。
只有佛法,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我执,并将其作为所有修行人的目标。
虽然在一开始,我们还不能做到彻底将我执斩草除根,但却要像认准射箭的靶心一样认准自己的目标,然后才射出置我执于死地的无我之箭。
我们平时最珍爱、最喜欢的就是“我”,无论什么阶层的人,大家都认为我是最珍贵的,除了我和我的生命之外,世界上没有更重要的东西,这些念头就是“我执”。
我们现在要消灭的,就是这个“我”以及对“我”的执着。
如何消灭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要消灭我执,首先应顺藤摸瓜,设法揪出我执的来源。
我执的来源与对境是什么呢?就是五蕴。
佛教当中的五蕴概念比较细致,此处就不讲了,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诠释五蕴,则可以归纳为三种:肉体、精神,以及肉体与精神的运动。在这三者当中,包含了人的整个五蕴的范畴。
肉体的运动,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精神的运动,则包括各种各样的思维、看法、观念等等。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时内,每个人都会有联翩而至、生生灭灭的各种念头,这就是精神的运动。
我们都认为有一个“我”的存在,其中所谓的“我”,无非就是前三者。其中被世人所公认的、毫无争议的“我”,就是肉体;其他宗教和一些世间学说,又承认精神为“我”;包括肉体和精神两个体系的运动,也被划分到“我”的范畴之内。
我们可以仔细地分析一下,除了这三者之外,还有什么可以称之为“我”呢?不会有的,因为那些都是身外之物。我们从来不会认为这朵花是我,这座房子是我,正是有了这种观念,这些东西也就从来没有给我们带来过自我的麻烦。如果真有一个“我”的存在,就应当存在于这三者或这三者的综合体当中,如果在这三者当中都找不到一个“我”,那么所谓的“我”就不可能存在。
原来我们一直认为,我是独立的。所谓“独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无论来来去去,“我”都是独来独往的一个人,虽然有父母、姊妹等一大堆的血缘关系,但我不是他们,他们也不是我;另外,我们还认为,我是常住不灭的。什么叫做“常住不灭”呢?比如说,我们会认为,我前一世是天人,现在投生为人,下一世我还是继续存在,要么是人,要么是天人,也有可能成为畜生等等,不管怎样,我是始终存在的。
当我们初步了解到“我”是什么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什么问题呢?当我们回头观察的时候,发现无论是肉体、精神,还是它们的运动,都不符合“我”的概念,都与“我”的概念是矛盾的。
首先,肉体并不是独立的东西,仅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大家也知道,身体是由很多的复杂结构组成的综合体,就像汽车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而成的一样。毫无独立可言的肉体又怎么能称之为“我”呢?肉体不可能是所谓的“我”。
其次,精神也不是独立的东西,而是由很多的杂念、思维等等所组成的综合体,就像由钢筋、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所组成的大楼一样。精神跟“我”的独立性质是完全相抵触的,所以,在精神上面也不可能存在所谓的“我”。
接下来,是肉体与精神的运动。我们应当清楚,除了肉体以外,并不存在什么单独的肉体运动,比如说,我们从这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的移动过程,叫做肉体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当中,肉体既不会增加什么,也不会减少什么,仍然是原来的肉体,只是发生了方位的转移,便称之为肉体的运动;同样,精神的运动也离不开精神,各种善的念头、恶的念头的产生以及消失,就称之为精神的运动。在慈悲心、信心等善念诞生与消失的时候,除了这些念头之外,有没有一个独立的诞生或者灭亡呢?没有。只是这些念头的生起叫做诞生,这些念头的消失叫做灭亡。因此,在肉体与精神的运动之上,也不存在所谓的“我”。
除了以上三者之外,在我们身体的内内外外,有没有一个符合所谓的“我”的东西呢?谁也无法找到。
佛陀告诉我们,如果你希望找到一个“我”,就可以不进行观察而盲目地继续执着、爱护这个“我”,为了它过得好,为了满足它,你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求取功名、赚取钱财等等,这是可以的,但令人大失所望的是,刚才我们已经找过了,不管在哪里,都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
几乎每一个世间人,都像笛卡儿所说的一样,从来不去怀疑自己是否存在。都想当然地认为:“我明明就在这里,怎么可能不存在呢?神经错乱!无稽之谈!”
