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学梦想:易中天文集 第一卷·高高的树上-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我也曾经是“文青”
本集所收,都是我的一些“文学作品”,有诗、散文、杂文、小说,还有评论。这些文字,曾于2008年1月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书名《高高的树上》。这次收入文集,没有再作修改。
说起来这也是“还愿”。因为在三十到四十年前,我本是个“文学青年”(俗称“文青”)。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就写了不少东西,主要是诗。高中毕业时,我给自己编了一本“文集”。当然,是“手抄本”。那时还没有电脑,铅字印刷太奢侈,也犯禁。甚至就连这“手抄本”,在“文革”中也付之一炬,烧得片纸不存。到现在,只能记起其中的一句──
你默默无言的晚香玉哟,
请赐些儿暗香来吻吻我!
这样的句子,很明显是一个中学生在模仿五四时代新诗人。但这样的情调,在当时却是百分之百要挨批的。于是,我从“文学青年”,转变为“革命青年”。或者说,革命的文学青年。当时的口号,是“革命的青年有远大的理想,革命的青年志在四方”。这就应该“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岂能呆在花前月下,跟晚香玉卿卿我我?
就到边疆去了,一去十三年!
十三年基层锻炼,学生娃脱胎换骨。革命的文青,充满“革命的豪情”。比如发表在《新疆文艺》的这首──
冲开弥天的雪阵,
我们向沙海深处进军。
那里有一块被遗弃的土地,
盼翻身,它望断晨昏。
语言,也尽量“工农兵”,比如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的这首──
热死人的三伏天,
入夜才风凉。
忙了一天,累了半宿,
人人睡梦香。
即便写爱情,姑娘爱的也是劳动模范。比如发表在《诗刊》的这首──
谁不知道他打草打得最多,
谁不知道他下夜下得最勤,
他放牧的是全队最好的马群。
但,即便是只能表现“革命的主题”,也总还是希望能写得文学一点,不要“太不像诗”。比如发表在《新疆文艺》的这首──
停了,天上云;藏了,林中鸦。
兔子冻硬了耳朵,狐狸冻掉了尾巴。
就连天地间仅存的一点水气哟,
也变成霜花朵朵,挂满枝枝丫丫。
这跟当时通篇标语口号的“文革作品”比,也还是有点味道。也许,正是因为这点“味道”,我的作品很是被一些编辑欣赏,比如《新疆文艺》的郑兴富。郑兴富先生是新疆大多数青年诗人的恩师。许多人,比如杨牧,比如章德益,比如我,都是他发现、指导、栽培、推出的。那时,我们大多在社会的最底层,比如在兵团的农场当农工(体面的说法叫“军垦战士”)。我们的领导,有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等等,谁都能管你。能见到团长、政委,就算通了天。跟自治区党报党刊的编辑交往?想都不要想!
然而我们这些“文青”,却几乎人人都在郑兴富先生家吃过住过,受到过他们夫妇最盛情的款待。他们那不大的家,简直就是文青们的“联络站”和“接待办”。那可是吃饭要凭粮票,没有单位介绍信就不能住招待所,弄不好就会流落街头的年代啊!我们这些当年的“打工仔”、“农民工”,又能给他们家什么回报呢?
能回报的,只有共同的梦想;而文学的梦,又总是做不完。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段经历。有一对企业家夫妻,也在新疆生活过,也曾经是“文学青年”。他们对我说,你的成功,跟你以前写诗,有很大的关系。写诗的人有三大优势:激情,想象,节奏感。这三条,你都用到《百家讲坛》了,能不受欢迎吗?