此处我要再次提醒大家,释迦牟尼佛从来就没有说过假有的“我”不存在,假有的“我”当然是存在的,因为有了这种假有的“我”,所以我们要去上班挣钱来养活它,但它是否真的存在呢?是否是真有呢?我们的这个理念是否正确呢?现在我们要观察、判断的,是真有的层面,而不是假有的现象。
墨守成规、人云亦云,是愚痴的表现。即使是世间的知识——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灌输给我们的,我们都可以重新加以审视,以便验明其真伪,那么,在有关生死解脱的大问题上,我们更应当仔细推敲鉴别。先不要去下结论,自己去观察辨别,自己去寻找答案,以期消除我们的执着。
今天我们不进行深层次的观察,在以后讲修法的时候,需要更深入地详细观察。
虽然在座的大多数人现在已经吃素了,但百分之九十的人以前都吃过海鲜,都曾造作过很多杀业。仅仅在今生,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杀死了成千上万条生命。这些生命是为谁死的呢?在当初吃海鲜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付钱?海鲜店的老板为什么要让厨师去宰杀?厨师为什么要宰杀它们呢?都是为了这个“我”。因为“我”,饭店老板,以及饭店里的每一个员工,都造作了同样的杀业;为了“我”的欲望,牵涉了这么多的人。那么,“我”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通过修行已经证实“我”不存在的时候,任何生命就不需要为我们的口欲而死了,不仅它们不需要死,我们也不会造这些恶业,以后也不会堕地狱了。我们把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执着为有,才会有那么多的生命为之牺牲,才会付出那么沉重的代价。
有些人会提出:你不是说没有“我”吗?那么又怎么会有所谓的“我”下地狱呢?
虽然“我”不存在,但在执着没有断除之前,生命的循环仍然不会终止,地狱的现象还是会继续存在,因而我们还是会感受到地狱之苦。
此处我只是举了一个吃海鲜的例子,除此之外,在无始以来的生命轮回当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善恶果报,也都可以依此类推——我们曾经历过不计其数的生生死死,无数次地堕过地狱,无数次地做过旁生,经受过不可思议的痛苦折磨,在有的生命结束的时候,死的惨状是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所导致的。为了满足它、养活它,我们造作了各种各样的业,种了因就必然有果,果报一定会成熟在我们身上,而不会成熟于外面。
正是因为这个罪该万死的“我”,才使我们蒙受了无数的痛苦煎熬,所以,我们有必要去追究它、探索它、剖析它、揭露它。至于外星球上面有没有生命,有没有水等等之类的问题并不重要,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从人类有史以来,我们一直生活在属于自己的星球上面,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对我们从来没有进行过什么干扰,也没有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但这个“我”却涉及到整个的生命轮回,它给我们带来了数之不尽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真面目,看看它究竟存不存在,看看以前的执着是盲目的,还是符合逻辑的。
这是释迦牟尼佛独一无二的智慧,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世间的任何哲学、宗教、科学,都没有这样去寻找过。即使是世人所公认的最聪明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一点,这是佛教的独到之处。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没有给我们宣讲科学、哲学等等学问呢?因为释迦牟尼佛认为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即使把这些学问、技术掌握得再透彻、再牢靠,也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根本问题。
“我”是什么呢?就像指着虚空说“这是我”“那是我”一样,虚空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呢?一无所有。同样,在我们所认为的“我”存在的地方,也根本没有什么实有、独立、恒常的特征。
正因为如此,释迦牟尼佛才让我们从出离心、菩提心出发,最后通过修空性来消灭“我”。
“我”和“我执”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说,当我们的眼睛看这束花的时候,作为外在所取的物质,是这束花;作为内在能取的,是我们的眼识。同样,“自我”就像这束花,是外在的所取;“我执”就像眼识,是内在的、主观的、精神上的执着。
每个人都有一个“我执”——“我要去放生”,“我要上班”等等,但除了这个执着以外,所谓的“我”在哪里呢?比如说,当我们看见这束花的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