其实,他们少说了一点:当时我不但是“文学青年”,而且是“革命文青”。革命文艺是为工农兵服务的,这就要熟悉甚至通晓工农兵的语言,还要运用得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这是要下真功夫的。1970年“批陈整风”时,我就曾经用最土的大白话,给兵团战士讲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相比而言,《百家讲坛》这点事,还真不算什么。
这些都是题外话。因为本集所收文字,都基本上与那个时代无关,只能算是当年文学梦的一个延续而已。
就此打住。
2010年5月28日 初稿
2010年9月3日 改定
大漠
无法丈量的
地平线
无法丈量的
空阔
啊,这一片大漠
年复一年
太阳在这里
升起又降落
看见了什么呢
看见了
什么
寂寞的太阳
甚至看不见
自己的寂寞
只有风
贴地面滑过
把大漠的诉说
带向遥远的天国
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美丽的牧场
怪不得
烤羊肉满街飘香
可我的维吾尔兄弟啊
你拿着手杖
为什么却放牧楼房
大街上熙熙攘攘
是去接羔
还是转场
冰河里丁丁当当
春的脚步
如此匆忙
就像播种苜蓿和玉米
我们趁着雪墒
播种爱情和希望
盛马奶子的皮口袋在哪
生活发酵了
空气也甘甜清凉
谁肯借我一匹好走马呢
踏着冬不拉琴声
去追赶飞翔的诗行
txt小说上传分享
红山
你是天山的儿子
还是昆仑的兄弟
裸露着嶙峋瘦骨
竟没有一件新衣
是买不起
还是不屑于
也许你是个弃儿
或者你是个战士
你展示给世界的
莫非是辛酸痛苦的回忆
也许你那裸露的山岩之上
还砥砺着剑的轻快,刀的锋利
但,还是缝件袷袢吧
既然天边有云,脚下有溪
看山前绿树,山后草地
美丽的牧场还能没有羔皮
何况光彩照人
原本就是你的权利
*红山在乌鲁木齐市内,全山裸露,少有植被。
博格达
一只银色的骆驼——
啊,博格达,我的朋友
你可是从蓝绵羊那儿来
带来她的祝福和问候
天这边,山有多高
天那边,云有多厚
我知道你来得很早很早
我知道你走了很久很久
你累了,才躺在了这里吧
为什么还要昂起疲倦的头
你有什么期冀
你向哪里探求
也许你年轻的时候
并不曾银妆素裹
只因为太多的思考和忧愁
才让白发披满了脑后
你默默守护
你静静等候
你流了多少泪
该问满坡石头
你做过多少梦
该问一天星斗
燃起来,希望之火
走下去,胜利之路
解冻
不知出于什么动机
骄阳
几乎是一下子
就揭开了这件
圣洁的外衣
于是一切都裸露着了
不再有羞涩
也不再有神秘
人们踏着泥泞
就像踏着
冬天的尸体
小河不再必须
表现严肃的主题
一种声音
曲曲折折
从冰缝里流溢
麦苗儿舒展着身体
把满心的喜悦
化作一片新绿
土地
蒸发着热气
就像地头那个小伙子
盼望着种子和小雨
只有败叶
嘟囔着
诉不尽的委屈
但
没有人在意
啊,这个午后
啊,这个春季
无花果
无花果其实是有花的,只是我们看不见。
淡淡的一点红色,悄悄地藏在花托内,尽可能地省下有限的营养,去孕育新的生命。于是肉质的花托便成了果实。
看来,无花果是把花和果融为一体了。它的花便是它的果,它的果便是它的花。
因此,当桃红李白们熙熙攘攘热热闹闹争奇斗妍展示出自己的青春靓丽时,无花果奉献的是一份质朴与真诚。
人类珍惜这份质朴与真诚。于是,无花果作为生命的象征,被供奉在埃及、希腊、罗马的圣殿里。在《圣经》的《创世纪》中,它硕大的叶子成了人类始祖最早的衣衫。
无花果其实是有花的,便是无花又何妨?只要有种子,就会有生命;只要有生命,就会有果实。
我们敬重这果实。
注:本文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不曾发表。
小谢
小谢是个厨师。
小谢是一家西餐厅的厨师。
小谢服务的这家西餐厅是国营的。
国营的西餐厅要搞改革,厨师长竞聘上岗。
小谢也报名了。他有把握。因为他的厨艺是最好的,口碑也是最好的。
可惜经理的心中另有人选。
小谢只好选择离开。但在走前,他会做好最后一道菜。
这是一个冬日的傍晚。当最后一抹惆怅的夕阳从窗前消失时,西餐厅迎来了第一拨客人。他们是衣冠楚楚的一对老年夫妻,女的温文尔雅,男的风度翩翩。客人娴熟地点了头盘、汤、主菜和甜点,然后指定要小谢亲自下厨。
陆陆续续又来了一些客人,老少不等,三五成群。他们素不相识,也不打招呼,但都衣冠楚楚,都温文尔雅,都风度翩翩。而且,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所有的菜,都必须由小谢亲自来做。
显然,这是一些老顾客。
很快,西餐厅里坐满了这样的老顾客。
服务生说,小谢恐怕忙不过来。
老顾客说,我们愿意等。
服务生没辙了,厨师长傻眼了。所有的厨师都放下了炊具,垂手静观小谢操刀。
一道又一道菜从小谢的手中送出,就像精美的艺术品。老顾客们安静地、细细地品尝着,就像鉴赏珍宝。先吃完的并不急于离开,没吃到的继续耐心等待,所有人都一语不发。
整个餐厅只有轻微的刀叉声。
最后,当小谢忙完走出厨房时,所有的顾客都站了起来,躬身向他致意。而小谢,则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注:本文写于1999年,不曾发表。
。 想看书来
秋天的诗
人生好比文学。少年是春天的歌,老年是秋天的诗。
少年在春天里放歌。这是他们的季节,是他们天真的、烂漫的、稍纵即逝和永不复返的花季。那时,天特别蓝,树特别绿,云彩特别白,花儿特别红,自己的嗓音也特别嘹亮。接踵而来的初夏是属于青年的。那是这样一个季节:初恋的情绪变得成熟或被催熟,美好的理想变成现实或被击溃。事业和爱情时而浪漫时而实际,流溢成一篇篇可圈可点的散文。然后就是艰苦奋斗的中年,一个由小说情节构成、充满戏剧性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它有着盛夏的激情和喧嚣,欢乐和烦恼,可能还有风雨和雷暴。当然,也有着汗水淋漓和硕果累累。
现在,这一切都过去了。
雁去叶落,橘红穗黄,天高云淡,风静潮平。秋天到了,诗的季节到了。
秋天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然而又是何等地充满魅力。秋日的和阳不再光彩夺目不再火热骄人,暖暖的只是一片温情。秋日的田野不再躁动不安不再生机勃勃,静静的只是一片收获。秋日的林木不再满身披挂不再密不透风,默默的只是一片质朴和本真。老年就是秋日的和阳、秋日的田野、秋日的林木,是秋天绵长、醇厚、丰富、深沉的诗。
秋天的诗是人生的体验和领悟,是一种因太多的阅历而淡泊超脱的境界和情怀,是一种坦然面对生死荣辱的人生态度。有谁比老年人更能拥有这样一份体验和领悟、境界和情怀呢?在走过了人生的沟沟坎坎,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面对秋日硕果和冬季将临,金钱、名誉、地位、享受,这些世俗的追求已不再有意义,也不再值得萦怀。然而生命的价值却会空前地凸现出来。因此,老年人有可能更接近生命的本真,就像秋日的天空格外澄明。
这种纯净和澄明正是诗的品格。所以,诗总是天然地属于少年和老年。少年的纯净来自天真,老年的澄明则来自超脱,正如青年的浪漫来自热情,中年的丰富来自执著。天真可贵,热情可爱,执著可取,超脱可敬。超脱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因为智慧,所以用不着喋喋不休;因为超脱,所以犯不着愤愤不平。有智慧垫底的豁达超然,有如一潭秋水,波澜不惊,清澈见底,却又深沉厚重,韵味无穷。
老年应该是这样一首诗。
老年能够成为这样一首诗。
注:本文发表于《中国老年》,期数不详。
。。
艺术与自然
真正的艺术家就像是儿童,都是天生的泛神论者。他们相信每只鸟都有心事,每条鱼都有灵魂,每棵树都在窃窃私语,每片云都有自己的梦。因此在他们那里,自然就是艺术,艺术就是自然。否则,青松怎会挺立,红豆岂能相思?鱼虾龟鳖怎么会来一个“海底总动员”,熊和狐狸又怎么会有那么多故事和传说?于是,当落日羞红脸庞之际,泉水便会弹着琴弦唱着歌儿流向远方,尽管那背后的森林之火,也许不过是尘土飞扬的黄昏。
艺术与自然总是会有一些极其微妙的心心相印和息息相通,因为在艺术家看来,它们都有生命、灵气和美。虽然艺术家自以为能用一根血红的丝线将月亮拉出天堂表面,但他拉出的毕竟不是人造卫星。所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所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
的确,自然界是最伟大的艺术品,艺术品则不过是心灵的自然界,如果它们当真是艺术品的话。但这决不意味着艺术是自然的赝品,只有最没出息的艺术家才会照抄上帝的作业。大自然赋予艺术家的,其实只是充盈于天地之间的灵气;而艺术家的回报,则是博大的人文关怀。诚如王尔德所言:正是艺术,使田野上所有的花朵充满尊贵。
这是只能靠我们自己去领悟的事情。
注:本文系为上海市中学生课本《艺术》所作的序言。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苦涩而又酸甜的山楂果(1)
——读胡鸿诗集《初恋的情绪》
五年前,也许更早一些,有一个鸽子般的少女坐在开满了鸽子花的山坡上,独自一人默默咀嚼一颗小小的山楂果。这果子对于她来说,也许熟得早了点,难免有些儿酸,有些儿涩,甚至有些儿苦,虽然其中也不乏那固有的甜味。她咬碎了它,一种独特的、微妙的情绪便弥漫于她的心中,而当它流溢出来时,就变成了诗。
这就是胡鸿和她《初恋的情绪》。
初恋的情绪,对于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来说,原本应该是极甜蜜极温馨的。林间之散步,花前之流连,春光明媚中之凝视,月色朦胧中之亲吻,不是许许多多少男少女都在编织这样一个梦,许许多多诗人都在把这梦做成蜜饯,送给那些爱吃甜食的孩子吗?
然而胡鸿却不。
胡鸿“初恋的情绪”,几乎一开始就是“不安和甜蜜混杂在一起”的,以至于当其骤然降临时,她一下子不知所措,“一声不响坐在那里,只想哭”。尽管从此以后,“河边鸟声开放了柳树,三月的黄昏真暖真甜”;尽管从此以后,“因你的到来我的小诗,在桂花浓浓的相思里聚满阳光”。但是,她也同时清楚地意识到,从此,“夕阳的垅上”之所生长,绝不只是欢乐,更多的将是忧伤。她甚至感到“一种恐怖感从残月里阵阵涌来”,而且“任我在风中怎么奔跑也吹不散”。终于,“我潮湿的步履再也不能沉重地走向你”,“黑暗中我咬碎了山楂果我的心”,只剩下那条“哭紫的路”,“淋着歪歪斜斜的苦痛”。
唉,这过早地被秋风吹落的山楂果啊!
唉,这苦涩而又酸甜的初恋的情绪啊!
奇怪,小小的年纪,哪来那么多的忧伤呢?初恋的情绪,哪来那么多的苦涩呢?少女的心头,哪来那么沉重的十字架呢?莫非这一切,不过“为赋新诗强说愁”?
并非如此。
其实,只要稍加体察就不难发现,“初恋的情绪”一开始就是朦胧的、想象的、不确定和非现实的。“不知道是哪个没有风没有雨的黄昏,我开始忧郁地爱你”;“田野油菜花金黄地铺向我,我拿着写给你的小诗不知怎么办”。终于,“在想象中你朦朦胧胧地走近我,用自信和幽默把我围猎”;而那个“我”,却“只能站起来,摸摸没有了蝴蝶结的童年愣了又愣”。这一切都来得太快也太容易:“像你认真地学英语单词那样,认真地窥破了我的秘密”;她有着太多的准备又毫无准备:“我还没看完那本格林童话,就这样你走进了我的门”。她不得不承认:“这个季节是你的足音一夜间叩开的”。“你金色的莽原之风没遮没拦,深深淹没了我的渴望我的爱情”。
显然,这种爱的方式注定了这种爱一开始就是悲剧性的。这是它一开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